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9199U - 一种烹饪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9199U
CN220089199U CN202321648774.6U CN202321648774U CN220089199U CN 220089199 U CN220089199 U CN 220089199U CN 202321648774 U CN202321648774 U CN 202321648774U CN 220089199 U CN220089199 U CN 220089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tainer
cooking
cooking contain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87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天航
林俊
郝敏
戴文俊
孙华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87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9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9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9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容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二主体位于第一主体内,并与第一主体连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具有沿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能够发生相变的导热介质,其中,沿烹饪容器的轴向,第一主体的底壁与第二主体的底壁的抵接,容纳腔至少一侧的侧壁设置有毛细结构层。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的传热速率,并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底部和壁部之间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降低食物焦糊的可能,同时还缩短了烹饪容器升温所需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并使烹饪容器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浪费现象发生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烹饪容器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化,然而,现有的烹饪容器存在有传热速率较低以及受热不均匀的问题,这容易对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用于解决现有烹饪容器的传热速率较低及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内,并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具有沿所述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能够发生相变的导热介质,其中,沿所述烹饪容器的轴向,所述第一主体的底壁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壁抵接,所述容纳腔至少一侧的侧壁设置有毛细结构层。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容器主体具有双层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够利用热源的热量而发生相变,在气态和液态之间转化,因此在食物烹饪的过程中,导热介质能够在容纳腔内进行热量的循环传递,从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的传热速率,缩短烹饪时间,使烹饪容器的壁部也能够快速升温,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底部和壁部之间温度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降低食物焦糊的可能,同时还使烹饪容器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浪费现象发生的可能。其中,通过在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毛细结构层,使其能够对导热介质起到毛细作用,有利于导热介质进行回流,从而便于实现导热介质在容纳腔中的循环流动,同时,通过设置毛细结构也有利于提高导热介质与容器主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的传热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主体一侧的侧壁与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二主体一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毛细结构层。
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大毛细结构层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大导热介质与容器主体接触的面积,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毛细结构层整体的毛细效果,有利于实现导热介质在容纳腔中的循环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所述毛细结构层的尺寸D1范围满足:0.4mm≤D1≤0.8mm。
通过对毛细结构层的厚度进行限定,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为导热介质留出容纳空间,同时,这样有利于提高毛细结构层的毛细作用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导热介质进行回流,以实现导热介质在容器腔中的循环流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的传热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所述容纳腔的尺寸D2范围满足:2mm≤D2≤4mm。
通过对容纳腔的尺寸进行限定,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为导热介质及毛细结构层提供了空间,同时,也降低了容纳腔尺寸过大导致容器主体体积过大从而不便于用户使用的可能,同时也降低了对容器主体的传热效果产生影响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所述第一主体的尺寸D3满足:2mm≤D3≤3mm。
通过限制第一主体的壁厚,有利于提高第一主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整个容器主体质量过大导致用户使用不便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所述第二主体的尺寸D4满足:2mm≤D4≤3mm。
通过对第二主体的壁厚进行限制,有利于提高第二主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整个容器主体质量过大导致用户使用不便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沿所述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主体包括沿所述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均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
这样设置有利于实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稳定牢固地连接,同时有利于提高容纳腔的密封性,降低导热介质外漏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翻边设置有沿所述烹饪容器的轴向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烹饪容器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翻边抵接。
通过在第一翻边上设置凸台,有利于实现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之间的连接,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的装配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的产生效率。同时,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大容纳腔的空间,便于导热介质在容纳腔内进行热能的循环流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传热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材质为铝或不锈钢。
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通过采用铝作容器主体的基材,有利于提高整个烹饪容器的传热效果,从而降低烹饪容器升温所需的时间,并有利于节省能源。而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低,通过采用不锈钢作容器主体的基材,有利于提高食物受热的均匀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降低食物出现焦糊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介质为去离子水和/或乙醇溶液。
通过利用上述导热介质的相变,使其能够在容纳腔内进行热量的循环传递,从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的传热速率,缩短烹饪时间,使容器主体的壁部也能够快速升温,这样不仅有利于容器主体底部和壁部之间温度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降低食物焦糊的可能,同时还使烹饪容器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浪费现象发生的可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烹饪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烹饪容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容器主体;
11-第一主体;
111-第一翻边;
112-凸台;
113-第一侧壁;
114-第一底壁;
12-第二主体;
121-第二翻边;
122-第二侧壁;
123-第二底壁;
13-容纳腔;
131-毛细结构层;
2-手柄;
3-容器盖。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容器主体1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第二主体12位于第一主体11内,并与第一主体11连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之间具有沿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容纳腔13,容纳腔13用于容纳能够发生相变的导热介质,其中,沿烹饪容器的轴向,第一主体11的底壁与第二主体12的底壁抵接,容纳腔13至少一侧的侧壁设置有毛细结构层131。
烹饪容器可以是一种煮锅、煎锅或者炒锅等炊具。在对食物进行烹饪时,需要将烹饪容器的容器主体1放置在加热装置上,加热装置可以是电磁炉。容器主体1具有双层结构,其中第一主体11位于外侧,第二主体12位于内侧,第一主体11包括第一底壁114和第一侧壁113,第二主体12包括第二底壁123和第二侧壁122,其中,第一底壁114与第二底壁123可以搭接在一起,或者也可以焊接在一起,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底部的传热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容纳腔13设置在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22之间,其内部盛放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在常温下为液态,在受热后可以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毛细结构层131可以设置在容纳腔13的侧壁上,其中毛细结构层131具有多个微孔结构,能够起到毛细作用,具体地,毛细结构层131可以是一种泡沫金属层,例如泡沫铜、泡沫钛等。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毛细结构层131也可以是多孔氧化铝层,或者,也可以是多孔陶瓷氧化物层。
烹饪容器的工作原理如下:烹饪容器对食物进行烹饪时,容器主体1的底部需要与热源接触,热源可以由电磁炉等加热装置提供,从而为容器主体1提供热量,以对食物进行加热。热源的热量先通过容器主体1的底部传递给导热介质,使导热介质能够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其中,对于导热介质而言,容纳腔13中靠近容器主体1底部一侧的导热介质会先受热,然后将热量传递至远离容器主体1底部一侧的导热介质,从而使得导热介质在容纳腔13内的气液界面蒸发,即使导热介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导热介质所形成的高温蒸汽在压力作用下会向远离容器主体1底部的一侧流动,由于容器主体1远离底部的一侧温度较低,随着蒸汽向上流动,蒸汽会受冷而进行冷凝,再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在此过程中,导热介质会释放热量,所释放的热量会通过毛细结构层131、容器主体1传递给容器主体1内部的食物,导热介质在毛细结构层131的毛细作用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容纳腔13的底部。在食物烹饪的过程中,上述过程可以进行不断地循环,使容器主体1壁部的温度与底部的温度可以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现有的一些烹饪容器传热速率较慢,导致升温时间长,并容易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还有一些烹饪容器虽然传热速率相对较快,但是烹饪容器的底部和壁部容易发生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导致食物容易出现焦糊的可能。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烹饪容器的容器主体1具有双层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3,容纳腔13内设置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够利用热源的热量而发生相变,在气态和液态之间转化,因此在食物烹饪的过程中,导热介质能够在容纳腔13内进行热量的循环传递,从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传热速率,缩短烹饪时间,使烹饪容器的壁部也能够快速升温。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底部和壁部之间温度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降低食物焦糊的可能,同时还使烹饪容器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浪费现象发生的可能。其中,通过在容纳腔13的侧壁上设置毛细结构层131,使其能够对导热介质起到毛细作用,有利于导热介质进行回流,从而便于实现导热介质在容纳腔13中的循环流动,同时,通过设置毛细结构也有利于提高导热介质与容器主体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传热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纳腔13靠近第一主体11一侧的侧壁与容纳腔13靠近第二主体12一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毛细结构层131。
毛细结构层131可以位于容纳腔13的两侧,即毛细结构层131位于第二侧壁122靠近第一侧壁113的一侧,以及第一侧壁113靠近第二侧壁122的一侧。
这样设计有利于增大毛细结构层131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大导热介质与容器主体1的接触面积,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毛细结构层131整体的毛细效果,有利于实现导热介质在容纳腔13中的循环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烹饪容器的径向,毛细结构层131的尺寸D1范围满足:0.4mm≤D1≤0.8mm。
毛细结构层131的厚度D1可以是0.4mm、0.5mm、0.6mm、0.7mm或者是0.8mm,当然也可以是上述范围内的其他数值。
通过对毛细结构层131的厚度进行限定,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为导热介质留出容纳空间,同时,这样有利于提高毛细结构层131的毛细作用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导热介质进行回流,以实现导热介质在容器腔中的循环流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传热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烹饪容器的径向,容纳腔13的尺寸D2范围满足:2mm≤D2≤4mm。
容纳腔13的厚度D2可以是2mm、2.5mm、3mm、3.5mm或者4mm,当然也可以是上述范围内的其他数值。
通过对容纳腔13的尺寸进行限定,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为导热介质及毛细结构层131提供了空间,同时,也降低了容纳腔13尺寸过大导致容器主体1体积过大从而不便于用户使用的可能,同时也降低了对容器主体1的传热效果产生影响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烹饪容器的径向,第一主体11的尺寸D3满足:2mm≤D3≤3mm。
第一主体11的壁厚D3可以是2mm、2.2mm、2.4mm、2.6mm、2.8mm或者3mm,也可以是上述范围内的其他数值,
通过限制第一主体11的壁厚,有利于提高第一主体11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整个容器主体1质量过大导致用户使用不便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12的尺寸D4满足:2mm≤D3≤3mm。
第二主体12的壁厚D3可以是2mm、2.3mm、2.6mm、2.9mm或者3mm,也可以是上述范围内的其他数值。
通过对第二主体12的壁厚进行限制,有利于提高第二主体12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整个容器主体1质量过大导致用户使用不便的可能。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11包括沿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第一翻边111,第二主体12包括沿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第二翻边121,第一翻边111、第二翻边121均沿烹饪容器的径向延伸,且第一翻边111与第二翻边121连接。
第一翻边111和第二翻边121均向烹饪容器的外侧延伸,沿烹饪容器的轴向,第一翻边111与第二翻边121抵接,具体地,可以将第一翻边111与第二翻边121焊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之间的固定连接。
这样设置有利于实现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稳定牢固地连接,同时有利于提高容纳腔13的密封性,降低导热介质外漏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111设置有沿烹饪容器的轴向延伸的凸台112,凸台112沿烹饪容器的轴向与第二翻边121抵接。
凸台112在第一翻边111上沿烹饪容器的周向设置,即凸台112为环形凸台112。通过在第一翻边111上设置凸台112,有利于实现第一翻边111与第二翻边121之间的连接,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之间的装配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产生效率。同时,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大容纳腔13的空间,便于导热介质在容纳腔13内进行循环流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传热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11、第二主体12材质为铝或不锈钢。
如图4所示,烹饪容器还可以具有容器盖3和手柄2,容器盖3与容器主体1可拆卸地连接,手柄2分别设置在第一主体11的两侧。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可以采用铸造、拉伸、切裁等成型工艺。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通过采用铝作容器主体1的基材,有利于提高整个烹饪容器的传热效果,从而降低烹饪容器升温所需的时间,并有利于节省能源。而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低,通过采用不锈钢作容器主体1的基材,有利于提高食物受热的均匀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降低食物出现焦糊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热介质为去离子水和/或乙醇溶液。
导热介质可以去离子水、乙醇溶液或者去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其中,去离子水的安全性较高,且成本较低。导热介质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沸点较低,安全性较高的材料。
通过利用上述导热介质的相变,使其能够在容纳腔13内进行热量的循环传递,从而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传热速率,缩短烹饪时间,使容器主体1的壁部也能够快速升温,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底部和壁部之间温度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降低食物焦糊的可能,同时还使烹饪容器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浪费现象发生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容器主体1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第二主体12位于第一主体11内,并与第一主体11连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之间具有沿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容纳腔13,容纳腔13用于容纳能够发生相变的导热介质,其中,沿烹饪容器的轴向,第一主体11的底壁与第二主体12的底壁的抵接,容纳腔13至少一侧的侧壁设置有毛细结构层131。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的传热速率,并有利于提高容器主体1底部和壁部之间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烹饪容器的烹饪效果,降低食物焦糊的可能,同时还缩短了烹饪容器升温所需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并使烹饪容器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浪费现象发生的可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1),所述容器主体(1)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所述第二主体(12)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1)内,并与所述第一主体(11)连接,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第二主体(12)之间具有沿所述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容纳腔(13),所述容纳腔(13)用于容纳能够发生相变的导热介质;
其中,沿所述烹饪容器的轴向,所述第一主体(11)的底壁与所述第二主体(12)的底壁抵接,所述容纳腔(13)至少一侧的侧壁设置有毛细结构层(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3)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1)一侧的侧壁与所述容纳腔(13)靠近所述第二主体(12)一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毛细结构层(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所述毛细结构层(131)的尺寸D1范围满足:0.4mm≤D1≤0.8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所述容纳腔(13)的尺寸D2范围满足:2mm≤D2≤4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所述第一主体(11)的尺寸D3满足:2mm≤D3≤3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所述第二主体(12)的尺寸D4满足:2mm≤D4≤3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包括沿所述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第一翻边(111),所述第二主体(12)包括沿所述烹饪容器周向设置的第二翻边(121),所述第一翻边(111)、所述第二翻边(121)均沿所述烹饪容器的径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翻边(111)与所述第二翻边(12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111)设置有沿所述烹饪容器的轴向延伸的凸台(112),所述凸台(112)沿所述烹饪容器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翻边(12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所述第二主体(12)材质为铝或不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去离子水和/或乙醇溶液。
CN202321648774.6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烹饪容器 Active CN220089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8774.6U CN220089199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烹饪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8774.6U CN220089199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烹饪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9199U true CN220089199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8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8774.6U Active CN220089199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烹饪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9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89199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02355177U (zh) 无油烟节能两用炒锅
CN206469306U (zh) 多功能微波加热烤盘
CN205625577U (zh) 一种烹饪器皿及具有其的煎烤机
CN217696007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CN207428927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9733607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1984966U (zh) 加热容器和烹饪器具
CN215226732U (zh) 电热锅体及电热锅
CN211673725U (zh) 一种多功能早餐机
CN108113447B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KR101349943B1 (ko) 전기웍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9763065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01996337U (zh) 一种电饭锅玻璃锅盖的防溢锅机构
CN108851932B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15304779U (zh) 一种交直流加热的液体加热器
CN217066030U (zh) 炖锅
KR101754358B1 (ko) 휴대용 전기 조리기기
CN216521824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加热灶
CN214048546U (zh) 一种微蒸烤一体机
CN218154156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烤箱
CN213605920U (zh) 一种电烤炉
CN21772322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626968U (zh) 加热炉具
CN219629393U (zh) 一种电炖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