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5797U - 一种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5797U
CN220115797U CN202320902797.9U CN202320902797U CN220115797U CN 220115797 U CN220115797 U CN 220115797U CN 202320902797 U CN202320902797 U CN 202320902797U CN 220115797 U CN220115797 U CN 220115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belt
piece
material guiding
limit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27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庆海
郑欢杰
李汤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hai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hai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hai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hai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27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5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5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5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收装置,用于回收料带,该回收装置包括架体、第一导料件、驱动件、收料件和控制开关。第一导料件与架体滑动连接,第一导料件用于与料带抵接,以使料带的至少部分弯折。收料件与驱动件连接,收料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以回收抵接于第一导料件的料带。控制开关安装于架体,控制开关与驱动件电连接,控制开关包括沿第一导料件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其中,在料带的带动下,第一导料件向第一触发部滑动,直至第一导料件触发第一触发部,以使控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在外力作用或第一导料件自重作用下,第一导料件向第二触发部滑动,直至第一导料件触发第二触发部,以使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过滤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滤器所需的边框过程中,需要先将边框原料切割成长条状的料带,然后利用涂胶设备在料带涂胶,用于后续制备成过滤器边框。但料带在被涂胶前通常存储在周转箱内,料带在周转箱内未被梳理且较为混乱,当料带直接从周转箱内取出移动至涂胶设备过程中容易发生打结或卡顿等现象,导致生产过程暂停,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用于回收料带,以使料带处于整齐的状态。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包括架体、第一导料件、驱动件、收料件和控制开关。第一导料件与架体滑动连接,第一导料件用于与料带抵接,以使料带的至少部分弯折。收料件与驱动件连接,收料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以回收抵接于第一导料件的料带。控制开关安装于架体,控制开关与驱动件电连接,控制开关包括沿第一导料件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其中,在料带的带动下,第一导料件向第一触发部滑动,直至第一导料件触发第一触发部,以使控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在外力作用或第一导料件自重作用下,第一导料件向第二触发部滑动,直至第一导料件触发第二触发部,以使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开启状态也可以解释为闭合状态或通电状态)。
驱动件能带动收料件旋转运动,收料件通过旋转缠绕料带实现回收料带,以使料带处于整齐的状态。随着被回收的料带的数量越多,被回收的料带逐渐呈圆盘状,被回收的料带的直径越来越大,在收料件处于恒定转速条件下,被料带的线速度越来越大。但由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加工速度是用户预先设定的,即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所能输出料带的速度是相对恒定的。当回收装置的回收速度大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输出速度时,并且料带中位于本申请实施例回收装置和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之间的部分进入张紧状态时,料带中位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部分会受到回收装置的运动干涉。为降低该运动干涉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具有如下设置,详细地说,第一导料件与沿架体滑动连接,由于位于收料件的料带的直径越来越大,料带可以带动第一导料件相对于架体滑动。控制开关的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可以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导料件的滑动方向上。当料带带动第一导料件向第一触发部靠近,直至第一导料件触发第一触发部时,使得控制开关可以从闭合状态进入断开状态,与控制开关电连接的驱动件则进入暂停状态,收料件不继续回收料带。而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可以继续加工料带,使得料带中位于回收装置和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增大,即料带中位于两个装置之间的部分处于松懈状态,位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料带受到回收装置的运动干涉的可能性较低。当驱动件停止后,被回收的料带不再带动第一导料件滑动,第一导料件可以在自重作用下或者外力作用下复位,即第一导料件可以向第二触发部靠近,直至第一导料件可以触发第二触发部,使得控制开关可以从断开状态进入开启状态,驱动件可以继续启动并驱动收料件继续回收料带,从而形成一个工作循环。本申请的回收装置可以连续实现上述工作循环,以将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所加工的料带缠绕呈卷,以使料带处于整齐的状态,降低料带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发生打结或卡顿等问题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料带中至少部分被浪费的可能性,而且回收装置通过料带与前一个工序中的加工装置发生运动干涉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本申请的回收装置不仅提高料带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所生产的料带的良品率,进一步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回收装置与前一个工序中的加工装置的兼容性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导料件相对于架体的滑动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触发部位于第二触发部的上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架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第一导料件包括第一本体和轮状体,第一本体的两端各连接有轮状体,各轮状体能在对应的滑槽内滑动并滚动,第一本体用于与料带抵接,第一本体能按压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导料件为轴状结构,第一导料件设置有环绕自身轴线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内壁用于与料带抵接,以限制料带沿第一导料件轴线的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导料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至少两个第一限位环,第一本体为轴状结构,各第一限位环套设于第一本体,且各第一限位环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限位环的至少部分侧壁和第一本体的至少部分侧壁围合形成第一限位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开关还包括联动件,第一触发部通过联动件与第二触发部连接,第一导料件能带动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中任一个以带动联动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回收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架体连接的第二导料件,第二导料件用于与料带抵接,以使料带的至少部分弯折,优选地,第一导料件与两个第二导料件呈三角分布,以使料带的至少部分呈V形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第二导料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导料件与第二导料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导料件位于第二导料件的下侧,其中一个第二导料件先用于与料带抵接,第一导料件然后用于与料带抵接,另一个第二导料件再用于与料带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料件包括转轴和收料盘,转轴与架体转动连接,收料盘包括轴套和限位件,轴套连接并套设于转轴,轴套的两端各连接有限位件,轴套的侧壁中位于两个限位件之间的部分用于缠绕料带,限位件的侧壁用于与料带抵接,以限制料带沿轴套轴线的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轴套包第一连接部和缠绕部,缠绕部的两端各连接有第一连接部,缠绕部用于缠绕料带,第一连接部与限位件连接,和/或,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为沿轴套径向延伸的杆状结构,沿轴套轴线投影,相邻两个限位件交错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回收装置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滑槽、第一导料件和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导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控制开关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控制开关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二导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回收装置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图10为图1中收料件的立体图,其中,仅显示一个收料盘;
图11为图10中收料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回收装置;
1-架体;
11-滑槽;
12-梁体;
13-轴承座;
2-第一导料件;
2a-第一限位槽;
21-第一本体;
22-轮状体;
23-第一限位环;
231-第一贯穿孔;
3-控制开关;
31-第一触发部;
32-第二触发部;
33-联动件;
4-驱动件;
5-收料件;
51-转轴;
52-收料盘;
521-轴套;
521a-第一连接部;
521b-缠绕部;
521c-第二贯穿孔;
522-限位件;
522a-第二连接部;
522b-延伸杆;
6-第二导料件;
6a-第二限位槽;
61-第二本体;
62-第二限位环;
7-第三导料件;
8-料带。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料带是一种细长且连续的带状物,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料带加工成为产品零件或者将料带作为产品零件的载体。在当料带用于加工成为产品零件时,料带需要经过多步加工成型。在前一个工序中被加工后的料带通常处于混乱状态,如果直接将混乱的料带投送至后一个工序中进行加工,料带易发生打结或卡顿等问题,降低工作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可以用于回收经过加工的料带,以使料带处于整齐的状态,然后用户可以将整齐的料带投送至下一个加工工序中,降低料带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打结或卡顿等问题的可能性。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过滤器的边条为例介绍料带,在过滤器生产过程中边条(料带)需要被切割、涂胶粘贴等加工处理成为过滤器的边框。被切割后的边条(料带)可以直接被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回收,被切割后的边条能被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有效地梳理,便于后续过滤器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加工边条(料带)。本文后续内容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结构与效果。
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包括架体1、第一导料件2控制开关3、驱动件4和收料件5。第一导料件2与架体1滑动连接,第一导料件2用于与料带8抵接,以使料带8的至少部分弯折。收料件5与驱动件4连接,收料件5在驱动件4的驱动下转动,以回收抵接于第一导料件2的料带8。控制开关3安装于架体1,控制开关3与驱动件4电连接。控制开关3包括沿第一导料件2的滑动方向(方向Y)间隔设置的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其中,在料带8的带动下,第一导料件2向第一触发部31滑动,直至第一导料件2触发第一触发部31,以使控制开关3处于断开状态。在外力作用或第一导料件2自重作用下,第一导料件2向第二触发部32滑动,直至第一导料件2触发第二触发部32,以使控制开关3处于开启状态(开启状态也可以解释为闭合状态或通电状态)。其中,图2中带空心箭头的虚线代表料带8,空心箭头的指向代表料带8的移动方向。为便于读者理解方案,用于表示料带8的虚线与第一导料件2分离。方向X、方向Y和方向Z两两垂直。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所示,被加工后的料带8在被传送过程中至少先抵接于第一导料件2,第一导料件2的结构和位置设置可以使料带8的至少部分呈弯折状态,抵接过或经过第一导料件2的料带8再被收料件5回收。在该设置下,第一导料件2可以使料带8处于张紧状态,降低因料带8在回收装置10内随意晃动而导致脱料或与其它结构干涉的可能性。
请参照图1-图2所示,驱动件4能带动收料件5旋转运动,收料件5通过旋转缠绕料带8实现回收料带8,以使料带8处于整齐的状态。随着被回收的料带8的数量越多,被回收的料带8逐渐呈圆盘状,被回收的料带8的直径越来越大,在收料件5处于恒定转速条件下,被料带8的线速度越来越大。但由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加工速度是用户预先设定的,即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所能输出料带8的速度是相对恒定的。当回收装置10的回收速度大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输出速度时,并且料带8中位于本申请实施例回收装置10和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之间的部分进入张紧状态时,料带8中位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部分会受到回收装置10的运动干涉。为降低该运动干涉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具有如下设置,详细地说,第一导料件2与沿架体1滑动连接,由于位于收料件5的料带8的直径越来越大,料带8可以带动第一导料件2相对于架体1滑动。控制开关3的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可以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导料件2的滑动方向(方向Y)上。当料带8带动第一导料件2沿方向Y向第一触发部31靠近,直至第一导料件2触发第一触发部31时,使得控制开关3可以从开启状态进入断开状态,与控制开关3电连接的驱动件4则进入暂停状态,收料件5不继续回收料带8。而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可以继续加工料带8,使得料带8中位于回收装置10和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增大,即料带8中位于两个装置之间的部分处于松懈状态,位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的料带8受到回收装置10的运动干涉的可能性较低。当驱动件4停止后,被回收的料带8不再带动第一导料件2滑动(沿方向Y滑动),第一导料件2可以在自重作用下或者外力作用下复位,即第一导料件2可以向第二触发部32靠近(沿方向Y的反向),直至第一导料件2可以触发第二触发部32,使得控制开关3可以从断开状态进入开启状态,驱动件4可以继续启动并驱动收料件5继续回收料带8,从而形成一个工作循环。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可以连续实现上述工作循环,以将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所加工的料带8缠绕呈卷,以使料带8处于整齐的状态,降低料带8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发生打结或卡顿等问题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料带8中至少部分被浪费的可能性,而且回收装置10通过料带8与前一个工序中的加工装置发生运动干涉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不仅提高料带8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所生产的料带8的良品率,进一步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回收装置10与前一个工序中的加工装置的兼容性较高。
其中,第一导料件2与料带8的抵接除了具有上述保持料带8处于张紧状态的作用,还对料带8具有引导的作用,第一导料件2使料带8沿设定路径移动或在设定范围内移动。第一导料件2的结构可以为槽(图中未示出),料带8可以穿过槽结构并抵接于槽结构的侧壁,槽结构的侧壁的至少部分可以为曲面。第一导料件2的结构也可以为轮状结构(图中未示出),料带8可以绕过并抵接于轮状结构的侧壁的至少部分。第一导料件2的结构还可以轴结构,料带8可以绕过并抵接于第一导料件2的侧壁的至少部分。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轴结构为例介绍第一导料件2。
另外,请参照图1-图3所示,第一导料件2与架体1的滑动连接方向可以是回收装置10的高度方向(方向Y),第一触发部31可以位于第二触发部32的上侧,料带8可以带动第一导料件2沿方向Y升高,方第一导料件2触发第一触发部31使控制开关3处于断开状态时,则驱动件4停止驱动收料件5,并且随着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设备输出的料带8的长度逐渐增大,料带8对第一导料件2不具有沿方向Y提升的作用力,则第一导料件2在自重作用下向第二触发部32靠近,用于触发控制开关3进入开启状态,从而继续回收料带8。在该设置下,通过利用料带8和第一导料件2的自重作用,简化了用于驱动第一导料件2结构。
当然,第一导料件2与架体1的滑动连接方向可以是其它方向(图中未示出),例如为与高度方向之间具有设定锐角的方向,或者,也可以为水平方向。其中,当第一触发部31位于第二触发部32的下侧,或者,第一触发部31与第二触发部32位于同一高度时,即第一导料件2无法利用自重作用靠近第二触发部32时,还可以利用外力作用使第一导料件2第二触发部32。例如,回收装置1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架体1,另一端连接第一导料件2,当料带8带动第一导料件2克服弹性件的弹力靠近第一触发部31时,弹性件积蓄弹性势能,料带8对第一导料件2不具有作用力时,弹性件通过释放弹性势能以带动第一导料件2靠近第二触发部32,该设置也可以形成上述的工作循环。上述所描述的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或卷簧。或者,回收装置10还可以包括推动件(图中未示出),当第一导料件2触发第一触发部31时,同时启动推动件,推动件的推杆沿设定方向带动第一导料件2靠近第二触发部32,当第一导料件2触发第二触发部32时,推动件的推杆处于自由状态或者辅助料带8带动第一导料件2靠近第一触发部31,该设置也可以形成上述的工作循环。
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第一导料件2与架体1的滑动连接方向沿回收装置10的高度方向设置为例进行介绍。
此外,控制开关3可以是机械开关、光电开关、电感开关、电容开关等可以控制驱动件4启停的开关,因此,本文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触发方式可以是机械开关的机械按压触发、可以是光电式开关的光信号触发、可以是电感开关或电容开关的接近触发。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机械式开关为例介绍控制开关3,机械式开关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靠性较高。
可选地,请参照图2-图3所示,第一导料件2相对于架体1的滑动方向沿高度方向(方向Y)设置,第一触发部31位于第二触发部32的上侧,第一导料件2能按压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中任一个,以切换控制开关3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所示,在料带8的带动下,第一导料件2可以沿高度方向(方向Y)相对于架体1向上移动并靠近第一触发部31,直至第一导料件2按压第一触发部31,以使机械式的控制开关3处于断开状态,同时,驱动件4停止并且收料件5停止回收料带8,料带8对第一导料件2不具有作用力,在第一导料件2的自重作用下,第一导料件2向下(沿方向Y的反向)移动并靠近第二触发部32,直至第一导料件2按压第二触发部32,以使机械式的控制开关3处于开启状态,同时,驱动件4再次启动并且收料件5继续回收料带8,料带8再次带动第一导料件2沿高度方向(方向Y)向上移动并靠近第一触发部31,从而形成工作循环。上述相关设置的效果已在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请参照图3-图4所示,架体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沿高度方向(方向Y)设置的滑槽11,第一导料件2包括第一本体21和轮状体22,第一本体21的两端各连接有轮状体22,各轮状体22能在对应的滑槽11内滑动并滚动,第一本体21用于与料带8抵接,第一本体21能按压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4所示,第一导料件2的第一本体21用于与料带8抵接,料带8通过带动第一本体21以使第一导料件2整体可以沿高度方向(方向Y)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一本体21还能按压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以切换控制开关3的状态,相关过程已在上文中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架体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沿高度方向(方向Y)设置的滑槽11,位于第一本体21两端的轮状体22可以位于对应的滑槽11内,以实现第一导料件2与架体1沿高度方向(方向Y)的滑动连接,同时,轮状体22还可以在滑槽11内滚动,以使第一导料件2具有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自由度。轴线与方向Z平行,方向Z与方向Y垂直。当料带8在第一本体21表面滑动时,料带8还可以带动第一导料件2可以相对于架体1转动,降低料带8和第一本体21之间的表面摩擦程度,以使料带8可以更顺滑地经过第一本体21,降低料带8发生卡顿的可能性,同时减少驱动件4的负荷,节省能耗。由于两个滑槽11相对设置,且各滑槽11的内壁能与对应的轮状体22抵接,滑槽11对第一导料件2具有限位作用,限制第一导料件2沿轴线(与方向Z平行)的移动。
其中,第一本体21可以与轮状体22一体成型连接或转动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导料件2可以包括第一本体21和矩形滑块,第一本体21的两端连接有滑块,架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滑槽11,各滑块嵌入对应的滑槽11内,实现第一导料件2与架体1沿高度方向(方向Y)的滑动连接。第一本体21可以与滑块一体成型连接或转动连接。
或者(图中未示出),第一导料件2可以包括第一本体21和滑环,第一本体21的两端连接有滑环,架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滑杆,各滑环套设对应的滑杆,以实现第一导料件2与架体1沿高度方向(方向Y)的滑动连接。第一本体21可以与滑环一体成型连接或转动连接。
还或者(图中未示出),第一导料件2可以包括第一本体21和V形块,第一本体21的两端连接有V形块,架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带V形凸起部的滑轨,各V形块与对应的V形凸起部滑动配合,实现第一导料件2与架体1沿高度方向(方向Y)的滑动连接。第一本体21可以与V形块一体成型连接或转动连接。
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第一本体21与轮状体22转动连接为例描述第一导料件2。
可选地,请参照图4所示,第一导料件2为轴状结构,第一导料件2设置有环绕自身轴线(与方向Z平行)的第一限位槽2a,第一限位槽2a的内壁用于与料带8抵接,以限制料带8沿第一导料件2轴线(与方向Z平行)的运动,在该设置下料带8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降低料带8因随意晃动发生脱料或者与回收装置10内其它结构产生干涉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具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第一限位槽2a的设置数量。当第一限位槽2a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可以用于同时回收至少两个料带8,工作效率更高。
在其它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导料件2的至少部分可以为弯杆结构,弯杆可以用于与料带8抵接,且料带8可以位于弯杆所半包围的空间内,弯杆对料带8也具有限位作用,限位效果与上述第一限位槽2a的限位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该实施例中,也不限制弯杆结构的设置数量。
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a的第一导料件2为例进行介绍。
可选地,请参照图4所示,第一导料件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本体21和至少两个第一限位环23,第一本体21为轴状结构,各第一限位环23套设于第一本体21,且各第一限位环23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限位环23的至少部分侧壁和第一本体21的至少部分侧壁围合形成第一限位槽2a。在该设置下,用户可以在第一本体21上安装不同数量的第一限位环23,以形成不同数量的第一限位槽2a,以适配用户所要同时回收料带8的数量。另一方面,用户可以调整每相邻两个第一限位环23之间的间隔,以适配所要回收的料带8的宽度。
其中,第一本体21和第一限位环23的连接可以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还或者,第一本体21和第一限位环23的固定连接通过过盈配合实现。
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环23设置有第一贯穿孔231,第一贯穿孔231用于第一本体21穿过。
在其它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本体21和第一限位环23可以一体成型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导料件2可以仅包括第一本体21,在轴状结构的第一本体21的侧壁上加工出环形槽,该环形槽可以作为第一限位槽2a,从而对料带8形成限位作用。
本文后续实施例主要以第一导料件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本体21和第一限位环23为例进行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所示,控制开关3还可以包括联动件33,第一触发部31通过联动件33与第二触发部32连接,第一导料件2能带动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中任一个以带动联动件33。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所示,控制开关3可以为机械式开关,当第一导料件2沿方向Y移动并按压第一触发部31时,第一触发部31能带动联动件33运动,联动件33再带动第二触发部32运动。联动件33的联动作用使得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同步改变位置。因此,第一触发部31、第二触发部32和联动件33中任一个的位置移动可以将电路改变为断开状态。同理,当第一导料件2通过沿方向Y的反向按压第二触发部32时,第二触发部32能带动联动件33运动,联动件33再带动第一触发部31运动。联动件33的联动作用使得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同步改变位置。因此,第一触发部31、第二触发部32和联动件33中任一个的位置移动可以将电路改变为开启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所示,第一触发部31可以与架体1转动连接,第一触发部31可以与联动件33的一端转动连接,联动件3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触发部32转动连接,第二触发部32可以与架体1转动连接,即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开关3的结构可以为杠杆结构,通过杠杆转动原理实现控制开关3所在的电路在开启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所示,第一触发部31还可以与架体1沿高度方向(方向Y)滑动连接,第一触发部31与联动件33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件33的另一端与第二触发部32固定连接,第二触发部32可以与架体1沿高度方向(方向Y)滑动连接,即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开关3的结构可以为滑动结构,通滑动方式实现控制开关3所在的电路在开启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控制开关3还可以包括用于保持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位置状态的保持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中任一个可以与保持件卡接或磁吸连接,以使第一触发部31和第二触发部32在没有被第一导料件2按压时均能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回收装置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与架体1连接的第二导料件6,第二导料件6用于与料带8抵接,以使料带8的至少部分弯折,优选地,第一导料件2与两个第二导料件6呈三角分布,以使料带8的至少部分呈V形分布。在该设置下,能够使料带8更可靠地保持在张紧状态,降低料带8在回收装置10内随意移动而发生脱料或与装置内其它构件干涉的可能性,料带8不易打结或卡顿。
其中,请参照图8所示,第二导料件6与第一导料件2的结构相似,详细地说,第二导料件6可以与架体1转动连接,第二导料件6的结构为长轴结构,料带8能抵接并绕过第二导料件6的至少部分侧壁。在回收料带8过程中,料带8能带动第二导料件6相对于架体1转动。第二导料件6设置有绕自身轴线(与方向Z平行)的环形的第二限位槽6a,第二限位槽6a的内壁能与料带8抵接,以限制料带8沿第二导料件6的轴线(与方向Z平行)移动。第二导料件6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本体61和至少两个第二限位环62,第二本体61与架体1转动连接,第二限位环62套设第二本体61,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限位环62沿第二本体61轴线(与方向Z平行)间隔设置,每两个第二限位环62的至少部分侧壁和第二本体61的至少部分侧壁形成第二限位槽6a。
另外,料带8可以先抵接第一导料件2和两个第二导料件6中任一个,料带8再依次抵接剩余两个,仅需使料带8呈V形分布即可。
第一导料件2和两个第二导料件6相对于架体1的设置位置可以相对自由,仅需使第一导料件2和两个第二导料件6中每两个部件之间的连线能围合呈三角形即可。
可选地,请参照图2所示,两个第二导料件6沿水平方向X间隔设置,第一导料件2与第二导料件6沿竖直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导料件2位于第二导料件6的下侧,其中一个第二导料件6先用于与料带8抵接,第一导料件2然后用于与料带8抵接,另一个第二导料件6再用于与料带8抵接。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在回收料带8的过程中,料带8可以先抵接至其中一个第二导料件6,然后料带8抵接至第一导料件2,料带8再抵接至另一个第二导料件6,料带8最后被收料件5回收。由于两个第二导料件6沿水平方向X间隔设置,第一导料件2与第二导料件6沿竖直方向Y间隔设置,且第一导料件2位于第二导料件6的下侧,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料带8的至少部分呈V形。另外,由于第一导料件2与第二导料件6沿竖直方向Y间隔设置,且第一导料件2位于第二导料件6的下侧,第一导料件2和第二导料件6之间的空间,用于第一导料件2沿高度方向Y滑动。
其中,两个第二导料件6和第一导料件2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另外,请参照图2所示,第一触发部31相比第二触发部32更靠近第二导料件6,第二触发部32相比第一触发部31更靠近第一导料件2。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所示,回收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三导料件7,第三导料件7为轴状结构,第三导料件7与架体1转动连接,第三导料件7用于与料带8抵接,以使料带8的至少部分呈弯折状态。位于前一个工序的加工装置所输出的料带8可以先经过第三导料件7再经过第二导料件6。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所示,架体1可以包括相连接的梁体12和多个轴承座13,轴承座13可以用于与第三导料件7转动连接,轴承座13还可以用于与第二导料件6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图11所示,收料件5包括转轴51和收料盘52,转轴51与架体1转动连接,收料盘52包括轴套521和限位件522,轴套521连接并套设于转轴51,轴套521的两端各连接有限位件522,轴套521的侧壁中位于两个限位件522之间的部分用于缠绕料带8,限位件522的侧壁用于与料带8抵接,以限制料带8沿轴套521轴线(与方向Z平行)的运动。在该设置下,收料件5能够在驱动件4的驱动下通过转动缠绕的方式回收料带8,并且料带8处于整齐的状态。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收料盘52,以对应回收相应数量的料带8,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的工作效率较高。
另外,驱动件4可以为电动马达,电动马达驱动收料件5旋转。转轴51可以与电动马达的驱动轴(图中未示出)快拆连接,便于用户快速更换收料件5。或者,电动马达的驱动轴可以通过齿轮传动件(图中未示出)或皮带传动件(图中未示出)与转轴51连接。还或者,驱动件4也可以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图中未示出)与收料件5连接,曲柄滑块机构能将电动推杆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收料件5的旋转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件4可以安装于架体1,而转轴51和架体1的轴承座转动连接。
可选地,请参照图11-图12所示,轴套521包第一连接部521a和缠绕部521b,缠绕部521b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部521a,缠绕部521b用于缠绕料带8,第一连接部521a与限位件522连接。
其中,请参照图11-图12所示,缠绕部521b的结构为圆柱体,缠绕部521b的侧壁用于缠绕料带8,第一连接部521a的结构为立方体,第一连接部521a的侧壁用于与限位件522连接。缠绕部521b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521a的同一平面的对角线的长度。限位件522的至少部分能抵接缠绕部521b的端面,以限制料带8缠绕在缠绕部521b的侧壁。另外,请参照图11-图12所示,轴套521设置有第二贯穿孔521c,第二贯穿孔521c用于转轴51穿过,轴套521可以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与转轴51固定连接。
可选地,请参照图11-图12所示,限位件522的至少部分为沿轴套521径向延伸的杆状结构,沿轴套521轴线(与方向Z平行)投影,相邻两个限位件522交错设置,在该设置下,各限位件522对料带8的限位作用更加可靠,降低料带8脱离收料盘52的可能性。
其中,限位件522包括第二连接部522a和延伸杆522b,第二连接部522a与第一连接部521a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522a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延伸杆522b,延伸杆522b沿轴套521径向设置,第二连接部522a和延伸杆522b的连接结构近似等腰梯形。位于轴套521其中一端的第一连接部521a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各连接有一个限位件52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回收装置,用于回收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
第一导料件,与所述架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料件用于与所述料带抵接,以使所述料带的至少部分弯折;
驱动件;
收料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收料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以回收抵接于所述第一导料件的所述料带;
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沿所述第一导料件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
其中,在所述料带的带动下,所述第一导料件向所述第一触发部滑动,直至所述第一导料件触发所述第一触发部,以使所述控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在外力作用或所述第一导料件自重作用下,所述第一导料件向所述第二触发部滑动,直至所述第一导料件触发所述第二触发部,以使所述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件相对于所述架体的滑动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触发部位于所述第二触发部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导料件包括第一本体和轮状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各连接有所述轮状体,各所述轮状体能在对应的所述滑槽内滑动并滚动;
所述第一本体用于与所述料带抵接,所述第一本体能按压所述第一触发部和所述第二触发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件为轴状结构,所述第一导料件设置有环绕自身轴线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用于与所述料带抵接,以限制所述料带沿所述第一导料件轴线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至少两个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本体为轴状结构,各所述第一限位环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且各所述第一限位环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环的至少部分侧壁和所述第一本体的至少部分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还包括联动件,所述第一触发部通过所述联动件与所述第二触发部连接;
所述第一导料件能带动所述第一触发部和所述第二触发部中任一个以带动所述联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架体连接的第二导料件,所述第二导料件用于与所述料带抵接,以使所述料带的至少部分弯折;
所述第一导料件与两个所述第二导料件呈三角分布,以使所述料带的至少部分呈V形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料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料件与所述第二导料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料件位于所述第二导料件的下侧;
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料件先用于与所述料带抵接,所述第一导料件然后用于与所述料带抵接,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料件再用于与所述料带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件包括转轴和收料盘,所述转轴与架体转动连接,所述收料盘包括轴套和限位件,所述轴套连接并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轴套的两端各连接有所述限位件,所述轴套的侧壁中位于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的部分用于缠绕所述料带,所述限位件的侧壁用于与所述料带抵接,以限制所述料带沿所述轴套轴线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包第一连接部和缠绕部,所述缠绕部的两端各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缠绕部用于缠绕所述料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限位件连接;
和/或,所述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为沿所述轴套径向延伸的杆状结构,沿所述轴套轴线投影,相邻两个所述限位件交错设置。
CN202320902797.9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回收装置 Active CN220115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797.9U CN220115797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797.9U CN220115797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5797U true CN220115797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4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2797.9U Active CN220115797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5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36296A (en) Robotic hand mechanism
CN220115797U (zh) 一种回收装置
RU1831394C (ru) Гибкий рукав,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способа
US3587376A (en) Automatic adhesive tape dispenser
CN209711417U (zh) 一种连续式槟榔点卤装置
CN109515500B (zh) 一种省力高效的安全防护型有芯薄膜卷材运输搬运装置
EP3850943A1 (en) Dual-shock-absorbing-spring mechanism, cam ejection mechanism, and single-sided guide rail ejection bin
JP7459304B2 (ja) 電子機器
KR880000805Y1 (ko) 자동반전식(反轉式) 카세트 플레이어(cassette player)
CN211292928U (zh) 试纸条搬运装置
CN210936068U (zh) 一种舞台幕布清洗装置
CN109026991B (zh) 一种上下引导式直角转向系统
CN109250562B (zh) 一种用于塑料包装的保鲜膜切割器
CN110681808A (zh) 输送机构和自动上料绕线焊锡检测生产线
CN115193176B (zh) 卷帘式自动清洗滤网装置及电器设备
US2912026A (en) Disc slicing machine for foods
CN209408520U (zh) 取放料分选机构
CN221067559U (zh) 一种编织袋喷印装置
CN219821028U (zh) 碳带轮离合机构和打印机
CN209308991U (zh) 风扇摇头机构和风扇
KR970004561Y1 (ko) 커텐 권취기의 구동장치
CN113247586B (zh) 弹性物体的翻转输送机构及包含它的弹簧床芯自动生产线
CN218793845U (zh) 玩具加速机构及陀螺发射器
CN203748123U (zh) 一种外置剥料装置
CN220375503U (zh) 一种弹簧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