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0042U -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0042U
CN220130042U CN202321642324.6U CN202321642324U CN220130042U CN 220130042 U CN220130042 U CN 220130042U CN 202321642324 U CN202321642324 U CN 202321642324U CN 220130042 U CN220130042 U CN 220130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hole
control system
stability control
electronic st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23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振伟
郑云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23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0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0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0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包括:第一架体、用于和车身刚性连接的第二架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减震组件,所述第一架体上设有一个用于连接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架体一端设有用于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相抵以将其固定的限位单元。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点安装方式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安装和固定,只需利用安装孔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固定,并通过限位单元与之相抵即可实现固定安装,简化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过程,设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减震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传递至车身的振动,保证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简称ESC)是车辆新型的主动安全系统,ESC主要对车辆纵向和横向稳定性进行控制,保证车辆稳定行驶,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时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通过控制前后、左右车轮的驱动力和制动力,确保车辆行驶的侧向稳定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驾驶辅助功能被应用,比如坡起辅助或者自动刹车等。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包含ECU、液压模块、电机,并集成惯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总成用于检测车辆状态,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电机工作时会有较高的转速,并通过安装支架传递到车身。常规的ESC安装支架通常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采用两点安装进行限位,安装过程不够简便,无法满足快速安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通常采用两点安装进行限位,无法满足简便安装需求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架体、用于和车身刚性连接的第二架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减震组件,所述第一架体上设有一个用于连接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架体一端设有用于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相抵以将其固定的限位单元。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利用第二架体可以和车身刚性连接,从而将安装支架与车身固定,通过设于第一架体上的安装孔以及限位单元,可以在保证安装精度的前提下,采用一点安装的方式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安装和固定,只需利用安装孔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固定,并通过限位单元与之相抵即可实现固定安装,从而简化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过程,可以满足快速安装的需求,而设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减震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传递至车身的振动,保证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限位单元设置为固设于所述第一架体顶部一端的限位折边,且所述限位折边的顶面超出所述第一架体的顶面一段距离。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利用安装孔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固定后,再通过限位折边对其进行定位,即可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发生旋转错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的其中一个架体外边缘处开设有多个槽孔,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的所述另一个架体上对应开设有与每个所述槽孔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孔,所述减震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穿接于每个所述连接孔和与之对应的槽孔内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从侧面对减震组件进行安装,降低了装配难度,进而提升了安装支架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所述槽孔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的其中一个架体的外边缘处的槽口以及与所述槽口相连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槽口的宽度,所述减震组件可穿过所述槽口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将减震组件穿接在通孔内部后不会从槽口脱出,进而在侧面安装的前提下,提升减震组件与槽孔连接处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穿接于每个所述通孔内部且外边沿与所述通孔限位配合的减震垫以及穿接于所述减震垫和所述连接孔内部的紧固单元。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利用设于通孔内部且与通孔限位配合的减震垫,可以将减震垫卡接在通孔内部。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包括:穿接于所述通孔内部的中筒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筒体两端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架体两侧或者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架体两侧,所述中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槽口的宽度且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穿接在减震垫和连接孔之间的紧固单元将减震垫和第一架体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安装板相对于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拱起,所述限位单元设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一端,所述安装孔贯穿开设于所述安装板内部,所述安装板内部还开设有减重孔。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安装板相对于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拱起,可以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预留供安装孔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连接的空隙,从而方便进行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架体包括:主板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架体一侧的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所述槽孔开设于所述主板体的外边缘处,所述主板体内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避让孔。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主板体内部设有与安装孔相对的避让孔,可以保证装配工具的顺利通过,并且起到减重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位于所述主板体的同一侧且两者相对布设,所述第一折弯开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一穿接孔和第二穿接孔,所述第二折弯开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三穿接孔。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利用第一穿接孔、第二穿接孔以及第三穿接孔与车身进行刚性连接。
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ESC控制器,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车体和所述ESC控制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利用第二架体可以和车身刚性连接,从而将安装支架与车身固定,通过设于第一架体上的安装孔以及限位单元,可以在保证安装精度的前提下,采用一点安装的方式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安装和固定,只需利用安装孔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固定,并通过限位单元与之相抵即可实现固定安装,从而简化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过程,可以满足快速安装的需求,而设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减震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传递至车身的振动,保证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利用上述的安装支架来安装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可以实现ESC控制器的简便安装,从而提升了汽车零部件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的第一架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的第二架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的第二架体安装减震组件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的减震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的第一架体和ESC控制器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第一架体;11-安装板;12-第一翻边;13-第二翻边;14-减重孔;2-第二架体;21-主板体;22-第一折弯;23-第二折弯;24-避让孔;25-第一穿接孔;26-第二穿接孔;27-第三穿接孔;3-减震组件;31-减震垫;311-中筒体;312-第一筒体;313-第二筒体;32-紧固单元;4-安装孔;5-限位单元;6-槽孔;61-槽口;62-通孔;7-连接孔;8-ESC控制器;9-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架体1、用于和车身刚性连接的第二架体2以及连接于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之间的减震组件3,第一架体1上设有一个用于连接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孔4,第一架体1一端设有用于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相抵以将其固定的限位单元5。
可以得知的是,利用第二架体2可以和车身刚性连接,从而将安装支架与车身固定,通过设于第一架体1上的安装孔4以及限位单元5,可以在保证安装精度的前提下,采用一点安装的方式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安装和固定,只需利用安装孔4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固定,并通过限位单元5与之相抵即可实现固定安装,从而简化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过程,可以满足快速安装的需求,而设于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之间的减震组件3,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传递至车身的振动,保证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第二架体2与车身的刚性连接,是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两个刚性连接的部件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软连接”可以理解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允许两个软连接的部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单元5设置为固设于第一架体1顶部一端的限位折边,且限位折边的顶面超出第一架体1的顶面一段距离。
可以得知的是,利用固定在第一架体1顶部一端的限位折边,可以利用安装孔4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固定后,再通过限位折边对其进行定位,即可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发生旋转错位,保证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稳定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折边的形状可以是弧形,且顶面超出第一架体1顶面,从而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起到定位的作用,当然限位单元5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立方体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中的其中一个架体外边缘处开设有多个槽孔6,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中的另一个架体上开设有与每个槽孔6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孔7,减震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穿接于每个连接孔7和与之对应的槽孔6内部。
可以得知的是,由于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中的其中一个架体外边缘处开设槽孔6,另外一个架体设置连接孔7,从而可以从侧面对减震组件3进行安装,降低了装配难度,进而提升了安装支架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槽孔6包括:开设于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中的其中一个架体的外边缘处的槽口61以及与槽口61相连的通孔62,通孔62的内径大于槽口61的宽度,减震组件3可穿过槽口61并固定在通孔62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槽孔6设置成槽口61以及通孔62,且通孔62的内径大于槽口61的宽度,从而可以将减震组件3穿接在通孔62内部后不会从槽口61脱出,进而在侧面安装的前提下,提升减震组件3与槽孔6连接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减震组件3包括:穿接于每个通孔62内部且外边沿与通孔62限位配合的减震垫31以及穿接于减震垫31和连接孔7内部的紧固单元32。
进一步的,减震垫31包括:穿接于通孔62内部的中筒体311以及固定连接于中筒体311两端的第一筒体312和第二筒体313,第一筒体312和第二筒体313分别贴合于第一架体1两侧或者分别贴合于第二架体2两侧,中筒体311的直径大于槽口61的宽度且小于通孔62的直径,第一筒体312和第二筒体313的直径均大于通孔62的直径。
可以得知的是,利用设于通孔62内部且与通孔62限位配合的减震垫31,可以将减震垫31卡接在通孔62内部,并通过穿接在减震垫31和连接孔7之间的紧固单元32将减震垫31和第一架体1固定。
示例性的,减震垫31可以设置为具有弹性的缓冲件,从而在安装时通过侧面将其卡接在槽孔6内部,以实现快速安装的需要。
本实施例在实际操作时,中筒体311的直径大于槽口61的宽度且小于通孔62的直径,可以将中筒体311从第一架体1或者第二架体2的侧面边缘处塞装到通孔62内部,并通过槽口61进行限位;而第一筒体312和第二筒体313的直径大于通孔62的直径,可以将第一筒体312和第二筒体313分布在第一架体1或者第二架体2其中一个架体的两侧,以实现减震垫31与槽孔6的卡接,最后再通过紧固单元32与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中的另一个固定。
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如图5所示,紧固单元32可以设置为螺栓以及螺纹安装于螺栓端部的螺母,且螺母设有外径大于连接孔7内径的凸台,从而将减震垫31与连接孔7固定住;当然紧固单元32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紧固件,比如双头螺柱和两个螺母的组合,本实施例中的紧固单元32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凸台的外径设置大于连接孔7的内径,可以作为安装限位,不会因为打紧力不同造成多个减震垫31的压缩高度不同,另外,螺栓法兰面到凸台的长度小于减震垫31的总高度,可以给予减震垫31安装时的预压,起到减震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架体1包括:安装板11以及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1两侧的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安装板11相对于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拱起,限位单元5设于安装板11的顶部一端,安装孔4贯穿开设于安装板11内部,安装板11内部还开设有减重孔14。
可以得知的是,安装板11相对于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拱起,可以在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之间预留供安装孔4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连接的空隙,从而方便进行安装;而安装板11内部设有减重孔14,可以减轻支架整体重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架体2包括:主板体21、固定连接于主板体21背离第一架体1一侧的第一折弯22和第二折弯23,槽孔6开设于主板体21的外边缘处,主板体21内部设有与安装孔4相对的避让孔24。
进一步的,第一折弯22和第二折弯23位于主板体21的同一侧且两者相对布设,第一折弯22开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一穿接孔25和第二穿接孔26,第二折弯23开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三穿接孔27。
可以得知的是,利用设于主板体21背离第一架体1一侧的第一折弯22和第二折弯23,可以将第二架体2整体形成“U”型支架,从而利用第一穿接孔25、第二穿接孔26以及第三穿接孔27与车身进行刚性连接,主板体21内部设有与安装孔4相对的避让孔24,可以保证装配工具的顺利通过,并且起到减重的作用。
本实施例在实际操作时,第一折弯22和第二折弯23的内部也开设有三角减重孔,而第一折弯22和第二折弯23与主板体21连接处还设有加强筋,从而对第二架体2起到加强作用,主板体21边缘处设有三个槽孔6,便于减震垫31和主板体21的卡接。
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架体1的第一翻边12上开设两个连接孔7,第二翻边13上开设一个连接孔7,从而与主板体21上的三个槽孔6配合以安装减震垫31,而第一穿接孔25、第二穿接孔26以及第三穿接孔27分别采用主定位、次定位以及条形孔的方式进行设计,对于连接孔7以及槽孔6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并不是本实施例的限制性规定;第一折弯22和主板体21连接处还设有加强筋,从而对第一架体1的强度起到加强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具体安装过程为:首先减震垫31从主板体21的侧面卡接在槽孔6内部,并将第一架体1的三个连接孔7与相应的减震垫31对准,然后将螺栓穿接在减震垫31以及第一架体1的连接孔7内部,带有螺纹的螺栓端部从连接孔7穿出过后,将带有凸台的螺母旋转安装在螺栓的端部,从而将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固定。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ESC控制器8,还包括如上的ESC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连接在车体和ESC控制器8之间。
可以得知的是,利用上述的安装支架来安装ESC控制器8,可以实现ESC控制器8的简便安装,可以满足快速安装的需求,通过减震组件3可以有效地减少ESC控制器8传递至车身的振动,保证了ESC控制器8安装的稳定性。
具体的来说,安装支架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并且强度较高,由于限位单元5的设置,只要通过螺栓即可在安装孔4处将ESC控制器8固定住,并利用限位单元5进行限位固定,整车装配精度高,装配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当安装ESC控制器8时,如图6所示,只需要将ESC控制器8放置在第一架体1的安装板11上,并且ESC控制器8的侧面与限位单元5相抵,随后利用紧固螺栓9通过安装孔4,将ESC控制器8和第一架体1的安装板11固定住,从而实现ESC控制器8的快捷安装。
本实施例中,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是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简称,具体的,在不同汽车品牌中的名称略有不同,可以得知的是,市场中其他名称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与本申请中的ESC控制器8属于同一类型产品,因此采用本申请中安装支架的其他汽车电子稳定控制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的方案,利用第二架体2可以和车身刚性连接,从而将安装支架与车身固定,通过设于第一架体1上的安装孔4以及限位单元5,可以在保证安装精度的前提下,采用一点安装的方式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安装和固定,只需利用安装孔4对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进行固定,并通过限位单元5与之相抵即可实现固定安装,从而简化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过程,可以满足快速安装的需求,而设于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之间的减震组件3,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传递至车身的振动,保证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1)、用于和车身刚性连接的第二架体(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之间的减震组件(3),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有一个用于连接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的安装孔(4),所述第一架体(1)一端设有用于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相抵以将其固定的限位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5)设置为固设于所述第一架体(1)顶部一端的限位折边,且所述限位折边的顶面超出所述第一架体(1)的顶面一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中的其中一个架体外边缘处开设有多个槽孔(6),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中的另一个架体上对应开设有与每个所述槽孔(6)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孔(7),所述减震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穿接于每个所述连接孔(7)和与之对应的槽孔(6)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6)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中的其中一个架体的外边缘处的槽口(61)以及与所述槽口(61)相连的通孔(62),所述通孔(62)的内径大于所述槽口(61)的宽度,所述减震组件(3)可穿过所述槽口(61)并固定在所述通孔(6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穿接于每个所述通孔(62)内部且外边沿与所述通孔(62)限位配合的减震垫(31)以及穿接于所述减震垫(31)和所述连接孔(7)内部的紧固单元(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31)包括:穿接于所述通孔(62)内部的中筒体(31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筒体(311)两端的第一筒体(312)和第二筒体(313),所述第一筒体(312)和第二筒体(313)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架体(1)两侧或者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架体(2)两侧,所述中筒体(311)的直径大于所述槽口(61)的宽度且小于所述通孔(62)的直径,第一筒体(312)和第二筒体(313)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通孔(6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包括:安装板(1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1)两侧的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所述安装板(11)相对于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拱起,所述限位单元(5)设于所述安装板(11)的顶部一端,所述安装孔(4)贯穿开设于所述安装板(11)内部,所述安装板(11)内部还开设有减重孔(14)。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2)包括:主板体(21)、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板体(21)背离所述第一架体(1)一侧的第一折弯(22)和第二折弯(23),所述槽孔(6)开设于所述主板体(21)的外边缘处,所述主板体(21)内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孔(4)相对的避让孔(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22)和第二折弯(23)位于所述主板体(21)的同一侧且两者相对布设,所述第一折弯(22)开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一穿接孔(25)和第二穿接孔(26),所述第二折弯(23)开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三穿接孔(27)。
10.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ESC控制器(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车体和所述ESC控制器(8)之间。
CN202321642324.6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Active CN220130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2324.6U CN22013004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2324.6U CN22013004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0042U true CN220130042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2324.6U Active CN22013004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0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1402B2 (en) Electric vehicle platform
CN100434325C (zh) 用于提高碰撞中安全性的底盘辅助车架设备
AU2009287415A1 (en) Electric engine arrangement
EP0965476B1 (en) A vehicle transmission support cross member
CN220130042U (zh)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安装支架以及汽车
CN217294437U (zh) 安装支架、安装总成及汽车
US20020180170A1 (en) Shock controlled ladder bar system
KR100853921B1 (ko) 차량용 커플드 토션빔 액슬 장치
CN213008360U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09756689U (zh) 一种橡胶悬架
JP3077259B2 (ja) 車両用リヤマウント取付構造
CN204641882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汽车
CN217944877U (zh) 汽车驱动系统支撑结构
KR100369145B1 (ko) 차량의 비구동용 서스펜션 시스템
CN218929090U (zh) 车桥总成和车辆
CN220594619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盘式车桥总成
CN219055905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板簧压块
CN220374658U (zh) 一种新型驾驶室前端支架
CN217778747U (zh) 前副车架及车辆
KR101511560B1 (ko) 전기차의 모터부와 파워컨트롤부의 장착구조
CN214728041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悬架支架
CN115158463B (zh) 一种汽车底盘
CN117325792A (zh) 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及安装方法
CN211493875U (zh)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KR100310745B1 (ko) 자동차용 충돌에너지 흡수 프레임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