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2927U - 清洁基站 - Google Patents

清洁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2927U
CN220192927U CN202321535965.1U CN202321535965U CN220192927U CN 220192927 U CN220192927 U CN 220192927U CN 202321535965 U CN202321535965 U CN 202321535965U CN 220192927 U CN220192927 U CN 220192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wetting
base station
tank
wi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59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杰
陈艳
陈超
唐泽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59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2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2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2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清洁基站,该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和供水组件,基站本体包括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槽以及位于清洗槽中的润湿部,润湿部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接触;供水组件被构造为向润湿部边缘的供水位置供给清洗溶液;其中,润湿部包括由供水位置向清洗槽中心区域延伸的第一润湿区,以及位于第一润湿区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在第一润湿区中设置有缓冲部,缓冲部被构造为用于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中的流速,且被构造为将第一润湿区中的部分清洁溶液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本公开的清洁基站使清洁溶液能够布满整个润湿部。

Description

清洁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清洁机械领域,更准确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清洁基站。
背景技术
环境卫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节省人力,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具有清洁功能的机器人,常用的有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或扫拖一体机器人等等。
其中,为了使清洁过程实现全程自动化,现有的具有拖地功能的清洁机器人多搭配清洁基站使用。清洁基站能够向清洁机器人中提供清水、回收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并对该清洁机器人上的清洁件进行清洁。
在清洁拖地机器人或扫拖一体机器人上的清洁件时,现有的清洁基站容易出现清洁件润湿不完全的问题,导致清洁件难以清洁干净,容易残留污渍,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在工作面上残留污渍,影响到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包括:
基站本体,所述基站本体包括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槽以及位于清洗槽中的润湿部,所述润湿部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接触;
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被构造为向所述润湿部边缘的供水位置供给清洗溶液;
其中,所述润湿部包括由供水位置向所述清洗槽中心区域延伸的第一润湿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润湿区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在所述第一润湿区中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被构造为用于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中的流速,且被构造为将第一润湿区中的部分清洁溶液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包括分别沿第一润湿区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分流筋、多个第二分流筋;所述第一分流筋、第二分流筋呈角度布置,且第一分流筋、第二分流筋围成的开口朝向所述润湿部的边缘。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分流筋围成了第一流水槽;相邻两个第二分流筋围成了第二流水槽;在所述第一润湿区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流水槽、第二流水槽错开布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筋、第二分流筋在第一润湿区延伸方向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筋、第二分流筋被构造为呈圆弧形。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润湿区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凸缘,从第一润湿区分流的清洁溶液被配置为凸缘之间流动;所述凸缘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件接触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清洁机器人位于容纳腔中时,所述润湿部与清洁件的接触面积至少大于所述清洁件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湿部的端面高于所述清洗槽的槽底;所述清洗槽还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清洗槽中的脏污被配置为经所述排水孔排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由供水位置至所述清洗槽中心区域延伸方向上,所述润湿部的端面被构造为逐渐向下倾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清洗槽中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刮水部,所述刮水部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件接触配合,以将所述清洁件上的脏污刮下。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刮水部被配置为由清洗槽的边缘向所述清洗槽的中心区域延伸;所述刮水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刮水部被构造为间隔分布在清洁件的转动方向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刮水部包括由清洗槽底部向上延伸的刮水筋,所述刮水筋被构造为在清洗槽中围成了刮水槽;所述刮水槽相对两侧的刮水筋被构造为在清洁件转动的过程中,依次将所述清洁件上的脏污刮下。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刮水部之间设置有清洗部,所述清洗部被配置为由清洗槽的边缘向所述清洗槽的中心区域延伸;所述清洗部上分布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清洁件接触配合的清洗柱。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柱的顶部端面低于所述刮水部的顶部端面。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本体被构造为在所述容纳腔底部形成安装槽;所述清洁基站还包括清洗体和容纳体,所述容纳体形成有容纳槽,且被构造为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清洗体形成有所述清洗槽,且被构造为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清洗槽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被构造为将所述容纳槽划分为排污区和容污区,所述容纳槽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污区连通的排污口,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清洗槽对应所述容污区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清洁基站的工作过程中,供水组件能够向润湿部边缘的供水位置供给清洗溶液;当清洗溶液沿着第一润湿区流动时,缓冲部能够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中的流速,被减缓流速的清洁溶液向上涌动,从而可以对清洁件进行润湿。另外,在缓冲部之间涌动的部分清洁液体同时会被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从而使清洁溶液能够布满整个润湿部。这样,当清洁件与润湿区接触时,能够提高清洁件的湿润面积,同时液体布满整个润湿部,可以提高对清洁件的湿润效果,进而提高清洁机器人对清洁件的自清洁效果,使清洁件能够清洁干净,避免清洁件上残留污渍,在清洁机器人的后续工作过程中不会在工作面上残留污渍,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体的背面示意图。
图1至图7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基站本体;11、基站底座;12、探针弹片;13、安装槽;2、容纳腔;3、清洗槽;31、润湿部;311、第一润湿区;312、第二润湿区;32、缓冲部;321、第一分流筋;322、第二分流筋;323、第一流水槽;324、第二流水槽;33、供水位置;34、凸缘;35、排水孔;36、刮水部;361、刮水筋;362、刮水槽;37、清洗部;371、清洗柱;4、清洗体;41、磁性件;5、容纳槽;51、排污口;52、过滤件;53、排污区;54、容污区;55、排污管;6、容纳体;61、水满检测元件;611、检测探针;7、爬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该清洁基站用于与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等清洁机器人进行对接,从而用于对自移动设备进行清洁。具体的,本公开的清洁基站可以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进行清洁,还可以向清洁机器人提供清洗地面等工作面所需的清水,并将清洁机器人中的脏污排出。
本公开的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供水组件。其中,基站本体包括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槽以及位于清洗槽中的润湿部,润湿部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接触。
具体的,容纳腔可以完全容纳清洁机器人,也可以仅容纳清洁机器人的部分结构;容纳腔底部的清洗槽可以供清洁机器人对抹布盘等清洁件进行自清洁,润湿部则用于与清洁件接触,以润湿清洁件。
供水组件被构造为向润湿部边缘的供水位置供给清洗溶液,其中,清洗溶液可以为自来水,也可以为含有清洁物质的清洁液。
其中,润湿部包括由供水位置向清洗槽中心区域延伸的第一润湿区,以及位于第一润湿区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在第一润湿区中设置有缓冲部,缓冲部被构造为用于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中的流速,且被构造为将第一润湿区中的部分清洁溶液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
这样,在本公开的清洁基站的工作过程中,供水组件能够向润湿部边缘的供水位置供给清洗溶液;当清洗溶液沿着第一润湿区流动时,缓冲部能够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中的流速,被减缓流速的清洁溶液向上涌动,从而可以对清洁件进行润湿。另外,在缓冲部之间涌动的部分清洁液体同时会被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从而使清洁溶液能够布满整个润湿部。这样,当清洁件与润湿区接触时,能够提高清洁件的湿润面积,同时液体布满整个润湿部,可以提高对清洁件的湿润效果,进而提高清洁机器人对清洁件的自清洁效果,使清洁件能够清洁干净,避免清洁件上残留污渍,在清洁机器人的后续工作过程中不会在工作面上残留污渍,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自清洁时,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会按照预定方向进行自转,这使得清洁件上的每个区域会依次经过第二润湿区、第一润湿区、另一第二润湿区。清洁件经过第二润湿区时,可以通过第二润湿区对清洁件进行初步润湿,当进入第一润湿区时,可以再次对清洁件进行润湿,而且由于清洁液体在缓冲部的作用向上涌动,可以提高对清洁件的润湿效果;当清洁件经过另一第二润湿区时,不但可以再次对清洁件进行润湿,而且通过转动摩擦还可以使清洁液体可以均匀分布在清洁件上,保证了对清洁件的润湿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参照图1至图7,结合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清洁基站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该清洁基站用于与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等清洁机器人进行对接,从而用于对自移动设备进行清洁。具体的,本公开的清洁基站可以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进行清洁,还可以向清洁机器人提供清洗地面等工作面所需的清水,并将清洁机器人中的脏污排出。
本公开的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1、供水组件。其中,基站本体1包括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的容纳腔2,如图1和图2所示,容纳腔2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槽3以及位于清洗槽3中的润湿部31,润湿部31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接触。具体的,容纳腔2可以完全容纳清洁机器人,也可以仅容纳清洁机器人的部分结构;容纳腔2底部的清洗槽3可以供清洁机器人对抹布盘等清洁件进行自清洁,润湿部31则用于与清洁件接触,以润湿清洁件。基站本体1可以由基站底座11和位于基站底座11上的其他结构共同构成容纳腔2。
其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清洁基站的容纳腔2一侧设置爬坡件7,爬坡件7具有一定坡度,以便于清洁机器人沿爬坡件7进入容纳腔2内。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爬坡件7可以通过卡接结构安装于基站底座11上,而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爬坡件7也可以与基站底座11为一体结构。
供水组件被构造为向润湿部31边缘的供水位置33供给清洗溶液,其中,清洗溶液可以为自来水,也可以为含有清洁物质的清洁液。
其中,如图3所示,润湿部31包括由供水位置33向清洗槽3中心区域延伸的第一润湿区311,以及位于第一润湿区311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在第一润湿区311中设置有缓冲部32,缓冲部32被构造为用于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311中的流速,且被构造为将第一润湿区311中的部分清洁溶液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
可以理解的是,清洁机器人上可以设置有不止一个清洁件,对应的,清洗槽3内也可以设置有不止一个润湿区,每个润湿区对应一个清洁件以分别润湿对应清洗槽3。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前侧并排设置有两个清洁件,对应的,清洗槽3也被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内设置有一个润湿部31,每个润湿部31内均设置有对应供水位置33,以润湿对应清洁件。其中,第一润湿区311由供水位置33向清洗槽3中心区域延伸指的是第一润湿区311由所在润湿部31内的供水位置33向该润湿部31所在的部分清洗槽3的中心区域延伸。
这样,在本公开的清洁基站的工作过程中,供水组件能够向润湿部31边缘的供水位置33供给清洗溶液;当清洗溶液沿着第一润湿区311流动时,缓冲部32能够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311中的流速,被减缓流速的清洁溶液向上涌动,从而可以对清洁件进行润湿。另外,在缓冲部32之间涌动的部分清洁液体同时会被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从而使清洁溶液能够布满整个润湿部31。这样,当清洁件与润湿区接触时,能够提高清洁件的湿润面积,同时液体布满整个润湿部31,可以提高对清洁件的湿润效果,进而提高清洁机器人对清洁件的自清洁效果,使清洁件能够清洁干净,避免清洁件上残留污渍,在清洁机器人的后续工作过程中不会在工作面上残留污渍,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自清洁时,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会按照预定方向进行自转,这使得清洁件上的每个区域会依次经过第二润湿区312、第一润湿区311、另一第二润湿区312。清洁件经过第二润湿区312时,可以通过第二润湿区312对清洁件进行初步润湿,当进入第一润湿区311时,可以再次对清洁件进行润湿,而且由于清洁液体在缓冲部32的作用向上涌动,可以提高对清洁件的润湿效果;当清洁件经过另一第二润湿区312时,不但可以再次对清洁件进行润湿,而且通过转动摩擦还可以使清洁液体可以均匀分布在清洁件上,保证了对清洁件的润湿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部32包括分别沿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分流筋321、多个第二分流筋322;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呈角度布置,且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围成的开口朝向润湿部31的边缘。
其中,第一分流筋321和第二分流筋322均能够阻挡清洗溶液的移动,通过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分流筋321、多个第二分流筋322,清洗溶液在沿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会依次与各个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发生碰撞,从而使得清洗溶液流速被降低。而且由一分流筋、第二分流筋322围成的开口朝向润湿部31的边缘,能够使清洗溶液在与各个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发生碰撞后,会朝向润湿部31的边缘移动,从而流向位于第一润湿区311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也就能使清洗溶液尽可能布满整个润湿部31。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分流筋321围成了第一流水槽323;相邻两个第二分流筋322围成了第二流水槽324;在第一润湿区3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流水槽323、第二流水槽324错开布置。即在第一润湿区311的延伸方向上,多个第一流水槽323、第二流水槽324相互错开布置,这样,清洗溶液在沿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分流筋321发生碰撞后,会有少部分水从该第一分流筋321一侧的第一流水槽323流出,大部分则流向下一个第二分流筋322;清洗溶液与第二分流筋322发生碰撞后,会有少部分水从该第二分流筋322一侧的第二流水槽324流出,大部分则流向下一个第一分流筋321,这样,清洗溶液在依次与各个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发生碰撞后,依次有部分清洗溶液从第一流水槽323、第二流水槽324流向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从而使清洗溶液能够逐渐布满整个润湿部31。
其中,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在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上的正投影不重叠。由于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在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可以保证当清洗溶液与任一分流筋碰撞后能有较多部分清洗溶液流向下一分流筋,从而保证清洗溶液能够流动至清洗槽3中心区域,以润湿清洁件的中心区域。
而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在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由于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在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可以保证当清洗溶液与任一分流筋碰撞后能有更多清洗溶液从侧面的流水槽流出,从而保证清洗溶液能够布满整个润湿部31。具体的,可以根据清洗溶液的流量与流动情况以确定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的分布形状,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被构造为呈圆弧形。由于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呈圆弧形,相较于其他形状,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311中的流速的效果更好。
其中,为了对清洁件进行自清洁,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润湿区312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凸缘34,从第一润湿区311分流的清洁溶液被配置为凸缘34之间流动;凸缘34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件接触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清洁件进行自清洁过程中,清洁机器人会持续控制清洁件在清洁槽内旋转。通过在第二润湿区312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凸缘34,清洁机器人持续控制清洁件在清洁槽内旋转的过程中,清洁件在润湿区内润湿后,会与第二润湿区312的表面上的凸缘34相互之间发生摩擦碰撞,这样,清洁件上的污渍就会不断从清洁件上脱离进入清洗溶液内,从而达到清洁该清洁件的目的。
其中,为了避免清洁件转动过程中,清洁件将脏污甩出至清洗槽3外,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清洗槽3被配置为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的轮廓相适应。具体的,可以将清洗槽3与清洁件之间的2设置为5至30mm,这样,既不会影响清洗槽3正常转动,又能避免清洁件将脏污甩出至清洗槽3外。
为了提高润湿区的润湿效果,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清洁机器人位于容纳腔2中时,润湿部31与清洁件的接触面积至少大于清洁件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由于在润湿部31与清洁件的接触面积至少大于清洁件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可以保证清洁件能够被完全润湿,进而保证清洁件能够被完全清洁,避免清洁件残留污渍。
随着对清洁件进行不断清洁,清洗槽3内会产生污水,为了及时排出清洗槽3内的污水,避免清洗槽3内的污水出现溢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润湿部31的端面高于清洗槽3的槽底;清洗槽3还设置有排水孔35,清洗槽3中的脏污被配置为经排水孔35排出。这样,在对清洁件进行清洁的过程中,当清洁件上的污渍就会不断从清洁件上脱离进入清洗溶液内,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清洁件上的脏污会落入清洗槽3内,进而经排水孔35排出。其中,由于润湿部31的端面高于清洗槽3的槽底,可以使得润湿部31与清洗槽3的槽底之间相互分离,避免清洗槽3的槽底处的脏污污染润湿部31上干净的清洗溶液。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本体1上可以设置有吸污组件,吸污组件用于将从排水孔35排出流出的脏污吸出至基站本体1上的污水桶,或直接吸出至外界。
具体的,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清洁件通过安装部设置于清洁机器人上;在清洁机器人位于容纳腔2内的情况下,润湿部31的底面与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清洁件的厚度,清洗槽3的槽底与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清洁件的厚度。这样,位于润湿部31上方的清洗件能够呈压缩状态,从而保证清洗件能够与润湿部31紧密接触,润湿完全;位于清洗槽3的槽底上方的清洗件能够呈放松状态,从而保证清洗件上的污渍脏污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落入清洗槽3内,进而经排水孔35排出。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由供水位置33至清洗槽3中心区域的延伸方向上,润湿部31的端面被构造为逐渐向下倾斜。其中,在第一润湿区311的延伸方向上,润湿部31的端面被构造为逐渐向下倾斜,这样,在重力作用下,清洗溶液能够沿第一润湿区311流动,从而保证整个第一润湿区311都能被浸湿,而在缓冲部32的作用下,第一润湿区311中的部分清洁溶液会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从而使清洁溶液能够布满整个润湿部31。
进一步的,为了将清洁件上的脏污去除干净,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清洗槽3中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刮水部36,刮水部36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件接触配合,以将清洁件上的脏污刮下。这样,在对清洁件进行清洁的过程中,当清洁件与刮水部36相互摩擦接触过程中,刮水部36通过挤压清洁件,能够将清洁件上的脏污刮下来,脏污落入清洗槽3内后经排水孔35排出;而将清洁件上的脏污刮下后,这部分清洁件上含有清洗溶液的量会减少;当这部分清洁件到达润湿部31后,会被润湿区上的清洗溶液再度润湿,并与第二润湿区312上的凸缘34摩擦碰撞,清洁件上的污渍从清洁件上脱离进入清洗溶液内形成脏污,然后在刮水部36的作用下,清洁件上的脏污会被刮下来并落入清洗槽3内后经排水孔35排出。这样,循环往复,清洁件上的污渍会不断被去除,清洁件会变得越来越干净。
其中,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刮水部36被配置为由清洗槽3的边缘向清洗槽3的中心区域延伸;刮水部36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刮水部36被构造为间隔分布在清洁件的转动方向上。
由于刮水部36由清洗槽3的边缘向清洗槽3的中心区域延伸,可以保证刮水部36的工作范围能够覆盖整个清洁件,避免清洁件上部分区域残留脏污。由于刮水部36设置有至少两个,而且至少两个刮水部36间隔分布在清洁件的转动方向上,各个刮水部36可以同时刮去清洁件上不同区域的脏污,从而提高刮水部36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刮水部36的间隔角度相同,这样可以保证清洁件受到各个刮水部36的摩擦力比较均匀,避免清洁件转动时出现大幅震动。
具体的,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刮水部36包括由清洗槽3底部向上延伸的刮水筋361,刮水筋361被构造为在清洗槽3中围成了刮水槽362;刮水槽362相对两侧的刮水筋361被构造为在清洁件转动的过程中,依次将清洁件上的脏污刮下。由于刮水槽362内两者均设置有刮水筋361,两个刮水筋361可以同时刮去清洁件上的脏污,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刮水部36的工作效率。而且,如图3所示,刮水槽362内也设置有排水孔35,这样,能够落入刮水槽362内的水能够从排水孔35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刮水效果,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清洗柱371的顶部端面低于刮水部36的顶部端面。即刮水部36的顶部端面高于清洗槽3内的其他结构,这样,能够利用刮水部36将清洁件压紧,有效提高清洁件与刮水部3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将清洁件上的脏污去除的更加干净。
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洁效果,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刮水部36之间设置有清洗部37,清洗部37被配置为由清洗槽3的边缘向清洗槽3的中心区域延伸;清洗部37上分布有多个用于与清洁件接触配合的清洗柱371。
由于清洗部37上分布有多个用于与清洁件接触配合的清洗柱371,对清洁件进行自清洁过程中,清洁件在清洁槽内旋转的过程中,也会与清洗部37上的清洗部37之间发生摩擦碰撞,清洁件上的污渍就会不断从清洁件上脱离进入清洗溶液内,从而达到清洁该清洁件的目的。由于清洗部37由清洗槽3的边缘向清洗槽3的中心区域延伸,清洗部37能够清洗到清洁件的径向各处,避免清洁站上遗漏区域。而且由于清洗部37在相邻刮水部36之间设置,不会占据刮水部36的设置空间,便于使各个刮水部36的间隔角度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清洁件进行清洁的过程中,清洁件上的污渍会不断被清洗下来,其中,清洁件上的也有可能带有部分固体垃圾,例如食物残渣等等。这些垃圾不一定能够通过清洁基站之间排出至外界,有可能残留于清洁基站内。
所以,为了便于用户对能残留于清洁基站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本体1被构造为在容纳腔2底部形成安装槽13;清洁基站还包括清洗体4和容纳体6,容纳体6形成有容纳槽5,且被构造为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安装槽13内,清洗体4形成有清洗槽3,且被构造为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容纳槽5内,容纳槽5通过排水孔35与清洗槽3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容纳槽5内可以设置有排污口51,吸污组件与排污口51连通。这样,脏污从排水孔35流入容纳槽5后,吸污组件能够将脏污吸入排污口51,从而排出容纳槽5内的污水。
如图6所示,为了使吸污组件能够将容纳槽5内的污水全部吸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污口51被构造为低于容纳槽5的槽底。由于,排污口51低于容纳槽5的槽底,可以使容纳槽5内的污水全部流入排出口,避免容纳槽5内残留污水。
而由于排水孔35和排污口51均有一定尺寸限制,所以尺寸较大的固体垃圾会残留于清洗槽3和容纳槽5内。这样,用户在清理清洗槽3和容纳槽5内的垃圾时,可以直接将清洗体4和容纳体6从安装槽13内取出,并将清洗体4和容纳体6分离,分别清洗清洗体4和容纳体6,即可将清洗槽3和容纳槽5内的垃圾清理干净,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固体垃圾进入吸污组件内,如图7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纳槽5内设置有过滤件52,过滤件52被构造为将容纳槽5划分为排污区53和容污区54,容纳槽5上设置有与排污区53连通的排污口51,排水孔35设置于清洗槽3对应容污区54的位置。通过设置过滤件52,可以将尺寸较大的垃圾拦截于容污区54内,避免固体垃圾进入排污区53的排污口51内,造成吸污组件内管路堵塞,保证吸污组件能够正常工作。其中,排污口51通过排污管55与吸污组件相连通。如图7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件52可以设置在清洗体4上,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过滤件52也可以设置在容纳体6上。如图7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孔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条状孔。当过滤孔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条状孔时,既能保证过滤孔的面积较大,避免过滤孔阻碍污水正常流动,又能够有效将固体垃圾拦截于容污区54内。
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纳槽5内设置有水满检测元件61,水满检测元件61被配置为在容纳槽5内水位高于设定水位的情况下触发。通过设置水满检测元件61,可以在容纳槽5内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及时开启吸污组件或关闭供水组件,避免容纳槽5内的脏污流出至容纳槽5外。具体的,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水满检测元件61可以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容纳槽5两侧的检测探针611,且水满检测元件61被配置为两个检测探针611被容纳槽5内的水导通时触发。如图4和图5所示,水满检测元件61一端设置于内侧,另一端设置于容纳槽5外侧,且用于与基站底座11上的探针弹片12相导通,探针弹片12则与基站本体1上的检测电路连通,这样,两个检测探针611被容纳槽5内的水导通时时,就能使检测电路导通。
如图7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清洗体4上设置有磁性件41,基站本体1上设置有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被构造为在清洗体4安装到位的情况下触发。通过设置磁性件41和霍尔传感器,本公开的清洁基站可以在清洗体4安装到位时,才控制供水组件供水,防止在清洗体4没有安装的情况下,供水组件误供水,造成基站本体1内进水的情况发生。
应用场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该清洁基站用于与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等清洁机器人进行对接,从而用于对自移动设备进行清洁。具体的,本公开的清洁基站可以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进行清洁,还可以向清洁机器人提供清洗地面等工作面所需的清水,并将清洁机器人中的脏污排出。
本公开的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1、供水组件。其中,基站本体1包括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的容纳腔2,容纳腔2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槽3以及位于清洗槽3中的润湿部31,润湿部31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接触。
具体的,容纳腔2可以完全容纳清洁机器人,也可以仅容纳清洁机器人的部分结构;容纳腔2底部的清洗槽3可以供清洁机器人对抹布盘等清洁件进行自清洁,润湿部31则用于与清洁件接触,以润湿清洁件。
供水组件被构造为向润湿部31边缘的供水位置33供给清洗溶液,其中,清洗溶液可以为自来水,也可以为含有清洁物质的清洁液。
其中,润湿部31包括由供水位置33向清洗槽3中心区域延伸的第一润湿区311,以及位于第一润湿区311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在第一润湿区311中设置有缓冲部32,缓冲部32被构造为用于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311中的流速,且被构造为将第一润湿区311中的部分清洁溶液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
这样,在本公开的清洁基站的工作过程中,供水组件能够向润湿部31边缘的供水位置33供给清洗溶液;当清洗溶液沿着第一润湿区311流动时,缓冲部32能够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311中的流速,被减缓流速的清洁溶液向上涌动,从而可以对清洁件进行润湿。另外,在缓冲部32之间涌动的部分清洁液体同时会被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从而使清洁溶液能够布满整个润湿部31。这样,当清洁件与润湿区接触时,能够提高清洁件的湿润面积,同时液体布满整个润湿部31,可以提高对清洁件的湿润效果,进而提高清洁机器人对清洁件的自清洁效果,使清洁件能够清洁干净,避免清洁件上残留污渍,在清洁机器人的后续工作过程中不会在工作面上残留污渍,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自清洁时,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会按照预定方向进行自转,这使得清洁件上的每个区域会依次经过第二润湿区312、第一润湿区311、另一第二润湿区312。清洁件经过第二润湿区312时,可以通过第二润湿区312对清洁件进行初步润湿,当进入第一润湿区311时,可以再次对清洁件进行润湿,而且由于清洁液体在缓冲部32的作用向上涌动,可以提高对清洁件的润湿效果;当清洁件经过另一第二润湿区312时,不但可以再次对清洁件进行润湿,而且通过转动摩擦还可以使清洁液体可以均匀分布在清洁件上,保证了对清洁件的润湿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本体(1),所述基站本体(1)包括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的容纳腔(2),所述容纳腔(2)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槽(3)以及位于清洗槽(3)中的润湿部(31),所述润湿部(31)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接触;
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被构造为向所述润湿部(31)边缘的供水位置(33)供给清洗溶液;
其中,所述润湿部(31)包括由供水位置(33)向所述清洗槽(3)中心区域延伸的第一润湿区(3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润湿区(311)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在所述第一润湿区(311)中设置有缓冲部(32),所述缓冲部(32)被构造为用于减缓清洗溶液在第一润湿区(311)中的流速,且被构造为将第一润湿区(311)中的部分清洁溶液分流至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润湿区(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32)包括分别沿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分流筋(321)、多个第二分流筋(322);所述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呈角度布置,且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围成的开口朝向所述润湿部(31)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分流筋(321)围成了第一流水槽(323);相邻两个第二分流筋(322)围成了第二流水槽(324);在所述第一润湿区(31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流水槽(323)、第二流水槽(324)错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在第一润湿区(311)延伸方向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筋(321)、第二分流筋(322)被构造为呈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润湿区(312)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凸缘(34),从第一润湿区(311)分流的清洁溶液被配置为凸缘(34)之间流动;所述凸缘(34)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件接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清洁机器人位于容纳腔(2)中时,所述润湿部(31)与清洁件的接触面积至少大于所述清洁件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部(31)的端面高于所述清洗槽(3)的槽底;所述清洗槽(3)还设置有排水孔(35),所述清洗槽(3)中的脏污被配置为经所述排水孔(35)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在由供水位置(33)至所述清洗槽(3)中心区域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润湿部(31)的端面被构造为逐渐向下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洗槽(3)中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刮水部(36),所述刮水部(36)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件接触配合,以将所述清洁件上的脏污刮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水部(36)被配置为由清洗槽(3)的边缘向所述清洗槽(3)的中心区域延伸;所述刮水部(36)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刮水部(36)被构造为间隔分布在清洁件的转动方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水部(36)包括由清洗槽(3)底部向上延伸的刮水筋(361),所述刮水筋(361)被构造为在清洗槽(3)中围成了刮水槽(362);所述刮水槽(362)相对两侧的刮水筋(361)被构造为在清洁件转动的过程中,依次将所述清洁件上的脏污刮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刮水部(36)之间设置有清洗部(37),所述清洗部(37)被配置为由清洗槽(3)的边缘向所述清洗槽(3)的中心区域延伸;所述清洗部(37)上分布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清洁件接触配合的清洗柱(37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柱(371)的顶部端面低于所述刮水部(36)的顶部端面。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本体(1)被构造为在所述容纳腔(2)底部形成安装槽(13);所述清洁基站还包括清洗体(4)和容纳体(6),所述容纳体(6)形成有容纳槽(5),且被构造为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3)内,所述清洗体(4)形成有所述清洗槽(3),且被构造为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容纳槽(5)内,所述容纳槽(5)通过所述排水孔(35)与所述清洗槽(3)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5)内设置有过滤件(52),所述过滤件(52)被构造为将所述容纳槽(5)划分为排污区(53)和容污区(54),所述容纳槽(5)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污区(53)连通的排污口(51),所述排水孔(35)设置于所述清洗槽(3)对应所述容污区(54)的位置。
CN202321535965.1U 2023-06-15 2023-06-15 清洁基站 Active CN220192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5965.1U CN220192927U (zh) 2023-06-15 2023-06-15 清洁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5965.1U CN220192927U (zh) 2023-06-15 2023-06-15 清洁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2927U true CN220192927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4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5965.1U Active CN220192927U (zh) 2023-06-15 2023-06-15 清洁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2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4265A (zh) 基站
CN111358391B (zh) 一种清洗托盘及清洗机组件
CN109528111A (zh) 基站
EP0082592A1 (en) Dishwasher
KR100404113B1 (ko) 세척수 순환식 진공청소기
CN216535171U (zh) 清洁系统及基站
CN209629585U (zh) 基站
CN215016876U (zh) 一种自清洁扫拖一体装置及自清洁扫拖一体机器人
CN112845322A (zh) 清洗装置及基站
CN220192927U (zh) 清洁基站
CN216535170U (zh) 水箱及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CN114190844B (zh) 地刷及洗地机
CN210810812U (zh) 扫地机器人及其清洁装置
CN218606446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112535432A (zh) 一种带清洗座的清洁机器人
CN216876229U (zh) 水箱和清洁设备
CN214718787U (zh) 清洗装置及基站
CN216535172U (zh) 滚筒组件及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CN214965119U (zh) 基站
JP3219944B2 (ja) スプラッシュガード機能を備えた床面洗浄機
CN220557924U (zh) 清洁设备和溶液桶
CN217510395U (zh) 一种清洗基站挡沫装置
KR101245757B1 (ko) 바닥의 자동 청소 장치
CN209733906U (zh) 一种排残渣效果好的洗碗机
CN219720584U (zh) 清洁设备的地刷、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