CN220226067U - 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6067U
CN220226067U CN202321552850.3U CN202321552850U CN220226067U CN 220226067 U CN220226067 U CN 220226067U CN 202321552850 U CN202321552850 U CN 202321552850U CN 220226067 U CN220226067 U CN 220226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existing building
web members
fram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28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健
付波
陈宝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olift Modernization Upd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olift Modernization Upd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olift Modernization Upd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olift Modernization Upda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28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6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6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6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该方案应用于既有建筑物加装电梯的井道,包括立柱、斜腹杆以及直腹杆;立柱呈矩形结构的四角布置,左右相邻的两个立柱通过直腹杆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框架结构,且直腹杆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斜腹杆呈倾斜结构设于上下相邻的两个直腹杆之间,且该斜腹杆两端设有长度调节结构,斜腹杆的两端通过各自的长度调节结构分别与位于该斜腹杆左右两侧的立柱连接。本申请可提供结构更加简化,更加轻量化的电梯井道,从而为加装电梯依附于既有建筑物提供了前提条件。

Description

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装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既有建筑物上加装电梯大多采用钢结构焊接的井道,大多重量较重,需要工人现场焊接并进行吊装,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施工周期长。尤其是电梯井道的整体质量较重,导致需要对基坑进行打桩加固等操作,导致施工周期进一步增加。而老旧小区普遍道路较窄,施工时也造成了小区居民的出行不便。
目前加装电梯大多为钢框架结构,通过从下到上拼接的方式拼接而成,承重几乎全在地基上,因此对于地基的施工尤为重要,导致地基的占地面积很大,且施工周期很长,同时整个电梯的施工周期也很长,多达数个月,而老旧小区普遍道路较窄,施工时也造成了小区居民的出行不便。最为重要的是,目前电梯结构导致其重量较重,无法通过既有建筑物本身作为承重,对于建筑物负担太大,因此必须得用大型地基。
因此,亟待一种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能够在减轻重量后,通过固定在既有建筑物侧壁上,利用既有建筑物作为主要承重,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井道支撑架结构,应用于既有建筑物加装电梯的井道,包括立柱、斜腹杆以及直腹杆;
立柱呈矩形结构的四角布置,左右相邻的两个立柱通过直腹杆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框架结构,且直腹杆由上至下间隔设置;
斜腹杆呈倾斜结构设于上下相邻的两个直腹杆之间,且该斜腹杆两端设有长度调节结构,斜腹杆的两端通过各自的长度调节结构分别与位于该斜腹杆左右两侧的立柱连接。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加强结构支撑:该支撑架结构通过立柱、直腹杆和斜腹杆的组合,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强原有建筑物的承重能力,确保电梯井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轻量化设计:该支撑架结构采用轻量化设计,减少了结构材料的使用量。相比传统的加固方法,它可以降低对建筑物本身结构的影响,减轻了整体负荷,降低了施工成本。
空间利用率高:立柱呈矩形结构的四角布置,利用了原有建筑物井道的空间。直腹杆由上至下间隔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垂直度可调节:斜腹杆两端设有长度调节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以进行垂直度调整。
进一步地,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直腹杆之间设有至少两根斜腹杆,该两根斜腹杆呈交叉布置形成X形结构。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增加结构的稳定性:X形结构的斜腹杆可以相互交叉连接,形成更加坚固和稳定的支撑框架。这种交叉布置可以有效地抵抗建筑物在不同方向上的荷载和振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分散荷载和应力:斜腹杆的交叉布置可以将垂直方向上的荷载分散到不同的支撑杆件上。通过增加支撑点的数量,可以降低每根支撑杆件承受的力和应力,有效减轻杆件的负荷,提高结构的寿命和安全性。
提高空间利用效率:X形结构的斜腹杆在同一平面上呈交叉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井道空间。相比于传统的平行布置,交叉布置的斜腹杆可以更好地适应有限的空间,并提供更大的支撑面积。
增强结构美观性:X形结构的斜腹杆不仅具有功能性,还可以为井道内部增添一种美观和艺术感。其交叉布置的形式可以形成一种几何美感,使井道结构更具设计感和吸引力。
进一步地,长度调节结构包括螺杆和锁紧套,螺杆与斜腹杆固定连接,锁紧套固定连接于矩形框,螺杆与锁紧套螺纹配合,螺杆基于其螺纹段伸入锁紧套的深度以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立柱的间距及/或垂直度;
或,
长度调节结构包括锁紧套和至少两根分体设置的螺杆,两根螺杆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矩形框相邻两根立柱连接,两根螺杆相对的一端通过螺纹旋接锁紧套以调整两根螺杆对接后的长度及/或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立柱的垂直度。
此设置,调整立柱的间距:螺杆与斜腹杆固定连接,并通过与锁紧套的螺纹配合实现长度调节。通过旋转螺杆,螺杆的伸入深度可以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立柱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井道结构的宽度,确保安装的准确性和对齐性。
调整立柱的垂直度:除了调整间距,长度调节结构还可以用于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立柱的垂直度。通过旋转螺杆,螺杆的伸入深度可以微调立柱的高度,从而调整立柱的垂直度,确保井道结构的垂直安装。
提供可靠的固定和锁定:螺杆与锁紧套的螺纹配合提供可靠的固定和锁定功能。一旦螺杆达到所需的长度调节位置,锁紧套可以紧固螺杆,防止其自行松动或发生位移,确保长度调节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框架结构至少具有四个框架侧面,其中一个框架侧面朝向既有建筑物,其余三个框架侧面均设有斜腹杆,框架结构的上下端面则为中空连通结构。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增强整体稳定性:通过在四个框架侧面中设置斜腹杆,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刚性。这种斜腹杆的布置方式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和应力,增加整个支撑架结构的抗变形和抗挠度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均匀分布荷载:通过在三个框架侧面设置斜腹杆,可以将荷载均匀分散到各个支撑杆件上,减少单个杆件承受的压力。这有助于减轻杆件的负荷,降低应力集中,从而提高结构的寿命和安全性。
中空连通结构的优势:框架结构的上下端面采用中空连通设计,可以通过井道顶部和底部的开口实现连通。这种结构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效果,同时方便人员和设备的进出井道,提高了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与既有建筑物的适配性:其中一个框架侧面朝向既有建筑物,这种设计考虑到了与现有结构的适配性。通过将框架侧面与建筑物相接触,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连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便于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协调
进一步地,立柱和直腹杆均通过角钢制成。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强度和刚性增强:角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有效地承受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荷载。使用角钢制造立柱和直腹杆可以增强支撑架结构的整体强度,提高其抗弯和抗扭能力,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轻量化设计:角钢具有较高的强度重量比,相比于其他结构材料如H型钢,使用角钢可以实现轻量化设计。这有助于减轻支撑架结构的整体负荷,减少对原有建筑物的影响,并降低施工成本。
易加工和安装:角钢作为常见的结构材料,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这使得立柱和直腹杆可以根据具体的尺寸要求进行定制和加工,以适应不同井道的尺寸和形状。此外,角钢的形状和连接方式使得安装过程相对简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经济性:角钢作为一种常见、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具有较低的成本。使用角钢制造立柱和直腹杆,无需进行焊接,只需对角钢进行打孔,然后通过紧固件配合装配完成组装,可以在不牺牲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整体成本,使加装电梯的方案更加经济实用。
进一步地,靠近既有建筑物的两个立柱上均设有多个锚固结构,通过该锚固结构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结构梁固定连接。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提供牢固的连接:通过锚固结构,支撑架的立柱可以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结构梁进行牢固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确保支撑架与既有建筑物之间的稳定性和刚性,增加整个结构的可靠性。
分担荷载:通过锚固结构,部分建筑物的荷载可以传递到支撑架结构上,从而分担既有建筑物的荷载。这种荷载分担的设计可以降低既有建筑物本身结构的负荷,减轻其承载压力,进一步保护和延长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增强整体稳定性:通过与既有建筑物的固定连接,支撑架结构可以借助既有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刚性,增强整体的稳定性。这种联合作用可以使支撑架在加装电梯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减少结构的振动和变形,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保护既有建筑物:通过锚固结构的固定连接,可以减少支撑架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稳定的连接可以避免对既有建筑物结构的破坏或损害,确保加装电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护既有建筑物的完整性
进一步地,锚固结构包括连接件、锚固板和锚固螺栓,锚固板通过锚固螺栓预埋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结构梁上,连接件固定连接于靠近既有建筑物的两个立柱上,且连接件通过紧固件与锚固板固定连接。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牢固的连接:通过使用连接件、锚固板和锚固螺栓的组合,可以实现既有建筑物和支撑架之间的牢固连接。锚固板通过预埋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结构梁上,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靠近既有建筑物的两个立柱上,通过紧固件与锚固板紧密固定连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承载能力增加:锚固结构的设置可以将荷载从支撑架传递到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结构梁上。通过锚固板的预埋和连接件的固定,荷载可以有效地传递到既有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从而增加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防止滑移和震动:锚固板的预埋和紧固件的紧固连接可以防止支撑架在水平方向上的滑移和震动。锚固板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结构梁之间的紧密连接提供了额外的抗滑移和抗震动的能力,确保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简化施工过程:锚固结构的设计可以简化施工过程。通过预先埋设锚固板和紧固件,以及固定连接件,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和工作量。这样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施工风险。
进一步地,连接件的一端焊接于立柱朝向既有建筑物的一侧,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锚固板截面呈T型结构,该T型结构的水平部通过锚固螺栓固定连接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梯梁上,T型结构的竖直部通过紧固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稳固的连接:焊接连接件到立柱可以提供牢固的固定点,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安装孔和锚固螺栓,T型结构的水平部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梁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而T型结构的竖直部通过紧固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承载能力增加:锚固板的T型结构可以增加承载能力。T型结构的水平部通过锚固螺栓固定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梁上,通过紧固件与连接件连接,能够有效地将荷载传递到既有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增加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抗滑移和抗震动:T型结构的水平部通过锚固螺栓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梁之间的紧密连接,具有良好的抗滑移和抗震动性能。这有助于保持支撑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防止滑移和震动的发生,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施工便利性:焊接连接件可以简化施工过程,减少现场工作量。通过预先焊接连接件到立柱,减少现场的加工和调整工作。锚固板的T型结构和安装孔的设计使得锚固螺栓的安装更加方便和快捷,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准确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门框和门柱,门框和门柱位于框架结构朝向既有建筑物的框架侧面,且门柱设于上下两个门框之间,门框设于左右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入口通道的建立:门框和门柱的设置可以形成一个入口通道,方便人员进出既有建筑物和电梯井道。通过在框架侧面设置门框和门柱,可以明确划定出安全的通道,使人们可以轻松进入或离开电梯井道区域。
结构支撑增强:门框和门柱的存在可以增强框架结构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门框和门柱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共同承担荷载,并通过与其他元素的连接提供额外的支撑。这有助于增加整体结构的刚度和抗震性能。
安全性提升:门框和门柱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安全性。门框可以作为门的支撑结构,确保门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关闭。门柱作为门框之间的支撑元素,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意外的倾斜或变形。
美观性和空间分隔:门框和门柱的存在可以增加建筑物外观的美观性。它们可以作为设计元素,与既有建筑物的风格和外观相协调。此外,门框和门柱还可以在空间上起到分隔的作用,将电梯井道与既有建筑物的其他区域进行清晰的界定。
进一步地,井道框架立柱与直腹杆连接处设有支撑件,该支撑件呈L型结构,该支撑件与框架结构上的两个呈垂直布置的直腹杆连接。
此设置具有以下效果,加强连接稳定性:支撑件的引入可以加强井道框架立柱与直腹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与直腹杆的连接,支撑件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和固定点,使立柱与直腹杆之间的连接更牢固和可靠,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增加结构刚性:支撑件的L型结构能够增加井道框架结构的刚性。通过连接立柱和直腹杆,支撑件在垂直方向上提供了额外的支撑,有助于抵抗结构的振动和变形,提高整体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
分担荷载:支撑件的引入可以分担井道框架立柱和直腹杆之间的荷载。支撑件承担一部分荷载,减轻立柱和直腹杆的负荷,从而均衡荷载分布,降低结构的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简化施工过程:支撑件的设计可以简化施工过程。支撑件作为连接元件,其L型结构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和快捷。通过预先制作和安装支撑件,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和时间,并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种井道钢架结构,包括如上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井道支撑架结构上下堆叠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显著简化了电梯井道的结构,并通过斜腹杆形成X形支撑的结构,对上下两直腹杆之间的空白处进行补强,可对电梯井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可以实现电梯井道的垂直度调节,相比于传统钢管焊接或者框架叠加焊接的方式,本申请结构更加简单且重量更轻,有利于大幅度降低施工难度和材料成本,同时可降低施工周期;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采用更加轻量化的电梯井道,从而为加装电梯依附于既有建筑物提供了可能性(主要承重在既有建筑物上),同时也对于基坑的要求也大大降低,如此可极大地缩短基坑的施工周期,也缩短了整体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井道钢架堆叠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井道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轻量化的井道钢架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锚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井道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立柱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7是井道结构与既有建筑物侧壁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井道钢架堆叠后的立体图。
图中,1、既有建筑物;2、井道;3、基坑;4、锚固结构;11、楼梯间构造柱;21、立柱;22、直腹杆;23、斜腹杆;24、紧固螺栓;25、门框;26、门柱;27、角钢交叉支撑;41、锚固板;42、锚栓;4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披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2-3以及图8所示,本井道支撑架结构,应用于既有建筑物1加装电梯的井道2,包括立柱21、斜腹杆23以及直腹杆22;
立柱21位于井道2四角处,左右相邻的两个立柱21通过直腹杆22连接形成井道2的框架结构,且直腹杆22沿井道2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如此,当个框架结构形成模块化,可以现场直接吊装叠加安装,又或者可以现场施工,先施工立柱21再施工直腹杆22等,这里不做限制。总的来说,目的是降低电梯井道的重量,简化结构,以方便依靠既有建筑物1本身来承载井道,而不是依靠基坑来承重。
实施例二
如图1-8所示,将井道支撑架结构上下对接形成的井道钢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个立柱21均通过多段短立柱拼接而成,拼接之处通过高强螺栓固定,不采用焊接固定,如此可方便运输,在现场拼接后再进行吊装施工即可。靠近既有建筑物1的两个立柱21上均设有多个锚固结构4,通过该锚固结构4与既有建筑物1的结构柱或结构梁固定连接。
当然也可以是整根立柱21,这里并非限制立柱21的结构,优选地立柱21和直腹杆22等均通过角钢制成,使用角钢制造立柱21和直腹杆22可以在不牺牲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整体成本,相比于传统钢材可降低约1/2的重量,使加装电梯的方案更加经济实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未示),锚固结构4包括锚固板和锚固螺栓,锚固板的两端具有安装折边,一侧安装折边与立柱21连接,另一侧安装折边则抵接于既有建筑物1的结构柱或结构梁上,且锚固螺栓水平贯穿该侧安装折边后深入既有建筑物1的结构柱或结构梁中,上述结构采用的锚固螺栓为倒锥形化学锚栓或底扩机械锚栓,立柱21通过高强度螺栓与锚固板上对应一侧的安装折边连接。立柱21和直腹杆22均通过角钢制成,立柱21和直腹杆22,可以采用L型钢等,相比由传统钢板或钢管焊接而成的井道框架结构,本申请的结构大大降低重量,更加轻量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或图7所示,锚固结构4具有连接件43,该连接件43固定连接于靠近既有建筑物1的两个立柱21上,锚固板41预埋在既有建筑物1内或者固定在既有建筑物1的外墙上,并通过锚栓42固定于既有建筑物1上,然后连接件再与锚固板41通过紧固螺栓24固定。如此,可降低对建筑物的破坏,降低施工难度,最重要是,可以方便立柱21和既有建筑物1之间的调节,而且还可以现在立柱21上预先加工固定好连接件43,锚固板41可以前期先在既有建筑物1的外墙上固定(预埋或锚栓42固定)或者安装立柱21的时候一起固定,这样可以方便操作,具体地,锚栓可以采用倒锥形化学锚栓或底扩机械锚栓等。
优选地,锚固板41或连接件43上可设置竖向和/或横向的腰孔,可方便锚固结构安装时的调节。
其中,连接件43的一端焊接于立柱朝向既有建筑物4的一侧,连接件43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锚固板41截面呈T型结构,该T型结构的水平部通过锚固螺栓42固定连接于既有建筑物1的结构柱或梯梁上,T型结构的竖直部通过紧固件与连接件43固定连接。
斜腹杆23设于上下相邻的两个直腹杆22之间,同时位于左右两个立柱21之间,并形成X形结构,且该斜腹杆23两端设有长度调节结构,以实现对井道2的支撑和垂直度调节。该长度调节结构包括法兰螺杆,法兰螺杆一端与斜腹杆23端部固定连接,法兰螺杆的螺纹段与立柱之间形成螺纹连接并经螺母锁定,通过法兰螺杆的螺纹段旋进的深度来调节相邻两根立柱21(该相邻两根立柱21是指连接于同一根斜腹杆23两端的两根立柱21)的垂直度。
优选地,长度调节结构包括螺杆和锁紧套,螺杆与斜腹杆固定连接,锁紧套固定连接于矩形框,螺杆与锁紧套螺纹配合,螺杆基于其螺纹段伸入锁紧套的深度以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立柱21的间距及/或垂直度;或,长度调节结构包括锁紧套和至少两根分体设置的螺杆,两根螺杆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矩形框相邻两根立柱连接,两根螺杆相对的一端通过螺纹旋接锁紧套以调整两根螺杆对接后的长度及/或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立柱的垂直度。
优选地,每根斜腹杆23至少能够旋转中间的螺纹段的时候实现两端长度的伸长或缩短,或者中间的螺纹段为两个单独的结构,可以单独调节两端的长度,如此更加方便调节每个立柱21的长度。当然本申请在这里不做结构上的限定,只要是能够实现该功能的结构都可以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两种都可以通过长度调节结构的设计,包括螺杆和锁紧套的配合,可以灵活地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角钢立柱21的间距和垂直度。这样可以确保井道结构的准确安装、对齐性和稳定性,提高依附式加装电梯的结构质量和安全性。优选地,两根螺杆可以一端有螺纹段,也可以两根都有螺纹段,两个螺纹段从锁紧套两端同时旋进,锁紧套两侧螺纹方向相反/两段螺纹方向相反,具有螺纹段的端部相对设置且分别与锁紧套的两端配合,锁紧套,沿其轴向设置,具有可供两根螺纹杆的螺纹段从锁紧套两侧全部旋进的容置空间;还可以有三根、四根分体的螺杆对接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斜腹杆23和直腹杆22位于井道2朝向既有建筑物1的其他三个面上,根据楼层高度,也可以适当在朝向既有建筑物1的一面设置斜腹杆23和直腹杆22,而朝向既有建筑物1的一面主要为门框25和门柱26,门柱26设于上下两个门框25之间(上方叫厅门上坎梁,下方叫厅门地坎梁),门框25设于左右相邻的两个立柱21之间。厅门上坎梁和厅门地坎梁以及门柱26均通过角钢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井道框架立柱21与直腹杆22连接处还可以设有支撑件,该支撑件呈L型结构,该支撑件与框架结构上的两个呈垂直布置的直腹杆连接。具体的,支撑件呈L型结构,且L型拐角处为倒圆角结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井道结构朝向既有建筑物1的一侧优选仅设有直腹杆22、门框25以及门柱26,除非两层楼之间间距较大,有必要的话可以适当增加两个交叉呈X形的斜腹杆23。
优选地,井道结构施工完毕后,可通过角钢交叉支撑27对井道结构顶部端面进行加强。优选地,角钢交叉支撑27可以是常见的角钢制成,直接连接在左右两直腹杆22上,或者两个直腹杆22连接处上。可进一步增加井道结构顶部的强度。当然也并非限定采用角钢这种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更高强度,更轻重量的合金来制造,实际情况可根据预算和要求来进行调整。
如此,本申请可选用要求更低的基坑3或者预制式的基坑3,显著缩短施工周期。同时本申请在施工时,可先在现场拼接四个立柱21,然后把紧贴既有建筑物1的两个立柱21先安装在基坑3上并通过锚固结构4固定在既有建筑物1的结构柱或结构梁上,利用既有建筑物1作为主要承重部位,然后在最下层安装直腹杆22和斜腹杆23,用吊机把安装好的直腹杆22和斜腹杆23吊起一段高度,再安装下一层的直腹杆22和斜腹杆23,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最下层的直腹杆22和斜腹杆23安装,最后固定最下层和最上层的直腹杆22和斜腹杆23即可,其余的直腹杆22和斜腹杆23在后续电梯轿架提升过程中逐层固定,其中可通过斜腹杆23调节井道2的垂直度,保证直腹杆22和斜腹杆23以及立柱21两两连接。相比于传统技术,可显著节省基坑3和井道2建设时间,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
优选地,直腹杆22和斜腹杆23可以一开始先连接,后期固定的时候,把斜腹杆23从直腹杆22上拆下,固定在两个立柱21之间,从而通过调节斜腹杆23的长度来调节两个立柱21的垂直度和距离。
本申请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本申请未对其进行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术语“多个”应理解为“至少两个”。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专业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申请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申请精神相违背的。
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申请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斜腹杆以及直腹杆;
所述立柱呈矩形结构的四角布置,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通过所述直腹杆连接形成框架结构,且所述直腹杆由上至下间隔设置;
所述斜腹杆呈倾斜结构设于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直腹杆之间,且该斜腹杆设有长度调节结构,所述斜腹杆通过长度调节结构与位于该斜腹杆左右两侧的所述立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直腹杆之间设有至少两根斜腹杆,该两根斜腹杆呈交叉布置形成X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结构包括螺杆和锁紧套,螺杆与斜腹杆固定连接,锁紧套固定连接于所述矩形框,螺杆与锁紧套螺纹配合,螺杆基于其螺纹段伸入锁紧套的深度以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立柱的间距及/或垂直度;
或,
所述长度调节结构包括锁紧套和至少两根分体设置的螺杆,两根螺杆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矩形框相邻两根立柱、及/或直腹杆连接,两根螺杆相对的一端通过螺纹旋接锁紧套以调整两根螺杆对接后的长度及/或调整矩形框中相邻两根立柱的垂直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至少具有四个框架侧面,其中一个框架侧面朝向既有建筑物,其余三个框架侧面均设有所述斜腹杆,框架结构的上下端面则为中空连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和所述直腹杆均通过角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既有建筑物的两个所述立柱上均设有多个锚固结构,通过该锚固结构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结构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包括连接件、锚固板和锚固螺栓,锚固板通过锚固螺栓预埋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结构梁上,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靠近既有建筑物的两个所述立柱上,且连接件通过紧固件与锚固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焊接于立柱朝向既有建筑物的一侧,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锚固板截面呈T型结构,该T型结构的水平部通过锚固螺栓固定连接于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柱或梯梁上,T型结构的竖直部通过紧固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框和门柱,所述门框和所述门柱位于所述框架结构朝向既有建筑物的框架侧面,且所述门柱设于上下两个所述门框之间,所述门框设于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10.一种井道钢架结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井道支撑架结构,所述井道支撑架结构上下堆叠连接。
CN202321552850.3U 2023-06-16 2023-06-16 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Active CN220226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2850.3U CN220226067U (zh) 2023-06-16 2023-06-16 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2850.3U CN220226067U (zh) 2023-06-16 2023-06-16 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6067U true CN220226067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2850.3U Active CN220226067U (zh) 2023-06-16 2023-06-16 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6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0401B2 (en) Precast wall panels and method of erecting a high-rise building using the panels
JP7022688B2 (ja) モジュール式建物用コネクタ
CN108360683B (zh) 组合式建筑单元以及建造和运输组合式建筑单元的方法
US8074414B2 (en) Precast wall panels and method of erecting a high-rise building using the panels
US6298617B1 (en) High rise building system using steel wall panels
CZ308008B6 (cs) Skládaná sestava ocelové konstrukce pro zdvihací zařízení
KR102269128B1 (ko) Rc 보 영구 거푸집 운송 및 시공용 거치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rc 보 영구 거푸집의 운송 및 시공 방법
KR20190072334A (ko) 장부이음을 갖는 분절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박스를 이용한 건축물 코어 시스템
CN220226067U (zh) 井道支撑架结构以及井道钢架结构
KR101176846B1 (ko) 보의 내력 강화구조를 갖는 공작물
CN210032128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角柱与梁的干法施工连接结构
CN109230155B (zh) 一种预制墙板堆放架
CN109914616A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角柱与梁的干法施工连接结构
CN113107147B (zh) 一种地铁车站出入口的雨棚的施工方法
CN214461175U (zh) 一种大跨度异形钢结构建筑
CN211396107U (zh) 一种具有钢板栓钉组合式斜撑的装配式剪力墙
CN210067063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边柱或中柱与梁的连接结构
KR100581224B1 (ko) X형 까치발 기둥머리
CN116675088B (zh) 依附式加装电梯
CN116771155B (zh) 依附式电梯、电梯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2076087U (zh) 一种电梯井道的立柱结构
CN220334466U (zh) 侧壁依附式加装电梯结构
CN115110676B (zh) 一种均布受力的吊挂框支撑玻璃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8870171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l型竖向承重构件及连接结构
CN220747221U (zh) 一种钢框架拼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