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0668U -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0668U
CN220220668U CN202322032258.7U CN202322032258U CN220220668U CN 220220668 U CN220220668 U CN 220220668U CN 202322032258 U CN202322032258 U CN 202322032258U CN 220220668 U CN220220668 U CN 220220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oss
water tank
pedestrian
prot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22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强
陈如意
任昱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22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0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0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0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总成、水箱下框架总成、弹性缓冲组件以及吸能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下部的前侧,所述吸能件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总成的下部的后侧,并且所述吸能件的后外表面朝向所述弹性缓冲组件的前外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起到对行人腿部的保护,并且在中低速人车碰撞过程中吸能件和弹性缓冲组件不易损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用车成本。

Description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人车碰撞事故中,车辆会先接触到行人的腿部,往往会导致行人的腿部发生骨折、韧带挫伤等伤害,虽然不会致命,但是会导致被撞击者下肢残疾以及病痛等沉痛的灾难。因此,行人腿部的保护在车型的开发中是主机厂重要的一项关注点。目前针对行人腿部的保护结构而言,主流的结构有塑料支撑结构、金属支架、金属管梁等,但是这几种结构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与行人、小动物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之后,下部支撑结构会发生严重的塑性变形甚至断裂,无法稳定的对行人腿部进行支撑,对于行人腿部的伤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能够起到对行人腿部的保护,并且在中低速人车碰撞过程中吸能件和弹性缓冲组件不易损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用车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总成、水箱下框架总成、弹性缓冲组件以及吸能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下部的前侧,所述吸能件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总成的下部的后侧,并且所述吸能件的后外表面朝向所述弹性缓冲组件的前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前保险杠总成的下部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支座,所述吸能件与多个所述安装支座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固定安装板以及多个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缓冲弹簧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后挡板之间,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前部与所述后挡板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后部与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下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后部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水箱上横梁总成,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呈“U”形,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上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上设置有多个横梁支座,所述前保险杠总成上设置有多个保险杠支座,多个所述横梁支座分别与多个所述保险杠支座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中部的前侧的前防撞横梁总成。
进一步,所述前保险杠总成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上凸台、中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中凸台和所述下凸台均向前凸出;。
进一步,所述中凸台的向前凸出量大于所述上凸台以及下凸台的向前凸出量,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的前侧设置有吸能横梁。另一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凸台的向前凸出量大于所述中凸台以及下凸台的向前凸出量,所述前保险杠总成的上部设置有溃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之后,能够通过吸能件降低冲击能量,通过弹性缓冲组件产生反推吸能件及前保险杠总成的效果,有利于降低对行人腿部的碰撞冲击伤害,并且在中低速人车碰撞过程中吸能件和弹性缓冲组件不易损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用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与行人腿部撞击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弹性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弹性缓冲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行人腿部撞击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与行人腿部撞击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溃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溃缩结构为溃缩孔);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溃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溃缩结构为溃缩槽)。
附图中标记如下:
10-前保险杠总成,11-安装支座,12-保险杠支座,121-溃缩孔,122-溃缩槽,13a、13b、13c-中凸台,14a、14b、14c -下凸台,15a、15b、15c-上凸台;
20-水箱下框架总成;
30-弹性缓冲组件,31-前挡板,32-后挡板,33-固定安装板,331-连接孔,34-缓冲弹簧;
40-吸能件;
50-水箱上横梁总成,51-横梁支座;
60-前防撞横梁总成;
70-吸能横梁;
80-行人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总成10、水箱下框架总成20、弹性缓冲组件30以及吸能件40,所述弹性缓冲组件30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20的下部的前侧,所述吸能件40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部的后侧,并且所述吸能件40的后外表面朝向所述弹性缓冲组件30的前外表面。吸能件40的后外表面和弹性缓冲组件30的前外表面可以通过胶粘连接,也可以不直接连接使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吸能件40的材质可以为吸能泡沫块,具有降低冲击能量的作用。弹性缓冲组件30具有弹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20的中部的前侧的前防撞横梁总成60。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前保险杠总成10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上凸台15a、中凸台13a和下凸台14a,所述上凸台15a、中凸台13a和所述下凸台14a均向前凸出,由于汽车造型的不同,其中一种造型为下凸台14a的向前凸出量大于中凸台13a以及上凸台15a的向前凸出量。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车与行人发生碰撞之后,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凸台14a首先接触行人腿部80,在此阶段,由于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中凸台13a和上凸台15a还未与行人腿部80接触,同时因为惯性力的作用,行人腿部80会呈现出上部倾倒的趋势,随着碰撞过程的进一步进行,在碰撞瞬间冲击力的作用下,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凸台14a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吸能件40向后移动,进而使吸能件40压迫弹性缓冲组件30发生弹性变形,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凸台14a的碰撞冲击力会通过吸能件40传递给弹性缓冲组件30,在此过程中吸能件40能够降低冲击能量,弹性缓冲组件30能够产生反推吸能件40及前保险杠总成10的效果,以实现反推行人腿部80。同时,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中凸台13a和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上凸台15a也开始与行人腿部80发生接触,由于行人腿部80的下部较上部和中部受到的反作用力更大,加剧腿部的上部倾倒趋势。当碰撞过程进行到中期阶段,吸能件40充分变形吸能,弹性缓冲组件30也受到足够的压缩变形,在这个阶段行人腿部80受到的反作用力将会逐渐达到峰值,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中凸台13a也向后移动并与前防撞横梁总成60发生局部接触,行人腿部80的中部也受到较大的反推力,而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上凸台15a因为与行人腿部80接触较晚,所以行人腿部80上部还会继续向前倾倒。综合以上,行人腿部80的下部反作用力最大,中部次之,上部反作用力最小。这种力的分配有利于行人腿部80的倾倒趋势,降低腿部伤害。整个碰撞过程中,整个行人腿部80都呈现上部向车头倾倒,下部向车头反方向脱离的趋势,有利于降低对行人腿部80的碰撞冲击伤害。此外,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在中低速人车碰撞过程中吸能件40和弹性缓冲组件30不易损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用车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部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支座11,所述吸能件40与多个所述安装支座11连接。安装支座11的数量为两个,吸能件40和安装支座11上对应位置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安装孔配合,将安装支座11与吸能件40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所述弹性缓冲组件30包括前挡板31、后挡板32、固定安装板33以及多个缓冲弹簧34,多个所述缓冲弹簧34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前挡板31与所述后挡板32之间,所述固定安装板33的前部与所述后挡板32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33的后部与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20的下部连接。前挡板31用于在碰撞过程中与吸能件40的后外表面接触,便于同时压缩各个压缩弹簧。前挡板31、后挡板32以及固定安装板33的结构简单,重量轻,有利于整体轻量化。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安装板33的后部设置有多个连接孔331,多个所述连接孔33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固定安装板33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水箱下框架总成20的下部连接,实现弹性缓冲组件30的可拆卸,便于维修时更换弹性缓冲组件30。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水箱上横梁总成50,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20呈“U”形,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5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20的上部连接;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50上设置有多个横梁支座51,所述前保险杠总成10上设置有多个保险杠支座12,多个所述横梁支座51分别与多个所述保险杠支座12连接。水箱上横梁总成50能够为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上部区域提供支撑。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水箱下框架总成20、弹性缓冲组件30、吸能件40以及前防撞横梁总成6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前保险杠总成10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上凸台15b、中凸台13b和下凸台14b,上凸台15b、中凸台13b和下凸台14b均向前凸出,由于汽车造型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造型为中凸台13b的向前凸出量大于上凸台15b以及下凸台14b的向前凸出量。
由于中凸台13b较为凸出的造型,导致当车与行人发生碰撞之后,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中凸台13b首先接触行人腿部80,弹性缓冲组件30以及吸能件40无法及时产生保护作用,因此需要在前防撞横梁总成60的前侧设置一个吸能横梁70,用于为中凸台13b提供支撑,吸能横梁70的材质与吸能件40的材质可以为同一材质,例如吸能泡沫块,吸能横梁70的材质也可以为发泡材料或者橡胶。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车与行人发生碰撞之后,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中凸台13b首先接触行人腿部80,在此阶段,由于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凸台14b和上凸台15b还未与行人腿部80接触,在碰撞瞬间冲击力的作用下,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中凸台13b向后移动,中凸台13b与吸能横梁70接触后,吸能横梁70具有变形吸能的作用,防止因中凸台13b的冲击力过大造成行人腿部80发生剧烈的 “C”字形变形;随着碰撞过程的进一步进行,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凸台14b和上凸台15b也与行人腿部80接触,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凸台14b带动吸能件40向后移动,进而使吸能件40压迫弹性缓冲组件30发生弹性变形,随着碰撞的继续进行,弹性缓冲组件30的反作用力逐渐达到最大,弹性缓冲组件30和吸能横梁70均具有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可以带动整个行人腿部80与前保险杠总成10发生脱离。在整个碰撞过程中,行人腿部80的腿型一直都可以保持较平直的趋势,在碰撞过程后期因为弹性缓冲组件30的反推作用,行人腿部80的小腿下部首先反弹,整个腿型呈现出倾倒趋势,避免了剧烈的“C”字形变形,降低腿部伤害。此外,在中低速人车碰撞过程中吸能件40和弹性缓冲组件30不易损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用车成本。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水箱下框架总成20、弹性缓冲组件30、吸能件40以及前防撞横梁总成6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中相同,与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前保险杠总成10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上凸台15c、中凸台15b和下凸台15b,上凸台15c、中凸台13b和下凸台14b均向前凸出,由于汽车造型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造型为上凸台15c的向前凸出量大于中凸台13b以及下凸台14b的向前凸出量。在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上部设置溃缩结构,保险杠支座12与水箱上横梁总成50的横梁支座51连接。如图9所示,溃缩结构可以为在每个保险杠支座12上设置四个溃缩孔121,四个溃缩孔12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如图10所示,溃缩结构可以为在每个保险杠支座12上设置沿左右方向贯通的溃缩槽122。
由于上凸台15c较为凸出的造型,导致当车与行人发生碰撞之后,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上凸台15c首先接触行人腿部80,弹性缓冲组件30以及吸能件40无法及时产生保护作用,溃缩结构能够及时溃缩,既能够降低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上凸台15c对于行人腿部80的碰撞冲击力,又能够保证行人腿部80及时与中凸台15b以及下凸台15b接触,随着碰撞过程的进行,当行人腿部与中凸台15b以及下凸台15b发生接触,前保险杠总成10的下凸台15b带动吸能件40向后移动,进而使吸能件40压迫弹性缓冲组件30发生弹性变形,弹性缓冲组件30具有反作用力,随着碰撞的继续进行,弹性缓冲组件30的反作用力逐渐达到最大,可以使行人腿部80的下部率先反弹,进而带动整个行人腿部80与前保险杠总成10发生脱离,实现降低腿部的伤害。此外,在中低速人车碰撞过程中吸能件40和弹性缓冲组件30不易损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用车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总成、水箱下框架总成、弹性缓冲组件以及吸能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下部的前侧,所述吸能件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总成的下部的后侧,并且所述吸能件的后外表面朝向所述弹性缓冲组件的前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总成的下部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支座,所述吸能件与多个所述安装支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固定安装板以及多个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缓冲弹簧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后挡板之间,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前部与所述后挡板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后部与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下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后部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上横梁总成,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呈“U”形,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上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上设置有多个横梁支座,所述前保险杠总成上设置有多个保险杠支座,多个所述横梁支座分别与多个所述保险杠支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箱下框架总成的中部的前侧的前防撞横梁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总成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上凸台、中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中凸台和所述下凸台均向前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凸台的向前凸出量大于所述上凸台以及下凸台的向前凸出量,所述前防撞横梁总成的前侧设置有吸能横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台的向前凸出量大于所述中凸台以及下凸台的向前凸出量,所述前保险杠总成的上部设置有溃缩结构。
CN202322032258.7U 2023-07-31 2023-07-31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Active CN220220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2258.7U CN220220668U (zh) 2023-07-31 2023-07-31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2258.7U CN220220668U (zh) 2023-07-31 2023-07-31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0668U true CN220220668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2258.7U Active CN220220668U (zh) 2023-07-31 2023-07-31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0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04924B2 (ja)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JP2000238660A (ja) 衝撃吸収ストッパ
CN110281823B (zh) 一种防止挥鞭伤的吸能装置
CN220220668U (zh)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EP1604869A1 (en) Bumper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1163134A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08382340A (zh) 一种汽车前上保险杠与前端模块的连接结构
US5178230A (en) Engine mounting system
CN108749755B (zh) 一种柔性吸能汽车防撞梁
EP0592561A4 (en) Engine mounting system
CN110228437B (zh) 一种车辆碰撞消能装置
CN211223335U (zh) 一种抗撞击汽车保险杠
CN113771788A (zh) 一种汽车后支撑架
CN113682255A (zh)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CN213534628U (zh) 一种用于赛车架的防撞缓冲装置
JP2010158974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221251056U (zh) 一种可减缓冲击的汽车保险杠
CN214648096U (zh) 一种能提升能量吸收的保险杠
CN213199671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CN221585343U (zh) 一种加强型汽车保险杠结构
CN220785693U (zh) 行人腿型碰撞支撑结构以及汽车
CN219236964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5904443U (zh) 一种高性能汽车金属防撞梁
CN216184960U (zh) 分体式车辆前保泡沫结构
CN219769811U (zh)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