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8799U -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8799U
CN220078799U CN202321618328.0U CN202321618328U CN220078799U CN 220078799 U CN220078799 U CN 220078799U CN 202321618328 U CN202321618328 U CN 202321618328U CN 220078799 U CN220078799 U CN 220078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anoxic
aerobic
sludg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83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威
乐简剑
徐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Lyuc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Lyuc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Lyuc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Lyuc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83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8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8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8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清水区;缺氧区分别设有进水管;好氧区设有曝气组件,曝气组件包括曝气器;好氧区设于缺氧区的侧面,且好氧区两侧与缺氧区相通;缺氧区内设沉淀区,沉淀区内设斜板,斜板上部设有集水槽;沉淀区侧面设有排泥管;清水区经出水槽与集水槽相连。本新型的污水从进水管进入缺氧区处理,由于好氧区两侧与缺氧区相连,如此,污水可在缺氧区、好氧区之间循环处理;沉淀区收集的沉积污泥经排泥管排出;斜板可阻挡部分上升的污泥,剩余污泥经斜板进入集水槽沉积,沉积后的水流经出水槽进入清水区,保证污水循环处理的顺畅。

Description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废水排放标准中对氨氮、总氮、总磷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水处理流程采用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技术、污泥回流的生物脱磷技术越来越多。一般采用生物脱氮、脱磷的工艺处理污水时,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均为分别设置,如此,则存在着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硝化液回流、污泥回流所使用的设备管路较多,导致各管路布置复杂、运行管理不便等问题。
专利文献号CN106186313A公开了一种用于改良AO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池及污水处理方法,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相邻并且一体设置且通过隔墙隔开的沉淀区、厌氧除磷区、空气推流区及低氧曝气区,所述低氧曝气区与沉淀区也相邻设置;所述沉淀区与厌氧除磷区相邻端设置进水区,另一端设置有缓冲区。本发明的用于改良AO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池,在同一污水处理池内实现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污泥回流、泥水分离不同的功能,省去了二沉池及污泥回流泵房,使得占地面积大大减小,同时也降低了建设成本,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池的沉淀区、厌氧除磷区为分开设置,需要进行污泥水从沉淀区循环回流至厌氧除磷区,依旧存在着占地面积较大、管路布局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的占地面积大、管路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清水区;所述缺氧区分别设有进水管;所述好氧区设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器;所述好氧区设于所述缺氧区的侧面,且所述好氧区两侧与所述缺氧区相通;所述缺氧区内设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内设斜板,所述斜板上部设有集水槽;所述沉淀区侧面设有排泥管;所述清水区经出水槽与所述集水槽相连。污水从进水管进入缺氧区进行处理,由于好氧区两侧与缺氧区相连,因此,经缺氧区处理的污水可进入好氧区进行处理,起到污水循环处理的作用;设置的沉淀区用于收集上升废水沉积的污泥,污泥经排泥管通过污泥泵排出该污水处理装置之外;斜板可阻挡上升的污泥,随后污水进入集水槽,再经出水槽进入清水区,保证污水循环处理的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呈环状结构设置,所述清水区设于环状结构的中心位置。如此的结构设置,使得污水处理装置的布局更合理、结构更紧凑,环状结构设置有助于污水的循环回流。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区设有若干个且首尾相连,首部与尾部的所述好氧区分设于所述缺氧区的两侧。设置若干个好氧区,能使得污水依次经过多个好氧区处理,使得好氧处理更为充分完全,然后再经缺氧区处理,确保污水处理的彻底。
进一步地,所述缺氧区内设有环流推进器,所述环流推进器为变频式(即缺氧区首端,以进水为参考)。设置的环流推进器能为AO/AO环流循环提供动力,促进硝化液的回流,同时,还能对缺氧区内的污泥水进行搅拌混合,防止缺氧区底部的污泥沉积。环流推进器选用变频式,便于使用时根据需要调节转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环流推进器选用方向可调式,即可在环流方向上向缺氧区或好氧区调整,配合好氧区尾端的曝气器阀门的开关,可调整缺氧好氧反应(即A/O反应)周期,使缺氧好氧的选择更有针对性,更灵活。进水管靠近环流推进器设置,以便通过环流推进器来控制进水的流向。
进一步地,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连接处的底部设有射流布水器(即缺氧区尾端),所述射流布水器与所述环流推进器分设在缺氧区的两端,且两者的出水方向一致。环流推水器与射流布水器分设于缺氧区的首尾两端。射流布水器用于推动经缺氧区的污水进入到好氧区处理,其与环流推进器的出水方向一致,以使污水处理装置内的水体流动更为顺畅;还能对沉积在缺氧区底部的污泥进行冲洗,防止污泥的沉积造成缺氧区底部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设有漏斗状的壳体,所述斜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上;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导泥板,所述导泥板为倾斜设置且斜向所述环流推进器设置;所述壳体侧面设有所述排泥管。沉淀区设置漏斗状的壳体,起到收集缺氧区上升的污泥水的作用,经重力作用,污泥会沉降在壳体内,再通过污泥泵经排泥管排出装置之外;设置的导泥板能使得经斜板沉降的部分污泥继续导回到缺氧区,并经环流推进器的推动,促进污泥水的搅拌混合,确保污水处理的充分彻底。
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斗,所述污泥斗设于所述斜板的后端,即斜板长度上的1/3-1/2位置处;所述污泥斗内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所述排泥管经所述壳体伸入所述污泥斗侧面。由于污泥斗设置在斜板后端的下面,使得污泥上升时,部分由于前端的阻挡而向下进入壳体内,再经导泥板回流导缺氧区;另一部分的污泥则进入处于斜板后端下面的污泥斗内;设置的污泥斗处于壳体内,用于收集沉积的污泥,而伸入污泥斗内的排泥管,便于将沉积的污泥排出;冲洗管与进水管相连,能将进水管的污水引至污泥斗并对其进行冲洗,避免污泥斗堵塞;使用进水管的污水冲洗污泥斗时也会扰动缺氧区的污水,有助于均匀混合。
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中心与所述清水区的中心一致,所述缺氧区、若干个所述好氧区分布于所述筒体与所述清水区之间的位置且呈环形设置。将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清水区设置在圆柱形的筒体内,能充分利用空间,减少装置的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区径向方向设有填料;所述曝气组件间隔设于所述好氧区内,所述曝气器不与所述好氧区底部相接触。设置的填料便于污泥挂膜,提高好氧处理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若干个依次相连的好氧区,且好氧区的首尾部分与缺氧区两端相连,使其呈环状结构设置;清水区设于环状结构的中心,沉淀区设于缺氧区内,从而将缺氧反应与沉淀分离有机结合,减少了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沉淀的污泥直接回到缺氧区,取消了污泥循环环节,简化了处理流程,减少污泥收集量;减少了装置的管路布置,节约了装置用地,降低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2.在缺氧区的首端设置环流推进器,能为缺氧-好氧循环(即AO/AO循环)提供动力,还能对缺氧区的污泥水混合搅拌,避免了污泥沉底,提高传质效果,提高了反应效率。
3.在缺氧区区的尾端设置射流布水器,实现了原水先有氧硝化后缺氧反硝化生物脱氮的目的,同时能对缺氧区尾部沉降的污泥起扰动作用,避免污泥在缺氧区尾端沉底堵塞;射水布水器与环流推进器结合使用,使得污水处理装置内的废水不断循环,反复经过缺氧区(A区)、好氧区(O区)的处理,不断深化COD的去除,使脱N、脱P更彻底。
4.在缺氧区上部的尾端设置沉淀区,即,沉淀出水在缺氧区之后,符合原污水脱氮先硝化后反硝化的脱氮原理,出水脱氮更彻底。
5.冲洗管与进水管相连,能将进水管的污水引至污泥斗并对其进行冲洗,避免污泥斗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曝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缺氧区,11-进水管,12-环流推进器,13-射流布水器,2-好氧区,21-曝气组件,211-曝气器,212-曝气总管,213-连接软管,22-填料,3-沉淀区,31-斜板,32-集水槽,33-排泥管,34-壳体,35-导泥板,4-清水区,41-出水槽,5-污泥斗,51-冲洗管,6-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缺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清水区4;缺氧区1分别设有进水管11;好氧区2设有曝气组件21,曝气组件21包括曝气器211;好氧区2设于缺氧区1的侧面,且好氧区2两侧与缺氧区1相通;缺氧区1内设沉淀区3,沉淀区3内设斜板31,斜板31上部设有集水槽32;沉淀区3侧面设有排泥管33;清水区4经出水槽41与集水槽32相连。进水管11、排泥管33上设置有阀门,阀门可用电磁阀。
如图1-图2所示,缺氧区1与好氧区2呈环状结构设置,清水区4设于环状结构的中心位置。
如图1-图2所示,好氧区2设有若干个且首尾相连,首部与尾部的好氧区2分设于缺氧区1的两侧。
如图1-图2所示,缺氧区1内设有环流推进器12,环流推进器12采用变频式,进水管11的出水方向靠近环流推进器12。
如图1-图2所示,缺氧区1与好氧区2连接处的底部设有射流布水器13,射流布水器13与环流推进器12分设在缺氧区的两端且出水方向一致。
如图1-图3所示,曝气组件21还包括曝气总管212、连接软管213,连接软管一端与曝气总管212相连,另一端与曝气器211相连;曝气总管212从侧面伸入到污水处理装置的上方,经曝气软管213垂直下垂至好氧区2内部;好氧区2的曝气组件21为间隔设置。
环流推进器为变频可调的,以便通过调整环流推进器的转速,进而调节装置内污水的流速,从而实现对A/O反应周期的调控。
连接软管上设置有阀门,阀门可用电磁阀,以根据需要控制曝气流量;曝气器不与装置底部相接触。
污水处理时,打开进水管的阀门,关闭排泥管的阀门;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处理装置内,污水在缺氧区经缺氧处理脱N脱P;由于环流推进器、射流布水器的作用,使得污水从缺氧区进入好氧区,与曝气器通入的空气相接触,经过多个好氧区去除COD,而硝化液又回流至缺氧去处理;上升的污泥水进入沉淀区,由排泥管排出,由于斜板及集水槽的作用,处理后的污泥水经出水槽进入到清水区;如此,污水反复经过缺氧区、好氧区的处理,不断深化污水的COD去除,使污水脱N、脱P更彻底。
污水经缺氧区、好氧区的循环处理,而污泥经污泥斗排出,使得进入清水区的处理后污水已经达到排放标准,可连接管道向外排放。
实施例2
本申请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图2所示,沉淀区3设有漏斗状的壳体34,斜板31设于壳体34上;壳体34底部设有导泥板35,导泥板35为倾斜设置且斜向环流推进器12设置;壳体34侧面设有排泥管33。
如图1-图2所示,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斗5,污泥斗5设于斜板31的下端;污泥斗5内设有冲洗管51,冲洗管51与进水管11相连;排泥管12经壳体34伸入污泥斗5侧面。
导泥板倾斜设置,从沉淀区经清水区进入缺氧区。
导泥板可将沉积的污泥导出至环流推机器附近,由环流推紧器推动污泥继续进行缺氧好氧处理;污泥斗可根据使用情况,需要冲洗时,打开冲洗管上的阀门对污泥斗进行冲洗,防止沉积的污泥堵塞排泥管。沉淀区设置的斜板能阻拦上升的污泥,防止污泥进入集水槽,从而使得从导水槽排出的是符合排放的净水;污泥斗内的污泥可经排泥管与外部的污泥泵相连,抽吸至设备外部处理;污泥泵间歇运行进行污泥排放。
实施例3
本申请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图2所示,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筒体6,筒体6为圆柱状;筒体6的中心与清水区4的中心一致,缺氧区1、若干个好氧区2分布于筒体6与清水区4之间的位置且呈环形设置。
如图1-图2所示,好氧区2径向方向设有填料22;曝气组件21间隔设于好氧区2内,曝气器211不与好氧区2底部相接触。
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设置再圆柱形的筒体内,能充分利用空间,减少装置的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曝气器、阀门、射流布水器、环流推进器、污泥泵等的具体型号结构非本发明创造的改进点,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清水区(4);
所述缺氧区(1)分别设有进水管(11);
所述好氧区(2)设有曝气组件(21),所述曝气组件(21)包括曝气器(211);
所述好氧区(2)设于所述缺氧区(1)的侧面,且所述好氧区(2)两侧与所述缺氧区(1)相通;
所述缺氧区(1)内设沉淀区(3),所述沉淀区(3)内设斜板(31),所述斜板(31)上部设有集水槽(32);所述沉淀区(3)侧面设有排泥管(33);
所述清水区(4)经出水槽(41)与所述集水槽(3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1)与所述好氧区(2)呈环状结构设置,所述清水区(4)设于环状结构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2)设有若干个且首尾相连,首部与尾部的所述好氧区(2)分设于所述缺氧区(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1)内设有环流推进器(12),所述环流推进器(12)为变频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1)与所述好氧区(2)连接处的底部设有射流布水器(13),所述射流布水器(13)与所述环流推进器(12)分设在缺氧区(1)的两端且两者的出水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3)设有漏斗状的壳体(34),所述斜板(31)设于所述壳体(34)上;所述壳体(34)底部设有导泥板(35),所述导泥板(35)为倾斜设置且斜向所述环流推进器(12)设置;所述壳体(34)侧面设有所述排泥管(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斗(5),所述污泥斗(5)设于所述斜板(31)的后端;所述污泥斗(5)内设有冲洗管(51),所述冲洗管(51)与所述进水管(11)相连;所述排泥管(33)经所述壳体(34)伸入所述污泥斗(5)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体(6);
所述筒体(6)的中心与所述清水区(4)的中心一致,所述缺氧区(1)、若干个所述好氧区(2)分布于所述筒体(6)与所述清水区(4)之间的位置且呈环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2)径向方向设有填料(22);所述曝气组件(21)间隔设于所述好氧区(2)内,所述曝气器(211)不与所述好氧区(2)底部相接触。
CN202321618328.0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078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8328.0U CN220078799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8328.0U CN220078799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8799U true CN220078799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8328.0U Active CN220078799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8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53942U (zh) 一种运用于深度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立式a2o污水处理设备
CN207986809U (zh) 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
CN206143005U (zh) 一种基于mbbr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CN211198754U (zh) 一种内嵌沉淀结构的一体化a2/o生化塔
CN220078799U (zh)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KR100288083B1 (ko) 고효율 합병 정화조
CN110606568A (zh) 一种内嵌沉淀结构的一体化a2/o生化塔
AU2021103721A4 (en) An Integrated Anaerobic, Anoxic, And Aerobic Treatment Device For Sewage Treatment
CN211847350U (zh) 序批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器
CN212292986U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5049474U (zh) 一种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CN209338221U (zh) 一种多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设备
KR100272667B1 (ko) 합병 정화조 및 기타 오폐수 처리 시스템의 반응조 배치방법
CN211311225U (zh) 一种雨水管网截流污水的应急处理系统
CN203295322U (zh) 一种脱氮除磷水处理装置
CN111333177A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20300529U (zh) 一种垂直循环aoc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9987702B (zh)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氧化沟及其强化脱氮的工艺方法
CN103241901B (zh) 脱氮除磷水处理装置
HU217098B (hu)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szennyvíz tisztítására biológiai aktiválással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KR100304058B1 (ko) 하수처리시스템에이용되는반응조간격벽구조및하수고도처리시스템
CN109384314A (zh) 一种多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设备
JP3116323B2 (ja) 合併浄化槽
KR0140421B1 (ko) 유기성 오.폐수정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