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4793U -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4793U
CN220154793U CN202320638508.9U CN202320638508U CN220154793U CN 220154793 U CN220154793 U CN 220154793U CN 202320638508 U CN202320638508 U CN 202320638508U CN 220154793 U CN220154793 U CN 220154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eveloping
projection
process cartridg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85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新华
杨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85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4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4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4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包括显影盒和鼓盒,显影盒和鼓盒之间形成激光口,显影盒包括显影框架,显影框架包括底盒和上盖,在处理盒的宽度方向上,底盒远离显影仓的一侧设有贯穿底盒的第一通孔,上盖具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靠近激光口的一侧形成缺口,第一凹陷部内设有与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贯穿上盖,在宽度方向上,缺口的投影与激光口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重叠的第一边,第一通孔的投影与激光口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重叠的第二边,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感光鼓成像部的长度,第二边的长度大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的宽度。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上述处理盒,处理盒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处理盒以及设置有该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如激光打印机)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至少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的过程,在图像形成介质(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设备,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使用的打印耗材的材料装置一般称为处理盒。
如图1至图3所示,其示出现有的一种处理盒9,该处理盒9包括相互连接的显影盒91和鼓盒92。显影盒91包括显影框架911、显影辊912、送粉辊913、搅拌架914、出粉刀和传动轮组,显影框架911具有主粉仓9111、副粉仓9112和显影仓9113,主粉仓9111连通副粉仓9112和显影仓9113,显影辊912、送粉辊913和出粉刀均设置在显影仓9113内,显影辊912的外周面与送粉辊913的外周面邻接,出粉刀的刃部与显影辊912的外周面邻接,搅拌架914设置在主粉仓9111内。鼓盒92包括鼓框架921及安装在鼓框架921上的感光鼓922、充电辊923和清洁毛刷924,鼓框架921与感光鼓922、充电辊923、清洁毛刷924之间形成废粉仓,感光鼓922分别与充电辊923的外周面和显影辊912的外周面邻接。其中,显影盒91和鼓盒92之间形成激光口93,且主粉仓9111和副粉仓9112之间具有开口;在处理盒9的宽度方向上,开口的投影面积、激光口93的投影面积和感光鼓922的投影面积部分重叠,使得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单元发出的光能够投射到感光鼓922上。
然而,上述处理盒9存在的不足是:由于显影框架911增设了副粉仓9112,使得显影框架911的结构复杂,需要制作的零部件数量多。具体地,显影框架911包括主盒9114、隔板9115、副盒9116和盖板9117,主盒9114具有上述主粉仓9111和显影仓9113,隔板9115盖合在主粉仓9111的开口上;在处理盒9的长度方向上,隔板9115的两端处均设置有通孔91151;副盒9116分别与隔板9115、主盒9114连接,副盒9116具有上述副粉仓9112,且副盒9116上设置两个对接口91161,一个对接口91161与一个通孔91151对接,使得副粉仓9112内的碳粉能够通过对接口91161及通孔91151流入至主粉仓9111内,以对主粉仓9111内的碳粉进行补充;在处理盒9的高度方向上,副盒9116位于主盒9114的上方,且激光口93位于副盒9116和隔板9115之间;盖板9117盖合在副粉仓9112的敞口上。可见,当对上述显影框架911进行生产时,需要制作四套模板以分别对主盒9114、隔板9115、副盒9116和盖板9117进行成型,从而使得模板所需数量多,且生产成本大,此外,还需要通过焊接工艺将制作出的主盒9114、隔板9115、副盒9116和盖板9117焊接固定在一起以形成显影框架911,进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处理盒9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的处理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显影盒和鼓盒,显影盒包括显影框架和显影辊,显影框架具有粉仓和显影仓,显影辊安装在显影仓内,鼓盒包括鼓框架和感光鼓,鼓盒设置在显影仓的敞口的上方,感光鼓与显影辊邻接,显影盒和鼓盒之间形成激光口,其中,显影框架包括底盒和盖合在部分底盒上的上盖,上盖和底盒之间形成粉仓和显影仓,在处理盒的宽度方向上,底盒远离显影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分别在宽度方向和处理盒的高度方向上贯穿底盒,上盖具有自自身的顶面向底盒凹陷的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靠近激光口的一侧形成缺口,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分别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贯穿上盖,在宽度方向上,激光口的投影、感光鼓的投影、缺口的投影、第一通孔的投影和第二通孔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缺口的投影与激光口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重叠的第一边,第一通孔的投影与激光口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重叠的第二边,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感光鼓的成像部的长度,第二边的长度大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的宽度。
由上可见,通过对显影框架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凹陷部及缺口等的设计,使得在保证粉仓的存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简化显影框架的结构及对显影框架进行生产的模具的数量,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优化后的显影框架仅需底盒和上盖两个零部件,因此还能够简化显影框架的生产工艺,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再者,通过对激光口、缺口、第一通孔等的结构及位置设计,保证了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发射的激光能够完整地照射在感光鼓上,使感光鼓上能够形成完整的静电潜像,保证成像质量。
进一步的方案是,粉仓包括主粉仓区和副粉仓区,主粉仓区连通显影仓和副粉仓区;第一凹陷部的底面、该底面的延长面与底盒之间形成主粉仓区,延长面、第一凹陷部的周壁、上盖的顶面、上盖的端面与底盒之间形成副粉仓区。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使粉仓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从而延长处理盒的使用寿命,降低对粉仓补充碳粉的次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高度方向上,第一凹陷部的投影大致呈第一梯形,第一梯形的下底靠近激光口设置。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较好的保证粉仓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的同时,还使得当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发射的光为同心光束或类同心光束时,激光照射部发射的光不会被第一凹陷部的周壁阻挡,从而保证成像的完整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底盒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加粉口,加粉口沿处理盒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侧壁;在长度方向上,加粉口的投影与第一梯形的腰所在的第二侧壁的投影部分重叠。
由上可见,加粉口的设计使得当粉仓内的碳粉余量不足时,可通过加粉口向粉仓内添加碳粉,以延长处理盒的使用寿命及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而通过对加粉口的位置设计,使得被加入粉仓内的碳粉能够通过第一凹陷部的周壁尽可能地填充至粉仓的各个角落,进而使碳粉的添加更加的方便,且可添加量更大。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底盒的底壁在粉仓处具有承接部和导向部,承接部具有弧形部,承接部位于主粉仓区内,导向部倾斜于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向承接部延伸并与承接部对接,导向部位于副粉仓区内。
由上可见,承接部用于使碳粉尽可能地积聚在主粉仓区,从而使得主粉仓区内的搅拌架能够将碳粉拨送至显影仓,而承接部的弧形部设置既能够保证尽可能多的碳粉被拨送至显影仓,以提高粉仓内碳粉的利用率,又可避免承接部阻碍搅拌架转动;导向部的设置则使得副粉仓内的碳粉能够尽可能地全部流动至主粉仓内,以对主粉仓内的碳粉进行补充。
进一步的方案是,底盒的底壁自自身的外侧向粉仓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陷部,第一通孔成型于第二凹陷部的底部处;第二凹陷部的周壁在第一通孔处形成第一结合部,第一凹陷部的周壁在第二通孔处形成第二结合部,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配合连接。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提高底盒与上盖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以及更好地对底盒与上盖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碳粉从底盒和上盖之间的缝隙处泄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底盒和上盖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成型出把手,把手中部具有空腔,空腔形成副粉仓区的一部分。
由上可见,把手的设置使得处理盒或显影盒的拆装更加的方便,而通过使把手呈中空设置,则能够增大副粉仓区的碳粉容量,以延长处理盒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高度方向上,第一凹陷部的投影大致呈第一梯形,第一梯形的下底靠近所述激光口设置,第二凹陷部的横截面大致呈第二梯形,第一梯形的上底所在的第三侧壁和第二梯形的上底所在的第四侧壁形成把手的一部分;第二梯形的下底靠近显影仓设置,第四侧壁呈“∧”形。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位于把手的空腔内的碳粉能够通过第四侧壁及导向部流向主粉仓区,进而避免碳粉残留在把手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边的长度介于180毫米至259毫米之间;第二边的长度介于120毫米至250毫米之间;第一边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的长度。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避免第一通孔、第一凹陷部对激光照射部发射的光造成干涉,使得激光照射部发射的光能够照射到感光鼓上,从而保证成像的质量及完整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处理盒安装腔和激光照射部,其中,处理盒安装腔内安装有上述的处理盒,激光照射部的发射的光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凹陷部和缺口照射至激光口内。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处理盒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的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的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显影框架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显影框架的第一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显影框架的第二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底盒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底盒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底盒的第三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上盖的第三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显影框架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处理盒实施例
参照图4和图5,处理盒100包括显影盒1、鼓盒2、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显影盒1包括显影框架11、显影辊12、送粉辊13、搅拌架14和出粉刀;鼓盒2包括鼓框架21、感光鼓22、充电辊23和清洁毛刷24。显影框架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端盖与鼓框架21的第一端连接,显影框架1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端盖与鼓框架21的第二端连接。此外,显影盒1和鼓盒2之间形成激光口3。
结合图6至图8,显影框架11具有粉仓111和显影仓112,显影辊12和送粉辊13分别绕自身的回转轴心可转动地安装在显影仓112内,送粉辊13位于粉仓111与显影仓112的交界处,且送粉辊13位于该交界处和显影辊12之间并与显影辊12邻接。其中,显影框架11包括底盒113和上盖114,上盖114盖合在部分底盒113上,进而使底盒113和上盖114之间形成粉仓111和显影仓112。
结合图9至图13,在处理盒100的宽度方向X上,底盒113远离显影仓1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1131,第一通孔1131在宽度方向X上贯穿底盒113,且第一通孔1131还在处理盒100的高度方向Z上贯穿底盒113。
上盖114具有第一凹陷部1141,第一凹陷部1141自上盖114的顶面向底盒113凹陷,且第一凹陷部1141靠近激光口3的一侧形成缺口1142,以使缺口1142连通激光口3和第一凹陷部1141。第一凹陷部1141内设置有第二通孔1143,第二通孔1143与第一通孔1131匹配,使得第二通孔1143能够与第一通孔1131基本重叠。其中,第二通孔1143在宽度方向X上贯穿上盖114,且第二通孔1143在高度方向Z上贯穿上盖114,使得第二通孔1143能够连通第一凹陷部1141和第一通孔1131。
在宽度方向X上,激光口3的投影、感光鼓22的投影、缺口1142的投影、第一通孔1131的投影和第二通孔1143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得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发射的激光能够一次穿过第一通孔1131、第二通孔1143、第一凹陷部1141、缺口1142和激光口3后照射在感光鼓22上,以在感光鼓22上形成静电潜像;其中,缺口1142的投影与激光口3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重叠的第一边,第一通孔1131的投影与激光口3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重叠的第二边。第一边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感光鼓22的成像部的长度,第二边的长度L2大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的长度L1优选介于180毫米至259毫米之间,第二边的长度L2优选介于120毫米至250毫米之间,且第一边的长度L1大于第二边的长度L2,该设计避免第一通孔1131、第一凹陷部1141对激光照射部发射的光造成干涉,使得激光照射部发射的光能够照射到感光鼓22上,从而保证成像的质量及完整性。
通过对显影框架11的第一通孔1131、第二通孔1143、第一凹陷部1141及缺口1142等的设计,使得在保证粉仓111的存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简化显影框架11的结构及对显影框架11进行生产的模具的数量,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而通过对显影框架11的优化设计,使得显影框架11仅需底盒113和上盖114两个零部件即可,从而简化显影框架11的生产工艺,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对激光口3、缺口1142、第一通孔1131等的结构及位置设计,使得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发射的激光能够完整地照射在感光鼓22上,以在感光鼓22上能够形成完整的静电潜像,保证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粉仓111包括主粉仓区1111和副粉仓区1112,主粉仓区1111和副粉仓区1112连通。其中,第一凹陷部1141的底面、该底面的延长面与底盒113之间形成主粉仓区1111,搅拌架14绕自身的回转轴心可转动地安装在主粉仓区1111内,以将主粉仓区1111内的碳粉拨送至显影仓112,进而使显影仓112内的送粉辊13将碳粉移送至显影辊12上,最终使显影辊12上的碳粉转移至感光鼓22上;第一凹陷部1141的底面的延长面、第一凹陷部1141的周壁、上盖114的顶面、上盖114的端面与底盒113之间形成副粉仓区1112。通过上述设计,使得粉仓111能够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以延长处理盒100的使用寿命,降低对粉仓111补充碳粉的次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6和图12所示,在高度方向Z上,第一凹陷部1141的投影大致呈第一梯形,第一梯形的下底靠近激光口3设置,第一梯形的下底所对应的面即为缺口1142所在的位置。此设计保证粉仓111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的同时,还使得当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发射的光为同心光束或类同心光束时,激光照射部发射的光不会被第一凹陷部1141的周壁阻挡,从而保证成像的完整性;此外,还使得副粉仓区1112内的碳粉能够顺着第一梯形的两腰所在的平面移动至主粉仓区1111内,避免碳粉在副粉仓区1112积聚而导致主粉仓区1111无法及时得到碳粉的补充。优选地,第一凹陷部1141的周壁具有拔模斜度,使得上盖114在生产中的脱模更加的方便,简化模具的结构且更有利于副粉仓区1112内的碳粉向主粉仓区1111移动。
底盒113的底壁1133在粉仓111处具有承接部11331和导向部11332,承接部11331具有弧形部,且承接部11331位于主粉仓区1111内;承接部11331用于使碳粉尽可能地积聚在主粉仓区1111,使得主粉仓区1111内的搅拌架14能够将碳粉拨送至显影仓112,承接部11331上弧形部的设置则能够保证尽可能多的碳粉被拨送至显影仓112,以提高粉仓111内碳粉的利用率,还可避免承接部11331阻碍搅拌架14转动。导向部11332位于副粉仓区1112内,导向部11332倾斜于高度方向Z和宽度方向X延伸,且导向部11332与承接部11331对接;导向部11332能够对副粉仓区1112内的碳粉进行引导,使副粉仓区1112内的碳粉尽可能地全部流动至主粉仓区1111内,以向主粉仓区1111补充碳粉。
优选地,底盒113的底壁1133自自身的外侧向粉仓111内凹陷,以形成第二凹陷部1134,第二通孔1143成型于第二凹陷部1134的底部处。进一步地,第二凹陷部1134的周壁在第一通孔1131处形成第一结合部11335,第一凹陷部1141的周壁在第二通孔1143处形成第二结合部1144,第一结合部11335与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其中,第一结合部11335和第二结合部1144的设计便于上盖114在第一凹陷部1141处设置焊线以及便于底盒113在第二凹陷部1134处设置焊线槽,从而提高底盒113与上盖114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并避免更好地对第一通孔1131和第二通孔1143之间的配合缝隙进行密封,防止碳粉从第一通孔1131和第二通孔1143之间的配合缝隙处泄漏。
进一步地,底盒113和上盖114通过第一通孔1131和第二通孔1143成型出把手115,把手115具有空腔1151,且空腔1151为副粉仓区1112的一部分。把手115的设置使处理盒100或显影盒1在拆装时更加的简单、方便、易操作,而通过在把手115内设置空腔1151,则能够增大副粉仓区1112的碳粉容量,以延长处理盒100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二凹陷部1134的横截面优选大致呈第二梯形,第二梯形的下底靠近主粉仓区1111设置,通过对第二凹陷部1134的横截面设计,使得副粉仓区1112内的碳粉能够顺着第二梯形的两腰所在的侧壁流向主粉仓区1111内,较好的防止碳粉在副粉仓区1112内积聚。第一梯形的上底所在的第三侧壁1145和第二梯形的上底所在的第四侧壁1136形成把手115的一部分,且第四侧壁1136优选呈“∧”形,通过该设计,使得位于把手115的空腔1151内的碳粉能够通过第四侧壁1136及导向部11332流向主粉仓区1111,进而避免碳粉残留在把手115内。此外,第二凹陷部1134的周壁优选具有拔模斜度,使得底盒113在生产中的脱模更加的方便,简化模具的结构且更有利于副粉仓区1112内的碳粉向主粉仓区1111移动。
再者,底盒113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加粉口1132,加粉口1132沿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Y贯穿第一侧壁;在长度方向Y上,加粉口1132的投影与第一梯形的腰所在的第二侧壁的投影部分重叠。加粉口1132的设计使得当粉仓111内的碳粉余量不足时,可通过加粉口1132向粉仓111内添加碳粉,以延长处理盒100的使用寿命及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而通过对加粉口1132的位置设计,使得被加入粉仓111内的碳粉能够通过第一凹陷部1141的周壁尽可能地填充至粉仓111的各个角落,进而使碳粉的添加更加的方便,且可添加量更大。
鼓盒2位于显影仓112的敞口的上方,感光鼓22和充电辊23分别绕自身的回转轴心可转动地设置在鼓框架21上,清洁毛刷24安装在鼓框架21,充电辊23分别与感光鼓22和清洁毛刷24邻接,感光鼓22还与显影辊12邻接。其中,感光鼓22、充电辊23、清洁毛刷24和鼓框架21之间形成废粉仓111。
综上可见,通过对处理盒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在粉仓储存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简化显影框架的结构,减少显影框架生产所需制作的模具,并减少显影框架各零部件间焊接连接的工序,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实施例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实施例包括壳体和处理盒,处理盒为上述处理盒实施例中所述的处理盒。壳体内设置有处理盒安装腔和激光照射部,处理盒安装在处理盒安装腔内,激光照射部的发射的光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凹陷部和缺口照射至激光口内。设置有上述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成像质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处理盒,包括
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框架和显影辊,所述显影框架具有粉仓和显影仓,所述显影辊安装在所述显影仓内;
鼓盒,所述鼓盒包括鼓框架和感光鼓,所述鼓盒设置在所述显影仓的敞口的上方,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显影辊邻接,所述显影盒和所述鼓盒之间形成激光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框架包括底盒和盖合在部分所述底盒上的上盖,所述上盖和所述底盒之间形成所述粉仓和所述显影仓,在所述处理盒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底盒远离所述显影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处理盒的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底盒,所述上盖具有自自身的顶面向所述底盒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靠近所述激光口的一侧形成缺口,所述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别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上盖;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激光口的投影、所述感光鼓的投影、所述缺口的投影、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缺口的投影与所述激光口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重叠的第一边,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与所述激光口的投影之间具有最大重叠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光鼓的成像部的长度,所述第二边的长度大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激光照射部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仓包括主粉仓区和副粉仓区,所述主粉仓区连通所述显影仓和所述副粉仓区;
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该底面的延长面与所述底盒之间形成所述主粉仓区,所述延长面、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周壁、所述上盖的顶面、所述上盖的端面与所述底盒之间形成所述副粉仓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投影大致呈第一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下底靠近所述激光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盒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加粉口,所述加粉口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侧壁;
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加粉口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梯形的腰所在的第二侧壁的投影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盒的底壁在所述粉仓处具有承接部和导向部,所述承接部具有弧形部,所述承接部位于主粉仓区内,所述导向部倾斜于所述高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向所述承接部延伸并与所述承接部对接,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副粉仓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盒的底壁自自身的外侧向所述粉仓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通孔成型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处;
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周壁在所述第一通孔处形成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周壁在所述第二通孔处形成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盒和所述上盖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成型出把手,所述把手中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形成所述副粉仓区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投影大致呈第一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下底靠近所述激光口设置;
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横截面大致呈第二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上底所在的第三侧壁和所述第二梯形的上底所在的第四侧壁形成所述把手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梯形的下底靠近所述显影仓设置,所述第四侧壁呈“∧”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的长度介于180毫米至259毫米之间;
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介于120毫米至250毫米之间;
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
10.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处理盒安装腔和激光照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安装腔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所述激光照射部的发射的光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缺口照射至所述激光口内。
CN202320638508.9U 2023-03-27 2023-03-27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Active CN220154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8508.9U CN220154793U (zh) 2023-03-27 2023-03-27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8508.9U CN220154793U (zh) 2023-03-27 2023-03-27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4793U true CN220154793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8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8508.9U Active CN220154793U (zh) 2023-03-27 2023-03-27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4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20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37181B (zh) 具有有选择地打开和关闭色粉盒的色粉提供孔的闸板的色粉盒
US8831473B2 (en) Photosensitiv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761584A (en) Process cartridge toner supply container mountable onto toner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toner supply method
US1196619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065476B (zh) 能够便于色粉补充至色粉供给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9771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case and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220154793U (zh)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16430696A (zh)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20080268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6379855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18383677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7209470A (zh) 显影剂容器以及具有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16696994U (zh) 处理盒
US20130051821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4133739B2 (ja) トナー供給装置
CN214151394U (zh) 处理盒
CN215986908U (zh) 显影盒
CN215769370U (zh) 粉盒
CN220820459U (zh) 成像单元、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7350631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4311311U (zh) 大容量处理盒
JP58670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3843785U (zh) 一种免排废粉式处理盒
JP7388130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トナー搬送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