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9798U -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9798U
CN219969798U CN202320578097.9U CN202320578097U CN219969798U CN 219969798 U CN219969798 U CN 219969798U CN 202320578097 U CN202320578097 U CN 202320578097U CN 219969798 U CN219969798 U CN 219969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front windshield
cross member
lower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80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二盼
王国敏
马保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80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9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9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9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该前围上部总成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和设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方的空气室板,所述空气室板的一侧开设有空调进风口,所述空气室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安装仪表的管梁加强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安装有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与所述空调进风口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管梁加强板对应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前风窗下横梁的结构进行针对性加强,有效提升前围上部总成的整体扭转刚度,并保证前风窗下横梁和空气室板的安装点精度,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前围上部总成结构在车辆安全,整体刚度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车型前围上部存在扭转刚度不足,安装点精度不易保证,与机舱总成合拼时不易插接,整体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较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围上部存在扭转刚度不足,安装点精度不易保证,与机舱总成合拼时不易插接,整体NVH性能较差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和设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方的空气室板,所述空气室板的一侧开设有空调进风口,所述空气室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安装仪表的管梁加强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安装有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与所述空调进风口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管梁加强板对应的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的顶部设有贯穿式焊接面,以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靠近所述贯穿式焊接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上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车身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的前后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的深度为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沿车身宽度方向从所述主体部向内延伸形成,以与所述空气室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围上部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气室板的左右两端的空气室连接板,所述空气室板通过所述空气室连接板与设于所述空气室板的左右两侧的侧围板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室连接板的第一侧沿车身长度方向与所述空气室板连接,所述空气室连接板的第二侧沿车身宽度方向与所述侧围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前端靠近所述空调进风口的位置设有挡水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沿车身宽度方向具有流水槽结构,所述流水槽结构的单侧边缘与所述空调进风口之间的距离≥10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通过在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两个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的设置位置分别与空气室板的一侧的空调进风口和空气室板的另一侧的管梁加强板对应,能够对前风窗下横梁的结构进行针对性加强,有效提升前围上部总成的整体扭转刚度,并保证前风窗下横梁和空气室板的安装点精度,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上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上部总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不含前风窗下横梁);
图3为图2中的前围上部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风窗下横梁和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风窗下横梁;11、挡水结构;12、流水槽结构;121、流水孔;2、空气室板;21、空调进风口;3、管梁加强板;4、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1、贯穿式焊接面;42、排气孔;43、排水槽;44、通孔;45、主体部;46、延伸部;47、翻边;51、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6、空气室连接板;7、侧围板;8、通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上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包括前风窗下横梁1和设于前风窗下横梁1下方的空气室板2,空气室板2的一侧开设有空调进风口21,空气室板2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安装仪表的管梁加强板3,前风窗下横梁1的底部安装有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设置在前风窗下横梁1的底部与空调进风口21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管梁加强板3对应的第二位置。
具体地,空调进风口21设置于空气室板2的一侧(例如左侧),也就是设置于车辆前机舱内,当车辆空调进气时,气流通过车辆前机舱的层层过滤后进入空调,有效防止了灰尘、杂物等堵塞空调滤清器,提升了空调的使用寿命;空气室板2的另一侧(右侧)连接有管梁加强板3,以便于仪表的安装。
前风窗下横梁1和空气室板2通过设置在前风窗下横梁1的中部位置的连接支架与空气室板2连接,连接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5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板51的两侧的第二支撑板52,位于第一支撑板51的两侧的第二支撑板52分别靠近空调进风口21和管梁加强板3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52优选为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51的左右两侧的两个,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可根据具体车型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板52,在此不对第二支撑板52的具体数量做具体限定。
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分别设置于与空调进风口21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管梁加强板3对应的第二位置,能够针对前围上部总成刚度不足的位置对前风窗下横梁1进行加强,以有效提升前围上部总成的整体扭转刚度;且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和连接支架分别位于前风窗下横梁1的不同位置,能够提供更多的安装点位,以便前风窗下横梁1和空气室板2相互连接,即可以有效保证前风窗下横梁1和空气室板2的安装点精度,易于前围上部总成与机舱前围总成插接合拼于一体,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上部总成,通过在前风窗下横梁1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两个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分别与空气室板2的一侧的空调进风口21和空气室板2的另一侧的管梁加强板3对应,能够对前风窗下横梁1的结构进行针对性加强,有效提升前围上部总成的整体扭转刚度,并保证前风窗下横梁1和空气室板2的安装点精度,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的顶部设有贯穿式焊接面41,以与前风窗下横梁1的底部焊接,通过贯穿式焊接可以将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与前风窗下横梁1快速、方便地连接,有效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二者连接后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提高前围上部总成的整体扭转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上设有排气孔42,排气孔42靠近贯穿式焊接面41设置。排气孔42具体可以设置在贯穿式焊接面41的后端(沿车身长度方向),以便于对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进行电泳处理,在电泳生产过程中,能够提高排气效果,避免产生气室,保证电泳液的流通性,提高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电泳处理后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上设有排水槽43,排水槽43沿车身长度方向贯穿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的前后两端,即排水槽43贯穿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的前后两端。优选地,排水槽43与贯穿式焊接面41沿车身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利用贯穿式焊接面41保证前风窗下横梁1与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可靠连接的同时,利用排水槽43以保证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电泳充分。
如图4和图5所示,排水槽43的底部可以开设通孔44,在减重的同时,也便于对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进行电泳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排水槽43的深度优选为5-8mm,例如6mm,以保证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电泳充分。
本实施例中,设于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上的排水槽43贯穿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的两端,同时,排水槽43还与贯穿式焊接面41沿车身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包括主体部45和延伸部46,主体部45与前风窗下横梁1固定连接(贯穿式焊接面41、排气孔42等设于主体部45),延伸部46沿车身宽度方向从主体部45向内延伸形成,以与空气室板2固定连接。即在靠近前风窗下横梁1的中部位置,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的延伸部46与空气室板2连接,如此,便于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的布置,且可以保证前风窗下横梁1、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以及空气室板2连接后的结构强度。
如图5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可以仅包括主体部45(未设置延伸部46),主体部45上设置有贯穿式焊接面41、排气孔42、排水槽43等,以便于前风窗下横梁1通过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与管梁加强板3的顶部安装面连接,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与管梁加强板3的顶部安装面搭接,可以有效提高连接后的整体刚度。
可选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还包括设于主体部45的后端的翻边47,以便于与空气室板2的顶部搭接,提高搭接面刚度,进而提升整车NVH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上述两种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车型需要自由配置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的数量、所安装的位置及形状等,例如,可以在前风窗下横梁1的中部位置设置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以与空气室板2的中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前围上部总成还包括设置在空气室板2的左右两端的空气室连接板6,空气室板2通过所述空气室连接板6与设于所述空气室板2的左右两侧的侧围板7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室连接板6的第一侧沿车身长度方向与所述空气室板2连接,所述空气室连接板6的第二侧沿车身宽度方向与所述侧围板7连接。
通过设置空气室连接板6从不同的方向将空气室板2与侧围板7连接,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限制空气室板2和侧围板7的自由度,提升前围上部总成的整体扭转刚度。
空气室连接板6与侧围板7连接,可以提升侧围板7的刚度,侧围板7的底部可以方便地插接于机舱前围总成,从而使得前围上部总成与机舱前围总成方便地插接拼合,有效提升整车NVH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风窗下横梁1的前端靠近空调进风口21的位置设有挡水结构11。挡水结构11位于空调进风口21的上方,可以对其下方的空调进风口21形成有效遮挡,防止雨刮工作时前风挡玻璃上流下的雨水通过前风窗下横梁1后落入空调进风口21中。
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前风窗下横梁1前端靠近空调进风口21位置的挡水结构11替代了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挡水板支架,在确保挡水功能的前提下简化结构,降低金属使用量,进而降低了成本,实现轻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风窗下横梁1沿车身宽度方向具有两边高、中间低的流水槽结构12,流水槽结构12上开设有流水孔121,流水槽结构12配合挡水结构11,能够使得前风挡玻璃上流下的雨水快速从流水孔121排出。流水槽结构12的单侧边缘(例如左侧边缘)与空调进风口21之间的距离L≥100mm,该距离能够有效避免雨水落入空调进风口2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前围上部总成还包括设置在空气室板2的底部的前侧的通风盖板8,通风盖板8的左、右两端与侧围板7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车身长度方向是指车身前后方向,车身宽度方向是指车身左右方向,上述前端(例如前风窗下横梁1的前端)、后端是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而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围上部总成,车辆对应于上述实施例的前围上部总成,前围上部总成实施例中的任何可选项也适用于车辆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0)

1.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和设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下方的空气室板,所述空气室板的一侧开设有空调进风口,所述空气室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安装仪表的管梁加强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安装有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与所述空调进风口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管梁加强板对应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的顶部设有贯穿式焊接面,以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底部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靠近所述贯穿式焊接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上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车身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的前后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深度为5-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沿车身宽度方向从所述主体部向内延伸形成,以与所述空气室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上部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气室板的左右两端的空气室连接板,所述空气室板通过所述空气室连接板与设于所述空气室板的左右两侧的侧围板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室连接板的第一侧沿车身长度方向与所述空气室板连接,所述空气室连接板的第二侧沿车身宽度方向与所述侧围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前端靠近所述空调进风口的位置设有挡水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沿车身宽度方向具有流水槽结构,所述流水槽结构的单侧边缘与所述空调进风口之间的距离≥100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
CN202320578097.9U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969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8097.9U CN219969798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8097.9U CN219969798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9798U true CN219969798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8097.9U Active CN219969798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9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97004U (zh) 汽车机舱流水槽连接结构
CN219969798U (zh)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CN113696975A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
CN214138711U (zh) 通风盖板总成
CN206374831U (zh) 一种前舱上边梁组件
CN101927679B (zh) 一种汽车暖风机压力室板的流水槽
CN210027622U (zh) 汽车机舱流水槽总成
CN209904938U (zh) 三轮车前篷
CN213534649U (zh) 一种车辆前雨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4801499U (zh) 一种背置式空滤器进气系统
CN208993770U (zh) 一种改良型驾驶侧流水槽盖板
CN209454878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铝合金顶盖骨架结构
CN209921435U (zh) D柱上接头结构
CN213502599U (zh) 一种前风窗下横梁总成
CN106394696A (zh) 一种前风窗导水板总成
CN218489599U (zh) 一种车身流水槽钣金结构
CN207000134U (zh) 一种全景天窗密封系统
CN217515246U (zh) 一种前罩板铰链支撑板的引流结构
CN219601143U (zh) 一种汽车前流水槽结构
CN220904635U (zh) 前风窗盖板结构
CN220349623U (zh) 一种汽车风窗罩板导水槽
CN219687445U (zh) 一种前风窗下横梁焊接总成
CN215042578U (zh) 一种风窗流水槽的连接结构
CN110077501B (zh) 三轮车前篷
CN206255084U (zh) 雨刮盖板及汽车前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