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2416U -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2416U
CN220132416U CN202321479578.0U CN202321479578U CN220132416U CN 220132416 U CN220132416 U CN 220132416U CN 202321479578 U CN202321479578 U CN 202321479578U CN 220132416 U CN220132416 U CN 220132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oil
spinning box
fibers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95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松标
蔡晓芬
徐杰
莫纪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SHE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TONGKUN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SHE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TONGKUN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SHE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TONGKUN GROUP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SHE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TONGKUN GROUP
Priority to CN2023214795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2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2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2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包括纺丝箱体、设在所述纺丝箱体顶部的喷丝组件、设在所述纺丝箱体内侧的侧吹风垂直网板、设在所述纺丝箱体内的上油系统以及导丝钩,所述纺丝箱体的内侧宽度为70~85cm,所述上油系统包括两端设在所述纺丝箱体两侧的油架、设在所述油架前端与所述喷丝组件的喷丝孔对应的安装孔、设在所述安装孔上的油嘴、用于对所述油嘴进行供油的油管,所述油嘴的进油口设有三通管道,所述三通管道上用于接入所述油管的接口为单向阀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多油嘴区域无法对所需油嘴较少的纺丝品种生产的问题,减少外界野风的干扰,提高纤维的冷却均匀性,避免出现伸长不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纤维纺丝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背景技术
目前,在聚酯纤维纺丝过程中,一定流量的高聚物熔体从喷丝板上的喷丝孔挤出后,需经过环吹或侧吹风冷却,使纤维冷却均匀且稳定的经过流动变形区、取向结晶区和塑性形变区,俗称无风区,同时通过与喷丝孔对应的油嘴上油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但聚酯纤维纺丝在经过无风区进行定型以及油嘴上油时在以下问题:
1、网板上设计有蜂窝型多孔板加不锈钢多层出风网,当纤维经过侧吹风冷却区域时,由于现有丝室的宽度一般超过1.5m,较宽丝室容易造成网板变形,使用寿命短,冷却风经过网板向外吹出冷风对纤维进行冷却过程中容易受外界风的干扰,被干扰后容易使纤维抖动,从而导致纤维的正面和侧面冷却不均匀。
2、在通过油嘴对每个喷丝孔内喷出的纤维进行上油时,现在的油嘴供油是统一在后端通过油管与油剂泵连接,每个油嘴均对应连接有一根油管,对于每个喷丝孔都需要一个油嘴进行上油时,不会出现喷油浪费的问题,例如12个喷丝孔对应12个油嘴,当12个喷丝孔都在喷丝时,则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当生产不同品种的产品时,如12个喷丝孔只要6个启动喷丝工作,而另外6个不需要喷丝时,所需用到的油嘴数量也只需要6个,此时,多出的6个就存在继续喷油的现象,导致丝室的通用性差,多油嘴丝室无法对所需油嘴较少的纺丝品种进行生产。
3、在生产合股品种时,纤维在进行合股时,目前均是在上油后再进行合股,且现有的油嘴位置固定,导致合股时两股丝线轨迹无法调整,如果要合股,必然需要更换不同的油架进行调整,灵活性差,同时,所需的油嘴数量只需原来的一半,必然也存在上述2中所述的技术问题,因此,需要对纺丝丝室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有效的解决了多油嘴区域无法对所需油嘴较少的纺丝品种生产的问题,减少外界野风的干扰,提高纤维的冷却均匀性,避免出现伸长不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包括纺丝箱体、设在所述纺丝箱体顶部的喷丝组件、设在所述纺丝箱体内侧的侧吹风垂直网板、设在所述纺丝箱体内的上油系统以及导丝钩,所述纺丝箱体的内侧宽度为70~85cm,所述上油系统包括两端设在所述纺丝箱体两侧的油架、设在所述油架前端与所述喷丝组件的喷丝孔对应的安装孔、设在所述安装孔上的油嘴、用于对所述油嘴进行供油的油管,所述油嘴的进油口设有三通管道,所述三通管道上用于接入所述油管的接口为单向阀结构。
优选的,以两个所述油嘴为一组,所述油架上还设有若干合股定位孔,每组所述油嘴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合股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纺丝箱体的两侧各设有一个L型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支撑面设有长条形的第一调节孔,所述油架的两端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油嘴的前后距离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纺丝箱体的两侧均设有两条垂直的调节槽,所述第一支撑架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
优选的,位于所述纺丝箱体两侧的所述调节槽上还滑动设置有L型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支撑面设有长条形的第二调节孔,两个所述第二调节孔之间设有一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若干第一装配孔,所述导丝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装配孔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位于所述合股定位孔的正下方均设有一个第二装配孔,所述导丝钩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设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的上端面向外倾斜设置在所述纺丝箱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设有向外凸起的托架,所述挡板的两端放置在所述托架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纺丝箱体的内侧宽度设定在70~85cm之间,由于纺丝箱体的两侧宽度变窄,能够使侧吹风垂直网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的问题,从而使侧吹风对纺丝箱体内的纤维冷却更加稳定均匀,不会出现风向改变的问题,同时,外部野风对于纺丝箱体内的纤维不会造成干扰,使纤维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直。
2、在现有的油管与油嘴之间增加了一个三通管道,三通管道上用于接入油管的接口为单向阀结构,能够使三通管道只接入一根油管时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在生产不同数量的丝束时,只需将不用的油嘴后端油管拔出后接到相邻的油嘴后端三通管道上未接有油管的接口,就能够解决不需要上油的油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喷油浪费的问题,从而使纺丝丝室实现多纺性纤维的生产,对于设备的通用性更好,而且组合灵活性高,操作简单方便,不再需要针对每款纺丝都加装一套纺丝丝室,极大的降低了设备投入以及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油嘴、三通管道与油管之间的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喷丝组件和第一支撑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丝钩与第二支撑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架;2、第二支撑架;3、第二调节孔;4、第一支撑架;5、第一调节孔;6、油嘴;7、油架;8、调节槽;9、喷丝组件;10、侧吹风垂直网板;11、上油系统;12、纺丝箱体;13、支撑杆;14、导丝钩;15、挡板;16、三通管道;17、油管;18、安装孔;19、合股定位孔;20、第二装配孔;21、第一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3所示,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包括纺丝箱体12、设在所述纺丝箱体12顶部的喷丝组件9、设在所述纺丝箱体12内侧的侧吹风垂直网板10、设在所述纺丝箱体12内的上油系统11以及导丝钩14,所述纺丝箱体12的内侧宽度为70~85cm,所述上油系统11包括两端设在所述纺丝箱体12两侧的油架7、设在所述油架7前端与所述喷丝组件9的喷丝孔对应的安装孔18、设在所述安装孔18上的油嘴6、用于对所述油嘴6进行供油的油管17,所述油嘴6的进油口设有三通管道16,所述三通管道16上用于接入所述油管17的接口为单向阀结构。
聚酯纤维纺丝在生产过程中,高聚物熔体从纺丝箱体12顶部的喷丝组件9上喷丝孔向下挤出,经过对应的油嘴6进行上油后进入导丝钩14形成丝束再向下导出,其中,纺丝箱体12的内侧宽度为70~85cm,一般在75~80cm,由于现有纺丝箱体12的宽度一般超过1.5m,只需在原有的纺丝箱体12中间加装一块隔板,就能够实现分隔,对于现有纺丝箱体12的改造更加方便,而当新生产的纺丝箱体12在制作时,可以直接将纺丝箱体12的内侧宽度固定在80~85cm,由于纺丝箱体12的两侧宽度变窄,减少外界野风的干扰,能够使侧吹风垂直网板1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的问题,从而使侧吹风对纺丝箱体12内的纤维冷却更加稳定均匀,避免出现伸长不匀的问题,不会出现风向改变的问题。同时,外部野风对于纺丝箱体12内的纤维不会造成干扰,使纤维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直,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纺丝箱体12因宽度太大导致侧吹风垂直网板10变形,使用寿命短,以及冷却风经过侧吹风垂直网板10向外吹出冷风对纤维进行冷却过程中容易受外界风的干扰,被干扰后容易使纤维抖动,从而导致纤维的正面和侧面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对上油系统1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现有的油管17与油嘴6之间增加了一个三通管道16,三通管道16上用于接入油管17的接口为单向阀结构,一般纺丝箱体12的顶部喷丝组件9内具有8~12个喷丝孔,喷丝孔的数量为双数设计,当喷丝组件9中所需启动的喷丝孔数量小于喷丝组件9所含喷丝孔的总量时,例如喷丝组件9本身包含10个喷丝孔,但是只需启动6个喷丝孔进行生产,此时,没有启动的4个喷丝孔所对应的油嘴6只需将后端的油管17拔出,然后分别接到相邻的油嘴6后端三通管道16上未接有油管17的接口,使其中4个油嘴6后端三通管道16均接入2根油管17,就能够解决不需要上油的油嘴6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喷油浪费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多油嘴6区域无法对所需油嘴6较少的品种生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油嘴6在没有纤维经过时会冒油的问题,从而使纺丝丝室实现多纺性纤维的生产,对于设备的通用性更好,而且组合灵活性高,操作简单方便,不再需要针对每款纺丝都加装一套纺丝丝室,极大的降低了设备投入以及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改进为,以两个所述油嘴6为一组,所述油架7上还设有若干合股定位孔19,每组所述油嘴6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合股定位孔19。
由于油嘴6可拆卸的安装在油架7前端的安装孔18内,使其拆卸更加方便,而在生产合股品种时,由于两个喷丝孔内喷出的纤维会在一个油嘴6上进行合股上油,再进入导丝钩14,而现有油架7上的油嘴6位置一般固定,无法进行调整,导致合股时出现两股丝束出现其中一股倾斜的问题,因此,对油架7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合股喷丝孔喷出的两个油嘴6之间中心处开设一个合股定位孔19,当生产合股产品时,只需将其中一个油嘴6拆卸后安装到合股定位孔19内,然后将另一个的油管17接入其后端的三通管道16上,就能够使合股时油嘴6处于中轴线的位置且保障多出的油嘴6不会出现冒油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纺丝丝室内的上油系统11无法实现合股上油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纺丝箱体1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L型的第一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4的上端支撑面设有长条形的第一调节孔5,所述油架7的两端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4上,所述油嘴6的前后距离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5进行调节;所述纺丝箱体12的两侧均设有两条垂直的调节槽8,所述第一支撑架4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8内。
为了方便对油架7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在纺丝箱体12的两侧分别安装了一个L型的第一支撑架4,且第一支撑架4的上端支撑面形成有一个长条形的第一调节孔5,油架7的两端通过螺杆固定在第一支撑架4上,当需要对油嘴6的前后距离进行调整时,只需将油架7的两端沿着第一调节孔5进行前后移动,就能够实现位置的调节,调节更加方便,对于油嘴6的位置调整更加灵活,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上油嘴6位置调整麻烦的问题。同事,在纺丝箱体12的两侧均形成两条垂直的调节槽8,第一支撑架4的侧面能够通过螺母紧固在调节槽8内,当需要对油嘴6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时,只需将两侧的第一支撑架4沿着调节槽8进行上下滑动就能够实现调节,从而使油嘴6的位置调节更加灵活,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油嘴6位置固定,在生产不同的纤维丝束时容易出现部分限位无法精确进入油嘴6的问题,也方便对于不同产品的生产条件的调整。
再进一步地改进为,位于所述纺丝箱体12两侧的所述调节槽8上还滑动设置有L型的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上端支撑面设有长条形的第二调节孔3,两个所述第二调节孔3之间设有一根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上设有若干第一装配孔21,所述导丝钩1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装配孔21上。
在两侧调节槽8上还滑动设置有L型的第二支撑架2,通过第二支撑架2能够对支撑杆13的高度位置以及前后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安装在第一装配孔21上的导丝钩14位置调整更加灵活,对于导丝钩14的整体更换也更加方便,通用性更强,适配度更好。
其中,所述支撑杆13上位于所述合股定位孔19的正下方均设有一个第二装配孔20,所述导丝钩14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装配孔21和所述第二装配孔2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为了方便对合股丝线进行导向,在合股定位孔19的正下方均形成有一个第二装配孔20,当需要生产合股丝线时,只需将其中一个导丝钩14拆卸后装到第二装配孔20内,就能够实现稳定的导向,而且导丝钩14的端部与第一装配孔21和第二装配孔20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拆装更加方便简单。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设有一块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上端面向外倾斜设置在所述纺丝箱体12内;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设有向外凸起的托架1,所述挡板15的两端放置在所述托架1上。
为了防止飘丝掉落到卷绕上断头,在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安装了一块上端面向外倾斜设置的挡板15,当飘丝掉落接触到挡板15后,通过挡板15能够使纤维向纺丝箱体12外部飘出,而挡板15直接放置在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向外凸起的托架1上,不需要固定,拆装更加方便。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包括纺丝箱体(12)、设在所述纺丝箱体(12)顶部的喷丝组件(9)、设在所述纺丝箱体(12)内侧的侧吹风垂直网板(10)、设在所述纺丝箱体(12)内的上油系统(11)以及导丝钩(14),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箱体(12)的内侧宽度为70~85cm,所述上油系统(11)包括两端设在所述纺丝箱体(12)两侧的油架(7)、设在所述油架(7)前端与所述喷丝组件(9)的喷丝孔对应的安装孔(18)、设在所述安装孔(18)上的油嘴(6)、用于对所述油嘴(6)进行供油的油管(17),所述油嘴(6)的进油口设有三通管道(16),所述三通管道(16)上用于接入所述油管(17)的接口为单向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其特征在于:以两个所述油嘴(6)为一组,所述油架(7)上还设有若干合股定位孔(19),每组所述油嘴(6)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合股定位孔(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箱体(1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L型的第一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4)的上端支撑面设有长条形的第一调节孔(5),所述油架(7)的两端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4)上,所述油嘴(6)的前后距离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5)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箱体(12)的两侧均设有两条垂直的调节槽(8),所述第一支撑架(4)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8)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纺丝箱体(12)两侧的所述调节槽(8)上还滑动设置有L型的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上端支撑面设有长条形的第二调节孔(3),两个所述第二调节孔(3)之间设有一根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上设有若干第一装配孔(21),所述导丝钩(1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装配孔(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3)上位于所述合股定位孔(19)的正下方均设有一个第二装配孔(20),所述导丝钩(14)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装配孔(21)和所述第二装配孔(2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设有一块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上端面向外倾斜设置在所述纺丝箱体(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设有向外凸起的托架(1),所述挡板(15)的两端放置在所述托架(1)上。
CN202321479578.0U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Active CN220132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9578.0U CN220132416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9578.0U CN220132416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2416U true CN220132416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2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9578.0U Active CN220132416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2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0551A (zh) 一步法生产高模量超低收缩聚酯工业丝的冷却装置
CN220132416U (zh) 一种实现纤维多纺性的纺丝丝室
CN115584564A (zh) 扁平多孔半消光预取向丝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CN103981585A (zh) 一种聚酰胺6poy/fdy复合纤维及纺丝交络一步法的制备方法
CN113005541A (zh) 一种涤纶异形拉伸纤维的生产设备及其工艺
CN104073893A (zh) 用于超高速一步法制备聚酰胺6poy/fdy复合纤维的纺丝设备
CN116288758A (zh) 一种丝绒棉纤维生产方法及生产设备
CN203923472U (zh) 用于超高速一步法制备聚酰胺6poy/fdy复合纤维的纺丝设备
CN213388985U (zh) 一种喷丝孔替换型喷丝板
CN213507304U (zh) 一种化纤纺丝冷却系统
CN219586267U (zh) 花形防水保暖纤维生产设备
CN213951428U (zh) 一种提高涤纶工业丝冷却均匀性的侧吹风冷却装置
CN2937164Y (zh) 新型纺粘纺丝组件
CN203159754U (zh) 低纺位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203923484U (zh) 高速纺丝交络一步法生产聚酰胺6poy/fdy复合纤维的设备
CN114775077A (zh) 一种生物基复合单丝纺丝卷绕装置
CN219280113U (zh) 一种用于粗旦锦纶6的卷绕上油装置
CN211079427U (zh) 一种具有防落丝功能的3位合成纺丝机
CN220977241U (zh) 一种丝条冷却装置
CN202945386U (zh) 一种纺丝上油装置
CN209602665U (zh) 纤维喷丝装置
CN214736234U (zh) 一种用于共聚酯全拉伸丝的错位分布组合喷丝板装置
CN221028806U (zh) 一种毛绒加工用冷却装置
CN116180246A (zh) 花形防水保暖纤维生产方法及设备
CN219260287U (zh) 一种纺丝侧吹冷却的无风区抗干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