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9393U - 一种电炖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炖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9393U
CN219629393U CN202320441707.0U CN202320441707U CN219629393U CN 219629393 U CN219629393 U CN 219629393U CN 202320441707 U CN202320441707 U CN 202320441707U CN 219629393 U CN219629393 U CN 219629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ntainer
heating device
ceramic inner
boss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17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邱雄杰
陈天赐
黄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17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9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9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9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炖锅,包括具有容置腔的锅体,以及置于容置腔内的陶瓷内胆,电炖锅还包括设置于容置腔下方的第一加热装置,以及环绕于容置腔外周的第二加热装置,容置腔的底壁设置有承托凸台,陶瓷内胆放置于承托凸台,承托凸台的承托面设置有避让槽,以使承托面具有与陶瓷内胆接触的接触区域,以及与陶瓷内胆分离的避让区域。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不仅在容置腔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还在容置腔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在烹饪过程中,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共同工作,使陶瓷内胆的底壁和侧壁同时受热,增大了陶瓷内胆的受热面积,不仅大大缩短了炖煮时间,而且还有助于快速将食材的营养萃取至汤汁中,使汤汁更加美味。

Description

一种电炖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炖锅。
背景技术
在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中,炖煮这种烹饪方式占有率绝对相当高,因此电炖锅成为家庭中最常见的烹饪器具之一。
慢炖锅作为炖煮烹饪时常用的锅具之一,一般包括外锅和陶瓷内锅,陶瓷内锅置于外锅内部,外锅的侧壁设置有环绕于陶瓷内锅的发热带,利用发热带产生的热量辐射至外锅内部,对陶瓷内锅进行加热。
但是陶瓷材料的比热容相较金属而言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需要更多热能,也就是说发热带需要更长时间的工作才能够有效升高陶瓷内锅的温度,陶瓷内锅内的液体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沸腾,因此导致慢炖锅的烹饪时间往往较长。而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种耗时较长的烹饪方式显然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烹饪乐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炖锅,以解决现有炖锅加热效率较低,烹饪时间较长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炖锅,包括具有容置腔的锅体,以及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陶瓷内胆,所述电炖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下方的第一加热装置,以及环绕于所述容置腔外周的第二加热装置,所述容置腔的底壁设置有承托凸台,所述陶瓷内胆放置于所述承托凸台,所述承托凸台的承托面设置有避让槽,以使所述承托面具有与所述陶瓷内胆接触的接触区域,以及与所述陶瓷内胆分离的避让区域。
所述陶瓷内胆置于所述承托凸台的状态下,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封闭所述避让槽。
所述接触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避让区域的面积。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承托凸台的下表面贴合,且位于所述承托凸台的中心区域,所述避让槽为自所述承托面的中心区域向外侧扩散分布。
所述避让槽绕所述承托面的中心环绕设置。
所述避让槽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避让槽槽底的宽度。
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和底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设置有环形筋位,所述陶瓷内胆置于所述承托凸台的状态下,所述环形筋位环绕于所述承托凸台的外周。
所述承托面由冲压工艺制成,所述避让槽在所述承托面背离所述陶瓷内胆的一侧形成凸起。
所述电炖锅还包括外锅,所述外锅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外锅的部分区域向上隆起以形成所述承托凸台,以使所述承托凸台与所述外锅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承托凸台的底壁,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外锅的侧壁。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炖锅,不仅在所述容置腔的外周环绕设置有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还在所述容置腔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在烹饪过程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共同工作,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对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对所述陶瓷内胆的侧壁进行加热,使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和侧壁同时受热,增大了所述陶瓷内胆的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实现环绕式立体加热,使所述陶瓷内胆的温升速度大大提高,不仅大大缩短了炖煮时间,而且还有助于快速将食材的营养萃取至汤汁中,使汤汁更加美味。
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具有所述承托凸台,不仅起到承托支撑所述陶瓷内胆的作用,所述承托凸台上的承托面还起到传热作用,将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热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通过设置所述避让槽在所述承托面形成所述避让区域和所述接触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向所述陶瓷内胆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为接触式传热和热辐射相结合,即烹饪过程中,传递所述承托面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陶瓷内胆的接触,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一部分热量则通过所述避让区域与所述陶瓷内胆之间的间隙,辐射至该间隙内的空气中,然后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接触式传热的方式传热效率更高,热辐射的传热方式能够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利用两种传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即提高了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并且还有助于提高所述陶瓷内胆受热的均匀性,使内部各区域的温度更加接近,提高食材口感。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陶瓷内胆置于所述承托凸台的状态下,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封闭所述避让槽。所述陶瓷内胆放置在所述承托凸台后,将所述避让槽的开口封闭,使所述避让槽与所述陶瓷内胆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当热量在该空间内聚集时,热量会尽可能地向所述陶瓷内胆流动,从而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进一步提高了热量利用率,避免热量从所述避让槽的开口泄漏。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承托凸台的下表面贴合,且位于所述承托凸台的中心区域,所述避让槽为自所述承托面的中心区域向外侧扩散分布。所述承托凸台位于所述承托面的中心区域,使得加热过程中,所述承托面中心处的温度较高,而外周区域的温度较低,所述避让槽向外扩散,能够引导中心区域的热量向外侧流动传递,使所述承托面上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减小中心区域和外周区域的温度差,从而使热量在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均匀分布,提高加热均匀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避让槽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避让槽槽底的宽度。所述避让槽的开口处较宽,一方面在所述避让槽的两侧壁形成过渡面,降低所述避让槽的清理难度,减小清理死角,方便用户对所述避让槽内的污垢、食材、积水等进行清理。另一方面,所述避让槽的开口较大,还方便了其内部的热量的扩散,使烹饪过程中,所述避让槽内的热量更加快速地向开口方向(所述陶瓷内胆底壁方向)扩散流动,提高加热效率。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设置有环形筋位,所述陶瓷内胆置于所述承托凸台的状态下,所述环形筋位环绕于所述承托凸台的外周。所述环形筋位不仅能够起到与所述承托凸台的定位作用,用户可通过所述环形筋位与所述承托凸台的定位,将所述陶瓷内胆放置到位,使所述承托凸台位于所述环形筋位围成的区域内。而且,所述环形筋位还能够对所述承托凸台散发出的热量形成阻挡,使热量聚拢在所述环形筋位围成的区域内,进而增加热空气与所述陶瓷内胆的接触时间,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电炖锅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外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锅体;11外锅;111容置腔;12第一加热装置;13第二加热装置;14承托凸台;141承托面;142接触区域;143避让区域;15避让槽;
2陶瓷内胆;21环形筋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炖锅,包括具有容置腔111的锅体,以及置于所述容置腔111内的陶瓷内胆2,所述电炖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1下方的第一加热装置12,以及环绕于所述容置腔111外周的第二加热装置13,所述容置腔111的底壁设置有承托凸台14,所述陶瓷内胆2放置于所述承托凸台14,所述承托凸台14的承托面141设置有避让槽15,以使所述承托面141具有与所述陶瓷内胆2接触的接触区域142,以及与所述陶瓷内胆2分离的避让区域143。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炖锅,不仅在所述容置腔111的外周环绕设置有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3,还在所述容置腔111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在烹饪过程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3共同工作,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对所述陶瓷内胆2的底壁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3对所述陶瓷内胆2的侧壁进行加热,使所述陶瓷内胆2的底壁和侧壁同时受热,增大了所述陶瓷内胆2的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实现环绕式立体加热,使所述陶瓷内胆2的温升速度大大提高,不仅大大缩短了炖煮时间,而且还有助于快速将食材的营养萃取至汤汁中,使汤汁更加美味。
所述容置腔111的底壁具有所述承托凸台14,不仅起到承托支撑所述陶瓷内胆2的作用,所述承托凸台14上的承托面141还起到传热作用,将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的热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2的底壁。通过设置所述避让槽15在所述承托面141形成所述避让区域143和所述接触区域142,使得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向所述陶瓷内胆2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为接触式传热和热辐射相结合,即烹饪过程中,传递所述承托面141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所述接触区域142与所述陶瓷内胆2的接触,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2,一部分热量则通过所述避让区域143与所述陶瓷内胆2之间的间隙,辐射至该间隙内的空气中,然后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2。接触式传热的方式传热效率更高,热辐射的传热方式能够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利用两种传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即提高了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的加热效率,并且还有助于提高所述陶瓷内胆2受热的均匀性,使内部各区域的温度更加接近,提高食材口感。
并且,所述避让槽15的存在,还减小了所述陶瓷内胆2和所述承托面141的接触面积,减少所述承托面141表面刮花的问题,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炖锅采用陶瓷材质制成的内胆,其重量较大,特别是当内部盛满食物后,因此通过设置所述承托凸台14,不仅提高了对所述陶瓷内胆2的承托稳定性,方便所述陶瓷内胆2的定位,还提高了外锅的强度,避免所述陶瓷内胆2按压外锅使其发生形变或者损坏。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的热量,通过接触以及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2,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3设置于外锅11的外侧,且与所述陶瓷内胆2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向所述陶瓷内胆2传热,使热空气环绕在所述陶瓷内胆2的外周,形成环绕加热。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炖锅还包括外锅11,所述外锅11围成所述容置腔111,所述外锅11的部分区域向上隆起以形成所述承托凸台14,以使所述承托凸台14与所述外锅1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固定于所述承托凸台14的底壁,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3固定于所述外锅11的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外锅11为铝制外锅,所述外锅11置于所述锅体1的塑料外壳内部,以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并且节约成本,所述外锅11围成所述容置腔111,所述外锅11底部隆起形成所述承托凸台14,二者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提高强度,保证对所述陶瓷内胆2的承托稳定性。
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3为环形结构,且环绕与所述外锅11的外壁,先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外锅11的侧壁,然后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使热气流环绕在所述陶瓷内胆2的外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陶瓷内胆2置于所述承托凸台14的状态下,所述陶瓷内胆2的底壁封闭所述避让槽15。
所述陶瓷内胆2放置在所述承托凸台14后,将所述避让槽15的开口封闭,使所述避让槽15与所述陶瓷内胆2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当热量在该空间内聚集时,热量会尽可能地向所述陶瓷内胆2流动,从而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2,进一步提高了热量利用率,避免热量从所述避让槽15的开口泄漏。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所述接触区域142的面积大于所述避让区域143的面积。
所述接触区域142的面积较大,使所述承托面141的大部分热量通过所述接触区域142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2,小部分的热量在所述避让区域143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2,进而形成以接触加热为主,辐射加热为辅的加热方式,由于接触传热的方式传热效率较高,进而保证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的加热效率,使所述陶瓷内胆2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接触区域142所在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避让区域143的位置高度,从而形成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宽度大于所述避让槽15的宽度,使得所述接触区域142的面积大于所述避让区域143的面积。快速受热。
当然,也可以通过减少所述避让槽15的数量,以及长度的方式,使所述避让区域143的面积小于所述接触区域142的面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与所述承托凸台14的下表面贴合,且位于所述承托凸台14的中心区域,所述避让槽15为自所述承托面141的中心区域向外侧扩散分布。
所述承托凸台14位于所述承托面141的中心区域,使得加热过程中,所述承托面141中心处的温度较高,而外周区域的温度较低,所述避让槽15向外扩散,能够引导中心区域的热量向外侧流动传递,使所述承托面141上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减小中心区域和外周区域的温度差,从而使热量在所述陶瓷内胆2的底壁均匀分布,提高加热均匀性。
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避让槽15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15沿所述承托面141的径向呈放射状延伸,以加速所述承托面141中心区域的热量沿所述避让槽15向外周区域流动。
具体的,所述避让槽15可以以直线、曲线、波浪线等方式延伸,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15绕所述承托面141的中心环绕设置。
在一种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避让槽15为环形结构且具有多个,各个环形的所述避让槽15的中心与所述承托面141的中心重合,形成多个同心圆,且沿所述承托面141的径向,环形的所述避让槽15的直径逐渐增大。
在另一种具体示例中,所述避让槽15绕所述承托面141的中心,呈螺旋状向外延伸,从而使得避让槽15各处连通,便于热量流动,提高传热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避让槽15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所述避让槽15的侧壁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避让槽15槽底的宽度。
所述避让槽15的开口处较宽,一方面在所述避让槽15的两侧壁形成过渡面,降低所述避让槽15的清理难度,减小清理死角,方便用户对所述避让槽15内的污垢、食材、积水等进行清理。另一方面,所述避让槽15的开口较大,还方便了其内部的热量的扩散,使烹饪过程中,所述避让槽15内的热量更加快速地向开口方向(所述陶瓷内胆2底壁方向)扩散流动,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避让槽15的侧壁和底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所述避让槽15的内壁更加圆润,一方面进一步便于清理,避免污垢在所述避让槽15内积存,久而久之影响加热效率,另一方面还避免了热量在所述避让槽15内积存,使热空气沿过渡面快速向上流动,与所述陶瓷内胆2接触对其加热。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陶瓷内胆2的底壁设置有环形筋位21,所述陶瓷内胆2置于所述承托凸台14的状态下,所述环形筋位21环绕于所述承托凸台14的外周。
所述环形筋位21不仅能够起到与所述承托凸台14的定位作用,用户可通过所述环形筋位21与所述承托凸台14的定位,将所述陶瓷内胆2放置到位,使所述承托凸台14位于所述环形筋位21围成的区域内。而且,所述环形筋位21还能够对所述承托凸台14散发出的热量形成阻挡,使热量聚拢在所述环形筋位21围成的区域内,进而增加热空气与所述陶瓷内胆2的接触时间,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避让槽15的加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承托面141由冲压工艺制成,所述避让槽15在所述承托面141背离所述陶瓷内胆2的一侧形成凸起。
所述承托面141凹凸不平的结构,还提高了所述承托面141的强度,防止所述陶瓷内胆2将所述承托面141按压变形。
当然,所述避让槽15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工,例如仅在所述承托面141朝向所述陶瓷内胆2的一侧加工出所述避让槽15,而所述承托面141背离所述陶瓷内胆2的一侧为平面,以提高其与第一加热装置12的贴合程度,提高传热效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炖锅,包括具有容置腔的锅体,以及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陶瓷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炖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下方的第一加热装置,以及环绕于所述容置腔外周的第二加热装置,所述容置腔的底壁设置有承托凸台,所述陶瓷内胆放置于所述承托凸台,所述承托凸台的承托面设置有避让槽,以使所述承托面具有与所述陶瓷内胆接触的接触区域,以及与所述陶瓷内胆分离的避让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内胆置于所述承托凸台的状态下,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封闭所述避让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避让区域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承托凸台的下表面贴合,且位于所述承托凸台的中心区域,所述避让槽为自所述承托面的中心区域向外侧扩散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绕所述承托面的中心环绕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避让槽槽底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和底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设置有环形筋位,所述陶瓷内胆置于所述承托凸台的状态下,所述环形筋位环绕于所述承托凸台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面由冲压工艺制成,所述避让槽在所述承托面背离所述陶瓷内胆的一侧形成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炖锅还包括外锅,所述外锅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外锅的部分区域向上隆起以形成所述承托凸台,以使所述承托凸台与所述外锅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承托凸台的底壁,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外锅的侧壁。
CN202320441707.0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电炖锅 Active CN219629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1707.0U CN219629393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电炖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1707.0U CN219629393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电炖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9393U true CN219629393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3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1707.0U Active CN219629393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电炖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9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28061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9629393U (zh) 一种电炖锅
CN105011733B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CN212591589U (zh) 烹饪锅具和烹饪装置
CN211155139U (zh) 烹饪器具
CN210961466U (zh) 一种带有炖盅的电压力锅
CN205902130U (zh) 一种3d立体加热线圈盘
CN215226732U (zh) 电热锅体及电热锅
CN21894281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700859U (zh) 锅架及灶具
CN219783209U (zh) 一种分体式煎药壶
CN108851932B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19889599U (zh) 一种电热围炉
CN112648651A (zh) 锅架及灶具
CN21752459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1155184U (zh) 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521824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加热灶
CN215686665U (zh)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19877979U (zh) 加热装置及饮品制作设备
CN209995940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19594320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电器
CN216932747U (zh) 烹饪装置
CN113294813B (zh) 一种电磁灶
CN218606120U (zh) 一种烹饪装置的隔热结构及烹饪装置
CN214501351U (zh) 一种聚能圈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