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4670U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Google Patents
公铁两用牵引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44670U CN203344670U CN 201320308992 CN201320308992U CN203344670U CN 203344670 U CN203344670 U CN 203344670U CN 201320308992 CN201320308992 CN 201320308992 CN 201320308992 U CN201320308992 U CN 201320308992U CN 203344670 U CN203344670 U CN 2033446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frame
- outer column
- revolution
- hinged
- inner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而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整车的重量,行驶稳定性好,速度快,对场地要求低的公铁两用牵引车。包括车架、前桥、后桥、前牵引机构、后牵引机构、前导向机构和后导向机构,前桥上有前车轮,后桥上有后车轮,车架为铰接式车架,铰接式车架包括前车架与后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车架驱动液压缸,每个车架驱动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前车架和后车架铰接;在后车架前端安装有回转上轨装置;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为双轮胎结构,内侧的轮胎的中心距与轨距相同。该牵引车采用铰接式车架,允许前后桥都安装双轮胎,保证铁路行驶状态前后桥的内侧车轮都能够与铁轨接触,实现全轮驱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
背景技术
公铁两用牵引车是一种既可以在轨道上进行牵引调车,又能够在公路上行驶的专用设备。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公铁两用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目前,现有的公铁两用牵引车,一类是以载货汽车底盘改装为主,一类是专用的铁路公路两用牵引车。以载货汽车底盘改装的公铁两用牵引车由于缺少相应的铁轨行驶导向装置,加上动力性能差,轮机附着力小,易脱轨。同时,由于牵引车的轮距与轨距不同,导致整车重量没有充分利用,降低了牵引能力,造成能量的浪费。场内专用的公铁两用牵引车由于轮距较小,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稳定性不够,同时,作为场内专用牵引车,底盘不设置悬架,不具备公路行驶转场能力,车辆的行驶速度不快,而且,自重较轻,牵引力小,主要适合于小型货场、厂矿企业、专用仓库、铁路车辆厂、铁路车辆段、地铁轻轨车辆段等场所用于调车作业。
同时,目前不管哪种类型的公铁两用牵引车都需要在专门的场内上轨,需要较宽的路面(专用的平交道口)用来倒车,上轨,使导向轮对准轨道踏面。对场地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整车的重量,行驶稳定性好,速度快,对场地要求低的公铁两用牵引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包括车架、前桥、后桥、前牵引机构、后牵引机构、前导向机构和后导向机构,所述前桥上安装有前车轮,所述后桥上安装有后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铰接式车架,所述铰接式车架包括前车架与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车架驱动液压缸,每个所述车架驱动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前车架和后车架铰接;在后车架前端安装有回转上轨装置;所述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为双轮胎结构,内侧的轮胎的中心距与轨距相同。
所述回转上轨装置包括上回转盘、下回转盘、回转驱动液压马达、多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上回转盘与下回转盘之间通过回转齿圈结构连接,所述上回转盘与所述回转驱动液压马达连接,所述下回转盘上安装有与两铁轨相配合的导向限位轮;每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由外立柱、内立柱和升降油缸组成,所述外立柱套在所述内立柱外部,所述外立柱和内立柱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导向块和导向滑轨,所述升降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立柱和上回转盘连接,所述内立柱与所述上回转盘固定连接;后车架前端的两侧分别与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的所述外立柱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回转上轨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支撑座和多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与所述旋转支撑座之间通过滚柱式回转盘连接,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回转驱动液压马达,所述底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两铁轨相配合的定位台;每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由外立柱、内立柱和升降油缸组成,所述外立柱套在所述内立柱外部,所述外立柱和内立柱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导向块和导向滑轨,所述升降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立柱和旋转支撑座连接,所述内立柱与所述旋转支撑座固定连接;后车架前端的两侧分别与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的所述外立柱侧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牵引车采用铰接式车架,铰接式转向,从而允许前后桥都安装双轮胎,保证铁路行驶状态前后桥的内侧车轮都能够与铁轨接触,实现全轮驱动。同时,增大了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选择余地以及布置位置的灵活性,有助于其牵引能力的提升。
2、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牵引车采用双轮胎设计,内侧车胎的中心距与轨距相同,在牵引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整车的重量,能达到更大的牵引能力,降低了能耗。同时,由于双轮胎轮距较宽,在公路上行驶更平稳,行驶速度更快。
3、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牵引车采用回转上轨装置实现上轨,通过回转上轨机构使整车支离地面,并使整车回转,从而能够在狭窄的场地实现牵引车的垂直上轨,降低了牵引车对场地的要求,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铁两用牵引车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牵引车牵引状态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转上轨装置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回转上轨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后牵引机构,2.后导向机构,3.回转上轨装置,4.前导向机构,5.前牵引机构,6.后桥,7.后车架,8.销轴,9.车架驱动液压缸,10.前车架,11.前桥,12.后车轮,13.外立柱,14.内立柱,15.升降油缸,16.导向块,17.上回转盘,18.导向限位轮,19.下回转盘,20.回转驱动液压马达,21.旋转支撑座,22.定位台,23.底座,24.前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铁两用牵引车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车架、前桥11、后桥6、前牵引机构5、后牵引机构1、前导向机构4和后导向机构2,所述前桥11上安装有前车轮24,所述后桥6上安装有后车轮12。其中,前导向机构4、后导向机构2、前牵引机构5和后牵引机构1与场内专用公铁两用牵引车相同,保证轨道行驶时的稳定性与牵引行驶性能。所述车架为铰接式车架,所述铰接式车架包括前车架10与后车架7,所述前车架10与后车架7之间通过销轴8铰接。在车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车架驱动液压缸9,每个所述车架驱动液压缸9的两端分别与前车架10和后车架7铰接。在后车架前端安装有回转上轨装置3。所述前车轮24和后车轮12分别为双轮胎结构,内侧的轮胎的中心距与轨距相同。工作时,
当车辆需要上铁道行驶时,可将公铁两用车开至平交道口,回转上轨装置将整车支离地面,直至整车逐渐被抬起并脱离地面到最高位置。待升至最高后,回转上轨装置回转,控制整车做360°自由旋转,使公铁两用车的中心线与铁轨中心线保持一致后,降低整车高度,并将前车轮以及后内侧车轮中心落在铁轨上,即完成变道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上轨装置可以采用多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回转上轨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回转上轨装置3包括上回转盘17、下回转盘19、回转驱动液压马达20、多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上回转盘17与下回转盘19之间通过回转齿圈结构连接,所述上回转盘17与所述回转驱动液压马达20连接,所述下回转盘19上安装有与两铁轨相配合的导向限位轮18。每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由外立柱13、内立柱14和升降油缸15组成,所述外立柱13套在所述内立柱14外部,所述外立柱13和内立柱14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导向块16和导向滑轨,所述升降油缸15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立柱13和上回转盘17连接,所述内立柱14与所述上回转盘17固定连接。后车架前端的两侧分别与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的所述外立柱侧面固定连接。
当车辆需要上铁道行驶时,可将公铁两用车开至平交道口,控制升降油缸的推杆伸长,推动内立柱从外立柱中伸出,使得上回转盘和下回转盘下降,同时通过回转驱动液压马达驱动上回转盘和下回转盘,使所述下回转盘卡在两铁轨之间,并通过导向限位轮定位。升降油缸的推杆继续伸长,直至整车逐渐被抬起并脱离地面到最高位置。待升至最高后,回转驱动液压马达驱动上回转盘转动,从而控制整车做360°自由旋转,使公铁两用车的中心线与铁轨中心线保持一致后,控制升降油缸的推杆收缩,降低整车高度,并将前车轮以及后内侧车轮中心落在铁轨上,即完成变道作业。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回转上轨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升降驱动机构部分与图3相同,回转支撑部分与图3不同。所述回转上轨装置3包括底座23、旋转支撑座21和多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底座23与所述旋转支撑座21之间通过滚柱式回转盘连接,所述底座23上安装有回转驱动液压马达20,所述底座2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两铁轨相配合的定位台22。每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由外立柱13、内立柱14和升降油缸15组成,所述外立柱13套在所述内立柱14外部,所述外立柱13和内立柱14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导向块16和导向滑轨,所述升降油缸15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立柱13和旋转支撑座21连接,所述内立柱14与所述旋转支撑座21固定连接。后车架前端的两侧分别与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的所述外立柱侧面固定连接。
当车辆需要上铁道行驶时,可将公铁两用车开至平交道口,控制升降油缸的推杆伸长,推动内立柱从外立柱中伸出,使得旋转支撑座和底座下降,同时通过回转驱动液压马达20驱动旋转支撑座21使所述底座23卡在两铁轨之间,并通过定位台22定位,升降油缸的推杆继续伸长,直至整车逐渐被抬起并脱离地面到最高位置。待升至最高后,回转驱动液压马达20驱动旋转支撑座21控制整车做360°自由旋转,使公铁两用车的中心线与铁轨中心线保持一致后,控制升降油缸的推杆收缩,降低整车高度,并将前车轮以及后内侧车轮中心落在铁轨上,即完成变道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包括车架、前桥、后桥、前牵引机构、后牵引机构、前导向机构和后导向机构,所述前桥上安装有前车轮,所述后桥上安装有后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铰接式车架,所述铰接式车架包括前车架与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车架驱动液压缸,每个所述车架驱动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前车架和后车架铰接;在后车架前端安装有回转上轨装置;所述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为双轮胎结构,内侧的轮胎的中心距与轨距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上轨装置包括上回转盘、下回转盘、回转驱动液压马达、多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上回转盘与下回转盘之间通过回转齿圈结构连接,所述上回转盘与所述回转驱动液压马达连接,所述下回转盘上安装有与两铁轨相配合的导向限位轮;每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由外立柱、内立柱和升降油缸组成,所述外立柱套在所述内立柱外部,所述外立柱和内立柱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导向块和导向滑轨,所述升降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立柱和上回转盘连接,所述内立柱与所述上回转盘固定连接;后车架前端的两侧分别与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的所述外立柱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上轨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支撑座和多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与所述旋转支撑座之间通过滚柱式回转盘连接,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回转驱动液压马达;所述底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两铁轨相配合的定位台;每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由外立柱、内立柱和升降油缸组成,所述外立柱套在所述内立柱外部,所述外立柱和内立柱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导向块和导向滑轨,所述升降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立柱和旋转支撑座连接,所述内立柱与所述旋转支撑座固定连接;后车架前端的两侧分别与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的所述外立柱侧面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308992 CN203344670U (zh) | 2013-05-31 | 2013-05-31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308992 CN203344670U (zh) | 2013-05-31 | 2013-05-31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44670U true CN203344670U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974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30899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44670U (zh) | 2013-05-31 | 2013-05-31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4467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4625A (zh) * | 2013-05-31 | 2013-08-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104442244A (zh) * | 2014-12-01 | 2015-03-25 | 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106494165A (zh) * | 2016-10-25 | 2017-03-15 | 徐洪恩 | 一种轮距可变铁路公路两用运输车 |
-
2013
- 2013-05-31 CN CN 201320308992 patent/CN20334467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4625A (zh) * | 2013-05-31 | 2013-08-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103264625B (zh) * | 2013-05-31 | 2015-09-2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104442244A (zh) * | 2014-12-01 | 2015-03-25 | 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106494165A (zh) * | 2016-10-25 | 2017-03-15 | 徐洪恩 | 一种轮距可变铁路公路两用运输车 |
CN106494165B (zh) * | 2016-10-25 | 2019-03-08 | 付万贤 | 一种轮距可变铁路公路两用运输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64625B (zh)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
US4048925A (en) | Vehicle f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on both road and railroad track | |
US6021719A (en) | Mobile track vehicle | |
CN201120830Y (zh) |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及动车组轮对更换装置 | |
CN108340934A (zh) | 一种可适应极大坡道的跨座式单轨列车双模式驱动转向架 | |
CN202080082U (zh) | 公路铁路两用工程车 | |
EP3241690B1 (en) | City rail transit vehicle | |
CN203344670U (zh)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
CN203344668U (zh) | 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垂直上下轨装置 | |
CN204624994U (zh) | 一种轮胎式门式起重机及其门架 | |
CN206815109U (zh) | 跨座式单轨平移旋转式道岔 | |
CN109130736B (zh) | 可以快速上下道的公铁两用车辆 | |
CN105089311A (zh) | 一种弧吊式立式车库 | |
CN208069658U (zh) | 一种可适应极大坡道的跨座式单轨列车双模式驱动转向架 | |
CN108372763B (zh) | 一种安全可靠的智能型公路铁路两用车轮 | |
CN112644435B (zh) | 一种隧道监测设备安装台车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026844B (zh) | 一种相向式的轨道小车轮系组及其换轨方法 | |
CN210310102U (zh) | 一种汽车搬运设备 | |
CN209797414U (zh) | 一种公路、铁路兼用的登高工具车 | |
CN109334364B (zh) | 带三只行走轮的公铁两用牵引车 | |
CN108910436B (zh) | 一种高速有轨环形车的抗倾覆载货台装置 | |
CN206938747U (zh) | 用于轨道交通的高爬坡性能齿轮和齿条组合结构 | |
CN203419138U (zh) | 新型高架桥事故清障轨道车 | |
CN205930209U (zh) | 一种独立两驱的公铁两用牵引车 | |
CN212353501U (zh) | 公铁两用运输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23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