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4934U - 连接管路 - Google Patents

连接管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4934U
CN220134934U CN202321622901.5U CN202321622901U CN220134934U CN 220134934 U CN220134934 U CN 220134934U CN 202321622901 U CN202321622901 U CN 202321622901U CN 220134934 U CN220134934 U CN 220134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nection
connecting pipe
wall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29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29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4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4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4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管路,应用于制冷设备中,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一端的管口边沿形成为连接面,第二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连通孔,且第二接管在连通孔的外围位置设有连接配合面,连接面能够与连接配合面贴合并焊接,以使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连接并连通;其中,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的材质相同,且连接面与连接配合面相互连接并形成为一体式结构。本申请的连接管路,焊接强度提高,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连接强度更强。

Description

连接管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路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管路。
背景技术
在制冷设备中,连接管路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制冷设备中的连接管路,通常在其中一根接管的管壁上加工形成翻边,另一根接管插接于翻边的内壁并进行焊接固定,利用翻边来增加焊接面积并提高焊接强度,但有时受接管管径的影响,加工形成的翻边存在高度不足的问题,这时另一接管插接于翻边的内壁并焊接固定时可能存在焊接面积不足,造成焊接强度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管路,有利于连接管路不受接管管径影响,保证其焊接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管路,应用于制冷设备中,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一端的管口边沿形成为连接面,第二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连通孔,且第二接管在连通孔的外围位置设有连接配合面,所述连接面形状与所述连接配合面形状相适配,连接面能够与连接配合面贴合并焊接,以使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连接并连通;
其中,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的材质相同,且连接面与连接配合面相互连接并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材质相同,这样在焊接时,连接面和连接配合面能够在相同的温度下熔化,且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具有相同的性能,以便于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通过连接面和连接配合面互熔形成为一体,有利于提升焊接效果,进一步提高两根接管的连接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接管的径向,所述连通孔自所述第二接管的外壁面向内切口形成,所述连接配合面的形状为马鞍形。
可以理解的是,马鞍形的连接配合面设置在连通孔的外围位置,也就是说,连接配合面设置在第二接管的外壁上,此时连接面与连接配合面的连接处呈马鞍形,有利于保证连接面和连接配合面的焊接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管的内壁与连通孔的孔壁齐平。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管的内壁与连通孔的孔壁齐平设置,使得第一接管的内壁与连通孔的孔壁形成的流路平滑顺畅,这样当流体流经连通孔时,所受的阻力更小,便于流体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管上形成有凸台,沿所述第二接管的径向,所述凸台自所述第二接管的外壁面向外翻边凸起形成,所述凸台形成所述连通孔;
其中,凸台上远离第二接管的一端面设置为连接配合面,所述连接配合面为环形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将凸台上的连接配合面与第一接管的连接面对接配合,焊接面积为整个重合对接面,以便于连接面和连接配合面之间形成足够的焊接面积,提高焊接后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接管的径向方向,连接配合面与第二接管外壁之间的间距设定为D,凸台的壁厚设定为E,其中,D≤5E。
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D≤5E的条件下,便于凸台在第二接管上的加工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管的外径设定为A,第二接管的外径设定为B,其中,0.4B≤A≤B。
可以理解的是,当0.4B≤A≤B时,在保证焊接强度的同时,降低焊接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管的中轴线与第二接管的中轴线形成有夹角C,其中,C≤90°。
可以理解的是,当C=90°时,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的焊接难度较低;当C<90°时,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之间的结构更为紧凑,安装时的空间需求小,便于连接管路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管的数量为一根;
或,第一接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一接管沿第二接管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列。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管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一根或多根,这样能够满足连接管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管及第二接管均设置为不锈钢件。
可以理解的是,不锈钢具有较大的强度,将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造,有利于提高连接管路的整体强度,且不锈钢材料的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连接管路的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管远离第二接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接管轴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二连接部;
其中,第一连接部及/或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并连通外置管路。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连接部及/或第二连接部与外置管路连接并连通,以便于连接管路与外置管路配合输送流体。
由于上述方案的应用,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连接管路,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材质相同,这样在焊接时,连接面和连接配合面能够在相同的温度下熔化,且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性能相同,以便于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通过连接面和连接配合面相互熔合并形成为一体,有利于提高焊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接管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接管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接管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接管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连接管路;10、第一接管;11、连接面;12、第一连接部;20、第二接管;21、连接配合面;22、连通孔;23、凸台;24、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连接管路100,应用于制冷设备中,用于输送流体。
请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管路100,包括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第一接管10一端的管口边沿形成为连接面11,第二接管20的管壁上开设有连通孔22,且第二接管20在连通孔22的外围位置设有连接配合面21,连接配合面21的形状与连接面11的形状相适配,连接面11与连接配合面21贴合并对接焊接,以使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连接并连通。
其中,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的材质相同,这样在焊接时,可以采用自熔焊接,即连接面11和连接配合面21能够在相同的温度下熔化,且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具有相同的性能,便于连接面11与连接配合面21互熔并形成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升焊接效果,面贴合的对接焊相比与背景技术中翻边高度不足时的插接焊,具有足够的焊接面积,有利于保证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二接管20的径向,连通孔22自第二接管20的外壁面向内切口形成,连接配合面21的形状大致呈马鞍形,设置于第二接管20的外壁,且连接配合面21中空,使得连接配合面21能够合围于连通孔22设置。第一接管10形成的连接面11的形状与连接配合面21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连接面11与连接配合面21贴合设置,有利于保证连接面11和连接配合面21之间具有足够的焊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的内壁与连通孔22的孔壁齐平,使得第一接管10的内壁与连通孔22的孔壁形成的流路平滑顺畅,这样当流体流经连通孔22时,所受的阻力更小,便于流体流通。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二接管20的径向,连通孔22自第二接管20的外壁面向外翻边凸起形成,具体地,第二接管20上形成有凸台23,凸台23大致呈中空圆环状,由第二接管20的外壁面朝向第一接管10的方向凸出设置,且凸台23包围形成连通孔22设置。其中,凸台23上远离第二接管20的一端面设置为连接配合面21,连接配合面21为环形平面,连接面11的形成与连接配合面21相适配,同样为环形平面,将连接配合面21与第一接管10的连接面11对接贴合,焊接面积为整个重合对接面,相比与背景技术中翻边高度不足时的插接焊,以便于连接面11和连接配合面21之间形成足够的焊接面积,保证焊接强度。
凸台23的壁厚与第一接管10的壁厚相等,以便于焊接后的凸台23与第一接管10之间的焊接处过渡平滑,避免焊接处形状突变导致应力集中。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接管20的径向方向,连接配合面21与第二接管20外壁之间的间距设定为D,凸台23的壁厚设定为E,其中,D和E满足D≤5E,便于凸台23通过冲压的方法一体成型于第二接管20上,防止凸台23在加工的过程中开裂。
作为优选地,在D和E满足D≤2E的条件下,有利于降低凸台23一体成型于第二接管20上时的加工难度,且能够满足使用需求。D和E具体可以设置为D=E、D=2E等,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的外径设定为A(不包括扩口部分),第二接管20的外径设定为B(不包括扩口部分),A和B满足A≥0.4B。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方式中,通常将第一接管10插接于凸台23(翻边)的内壁,从而实现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焊接固定,然而,在A和B满足A≥0.4B的条件下,若凸台23通过冲压方式一体成型于第二接管20上,为保证第二接管20在加工凸台23过程中不开裂,则凸台23的高度受限,进而使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通过插接方式焊接时的焊接面积不足,不利于保证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连接强度。此时,将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采用贴合对接焊的方式,有利于增大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之间的焊接面积,以保证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之间的连接强度。
不局限于此,图1至图3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满足在A≥0.4B时保证焊接强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两种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用于管径A<0.4B的应用场景。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的外径设定为A,第二接管20的外径设定为B,A和B满足A<B,此时第一接管10的外径相对较小,有利于降低焊接难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的外径A与第二接管20的外径B满足A=B,即第一接管10的外径与第二接管20的外径相同,此时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的中轴线与第二接管20的中轴线形成有夹角C,其中,C=90°,也就是说,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垂直,有利于降低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之间的焊接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当C=90°时,若连接配合面21设置于凸台23的端面,则凸台23的中轴线与第二接管20的中轴线垂直。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的中轴线与第二接管20的中轴线形成的夹角C满足C<90°。此时第一接管10与第二接管20之间的结构更为紧凑,安装时的空间需求小,便于连接管路100安装。C的数值可以取20°、40°、45°、60°、80°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当C<90°时,若连接配合面21设置于凸台23的端面,则凸台23的中轴线与第二接管20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也小于90°,以便于第一接管10通过连接面11与凸台23上的连接配合面21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第一接管10的中轴线与第二接管20的中轴线形成的夹角C≥15°,避免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之间的夹角C过小而导致加工困难。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的数量为一根,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组合构成三通管结构,此时流体可以从第一接管10进入,从第二接管20的两端部流出,用于对流体进行分流。
如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一接管10沿第二接管20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列,此时该连接管路100可以应用于热交换器中,作为集气管、集水管或喷淋管使用。第一接管10的数量具体可设置为两根、三根、四根或五根等,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及第二接管20均设置为不锈钢件。可以理解,不锈钢具有较大的强度,将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造,有利于提高连接管路100的整体强度,且不锈钢材料的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连接管路10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采用自熔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不锈钢管与不锈钢管自熔焊接,相较于传统方式中采用钎料熔融渗透的焊接方式,本申请的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焊接处均为不锈钢材料,不掺杂其他材料,使得焊接处具有更好的焊接效果,保证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连接强度。
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也可以采用添丝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添丝材料与接管的材料相同,如本实施例中添丝材料为不锈钢,使得不锈钢添丝熔融连接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保证焊接强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也可以均设置为铜管,或者均设置为铝管等。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远离第二接管2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2,第二接管20轴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二连接部24。其中,第一连接部12及/或第二连接部24用于连接并连通外置管路,以便于连接管路100与外置管路配合输送流体。其中,外置管路可以设置为不锈钢管、铜管或铝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外置管路与第一连接部12及/或第二连接部24焊接固定,使连接管路100与外置接管连接并连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管路,应用于制冷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所述第一接管(10)一端的管口边沿形成为连接面(11),所述第二接管(20)的管壁上开设有连通孔(22),且所述第二接管(20)在所述连通孔(22)的外围位置设有连接配合面(21),所述连接面(11)形状与所述连接配合面(21)形状相适配,所述连接面(11)与所述连接配合面(21)贴合并焊接,以使所述第一接管(10)与所述第二接管(20)连接并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接管(10)与所述第二接管(20)的材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接管(20)的径向,所述连通孔(22)自所述第二接管(20)的外壁面向内切口形成,所述连接配合面(21)的形状为马鞍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0)的内壁与所述连通孔(22)的孔壁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管(20)上形成有凸台(23),沿所述第二接管(20)的径向,所述凸台(23)自所述第二接管(20)的外壁面向外翻边凸起形成,所述凸台(23)形成所述连通孔(22);
其中,所述凸台(23)上远离所述第二接管(20)的一端面设置为所述连接配合面(21),所述连接配合面(21)为环形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接管(20)的径向方向,所述连接配合面(21)与所述第二接管(20)外壁之间的间距设定为D,所述凸台(23)的壁厚设定为E,其中,D≤5E。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0)的外径设定为A,所述第二接管(20)的外径设定为B,其中,0.4B≤A≤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0)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接管(20)的中轴线形成有夹角C,其中,C≤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0)的数量为一根;
或,所述第一接管(1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接管(10)沿所述第二接管(20)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0)及所述第二接管(20)均设置为不锈钢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0)远离所述第二接管(2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二接管(20)轴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二连接部(24);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及/或所述第二连接部(24)用于连接并连通外置管路。
CN202321622901.5U 2023-06-25 2023-06-25 连接管路 Active CN220134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2901.5U CN220134934U (zh) 2023-06-25 2023-06-25 连接管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2901.5U CN220134934U (zh) 2023-06-25 2023-06-25 连接管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4934U true CN220134934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2901.5U Active CN220134934U (zh) 2023-06-25 2023-06-25 连接管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4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9769A (zh) 非圆柱形致冷剂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20134934U (zh) 连接管路
KR102323398B1 (ko) 열교환기의 입출구파이프 용접구조
KR101837909B1 (ko) 유체 분배용 관 접속구조 및 접속방법
JP4726692B2 (ja) 受液器付き冷媒凝縮器
EP4350275A1 (en) Connector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same
CN211823081U (zh) 消音器及空调
WO2023124313A1 (zh) 热水器用管件、管组件及其热水器
CN215674193U (zh) 一种卡套式连接扩口式pph管件
CN214248583U (zh) 管组件连接结构
CN210344681U (zh) 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管件
CN212005905U (zh) 一种整体塑料联箱管的塑料金属复合暖气片
CN210196715U (zh) 石油管道用高强度抗冲带颈对焊法兰
WO2022033479A1 (zh) 管件、管组件及换热器
CN216745027U (zh) 分流器组件
CN218723481U (zh) 连接管道以及换热器
CN219140085U (zh) 空调用管件
CN215674021U (zh) 一种钢塑复合管连接结构
CN220689431U (zh) 一种组装式不锈钢储液消音器
CN219140086U (zh) 焊接结构、连接管道以及油液分离器
CN220792381U (zh) 一种管道硬密封不锈钢卡套
JP2007085125A (ja) 異種、異径円管接続用排水ます
CN218094801U (zh) 一种双通道法兰及法兰组件
CN211039984U (zh)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及消音器
CN220979634U (zh) 一种排气管分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