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4865U - 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4865U
CN220054865U CN202322836115.1U CN202322836115U CN220054865U CN 220054865 U CN220054865 U CN 220054865U CN 202322836115 U CN202322836115 U CN 202322836115U CN 220054865 U CN220054865 U CN 220054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ackage
straw
heat
heat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361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伊园
王静怡
吕爱云
李培军
张世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Mengniu Dai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Mengniu Dai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Mengniu Dai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Mengniu Dai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361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4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4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4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上述包装袋包括:热塑袋体和吸管。热塑袋体具有容纳腔及沿容纳腔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热封边;吸管的第一端插设于容纳腔,吸管的第二端封装于热封边内。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包装袋不仅加工便捷,成本低廉,而且在携带中可以防止吸管与热塑袋体发生分离,确保了携带的便捷性,还可防止吸管在饮品饮用前被外界环境污染,从而确保了用户对饮品的饮用卫生。

Description

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增加用户对果汁、豆奶、牛奶等饮品饮用的便捷性和趣味性,通常将饮品封装于包装袋中,在包装袋的表面粘接吸管。用户在饮用时,先将吸管与包装袋分离,再用吸管刺破包装袋的封装口,实现吸管插入至包装袋的内部,即可通过吸管吸取包装袋内的饮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上述外置吸管的包装袋不仅加工工艺复杂,不便于携带,而且在包装袋携带的过程中,吸管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脱落,并且由于吸管暴露于空气中,吸管上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确保用户对饮品的饮用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用以解决现有外置吸管的包装袋存在加工工艺复杂,不便于携带,难以确保用户对饮品的饮用卫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袋,包括:热塑袋体和吸管;
所述热塑袋体具有容纳腔及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热封边;所述吸管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封装于所述热封边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所述容纳腔的形状包括球状、椭球状、立方体状、葫芦状及心形形状当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所述热封边包括第一热封段和第二热封段;
所述第一热封段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热封段的两端分设于所述吸管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封装于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二端沿所述吸管的轴向朝向背离所述吸管的一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所述第一热封段的两端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所述夹角的拐点与所述吸管的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第二热封段上设有第一易撕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所述第一热封段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一端之间各自形成有所述夹角,两个所述夹角的拐点的连线与所述吸管的中轴线相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所述包装袋包括第一包装袋和第二包装袋;
所述第一包装袋和所述第二包装袋当中一者的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形成为承口,所述第一包装袋和所述第二包装袋当中另一者的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形成为插口;
其中,所述承口和所述插口能够形成承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所述第一包装袋的所述容纳腔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包装袋的所述容纳腔的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所述热塑袋体的材质包括塑料膜;
在所述塑料膜为单层的情形下,所述塑料膜包括PP膜、PET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一种;
在所述塑料膜为双层的情形下,所述塑料膜包括呈叠层设置的PP膜、PET膜、PVC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意两种;
在所述塑料膜为三层的情形下,所述塑料膜包括外层、隔离层和内层,所述外层、所述隔离层和所述内层依次叠层设置,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均包括PP膜、PET膜、PVC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一种;所述隔离层包括EVOH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联排式包装组件,包括:多个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
多个所述包装袋并排设置,多个所述包装袋的所述热封边形成为一体;相邻两个所述包装袋之间的所述热封边上设有第二易撕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在进行包装袋的加工时,便于基于成型模具对热塑膜进行造型和热封,在形成热塑袋体的同时,可一并在热塑袋体内进行吸管的封装。
相比于现有的外置吸管的包装袋,这种包装袋不仅加工便捷,成本低廉,而且在携带中可以防止吸管与热塑袋体发生分离,确保了携带的便捷性,还可防止吸管在饮品饮用前被外界环境污染,从而确保了用户对饮品的饮用卫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包装袋和第二包装袋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排式包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排式包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1、包装袋;101、第一包装袋;102、第二包装袋;10、第一易撕线;11、热塑袋体;111、容纳腔;112、热封边;1121、第一热封段;1122、第二热封段;12、吸管;121、承口;122、插口;
2、联排式包装组件;20、第二易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7,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袋1,包括:热塑袋体11和吸管12。
热塑袋体11具有容纳腔111及沿容纳腔111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热封边112;吸管12的第一端插设于容纳腔111,吸管12的第二端封装于热封边112内。
可理解的是,热塑袋体11所采用的材质可以为具有一定硬度和可塑性的热塑膜,以确保热塑袋体11在成型后,其容纳腔111能够维持出厂形态。可选地,热塑膜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塑料膜。
与此同时,吸管12可以为金属管、陶瓷管、塑料管等,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实现对包装袋1的加工,可以对包装袋1配置造型模具。造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加热件,上模和下模能够上下对应拼装,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与容纳腔111适配的造型腔,上模和下模均配置有沿造型腔的周向延伸设置的夹持边,加热件沿夹持边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加热件可以采用电加热片,电加热片呈条状,电加热片不仅可以设置于上模的夹持边朝向下模的一侧面,也可以设置于下模的夹持边朝向上模的一侧面。
在进行包装袋1的封装时,可以配置两片热塑膜,将两片热塑膜当中的一者采用热成型的方式贴附于上模朝向下模的一侧面,将两片热塑膜当中的另一者采用热成型的方式贴附于下模朝向上模的一侧面;然后,进行上模和下模的拼装,以基于两片热塑膜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111;接着,通过开口向容纳腔111内灌装果汁、酸奶、牛奶等内容物;接着,在开口处插装吸管12;最后,控制加热件通电运行,加热件的温度逐渐上升,加热件在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范围时,可以将两片热塑膜在对应夹持边的区域热熔为一体,形成沿容纳腔111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热封边112,并确保吸管12的第一端插设于容纳腔111,吸管12的第二端封装于热封边112内。
由上可知,在进行包装袋1的加工时,便于基于成型模具对热塑膜进行造型和热封,在形成热塑袋体11的同时,可一并在热塑袋体11内进行吸管12的封装。
相比于现有的外置吸管12的包装袋1,这种包装袋1不仅加工便捷,成本低廉,而且在携带中可以防止吸管12与热塑袋体11发生分离,确保了携带的便捷性,还可防止吸管12在饮品饮用前被外界环境污染,从而确保了用户对饮品的饮用卫生。
在对包装袋1加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造型模具的造型腔的结构形态确定容纳腔111的形状,容纳腔111的形状包括球状、椭球状、立方体状、葫芦状及心形形状当中的任一种。
如图1和图2所示,包装袋1的容纳腔111的形状呈现为椭球状,吸管12的中轴线可以沿着容纳腔111的长轴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3所示,包装袋1的容纳腔111的形状呈现为葫芦状,吸管12的中轴线可以沿着容纳腔111的轴对称线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4所示,包装袋1的容纳腔111的形状呈现为心形形状,吸管12可以设置于容纳腔111的大头端的一侧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热封边112包括第一热封段1121和第二热封段1122。
第一热封段1121沿容纳腔111的周向延伸设置,第一热封段1121的两端分设于吸管12的两侧,并与第二热封段1122的第一端连接。
吸管12的第二端封装于第二热封段1122的第一端,第二热封段1122的第二端沿吸管12的轴向朝向背离吸管12的一侧延伸。
可理解的是,第一热封段1121和第二热封段1122围绕容纳腔111设置,第一热封段1121和第二热封段1122相连接,能够组成环形的热封边112。
在实际应用中,吸管12的封装位置与第二热封段1122所在的位置相对应,第二热封段1122在实现对吸管12的封装的同时,还可作为提手,以便于用户对包装袋1进行携带。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热封段1122的第二端可以设置开孔,用户的手指可以穿过开孔,以进行包装袋1的携带。当然,用户也可以将拉绳依次穿设于多个包装袋1上的开孔,以便捷地实现对多个包装袋1的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封段1121的两端当中的至少一者与第二热封段1122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夹角。
可理解的是,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夹角具有拐点,该拐点便于作为受力点。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对夹角具有拐点施加作用力,以迫使第二热封段1122与第一热封段1121分离,从而将吸管12的第二端露出于空气中,便于用户通过吸管12吸取容纳腔111当中的内容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夹角的拐点与吸管12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热封段1122上设有第一易撕线10。
可理解的是,第一易撕线10可配置包括多个中断孔,多个中断孔在第二热封段1122沿设定的路径依次间隔排列,以形成第一易撕线10。
在实际应用中,若是没有在第二热封段1122上设置第一易撕线10,在用户对夹角的拐点施加作用力时,可以会因用户的施力方向不准确,出现热封边112上分离的区域延伸到第一热封段1121,导致容纳腔111出现破损,甚至出现内容物的逸出。
如此,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热封段1122上设有第一易撕线10,可以在用户对夹角的拐点施加作用力时,无需控制施力方式,即可确保第二热封段1122沿着第一易撕线10所在的位置与第一热封段1121分离,使得只有吸管12的第二端露出于空气中,确保了容纳腔111的完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热封段1121的两端与第二热封段1122的第一端之间各自形成有夹角,两个夹角的拐点的连线与吸管12的中轴线相交。
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设置上述两个夹角相对于吸管12的中轴线呈轴对称设置,以确保包装袋1整体造型的美观性。其中,每个夹角的大小可以设置为70°~150°。
由于两个夹角的拐点的连线与吸管12的中轴线相交,则在对两个夹角的拐点当中的任一者施加作用力时,可以确保热封边112上的撕缝能够从夹角的拐点延伸至吸管12的侧壁,从而尽可能地将吸管12的第二端露出于空气中,以便用户通过吸管12吸取容纳腔111内的内容物。
其中,在夹角的拐点与吸管12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热封段1122上设置第一易撕线10的情形下,可以设置第一易撕线10的延伸方向与吸管12的中轴线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包装袋1包括第一包装袋101和第二包装袋102。
第一包装袋101和第二包装袋102当中一者的吸管12的第二端形成为承口121,第一包装袋101和第二包装袋102当中另一者的吸管12的第二端形成为插口122;承口121和插口122能够形成承插连接。
其中,在图5中,本实施例具体示意了第一包装袋101的吸管12的第二端设置为插口122,第二包装袋102的吸管12的第二端设置为承口121。
当然,第一包装袋101的吸管12的第二端也可以为承口121,相应地,第二包装袋102的吸管12的第二端可以为插口122。
可理解的是,第一包装袋101和第二包装袋102当中一者的容纳腔111用于存储谷物、布丁、珍珠等风味物质,第一包装袋101和第二包装袋102当中另一者的容纳腔111用于存储牛奶、酸奶等内容物。
在进行风味物质的添加时,可以先将第一包装袋101和第二包装袋102所对应的吸管12的第二端露出于空气中,再基于两个吸管12的承插设计,将吸管12的第二端可靠地插接为一体,这种设计不仅便于将第一包装袋101中的风味物质添加至第二包装袋102中的内容物中,增加了饮品饮用口感的多样化,而且能够精确地控制风味物质的添加量,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风味物质相比于饮用主体(内容物)的用量相对较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包装袋101的容纳腔111的体积小于第二包装袋102的容纳腔111的体积。
其中,第一包装袋101和第二包装袋102所对应的容纳腔111的形状可以为球状、椭球状、立方体状、葫芦状及心形形状当中的任一种,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对热塑袋体11的成型加工,热塑袋体11所选用的材质可以为塑料膜。
在一些示例中,在塑料膜为单层的情形下,塑料膜包括PP膜、PET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一种。
其中,PP膜的主要材质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膜也称之为聚丙烯膜;PET膜的主要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俗称涤纶树脂,PET膜也称之为涤纶树脂膜;PE膜的主要材质为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也称之为聚乙烯膜;PA膜的主要材质为聚酰胺(polyamide),PA膜也称之为聚酰胺膜;PS膜的主要材质为聚苯乙烯,PS膜也称之为聚苯乙烯膜。
在一些示例中,在塑料膜为双层的情形下,塑料膜包括呈叠层设置的PP膜、PET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意两种。其中,PVC膜的主要材质为聚氯乙烯,PVC膜也可称之为聚氯乙烯膜。
可选地,塑料膜可以为PET膜和PE膜形成的双层复合膜。
可选地,塑料膜可以为PS膜和PE膜形成的双层复合膜。
可选地,塑料膜可以为PA膜和PE膜形成的双层复合膜。
可选地,塑料膜可以为PVC膜和PE膜形成的双层复合膜。
在一些示例中,在塑料膜为三层的情形下,塑料膜包括外层、隔离层和内层,外层、隔离层和内层依次叠层设置,外层和内层均可以设置为PP膜、PET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一种。
其中,隔离层包括EVOH膜,EVOH膜也可称之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EVOH膜为将乙烯聚合物的加工性和乙烯醇聚合物的阻隔作用相结合,以形成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不仅表现出极好的加工性能,而且也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呈现出优异的阻断作用。当然,隔离层也可为铝箔及其它具有隔离作用的薄膜。
可选地,塑料膜可以为将PET膜、EVOH膜和PE膜依次叠层设置,以此形成的三层复合膜。
可选地,塑料膜可以为将PP膜、EVOH膜和PP膜依次叠层设置,以此形成的三层复合膜。
可选地,塑料膜可以为将PS膜、EVOH膜和PE膜依次叠层设置,以此形成的三层复合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联排式包装组件2,包括:多个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1。
多个包装袋1并排设置,多个包装袋1的热封边112形成为一体;相邻两个包装袋1之间的热封边112上设有第二易撕线20。
具体地,第二易撕线20用于实现相邻的两个包装袋1的分隔,在用户沿第二易撕线20对热封边112施加作用力时,可以便捷地实现相邻的两个包装袋1的彼此分离。
其中,第二易撕线2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易撕线10的结构相似,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在进行联排式包装组件2的加工时,可以对上述造型模具进行改造,在造型模具的上模朝向下膜的一侧面,构造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凹槽,在造型模具的下模朝向上膜的一侧面,构造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凹槽,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一一相对设置。
如此,基于改造后的造型模具,可以实现对联排式包装组件2的初步加工,通过在初步加工的联排式包装组件2上构造第二易撕线20,即可得到本实施例所示的联排式包装组件2,这种联排式包装组件2实现了多个包装袋1的集成化设置,便于运输和存储。
其中,图6具体示意了对多个第一包装袋101的联排设计,图7具体示意了对多个第二包装袋102的联排设计。
由于联排式包装组件2包括包装袋1,包装袋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则本实施例所示的联排式包装组件2包括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塑袋体和吸管;
所述热塑袋体具有容纳腔及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热封边;所述吸管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封装于所述热封边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形状包括球状、椭球状、立方体状、葫芦状及心形形状当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边包括第一热封段和第二热封段;
所述第一热封段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热封段的两端分设于所述吸管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封装于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二端沿所述吸管的轴向朝向背离所述吸管的一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封段的两端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拐点与所述吸管的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第二热封段上设有第一易撕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封段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热封段的第一端之间各自形成有所述夹角,两个所述夹角的拐点的连线与所述吸管的中轴线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包括第一包装袋和第二包装袋;
所述第一包装袋和所述第二包装袋当中一者的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形成为承口,所述第一包装袋和所述第二包装袋当中另一者的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形成为插口;
其中,所述承口和所述插口能够形成承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袋的所述容纳腔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包装袋的所述容纳腔的体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袋体的材质包括塑料膜;
在所述塑料膜为单层的情形下,所述塑料膜包括PP膜、PET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一种;
在所述塑料膜为双层的情形下,所述塑料膜包括呈叠层设置的PP膜、PET膜、PVC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意两种;
在所述塑料膜为三层的情形下,所述塑料膜包括外层、隔离层和内层,所述外层、所述隔离层和所述内层依次呈叠层设置,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均包括PP膜、PET膜、PVC膜、PE膜、PA膜、PS膜当中的任一种;所述隔离层包括EVOH膜。
10.一种联排式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
多个所述包装袋并排设置,多个所述包装袋的所述热封边形成为一体;相邻两个所述包装袋之间的所述热封边上设有第二易撕线。
CN202322836115.1U 2023-10-23 2023-10-23 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Active CN220054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6115.1U CN220054865U (zh) 2023-10-23 2023-10-23 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6115.1U CN220054865U (zh) 2023-10-23 2023-10-23 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4865U true CN220054865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5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36115.1U Active CN220054865U (zh) 2023-10-23 2023-10-23 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4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267727A (ja) 多層成形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933381B2 (en) Packaging pouch for microwave oven
US9809370B2 (en) Barrier spout for a flexible bag and a flexible bag having a barrier spout
JP2011025944A (ja) 自立性多室包装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23083B (zh) 包装容器,制造内带的方法和用于包装容器的内带
JP4962885B2 (ja) 包装容器
JP2009190750A (ja) 口栓付き袋
JPH11105893A (ja) スパウト付パウチ
CN220054865U (zh) 包装袋与联排式包装组件
JP7018704B2 (ja) 自立袋の製造方法
JP5101916B2 (ja) 袋カップ
JP5261905B2 (ja) バリア性を有する注出口
JP2005035568A (ja) 電子レンジ対応包装容器
JP4635673B2 (ja) 軟包装袋用スパウトと該スパウトを取り付けた流動食用軟包装袋
JP2007099324A (ja) 深絞り成形容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JP2000142716A (ja) 不定形容器
JPH0680185A (ja) 広口の開口部を有するチューブ容器
KR200231429Y1 (ko) 가스 배출이 가능한 발효식품 포장용기
JP6468799B2 (ja) スパウト付パウチ
JP6877990B2 (ja) 容器包装体
JP7229320B2 (ja) 自立袋
JP4294366B2 (ja) 注出口付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注出口付容器
JPS6244934Y2 (zh)
JPH11171250A (ja) 繰り返し開閉可能な密封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2003231515A (ja) 液体封入用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