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9268U - 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 Google Patents

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9268U
CN220059268U CN202321614040.6U CN202321614040U CN220059268U CN 220059268 U CN220059268 U CN 220059268U CN 202321614040 U CN202321614040 U CN 202321614040U CN 220059268 U CN220059268 U CN 220059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atch assembly
extrusion
door latch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40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国阳
王剑飞
何国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40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9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9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9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弹门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适于固定在门框上,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收容空间;挤压件,所述挤压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适于驱动所述挤压件;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挤压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且所述调节件的长度可调以可选择地调整所述弹性件张力。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弹门器组件,通过在挤压件与弹性件之间设置调节件且调节件长度可调,使得用户可通过调节调节件的长度以改变弹门器组件的弹力,提高了弹门器组件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门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门框侧面设置弹门器使得在门锁解锁之后,弹门器能够作用于门体本体以使门体本体自动弹开,从而使得开门过程更省力,现有技术中,弹门器由外壳、内部弹簧和顶端触发块构成,弹门器的弹力大小由内部弹簧决定,不同型号的门体所需的弹门器的弹力不同,弹门器弹力过大会使得开门时门体本体被瞬间顶开很大距离,弹门器弹力过小会使得开门后弹门器无法驱动门体本体运动,用户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安装并试验多个弹力不同的弹门器以确定门体最适合的弹门器,弹门器通用性差且使得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弹门器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弹门器组件,通过在挤压件与弹性件之间设置调节件且调节件长度可调,使得用户可通过调节调节件的长度以改变弹门器组件的弹力,提高了弹门器组件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弹门器组件的门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弹门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适于固定在门框上,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收容空间;挤压件,所述挤压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适于驱动所述挤压件;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挤压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且所述调节件的长度可调以可选择地调整所述弹性件张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弹门器组件,通过在挤压件与弹性件之间设置调节件且调节件长度可调,使得用户可通过调节调节件的长度以改变挤压弹性件时弹性件产生的形变量,从而改变开门时弹性件作用于挤压件的张力,以此改变弹门器组件的弹力,弹门器组件的弹力可调使得弹门器组件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门,提高了弹门器组件的通用性,且减少了用户在安装弹门器组件上所花费的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底座,所述调节底座适于与所述弹性件止抵;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可选择地相对所述调节底座移动以改变所述调节件长度,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挤压件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挤压件上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移动件的安装通道,所述挤压件朝向所述门框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调节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件与所述调节底座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移动件与所述调节底座中另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螺纹杆,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与所述螺纹杆配合的螺纹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挤压件朝向所述调节底座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调节件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挤压件相对所述调节底座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耐磨件,所述耐磨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与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敞开端,所述挤压件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内形成有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壳体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适于所述挤压件通过;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上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门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门体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弹门器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门体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弹门器组件,因此该门体开门省力且使用便捷,可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A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圈示B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门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门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容空间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0、门体;1、弹门器组件;2、门体本体;3、门框;
10、壳体;11、收容空间;12、壳体本体;13、端盖;14、连接耳;
20、挤压件;21、调节孔;22、第一限位块;23、第二限位件;
30、弹性件;
40、调节件;41、调节底座;411、第二限位块;42、移动件;421、螺纹杆;
50、耐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在门框侧面设置弹门器使得在门锁解锁之后,弹门器能够作用于门体本体以使门体本体自动弹开,从而使得开门过程更省力,现有技术中,弹门器由外壳、内部弹簧和顶端触发块构成,弹门器的弹力大小由内部弹簧决定,不同型号的门体所需的弹门器的弹力不同,弹门器弹力过大会使得开门时门体本体被瞬间顶开很大距离,弹门器弹力过小会使得开门后弹门器无法驱动门体本体运动,用户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安装并试验多个弹力不同的弹门器以确定门体最适合的弹门器,弹门器通用性差且使得用户体验差。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门器组件1。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弹门器组件1包括:壳体10、挤压件20、弹性件30和调节件40,壳体10适于固定在门框3上,壳体10内形成有收容空间11,挤压件2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弹性件30设置于收容空间11内且适于驱动挤压件20,调节件40设置于挤压件20与弹性件30之间且调节件40的长度可调以可选择地调整弹性件30张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门框3上设置有安装槽,壳体10收容于安装槽内且壳体10上形成有连接耳14,连接耳14适于与门框3连接以将弹门器组件1固定连接于门框3,壳体10内形成有收容空间11,收容空间11内可移动地设置有挤压件20,挤压件20可选择地凸出于收容空间11并适于驱动门体本体2移动,收容空间11内还设置有弹性件30,弹性件30的一端与收容空间11的底壁止抵,弹性件30与挤压件20之间设置有调节件40,调节件40的一端与挤压件20止抵,调节件40的另一端与弹性件30的另一端止抵。
可以理解的是,关门时,门体本体2与挤压件20止抵并使得挤压件20朝向远离门体本体2的方向移动并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挤压件20驱动调节件40朝向远离门体本体2的方向移动并挤压弹性件30,开门时,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于调节件40并驱动调节件40朝向门体本体2移动,调节件40移动以驱动挤压件20朝向门体本体2移动并推动门体本体2朝向远离门框3的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30的形变量越大会使得弹性件30产生的张力越大,从而使得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越大,当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过大时,用户可将调节件40的长度缩短,使得在挤压件20完全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后,调节件40朝向弹性件30的移动距离缩短,从而使得弹性件30的形变量变小,以此减小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当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过小时,用户可将调节件40的长度伸长,使得在挤压件20完全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后,调节件40朝向弹性件30的移动距离变长,从而使得弹性件30的形变量变大,以此增大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弹门器组件1,通过在挤压件20与弹性件30之间设置调节件40且调节件40长度可调,使得用户可通过调节调节件40的长度以改变挤压弹性件30时弹性件30产生的形变量,从而改变开门时弹性件30作用于挤压件20的张力,以此改变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可调使得弹门器组件1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门,提高了弹门器组件1的通用性,且减少了用户在安装弹门器组件1上所花费的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调节件40包括调节底座41和移动件42,调节底座41适于与弹性件30止抵,移动件42可选择地相对调节底座41移动以改变调节件40长度,移动件42与挤压件20止抵。可以理解的是,移动件42的一端与调节底座41连接且另一端与挤压件20止抵,移动件42可相对于调节底座41在长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化以改变移动件42的另一端与调节底座41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之间的距离,以此改变关门后弹性件30的形变量,从而改变弹性件30的张力,进而改变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挤压件20上形成有适于收容移动件42的安装通道,挤压件20朝向门框3的一端形成有与安装通道连通的调节孔21,用户可通过调节孔21操控移动件42移动以改变调节件40的长度,从而改变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弹性件30的张力,以此改变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提高了对弹门器组件1弹力的调节便利性,使得弹门器组件1的操作简单且快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移动件42与调节底座41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移动件42与调节底座41中另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螺纹杆421,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与螺纹杆421配合的螺纹孔。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4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且第一配合部可以构造为螺纹孔,调节底座41朝向挤压件20的一侧形成有螺纹杆421,螺纹杆421与螺纹孔配合,移动件42远离调节底座41的一端与安装通道的底壁止抵,用户通过调节孔21转动移动件42以改变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弹性件30的张力,提高了弹门器组件1的操作便利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4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可以构造为螺纹杆421,此时调节底座41朝向挤压件20的一侧形成有螺纹孔,螺纹杆421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纹杆421形成于移动件42的一端且移动件42的另一端与安装通道的底壁止抵,用户通过调节孔21转动移动件42以改变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弹性件30的张力,使得弹门器组件1的操作更便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挤压件20朝向调节底座4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部,调节件40上形成有适于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制挤压件20相对调节底座41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朝向彼此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之间的距离,以此限制弹性件30张力调节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限位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构造为多个第一限位块22,多个第一限位块22的自由端朝向调节底座41延伸并在挤压件2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块22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部构造为多个第二限位块411,多个第二限位块411的自由端朝向挤压件20延伸并在调节底座4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块411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块22收容于第二限位槽内且第二限位块411收容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一限位块22或第二限位块411的长度尺寸构造为移动件42的移动范围,以此限制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之间的调节距离,从而限制弹性件30的张力调节范围,同时可以使得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绕同一转动中心转动,调节弹门器组件1的弹力时,将挤压件20固定并避免挤压件20转动,转动移动件42以改变调节件40的长度,以此改变挤压件20与调节底座41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弹性件30的张力,使得弹门器组件1的操作更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空间11的内壁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滑槽,挤压件20或调节底座41的外周设置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收容于滑槽内,避免转动移动件42时挤压件20和调节底座41发生转动而影响调节效率,提高弹门器组件1的操作便捷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收容空间11的内壁形成滑块,挤压件20或调节底座41的外周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滑槽,滑块可滑动地收容于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弹门器组件1还包括耐磨件50,耐磨件50设置于限位槽的内表面与限位块的外表面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耐磨件50设置于第一限位块22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块411的外表面之间,避免第一限位块22与第二限位块411直接接触,以延长调节底座41和挤压件20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弹门器组件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壳体10上形成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收容空间11的敞开端,挤压件20上形成有适于与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件23。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朝向门体本体2的一侧形成有敞开口,挤压件20的至少部分可选择地穿过所述敞开口并移动至收容空间11外,壳体10的端部朝向敞开口延伸并形成第一限位件,挤压件20的外周形成有第二限位件23,第一限位件适于与第二限位件23止抵以限制挤压件20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使得挤压件20的至少部分始终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避免挤压件20脱离收容空间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壳体10包括壳体本体12和端盖13,壳体本体12内形成有收容空间11,壳体本体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适于挤压件20通过,端盖13设置于壳体本体12上并封闭第二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2朝向门体本体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构造为所述敞开口,壳体本体12背离门体本体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纹,端盖13上形成有连接凸起且连接凸起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配合以将端盖13连接于壳体本体12并适于将第二开口封闭,组装弹门器组件1时,先将挤压件20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并使得挤压件20的至少部分穿过第一开口,再将调节件40和弹性件30依次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最后将端盖13的第二螺纹与第二开口内壁的第一螺纹螺纹配合以将第二开口封闭,提高了弹门器组件1的组装效率,从而提高了弹门器组件1的生产效率。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门体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门体1000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弹门器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门体1000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弹门器组件1,因此该门体1000开门省力且使用便捷,可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适于固定在门框(3)上,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收容空间(11);
挤压件(20),所述挤压件(2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
弹性件(30),所述弹性件(3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且适于驱动所述挤压件(20);
调节件(40),所述调节件(40)设置于所述挤压件(20)与所述弹性件(30)之间且所述调节件(40)的长度可调以可选择地调整所述弹性件(30)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40)包括:
调节底座(41),所述调节底座(41)适于与所述弹性件(30)止抵;
移动件(42),所述移动件(42)可选择地相对所述调节底座(41)移动以改变所述调节件(40)长度,所述移动件(42)与所述挤压件(20)止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20)上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移动件(42)的安装通道,所述挤压件(20)朝向所述门框(3)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调节孔(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42)与所述调节底座(41)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移动件(42)与所述调节底座(41)中另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螺纹杆(421),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与所述螺纹杆(421)配合的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20)朝向所述调节底座(4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调节件(40)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挤压件(20)相对所述调节底座(41)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件(50),所述耐磨件(50)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与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形成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1)的敞开端,所述挤压件(20)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件(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
壳体本体(12),所述壳体本体(12)内形成有所述收容空间(11),所述壳体本体(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适于所述挤压件(20)通过;
端盖(13),所述端盖(13)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12)上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10.一种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弹门器组件(1)。
CN202321614040.6U 2023-06-25 2023-06-25 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Active CN220059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4040.6U CN220059268U (zh) 2023-06-25 2023-06-25 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4040.6U CN220059268U (zh) 2023-06-25 2023-06-25 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9268U true CN220059268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4040.6U Active CN220059268U (zh) 2023-06-25 2023-06-25 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9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3740B1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JP4693883B2 (ja) 非埋込型のドア用油圧式ヒンジ装置
EP2078909B1 (en) Opening device for refrigerator
EP1073821A2 (en) Hinge type automatic door closer
US9095214B2 (en) Door closure mechanism for refrigerator or other appliance
US11136791B2 (en) Modularized electric latch control device
US20110316401A1 (en) Front Frame Hinge For Appliance Door
KR20060119459A (ko) 냉장고의 도어 개폐 장치
US20030071549A1 (en) Refrigerator and freezer
CN220059268U (zh) 弹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门体
WO2012011330A1 (ja) 扉開閉機構及び冷蔵庫
CN111663977A (zh) 发动机制动摇臂及车辆
JPH11351419A (ja) 無摺動ゲート弁
CN214775289U (zh) 一种隐藏式出风口
JP5324086B2 (ja) スライダ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ライダ駆動装置
CN219197046U (zh) 一种凸轮轴及地弹簧
KR100820443B1 (ko) 버스의 도어 씰링장치
JP3747406B2 (ja) 蝶番
CN218234664U (zh) 一种传动装置及门或窗总成
CN220792090U (zh) 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系统、车辆
CN220792091U (zh) 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系统、车辆
CN220792098U (zh) 电子膨胀阀和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车辆
CN212296530U (zh) 发动机制动摇臂及车辆
KR200180715Y1 (ko) 여닫이 창문의 개폐장치
CN114046098B (zh) 一种锁定控制部件和使用其的手自一体化锁定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