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1951U - 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1951U
CN220041951U CN202320802688.XU CN202320802688U CN220041951U CN 220041951 U CN220041951 U CN 220041951U CN 202320802688 U CN202320802688 U CN 202320802688U CN 220041951 U CN220041951 U CN 220041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platform body
platform
plat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26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嘉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ongshanhu Jiatu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ongshanhu Jiatu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ongshanhu Jiatu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ongshanhu Jiatu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26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1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1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1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该吸附接带平台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平台本体,侧板的顶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平台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吸附腔以及位于第一吸附腔两侧的两个第二吸附腔,平台本体的顶端在对应第一吸附腔的位置设有切槽和多个第一吸附孔、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的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吸附孔,切槽和多个第一吸附孔与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多个第二吸附孔与对应的第二吸附腔连通,平台本体的底端在对应所述第一吸附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孔、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气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接带动作简单,提高了接带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锂电池制造过程中,极片、隔膜及锂带等多采用带状的方式进行加工及运输。为了连续生产,当一卷料用尽时,需要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与线上的带材的末端进行接带。现有的锂电池制造设备的接带机构通常采用多个夹具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旧带材的末端夹住并使两者对接,然后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旧带材的末端通过胶带粘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接带,或者采用多个夹具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旧带材的末端夹住并置于平板状的平台上实现接带,该种方式接带动作复杂,接带效率低,且只能实现对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和旧带材的末端的正面进行贴胶,无法用于由两种带材复合而成的复合带材的接带,如锂带与保护膜复合的复合锂带。同时该接带机构结构复杂、占据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接带动作简单,提高了接带效率,且可实现对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和旧带材的末端的正面、背面进行贴胶,可用于由两种带材复合而成的复合带材的接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的平台本体,所述侧板的顶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所述平台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吸附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吸附腔两侧的两个第二吸附腔,所述平台本体的顶端在对应所述第一吸附腔的位置设有切槽和多个第一吸附孔、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的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吸附孔,所述切槽和多个第一吸附孔与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所述多个第二吸附孔与对应的第二吸附腔连通,所述平台本体的底端在对应所述第一吸附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孔、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所述第二气孔与对应的第二吸附腔连通,所述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分别用于与一抽真空设备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板贯穿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板和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支撑板之间设有压板驱动件,所述压板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上下移动,所述支撑件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所述导向杆相对所述支撑板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压板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套设在所述导向杆的外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的底端设有缓冲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台本体可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平台本体下方的平台本体驱动件,所述平台本体驱动件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平台本体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侧板之间在对应所述平台本体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孔,所述平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分别与两个限位板的限位槽孔相配合,所述平台本体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所述两个限位块在对应的限位槽孔的两端之间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位于所述压板和平台本体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个第一吸附孔分为两排,两排的吸附孔分别位于所述切槽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锂电池制造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接带动作简单,提高了接带效率,且可实现对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和旧带材的末端的正面、背面进行贴胶,提高了接带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减少占用空间,同时可用于由两种带材复合而成的复合带材的接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接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吸附接带平台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吸附接带平台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吸附接带平台的平台本体和平台本体驱动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包括两个呈左右相对设置的侧板10以及设置在两个侧板10之间的可上下移动的平台本体20。平台本体20的长度方向与侧板10的长度方向、带材的宽度方向相同。带材例如为极片、隔膜、锂带等。
侧板10的顶端设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长度方向与平台本体10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板12的一侧与侧板10的内侧(内侧即侧板10的靠近平台本体20的一侧)平齐,另一侧凸出于侧板10的外侧(外侧即侧板10的远离平台本体20的一侧)。支撑板12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30,压板30与支撑板12呈上下平行设置,压板30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12的长度方向相同。通过压板30的上下移动,从而可实现将带材压紧在支撑板12的顶端或松开支撑板12顶端的带材。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2的下方设有与其呈上下平行设置的支撑件13,支撑件1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12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件13位于两个侧板10的外部,也即其中一个支撑板12下方的支撑件13位于两个侧板10的左方,另一个支撑板12下方的支撑件13位于两个侧板10的右方。支撑板12具有贯通其顶端和底端的通孔,通孔中贯穿设置有导向杆132,导向杆132的两端分别与压板30和支撑件13连接。支撑件13和支撑板12之间设有压板驱动件,压板驱动件用于驱动支撑件13上下移动,支撑件13的上下移动可带动导向杆132相对支撑板12上下移动,导向杆132的上下移动可带动压板30上下移动。
导向杆132优选为两个,两个导向杆132分别位于支撑板12的两端,支撑板12的通孔的数量与导向杆132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可以理解地,导向杆132、通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压板驱动件位于两个导向杆132之间,压板驱动件优选为单轴气缸40,单轴气缸40设置在支撑板12的底端,单轴气缸40的气缸轴42设置在支撑件13的顶端,从而单轴气缸40通过其气缸轴42可驱动支撑件13上下移动。可以理解地,压板驱动件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驱动件。
支撑板12的底端设有直线轴承133,直线轴承133套设在导向杆132的外周。通过设置的直线轴承133可对导向杆132的上下移动提供支撑。直线轴承133的数量与导向杆132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
支撑板12顶端的靠近平台本体20的一侧设有刻度尺122,即刻度尺122为与压板30和平台本体20之间,设置的刻度尺122便于在接带时手动将上一个带材的切断端与下一个带材的首端对齐。本实施例的刻度尺122的标号“0”位于刻度尺122的中间位置,标号“0”两侧的标号依次为“1-19”。可以理解地,刻度尺122的类型还可以是其他。
压板30的底端设有缓冲块32,缓冲块32可随着压板30一起移动,在通过压板30将带材压紧在支撑板12的顶端时,缓冲块32与带材接触,这样可避免损伤带材。缓冲块32例如为一硅胶件、橡胶件等。缓冲块32的长度与带材的宽度相适配。
平台本体20的内部设有第一吸附腔22以及位于第一吸附腔22左侧和右侧的两个第二吸附腔23。第一吸附腔22位于平台本体20内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处。第一吸附腔22、第二吸附腔23的长度方向与平台本体20的长度方向相同。平台本体20的顶端在对应第一吸附腔22的位置设有切槽24和多个第一吸附孔25、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23的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吸附孔26。切槽24位于平台本体20顶端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切槽24的长度方向与平台本体20的长度方向相同,切槽24用于避让切刀机构的切刀,便于切刀机构的切刀将带材与快用尽的卷料分离。多个第一吸附孔25分为两排,每排的吸附孔25沿平台本体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排的吸附孔25分别位于切槽24的左侧、右侧。切槽24和多个第一吸附孔25与第一吸附腔22连通。多个第二吸附孔26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吸附孔26与对应的第二吸附腔23连通。平台本体20的底端在对应第一吸附腔22的位置设有第一气孔27、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23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气孔28。第一气孔27与第一吸附腔22连通,第二气孔28与对应的第二吸附腔23连通。第一气孔27上连接有第一接头62,第二气孔28上连接有第二接头63,第一接头62、第二接头63分别用于通过气管与一抽真空设备连接。第一接头62与对应的抽真空设备之间的气管上、第二接头63与对应的抽真空设备之间的气管上可分别设置一电磁阀。抽真空设备具有抽真空和破真空功能。抽真空设备例如为真空泵、真空发生器等。在实际应用时,抽真空设备通过电磁阀可实现对对应的接头、气孔进行抽真空,从而通过对应的吸附腔可实现对对应的吸附孔进行抽真空,抽真空设备通过电磁阀可实现对对应的接头、气孔进行破真空即充气,从而通过对应的吸附腔可实现对对应的吸附孔进行破真空即充气。
第一吸附孔25、第二吸附孔2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一吸附腔22、第二吸附腔23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平台本体20的底端在对应第一吸附腔22的位置设有两个第一气孔27、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23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第二气孔28。两个第一气孔27、两个第二气孔28分别沿平台本体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地,第一气孔27、第二气孔28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侧板10上设有位于平台本体20下方的平台本体驱动件,平台本体驱动件与平台本体20的底端连接并用于驱动平台本体20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平台本体驱动件为四个,四个平台本体驱动件分别与平台本体20底端的四个角对应,每个侧板10的内侧分别设有两个平台本体驱动件。平台本体驱动件优选为三轴气缸50,三轴气缸50的三个气缸轴52通过安装块53与平台本体20的底端连接,三轴气缸50通过其三个气缸轴52驱动平台本体20上下移动。可以理解地,平台本体驱动件的数量、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侧板10之间在对应平台本体20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限位板14,限位板14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孔142,平台本体20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块29,两个限位块29分别与两个限位板14的限位槽孔142相配合,平台本体20的上下移动可带动两个限位块29在对应的限位槽孔142的两端之间进行上下移动。设置的限位槽孔142和限位块29对平台本体20的上下移动起到限位作用。其中一个限位板14在位于限位槽孔142的下方的位置设有避让槽143,避让槽143与限位槽孔142连通,在实际应用时,避让槽143的设置便于第一接头62、第二接头63上连接的气管穿过。
本实施例中,平台本体20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20a、第二部分20b和第三部分20c。第一部分20a的底端设有第一腔室202a以及位于第一腔室202a左侧、右侧的两个第二腔室203a。第一部分20a的顶端在对应第一腔室202a的位置设有上述的切槽24和多个第一吸附孔25、在对应每个第二腔室203a的位置分别设有上述的多个第二吸附孔26。切槽24、多个第一吸附孔25分别与第一腔室202a连通,多个第二吸附孔26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腔室203a连通。第二部分20b的顶端设有贯通其底端的第三腔室202b以及位于第三腔室202b左侧、右侧的两个第四腔室203b,第三腔室202b与第一腔室202a形成上述的第一吸附腔22,两个第四腔室203b分别与两个第二腔室203a形成上述的两个第二吸附腔23。第三部分20c的底端在对应第三腔室202b的位置设有上述的第一气孔27、在对应每个第四腔室203b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气孔28,第一气孔27与第三腔室202b连通,第二气孔28与对应的第四腔室203b连通。三轴气缸50的三个气缸轴52通过安装块53与第三部分20c的底端连接。第三部分20c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述的两个限位块29。
本实施例中,第三部分20c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限位块29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槽内,且两个限位块29部分分别凸出于第三部分20c的两端并分别与两个限位槽孔142相配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接带原理如下:为便于描述,将两个支撑板12分别命名为左侧支撑板12、右侧支撑板12。将两个压板30分别命名左侧压板30、右侧压板30,两个压板驱动件分别命名为左侧压板驱动件、右侧压板驱动件,将两个第二吸附腔23分别命名为左侧第二吸附腔23、右侧第二吸附腔23。将与左侧第二吸附腔23对应的第二吸附孔26、第二气孔28分别命名为左侧第二吸附孔26、左侧第二气孔28。将与右侧第二吸附腔23对应的第二吸附孔26、第二气孔28分别命名为右侧第二吸附孔26、右侧第二气孔28。
正常工作过程中,左侧压板30、右侧压板30分别位于左侧支撑板12、右侧支撑板12的上方,平台本体20的顶端低于左侧支撑板12、右侧支撑板12的顶端,卷料被放卷机构放卷后,卷料的带材依次从左侧压板30的缓冲块32与左侧支撑板12之间、右侧压板30的缓冲块32和右侧支撑板12之间穿过。
当卷料快用尽时,放卷机构停止放卷,通过左侧压板驱动件、右侧压板驱动件分别驱动左侧压板30、右侧压板30向下移动以通过左侧压板30的缓冲块32、右侧压板30的缓冲块32将带材压紧在左侧支撑板12的顶端、右侧支撑板12的顶端,同时通过平台本体驱动件驱动平台本体20向上移动至平台本体20的顶端与左侧支撑板12、右侧支撑板12的顶端平齐的位置。然后通过切刀机构的切刀向下移动直至切刀与切槽24相配合,在切刀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切刀可实现将带材和卷料切断,然后切刀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为便于描述,以下将该带材和卷料分别命名为旧带材和旧卷料。
然后通过左侧压板驱动件驱动左侧压板30向上移动以松开旧卷料的切断端,然后将旧卷料从放卷机构上拆卸下来并将旧卷料的切断端从左侧压板30的缓冲块32和左侧支撑板12的顶端之间抽出。然后将新卷料安装在放卷机构上并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穿过左侧压板30的缓冲块32和左侧支撑板12的顶端之间后,利用左侧支撑板12顶端的刻度尺122和右侧支撑板12顶端的刻度尺122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与旧带材的末端对接。然后通过左侧压板驱动件驱动左侧压板30向下移动以通过左侧压板30的缓冲块32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压紧在左侧支撑板12的顶端。
然后通过与左侧第二吸附腔23、右侧第二吸附腔23分别对应的抽真空设备分别对左侧第二气孔28、右侧第二气孔28进行破真空,从而通过左侧第二吸附孔26、右侧第二吸附孔26可分别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旧带材的末端向上吹起,以避让出放置背面侧胶带的位置,或者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接带平台时将吸附接带平台倒置安装,使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旧带材的末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同样可实现避让出放置背面侧胶带的位置。
然后通过人工的方式或贴胶机构将背面侧胶带置于平台本体20的切槽24处,并使背面侧胶带的胶面朝上。然后通过与第一气孔27对应的抽真空设备对第一气孔27进行抽真空,从而通过第一吸附孔25可实现吸附背面侧胶带,从而可实现将背面侧胶带固定到平台本体20的顶端。之后通过与左侧第二吸附腔23、右侧第二吸附腔23分别对应的抽真空设备分别对左侧第二气孔28、右侧第二气孔28进行抽真空,从而通过左侧第二吸附孔26、右侧第二吸附孔26可分别吸附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旧带材的末端,从而可实现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旧带材的末端分别固定到平台本体20的顶端、背面侧胶带的胶面的顶端,如此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的背面、旧带材的末端的背面即分别与背面侧胶带粘接在一起了。然后通过人工的方式或贴胶机构将正面侧胶带贴在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的正面、旧带材的末端的正面之间的与背面侧胶带对应的位置处,如此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的正面、旧带材的末端的正面即分别与正面侧胶带粘接在一起了,如此新旧带材即连接在一起了。之后通过与第一气孔27对应的抽真空设备、与左侧第二气孔28对应的抽真空设备、与右侧第二气孔28对应的抽真空设备分别对第一吸附孔25、左侧第二吸附孔26、右侧第二吸附孔26进行破真空,同时通过平台本体驱动件驱动平台本体20向下移动至平台本体20的顶端低于左侧支撑板12、右侧支撑板12顶端的位置即可,如此接带即完成。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接带平台,可用于由两种带材复合而成的复合带材的接带,如可以实现对复合锂带的正反两面进行贴胶,使复合锂带的锂带和保护膜分别被正反侧的胶带连接,保证后续剥离机构在换卷后还可以实现对锂带与保护膜的连续剥离,以获得连续的锂带和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压板30可实现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旧带材的末端分别压紧在两个支撑板12的顶端,通过平台本体20设置的多个第一吸附孔25、第一吸附腔22以及第一气孔27,可实现将连接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和旧带材的末端的背面侧胶带固定在平台本体20的顶端,通过平台本体20设置的两个第二吸附腔23、与每个第二吸附腔23对应的多个第二吸附孔26以及与每个第二吸附腔23对应的第二气孔28,可实现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的背面和旧带材的末端的背面与背面侧胶带粘接在一起,之后再将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的正面和旧带材的末端的正面与正面侧胶带粘接在一起,如此即可完成新旧带材的连接,接带动作简单,提高了接带效率,且可实现对新卷料的带材的首端和旧带材的末端的正面、背面进行贴胶,提高了接带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接带平台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减少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接带平台可倒置或侧置安装,安装方式灵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制造设备,包括上述的放卷机构、切刀机构、吸附接带平台以及剥离机构。该锂电池制造设备占用空间小。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的平台本体,所述侧板的顶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所述平台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吸附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吸附腔两侧的两个第二吸附腔,所述平台本体的顶端在对应所述第一吸附腔的位置设有切槽和多个第一吸附孔、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的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吸附孔,所述切槽和多个第一吸附孔与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所述多个第二吸附孔与对应的第二吸附腔连通,所述平台本体的底端在对应所述第一吸附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孔、在对应每个第二吸附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所述第二气孔与对应的第二吸附腔连通,所述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分别用于与一抽真空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板贯穿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板和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支撑板之间设有压板驱动件,所述压板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上下移动,所述支撑件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所述导向杆相对所述支撑板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压板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套设在所述导向杆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底端设有缓冲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可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平台本体下方的平台本体驱动件,所述平台本体驱动件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平台本体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之间在对应所述平台本体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孔,所述平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分别与两个限位板的限位槽孔相配合,所述平台本体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所述两个限位块在对应的限位槽孔的两端之间进行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位于所述压板和平台本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吸附孔分为两排,两排的吸附孔分别位于所述切槽的两侧。
10.一种锂电池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吸附接带平台。
CN202320802688.X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Active CN220041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2688.XU CN220041951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2688.XU CN220041951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1951U true CN220041951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2688.XU Active CN220041951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1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77257U (zh) 电芯贴胶装置及叠片机
CN212287917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模切分条一体机
US20240181581A1 (en) Roll replacing device and tab welding apparatus
CN110600812B (zh) 一种极片自动换卷机构
CN220041951U (zh) 一种吸附接带平台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CN210897517U (zh) 一种片状锂电池侧面贴胶装置
CN111115337B (zh)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包胶设备
CN115649944B (zh) 电芯侧边自动贴胶带设备
CN110571479A (zh) 一种卷绕制片一体机
CN217671153U (zh) 长条形钢片双面贴胶组装机
CN114784386B (zh) 一种叠片设备及叠片方法
CN113363546A (zh) 极芯制备系统和采用其制备极芯的制备方法
CN109671971A (zh) 一种全自动包装机
CN210576292U (zh) 一种卷绕制片一体机
CN114024017A (zh) 连续往复移动叠片机构及叠片方法
CN220412375U (zh) 一种平移贴胶装置
CN220391628U (zh)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贴付设备
CN219677321U (zh) 一种电芯贴胶装置
CN215911454U (zh) 一种隔膜翻转包覆的叠片机构
CN220131537U (zh) 胶带释放机构及胶带粘贴设备
CN220065758U (zh) 贴胶装置及贴胶系统
CN217848039U (zh) 一种电芯极耳贴胶装置
CN219971391U (zh) 一种供胶机构
CN220843300U (zh) 一种全自动封边条打包装置
CN220692096U (zh) 叠片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