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0789U - H型双向推进器 - Google Patents

H型双向推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0789U
CN220180789U CN202321444402.1U CN202321444402U CN220180789U CN 220180789 U CN220180789 U CN 220180789U CN 202321444402 U CN202321444402 U CN 202321444402U CN 220180789 U CN220180789 U CN 220180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gear
shell
rotating frame
pro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44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迪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 Diyang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ngyu Design Studi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ngyu Design Studio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ngyu Design Studio
Priority to CN2023214444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0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0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0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检修技术领域,提出了H型双向推进器,包括壳体、推进机构和支撑轮,支撑轮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推进机构安装在壳体上,还包括多个升降架和升降转动架,多个升降架均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升降转动架转动且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多个升降架上转动设置有升降轮,升降转动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向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推进器需要人工放置在轨道上,当在不同位置进行移车作业时,往往需要人工反复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H型双向推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检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H型双向推进器。
背景技术
在交通轨道的生产、检修、装配过程中,需要对铁轨上的车辆进行短距离、高频次的移动,轨道交通用的带轮毂的车辆不仅体积大,且其吨位重,在高铁、机车等整列车辆想要在上述过程中移动只能采用公铁两用牵引车、叉车或者机头车牵引等方式实现,而这种方式需要车间具备足够大的转弯半径,而调用机车头又需要多部门协调调度,操作繁琐。
为了更加方便的实现车轮移动,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繁琐的问题,市场上生产有推进器,用于推动轨道车辆移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推进器需要人工放置在轨道上,当在不同位置进行移车作业时,往往需要人工反复操作,现提出一种方案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H型双向推进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推进器需要人工放置在轨道上,当在不同位置进行移车作业时,往往需要人工反复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H型双向推进器,包括壳体、推进机构和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所述推进机构安装在壳体上,还包括多个升降架和升降转动架,多个所述升降架均滑动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升降转动架转动且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多个所述升降架上转动设置有升降轮,所述升降转动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向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转动架上的齿轮三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齿轮四,所述齿轮三和所述齿轮四啮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齿轮一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转动架上的齿轮二,所述齿轮一和所述齿轮二啮合,所述升降转动架上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齿轮二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齿轮三螺纹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主动摩擦辊和两个从动摩擦辊,所述主动摩擦辊位于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上方,且所述主动摩擦辊与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均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上均设置有轮缘限位环,且两个轮缘限位环位于铁轨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现有技术中使用推进器时,往往需要人工将推进器放置在铁轨上,当在不同位置进行移车作业时,需要人工反复操作,本方案在壳体上设有可通过遥控控制电机实现其升降移动的升降架,通过电机及其上面的丝杆得以实现升降架的升降,在升降架上转动设置有升降轮,通过升降架的升降带动升降轮的升降,壳体上还设置有升降转动架,升降转动架不仅可以实现升降移动,还可以转动,以此带动设置在升降转向架上的转向轮转动和升降,通过转向轮和升降轮的升降,得以切换两种工作模式,主要用于解决轨道交通领域的生产、检修和装配过程中车辆短距离、高频次的移动,尤其是悬空轨道作业场景;
具体的使用方式为:将升降架和升降转动架降至最低端,此时转向轮和升降轮落至地面,壳体上设置的支撑轮悬空,此时为平地行走模式,通过遥控控制升降轮前进或后退,并使用转向轮转动控制推进器前进或后退的方向,使其可以在平地上自由行走,控制推进器移动至铁轨端部,使推进器整体位于铁轨上方,此时H型双向推进器两侧的轮子分别位于铁轨两侧,沿铁轨方向移动,直到推进机构与所需要推动的设备车轮抵接,抵接后将升降架和升降转动架升起,使升降轮和转向轮的高度高于壳体上的支撑轮,此时支撑轮接触地面,支撑壳体,为铁轨行走模式,与推进机构相连的电机驱动其推动铁轨上的车轮,当所需推动的物体载重过大时,可以同时控制四台设备分别推动不同的车轮,本方案中,通过升降架和升降转动架的升降,实现了转向轮和升降轮与地面的接触或分离,使其可以在平地和铁轨移动,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移车作业,提高了在短距离、高频次的移车作业中的工作效率,由于本方案中的设备为H型,也可以在平地行走模式中,通过侧边的壳体推动箱体等物件,省去了人工搬运所耗费的人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H型双向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H型双向推进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H型双向推进器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附图3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推进机构,3、支撑轮,4、升降架,5、升降转动架,6、升降轮,7、转向轮,8、驱动机构,9、齿轮三,10、齿轮四,11、齿轮一,12、齿轮二,13、主动摩擦辊,14、从动摩擦辊,15、轮缘限位环,16、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H型双向推进器,包括壳体1、推进机构2和支撑轮3,所述支撑轮3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推进机构2安装在壳体1上,还包括多个升降架4和升降转动架5,多个所述升降架4均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升降转动架5转动且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多个所述升降架4上转动设置有升降轮6,所述升降转动架5上转动设置有转向轮7。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现有技术中使用推进器时,往往需要人工将推进器放置在铁轨上,当在不同位置进行移车作业时,需要人工反复操作,本方案在壳体1上设有可通过遥控控制电机实现其升降移动的升降架4,通过电机及其上面的丝杆得以实现升降架4的升降,在升降架4上转动设置有升降轮6,通过升降架4的升降带动升降轮6的升降,壳体1上还设置有升降转动架5,升降转动架5不仅可以实现升降移动,还可以转动,以此带动设置在升降转向架上的转向轮7转动和升降,通过转向轮7和升降轮6的升降,得以切换两种工作模式,主要用于解决轨道交通领域的生产、检修和装配过程中车辆短距离、高频次的移动,尤其是悬空轨道作业场景;
具体的使用方式为:将升降架4和升降转动架5降至最低端,此时转向轮7和升降轮6落至地面,壳体1上设置的支撑轮3悬空,此时为平地行走模式,通过遥控控制升降轮6前进或后退,并使用转向轮7转动控制推进器前进或后退的方向,使其可以在平地上自由行走,控制推进器移动至铁轨端部,使推进器整体位于铁轨上方,此时H型双向推进器两侧的轮子分别位于铁轨两侧,沿铁轨方向移动,直到推进机构2与所需要推动的设备车轮抵接,抵接后将升降架4和升降转动架5升起,使升降轮6和转向轮7的高度高于壳体1上的支撑轮3,此时支撑轮3接触地面,支撑壳体1,为铁轨行走模式,与推进机构2相连的电机驱动其推动铁轨上的车轮,当所需推动的物体载重过大时,可以同时控制四台设备分别推动不同的车轮,本方案中,通过升降架4和升降转动架5的升降,实现了转向轮7和升降轮6与地面的接触或分离,使其可以在平地和铁轨移动,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移车作业,提高了在短距离、高频次的移车作业中的工作效率,由于本方案中的设备为H型,也可以在平地行走模式中,通过侧边的壳体1推动箱体等物件,省去了人工搬运所耗费的人力。
进一步,还包括,
还包括驱动机构8,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转动架5上的齿轮三9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齿轮四10,所述齿轮三9和所述齿轮四10啮合。
本实施例中,由与升降转动架5固定设置的齿轮三9和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的齿轮四10组成的驱动机构8实现转向轮7的转向功能,通过驱动与齿轮四10连接的电机驱动其转动,当齿轮四10转动时,与齿轮四10啮合的齿轮三9一起转动,由于齿轮三9与升降转动架5固定连接,升降转动架5与齿轮三9一起转动,进而转向轮7发生转动,使得在平地行走时,可以通过转向轮7的转动控制其前进方向,以便于进入铁轨而进行推进工作。
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驱动机构8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齿轮一11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转动架5上的齿轮二12,所述齿轮一11和所述齿轮二12啮合,所述升降转动架5上安装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与所述齿轮三9固定连接,所述螺杆16与所述齿轮二12螺纹配合。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8还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一11和齿轮二12,由于升降转动架5上安装有螺杆16,且螺杆16与齿轮三9固定连接,与齿轮二12螺纹配合,齿轮一11设置在壳体1上,驱动与齿轮一11连接的电机带动齿轮一11转动后,齿轮二12一起转动,由于齿轮二12与螺杆16螺纹配合,进而当齿轮二12转动时带动螺杆16的升降,由于螺杆16安装在升降转动架5上,升降转动架5即可实现升降功能,使转向轮7可以接触地面,以便于在平地行走时控制前进方向。
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推进机构2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的主动摩擦辊13和两个从动摩擦辊14,所述主动摩擦辊13位于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14上方,且所述主动摩擦辊13与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14均抵接。
本实施例中,推进机构2由一个与车轮抵接的主动摩擦辊13和两个与铁轨接触的从动摩擦辊14构成,其中主动摩擦辊13和两个从动摩擦辊14均抵接,两个从动摩擦辊14承托主动摩擦辊13,形成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定,使其可以实现传动,使用时,通过壳体1内的电机驱动主动摩擦辊13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从动摩擦辊14转动,可以推动车轮在铁轨上前进。
进一步,还包括,
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14上均设置有轮缘限位环15,且两个轮缘限位环15位于铁轨两侧。
本实施例中,在两个从动摩擦辊14上分别设置轮缘限位环15,两个轮缘限位环15位于铁轨两侧,当推进机构2推进车轮前进或后退时,用来防止推进机构2由于环境原因颠簸而脱离铁轨,从而造成推进器无法推动车轮前进或后退,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H型双向推进器,包括壳体(1)、推进机构(2)和支撑轮(3),所述支撑轮(3)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推进机构(2)安装在壳体(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升降架(4)和升降转动架(5),多个所述升降架(4)均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升降转动架(5)转动且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多个所述升降架(4)上转动设置有升降轮(6),所述升降转动架(5)上转动设置有转向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双向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8),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转动架(5)上的齿轮三(9)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齿轮四(10),所述齿轮三(9)和所述齿轮四(10)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双向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齿轮一(11)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转动架(5)上的齿轮二(12),所述齿轮一(11)和所述齿轮二(12)啮合,所述升降转动架(5)上安装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与所述齿轮二(12)固定连接,所述螺杆(16)与所述齿轮三(9)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双向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2)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的主动摩擦辊(13)和两个从动摩擦辊(14),所述主动摩擦辊(13)位于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14)上方,且所述主动摩擦辊(13)与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14)均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H型双向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辊(14)上均设置有轮缘限位环(15),且两个轮缘限位环(15)位于铁轨两侧。
CN202321444402.1U 2023-06-07 2023-06-07 H型双向推进器 Active CN220180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4402.1U CN220180789U (zh) 2023-06-07 2023-06-07 H型双向推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4402.1U CN220180789U (zh) 2023-06-07 2023-06-07 H型双向推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0789U true CN220180789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6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4402.1U Active CN220180789U (zh) 2023-06-07 2023-06-07 H型双向推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0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4625B (zh) 公铁两用牵引车
CN110053933B (zh) 一种电动积放车组输送机
CN201960320U (zh) 客车积便器拆装平台
CN108340934A (zh) 一种可适应极大坡道的跨座式单轨列车双模式驱动转向架
CN202541231U (zh) 公轨两用遥控车
CN103373365A (zh) 公轨两用遥控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97538A (zh) 一种电动公铁两用车驱动装置
CN220180789U (zh) H型双向推进器
JP2007314170A (ja) 路面及び線路走行用の入替器
CN203344670U (zh) 公铁两用牵引车
CN220180788U (zh) U型双向推进器
CN114132355B (zh) 用于侧导向轨道运行车辆的牵引救援车及其导向前进方法
KR20130029518A (ko) 궤도-육상 직각주행방식의 철도차량 견인차
CN214355399U (zh) 铁路货车转向架有轨牵引转运装置
CN213861751U (zh) 一种公铁两用车
CN214033207U (zh) 一种公铁两用焊轨车
CN110733521B (zh) 一种轨道车辆能量回收系统
CN202452826U (zh) 一种进窑端横动车
CN117383169B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动车组检修的转向架转运方法及系统
CN116533692B (zh) 一种动车组智能牵引小车
CN205924963U (zh) 小火车类游艺机驱动机构
CN217107115U (zh) 一种矿用轨道车辆推车机系统
CN219314515U (zh) 一种可自动行走的升降平台车
CN215751762U (zh) 一种具有清障功能的路轨两用机动平台
CN220076372U (zh) 一种双向推车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4

Address after: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City 37-3-602, No. 576 Huaizhong Road, Yuhua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050000

Patentee after: Shi Diya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7 Qiliting Industrial Zone, Qiangtou Town, Xiangshan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700 (382 under the custody of Zhongchuangda Business Secretary)

Patentee before: Ningbo Jingyu Design Studio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