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7237U - 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7237U
CN220147237U CN202321428567.XU CN202321428567U CN220147237U CN 220147237 U CN220147237 U CN 220147237U CN 202321428567 U CN202321428567 U CN 202321428567U CN 220147237 U CN220147237 U CN 220147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bin module
mounting
vehicl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285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国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285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7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7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7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座舱模块安装结构的结构包括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副仪表板本体的内部,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内侧连接;以及座舱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该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能够解决现有的座舱模块的布置方式难以取出座舱模块进行维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座舱模块布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市场占有率随之日益提高。而整车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并增加了许许多多的功能如驾驶辅助、智能座舱、车载导航和车载影院等,其功能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车机,而车机的载体就是智能座舱模块,所述智能座舱模块用于为乘客带来较好的人机互动体验以及较为智能的生活服务。
现有的部分车型的智能座舱模块布置在仪表板内或者行李箱内,其在占用空间的同时维修方便性又差,座舱模块不易于取出,需要拆卸很多零件才能进行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的座舱模块的布置方式难以取出座舱模块进行维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副仪表板本体的内部,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内侧连接;以及座舱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为板件,所述座舱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的上部,所述座舱模块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座舱模块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形成有垂直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的延伸板段,所述延伸板段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的下部,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段,其板面平行于所述座舱模块的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座舱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板段,其板面平行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所述第二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段的底端连接;以及第三板段,其板面平行于所述延伸板段的板面,所述第三板段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板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板段与所述延伸板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件均为开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的上部连接,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部件和第四安装部件,所述第三安装部件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件凸出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所述第三安装部件的底端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件的底端均形成有平直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车辆的车身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的两侧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螺钉,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螺钉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副仪表板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所述座舱模块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内。
优选地,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侧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后饰板,所述座舱模块的第一端面向所述后饰板的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底部形成有开口,所述车辆的车身在对应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配合部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和所述配合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其安装支架设置在车辆的副仪表板本体的内部,且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并通过第一安装部与副仪表板本体的内侧连接,座舱模块则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支架,使得在维修座舱模块时,操作人员只需打开副仪表板本体将座舱模块拆下即可进行维修,如此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座舱模块的布置方式难以取出座舱模块进行维修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舱模块及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副仪表板本体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副仪表板本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支架;10-支架本体;101-延伸板段;102-连接孔;103-连接螺钉;11-第一安装部件;110-安装孔;12-第二安装部件;13-第三安装部件;130-平直段;14-第四安装部件;2-座舱模块;20-连接板;201-第一板段;202-第二板段;203-第三板段;3-副仪表板本体;30-开口;31-第一侧板;32-第二侧板;33-后饰板;4-车身;41-配合部件;5-拆出方向;6-车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该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以及座舱模块2。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参照图1至图7具体描述座舱模块安装结构的上述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上述组件的连接关系。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中,所述座舱模块安装结构设置于车辆的内部,其安装支架1可以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副仪表板本体3的内部。具体的,安装支架1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并可以通过第一安装部与副仪表板本体3的内侧连接。座舱模块2则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支架1,所述座舱模块2可以为智能座舱模块(所述智能座舱模块可以为集成车内电子产品和人工智能的装置)。在座舱模块2需要维修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只需打开副仪表板本体3将座舱模块2从安装支架1拆下即可,如此能够较为简单地对座舱模块2进行拆卸和维修。
优选的,如图1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0以及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则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件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12。其中,支架本体10可以为板件,优选的,支架本体10可以为长方形板,而在支架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则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件11和第二安装部件12,支架本体10可以通过第一安装部件11和第二安装部件12与副仪表板本体3的内侧壁连接。座舱模块2的形状可以近似为长方体,其可以设置在支架本体10的板面上,并通过连接板20与支架本体10连接。
优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件11和第二安装部件12可以为长方形板件,其二者可以垂直于支架本体10的板面设置。第一安装部件11和第二安装部件12可以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10的第一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支架本体10的第一端可以为支架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第一安装部件11与第二安装部件12可以相对设置,其二者的底端可以连接于支架本体10的顶面,优选的,第一安装部件11和第二安装部件12可以与支架本体10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优选的,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中,副仪表板本体3可以形成为箱体,其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安装支架1则设在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并可以通过第一安装部件11和第二安装部件12安装于副仪表板本体3。优选的,第一安装部件11和第二安装部件12的板面上可以均开设有圆形的安装孔110,第一安装部件11可以安装于第一侧板31,第二安装部件12可以安装于第二侧板32。具体的,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上可以开设有配合螺孔(未示出),第一安装部件11与第一侧板31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第二安装部件12与第二侧板32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
此外,优选的,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的第一端还可以形成有延伸板段101,座舱模块2则可以通过连接板20与延伸板段10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延伸板段101可以为垂直于支架本体10的板面的金属板,其可以形成在支架本体10的板面的下部,优选的,延伸板段101可以与支架本体10一体成型。连接板20则可以包括第一板段201、第二板段202以及第三板段203。其中,第一板段201的板面可以平行于座舱模块2的第一端(所述座舱模块2的第一端可以为座舱模块2的靠近支架本体10的第一端的端部)的端面,所述第一板段201的板面可以与座舱模块2的第一端螺钉连接。第二板段202的板面可以平行于支架本体10的板面,第二板段202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板段201底端连接。第三板段203的板面则可以平行于延伸板段101的板面,第三板段203的板面可以与延伸板段101的板面螺栓连接,第二板段202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三板段203顶端连接。优选的,第一板段201和第三板段203可以垂直于第二板段202,且第一板段201、第二板段202和第三板段20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二板段20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板段202第二端则可以为第二板段20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优选的,如图5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中,副仪表板本体3还可以包括可拆的后饰板33,所述后饰板33可以为矩形板件。所述后饰板33可以设置在副仪表板本体3的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具体的,后饰板3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侧板31的端部和第二侧板32的端部卡接,使得后饰板33易于被拆卸。优选的,座舱模块2的第一端可以面向于后饰板33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为后饰板33的面向副仪表板本体3的内部的侧面),使得后饰板33在被拆卸后,操作人员能够直接对位于座舱模块2的第一端的连接板20进行拆卸,以将座舱模块2拆出。进一步的,优选的,座舱模块2的拆出方向5可以为所述车辆的车头方向6的反方向。
此外,优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在支架本体10的第一端的底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部件13和第四安装部件14。优选的,第三安装部件13和第四安装部件14可以为倒置的弯折呈梯形的金属板,所述第三安装部件13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件14凸出于支架本体10的板面。第三安装部件13和第四安装部件14的顶部可以焊接于支架本体10的板面的下部,第三安装部件13和第四安装部件14的底端则可以形成有平直段130,所述平直段130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4连接。
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中,副仪表板本体3的底部可以形成有开口30,所述开口30可以形成在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之间。副仪表板本体3的下方可以为车身4,支架本体10的第三安装部件13和第四安装部件14可以通过开口30与车身4连接。优选的,车身4在对应所述开口30的位置处还可以设置有配合部件41,配合部件41的数量则可以为两个,所述配合部件41可以为向上凸起的金属板件,两个所述配合部件41的底部可以与车身4螺钉连接,两个所述配合部件41的顶部则可以分别与第三安装部件13的平直段130和第四安装部件14的平直段130螺栓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的第二端(可以为支架本体10的第一端的相对端)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可以均形成有连接孔102,且在连接孔102内可以设置有连接螺钉103。优选的,两个连接螺钉103可以通过开口30与所述车辆的车身4连接,进而将支架本体10固定于车身4。
此外,如图4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副仪表板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副仪表板本体3,所述座舱模块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副仪表板本体3内。
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需要维修座舱模块2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以先将副仪表板本体3的后饰板33拆下,露出所述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再将连接第三板段203与延伸板段101的螺栓拆下,即可直接将座舱模块2取出,以对座舱模块2进行维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设置于车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副仪表板本体的内部,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内侧连接;以及
座舱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板件,所述座舱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的上部,所述座舱模块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座舱模块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形成有垂直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的延伸板段,所述延伸板段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的下部,所述连接板包括:
第一板段,其板面平行于所述座舱模块的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座舱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板段,其板面平行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所述第二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段的底端连接;以及
第三板段,其板面平行于所述延伸板段的板面,所述第三板段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板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板段与所述延伸板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件均为开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的上部连接,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部件和第四安装部件,所述第三安装部件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件凸出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板面,所述第三安装部件的底端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件的底端均形成有平直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车辆的车身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的两侧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螺钉,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螺钉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副仪表板本体以及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舱模块安装结构,所述座舱模块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侧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后饰板,所述座舱模块的第一端面向所述后饰板的内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底部形成有开口,所述车辆的车身在对应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配合部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和所述配合部件连接。
CN202321428567.XU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147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8567.XU CN220147237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8567.XU CN220147237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7237U true CN220147237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28567.XU Active CN220147237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7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0301B2 (en)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1590879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整体式封装模块的箱式结构
CN111688607B (zh) 集成式控制器、控制器仪表、仪表台及车辆
CN220147237U (zh) 一种座舱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KR102033722B1 (ko) 상용차의 배터리 마운팅 어셈블리
CN217062348U (zh) 支撑装置及电池包
JP2018016199A (ja) 車両用補機のブラケット取付構造
CN213799515U (zh) 用于安装整车控制器的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219134028U (zh) 一种用于安装车载娱乐系统的装置
JP2011030332A (ja) 車載用制御装置
CN109552046B (zh) 汽车仪表板与汽车
CN218949310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机舱布局结构及车辆
JP5935647B2 (ja) 取付構造を備える車載機器
JP5606050B2 (ja) 自動車のオーディオ取付け構造
US10266127B2 (en) Retention features for vehicular gloveboxes
CN203780458U (zh) 一种支架及车辆
CN110588553A (zh) 保险杠及其骨架组件、车辆
CN218849770U (zh) 一种用于车载t-box中的天线导通结构及车载t-box
CN211893412U (zh) 汽车后盖集成板、汽车后盖组件和汽车后盖
CN220555940U (zh) 一种汽车后门锁扣安装结构
JP2002171636A (ja) 電気接続箱の取付構造
CN218112553U (zh) 一种车载控制模块集成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CN218976745U (zh) 一种摄像装置及交通工具
CN218661633U (zh) 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19989007U (zh) 一种汽车仪表安装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