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99671U - 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99671U CN213199671U CN202021731333.9U CN202021731333U CN213199671U CN 213199671 U CN213199671 U CN 213199671U CN 202021731333 U CN202021731333 U CN 202021731333U CN 213199671 U CN213199671 U CN 2131996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ision
- collision plate
- rear side
- automobile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1821 foam rub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6054 Dysmorph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主体,所述防撞梁主体包括前防撞板、后防撞板、连接柱、去质孔、加强筋和弹簧,且前防撞板的后侧设置有后防撞板,并且前防撞板与后防撞板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而且前防撞板的内部开设有去质孔,还包括防撞梁主体、海绵垫和气囊,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后侧设置有折纹管,并且连接杆与折纹管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垫的后侧连接有气囊,且气囊单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该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增加防撞梁的强度与弹性,方便防撞梁的更换,且能够缓冲汽车与行人或者电动车的碰撞,便于保护司机或者行人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交通工具,为了减小汽车在碰撞过程对司机的伤害,需要在汽车的底盘上安装防撞梁,用于增加汽车的强度,避免汽车在碰撞的过程中发生形变。
目前的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只能缓冲汽车与汽车的碰撞或者缓冲汽车与硬度较强物体的碰撞,并不能减小缓冲汽车与行人或者汽车与电动车的碰撞,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只能缓冲汽车与汽车的碰撞或者缓冲汽车与硬度较强物体的碰撞,并不能减小缓冲汽车与行人或者汽车与电动车的碰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所述防撞梁主体包括前防撞板、后防撞板、连接柱、去质孔、加强筋和弹簧,且前防撞板的后侧设置有后防撞板,并且前防撞板与后防撞板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而且前防撞板的内部开设有去质孔。
优选的,所述前防撞板与后防撞板之间等间距设置弹簧,且后防撞板的后侧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前防撞板呈弹性结构,且前防撞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去质孔。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与后防撞板焊接呈一体化结构,且加强筋呈网格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后防撞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左右对称设置在后防撞板的两侧。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主体、海绵垫和气囊,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后侧设置有折纹管,并且连接杆与折纹管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折纹管的外侧开设有压纹,且折纹管的后侧连接有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前侧设置有海绵垫,且海绵垫的后侧开设有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海绵垫的后侧连接有气囊,且气囊单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且气囊均匀分布在前防撞板上。
优选的,所述海绵垫的横截面呈“凹”型结构,且海绵垫与前防撞板卡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增加防撞梁的强度与弹性,方便防撞梁的更换,且能够缓冲汽车与行人或者电动车的碰撞,便于保护司机或者行人的安全;
1.设置了前防撞板和后防撞板,前防撞板呈弹性结构,增加防撞梁的弹性,便于缓冲汽车与行人或者电动车的碰撞,而后防撞板呈钢性结构,硬度较高,能够支撑防撞梁结构稳定,避免形变,便于保护司机;
2.设置了折纹管和连接杆,折纹管与连接杆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从而方便折纹管或防撞梁主体的更换,而折纹管上的压纹在汽车受到撞击后,使得折纹管发生形变收缩,将撞击能量转换为内能吸收吊,从而提高缓冲效果;
3.设置了海绵垫和气囊,海绵垫能够减小物体与汽车撞击时的冲击力,便于减小汽车对行人或者电动车的撞击,而海绵垫上的气囊,进一步反冲行人或者电动车的撞击,将行人的撞击伤害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梁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梁主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海绵垫与前防撞板连接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撞梁主体;101、前防撞板;102、后防撞板;103、连接柱;104、去质孔;105、加强筋;106、弹簧;2、连接杆;3、固定杆;4、折纹管;5、压纹;6、连接头;7、海绵垫;8、连接槽;9、气囊;1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1,防撞梁主体1包括前防撞板101、后防撞板102、连接柱103、去质孔104、加强筋105和弹簧106,且前防撞板101的后侧设置有后防撞板102,并且前防撞板101与后防撞板102之间通过连接柱103连接,而且前防撞板101的内部开设有去质孔104。
如图1、图2和图3中前防撞板101与后防撞板102之间等间距设置弹簧106,且后防撞板102的后侧设置有加强筋105,方便增加防撞梁主体1的弹性,前防撞板101呈弹性结构,且前防撞板10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去质孔104,方便防撞梁主体1缓冲撞击,加强筋105与后防撞板102焊接呈一体化结构,且加强筋105呈网格状结构,方便提高防撞梁主体1的强度,后防撞板10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且连接杆2左右对称设置在后防撞板102的两侧,方便防撞梁主体1的安装固定。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包括连接杆2、固定杆3、折纹管4、压纹5、连接头6、海绵垫7、连接槽8、气囊9和连接管10,防撞梁主体1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杆2,且连接杆2的后侧设置有折纹管4,并且连接杆2与折纹管4之间通过固定杆3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4中折纹管4的外侧开设有压纹5,且折纹管4的后侧连接有连接头6,方便折纹管4形变吸收冲击能,防撞梁主体1的前侧设置有海绵垫7,且海绵垫7的后侧开设有连接槽8,方便增加防撞梁主体1表面的柔软度,海绵垫7的后侧连接有气囊9,且气囊9单体之间通过连接管10连通,并且气囊9均匀分布在前防撞板101上,方便缓冲汽车对行人的撞击力,海绵垫7的横截面呈“凹”型结构,且海绵垫7与前防撞板101卡合连接,方便海绵垫7与防撞梁主体1的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时,如图1所示,首先将防撞梁主体1通过折纹管4上的连接头6安装在汽车的指定位置,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先与海绵垫7接触,海绵垫7的柔软性减小汽车对行人撞击的痛感,而在防撞梁主体1的持续撞击中,使得海绵垫7挤压气囊9,缓冲防撞梁主体1对人的撞击,而气囊9单体之间通过连接管10连通,方便气体的转移,避免气囊9局部受力破裂,在防撞梁主体1持续的的撞击在,使得前防撞板101发生形变,进一步缓冲对行人的撞击,从而将行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在汽车与汽车碰撞时,如图2所示,前防撞板101受力形变,并挤压弹簧106,使得弹簧106和前防撞板101将撞击力缓冲,而后防撞板102呈钢性结构,避免防撞梁主体1的形变,从而对司机进行保护,而在汽车持续的撞击中,使得折纹管4在压纹5的作用下形变,从而使得折纹管4将撞击能转化为内能吸收,进一步缓冲撞击,而折纹管4通过固定杆3与连接杆2拆卸连接,方便折纹管4的更换,这就是该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主体(1)包括前防撞板(101)、后防撞板(102)、连接柱(103)、去质孔(104)、加强筋(105)和弹簧(106),且前防撞板(101)的后侧设置有后防撞板(102),并且前防撞板(101)与后防撞板(102)之间通过连接柱(103)连接,而且前防撞板(101)的内部开设有去质孔(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板(101)与后防撞板(102)之间等间距设置弹簧(106),且后防撞板(102)的后侧设置有加强筋(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板(101)呈弹性结构,且前防撞板(10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去质孔(1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5)与后防撞板(102)焊接呈一体化结构,且加强筋(105)呈网格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板(10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且连接杆(2)左右对称设置在后防撞板(102)的两侧。
6.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主体(1)、海绵垫(7)和气囊(9),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主体(1)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杆(2),且连接杆(2)的后侧设置有折纹管(4),并且连接杆(2)与折纹管(4)之间通过固定杆(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纹管(4)的外侧开设有压纹(5),且折纹管(4)的后侧连接有连接头(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主体(1)的前侧设置有海绵垫(7),且海绵垫(7)的后侧开设有连接槽(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7)的后侧连接有气囊(9),且气囊(9)单体之间通过连接管(10)连通,并且气囊(9)均匀分布在前防撞板(10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7)的横截面呈“凹”型结构,且海绵垫(7)与前防撞板(101)卡合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31333.9U CN213199671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31333.9U CN213199671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99671U true CN213199671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39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31333.9U Active CN213199671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99671U (zh) |
-
2020
- 2020-08-18 CN CN202021731333.9U patent/CN2131996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04924B2 (ja) |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 |
CN100445133C (zh) | 车辆用保险杠结构 | |
CN201046690Y (zh) | 一种机动车保险杠 | |
KR100775806B1 (ko) |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 |
CN213199671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梁和汽车防撞结构 | |
KR101308312B1 (ko) | 다각형 열간성형 각관빔을 이용한 범퍼 백빔 | |
US6857690B2 (en) |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vehicles | |
JP2002052996A (ja) | 移動体用緩衝装置 | |
CN215621840U (zh) | 高效吸能式汽车保险杠 | |
KR101143078B1 (ko) | 복수의 충돌에너지 흡수단계를 갖는 차량의 충돌에너지 흡수장치 | |
CN210652997U (zh) | 车辆吸能装置及其车辆 | |
CN209904879U (zh) | 一种汽车顶盖后横梁连接板结构 | |
JP2004284464A (ja) | 自動車用バンパ装置 | |
CN109292006B (zh) | 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 | |
CN2463237Y (zh) | 汽车液压缓冲防撞装置 | |
CN2265933Y (zh) | 汽车防撞击减震结构 | |
CN220220668U (zh) | 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 |
CN218703105U (zh) | 汽车防撞梁结构 | |
CN215621842U (zh) | 一种车身前纵梁碰撞吸能结构 | |
CN220764312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块 | |
CN220640026U (zh) | 一种具有缓冲防撞汽车盖板 | |
CN220114582U (zh) | 一种保险杠缓冲件 | |
CN210526651U (zh) | 一种有利于提高强度的前围底部横梁总成 | |
CN210416491U (zh) | 一种汽车防撞外设支架 | |
CN218400719U (zh) | 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