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0905U -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0905U
CN220020905U CN202321687442.9U CN202321687442U CN220020905U CN 220020905 U CN220020905 U CN 220020905U CN 202321687442 U CN202321687442 U CN 202321687442U CN 220020905 U CN220020905 U CN 220020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c
guide chute
power switch
switch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74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龙
王哨
刘洪刚
李旭博
黄温露
郑豪博
严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elix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elix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elix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elix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874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0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0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0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包括具有型腔的壳体,和设置在型腔中间的导向滑槽,和相对分设在导向滑槽两侧的多个触头区槽,导向滑槽与型腔之间可移动设置有触头支持,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多个触头区槽之间的多个隔弧挡板,和成型在多个隔弧挡板端部呈L形结构的多个限位挡块,以及相对成型在触头支持两侧壁上的多个隔弧凸台,通过导向滑槽对触头支持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在触头支持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同步会带动隔弧凸台与限位挡块配合相抵接触,隔挡消除了触头支持与限位挡块之间的空隙,增大相间爬电距离,以防止分断电弧窜入到相邻相路中而引起相间短路事故,提升相间电气绝缘性能,使用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双电源转换开关主要用在紧急供电系统,将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换接至另一个(备用)电源的开关电器,以确保重要负荷连续、可靠运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用途,简单来说就是一路常用一路备用,当常用电突然故障或停电时,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自动投入到备用电源上,确保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双电源转换开关电器包括触头系统和操作机构,通过操作机构控制触头系统接通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触头系统包括了相对设置在触头支持架上的多个动触头,和安装在基座上的多个静触头,基座上形成适合安装触头支持架的型腔,和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型腔底部的凸筋,以及在型腔两侧相对设有间隔分布在多个静触头之间的多个挡板,触头支持架在基座的型腔内做来回移动,并带动多个动触头在两组静触头之间移动来实现动、静触头之间的分合,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现有电源转换开关电器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这种触头支持件的两侧侧壁是与多个挡板配合限位相抵,由于触头支持件沿着凸筋滑动时容易向两侧发生偏移现象,使得触头支持件的两侧侧壁与多个挡板之间出现明显空隙,使动、静触头分断产生的电弧从空隙位置引起窜弧,导致相间短路事故发生,相间电气绝缘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触头支持件两侧侧壁与多个挡板之间会出现明显空隙,电弧从间隙位置引起窜弧,导致发生相间短路事故,相间电气绝缘性能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型腔,所述型腔包括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中间的导向滑槽,和相对分设在所述导向滑槽两侧的多个触头区槽;
触头结构,包括固定在多个触头区槽中的多个静触头,和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与型腔之间的触头支持,以及穿设在触头支持上且分别延伸至多个触头区槽中的多个动触头;还包括:
隔弧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多个触头区槽之间的多个隔弧挡板,和成型在多个隔弧挡板端部呈L形结构的多个限位挡块,以及相对成型在触头支持两侧壁上且与多个限位挡块相对应的多个隔弧凸台,多个限位挡块以两两相对的连接于所述导向滑槽两侧,多个隔弧凸台分别与多个动触头相邻设置,所述触头支持沿导向滑槽做往复移动时带动多个隔弧凸台与多个限位挡块配合相抵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弧凸台配合抵接在限位挡块的L形挡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头支持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动触头的多个通孔结构,所述隔弧凸台呈竖条形状成型在所述通孔结构的端口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滑槽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与导向滑槽同向延伸的两个凸筋条,所述触头支持的底部滑动接触在两个凸筋条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个限位挡块相对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的两侧侧壁顶部,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基座,所述导向滑槽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座和上盖的下滑槽和上滑槽,所述上盖和基座分别对应设有上下对合相连的所述隔弧挡板和所述限位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与多个静触头相对应的多个绝缘隔室,所述基座两侧分别间隔设有对应连接在多个绝缘隔室之间的多个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上嵌设有螺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触头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通孔结构中的两个动触片,和分别设置在两个动触片与通孔结构之间的两个弹簧片,以及形成在两个动触片之间用于夹持静触头的触头间隙,两个弹簧片分别抵压在两个动触片背对的顶侧面上,两个动触片相对的底侧面上分别对应冲压成型有两个触点凸起,所述触点凸起呈方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静触头的一端设有与两个动触片配合接触的斜面刀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中,根据多个隔弧挡板间隔设置在多个触头区槽之间,并在隔弧挡板端部设有L形结构的限位挡块,这样设计首先可以将多个静触头依次隔开,做到相间绝缘作用,以及在壳体型腔中设有可供触头支持滑动的导向滑槽,该触头支持的两侧壁上相对设有多个隔弧凸台,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通过导向滑槽对触头支持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以防止触头支持在沿导向滑槽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晃动情况,保证触头支持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触头支持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同步会带动隔弧凸台与限位挡块配合相抵接触,二者间配合构成几道弯折的接触面可以隔绝电弧穿过,同时也隔挡消除了触头支持与限位挡块之间的空隙,增大相间爬电距离,这样可以分断电弧窜入到相邻的触头区槽中而引起相间短路事故,起到相间绝缘隔弧效果,提升相间电气绝缘性能,使用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中,这种限位挡块呈L形结构设计,并与隔弧挡板采用连体式结构可以确保限位挡块的结构强度,抗冲击能力强,并根据限位挡块具有L形挡面,以及隔弧凸台呈竖条形状,这种结构设置,触头支持沿着导向滑槽往复移动时,会带动隔弧凸台抵接在限位挡块的L形挡面,从而在隔弧凸台与限位挡块之间构成L形状的接触面,这样设计使隔弧挡板、限位挡块和隔弧凸台相连在一起对电弧起到阻隔作用,以及电弧也无法从隔弧凸台与限位挡块之间穿过,防止发生相间短路事故,保证相间电气间隙安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中,上盖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与多个静触头相对应的多个绝缘隔室,并在这些绝缘隔室内可以放置有采样线,通过绝缘隔室可以保证采样线放置区域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头支持与动触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安装凸台;2、上盖;21、绝缘隔室;3、导向滑槽;31、凸筋条;4、触头区槽;5、静触头;6、动触头;61、动触片;62、弹簧片;63、引弧脚;7、触头支持;71、通孔结构;8、隔弧挡板;81、限位挡块;9、隔弧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6所示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型腔,所述型腔包括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中间的导向滑槽3,和相对分设在所述导向滑槽3两侧的多个触头区槽4;
触头结构,包括固定在多个触头区槽4中的多个静触头5,和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3与型腔之间的触头支持7,以及穿设在触头支持7上且分别延伸至多个触头区槽4中的多个动触头6;还包括:
隔弧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多个触头区槽4之间的多个隔弧挡板8,和成型在多个隔弧挡板8端部呈L形结构的多个限位挡块81,以及相对成型在触头支持7两侧壁上且与多个限位挡块81相对应的多个隔弧凸台9,多个限位挡块81以两两相对的连接于所述导向滑槽3两侧,多个隔弧凸台9分别与多个动触头6相邻设置,所述触头支持7沿导向滑槽3做往复移动时带动多个隔弧凸台9与多个限位挡块81配合相抵接触。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根据多个隔弧挡板8间隔设置在多个触头区槽4之间,并在隔弧挡板8端部设有L形结构的限位挡块81,这样设计首先可以将多个静触头5依次隔开,做到相间绝缘作用,以及在壳体型腔中设有可供触头支持7滑动的导向滑槽3,该触头支持7的两侧壁上相对设有多个隔弧凸台9,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通过导向滑槽3对触头支持7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以防止触头支持7在沿导向滑槽3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情况,保证触头支持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所述触头支持7带动所述动触头6与静触头5分离时,同步会带动隔弧凸台9与限位挡块81配合相抵接触,二者间配合构成几道弯折的接触面可以隔绝电弧穿过,同时也隔挡消除了触头支持与限位挡块之间的空隙,增大相间爬电距离,这样可以防止分断电弧窜入到相邻的触头区槽中而引起相间短路事故,起到相间绝缘隔弧效果,提升相间电气绝缘性能,使用安全可靠。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触头支持7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动触头6的多个通孔结构71,所述隔弧凸台9呈竖条形状成型在所述通孔结构的端口一侧,所述隔弧凸台9配合抵接在限位挡块81的L形挡面上。通过上述结构可知,这种限位挡块81呈L形结构设计,并与隔弧挡板8采用连体式结构可以确保限位挡块81的结构强度,抗冲击能力强,在所述触头支持7沿着导向滑槽3做往复移动时,会带动所述隔弧凸台9抵接在限位挡块81的L形挡面上,从而在所述隔弧凸台9与限位挡块81之间构成L形状的接触面,这样设计使隔弧挡板、限位挡块和隔弧凸台相连在一起对电弧起到阻隔作用,以及电弧也无法从隔弧凸台与限位挡块之间穿过,防止发生相间短路事故,保证相间电气间隙安全。
结合图2-4所示,多个限位挡块81相对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3的两侧侧壁顶部,即限位挡块81的端面与导向滑槽3的侧壁保持上下平齐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小触头支持7侧壁与限位挡块81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导向滑槽3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与导向滑槽3同向延伸的两个凸筋条31,所述触头支持7的底部滑动接触在两个凸筋条31上,通过所述凸筋条31与触头支持7的滑动配合有利于减小触头支持滑动的摩擦阻力,保证触头支持沿导向滑槽移动更为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4所示,所述壳体包括上下对合安装的上盖2和基座1,所述导向滑槽3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座1和上盖2的下滑槽和上滑槽,所述上盖2和基座1分别对应设有上下对合相连的所述隔弧挡板8和所述限位挡块81,在上盖2和基座1对合安装时通过隔弧挡板8和限位挡块81将多个触头区槽4相互隔开,保证相间电气绝缘。其中,所述上盖2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与多个静触头5相对应的多个绝缘隔室21,所述基座1两侧分别间隔设有对应连接在多个绝缘隔室21之间的多个安装凸台11,所述安装凸台11上嵌设有螺母,所述上盖2对应螺母位置设有连接孔,使螺丝穿过连接孔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母,并且,这些绝缘隔室21中放置有采样线,采样线可用于采用每相线路的温度信息或电压信息等,通过绝缘隔室21可以保证采样线放置区域的绝缘性能,以及将多个安装凸台对应连接在多个绝缘隔室之间,增大相互间电气间隙距离,保证多个安装凸台上的螺母在连接螺丝时达到安全电气绝缘要求。
下面结合图1-2、图5-6对静触头和动触头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所述动触头6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通孔结构71中的两个动触片61,和分别设置在两个动触片61与通孔结构之间的两个弹簧片62,以及形成在两个动触片之间用于夹持静触头的触头间隙,两个弹簧片分别抵压在两个动触片背对的顶侧面上,所述通孔结构71由上下间隔的两个通孔组成,每个通孔安装有一个动触片和弹簧片,其中,两个动触片61相对的底侧面上分别对应冲压成型有两个触点凸起,所述触点凸起呈方形结构,这种结构设置,根据触点凸起是由动触片一体成型冲压成型,一体式结构稳定性好,成型制造方便,两个动触片通过触点凸起与静触头实现面接触,并利用触点凸起部分的高度是为了保证触头间接触的超程量足够,从而保证接触电阻在合理范围内。并且,所述静触头5的一端设有与两个动触片配合接触的斜面刀口,通过斜面刀口有利于静触头5更顺畅插入两个动触片61之间,减小接触阻力,并在两个弹性片的作用下使两个动触片相向夹紧静触头,以增加触头压力,保证动、静触头接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减少动、静触头分断产生的电弧对触点的灼烧程度,所述动触片61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对的两只引弧脚63,所述引弧脚的端部呈圆弧形状。这种结构设置,通过两只引弧脚63有利于吸引动触头分断产生的电弧,使分断电弧先灼烧引弧脚,这样既可以拉长电弧有利于达到断弧效果,同时也减少对动触片上的触点凸起的灼烧,有利于延长动触头电气使用寿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型腔,所述型腔包括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中间的导向滑槽(3),和相对分设在所述导向滑槽(3)两侧的多个触头区槽(4);
触头结构,包括固定在多个触头区槽(4)中的多个静触头(5),和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与型腔之间的触头支持(7),以及穿设在触头支持(7)上且分别延伸至多个触头区槽中的多个动触头(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弧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多个触头区槽(4)之间的多个隔弧挡板(8),和成型在多个隔弧挡板(8)端部呈L形结构的多个限位挡块(81),以及相对成型在触头支持(7)两侧壁上且与多个限位挡块相对应的多个隔弧凸台(9),多个限位挡块(81)以两两相对的连接于所述导向滑槽(3)两侧,所述触头支持(7)沿导向滑槽(3)做往复移动时带动多个隔弧凸台(9)与多个限位挡块(81)配合相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凸台(9)配合抵接在限位挡块(81)的L形挡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7)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动触头(6)的多个通孔结构(71),所述隔弧凸台(9)呈竖条形状成型在所述通孔结构的端口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限位挡块(81)相对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3)的两侧侧壁顶部,所述导向滑槽(3)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与导向滑槽(3)同向延伸的两个凸筋条(31),所述触头支持(7)的底部滑动接触在两个凸筋条(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2)和基座(1),所述导向滑槽(3)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座(1)和上盖(2)的下滑槽和上滑槽,所述上盖(2)和基座(1)分别对应设有上下对合相连的所述隔弧挡板(8)和所述限位挡块(8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与多个静触头(5)相对应的多个绝缘隔室(21),所述基座(1)两侧分别间隔设有对应连接在多个绝缘隔室(21)之间的多个安装凸台(11),所述安装凸台(11)上嵌设有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6)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通孔结构(71)中的两个动触片(61),和分别设置在两个动触片(61)与通孔结构之间的两个弹簧片(62),以及形成在两个动触片之间用于夹持静触头的触头间隙,两个弹簧片分别抵压在两个动触片背对的顶侧面上,两个动触片(61)相对的底侧面上分别对应冲压成型有两个触点凸起,所述触点凸起呈方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5)的一端设有与两个动触片配合接触的斜面刀口。
CN202321687442.9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Active CN220020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7442.9U CN220020905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7442.9U CN220020905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0905U true CN22002090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7442.9U Active CN220020905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0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07268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4160647A1 (en) Relay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220020905U (zh)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CN220065539U (zh) 触头模块和直流开关
CN211208313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111710553A (zh) 隔离开关
CN210073732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20085880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触头结构
CN212874330U (zh) 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CN210040076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双动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10040077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自平衡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108666164B (zh)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CN217114258U (zh) 一种断路器的辅助开关
US3312801A (en) Tool handle switch
CN220672411U (zh) 一种安全型辅助开关
CN214254220U (zh) 一种翘板开关装置
CN218867024U (zh) 隔弧结构及断路器
CN220400424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触头机构
CN221861525U (zh) 一种推块与绝缘框架的装配结构及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20382002U (zh) 温度控制器
CN218215025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15266158U (zh) 触头系统和负荷断路开关
CN217822583U (zh) 防触点粘连的电磁继电器
CN211980547U (zh) 触头机构和开关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