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6446U -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6446U
CN218606446U CN202221974608.0U CN202221974608U CN218606446U CN 218606446 U CN218606446 U CN 218606446U CN 202221974608 U CN202221974608 U CN 202221974608U CN 218606446 U CN218606446 U CN 218606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leaning
sewage
power source
sew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46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飞
李行
李祥
朱明阳
米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46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6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6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6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包括清洁座体以及与该清洁座体枢转连接的设备本体,清洁座体包括至少一个清洁辊刷,设备本体进一步包括:污水箱,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动力源,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另一侧;第一风道,弯折地连通所述污水箱与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第二风道,连通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当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经清洁座体、污水箱、第一风道进入动力源,经动力源出风口、第二风道及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排出。本公开提供的清洁设备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布局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清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清洁设备,例如洗地机已被广泛家庭所采用,洗地机比传统的人工打扫更加省时省力。
洗地机通常包括设备本体以及清洁座体。设备本体内设置回收水箱,例如污水箱,和清洁液箱,例如为清水箱,以及用于抽吸的主风机,清洁座体包括用于拖擦的清洁辊,为了保障清洁效率,一般设置两个清洁辊。洁净的清洁液,例如水通过内置水管喷洒至带有绒毛的清洁辊上,清洁辊高速旋转拖洗地面。随着洗地机的广泛应用,将洗地机内各部件结构合理布局,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成为普遍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可以使清洁设备更加紧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清洁座体,包括至少一个清洁辊刷,其配置为适于在被清洁面移动;
设备本体,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并与所述清洁座体枢转连接,包括:
污水箱,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
动力源,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另一侧,其中,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到另一侧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
第一风道,连通所述污水箱与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
第二风道,连通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
其中,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依次流经所述清洁座体、污水箱、第一风道、所述动力源、第二风道及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箱包括:
污水箱体,包括:污水管道,沿污水箱体底面向污水箱体开口方向延伸;
盖支架,可拆卸地与所述污水箱体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工作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进入所述污水箱体,然后穿过所述盖支架后经所述污水箱顶端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支架,包括:
第一支撑架,沿所述污水箱体纵长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有过滤窗口,所述工作气流进入所述污水箱体后穿过所述过滤窗口后经所述污水箱顶端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支架还包括: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盖支架的临近所述污水箱体开口的端部,配置为使得所述工作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所述过滤窗口和所述过滤组件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设置于所述动力源和所述污水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大致自上而下的流经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动力源以及第二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沿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方向延伸至临近所述清洁座体,再反向弯折后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支架还包括:
过滤网兜,大致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延伸的方向延伸。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设备壳体,其包括:
清洁座体,包括至少一个清洁辊刷,其配置为适于在被清洁面移动;
设备本体,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并与所述清洁座体枢转连接;
设备风道,配置为形成工作气流的流通路径;
所述设备风道至少由吸污口、污水箱和动力源形成,当所述动力源启动时,所述工作气流依次流经所述吸污口、所述污水箱和所述动力源;
所述设备风道在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之前和之后的部分分别为前风道和后风道,所述工作气流在所述前风道和所述后风道的总体流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风道包括:
第一风道,连通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与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
第二风道,连通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
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大致自上而下的流经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动力源以及第二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道包括:
污水管道,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
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所述工作气流大致自下而上沿所述污水管道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道还包括:
过滤窗口,所述工作气流大致自下而上的沿污水管道、过滤窗口以及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道还包括: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所述工作气流大致自下而上的沿污水管道、过滤窗口以及所述过滤组件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气流在所述第二风道中大致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流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清洁座体,其配置为适于在被清洁面移动,包括吸污口和至少一个清洁辊刷;
设备本体,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并与所述清洁座体枢转连接,包括:
动力源,配置为启动时产生移动的工作气流;
污水箱,配置为容纳从被清洁面回收的污水;
所述工作气流的移动路径依次经过所述吸污口、所述污水箱和所述动力源,并且所述工作气流中包含所述污水,所述污水被所述污水箱所收集容纳;
所述动力源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工作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动力源,所述进风口延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清洁座体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
第一风道,连通所述污水箱与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
第二风道,连通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
其中,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依次流经所述清洁座体、所述污水箱、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动力源和所述第二风道,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箱包括:
污水箱体,包括:污水管道,沿污水箱体底面向污水箱体开口方向延伸;
盖支架,可拆卸地与所述污水箱体连接;
其中,所述工作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进入所述污水箱体,然后穿过所述盖支架后经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支架,包括:
第一支撑架,沿所述污水箱体纵长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有过滤窗口,所述工作气流进入所述污水箱体后穿过所述过滤窗口后经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支架还包括: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盖支架的临近所述污水箱体开口的端部,配置为使得所述工作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所述过滤窗口和所述过滤组件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由所述清洁设备中部件之间的空间形成。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洗系统,包括:
桩体;以及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所述桩体配置为支撑所述清洁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动力源和污水箱大致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使得用户在对清洁设备进行维护时,不会误触到动力源,提升了操作时的安全性。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弯折的风道改变工作气流的总体走向,使清洁设备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还能降低清洁设备整体的重心,并且弯折风道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动力源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盖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盖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风道及风机工作时工作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水箱容纳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结构俯视图;
图1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结构侧视图;
图1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箱容纳底盘结构上视角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箱容纳底盘结构下视角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组件拆卸结构剖视图;
图1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座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座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水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辊刷容纳腔室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辊刷容纳腔室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2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吸污通道走向示意图;
图2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桩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清洗系统100、桩体10、清洁设备20、清洁座体21、清洁辊刷211、设备本体22、清洁设备的出风口221、手柄组件23、第一风道241、第二风道242、污水箱25、污水箱体251、污水管道2511、把手2512、盖支架252、第一支撑架2521、第二支撑架2522、第三支撑架2523、过滤网兜2525、凹部2526、第二通孔2527、过滤窗口2528、第二端255、过滤组件2551、污水箱体装配部2552、清水箱26、动力源(风机)273、动力源进风口2731、动力源出风口27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清洁设备,例如洗地机,通常包括设备壳体,设备壳体分为设备本体和清洁座体。设备本体设置回收水箱,例如污水箱,和清洁液箱,例如为清水箱,以及用于抽吸的主风机,清洁座体包括用于拖擦的清洁辊刷,清洁辊刷例如可以为1个、2个或多个,为了保障清洁效率,一般设置两个清洁辊刷。洁净的清洁液,例如清水通过内置水管喷洒至带有绒毛的清洁辊刷上,清洁辊刷高速旋转拖洗地面,同时主风机在清洁设备的设备风道内形成负压,清洁设备的吸口吸入清洁表面后的污水,并抽送至污水箱中,污水回水路径作为清洁设备的设备风道的一部分。
清洁设备使用完毕后通常会放回桩体,可以在桩体上进行清洁辊刷的清洗,以及清洁辊刷的干燥。清洁辊刷的干燥例如采用风干或者加热烘干的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
相关技术中,清洁设备的风机组件由于旋转的叶轮产生的吸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通常设置在设备的靠上部位,用户在对清洁设备进行维护时,例如安装或取下污水箱容易因手误触到风机而发生意外,如果在风机的外围设置防护网,又会影响风机出风量。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通过将风机和污水箱大致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使得用户在对清洁设备进行维护时,不会误触到风机,提升了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弯折的第一风道,使清洁设备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还能降低清洁设备整体的重心,并且弯折风道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风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升使用体验。
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作为一种举例,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清洁设备20,例如为洗地机,包括设备壳体,其分为:清洁座体21、设备本体22以及手柄组件23。其中,设备本体22设置在清洁座体21的上方,并与清洁座体21活动连接,例如枢转连接。手柄组件23连接在设备本体22远离清洁座体21的一端,用于供用户操作握持。用户握持手柄组件23,从而操控清洁座体21在被清洁面,例如为地面上执行清洁任务。
为了描述方便,进行如下方向定义:洗地机可通过界定的如下三个相互垂直轴进行标定:横向轴Y、前后轴X及垂直轴Z。沿着前后轴X的箭头指向的方向标示为“前向”,且沿着前后轴X的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标示为“后向”。横向轴Y实质上是沿着清洁座体21宽度的方向,沿着横向轴Y的箭头方向标示为“左向”,沿着横向轴Y的箭头相反的方向标示为“右向”。垂直轴Z为沿自清洁座体21底面向上延伸的方向。如图1所示,定义从手柄组件23延伸到设备本体22的方向或从设备本体22延伸到手柄组件23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通常,当清洁设备处于收纳状态时,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大致为竖直方向,与垂直轴Z存在较小的角度,大致接近平行,例如为小于15度的夹角,第一方向例如为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第二方向基本为水平方向,与前后轴X或横向轴Y基本平行,例如左右水平方向或前后水平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本体22是指清洁设备的位于清洁座体21和手柄组件23之间的部分,设备本体22整体上纵长延伸,即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手柄组件23连接于设备本体22的上端,清洁座体21连接于设备本体22的下端,设备本体22与清洁座体21枢转连接设备本体22能够相对清洁座体21转动,从而改变操作角度,灵活的调整清洗姿态。清洁座体21包括位于其底部的清洁辊刷211。具体而言,清洁辊刷211的数量例如为1个或更多个,例如为2个,清洁辊刷211能够高速旋转以拖洗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20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配置为在清洁设备中产生移动的气流,该气流将被清洁面的污水(可以包含固体垃圾)带入清洁设备20中进行回收,因此该气流定义为回收气流,也可称工作气流。回收气流在清洁设备20内流经的气流路径由设备风道形成,整个气流路径至少依次经过清洁设备20的吸污口、脏污收集部(例如污水箱)和动力源,即设备风道至少包括吸污口、脏污收集部(例如污水箱)和动力源,其中吸污口为污水进入清洁设备20的入口,也是设备风道的进风口;由脏污收集部流出的回收气流不携带污水,因此,定义由吸污口到脏污收集部限定的气流路径为回收路径。
具体地,动力源可为抽吸源,例如风机,风机设置在设备本体22中,配置为使得气体在设备风道中流通,形成回收气流,为污水回收提供抽吸动力;污水回收管路连通吸污口和污水箱25,从而形成设备风道的一部分,在风机产生的抽吸力作用下的,污水经由污水回收管路被抽吸至污水箱25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源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产生的动力使得回收气流从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排出;动力源为抽吸源时,以风机为例,风机是指至少包括移动空气的叶轮的相关组件集合,即其可以是风机产品(其通常包括叶轮、电机、相应的驱动控制电路以及容置前述器件的壳体),也可以是叶轮及其驱动电机,还可以仅是具体的叶轮。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如图1所示,清洁设备20,例如洗地机包括清水箱26、污水箱25、风机273以及设备风道,其中,风机273抽吸气体使得设备风道中形成回收气流以产生负压,从而使被清洁面的污水(当被清洁面上存在垃圾时,其中包含垃圾,后续均简称为污水)抽吸进入污水箱。
清水箱26和污水箱25均例如设置在设备本体2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两者可拆卸地连接于设备本体22,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水箱26和污水箱25沿第一方向排列,例如清水箱26设置于污水箱25的上方。清水箱26用于容置清洁液,例如为清洁水,其可以通过清水管路向清洁辊刷211和/或被清洁面提供清洁液,润湿清洁辊刷211的表面,进而可以使得清洁辊刷211对被清洁面进行湿式清洁。污水箱25配置为容置回收的污水。清洁辊刷211在执行湿式清洁时,会在被清洁面上产生污水,污水(可以包含被清洁面上的垃圾)可以通过污水回收管路回收至污水箱25中。
风机273设置在设备本体22中,配置为使得回收气流在设备风道中流通,为污水回收提供动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箱25装配于设备本体22的一侧,风机273装配于设备本体22的另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73和污水箱25大致沿第二方向设置。将风机273和污水箱25大致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使得用户在安装或取下污水箱25时,风机273的进风口与污水箱25的出风口相连接的进风口并非直接连接,因此用户操作不会受到风机273的影响,无需在风机273外围设置用于保护用户但同时会影响风量的防护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风道进一步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连通污水箱与风机的进风口,第二风道连通风机的出风口与清洁设备的出风口。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长度和形状不作限定,其既可以是为实现风道功能设计的专用的结构件或结构组件,也可以是由清洁设备中部件之间的空间形成的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备风道进一步包括第一风道241和第二风道242,其中,第一风道241连通污水箱25与风机273的进风口2731,第二风道242大致沿设备本体22的第一方向延伸,连通风机273的出风口2732与清洁设备的出风口221。其中,第一风道241为弯折风道,弯折地连通污水箱25与风机273的进风口2731。具体地,第一风道241的进风口与污水箱25连接,第一风道241在其进风口处基本沿第二方向延伸,在沿第二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第一风道241向下弯折基本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风道24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至风机273的进风口27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241在由第一方向转向第二方向的弯折处呈弧形,即第一风道241在弯折处存在平滑的过渡段,以降低回收气流在第一风道241的阻力。将第一风道241设计为弯折风道以实现污水箱和风机的横向布置,可以使得清洁设备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同时还能降低清洁设备整体的重心,使握持操作更省力,并且弯折风道还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回收气流产生的噪声,提升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道242连通风机273的出风口2732,从风机273的出风口2732出来的回收气流经第二风道242排出清洁设备,可选择的,第二风道可以由清洁设备中各部件间的缝隙构成,经风机273的出风口2732排出的回收气流可以通过清洁设备各部件间的缝隙构成的第二风道排出清洁设备体外。作为一种示例,第二风道242设置于风机273和污水箱25之间,风机273和污水箱25之间存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狭长的空隙,第二风道242沿第一方向自上而下延伸至临近清洁座体21,回收气流从设备本体22底部出口222排出。
作为另外的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第二风道242为弯折风道,用以连通风机273的出风口2732与清洁设备20的出风口221。第二风道242设置于风机273和污水箱25之间,风机273和污水箱25之间存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狭长的空隙,第二风道242沿第一方向延伸至临近清洁座体21后,反向弯折一定距离后,与清洁设备的出风口221连通。清洁设备的出风口221设置在污水箱25与风机27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的出风口221处设置有多个通孔,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排列在设备本体22的侧壁上,例如构成一种网状结构,回收气流经该网状结构的通孔排出至清洁设备侧壁的外部,网状结构的通孔可以分散排出的气流,避免集中向下排出潮湿的回收气流打湿被清洁面,并避免灰尘进入清洁设备本体内部。将第二风道242设计为在临近清洁座体21处反向弯折,可以使清洁设备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并且弯折风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回收气流产生的噪声,提升使用体验。
关于回收气流在清洁设备20,尤其是第一风道241和第二风道242中的流动路径,请参阅图7,在风机273开启后,回收气流依次经过清洁座体21、污水箱25、第一风道241进入风机进风口2731并由风机出风口2732排出,排出后的回收气流再经第二风道242、清洁设备20的出风口221排出至清洁设备20外部。由于风机273和污水箱25的布局结构,使得回收气流在从污水箱25的出风口排出后总体流向发生了改变,例如变为反向,这里的总体流向是指回收气流进入设备风道的起始端朝向排出设备风道的终止端的方向,举例来说,将回收气流在清洁设备20中前半程的回收路径经过的设备通道称为前通道,回收路径之后的后半程设备通道称为后通道,前通道的起始端为清洁座体21的吸污口,终止端为污水箱25的出风口,吸污口朝向污水箱25的出风口的方向基本为背离被清洁面的第一方向;后通道的起始端为第一风道241的进风口,终止端为清洁设备20的出风口221,第一风道241的进风口朝向出风口221的方向基本为朝向清洁面的第一方向,即前通道中回收气流的总体流向与后通道中回收气流的总体流向是相反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风机273产生的吸力的作用下的,回收气流经污水管道2511进入污水箱体251,然后从污水箱25顶端的出风口(对应盖支架252上的过滤组件2551)进入第一风道2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2521设置有过滤窗口2528,例如过滤窗口中可以设置网纱或其他过滤材料,回收气流进入污水箱体251后将穿过所述过滤窗口2528,进而到达污水箱顶端的出风口。经过过滤窗口2528的过滤可以降低回收气流携带的杂质,从而可以减少对风机273的损坏。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支架252临近污水箱体口的端部设置有过滤组件2551,回收气流经由过滤组件2551后进入第一风道241。经过过滤组件2551的过滤可以进一步降低回收气流携带的杂质,从而可以减少对风机273的损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通过弯折设计的第一风道,可以使清洁设备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同时还能降低清洁设备的重心,使用户在握持操作更省力,并且通过使工作气流在清洁设备内部多次改变流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气流流动时产生的噪声,提升使用体验。
请一并参阅图3~图5,如图3所示,污水箱25包括污水箱体251以及盖支架252,其中,污水箱体251配置为容置回收的污水,污水箱体251套装于盖支架252的至少下半部分,与盖支架252可拆卸地连接。污水箱体251包括污水箱体开口2513和污水箱体底面2514,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所述污水箱体251包括污水管道2511,沿所述污水箱体底面2514向所述污水箱体开口2513方向延伸,配置为在风机273的作用下,使清洁辊刷211处的污水从所述污水管道2511进入所述污水箱体251。所述污水箱体251还包括突出的把手2512,便于装配或取下污水箱25时的操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盖支架252包括:第一支撑架2521、第二支撑架2522以及第三支撑架2523,其中第一支撑架2521沿所述污水箱体251的纵长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架2522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521成预设角度延伸,例如沿基本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支撑架2523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521成预设角度延伸,例如沿基本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支撑架252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522可以为对称结构,例如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一支撑架2521为轴的对称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2521、第二支撑架2522以及第三支撑架252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支撑架2521与第二支撑架2522之间,以及第一支撑架2521与第三支撑架2523之间可以通过平滑的曲面或转角进行过渡。第一支撑架2521、第二支撑架2522以及第三支撑架2523大致形成U型结构,以提高盖支架252的稳定性及强度。
盖支架252进一步包括:第一浮子以及第二浮子,其中,第一浮子设置于盖支架252一侧,第二浮子与第一浮子对称地设置于盖支架252的另一侧,具体地,第一浮子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522,第二浮子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架2523,且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均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
图6主要示出了第二浮子2541及其相关组件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第一浮子及其相关组件之间的关系与之类似,不做赘述。具体地,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2541均可以各自随着水位的变化而移动,以第二浮子2541为例进行说明:当水位低于第二浮子2541时,第二浮子2541因未受到浮力而处于最低位,即图5中的第一位置,当水位升高至与第二浮子2541接触时,第二浮子2541开始受到浮力因而能够随水位的变化移动,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由于结构限制,其具有能够移动到的最高位,即图5中的第二位置。第一浮子与第二浮子2541的以上工作原理相同,具体地,两个浮子的移动方式为枢转。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2541采用小浮球,小浮球占空间小且成本低,可以增加污水箱内可容纳污水的量,且由于小浮球的体积较小,其浸入污水中的体积就会很小,对污水箱25内容纳污水的容积影响较小,配合左右对称的结构,可以做到前后左右触发时的水量差异较小,此外,小浮球可以增加浮子的转动的灵敏度,从而增加检测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2541配置为与固定于设备本体22的第一感应组件协同工作,以对污水箱25是否装配到位进行监测。具体地,第一浮子包括第二感应组件,第二浮子包括第三感应组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感应组件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元器件,当其包含的元器件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可以设置于设备本体的不同位置,以分别与第二感应组件和第三感应组件作用产生感应信号。当污水箱25装配于设备本体22时,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2541位于第一位置,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分别与第一感应组件产生感应信号,感应信号用于给出污水箱25装配到位信息。反之,当污水箱25未装配或未匹配的装配于设备本体22时,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不会与第一感应组件产生感应信号,从而给出警示信息,提醒用户重新装配污水箱2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组件设置于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位于第一位置时对应的设备本体上,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配置为与设置于设备本体22的第一感应组件协同工作,以对污水箱体251中的水位进行监测。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感应组件与第一浮子和/或第二浮子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够产生对应不同距离的不同强度的感应信号,例如感应信号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举例来说,第一感应组件在1cm-3cm的距离范围内能够产生由强到弱的感应信号,小于1cm时,则感应信号强度维持不变,大于3cm时,则感应信号衰减为0,因此,可以划定不同的距离范围作为阈值范围,上述距离范围可以是具体的距离值,例如1cm和3cm,不同的距离范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下面以连续的距离范围给出一个具体示例,如在1cm-3cm范围内以2cm为界形成1cm-2cm和2cm-3cm两个距离范围,分别作为监测污水箱是否装配到位和水满两种状态的探测阈值范围,当污水箱25装配于设备本体22时,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2541位于第一位置,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分别与第一感应组件之间为第一距离,例如2.5cm,满足2cm-3cm的探测阈值范围,依据第一感应组件产生的感应信号强度给出污水箱25装配到位信息;当污水箱25水满时,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2541位于第二位置,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分别与第一感应组件之间为第二距离,例如1.5cm,满足1cm-2cm的探测阈值范围,依据第一感应组件产生的感应信号强度给出污水箱25水满信息;不连续的距离范围以此类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组件包括两组感应元件,第一组感应元件设置于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位于第一位置时对应的设备本体上,第二组感应元件设置于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位于第二位置时对应的设备本体上,两组感应元件分别与第一浮子和/或第二浮子协同工作,完成水满监测任务。具体地,第一浮子包括第二感应组件,第二浮子包括第三感应组件,当污水箱25装配于设备本体22时,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2541位于第一位置,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分别与第一组感应元件产生第一感应信号,第一感应信号用于给出污水箱25装配到位信息;当污水箱25中污水到达预设位置时,例如预设位置为使第一浮子和/或第二浮子到达第二位置的水满位置,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分别与第二组感应元件产生第二感应信号,第二感应信号用于给出污水箱25满水信息,进而提示用户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只要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中的一个浮子给出第二感应信号,即可以判定污水箱25水满。例如,当其中一个浮子发生堵塞、卡止等不能浮起的故障时,另一个浮子正常浮起,可以实现满水信号的报警任务,从而避免污水外溢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子包括第二感应组件,所述第二浮子包括第三感应组件;污水箱内的污水未达到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在第一位置,响应于所述污水箱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和第三感应组件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产生感应信号,依据第一感应信号给出所述污水箱装配到位信息;当所述污水箱中污水到达预设位置,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至少其中之一由于污水的浮力到达第二位置,第二感应组件和/或第三感应组件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的距离增大,导致所述感应信号消失,依据感应信号的消失给出污水箱满水信息。该设置方式通过仅设一个检测位(与第一位置相对应)即可实现水满和装配到位的检测功能,且不需要额外改进霍尔检测组件的判断电路,简化了检测逻辑,提升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电路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两个对称浮子的对比,实现污水箱装配异常的检测。具体地,当只有一个浮子处产生感应信号,或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两处产生的感应信号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时,即可判定污水箱装配存在异常,未装配到位,提示用户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两个对称浮子的对比,实现单侧浮子堵塞检测。具体地,当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两处产生的感应信号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时,即可以判定某一侧的浮子发生堵塞,提示用户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举例,第一感应组件包括但不限于霍尔元件,如霍尔板及霍尔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和第三感应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支架252进一步包括第一浮子盖体2533和第二浮子盖体2543。其中,第一浮子盖体2533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盖支架252的一侧,第二浮子盖体2543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盖支架252的另一侧。当所述第一浮子盖体2533和所述第二浮子盖体2543扣合于所述盖支架252时,所述第一浮子盖体2533罩设于所述第一浮子,所述第二浮子盖体2543罩设于所述第二浮子2541。通过在浮子的外部设置浮子盖体可以对浮子进行保护,避免污水中的杂物堵塞浮子或影响浮子响应水位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浮子盖体2533和所述第二浮子盖体2543的边缘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锁止件2534,例如卡扣,盖支架252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锁定件2524,例如卡合槽。通过锁止件2534和锁定件2524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浮子盖体2533和第二浮子盖体2543与盖支架252的扣合,以加强对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子盖体2533和第二浮子盖体2543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544。污水箱25内的污水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544流入或流出,以使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可以快速地对污水水位做出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子2541包括第二转轴2542,第二浮子2541可以绕第二转轴25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同样地,第一浮子包括第一转轴,第一浮子可以绕第一转轴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自由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支架252进一步包括过滤网兜2525,过滤网兜2525大致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521相同的延伸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兜2525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521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可以整体上增加盖支架252结构的强度及耐用程度,过滤网兜2525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521也可以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对其进行清洁,同时也可以对其作为耗材而更换。过滤网兜2525也可以为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521、第二支撑架2522以及第三支撑架2523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增加盖支架252的强度及耐用程度。
过滤网兜2525,设置于所述盖支架252的朝向污水箱体251的底面的第一端,且所述过滤网兜2525大致从盖支架252的底面向污水箱体251的底面延伸,配置为当所述污水箱25处于装配位置时,所述过滤网兜2525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当污水进入污水箱体251时,与污水的水流方向大致相同,从而可以减小污水进入污水箱体251时的阻力,同时,减少污水中的杂质挂落到过滤网兜2525,当所述污水箱25取下倾倒污水时,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需要来选择是否使用过滤网兜2525对污水进行过滤。具体地,当用户使用过滤网兜2525过滤污水时,可握持盖支架252的第二端255,使过滤网兜2525的接收面朝向污水的倾倒方向。例如所述过滤网兜2525可以在与水平方向成预设角度范围内过滤污水,例如过滤网兜2525延伸面与水平方向成0-90度的预设角度范围,方便用户在需要对污水进行过滤时,便于执行过滤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过滤网兜2525进一步包括凹部2526,凹部2526的开口方向与第二支撑架2522延伸的方向相反。在装配位置,过滤网兜2525的凹部2526朝向设备本体22外侧,便于使用。可选的,过滤网兜由硬质材料形成,例如硬质塑料、硬质有机材料、金属等,以增强过滤网兜2525过滤时的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兜2525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通孔25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527的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2544开口的尺寸,选择不同的开口尺寸可以实现对污水中不同尺寸杂物的过滤,第二通孔2527的开口尺寸较大便于污水快速过滤流过,而第一通孔2544的开口尺寸较小,仅使得水能够进入浮子盖体即可。
当污水箱25水满后,用户将其从清洁设备本体22上拆下,并将盖支架252从污水箱体251中取出,如果用户认为需要在倾倒时对污水进行过滤,一种方式是将盖支架252横置,使过滤网兜2525位于污水箱体251的污水出口的下方,从而污水在流出污水箱体251后可以经过过滤网兜2525的凹部2526,通过第二通孔2527将液体排出,实现污水中的大部分杂物的过滤,避免大体积杂物直接倾倒到排水位置(例如下水道、马桶),对排水位置造成堵塞。
过滤网兜2525与盖支架252整体的延伸方向相同,凹部2526较浅且凹陷形状平滑,相比于握持部分和过滤部分存在一定夹角的结构,用户在倾倒滤出的杂物垃圾时会更加方便,使用体验更轻松,同样地,在后续的清洗环节也更加容易。
沿污水箱体纵向延伸的过滤网兜,减小了装配时在污水箱体中所占用的空间,不易挂落杂质,倾倒污水时,可选择性使用过滤功能,且操作简单灵活,提高了过滤支架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支架25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过滤窗口2528,例如过滤窗口中可以设置网纱或其他过滤材料。过滤窗口2528设置于第一支撑架2521,配置为过滤气体。气体可以经由过滤窗口2528通过第一支撑架2521,并且在气体流经的过程中,气体中携带的颗粒物可以被过滤窗口2528所阻挡,以实现对气体的粗过滤。将过滤窗口2528设置于第一支撑架2521,当倾倒污水时,需要将第一支撑架2521从污水箱体取出,此时,设置于第一支撑架2521的过滤窗口2528所处的位置用户容易看到,即易于被用户感知,可达到提醒用户及时清洗过滤窗口2528上附着的脏污的效果,并且过滤窗口2528的位置靠近过滤网兜2525,使得用户在清洗时可以将过滤窗口2528和过滤网兜2525一并进行冲洗,可选的,过滤窗口2528可以为单一结构或两瓣结构或其他多瓣式结构,对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20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配置为在清洁设备中产生沿相同方向移动的气流,该气流将被清洁面的污水(包含固体垃圾)带入清洁设备20中进行回收,因此该气流定义为回收气流。回收气流在清洁设备20内流经的气流路径由设备风道形成,整个气流路径至少依次经过清洁设备20的吸污口和脏污收集部(即污水桶)和动力源,即设备风道至少包括吸污口、脏污收集部(即污水桶)和动力源;由脏污收集部流出的回收气流不携带污水,因此,定义由吸污口和脏污收集部限定的气流路径为回收路径。
动力源具体可为抽吸源,例如风机,风机设置在设备本体22中,配置为使得气体在设备风道中流通,形成回收气流,为污水回收提供抽吸动力;污水回收管路连通吸污口和污水箱25,从而形成设备风道的一部分,在风机产生的抽吸力作用下的,污水经由污水回收管路被抽吸至污水箱25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盖支架252还包括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255,第二端255临近所述污水箱体251的开口一侧,盖支架25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255的过滤组件2551,过滤组件2551配置为使得回收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2511、所述过滤窗口2528和所述过滤组件2551流通。回收气流先经过过滤窗口2528的第一次过滤,再经过过滤组件2551的第二次过滤后进入风机,从而保证进入风机的气体无杂质,减少对风机的损坏。可选的,过滤组件2551由多层过滤棉、多层纱网构成,过滤窗口2528和过滤组件2551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设置网纱,当然,也可以在过滤窗口2528和过滤组件2551两处均设置有网纱,以增强过滤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支架还包括污水箱体装配部2552,沿周向延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端255,配置为与所述污水箱体251的开口卡合装配。
相关技术中,清洁设备的清水箱和/或污水箱常常因安装不到位、水位过高等原因,导致清水箱和/或污水箱中的液体遗漏出来,一方面造成被清洁地面的二次污染,另外也会引起安全隐患。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设置有接水结构,通过第一底盘及其第一漏液口,使得搁置于第一底盘的清水箱发生液体遗漏时,可以将液体引导至吸污通道,或者,通过第二底盘及其第二漏液口,可以将污水箱内遗漏的液体也引导至吸污通道,降低了遗漏液体洒落于清洁设备外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具体的,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相同的结构参考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做赘述。清洁设备包括设备本体22,设备本体22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设备本体22包括清水箱容纳部224和污水箱容纳部225,清水箱容纳部224配置为容纳清水箱26,污水箱容纳部225配置为容纳污水箱25,清水箱容纳部224包括:第一底盘2211,配置为承载所述清水箱26,其中,所述第一底盘22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漏液口22111以及第一突沿22112,如图9所示,第一突沿22112环绕所述第一底盘2211设置,第一突沿22112用于卡止清水箱26,避免清水箱26晃动或错位,同时防止清水箱26遗漏的液体流出第一底盘2211,第一漏液口22111至少为1个,例如为2个、3个、4个或更多个,当为偶数个时,可以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底盘2211的两侧,第一漏液口的形状不做限定,例如为圆孔或方孔或条形孔;污水箱容纳部225包括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污水箱容纳部顶端延伸至底端,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顶端与第一漏液口22111流体连通,配置为将所述清水箱26遗漏的液体经所述第一漏液口22111流出后沿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下流;如图11所示,所述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朝向污水箱25的内侧面沿第一方向的两个侧边缘设有折角边沿22212,所述折角边沿22212与所述内侧面的角度为直角或钝角,可以防止液体流到污水箱容纳部外面。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边缘设置有导液槽22211,导液槽22211在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朝向污水箱25的外侧或背向污水箱25的内侧沿第一方向延伸,可以设置在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的边缘或中部,也可以是在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上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器件。示意性地,如图10所示,导液槽22211可以设置于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边缘的一侧或两侧,导液槽22211可以沿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设置的向内凹陷形成上下贯通的凹槽,或者是设置在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上下贯通的管状导液槽22211;其中,所述第一漏液口22111和所述导液槽22211连通,配置为将所述清水箱26遗漏的液体经所述第一漏液口22111和所述导液槽22211导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1及图10进行理解,所述设备本体22还可以包括接水结构223,接水结构223连接所述第一底盘2211与所述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所述清水箱26遗漏的液体经所述第一漏液口22111、接水结构223和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导出,接水结构223与所述第一底盘2211以及所述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结构223包括接水结构本体2231、接水槽2232以及风道口2234,接水结构本体2231在装配状态下是一个斜面结构,装配状态下为倾斜设置,以与污水箱的过滤组件2551对接,风道口2234与风机273连通,用于与污水箱25的出风口相接合,以通过回收气流。一对接水槽2232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接水结构本体2231两侧,所述清水箱遗漏的液体经所述第一漏液口22111流入所述接水槽22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2232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大致呈三角形结构,以匹配接水结构本体2231的斜面结构,使接水槽2232顶端大致呈水平状态,从而平稳的承接清水箱。接水槽2232包括侧壁、倾斜底面2233以及接水槽孔22321,所述接水槽孔22321设置于所述倾斜底面2233,可选的,所述接水槽孔22321设置于所述倾斜底面2233的最低位置,以便于将液体导出,接水槽孔22321与所述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的导液槽22211连通,流入所述接水槽2232的液体经所述倾斜底面2233、接水槽孔22321流入所述导液槽22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污水箱容纳部225还包括第二底盘2222,第二底盘2222与所述污水箱容纳部侧壁2221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二底盘2222配置为承载所述污水箱25,其中,所述第二底盘222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漏液口22221以及第二突沿2225,第二突沿2225用于卡止污水箱25,避免污水箱25晃动或错位,同时防止污水箱25遗漏的液体流出第二底盘2222,第二漏液口22221的形状、数量不做限定,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孔或方孔或条形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清洁设备20还包括吸污通道2223,吸污通道2223贯穿所述第二底盘2222与所述污水箱25连通,吸污通道2223配置为使吸污口与所述污水箱25流体连通,以使污水进入吸污口后经吸污通道2223进入污水箱25;所述清洁设备20还包括导流通道2224,所述导流通道2224连通所述导液槽22211、所述第二漏液口22221以及所述吸污通道2223,导流通道2224将从所述导液槽22211流出的液体、从所述第二漏液口22221流出的液体经所述导流通道2224流入所述吸污通道2223,从而可以将清水箱遗漏的液体、污水箱遗漏的液体都导入吸污通道2223,然后经吸污通道2223抽吸到污水箱25。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槽22211将从第一底盘2211处流下的液体引流至第二底盘2222或直接导入导流通道2224,所述第二底盘2222处的液体通过第二漏液口22221流入导流通道22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通道2224指所有能够实现与吸污通道2223流体连通的通道结构,其可以独立的结构元件或组件,也可以是利用各部件之间的空间所形成的。例如,导流通道2224可以为一端与吸污通道2223直接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漏液口22221和/或导液槽22211直接连接的管道;导流通道2224也可以按如下方式实现(图中未示出):第二漏液口22221和/或导液槽22211流出的液体汇集到集液装置中,在所述集液装置与吸污通道2223之间设置将二者流体连通的管路,吸污通道2223中的负压使得集液装置中的液体被回收至吸污通道222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清水箱容纳部221设置有手柄拆卸结构,位于所述清水箱容纳部221的内侧壁,配置为经按压后拆卸清洁设备手柄23,清水箱26装配到清水箱容纳部221时,手柄拆卸结构被遮挡覆盖,避免误操作导致手柄脱落。具体的,所述手柄拆卸结构包括按压腔室2213,一体成型于所述清水箱容纳部221的内侧壁,例如将清水箱容纳部221的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构成所述按压腔室2213,所述手柄拆卸结构还包括按压部2212,贴合所述清水箱容纳部221的内侧壁设置,基本覆盖所述按压腔室2213,所述按压部2212可以由具有按压弹性的材料形成;所述手柄拆卸结构还包括抵顶部2214,与所述按压部2212连接,所述按压部2212和所述抵顶部2214可以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在所述按压部2212的按压下,所述抵顶部2214一端抵顶清洁设备手柄的卡止突起2215后,从而将清洁设备手柄23从设备本体22解锁,使其可被用户拆下。相对于常见的在机身设插孔,使用特定形状的工具(如插针)来触发拆卸的方式,该拆卸方式直接按压即可拆卸,容易操作,且按压部2212位于清水箱后侧,可防止使用时的误触发。可选的,在抵顶部2214与按压腔室2213底部之间可设置复位弹簧2216,以供弹性复位。
相关技术中,清洁设备在工作中,清水箱的水经水泵抽取后分配至刷头或待清洁表面,理想的情况下需要将水均匀的分布于刷头或待清洁表面,而由于水压的不同,目前的水路结构无法均匀的将水分布于刷头或待清洁表面,造成有的刷头或待清洁表面局部水量过多,浪费水资源,而有的刷头或待清洁表面局部水量过少,无法保证地面的清洁。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通过在清洁座体的供液结构中配置分液接头,分液接头具有多个出液口,且出液口距离入液口越近的口径越大,从而使得从多个出液口流出的水,流量尽量均匀,使得分配到刷头或待清洁表面上的液体尽量均匀。
具体的,如图15所示,清洁设备包括设备壳体,设备壳体包括清洁座体21和设备本体22,清洁座体21与设备本体22枢转连接,清洁座体21中设置清洁辊刷211,所述清洁辊刷211旋转对地面进行清洁。清洁辊刷可以采用旋转卡合的安装方式,具体来说,清洁辊刷的端部设置有端盖,当清洁辊刷完全插接到驱动端时,向卡合方向旋转端盖即可实现清洁辊刷与清洁座体21的卡合连接,向与卡合方向相反的释放方向旋转端盖即可实现释放清洁辊刷与清洁座体21的卡合连接。在清洁设备进行清洗工作时,清洁辊刷的旋转方向如与其端盖的卡合方向相反,则容易使得在清洗工作中释放清洁辊刷,存在清洁辊刷脱落的风险,因此,可以将清洁辊刷的卡合方向设置为其清洗工作时的旋转方向,以防止常规工作中清洁辊刷被释放脱落。
清洁设备还包括供液系统,供液系统包括储液装置、供液管路、供液动力源和布液器。其中,储液装置用于存储清洁液,其实现方式可以为1个、2个或更多的容器,也可以为内部具有2个以上腔室的容器,以及前述容器的组合方案;供液动力源是为清洁液的流动提供动力的装置,例如水泵;布液器是向清洁辊刷和/或被清洁面分配清洁液的装置;供液管路是在清洁液在供液动力源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从储液装置流动到布液器所经过的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装置具有2个以上的容器或腔室,其中至少一个容器或腔室用于容纳清水,其余容器或腔室用于容纳清洁剂等增强清洁效果的溶剂。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清水箱26设置在设备本体22上,配置为容纳清水;如图16所示,清洁座体21内设置清洁剂盒214,配置为容纳清洁剂;所述清水和清洁剂在供液管路中混合后通过布液器分配至清洁辊刷211和/或被清洁面。由于布液器的结构需要与清洁辊刷211相对应,以保证均匀布水,因此,布液器包括4个入液口,针对布液器的进液结构,清洁座体21内的供液管路上包括分液接头215,配置为分配清水和清洁剂混合后的清洁液,分液接头215包括流入混合后的清洁液的入液口21511,以及至少两个出液口,所述至少两个出液口中距离所述入液口越近的,口径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分液接头215包括:主液管2151,第一端为流入混合后的清洁液的入液口21511,第二端为封闭结构21512。分液管2152与所述主液管2151大致垂直连通,每一所述分液管2152包括一所述出液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液管2152具有基本相同的外径以及各不相同的内径。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液管2152包括沿所述主液管2151第一端到第二端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分液管21521、第二分液管21522、第三分液管21523以及第四分液管21524。第一分液管21521通过第二液管2142输送到第一辊刷,第二分液管21522通过第三液管2143输送到第二辊刷,第三分液管21523通过第四液管2144输送到第三辊刷,第四分液管21524通过第五液管2145输送到第一辊刷。第一分液管21521、第二分液管21522、第三分液管21523以及第四分液管21524的内径由粗到细排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液管21521的内径为1.35-1.45mm;所述第二分液管21522的内径为1.25-1.35mm;所述第三分液管21523的内径为1.15-1.25mm;所述第四分液管21524的内径为1.05-1.15mm。由于主液管2151第二端为封闭结构,主液管2151中液压沿第一端到第二端方向由小变大,当设计第一分液管21521、第二分液管21522、第三分液管21523以及第四分液管21524的内径由粗到细排列时,能够保证第一分液管21521、第二分液管21522、第三分液管21523以及第四分液管21524流出的液量均匀,从而保证第一辊刷、第二辊刷、第三辊刷获得的液量基本相当,使得辊刷洗地过程中更加均匀,不会因为液量过多而残留污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清洁座体21还包括第一辊刷容纳部216,配置为装配所述第一辊刷;第二辊刷容纳部217,配置为装配所述第二辊刷;第三辊刷容纳部218,配置为装配所述第三辊刷;其中,所述分液接头215的出液口通过液管将所述清洁液分配至所述第一辊刷、第二辊刷和第三辊刷。例如第一分液管21521通过第二液管2142输送到第一辊刷,第二分液管21522通过第三液管2143输送到第二辊刷,第三分液管21523通过第四液管2144输送到第三辊刷,第四分液管21524通过第五液管2145输送到第一辊刷。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辊刷沿清洁座体21宽度方向独立设置,第二辊刷和第三辊刷沿清洁座体21宽度方向相邻设置,即第二辊刷和第三辊刷的长度和大致与第一辊刷的长度相当。第一辊刷、第二辊刷和第三辊刷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清洁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图19所示,所述第一辊刷容纳部216包括第一刮刀2161,沿所述第一辊刷的长度方向延伸,大致与所述第一辊刷的长度匹配,即第一刮刀2161沿与第一辊刷平行的方向,从第一辊刷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第一刮刀2161用于刮除第一辊刷上的脏污物质,类似的第二辊刷和第三辊刷也在靠近吸污通道入口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同样作用的刮刀;第二刮刀2162,沿所述第一辊刷的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辊刷的局部匹配,可选的,第二刮刀2162大致位于第一辊刷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由于第二辊刷、第三辊刷的驱动装置位于中央位置,会导致清洁设备20在被向后(即与X方向相反)拉动时辊刷覆盖清洁面的中央位置残留较多水痕,通过设置第二刮刀2162,可以减少辊刷覆盖清洁面的薄弱位置(中央位置)所残留的水痕。所述第二辊刷容纳部217包括第三刮刀2171,沿所述第二辊刷的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二辊刷的局部匹配,可选的,第三刮刀2171设置于第二辊刷容纳部217的外边缘处。所述第三辊刷容纳部218包括第四刮刀2181,沿所述第三辊刷的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三辊刷的局部匹配,可选的,第四刮刀2181设置于第三辊刷容纳部218的外边缘处,以减少辊刷覆盖清洁面的薄弱位置(边缘位置)所残留的水痕。由于第一辊刷的驱动装置位于第一辊刷的边缘,会导致清洁设备20在被向前(即X方向)拉动时辊刷覆盖清洁面的边缘位置残留较多水痕,通过设置第三刮刀2171、第四刮刀2181,可以减少辊刷覆盖清洁面的薄弱位置(边缘位置)所残留的水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所述清洁座体21还包括吸污通道2223,配置为将从所述第一辊刷、第二辊刷和第三辊刷间抽取的污水输送至污水箱25。吸污通道的入口设置于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第三辊刷之间,如图20箭头所示,延伸至辊刷顶部后向后(即朝向设备本体22的方向,并与X方向相反)大致弯折90度向设备本体延伸,然后再向上弯折约90度后进入污水箱。通过吸污通道的走向设计,使得设备本体22与清洁座体21之间在X方向上能达到略小于90度的夹角位置关系,从而可以实现清洁设备的直立锁定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清洁座体21两侧前方边缘位置还包括可自由旋转的前撞滚轮212,在清洁作业时,若清洁座体21碰撞到障碍物,例如家具或墙面,通过滚轮的转动产生缓冲,减小碰撞作用力,避免损伤清洁设备和被撞物体。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清洁座体的供液管路结构中配置分液接头,分液接头具有多个出液口,且出液口距离入液口越近的口径越大,从而使得从多个出液口流出的液流量尽量均匀,使得分配到刷头或待清洁表面上的液量尽量均匀。此外,通过在辊刷相对覆盖薄弱的位置设置刮刀,将辊刷表面的污水刮除,避免该位置残留过多水痕。
如图21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100,所述清洁系统100包括:桩体10和前述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20。所述桩体10配置为支撑所述清洁设备20。
图2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桩体1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桩体10,配置为支撑清洁设备并干燥所述清洁设备的清洁部件,清洁设备例如为洗地机,清洁部件例如为洗地机的清洁辊刷。洗地机在完成清洁工作后可以放回桩体10进行支撑,并可以在桩体上执行各种操作,例如包括充电、自清洗、干燥循环等。
如图22所示,所述桩体10包括壳体12,壳体12具有容置空间13,例如壳体12包括底板11以及扣设在所述底板11上的上壳,所述底板11与上壳围成容置空间13。底板11和上壳可以为可拆卸的组装部件,也可以一体形成。所述桩体10还包括桩体风机14,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3中,配置为在所述容置空间13中形成干燥气体。所述壳体12上设置有桩体出风口123,配置为与所述清洁设备,例如为洗地机的设备本体22底部出风口对接。
清洁设备的设备风道在清洁设备执行清洁操作时用于供污水流入污水箱内,并传输潮湿的气体。当清洁设备放置回桩体时,桩体出风口可以与清洁设备的设备风道的清洁设备出风口对接,在桩体内的桩体风机的作用下,干燥气体自清洁设备出风口进入清洁设备中,沿清洁设备的设备风道到达清洁设备的清洁辊刷处,来使清洁设备的清洁辊刷干燥,同时由于设备风道经过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干燥气体可以流经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干燥污水箱的内壁,避免污水箱及设备风道长期潮湿,滋生污秽。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座体,包括至少一个清洁辊刷,其配置为适于在被清洁面移动;
设备本体,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并与所述清洁座体枢转连接,所述设备本体包括污水箱,所述污水箱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装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另一侧,其中,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到另一侧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污水箱与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
其中,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依次流经所述清洁座体、污水箱、第一风道、所述动力源、第二风道及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包括:
污水箱体,包括:污水管道,沿污水箱体底面向污水箱体开口方向延伸;
盖支架,可拆卸地与所述污水箱体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工作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进入所述污水箱体,然后穿过所述盖支架后经所述污水箱顶端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包括:
第一支撑架,沿所述污水箱体纵长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有过滤窗口,所述工作气流进入所述污水箱体后穿过所述过滤窗口后经所述污水箱顶端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还包括: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盖支架的临近所述污水箱体开口的端部,配置为使得所述工作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所述过滤窗口和所述过滤组件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设置于所述动力源和所述污水箱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大致自上而下的流经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动力源以及第二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沿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方向延伸至临近所述清洁座体,再反向弯折后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还包括:
过滤网兜,大致沿所述第一支撑架延伸的方向延伸。
1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壳体,其包括:
清洁座体,包括至少一个清洁辊刷,其配置为适于在被清洁面移动;
设备本体,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并与所述清洁座体枢转连接;
设备风道,配置为形成工作气流的流通路径;
所述设备风道至少由吸污口、污水箱和动力源形成,当所述动力源启动时,所述工作气流依次流经所述吸污口、所述污水箱和所述动力源;
所述设备风道在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之前和之后的部分分别为前风道和后风道,所述工作气流在所述前风道和所述后风道的总体流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风道包括:
第一风道,连通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与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
第二风道,连通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
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大致自上而下的流经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动力源以及第二风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道包括:
污水管道,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
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所述工作气流大致自下而上沿所述污水管道流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道还包括:
过滤窗口,所述工作气流大致自下而上的沿污水管道、过滤窗口以及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道还包括: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所述工作气流大致自下而上的沿污水管道、过滤窗口以及所述过滤组件流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气流在所述第二风道中大致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流动。
16.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座体,其配置为适于在被清洁面移动,包括吸污口和至少一个清洁辊刷;
设备本体,沿第一方向纵向延伸,并与所述清洁座体枢转连接,包括:
动力源,配置为启动时产生移动的工作气流;
污水箱,配置为容纳从被清洁面回收的污水;
所述工作气流的移动路径依次经过所述吸污口、所述污水箱和所述动力源,并且所述工作气流中包含所述污水,所述污水被所述污水箱所收集容纳;
所述动力源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工作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动力源,所述进风口延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清洁座体的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
第一风道,连通所述污水箱与所述动力源的进风口;
第二风道,连通所述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
其中,响应于所述动力源的开启,工作气流依次流经所述清洁座体、所述污水箱、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动力源和所述第二风道,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风口排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包括:
污水箱体,包括:污水管道,沿污水箱体底面向污水箱体开口方向延伸;
盖支架,可拆卸地与所述污水箱体连接;
其中,所述工作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进入所述污水箱体,然后穿过所述盖支架后经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包括:
第一支撑架,沿所述污水箱体纵长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有过滤窗口,所述工作气流进入所述污水箱体后穿过所述过滤窗口后经所述污水箱的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还包括: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盖支架的临近所述污水箱体开口的端部,配置为使得所述工作气流经所述污水管道、所述过滤窗口和所述过滤组件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由所述清洁设备中部件之间的空间形成。
22.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桩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所述桩体配置为支撑所述清洁设备。
CN202221974608.0U 2022-07-28 2022-07-28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8606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4608.0U CN218606446U (zh) 2022-07-28 2022-07-28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4608.0U CN218606446U (zh) 2022-07-28 2022-07-28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6446U true CN218606446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8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4608.0U Active CN218606446U (zh) 2022-07-28 2022-07-28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64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1456A1 (zh) * 2022-07-28 2024-02-01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1456A1 (zh) * 2022-07-28 2024-02-01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97699U (zh) 一种基站及扫地机器人
CN109805832B (zh) 污液回收组件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WO2020228516A1 (zh) 地刷、回收桶、清洗托盘、过滤组件及清洁装置
CN215305578U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5128132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8606446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6495160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113440071A (zh) 一种清洁设备用水箱及清洁设备
CN218606450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111067412A (zh) 一种具有水气分离结构的吸水刷
CN218606451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7162009U (zh) 一种拖地机组件及其基站
WO2024021615A1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6823274U (zh) 一种污水箱以及清洁装置
CN117502989A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7090595U (zh) 储液箱
CN218606447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5605453U (zh) 洗地机
TW202404522A (zh) 清潔設備及清潔系統
CN218889605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114587219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1511672U (zh) 一种便于处理污水的擦地机清洁坞
CN212307698U (zh) 一种吸水刷头
WO2024021456A1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111067413A (zh) 一种吸水刷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