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6602U -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6602U
CN220016602U CN202320226989.2U CN202320226989U CN220016602U CN 220016602 U CN220016602 U CN 220016602U CN 202320226989 U CN202320226989 U CN 202320226989U CN 220016602 U CN220016602 U CN 220016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ywheel housing
cylinder body
interface
screw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69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雪松
陈美娟
王春玲
何化
李明星
李壮
陆景东
王小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69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6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6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6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用于提升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本申请包括:气缸体、飞轮壳、支撑板、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以及起动机接口;所述气缸体与所述飞轮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气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最外侧为所述飞轮壳远离所述气缸体的一侧的末端;所述空压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上部;所述喷油泵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中部;所述起动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下部。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飞轮壳安装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外接曲轴箱、起动机和油底壳,内置飞轮总成,起到连接机体、防护和载体的作用。
目前,由于在发动机的进气侧要安装起动机、喷油泵和空气压缩机,因此飞轮壳内部要为起动机、喷油泵和空气压缩机的安装预留足够的装配空间,这就会导致飞轮壳的悬臂变长。而由于飞轮壳与发动机的连接方式为单侧连接,因此飞轮壳的悬臂无法得到发动机的支撑,以致于在发动机工作时,飞轮壳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从而降低了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能够提升NVH性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包括:气缸体、飞轮壳、支撑板、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以及起动机接口;
所述气缸体与所述飞轮壳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气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最外侧为所述飞轮壳远离所述气缸体的一侧的末端;
所述空压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上部;
所述喷油泵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中部;
所述起动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下部。
可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齿轮室盖板;
所述齿轮室盖板安装于所述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齿轮室盖板上设置有空压机安装通孔、喷油泵安装通孔以及起动机安装通孔;
所述空压机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空压机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所述喷油泵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喷油泵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所述起动机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喷油泵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可选的,所述齿轮室盖板采用钢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螺钉以及第二螺钉;
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
所述第一螺钉的外螺纹穿过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后与所述气缸体上的第一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钉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固定于所述气缸体上;
所述第二螺钉的外螺纹穿过所述支撑板的第二侧后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的第二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钉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第二侧固定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钉和所述第二螺钉均采用紧定螺钉。
可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垫片以及第二垫片;
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螺钉的头部之间;
所述第二垫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螺钉的头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平行部、倾斜部以及第二平行部;
所述倾斜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行部以及所述第二平行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平行部与所述气缸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平行部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
气缸体与飞轮壳固定连接;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气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与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该最外侧为飞轮壳远离气缸体的一侧的末端;空压机接口设置于飞轮壳靠近气缸体一侧的上部;喷油泵接口设置于飞轮壳靠近气缸体一侧的中部;起动机接口设置于飞轮壳靠近气缸体一侧的下部。通过这样,可以由支撑板担任气缸体和飞轮壳的最外侧之间的连接桥梁,以使得飞轮壳的内外两侧都可以与气缸体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减少因预留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以及起动机接口而延伸出的飞轮壳悬臂无法得到支撑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飞轮壳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的情况,提升了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的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中所附图式所绘制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用于提升NVH性能。
本申请描述得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应用于安装于发动机上的飞轮壳中,飞轮壳上的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和起动机接口分别与空压机、喷油泵和起动机连接后,由支撑板加强飞轮壳与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空压机、喷油泵和起动机工作时在飞轮壳上产生的振动。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包括:气缸体1、飞轮壳2、支撑板3、空压机接口4、喷油泵接口5以及起动机接口6;气缸体1与飞轮壳2固定连接;支撑板3的第一侧与气缸体1固定连接,第二侧与飞轮壳2的最外侧固定连接,该最外侧为飞轮壳2远离气缸体1的一侧的末端;空压机接口4设置于飞轮壳2靠近气缸体1一侧的上部;喷油泵接口5设置于飞轮壳2靠近气缸体1一侧的中部;起动机接口6设置于飞轮壳2靠近气缸体1一侧的下部。
本实施例中,气缸体1是发动机的基体和骨架,用于支撑发动机的各种运动件和附件。气缸体1与飞轮壳2的一端固定连接,作为飞轮壳2的支撑体。空压机接口4设置于飞轮壳2内的上部,空压机接口4的孔口靠近气缸体1一侧,空压机通过该空压机接口4固定于飞轮壳2上。喷油泵接口5设置于飞轮壳2内的中部,喷油泵接口5的孔口靠近气缸体1一侧,喷油泵通过该喷油泵接口5固定于飞轮壳2上。起动机接口6设置于飞轮壳2内的下部,起动机接口6的孔口靠近气缸体1一侧,起动机通过该起动机接口6固定于飞轮壳2上。支撑板3将气缸体1和飞轮壳2的最外侧连接起来后,气缸体1、飞轮壳2和支撑板3之间会形成三角结构,以提升飞轮壳2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这样,可以由支撑板3担任气缸体1和飞轮壳2的最外侧之间的连接桥梁,以使得飞轮壳2的内外两侧都可以与气缸体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减少因预留空压机接口4、喷油泵接口5以及起动机接口6而延伸出的飞轮壳2悬臂无法得到支撑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飞轮壳2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的情况,提升了NVH性能。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还包括:齿轮室盖板7;齿轮室盖板7安装于飞轮壳2靠近气缸体1一侧的侧壁上。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齿轮室盖板7上设置有空压机安装通孔、喷油泵安装通孔以及起动机安装通孔;空压机安装通孔的孔口与空压机接口4所在位置对齐;喷油泵安装通孔的孔口与喷油泵接口5所在位置对齐;起动机安装通孔的孔口与喷油泵接口5所在位置对齐。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齿轮室盖板7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齿轮室盖板7与飞轮壳2铸造成一体,使得齿轮室盖板7与飞轮壳2共用一个侧壁。齿轮室盖板7在空压机接口4、喷油泵接口5和起动机接口6的孔口位置设置对应的空压机安装通孔、喷油泵安装通孔和起动机安装通孔,以使空压机、喷油泵和起动机可以通过对应的接口和安装通孔固定于飞轮壳2内。通过这样,可以将齿轮室盖板7的功能集成于飞轮壳2上,以减少发动机的整体空间和重量。该齿轮室盖板7可以采用钢材料制作完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锈钢或者碳钢,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螺钉8以及第二螺钉9;气缸体1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飞轮壳2的最外侧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第一螺钉8的外螺纹穿过支撑板3的第一侧后与气缸体1上的第一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第一螺钉8用于将支撑板3的第一侧固定于气缸体1上;第二螺钉9的外螺纹穿过支撑板3的第二侧后与飞轮壳2的最外侧上的第二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第二螺钉9用于将支撑板3的第二侧固定于飞轮壳2的最外侧上。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钉8和第二螺钉9均采用紧定螺钉。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钉8上的外螺纹穿过支撑板3的第一侧上的通孔后旋进气缸体1上的第一内螺纹孔,与该第一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通过拧紧该第一螺钉8以将支撑板3的第一侧固定于气缸体1上。第二螺钉9的外螺纹穿过支撑板3的第二侧上的通孔后旋进飞轮壳2最外侧上的第二内螺纹孔,与该第二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通过拧紧该第二螺钉9以将支撑板3的第二侧固定于飞轮壳2上。该第一螺钉8和第二螺钉9均可以采用头部为一字槽、内六角或者方头的紧定螺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螺栓与螺母的螺纹配合方式将支撑板3分别与气缸体1以及飞轮壳2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所述的螺钉固定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垫片10以及第二垫片11;第一垫片10设置于支撑板3与第一螺钉8的头部之间;第二垫片11设置于支撑板3与第二螺钉9的头部之间。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垫片10和第二垫片11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支撑板3与第一螺钉8的连接处之间设置第一垫片10,用于减少因振动而导致第一螺钉8发生松动的情况。可以在支撑板3与第二螺钉9的连接处之间设置第二垫片11,用于减少因振动而导致第二螺钉9发生松动的情况。该第一垫片10和第二垫片11均为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的圆环形垫圈,可以采用301不锈钢、302不锈钢或者304不锈钢,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3包括:第一平行部31、倾斜部32以及第二平行部33;倾斜部32分别与第一平行部31以及第二平行部33固定连接;第一平行部31与气缸体1固定连接;第二平行部33与飞轮壳2的最外侧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的第一平行部31与气缸体1进行平行连接以使第一平行部31可以更牢固地固定于气缸体1上,支撑板3的第二平行部33与飞轮壳2的最外侧进行平行连接以使第二平行部33可以更牢固地固定于飞轮壳2的最外侧上。倾斜部32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气缸体1与飞轮壳2最外侧的高度差来确定。通过这样,可以将气缸体1、支撑板3和飞轮壳2形成更稳定的三角结构,从而可以提升飞轮壳2的稳定性。
可选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3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完成,可以采用301不锈钢、302不锈钢或者304不锈钢,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体、飞轮壳、支撑板、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以及起动机接口;
所述气缸体与所述飞轮壳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气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最外侧为所述飞轮壳远离所述气缸体的一侧的末端;
所述空压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上部;
所述喷油泵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中部;
所述起动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齿轮室盖板;
所述齿轮室盖板安装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室盖板上设置有空压机安装通孔、喷油泵安装通孔以及起动机安装通孔;
所述空压机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空压机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所述喷油泵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喷油泵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所述起动机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喷油泵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室盖板采用钢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螺钉以及第二螺钉;
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
所述第一螺钉的外螺纹穿过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后与所述气缸体上的第一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钉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固定于所述气缸体上;
所述第二螺钉的外螺纹穿过所述支撑板的第二侧后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的第二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钉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第二侧固定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钉和所述第二螺钉均采用紧定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垫片以及第二垫片;
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螺钉的头部之间;
所述第二垫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螺钉的头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平行部、倾斜部以及第二平行部;
所述倾斜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行部以及所述第二平行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平行部与所述气缸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平行部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CN202320226989.2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Active CN220016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989.2U CN22001660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989.2U CN22001660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6602U true CN220016602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6989.2U Active CN22001660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6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16602U (zh)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JPS6316893Y2 (zh)
CN116336305A (zh)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US6725905B2 (en) Radiator unit for engine and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same with engine
CN201221411Y (zh) 新型内燃机组合支架
JP3295296B2 (ja) 一体鋳造形エンジン
US4445472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bearing beam structure
CN1605735A (zh) 内燃机的气缸体
CN211314383U (zh) 发动机支架、v型发动机及柴油车
JP4013185B2 (ja) エンジンのマウント装置
CN208907382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发动机外壳
EP1057674B1 (en)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in engine room
KR101534693B1 (ko) 연료펌프세트를 구비한 가솔린 직분사 엔진
JPH04171209A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貯留装置
US7104256B2 (en) Throttle body fixing structure
JPH07332182A (ja) 吸気装置の支持構造
CN219549957U (zh)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飞轮壳
CN215292710U (zh) V型发动机的正时罩盖及v型发动机
EP1087126A2 (en) Four-stroke cycle engine
CN212583824U (zh) 一种无飞轮壳发动机的转速传感器安装装置
JP3198910B2 (ja) マニホールドの支持構造
CN219220591U (zh) 一种改善nvh的布置结构
CN212202279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机体下框架
US11274627B2 (en) Spark ignition engine
CN108266283B (zh) 一种增压型发动机缸体以及汽车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