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0366U -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0366U
CN220220366U CN202322039566.2U CN202322039566U CN220220366U CN 220220366 U CN220220366 U CN 220220366U CN 202322039566 U CN202322039566 U CN 202322039566U CN 220220366 U CN220220366 U CN 220220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glass
strip
layer
doo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95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锦杰
文彬
李安
刘民国
谷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95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0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0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0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密封系统包括:门框、第一密封条和内饰板,第一密封条包括连接部和第一密封唇,第一密封唇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条位于无框车门的玻璃的内侧,第一密封部适于与玻璃的内侧面贴合,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一密封部的内侧,第二密封部与连接部之间限定出开口向内的第一限位槽,内饰板的外侧一端设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二密封部的至少部分与内饰板贴合,第二密封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第二密封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密封层的弹性模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系统,可以防止第二密封部在门框拐角处产生褶皱,以避免第二密封部与内饰板连接处的密封失效。

Description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同时,人们对于车辆的需求不再仅限于车辆的动力等,转而对车辆的舒适性能、炫酷的外观等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如配备无边框车门的车辆成为原来越多用户购车时的首选,其中,由于车窗处无法设置密封条,相关技术中通常将密封条安装于车门门洞内用于密封车窗,但相关技术中门洞拐角处的密封条容易产生变形,密封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所述密封系统可以防止第二密封部在门框拐角处产生褶皱,以避免因褶皱导致的第二密封部与内饰板连接处的密封失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包括:门框、第一密封条和内饰板,所述第一密封条包括连接部和第一密封唇,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门框,所述第一密封唇设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无框车门中心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唇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条位于所述无框车门的玻璃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部适于与所述玻璃的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内侧,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限定出开口向内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内饰板的外侧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内饰板贴合,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密封层的弹性模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通过第一密封部可以较好地密封玻璃与门框之间的间隙,以保证车门关闭时玻璃处的密封性,第二密封部的至少部分与内饰板贴合,第二密封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第二密封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密封层的弹性模量,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二密封部的刚度以及硬度,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密封部在门框拐角处产生褶皱导致的第二密封部与内饰板连接处的密封失效,进而可以避免外部雨水、灰尘等进入内饰板内侧,利于提升第二密封部与内饰板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层为海绵胶层,所述第二密封层为密实胶层;和/或,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厚度比例为2:1;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范围为2.5~3.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唇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侧面呈光顺曲面且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凸出;和/或,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远离所述玻璃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靠近内饰板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内饰板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层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层朝向所述内饰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层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层朝向所述内饰板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条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以及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限定出变形腔;其中,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变形腔的侧面呈光顺曲面且朝向所述变形腔内凹入;和或,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门框的外侧面干涉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门框的外侧面干涉配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门框之间的干涉范围为0.5~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内嵌设有U型钢,所述U型钢具有朝向背离所述玻璃中心的方向的开口,所述连接部还形成有位于所述U型钢内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抵条和压条,所述门框朝向所述玻璃中心的一端设于所述抵条与所述压条之间,所述抵条与所述压条分别与所述门框内外两侧的侧壁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还包括:B柱外壳和第二密封条,所述B柱外壳设于所述门框外侧,所述B柱外壳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门框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缓冲件,所述安装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玻璃中心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其中,所述第二密封条包括装配部、第二密封唇和第三密封唇,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唇和所述第三密封唇均设于所述装配部朝向所述玻璃中心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唇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唇的固定端的外侧,在由固定端朝向自由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唇和所述第三密封唇朝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呈C字形延伸,且所述第三密封唇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唇背离所述装配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唇的外侧面适于与所述玻璃朝向所述B柱外壳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三密封唇的外侧面适于与所述玻璃的内侧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第一密封部可以较好地密封玻璃与门框之间的间隙,以保证车门关闭时玻璃处的密封性,第二密封部的至少部分与内饰板贴合,第二密封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第二密封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密封层的弹性模量,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二密封部的刚度以及硬度,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密封部在门框拐角处产生褶皱导致的第二密封部与内饰板连接处的密封失效,进而可以避免外部雨水、灰尘等进入内饰板内侧,利于提升第二密封部与内饰板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100;
门框1;
第一密封条2;第一限位槽20a;变形腔20b;第二限位槽20c;
连接部21;第一密封唇22;第一密封部221;第二密封部222;第一密封层2221;第二密封层2222;支撑部23;U型钢24;压条25;抵条26;第一配合凸起27;第二配合凸起28;
内饰板3;玻璃4;
B柱外壳5;安装部51;安装槽52;
第二密封条6;装配部61;第二密封唇62;第三密封唇63;
缓冲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100,包括:门框1、第一密封条2和内饰板3,第一密封条2包括连接部21和第一密封唇22,连接部21设于门框1,第一密封唇22设于连接部21朝向无框车门中心的一端,第一密封唇22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221和第二密封部222,第一密封条2位于无框车门的玻璃4的内侧,第一密封部221适于与玻璃4的内侧面贴合。其中,这里的朝向无框车门中心的方向指的是玻璃4升起关闭车窗时,从玻璃4与门框1配合部分的外周边缘朝向玻璃4的中心的方向,这里的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车辆在左右方向上的内外空间而言,如位于车辆左侧的无框车门的玻璃4的内侧面指的玻璃4的右侧面,位于车辆右侧的无框车门的玻璃4的内侧面指的是玻璃4的左侧面。
也就是说,第一密封条2通过连接部21固定在门框1上,在玻璃4升起且关闭车门时,第一密封部221与玻璃4的内侧面贴合,从而通过第一密封条2可以较好地填充玻璃4与门框1之间的间隙。由此,通过第一密封部221与玻璃4的配合,可以较好地保证车门关闭时玻璃4处的密封性,从而可以避免外部的雨水、灰尘等通过玻璃4与门框1之间的间隙进入玻璃4内侧即乘坐空间内,同时可以降低乘坐空间内来自外部环境的噪声如风噪等,利于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部222位于第一密封部221的内侧,第二密封部222与连接部21之间限定出开口向内的第一限位槽20a,内饰板3的外侧一端设于第一限位槽20a内,第二密封部222的至少部分与内饰板3贴合。也就是说,第二密封部222连接于第一密封部221背离玻璃4的一侧,内饰板3通过第一限位槽20a与第一密封条2连接,即,第一密封条2同时与门框1以及内饰板3相连,其中,可以第二密封部222朝向内饰板3的侧面完全与内饰板3贴合,还可以是第二密封部222朝向内饰板3的侧面的部分与内饰板3贴合,这里不做具体限制。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加第一密封条2的安装固定位置,以保证第一密封条2的牢固安装,第一限位槽20a可以降低内饰板3与第一密封条2的装配定位难度,通过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的配合,可以较好地保证第一密封条2与内饰板3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避免外部的雨水、灰尘等通过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车身内部(如在打开车窗时或下雨天开门时导致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的连接位置暴露时),进而可以避免车身内部结构生锈等情况发生,利于提升车辆整体的密封性能。
更进一步地,第二密封部22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2221和第二密封层2222,第二密封层2222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密封层2221的弹性模量。其中,弹性模量越大则越不容易变形,刚度以及硬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在受力相同的情况下,第二密封层2222产生的变形量小于第一密封层2221产生的变形量,第二密封层2222的刚度以及硬度大于第一密封层2221的刚度以及硬度。由此,通过第二密封层2222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二密封部222的整体刚度以及硬度,使得第二密封部222不易产生弯折,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密封部222在门框1拐角处产生褶皱导致的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连接处的密封失效,利于提升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此外,较为柔软的第一密封层2221可以较好地保证第二密封部222的柔软度,从而使得第二密封部222可以更紧密地与内饰板3贴合。换言之,通过第一密封层2221和第二密封层2222和配合,可以在保证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贴合效果的同时提升第二密封部222的硬度,以进一步提升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之间的密封效果。此外,减少褶皱的产生可以较好地保证第二密封部222的外侧面(背离连接部21的侧面)简洁美观,利于提升第一密封条2的外观效果和用户的感官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100,通过第一密封部221可以较好地密封玻璃4与门框1之间的间隙,以保证车门关闭时玻璃4处的密封性,第二密封部222的至少部分与内饰板3贴合,第二密封部22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2221和第二密封层2222,第二密封层2222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密封层2221的弹性模量,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二密封部222的刚度以及硬度,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密封部222在门框1拐角处产生褶皱导致的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连接处的密封失效,进而可以避免外部雨水、灰尘等进入内饰板3内侧,利于提升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密封层2221为海绵胶层,第二密封层2222为密实胶层;和/或,第一密封层2221与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比例为2:1;和/或,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范围为2.5~3.5mm。其中,可以是第一密封层2221为海绵胶层且第二密封层2222为密实胶层,或第一密封层2221与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比例为2:1,或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范围为2.5~3.5mm;还可以是第一密封层2221为海绵胶层、第二密封层2222为密实胶层且第一密封层2221与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比例为2:1,或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范围为2.5~3.5mm;还可以是第一密封层2221为海绵胶层、第二密封层2222为密实胶层且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范围为2.5~3.5mm,或第一密封层2221与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比例为2:1;还可以是第一密封层2221为海绵胶层,第二密封层2222为密实胶层,或第一密封层2221与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比例为2:1且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范围为2.5~3.5mm;还可以是第一密封层2221为海绵胶层,第二密封层2222为密实胶层,第一密封层2221与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比例为2:1,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范围为2.5~3.5mm,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海绵胶层以及密实胶层均为橡胶件,海绵胶层相对于密实胶层的刚度以及硬度小,使得海绵胶层可以更紧密地与内饰板3贴合,密实胶层相对于海绵胶层的刚度以及硬度大,可以较好地增大第二密封部222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第二密封部222在门框1拐角处产生褶皱影响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之间的密封效果,利于提升车辆的整体密封性能。第一密封层2221与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比例为2:1,也就是说,第一密封层2221的厚度是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的两倍,通过控制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可以在保证第二密封层2222提升第二密封部222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避免第二密封层2222的厚度过大影响第二密封部222的整体柔软度,以保证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之间的贴合效果。
此外,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范围控制在2.5mm至3.5mm的范围内,例如,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可以为2.5mm、或2.6mm、或2.8mm、或3.1mm、或3.5mm等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越大,则第二密封部222的外观尺寸以及占用的安装空间越大,硬度越大,反之,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越小,第二密封部222的外观尺寸以及占用的安装空间越小,硬度越小。由此,通过将第二密封部222的厚度范围控制在2.5mm至3.5mm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第二密封部222的硬度以及刚度的同时避免第二密封部222体型过大,从而可以避免因体型过大影响观感以及占用过大的安装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密封唇22背离连接部21的侧面呈光顺曲面且朝向远离连接部21的方向凸出;和/或,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第一密封部221朝向远离玻璃4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其中,可以是第一密封唇22背离连接部21的侧面呈光顺曲面且朝向远离连接部21的方向凸出,同时,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第一密封部221朝向远离玻璃4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还可以是第一密封唇22背离连接部21的侧面呈光顺曲面且朝向远离连接部21的方向凸出,或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第一密封部221朝向远离玻璃4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第一密封唇22背离连接部21的侧面呈光顺曲面,即,第一密封唇22朝向玻璃4的中心一侧的侧面为光滑顺畅的曲面。由此,可以较好地减少第一密封唇22处的凹槽等特征以及减少第一密封唇22上的层次感,从而可以简化第一密封唇22的结构,利于降低第一密封唇22的生产加工难度,其次,第一密封唇22背离连接部21的侧面简洁美观,利于提升第一密封条2的外观效果和用户的感官体验。此外,第一密封部221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朝向远离玻璃4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可以较好地增大第一密封部221与玻璃4在内外方向上相对的面积。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大玻璃4挤压第一密封部221时与第一密封部221的接触面积,利于提升第一密封部221对玻璃4的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第二密封部222朝向靠近内饰板3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密封部222的自由端与内饰板3贴合。其中,这里的自由端指的是第二密封部222在朝向远离第一密封部221延伸的方向上的末端。也就是说,第二密封部222远离第一密封部221的一端与内饰板3贴合。由此,第二密封部222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朝向靠近内饰板3的方向倾斜延伸可以较好地保证第二密封部222的自由端与内饰板3贴合,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雨水、灰尘等进入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之间,即减少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之间的卫生死角以避免灰尘堆积难以清理。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层2222位于第一密封层2221朝向内饰板3的一侧,第一密封层2221延伸至第二密封层2222朝向内饰板3的一端。也就是说,第一密封层2221位于第二密封层2222远离连接部21的一侧且第二密封部222通过第一密封层2221的自由端与内饰板3贴合,第一密封层2221相较于第二密封层2222的刚度以及硬度低,即,更为柔软,从而保证第一密封层2221可以更紧密地与内时板贴合,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密封层2221远离连接部21的侧面较为光滑,利于提升第一密封条2的外观效果以提升用户观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密封条2还包括支撑部23,支撑部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部221的自由端以及连接部21连接,第一密封部221、连接部21与支撑部23之间限定出变形腔20b。也就是说,支撑部23的一端与第一密封部221远离第二密封部222的一端连接,支撑部23的另一端与连接部21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密封部221、支撑部23以及连接部21之间可以大致形成三角结构,利于提升第一密封条2的稳定性,其中,当第一密封部221承受玻璃4挤压时,第一密封部221推动支撑部23变形,变形腔20b形状随之产生变化,当作用于第一密封部221上的挤压力消失后,支撑部23以及第一密封部221恢复变形,变形腔20b恢复至初始状态。
可选地,支撑部23背离变形腔20b的侧面呈光顺曲面且朝向变形腔20b内凹入。也就是说,支撑部23的外侧面(即背离变形腔20b的侧面)为光滑顺畅的凹形曲面,可以较好地减少支撑部23处的特征以及支撑部23外侧面上侧层次感,从而可以简化支撑部23的结构,利于降低第一密封条2的生产加工难,其次,支撑部23的外表面简洁美观,利于提升第一密封条2的外观效果和用户的感官体验。此外,当第一密封部221承受玻璃4挤压时,第一密封部221推动支撑部23朝向变形腔20b内折弯变形,可以较好地避免支撑臂朝向远离变形腔20b的方向折弯产生干涉。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支撑部23的内侧面(即朝向变形腔20b内的侧面)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27,第一配合凸起27大致位于支撑部23在第一密封部221和连接部21之间的中心位置且截面呈弧形,连接部21朝向变形腔20b内的侧面上形成呈锯齿状的第二配合凸起28,第一密封部221推动支撑部23朝向变形腔20b内变形时,第一配合凸起27与第二配合凸起28相抵,从而可以较好地减少第一配合凸起27与第二配合凸起28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避免第一配合凸起27与第二配合凸起28之间大面积粘连,利于减少第一配合凸起27与第二配合凸起28分离时的噪声。
可选地,支撑部23远离第一密封部221的一端与门框1的外侧面干涉配合。也就是说,在第一密封条2安装至门框1上后,门框1推动支撑部23远离第一密封部221的一端产生一定量的变形,从而保证支撑部23可以紧密贴合在门框1的外侧面上。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外部的雨水、灰尘等通过支撑部23与门框1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进入车辆内部,可以较好地避免灰尘在车辆内部堆积,同时可以防止雨水等导致门框1内部结构生锈。
进一步地,支撑部23远离第一密封部221的一端与门框1的外侧面干涉配合,支撑部23与门框1之间的干涉范围为0.5~1.5mm。即,将支撑部23与门框1的外侧面之间的干涉量控制在0.5mm至1.5mm的范围内,例如,支撑部23与门框1的外侧面之间的干涉量可以为0.5mm、或0.6mm、或0.9mm、或1.1mm、或1.5mm等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制。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支撑部23与门框1的外侧面之间的干涉量过小导致支撑部23与门框1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佳,同时可以支撑部23与门框1的外侧面之间的干涉量过大导致第一支撑部23的材料投入以及体型增大,即在保证支撑部23与门框1之间密封效果的同时降低第一密封条2的产生成本,同时可以防止支撑部23体型过大影响第一密封条2的整体观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21内嵌设有U型钢24,U型钢24具有朝向背离玻璃4中心的方向的开口,连接部21还形成有位于U型钢24内的第二限位槽20c,第二限位槽20c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抵条26和压条25,门框1朝向玻璃4中心的一端设于抵条26与压条25之间,抵条26与压条25分别与门框1内外两侧的侧壁贴合。也就是说,第二限位槽20c具有背离玻璃4中心的开口,第一密封条2通过第一限位槽20a与内饰板3相连,并通过第二限位槽20c与门框1相连,U型钢24可以提升第二限位槽20c处的结构强度,通过压条25和抵条26可以分别从相对两侧夹持门框1伸入第二限位槽20c内的部分,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密封条2与门框1的牢固连接,利于提升第一密封条2安装后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压条25和抵条26可以较好地减少门框1与第二限位槽20c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以减少门框1向第一密封条2传递的振动。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抵条26设于第二限位槽20c靠外的侧壁上,抵条26设有四个,四个抵条26沿门框1与第二限位槽20c的装配方向间隔排布,压条25设于第二限位槽20c靠内的侧壁上,压条25设有两个,两个压条25沿门框1与第二限位槽20c的装配方向间隔排布。此外,支撑部23远离第一密封部22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限位槽20c的开口边沿处,并与门框1位于第二限位槽20c外的部分的外侧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100还包括:B柱外壳5和第二密封条6,B柱外壳5设于门框1外侧,以避免门框1外露提升车辆的整体外观效果,B柱外壳5具有安装部51,安装部51与门框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缓冲件7,通过缓冲件7可以缓冲安装部51与门框1之间的冲击力,以减少振动的传递以及摩擦噪声,安装部51形成有开口朝向玻璃4中心的安装槽52,第二密封条6设于安装槽52内。由此,可以较好地保证第二密封条6的安装,同时第二密封条6的安装可以充分利用B柱外壳5内的空间,布局紧凑,此外,第二密封条6设于B柱外壳5朝向玻璃4的一侧,利于降低第二密封条6与玻璃4的配合难度。
其中,第二密封条6包括装配部61、第二密封唇62和第三密封唇63,安装部51设于安装槽52内且位于第一密封部221朝向连接部21的一侧,第二密封唇62和第三密封唇63均设于装配部61朝向玻璃4中心的一端,第二密封唇62的固定端位于第三密封唇63的固定端的外侧,在由固定端朝向自由端的方向上,第二密封唇62和第三密封唇63朝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呈C字形延伸,且第三密封唇63的自由端位于第二密封唇62背离装配部61的一侧,第二密封唇62的外侧面适于与玻璃4朝向B柱外壳5的侧面贴合,第三密封唇63的外侧面适于与玻璃4的内侧面贴合,C字形的第二密封唇62和第三密封唇63可以增加与玻璃4的接触面积以提升密封效果。也就是说,在玻璃4升起且关闭车门时,第二密封唇62的外侧面与玻璃4朝向B柱外壳5的侧面贴合,第三密封唇63的外侧面与玻璃4的内侧面贴合,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条6通过第二密封唇62和第三密封唇63形成两层密封,即,通过第二密封条6可以较好地填充玻璃4与B柱外壳5之间的间隙,同时在第一密封条2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对玻璃4的三层密封,利于进一步提升无框车门的密封效果。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密封条2与第二密封条6间隔设置,以避免第一密封条2和第二密封条变形时产生干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第一密封部221可以较好地密封玻璃4与门框1之间的间隙,以保证车门关闭时玻璃4处的密封性,第二密封部222的至少部分与内饰板3贴合,第二密封部22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2221和第二密封层2222,第二密封层2222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密封层2221的弹性模量,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二密封部222的刚度以及硬度,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密封部222在门框1拐角处产生褶皱导致的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连接处的密封失效,进而可以避免外部雨水、灰尘等进入内饰板3内侧,利于提升第二密封部222与内饰板3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第一密封条和内饰板,所述第一密封条包括连接部和第一密封唇,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门框,所述第一密封唇设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无框车门中心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唇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条位于所述无框车门的玻璃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部适于与所述玻璃的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内侧,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限定出开口向内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内饰板的外侧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内饰板贴合,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密封层的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为海绵胶层,所述第二密封层为密实胶层;和/或,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厚度比例为2:1;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范围为2.5~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唇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侧面呈光顺曲面且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凸出;和/或,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远离所述玻璃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靠近内饰板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内饰板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层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层朝向所述内饰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层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层朝向所述内饰板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以及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限定出变形腔;
其中,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变形腔的侧面呈光顺曲面且朝向所述变形腔内凹入;和或,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门框的外侧面干涉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门框的外侧面干涉配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门框之间的干涉范围为0.5~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内嵌设有U型钢,所述U型钢具有朝向背离所述玻璃中心的方向的开口,所述连接部还形成有位于所述U型钢内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抵条和压条,所述门框朝向所述玻璃中心的一端设于所述抵条与所述压条之间,所述抵条与所述压条分别与所述门框内外两侧的侧壁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B柱外壳和第二密封条,所述B柱外壳设于所述门框外侧,所述B柱外壳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门框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缓冲件,所述安装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玻璃中心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其中,所述第二密封条包括装配部、第二密封唇和第三密封唇,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唇和所述第三密封唇均设于所述装配部朝向所述玻璃中心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唇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唇的固定端的外侧,在由固定端朝向自由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唇和所述第三密封唇朝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呈C字形延伸,且所述第三密封唇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唇背离所述装配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唇的外侧面适于与所述玻璃朝向所述B柱外壳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三密封唇的外侧面适于与所述玻璃的内侧面贴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
CN202322039566.2U 2023-07-31 2023-07-31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0220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566.2U CN220220366U (zh) 2023-07-31 2023-07-31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566.2U CN220220366U (zh) 2023-07-31 2023-07-31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0366U true CN220220366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5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9566.2U Active CN220220366U (zh) 2023-07-31 2023-07-31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0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3014B1 (en) Soundproofing sealing joint for an opening panel in a motor vehicle
US6644718B2 (en) Structure of roof-side portion of motor vehicle
JP2002019472A (ja) 自動車の可動窓ガラス及びこれに隣接する固定窓ガラスのシール構造
US20180313139A1 (en)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door
JP4286456B2 (ja) 覆い付属物を備える特殊形状のビードを有する窓
CN111890902A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和车辆
JPH11334367A (ja) ドアフレームモール取付構造
CN220220366U (zh) 用于无框车门的密封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3227000A1 (zh) 一种隐藏式外水切及具有其的车辆
JPH08268066A (ja) フロント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2004034824A (ja)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CN115056860B (zh) 翼子板增强刚度的支撑结构、翼子板及车辆
JP3797522B2 (ja) ドア・ガラスラン
CN220314688U (zh) 无框车门的密封结构及车辆
CN215705602U (zh) 无阶差车门的车门组件及无阶差车门
CN215705618U (zh) 无框车型的上窗框密封结构
JPH065958Y2 (ja) 車輌用ウィンドウ構造
CN217753431U (zh) 车门组件以及车辆
CN202573754U (zh) 一种粘结式可调节天窗外轮廓尺寸的密封条
JP3184290B2 (ja) 自動車の二重ウインドパネルシール構造
CN220465194U (zh) 车门窗框密封结构、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8400174U (zh) 车门玻璃密封结构及汽车
JP4161599B2 (ja) 車両用ドアにおける隙間シール取付け構造
CN202608898U (zh) 一种改进结构汽车前门b柱板
JP4082108B2 (ja)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