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764U - 热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热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764U
CN220065764U CN202321654917.4U CN202321654917U CN220065764U CN 220065764 U CN220065764 U CN 220065764U CN 202321654917 U CN202321654917 U CN 202321654917U CN 220065764 U CN220065764 U CN 220065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pressing
modules
hot
module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549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549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压设备,包括:机架、多个热压模块、升降机构及加压结构,多个热压模块设于机架且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相邻两个热压模块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升降机构设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之间,以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之间的间距,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机构主体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设于第一机构主体且相对第一机构主体可上下移动,第一机构主体和第一驱动件中的一个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中的一个连接,第一机构主体和第一驱动件中的另一个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中的另一个连接,加压机构设在机架的顶部,用于驱动位于最上方的热压模块向下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设备,提高了热压设备的热压效率。

Description

热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造过程中,极片组件热压工艺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热压是指将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叠置而形成的极片组件在特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热压,使得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连接在一起的工艺流程。相关技术中的热压设备通常采用的是单层热压的方式,大多是一次热压一片,或者一次单层热压多片。此类热压设备占用设备空间较大,热压效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产能需求,并且增加了极片组件的生产成本。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压设备,通过将多个热压模块由上至下依次设于机架,可以将多个极片组件同时进行热压,减少了对多个极片组件进行热压的热压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热压设备的热压效率,降低了极片组件的生产成本,并且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可以方便地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热压设备同时对多个极片组件进行热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设备,包括:机架;多个热压模块,多个所述热压模块设于所述机架且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以调节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的间距,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机构主体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机构主体且相对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可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和所述第一驱动件中的一个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和所述第一驱动件中的另一个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的另一个连接;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设在所述机架的顶部,用于驱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热压模块向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设备,通过将多个热压模块由上至下依次设于机架,可以将多个极片组件同时进行热压,减少了对多个极片组件进行热压的热压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热压设备的热压效率,降低了极片组件的生产成本,并且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可以方便地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热压设备同时对多个极片组件进行热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安装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下方的所述热压模块,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上方的所述热压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压模块的数量不少于六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设有沿对应的所述容纳空间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升降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每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设有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热压模块的相对两侧且错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热压模块为上热压模块,多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热压模块为下热压模块,多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所述上热压模块与所述下热压模块之间的所述热压模块为中热压模块;
其中,所述上热压模块以及所述下热压模块均包括一个热压单元,所述中热压模块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热压单元,所述热压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的安装板、底板、隔热板以及热压板,所述中热压模块的两个所述热压单元的所述安装板相连或一体成型,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的所述热压板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安装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的一个的所述安装板,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安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隔热板上设有安装凹槽,用于对所述热压板加热的加热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设有沿所述安装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防撞块,所述防撞块的外表层为柔性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压机构为电缸,所述电缸为一个,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热压模块为上热压模块,所述上热压模块的顶部设有压块,所述压块沿水平方向可移动,所述电缸的驱动杆适于与所述压块接触以对所述压块施加向下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上热压模块的顶部设有滑轨以及水平驱动机构,所述压块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滑轨,所述水平驱动机构与所述压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压块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压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热压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中热压模块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的中热压模块的部分结构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的中热压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的中热压模块的仰视图;
图7是图1中的下热压模块的主视图;
图8是图1中的下热压模块的俯视图;
图9是图1中的下热压模块的仰视图;
图10是图1中的上热压模块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中的上热压模块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中的上热压模块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中的上热压模块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00、热压设备;
1、机架;
2、热压模块;21、上热压模块;22、中热压模块;23、下热压模块;24、容纳空间;25、热压单元;26、安装板;27、底板;28、隔热板;29、安装凹槽;30、加热片;31、热压板;32、测温件;33、压力传感器;34、滑块底座;
4、升降机构;41、第一机构主体;42、第一驱动件;
6、加压机构;60、电缸;
7、防撞块;
8、压块;81、滑轨;82、水平驱动机构;
9、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设备100。
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设备100,包括:机架1、多个热压模块2、升降机构4及加压结构。多个热压模块2设于机架1且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则由上至下依次排布多个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例如,极片组件包括依次叠置的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
升降机构4设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以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机构主体41和第一驱动件42,第一驱动件42设于第一机构主体41且相对第一机构主体41可上下移动,第一机构主体41和第一驱动件42中的一个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中的一个连接,第一机构主体41和第一驱动件42中的另一个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中的另一个连接。加压机构6设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用于驱动位于最上方的热压模块2向下移动。
第一驱动件42沿上下方向向远离第一机构主体41的方向移动,带动与第一驱动件42连接的热压模块2向远离第一机构主体41的方向移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增大,增大了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第一驱动件42沿上下方向向靠近第一机构主体41的方向移动,带动与第一驱动件42连接的热压模块2向靠近第一机构主体41的方向移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减小,减小了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
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增大时可将极片组件放入容纳空间24。将多个极片组件分别放入多个容纳空间24内后,加压组件驱动位于最上方的热压模块2向下运动,第一驱动件42也沿上下方向向靠近第一机构主体41的方向移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直至将极片组件压紧。通过将多个热压模块2由上至下依次设于机架1,对热压设备100的热压模块2排布进行了改变,可实现将多个极片组件单次、同时进行热压,从而减少了对多个极片组件进行热压的热压设备100的占地面积,可以提高热压效率,降低了极片组件的生产成本。
并且将升降机构4设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通过第一驱动件42驱动热压模块2移动,可以根据极片组件的尺寸单独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使各个容纳空间24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可以独立地根据极片组件的尺寸进行调节,从而便于热压设备100可以同时对多个极片组件进行较好的热压,从而可以方便地对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可选地,热压设备100还包括电控箱9,电控箱9设于机架1且位于多个热压模块2上方,电控箱9内设有多个电气元件用以对多个热压模块2进行电气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设备100,通过将多个热压模块2由上至下依次设于机架1,可以将多个极片组件同时进行热压,减少了对多个极片组件进行热压的热压设备100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热压设备100的热压效率,降低了极片组件的生产成本,并且通过设置升降机构4,可以方便地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热压设备100同时对多个极片组件进行热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与图7,升降机构4的第一机构主体41安装固定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下方的热压模块2,升降机构4的第一驱动件42连接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上方的热压模块2。
第一驱动件42向上运动时,将与第一驱动件42连接的热压模块2向上顶起,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增大,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也增大了;第一驱动件42向下运动时,与第一驱动件42连接的热压模块2也向下运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减小,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也减小了。加压机构6向下运动时,第一驱动件42也向下运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也减小了,极片组件受到压力,加压机构6与第一驱动件42同方向运动,便于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可以更好地对极片组件进行热压。
并且,加压组件对多个热压模块2施加压力时,由于热压模块2自身具有一定重量,越往下的热压模块2受到的压力越大,导致容纳空间24内的极片组件受到的压力不一致,影响极片组件的质量。加压组件对多个热压模块2施加压力时,第一驱动件42可通过向上对热压模块2给予一定的支撑力来抵消热压模块2的自重,从而可以避免越往下的热压模块2受到的压力越大这种情况,从而使每个极片组件受到的压力一致,有利于提高极片组件的质量。
可选地,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升降气缸,第一升降气缸的缸体构成第一机构主体41,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构成第一驱动件42,通过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热压模块2沿上下方向移动,可以单独对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热压设备100可以对极片组件进行更好地热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参照图1,热压模块2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例如,热压模块2的数量为六个;再例如,热压模块2的数量为七个;再例如,热压模块2的数量为八个。通过将热压模块2的数量设为不少于六个,热压设备100可以同时对更多极片组件进行热压,可以进一步提高热压设备100的热压效率,降低了极片组件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参照图1、图3与图7,升降机构4的第一机构主体41安装固定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下方的热压模块2,升降机构4的第一驱动件42连接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上方的热压模块2,热压模块2的数量不少于六个。热压设备100对极片组件进行热压时,加压机构6与第一驱动件42同方向运动,便于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可以更好地对极片组件进行热压,并且通过将热压模块2的数量设为不少于六个,热压设备100可以同时对更多极片组件进行热压,可以进一步提高热压设备100的热压效率,降低了极片组件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实施例,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升降机构4的第一机构主体41包括第一升降气缸的缸体,升降机构4的第一驱动件42包括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图3及图5-图9,每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设有沿对应的容纳空间24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升降机构4。例如,每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设有沿对应的容纳空间24的周向间隔排布的两个升降机构4;再例如,每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设有沿对应的容纳空间24的周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三个的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沿对应的容纳空间24的周向间隔排布,升降机构4带动热压模块2移动时,该设置使各个热压模块2的受力较均匀,从而可以均匀对极片组件进行热压,有利于提高极片组件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参照图2、图5及图6,每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设有两个升降机构4,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两个第一机构位于热压模块2的相对两侧且错开设置。通过将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两个升降机构4设于热压模块2的相对两侧且错开设置,使该容纳空间24的升降机构4与其他容纳空间24的升降机构4的也错开设置,使升降机构4工作时,可以防止各个升降机构4互相干涉,从而使各个热压模块2的受力较均匀,从而可以使极片组件也受力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及图3-图13,多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最上方的热压模块2为上热压模块21,多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最下方的热压模块2为下热压模块23,多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上热压模块21与下热压模块23之间的热压模块2为中热压模块22。
其中,上热压模块21以及下热压模块23均包括一个热压单元25,中热压模块22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热压单元25。热压单元25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的安装板26、底板27、隔热板28以及热压板31,中热压模块22的两个热压单元25的安装板26相连或一体成型,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的热压板3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上热压模块21包括一个热压单元25,热压单元2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安装板26、底板27、隔热板28以及热压板31。中热压模块22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热压单元25,其中位于上方的热压单元2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热压板31、隔热板28、底板27以及安装板26,位于下方的热压单元2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安装板26、底板27、隔热板28已经热压板31。下热压模块23包括一个热压单元25,热压单元2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热压板31、隔热板28、底板27以及安装板26。
该设置使中热压模块22沿上下方向的两侧均可以与相邻的热压模块2限定出容纳空间24,可以增加热压设备100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的数量,使热压设备100可以同时对更多极片组件进行热压,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热压设备100的热压效率。
隔热板28及热压板31安装于底板27,底板27及其他零部件安装于安装板26,隔热板28可以防止热量传递于其他零部件上对其他零部件造成损坏。例如,隔热板28的材质可以为合成石,该材质导热低、阻燃、耐高温,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升降机构4的第一机构主体41安装固定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中的一个的安装板26,升降机构4的第一驱动件42连接于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中的另一个的安装板26。该设置便于升降机构4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底板27与安装板26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33,用以测量加压机构6对热压模块2施加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多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最上方的热压模块2为上热压模块21,多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最下方的热压模块2为下热压模块23,多个热压模块2中位于上热压模块21与下热压模块23之间的热压模块2为中热压模块22。其中,上热压模块21及下热压模块23可移动。上热压模块21包括一个热压单元25,中热压模块22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热压单元25。热压单元25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的安装板26、底板27、隔热板28以及热压板31。
在机架1沿前后方向相对的两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上热压模块21的安装座沿前后方向的两端以及中热压模板的安装板26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底座34,滑块底座34上设有与对应侧的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滑块与导轨可滑动配合。通过滑块与第一导轨的配合,可以为热压模块2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参照图4,隔热板28上设有安装凹槽29,用于对热压板31加热的加热片30安装于安装凹槽29内。该设置可以对加热片30进行限位,使加热片30可以稳定地对热压板31进行加热。
可选地,安装凹槽29的形状、隔热板28的形状及加热片30的形状均相同,例如,隔热板28的形状为长方形,隔热板28上设有长方形的安装凹槽29,加热片30的形状也为长方形,并平铺于安装凹槽29内,该设置使加热片30可以较均匀地对热压板31进行加热。
可选地,隔热板28与加热片30之间设有多个测温件32,例如,测温件32可以为热电偶,用以测量加热片30的温度,便于对加热片30的温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安装板26的朝向容纳空间24的一侧设有沿安装板26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防撞块7,防撞块7的外表层为柔性层。容纳空间24未放置极片组件时,若位于上方的热压模块2意外下落,通过设置防撞块7可以防止热压设备100的相关零部件被压坏,通过将防撞块7的外表层设为柔性层,可以减轻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相撞时,防撞块7对另一个热压模块2的损伤,并且通过将防撞块7设为沿安装板26的周向间隔排布,可以使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相撞时,受到防撞块7的缓冲较均匀,可以对热压设备100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提高了热压设备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0-图12,加压机构6为电缸60,电缸60为一个,位于最上方的热压模块2为上热压模块21,上热压模块21的顶部设有压块8,压块8沿水平方向可移动,电缸60的驱动杆适于与压块8接触以对压块8施加向下的压力。通过设置压块8,可以缩短电缸60的最大运动行程,可以降低热压设备100的使用成本,并且位于最上方的热压模块2向上移动时,通过将压块8设为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可以避免压块8与电缸60的驱动杆碰撞,从而便于调节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便于对极片组件进行热压。
可选地,通过沿水平方向移动压块8,使压块8与电缸60相错开,第一驱动件42沿上下方向向远离第一机构主体41的方向移动,带动与第一驱动件42连接的热压模块2向远离第一机构主体41的方向移动,增大了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24,将多个极片组件分别放入多个容纳空间24内后,将压块8沿水平方向移至与驱动杆相对的位置。然后驱动杆通过与压块8接触对压块8施加向下的压力,压块8再驱动位于最上方的热压模块2向下运动,第一驱动件42也沿上下方向向靠近第一机构主体41的方向移动,相邻两个热压模块2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直至将极片组件压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参照图10-图12,上热压模块21的顶部设有滑轨81以及水平驱动机构82,压块8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滑轨81,水平驱动机构82与压块8连接,以驱动压块8移动。通过设置滑轨81,滑轨81可以为压块8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压块8可以平稳地沿滑轨81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多个热压模块,多个所述热压模块设于所述机架且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极片组件的容纳空间;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以调节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的间距,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机构主体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机构主体且相对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可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和所述第一驱动件中的一个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和所述第一驱动件中的另一个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的另一个连接;
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设在所述机架的顶部,用于驱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热压模块向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安装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下方的所述热压模块,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上方的所述热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模块的数量不少于六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设有沿对应的所述容纳空间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升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设有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之间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热压模块的相对两侧且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热压模块为上热压模块,多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热压模块为下热压模块,多个所述热压模块中位于所述上热压模块与所述下热压模块之间的所述热压模块为中热压模块;
其中,所述上热压模块以及所述下热压模块均包括一个热压单元,所述中热压模块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热压单元,所述热压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的安装板、底板、隔热板以及热压板,所述中热压模块的两个所述热压单元的所述安装板相连或一体成型,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的所述热压板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第一机构主体安装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的一个的所述安装板,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热压模块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设有安装凹槽,用于对所述热压板加热的加热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设有沿所述安装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防撞块,所述防撞块的外表层为柔性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为电缸,所述电缸为一个,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热压模块为上热压模块,所述上热压模块的顶部设有压块,所述压块沿水平方向可移动,所述电缸的驱动杆适于与所述压块接触以对所述压块施加向下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压模块的顶部设有滑轨以及水平驱动机构,所述压块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滑轨,所述水平驱动机构与所述压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压块移动。
CN202321654917.4U 2023-06-27 2023-06-27 热压设备 Active CN220065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4917.4U CN220065764U (zh) 2023-06-27 2023-06-27 热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4917.4U CN220065764U (zh) 2023-06-27 2023-06-27 热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764U true CN22006576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8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54917.4U Active CN220065764U (zh) 2023-06-27 2023-06-27 热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2095B (zh) 电池电堆压装设备
CN210110942U (zh) 一种电芯堆叠装置
CN215578684U (zh) 多层热压设备
CN220065764U (zh) 热压设备
CN109807466B (zh) 一种电池成组焊接装置
CN108747899B (zh) 销钉式弹簧压紧装置
CN218333885U (zh) 压紧装置
CN115425300A (zh) 一种电芯热压装置
CN111906165A (zh) 一种热压整形装置
CN215620064U (zh) 一种新型热熔设备
CN214605492U (zh) 一种碳纤维板制作装置
CN220086128U (zh) 一种下压板可移动的电芯加压装置
CN210607467U (zh) 一种电芯热压装置
CN210248647U (zh) 一种可将鞋面和模具固定的热压成型设备
CN109273735B (zh) 一种电芯模组压紧机构
CN218827292U (zh) 电池热压装置及其热压机
CN210211459U (zh) 一种双工位热压机
CN219457702U (zh) 电芯热压机构
CN117207577B (zh) 一种能够解决电芯压痕问题的热压机
CN219425356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串联导电排的自动化热压合设备
CN218101363U (zh) 一种烘箱装置及电芯烘烤设备
CN110752382A (zh) 一种电芯热压装置
CN215816288U (zh) 一种极耳成型机的热压装置
CN216500367U (zh) Type-c全自动点胶治具
CN220189714U (zh) 叠片治具及电池制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