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0115U - 一种新型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0115U
CN220010115U CN202321609509.7U CN202321609509U CN220010115U CN 220010115 U CN220010115 U CN 220010115U CN 202321609509 U CN202321609509 U CN 202321609509U CN 220010115 U CN220010115 U CN 220010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nd
unmanned aerial
hole
aerial vehicl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95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继宏
邱未霖
郭超
张梓轩
衣祜
王子铭
周倩妃
龙盛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6095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0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0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0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无人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杆,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扇叶,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传动杆靠近扇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装置,使得防护环可通过圆孔块与支撑杆快速连接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使得防护环与传动杆连接固定并将扇叶包裹,使得防护环对飞行过程中碰撞到的绿植等障碍物阻拦在扇叶的转动范围外,减少扇叶碰撞到绿植停止转动造成机体掉落损坏的情况,提高了机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人机。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野外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常需要用到无人机,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工作人员通过在无人机上安装摄像机对远处或高空场景进行图样采集,安全性高,方便快捷,图像采集效率高。
发明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无人机对采用在机体上安装摄像头,然后通过多个扇叶的转动带动机体升空,使得机体将摄像头带上高空对目标区域进行摄像和图像采集,但是机体在飞行的过程中由于野外环境较为复杂可能会出现扇叶意外碰撞到绿植等障碍物导致扇叶无法转动造成机体掉落损坏的情况。
为了解决机体在飞行的过程中由于野外环境较为复杂可能会出现扇叶意外碰撞到绿植等障碍物导致扇叶无法转动造成机体掉落损坏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在原有扇叶的下方或上方位置安装备用扇叶带动机体继续飞行的方式进行处理,本申请采用另一种解决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机体在飞行的过程中由于野外环境较为复杂可能会出现扇叶意外碰撞到绿植等障碍物导致扇叶无法转动造成机体掉落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无人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杆,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扇叶,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传动杆靠近扇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支撑杆靠近矩形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矩形孔相通,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矩形孔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圆孔块,所述第一螺栓的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块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圆孔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环。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防护装置,使得防护环可通过圆孔块与支撑杆快速连接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使得防护环与传动杆连接固定并将扇叶包裹,使得防护环对飞行过程中碰撞到的绿植等障碍物阻拦在扇叶的转动范围外,减少扇叶碰撞到绿植停止转动造成机体掉落损坏的情况,提高了机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起。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操作块,使得操作块可增加手部与第一螺栓的接触面积,使得人员可手动转动操作块带动第一螺栓转动,提高转动第一螺栓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防护环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呈等距离排列。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通孔,使得流动的空气可通过通孔内部进入扇叶的转动范围,减少防护环阻碍空气影响扇叶运行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防护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横截面呈X形。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加固杆,使得加固杆可对防护环进行支撑,减少防护板与绿植碰撞时发生较大形变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圆筒,所述圆筒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圆筒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圆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圆槽,所述第二螺栓的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槽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装置,使得圆杆和圆筒可进行长度调节并通过第二螺栓进行固定,使得圆筒、圆杆和矩形杆可对机体进行调节支撑,使得机体与地面的间距可进行调节,提高了机体携带不同大小摄像设备进行着陆的灵活性。
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固板,所述稳固板的纵截面呈梯形。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稳固板,使得稳固板可增加矩形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矩形杆对机体的支撑稳定性,减少机体着陆时向左右两侧倾倒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圆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圆杆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使得限位块可位于限位槽的内部对圆杆进行限位,减少圆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情况,提高圆杆的使用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防护装置,使得防护环可通过圆孔块与支撑杆快速连接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使得防护环与传动杆连接固定并将扇叶包裹,使得防护环对飞行过程中碰撞到的绿植等障碍物阻拦在扇叶的转动范围外,减少扇叶碰撞到绿植停止转动造成机体掉落损坏的情况,提高了机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机体;2、传动杆;3、扇叶;4、防护装置;41、支撑杆;42、矩形孔;43、第一螺纹孔;44、第一螺栓;45、操作块;46、圆孔块;47、防护环;48、通孔;49、加固杆;5、支撑装置;51、圆筒;52、第二螺纹孔;53、第二螺栓;54、限位块;55、圆杆;56、圆槽;57、矩形杆;58、稳固板;59、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人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杆2,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扇叶3,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4,机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5,防护装置4包括支撑杆41,支撑杆41与传动杆2靠近扇叶3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杆4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42,支撑杆41靠近矩形孔4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3,第一螺纹孔43与矩形孔42相通,第一螺纹孔43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44,矩形孔42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圆孔块46,第一螺栓44的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块46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圆孔块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环47,通过设置防护装置4,使得防护环47可通过圆孔块46与支撑杆41快速连接并通过第一螺栓44固定,使得防护环47与传动杆2连接固定并将扇叶3包裹,使得防护环47对飞行过程中碰撞到的绿植等障碍物阻拦在扇叶3的转动范围外,减少扇叶3碰撞到绿植停止转动造成机体1掉落损坏的情况,提高了机体1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一螺栓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块45,操作块45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起,通过设置操作块45,使得操作块45可增加手部与第一螺栓44的接触面积,使得人员可手动转动操作块45带动第一螺栓44转动,提高转动第一螺栓44的便捷性,防护环47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48,多个通孔48呈等距离排列,通过设置通孔48,使得流动的空气可通过通孔48内部进入扇叶3的转动范围,减少防护环47阻碍空气影响扇叶3运行的情况。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防护环4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49,加固杆49的横截面呈X形,通过设置加固杆49,使得加固杆49可对防护环47进行支撑,减少防护板与绿植碰撞时发生较大形变的情况。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支撑装置5包括圆筒51,圆筒51与机体1固定连接,圆筒5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52,第二螺纹孔5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53,圆筒5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圆杆55,圆杆55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圆槽56,第二螺栓53的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槽56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圆杆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57,通过设置支撑装置5,使得圆杆55和圆筒51可进行长度调节并通过第二螺栓53进行固定,使得圆筒51、圆杆55和矩形杆57可对机体1进行调节支撑,使得机体1与地面的间距可进行调节,提高了机体1携带不同大小摄像设备进行着陆的灵活性。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矩形杆5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固板58,稳固板58的纵截面呈梯形,通过设置稳固板58,使得稳固板58可增加矩形杆57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矩形杆57对机体1的支撑稳定性,减少机体1着陆时向左右两侧倾倒的情况,圆筒5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4,圆杆55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59,限位块54的表面与限位槽59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槽59和限位块54,使得限位块54可位于限位槽59的内部对圆杆55进行限位,减少圆杆55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情况,提高圆杆55的使用稳定性。
工作原理:首先加固杆49,使得加固杆49带动防护环47移动,使得防护环47带动圆孔块46移动,防护环47移动到圆孔块46插入矩形孔42内部位置时,使得圆孔块46内壁与第一螺纹孔43内壁位置重合,此时转动操作块45,使得操作块45带动第一螺栓44转动,使得第一螺栓44转入第一螺纹孔43和圆孔块46的内部对圆孔块46进行固定,进而使得防护环47在支撑杆41的作用下与圆杆55固定,使得防护环47将扇叶3包裹进行保护,此时扇叶3通过转动带动传动杆2和机体1上升,使得防护环47在飞行过程中将外界绿植等障碍物阻挡在扇叶3转动范围外,完成飞行过程中对扇叶3的保护,并且在通孔48的作用下可减少防护环47阻碍空气流动的情况。
首先上下移动圆杆55,在限位块54和限位槽59的作用下,使得圆杆55在圆筒51内部稳定上下移动,使得圆杆55带动矩形杆57上下移动,使得矩形杆57带动稳固板58上下移动,当圆杆55移动到第二螺纹孔52与任一圆槽56重合位置时转动第二螺栓53,使得第二螺栓53转入第二螺纹孔52和圆槽56内部对圆杆55进行位置固定,进而使得圆杆55配合圆筒51可对机体1进行支撑并调节机体1与地面的高度,完成对机体1的调节支撑,使得机体1可适配不同大小的摄像机等摄像设备进行着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7)

1.一种新型无人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杆(2),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扇叶(3),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4),所述机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5),所述防护装置(4)包括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与传动杆(2)靠近扇叶(3)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42),所述支撑杆(41)靠近矩形孔(4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3),所述第一螺纹孔(43)与矩形孔(42)相通,所述第一螺纹孔(43)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44),所述矩形孔(42)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圆孔块(46),所述第一螺栓(44)的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块(46)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圆孔块(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环(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块(45),所述操作块(45)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环(47)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48),多个所述通孔(48)呈等距离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环(4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49),所述加固杆(49)的横截面呈X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5)包括圆筒(51),所述圆筒(51)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圆筒(5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52),所述第二螺纹孔(5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53),所述圆筒(5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圆杆(55),所述圆杆(55)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圆槽(56),所述第二螺栓(53)的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槽(56)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圆杆(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5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杆(5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固板(58),所述稳固板(58)的纵截面呈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5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4),所述圆杆(55)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59),所述限位块(54)的表面与限位槽(59)的内壁滑动连接。
CN202321609509.7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新型无人机 Active CN220010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9509.7U CN22001011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新型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9509.7U CN22001011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新型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0115U true CN22001011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9509.7U Active CN22001011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新型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0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6237B (zh) 无人机机场以及无人机系统
CN220010115U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
KR102202585B1 (ko) 자동리프트장치가 구비된 드론
DE102019109127B4 (de) Drohnenbasiertes Luft- und Kollisionsüberwachungssystem
CN208434601U (zh) 一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用驱鸟装置
CN110501350A (zh) 一种农作物病变监测装置
CN108552154A (zh) 一种航空用驱鸟设备
CN218428349U (zh) 抓取机械臂及多场景自适应无人机
CN218723556U (zh) 一种反无人机干扰装置
CN209008857U (zh) 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无人机
CN212220542U (zh) 一种航空遥感测绘无人机维稳装置
KR102643162B1 (ko) 한손 조종용 드론을 이용한 지능형 드론 충전 스테이션
CN213862675U (zh) 一种用于智慧农业的无人机高光谱成像监测系统
CN21103300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无人机
CN112849408A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且能够播种的智能无人机
CN210149580U (zh) 一种复合翼无人机停机装置
CN215794457U (zh) 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植保无人机
RU155546U1 (ru) Передвижная станция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CN219764342U (zh) 防坠器固定装置
CN220243567U (zh) 一种无人机螺旋桨保护罩
CN112172555A (zh) 无人机降落自动伸出无线充电支架
CN219524254U (zh)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无人机
CN212074418U (zh) 一种地理探测用无人机
CN111114767A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抗碰撞的无人机装置
CN214190146U (zh) 一种防抖动的无人机多摄像头云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