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7786U -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7786U
CN219977786U CN202321415343.5U CN202321415343U CN219977786U CN 219977786 U CN219977786 U CN 219977786U CN 202321415343 U CN202321415343 U CN 202321415343U CN 219977786 U CN219977786 U CN 219977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power steering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53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团结
陈顺
袁鲁平
何建民
杨小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filed Critical Anhui Defu Steering System Inc
Priority to CN2023214153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7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7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7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包括底板、用于放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上板、设置于底板上的立板和锥齿轮减速装置、设置于立板上且与上板连接的导向装置以及与上板连接且用于将来自锥齿轮减速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板的直线运动的螺纹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上板的高度可调节,可以满足不同长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疲劳试验要求,具有使用方便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转向系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具有多种型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在生产后需要在疲劳试验搭载工装上进行疲劳试验,不种型号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长度大小不同。
现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在进行疲劳试验过程中,由于疲劳试验搭载工装的工装台都是固定的,导致每款产品进行试验前安装的中心高度与油缸高度不一致造成试验中产品磨损异常甚至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需要通过油缸顶端的大手轮24来手动调节两边油缸25的高度至同一水平,带来的弊端是常此以往会造成设备的松动、使用寿命变短以及油缸自身重量调节较为吃力造成效率低下,如图5所示。
并且现有工装台高度过高,这样还可能造成试验过程中油缸不稳定而产生疲劳试验的不确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目的是提高疲劳试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包括底板、用于放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上板、设置于底板上的立板和锥齿轮减速装置、设置于立板上且与上板连接的导向装置以及与上板连接且用于将来自锥齿轮减速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板的直线运动的螺纹传动装置。
所述锥齿轮减速装置包括与所述螺纹传动装置连接的从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连接的轮杆、与轮杆连接的手轮和设置于手轮上的手柄。
所述锥齿轮减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副齿轮定位板和设置于副齿轮定位板上的第一轴承,所述从动锥齿轮设置于第一轴承上。
所述锥齿轮减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副齿轮定位板上的主齿轮定位板和设置于主齿轮定位板上的第二轴承,所述主动锥齿轮设置于第二轴承上。
所述螺纹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板连接的传动螺母和与传动螺母构成螺旋传动的传动螺杆,传动螺杆与所述锥齿轮减速装置连接。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板连接的推动板和与推动板连接且套设于所述立板上的调节板,调节板设置两个。
所述立板和所述导向装置均设置两个,立板上设置让所述上板嵌入的导向槽。
所述底板上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与所述立板连接。
所述底板上设置加强板,加强板与所述立板连接且加强板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所述上板上设置U型槽,U型槽内设置用于固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梯形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上板的高度可调节,可以满足不同长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疲劳试验要求,具有使用方便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的轴测图。
图2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工装的俯视图。
图3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锥齿轮减速装置局部剖视图。
图4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螺纹传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现有疲劳试验设备及工装结构的正视图;
图中标记为:1、底板;2、第一轴承;3、垫片;4、从动锥齿轮;5、支撑板;6、立板;7、上板;8、梯形滑块;9、推动板;10、M5无头螺栓;11、传动螺母;12、传动螺杆;13、限位块;14、加强板;15、调节板;16、主动锥齿轮;17、第二轴承;18、轮杆;19、手轮;20、手柄;21、主齿轮定位板;22、锁紧螺母;23、副齿轮固定板;24、大手轮;25、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包括底板1、用于放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上板7、设置于底板1上的立板6和锥齿轮减速装置、设置于立板6上且与上板7连接的导向装置以及与上板7连接且用于将来自锥齿轮减速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板7的直线运动的螺纹传动装置。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4所示,底板1和上板7均为水平设置,立板6为竖直设置,立板6用于充当导轨和起到支撑作用,上板7的高度可调节,锥齿轮减速装置包括与螺纹传动装置连接的从动锥齿轮4、与从动锥齿轮4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16、与主动锥齿轮16连接的轮杆18、与轮杆18连接的手轮19和设置于手轮19上的手柄20。轮杆18为水平设置,轮杆18的一端是在主动锥齿轮16的中心处与主动锥齿轮16固定连接,手轮19是在轮杆18的另一端与轮杆18固定连接,手柄20与手轮19固定连接,手柄20用于让操作人员握持,操作人员转动手柄20,带动主动锥齿轮16进行转动,主动锥齿轮16带动从动锥齿轮4进行转动,将旋转运动传递至螺纹传动装置,螺纹传动装置带动上板7沿竖直方向进行直线移动,实现上板7的高度的调节。
如图1至图4所示,锥齿轮减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底板1上的副齿轮定位板和设置于副齿轮定位板上的第一轴承2,从动锥齿轮4设置于第一轴承2上。副齿轮定位板固定设置于底板1上,第一轴承2的内圈上设置垫片3,垫片3位于从动锥齿轮4和第一轴承2的内圈之间,从动锥齿轮4的轴线为竖直线。
如图1至图4所示,锥齿轮减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副齿轮定位板上的主齿轮定位板21和设置于主齿轮定位板21上的第二轴承17,主动锥齿轮16设置于第二轴承17上。主齿轮定位板21为竖直设置于副齿轮定位板上,第二轴承17对主动锥齿轮16提供支撑。
如图1和图4所示,螺纹传动装置包括与上板7连接的传动螺母11和与传动螺母11构成螺旋传动的传动螺杆12,传动螺杆12与锥齿轮减速装置连接。传动螺杆12为竖直设置,传动螺杆12的下端与从动锥齿轮4连接,从动锥齿轮4带动传动螺杆12进行转动,传动螺杆12的外圆面设置外螺纹,传动螺母11设置内螺纹,传动螺母11位于上板7的下方且两者为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装置包括与上板7连接的推动板9和与推动板9连接且套设于立板6上的调节板15,调节板15设置两个。推动板9位于上板7的下方,推动板9与上板7固定连接,两个推动板9为沿上板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调节板15为L形结构,两个调节板15通过多个螺栓与一个推动板9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立板6和导向装置均设置两个,锥齿轮减速装置和螺纹传动装置位于两个立板6之间。立板6的顶端设置让上板7嵌入的导向槽,导向槽为矩形槽,调节板15与立板6构成滑动连接,立板6位于两个调节板15之间,两个推动板9位于两个立板6之间。
如图1所示,底板1上设置支撑板5,支撑板5与立板6连接,支撑板5用于固定立板6。底板1上设置加强板14,加强板14与立板6连接且加强板14位于两个支撑板5之间,加强板14用于固定立板6。
如图1和图2所示,上板7上设置U型槽,U型槽内设置用于固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梯形滑块8。U型槽设置两个,U型槽为沿上板7的长度方向延伸,各个U型槽中设置三个梯形滑块8,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通过螺栓安装在梯形滑块8上。
如图1和图3所示,需要进行疲劳试验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固定后,先松开并取下连接调节板15和推动板9的三个螺栓中的上下两个螺栓,连接调节板15和推动板9的三个螺栓中的中间螺栓松开即可,手动转动手柄20(手柄20通过M8锁紧螺母固定于手轮19上),随后通过轮杆18作用到主动锥齿轮16上带动从动锥齿轮4进行转动。
如图1和图4所示,从动锥齿轮4带动传动螺杆12进行转动,传动螺杆12与传动螺母11构成螺旋传动,传动螺母11逐渐升高或降低,传动螺母11并带动上板7及上面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往上升高或降低,同时立板6与导向装置的配合起到导向作用,调节板15和推动板9能够随着上板7升高或降低,待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将调节板15的螺栓全部锁紧,调节板15与推板相配合夹紧立板6,实现上板7高度位置的固定,然后可以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进行疲劳试验。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用于放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上板、设置于底板上的立板和锥齿轮减速装置、设置于立板上且与上板连接的导向装置以及与上板连接且用于将来自锥齿轮减速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板的直线运动的螺纹传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减速装置包括与所述螺纹传动装置连接的从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连接的轮杆、与轮杆连接的手轮和设置于手轮上的手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减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副齿轮定位板和设置于副齿轮定位板上的第一轴承,所述从动锥齿轮设置于第一轴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减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副齿轮定位板上的主齿轮定位板和设置于主齿轮定位板上的第二轴承,所述主动锥齿轮设置于第二轴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板连接的传动螺母和与传动螺母构成螺旋传动的传动螺杆,传动螺杆与所述锥齿轮减速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板连接的推动板和与推动板连接且套设于所述立板上的调节板,调节板设置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和所述导向装置均设置两个,立板上设置让所述上板嵌入的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与所述立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加强板,加强板与所述立板连接且加强板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上设置U型槽,U型槽内设置用于固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的梯形滑块。
CN202321415343.5U 2023-06-06 2023-06-0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Active CN219977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5343.5U CN219977786U (zh) 2023-06-06 2023-06-0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5343.5U CN219977786U (zh) 2023-06-06 2023-06-0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7786U true CN219977786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3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5343.5U Active CN219977786U (zh) 2023-06-06 2023-06-0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7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6979B (zh) 夹扣安装装置及铁路接触网腕臂生产线的夹扣装配装置
CN107089626A (zh) 一种互感器维修车
CN212030912U (zh) 一种用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间隙检测装置
CN201264132Y (zh) 螺纹导向精密半自动攻丝机
CN209936314U (zh) 一种差速器壳拧紧机
CN219977786U (zh)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成疲劳试验搭载工装
CN204397828U (zh) 一种齿轮装卸设备
CN116678764B (zh) 一种棒形绝缘子冲击试验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17324918A (zh) 一种磁钢一体电主轴轴承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9521177U (zh) 一种轴承座装配工装
CN206169617U (zh) 一种新型自动锁螺丝机器人
CN201419385Y (zh) 万向取断丝锥、钻头机床
CN115939974A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安装座的高压计量柜
CN214980072U (zh) 一种井下管道除锈装置
CN210690766U (zh) 一种车用驱动电机测试台架的电机夹持装置
CN113478213B (zh) 一种钢轨打磨车磨石自动径向拆装装置
CN214558916U (zh) 一种可升降石油机械设备螺母拆装机
CN205887763U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冲压装置
CN215280771U (zh) 一种可调节螺丝锁付机构
CN202240433U (zh) 一种循环球动力转向器装配台
CN220094423U (zh) 一种传动轴法兰紧固装置
CN206185686U (zh) 使用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单晶硅棒滚磨设备
CN219562929U (zh) 传动轴总成拆装装置
CN219673787U (zh) 一种用于玻璃机械的自动化升降装置
CN220679960U (zh) 一种差速器拧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