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3283U - 一种多功能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3283U
CN219963283U CN202321011816.5U CN202321011816U CN219963283U CN 219963283 U CN219963283 U CN 219963283U CN 202321011816 U CN202321011816 U CN 202321011816U CN 219963283 U CN219963283 U CN 219963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ixed
backup plate
slid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18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普华
杨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gu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gu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gu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gu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18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3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3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3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轮椅,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坐垫组件;传输带式靠背,所述传输带式靠背的一端与坐垫组件的后侧铰接;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姿态切换组件,两组所述姿态切换组件均用于连接坐垫组件与传输带式靠背,所述姿态切换组件实现传输带式靠背的水平翻转;底部移动组件,所述底部移动组件安装于坐垫组件的下侧;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坐在本轮椅上,通过姿态切换组件使得传输带式靠背翻转至水平状态,且使得传输带式靠背与床的高度适配,随后运行传输带式靠背即可将使用者轻松的放置床上,同时可通过此方式方便的将使用者轻松的从床上搬运至座椅上。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轮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轮椅越来越成为行动不便老人的必须工具。对于这些行动不便的人员,如需从轮椅上移动至床上或从床上移动至轮椅上时,都需相关人员进行协助,例如医务人员、照料人员等,给相关人员增加不便。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轮椅,解决了不便将行动不便的人员,从轮椅上移动至床上或从床上移动至轮椅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包括:
坐垫组件;
传输带式靠背,所述传输带式靠背的一端与坐垫组件的后侧铰接;
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姿态切换组件,两组所述姿态切换组件均用于连接坐垫组件与传输带式靠背,所述姿态切换组件实现传输带式靠背的水平翻转;
底部移动组件,所述底部移动组件安装于坐垫组件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坐板与皮革垫,所述皮革垫安装于坐板的上侧。
优选的,所述坐板上开设有排污孔,所述皮革垫为抽插式皮革坐便垫,所述坐板的下侧安装有抽拉式便盆。
优选的,所述底部移动组件包括底架、驱动单元、脚踏板以及两个升降立柱;所述底架位于坐垫组件的下侧,所述升降立柱上下端分别连接坐垫组件与底架,所述脚踏板安装于底架前侧;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四个移动轮与两个驱动电机;四个所述移动轮安装于底架上,且两两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后侧两个移动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姿态切换组件包括安装部与翻转电动推杆;所述安装部固定于坐垫组件,所述翻转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安装于安装部与传输带式靠背。
优选的,所述传输带式靠背包括滑动靠板、固定靠板、升降电动推杆、驱动件、转辊组与传输带;所述滑动靠板与固定靠板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靠板与固定靠板前后贴合设置,所述升降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与滑动靠板以及固定靠板连接;
所述转辊组包括驱动辊、定辊、动辊、导向辊与转向辊;所述驱动辊转动安装于固定靠板的下侧,所述定辊转动安装于固定靠板的上侧,所述动辊转动安装于移动靠板的下侧,且所述动辊位于定辊与驱动辊之间,所述转向辊转动安装于滑动靠板的上侧,所述导向辊转动安装于定辊与转向辊之间的滑动靠板上;所述传输带的绕行轨迹为:从固定靠板前侧向下延伸绕过驱动辊,随后向上延伸绕过定辊,再向下延伸绕过动辊,继续向上延伸绕过导向轮与转向辊,达到滑动靠板前侧,继续向下延伸完成传输带的首尾相连,位于所述定辊、动辊与导向辊区间的传输带形成一个内凹结构;所述驱动件驱动驱动辊转动进而带动传输带运行。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传输电机与两个齿轮;所述传输电机固定于固定靠板的后侧,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固定于传输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辊,且两个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靠板与滑动靠板的两侧均具有向后侧翻转的侧面部,且所述驱动辊与定辊均转动安装于固定靠板的侧面部,所述动辊、导向辊与转向辊均转动安装于滑动靠板的侧面部。
优选的,所述定辊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弹簧与安装座,所述弹簧通过安装块安装于固定靠板的侧面部,所述安装座设置于弹簧的上侧,所述定辊转动安装于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固定靠板的侧面部与滑动靠板的侧面部之间通过伸缩滑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者坐在本轮椅上,通过姿态切换组件使得传输带式靠背翻转至水平状态,且使得传输带式靠背与床的高度适配,随后运行传输带式靠背即可将使用者轻松的放置床上,同时可通过此方式方便的将使用者轻松的从床上搬运至座椅上;
2、姿态切换组件不仅可对传输带式靠背的状态进行切换调节,还可对起到对坐在轮椅上的使用者进行防护的双重效果;
3、将皮革坐便垫的填充部拉开,通过排污孔与皮革坐便垫开口部,坐在轮椅上的使用者即可进行如厕,给坐在轮椅上的使用者提供的便利;
4、传输式靠背的长度可依据需要进行伸缩调节,同时还可在使用者坐在轮椅上时,可传输带式靠背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传输带式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传输带式靠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传输带式靠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传输带的简易路线原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1-底架;12-移动轮;13-脚踏板;14-升降立柱;15-驱动电机;31-坐板;32-排污孔;33-皮革垫;4-传输带式靠背;41-固定靠板;42-滑动靠板;43-伸缩滑轨;44-升降电动推杆;45-传输带;46-驱动辊;47-驱动件;471-传输电机;472-齿轮;48-定辊;481-弹簧;482-安装座;49-动辊;410-导向辊;411-转向辊;51-安装部;52-翻转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轮椅,如图1-2所示,包括坐垫组件、两组姿态切换组件、底部移动组件与传输带式靠背4;
坐垫组件包括坐板31与皮革垫33,皮革垫33安装于坐板31的上侧,皮革垫33提高了舒适性;
为了便于使用者如厕,皮革垫33可设置为抽插式皮革坐便垫,其具有开口部以及拉伸开闭开口部的填充部,在使用者正常坐时,填充部将开口部完全闭合,坐板的下侧安装有抽拉式便盆;如使用者如厕时,将填充部向外侧拉动,开口部打开,使用者所排出的排泄物即可通过开口部与排污孔32排至抽拉式便盆内,以便于集中处理;
传输带式靠背4的一端与坐垫组件的后侧铰接,传输带式靠背4在竖直一定的角度时可充当靠背,供使用者依靠,又可将其调节至水平状态,将使用者方便的进行搬运,且传输带式靠背4通过两组姿态切换组件进行状态切换,姿态切换组件实现传输带式靠背4的水平翻转,传输带式靠背4水平翻转的水平夹角为0°-90°,传输带式靠背4的水平夹角为0°时,用于将使用者搬运至床上或传输带式靠背4上,另外可依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节传输带式靠背4的水平夹角;
两组姿态切换组件左右对称设置,分别位于皮革垫33的外侧,故两组姿态切换组件可充当两边的把手,防止使用者不慎摔下,确保了安全性能;两组姿态切换组件均用于连接坐垫组件与传输带式靠背4,且姿态切换组件与坐垫组件的坐板31固定。
本实施例,使得行动不便的使用者坐在本轮椅上,通过姿态切换组件使得传输带式靠背4翻转至水平状态,且使得传输带式靠背4与床的高度适配,随后运行传输带式靠背4即可将使用者轻松的放置床上,同时可通过此此方式方便的将使用者轻松的从床上搬运至座椅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底部移动组件包括底架11、驱动单元、脚踏板13以及两个升降立柱14;底架11位于坐垫组件的下侧,两组升降立柱14上下端分别连接坐垫组件的坐板31与底架11,且两组升降立柱14左右对称设置,以确保整体的稳定性,脚踏板13安装于底架11前侧,用于使用者脚踏,增加舒适性,本轮椅的供电用蓄电池设置于两个升降立柱14之间的底架上;
驱动单元包括四个移动轮12与两个驱动电机15;四个移动轮12安装于底架11上,且两两对称设置,位于后侧的两个移动轮12为主动移动轮12,其两个驱动电机15用于驱动后侧两个移动轮12转动,通过控制两个驱动电机15运行,进而可驱动整个轮椅行走,如需转弯时,可通过两个驱动电机15的转速差实现。
本实施例中的底架11为两条横杆与两条纵杆互相交错连接而成,同时驱动电机15采用直角减速电机,在使用者如厕时,将抽拉式便盆安装至排污孔32的下方,使用的排泄物即掉入至抽拉式便盆之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底架11为一条横杆与两条纵杆连接而成,横杆用于连接两条纵杆,且横杆位于排污孔32的前侧,同时驱动电机15采用转角减速电机,转角减速电机所占用的横向尺寸小于直角减速电机横向尺寸,以使得两个转角减速电机之间的间距尺寸大于马桶的宽度,在使用时,可将抽拉式便盆拆卸下来,并本轮椅移动从后侧将马桶插入至坐垫组件的正下方,即可供使用者如厕。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3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姿态切换组件包括安装部51与翻转电动推杆52;安装部51固定于坐垫组件的坐板31侧边缘,且安装部51的前侧为弧形设置,防止磕碰,翻转电动推杆52的两端分别铰接安装于安装部51与传输带式靠背4上,通过延伸翻转电动推杆52,即可使得传输带式靠背4会以与坐垫组件铰接点逐渐向后侧翻转,其水平夹角缩小;如使得传输带式靠背4向上翻转时,收缩翻转电动推杆52;
在安装部51与翻转电动推杆52均可作为两侧防护结构,防止使用者掉落,同时为了舒适性,可在安装部51与翻转电动推杆52上安装软性的隔物。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4-8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传输带式靠背4的长度可进行调节。传输带式靠背4包括滑动靠板42、固定靠板41、升降电动推杆44、驱动件47、转辊组与传输带45;固定靠板41与滑动靠板42的两侧均具有向后侧翻转的侧面部,两者的侧面部为L形结构,确保紧密的卡接;滑动靠板42与固定靠板41滑动连接,且滑动靠板42与固定靠板41前后贴合设置,滑动靠板42位于固定靠板41的后侧,固定靠板41与滑动靠板42的侧面部之间通过伸缩滑轨43滑动连接,升降电动推杆44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与滑动靠板42以及固定靠板41连接,通过伸缩升降电动推杆44的伸缩端,可控制滑动靠板42延伸出的长度;
转辊组包括驱动辊46、定辊48、动辊49、导向辊410与转向辊411;驱动辊46转动安装于固定靠板41下侧的侧面部,定辊48转动安装于固定靠板41上侧的侧面部,动辊49转动安装于移动靠板下侧的,且动辊49位于定辊48与驱动辊46之间,转向辊411转动安装于滑动靠板42上侧的侧面部,导向辊410转动安装于定辊48与转向辊411之间的滑动靠板42上;
传输带45的绕行轨迹为:从固定靠板41前侧向下延伸绕过驱动辊46,随后向上延伸绕过定辊48,再向下延伸绕过动辊49,继续向上延伸绕过导向轮与转向辊411,达到滑动靠板42前侧,继续向下延伸完成传输带45的首尾相连,位于定辊48、动辊49与导向辊410区间的传输带45形成一个内凹结构;当滑动靠板42滑动时,动辊49同步进行移动,而定辊48不会移动,如传输带式靠背4长度收缩时,定辊48与动辊49之间的间距会逐渐增大,则两者之间的传输带45也随之加长,与此同时,驱动辊46与转向辊411之间的距离逐渐的减短,则两者之间的传输带45也随之减短,而位于定辊48、动辊49与导向辊410区间的传输带45形成的内凹结构则越深,如传输带式靠背4长度延长时则反之,因此无论如何调节传输带式靠背4的长度,传输带45的长度均适配,顺利的进行长度伸缩。
由于传输带式靠背4长度伸缩至最大行程与最小行程时,两者对传输带45的长度要求具有一点的偏差,为了适应偏差,通过调节件将定辊48设置有在一定小尺度内进行自行移动;调节件包括弹簧481与安装座482,弹簧481通过安装块安装于固定靠板41的侧面部,安装座482设置于弹簧481的上侧,定辊48转动安装于安装座482,定辊48可依据传输带45的松紧自行移动,压缩弹簧481或被弹簧481推移动,使得定辊48具有一定的位置调节,将传输带45撑开,避免传输带45松弛。
驱动件47驱动驱动辊46转动进而带动传输带45运行,驱动件47包括传输电机471与两个齿轮472;传输电机471固定于固定靠板41的后侧,两个齿轮472分别固定于传输电机471的输出端与驱动辊46,且两个齿轮472啮合连接,传输电机471运行时,通过两个齿轮472带动驱动辊46转动,进而带动传输带45转动,可将使用者向床一侧或坐垫组件一侧传输,实现使用上床或上轮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坐垫组件;
传输带式靠背,所述传输带式靠背的一端与坐垫组件的后侧铰接;
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姿态切换组件,两组所述姿态切换组件均用于连接坐垫组件与传输带式靠背,所述姿态切换组件实现传输带式靠背的水平翻转;
底部移动组件,所述底部移动组件安装于坐垫组件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坐板与皮革垫,所述皮革垫安装于坐板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上开设有排污孔,所述皮革垫为抽插式皮革坐便垫,所述坐板的下侧安装有抽拉式便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移动组件包括底架、驱动单元、脚踏板以及两个升降立柱;所述底架位于坐垫组件的下侧,所述升降立柱上下端分别连接坐垫组件与底架,所述脚踏板安装于底架前侧;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四个移动轮与两个驱动电机;四个所述移动轮安装于底架上,且两两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后侧两个移动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切换组件包括安装部与翻转电动推杆;所述安装部固定于坐垫组件,所述翻转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安装于安装部与传输带式靠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式靠背包括滑动靠板、固定靠板、升降电动推杆、驱动件、转辊组与传输带;所述滑动靠板与固定靠板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靠板与固定靠板前后贴合设置,所述升降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与滑动靠板以及固定靠板连接;
所述转辊组包括驱动辊、定辊、动辊、导向辊与转向辊;所述驱动辊转动安装于固定靠板的下侧,所述定辊转动安装于固定靠板的上侧,所述动辊转动安装于移动靠板的下侧,且所述动辊位于定辊与驱动辊之间,所述转向辊转动安装于滑动靠板的上侧,所述导向辊转动安装于定辊与转向辊之间的滑动靠板上;所述传输带的绕行轨迹为:从固定靠板前侧向下延伸绕过驱动辊,随后向上延伸绕过定辊,再向下延伸绕过动辊,继续向上延伸绕过导向轮与转向辊,达到滑动靠板前侧,继续向下延伸完成传输带的首尾相连,位于所述定辊、动辊与导向辊区间的传输带形成一个内凹结构;所述驱动件驱动驱动辊转动进而带动传输带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传输电机与两个齿轮;所述传输电机固定于固定靠板的后侧,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固定于传输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辊,且两个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靠板与滑动靠板的两侧均具有向后侧翻转的侧面部,且所述驱动辊与定辊均转动安装于固定靠板的侧面部,所述动辊、导向辊与转向辊均转动安装于滑动靠板的侧面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辊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弹簧与安装座,所述弹簧通过安装块安装于固定靠板的侧面部,所述安装座设置于弹簧的上侧,所述定辊转动安装于安装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靠板的侧面部与滑动靠板的侧面部之间通过伸缩滑轨滑动连接。
CN202321011816.5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功能轮椅 Active CN219963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816.5U CN219963283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功能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816.5U CN219963283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功能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3283U true CN219963283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8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1816.5U Active CN219963283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功能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3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10551A1 (zh) 越障轮椅
CN110680632B (zh) 下肢康复锻炼轮椅
CN213157104U (zh) 全自动多功能轮椅
CN111956408A (zh) 一种家用的多功能老年助行椅
CN107260423B (zh) 一种带辅助支撑的轮椅
CN112603685A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及配套使用床、椅组合装置和使用方法
KR20130139470A (ko) 다기능 전동식 승강기
CN219963283U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
KR101522929B1 (ko) 침대와 좌변기 부설 휠체어로 변환가능한 환자용 베드체어
CN110840660B (zh) 一种适于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病患转移装置
CN213218348U (zh) 一种可升降的折叠轮椅
CN210903721U (zh) 轮椅
CN112137809A (zh) 多功能室内助老椅
CN214549880U (zh) 一种康复用的智能护理轮椅
KR102423485B1 (ko) 승강과 이동이 가능한 하지마비 환자용 자동 승강-이동 체어 장치
CN116077282A (zh) 一种可如厕的多功能轮椅
CN210991311U (zh) 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
CN112155876B (zh) 座椅可升降且支持站立行走的电动智能按摩助老轮椅
CN205286745U (zh) 可折叠式路梯两用轮椅
CN209107833U (zh) 一种方便调节座椅宽度的医疗康复轮椅
CN219071012U (zh) 一种医疗康复手推车
CN114848312B (zh) 一种立卧坐一体式轮椅
CN217409249U (zh) 一种用于老年人起立行走的助行辅助装置
CN219896192U (zh) 一种新型康复床椅
CN212382845U (zh) 一种便携式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