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8799U - 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8799U
CN219958799U CN202223597597.1U CN202223597597U CN219958799U CN 219958799 U CN219958799 U CN 219958799U CN 202223597597 U CN202223597597 U CN 202223597597U CN 219958799 U CN219958799 U CN 219958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straightening
shaping
flatten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75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波
龚曙光
易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Shandash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Shandash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Shandash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zhou Shandash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75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8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8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8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包括素子上料底板、设置在素子上料底板上的同步移送机构,同步移送机构的同步带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同步带素子座,沿着同步带移动方向,在同步移送机构一侧依次设置有铝箔拉直机构、铝箔压平机构、铝箔冲孔机构、铝箔整形机构,待整形上料的电容素子从同步带的前端放置到同步带素子座,通过同步带素子座依次通过铝箔拉直机构、铝箔压平机构、铝箔冲孔机构、铝箔整形机构,在同步带的后端设置有平移取素子机构,通过平移取素子机构将冲孔整形后的电容素子移送到下一工位。本申请对电容素子的铝箔进行自动整形、冲孔,以便于后续安装绝缘盖板,结构简单、适用于自动化装配。

Description

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按电解质分类有: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其中牛角电解电容器的主要结构包括素子、铝壳、绝缘盖板、引脚端子;生产时将铝箔、电解纸和铝箔导条(正、负极片),铝箔导条的一端压接在铝箔上,压接好导条的铝箔和电解纸一起被卷绕形成电容器素子;放入电解液缸内进行抽真空含浸,含浸好后将引脚端子固定在绝缘盖板与素子的导条连接,对于安装有绝缘盖板的素子进行整形测试后,需要将素子放置到铝壳内,然后进行束腰、封口,从而完成装配工作。
牛角电解电容生产工艺中通常采用人工将电容的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人工生产方式存在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且产品合格率低等问题。为此,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电容组装设备,能够自动或者半自动方式实现电容器的组装;电容器素子需要与绝缘盖板上的引脚端子进行电性连接,由于铝箔、电解纸之间采用卷绕形成的从而使得两个铝箔之间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这样不利与焊接或者铆接,因此,需要对电容素子的铝箔进行整形处理,现有工艺通常采用半自动设备进行铝箔整形处理,不利于电容器的全自动生产,因此,现有的电容素子上料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能够实现电容素子的铝箔自动冲孔整形上料,适用于自动化装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包括素子上料底板、设置在所述素子上料底板上的同步移送机构,所述同步移送机构的同步带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同步带素子座,沿着同步带移动方向,在所述同步移送机构一侧依次设置有铝箔拉直机构、铝箔压平机构、铝箔冲孔机构、铝箔整形机构,待整形上料的电容素子从所述同步带的前端放置到所述同步带素子座,通过所述同步带素子座依次通过所述铝箔拉直机构、所述铝箔压平机构、所述铝箔冲孔机构、所述铝箔整形机构,在所述同步带的后端设置有平移取素子机构,通过所述平移取素子机构将冲孔整形后的电容素子移送到下一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移送机构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通过若干梁固定支座安装在所述素子上料底板上,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的前端设置有驱动同步带轮,所述支撑梁后端通过一后轮固定块设置有同步带后轮,所述同步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同步带轮和所述同步带后轮上;所述驱动同步带轮通过一减速驱动电机连接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铝箔拉直机构包括拉直底板,所述拉直底板上设置有拉直导轨滑块副,所述拉直导轨滑块副通过一拉直连接块设置有拉直气缸,所述拉直气缸通过一拉直鱼眼接头连接到鱼眼接头连接块,所述鱼眼接头连接块固定在所述拉直底板一端;所述拉直连接块在所述拉直底板另一端位置固定设置有拉直竖直支架,所述拉直竖直支架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设置有拉直竖直滑杆,通过所述拉直竖直滑杆设置有拉直上模和拉直下模,所述拉直上模和所述拉直下模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上合模和打开。
具体的,所述拉直上模通过一拉直上模滑座安装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上,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上端设置有拉直上气缸安装块,所述拉直上气缸安装块上的拉直上气缸连接驱动所述拉直上模滑座;所述拉直下模通过一拉直下模滑座安装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上,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下端设置有拉直下气缸安装块,所述拉直下气缸安装块上的拉直下气缸连接驱动所述拉直下模滑座。
进一步的,所述铝箔压平机构包括铝箔压平底座、设置在所述铝箔压平底座上的压平竖直支架,所述压平竖直支架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设置有压平竖直滑杆,通过所述压平竖直滑杆设置有压平上模和压平下模,所述压平上模和所述压平下模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上合模和打开。
具体的,所述压平上模通过一压平上模滑座安装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上,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上端设置有压平上气缸安装块,所述压平上气缸安装块上的压平上气缸连接驱动所述压平上模滑座;所述压平下模通过一压平下模滑座安装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上,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下端设置有压平下气缸安装块,所述压平下气缸安装块上的压平下气缸连接驱动所述压平下模滑座。
进一步的,所述铝箔冲孔机构包括冲孔底座板、所述冲孔底座板上设置有冲孔下支架板、所述冲孔下支架板中间通过一冲孔竖直支架板安装有冲孔上支架板,所述冲孔上支架板和所述冲孔下支架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设置有冲孔导向杆,所述冲孔导向杆上设置有冲孔上模和冲孔下模,所述冲孔上模内设置有冲孔针,通过气缸驱动所述冲孔上模和所述冲孔下模合模和打开,通过所述冲孔针对电容素子的铝箔进行冲孔。
具体的,所述冲孔导向杆上部依次设置有冲孔驱动滑座、冲孔上模滑座,所述冲孔驱动滑座和所述冲孔上模滑座之间的所述冲孔导向杆上套设有冲孔复位弹簧,所述冲孔针一端固定在所述冲孔驱动滑座,另一端穿设所述冲孔上模滑座后设在所述冲孔上模内;所述冲孔驱动滑座与所述冲孔上支架板上的冲孔上模气缸连接。
具体的,所述冲孔下模通过一冲孔下模滑座设置在所述冲孔导向杆下部,在所述冲孔下模滑座下侧设置有下模滑座驱动摆杆,所述下模滑座驱动摆杆一端作用到所述冲孔下模滑座,另一端穿设所述冲孔竖直支架板后通过摆杆驱动鱼眼拉杆与所述冲孔上支架板上的冲孔下模气缸连接,所述下模滑座驱动摆杆中间通过一摆杆销轴与所述冲孔竖直支架板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铝箔整形机构包括铝箔整形底座、设置在所述铝箔整形底座上的整形竖直支架,所述整形竖直支架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设置有整形竖直滑杆,通过所述整形竖直滑杆设置有整形上模和整形下模,所述整形上模和所述整形下模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上合模和打开。
具体的,所述整形上模通过一整形上模滑座安装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上,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上端设置有整形上气缸安装块,所述整形上气缸安装块上的整形上气缸连接驱动所述整形上模滑座;所述整形下模通过一整形下模滑座安装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上,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下端设置有整形下气缸安装块,所述整形下气缸安装块上的整形下气缸连接驱动所述整形下模滑座。可选的,整形上模、整形上模滑座可以一体成型;整形下模、整形下模滑座可以一体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平移取素子机构包括平移支架、设置在所述平移支架上部的气缸安装板,通过所述气缸安装板设置有平移无杆气缸,所述平移无杆气缸设置在下一工序工位和所述同步带末端的同步带素子座之间,所述平移无杆气缸上设置有取料座板,所述取料座板通过一取料夹爪气缸设置有一组取料夹杆,所述取料夹杆用于夹取电容素子。
具体的,所述取料座板上设置有取料转移轴承座,所述取料转移轴承座内设置有取料转动轴,所述取料转动轴下端通过一取料连接块固定所述取料夹爪气缸。
具体的,所述取料转动轴上端设置有转向块,所述转向块一端通过一回拉弹簧与所述取料座板连接,所述转向块另一端设置有平移限位块,所述平移限位块和所述回拉弹簧使得所述取料转动轴在所述同步带素子座上方发生偏转。可选的,所述平移限位块通过一平移限位轴承作用在所述转向块一端。
具体的,所述取料转动轴上端还设置有竖直连接块,所述竖直连接块通过一竖直移动气缸驱动使得取料转动轴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竖直移动气缸安装在所述取料座板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通过同步带上同步带素子座带动电容素子依次通过铝箔拉直机构、铝箔压平机构、铝箔冲孔机构、铝箔整形机构,对电容素子的铝箔进行自动整形、冲孔,以便于后续安装绝缘盖板,结构简单、适用于自动化装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三维结构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三维结构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铝箔拉直机构三维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铝箔压平机构三维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铝箔冲孔机构三维结构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铝箔冲孔机构三维结构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铝箔整形机构三维结构图;
图中,10-同步移送机构,11-素子上料底板,12-同步带,13-支撑梁,14-梁固定支座,15-同步带素子座,16-驱动同步带轮,17-同步带后轮,18-后轮固定块,19-减速驱动电机;
20-铝箔拉直机构,21-拉直底板,22-拉直导轨滑块副,23-拉直连接块,24-拉直气缸,25-拉直鱼眼接头,26-鱼眼接头连接块,27-拉直竖直支架,28-拉直竖直滑杆,29-拉直上气缸安装块,210-拉直上气缸,211-拉直上模滑座,212-拉直上模,213-拉直下气缸安装块,214-拉直下气缸,215-拉直下模滑座,216-拉直下模,217-拉直直线轴承;
30-铝箔压平机构,31-铝箔压平底座,32-压平竖直支架,33-压平竖直滑杆,34-压平上气缸安装块,35-压平上气缸,36-压平上模滑座,37-压平上模,38-压平下气缸安装块,39-压平下气缸,310-压平下模滑座,311-压平下模,312-压平直线轴承;
40-铝箔冲孔机构,41-冲孔底座板,42-冲孔下支架板,43-冲孔竖直支架板,44-冲孔上支架板,45-冲孔导向杆,46-冲孔上模气缸,47-冲孔驱动滑座,48-冲孔上模滑座,49-冲孔针,410-冲孔复位弹簧,411-冲孔限位杆,412-冲孔上模,413-冲孔下模滑座,414-冲孔下模,415-下模滑座驱动摆杆,416-下模滑座驱动轴承,417-摆杆销轴,418-摆杆驱动鱼眼拉杆,419-冲孔下模气缸,420-摆杆限位螺柱,421-冲孔直线轴承;
50-铝箔整形机构,51-铝箔整形底座,52-整形竖直支架,53-整形竖直滑杆,54-整形上气缸安装块,55-整形上气缸,56-整形上模滑座,57-整形上模,58-整形下气缸安装块,59-整形下气缸,510-整形下模滑座,511-整形下模,512-整形直线轴承;
60-平移取素子机构,61-平移支架,62-气缸安装板,63-平移无杆气缸,64-取料座板,65-取料转移轴承座,66-取料转动轴,67-取料连接块,68-取料夹爪气缸,69-取料夹杆,610-竖直连接块,611-竖直移动气缸,612-转向块,613-回拉弹簧,614-平移限位块,615-平移限位轴承;
70-电容素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包括素子上料底板11、设置在所述素子上料底板11上的同步移送机构10,所述同步移送机构10的同步带1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同步带素子座15,沿着同步带12移动方向,在所述同步移送机构10一侧依次设置有铝箔拉直机构20、铝箔压平机构30、铝箔冲孔机构40、铝箔整形机构50,待整形上料的电容素子70从所述同步带的前端放置到所述同步带素子座15,通过所述同步带素子座15依次通过所述铝箔拉直机构20、所述铝箔压平机构30、所述铝箔冲孔机构40、所述铝箔整形机构50,在所述同步带12的后端设置有平移取素子机构60,通过所述平移取素子机构60将冲孔整形后的电容素子70移送到下一工位。
如图2-3所示,所述同步移送机构10还包括支撑梁13,所述支撑梁13通过若干梁固定支座14安装在所述素子上料底板11上,所述同步带12设置在所述支撑梁13上,所述支撑梁13的前端设置有驱动同步带轮16,所述支撑梁13后端通过一后轮固定块18设置有同步带后轮17,所述同步带1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同步带轮16和所述同步带后轮17上;所述驱动同步带轮16通过一减速驱动电机19连接驱动。
具体的,所述同步带素子座15设置有V型的电容素子放置工位,使得电容素子70垂直同步带12移动方向放置,并且使得电容素子70的铝箔朝向铝箔拉直机构20、铝箔压平机构30、铝箔冲孔机构40以及铝箔整形机构50。
如图4所示,所述铝箔拉直机构20包括拉直底板21,所述拉直底板21上设置有拉直导轨滑块副22,所述拉直导轨滑块副22通过一拉直连接块23设置有拉直气缸24,所述拉直气缸24通过一拉直鱼眼接头25连接到鱼眼接头连接块26,所述鱼眼接头连接块26固定在所述拉直底板21一端;所述拉直连接块23在所述拉直底板21另一端位置固定设置有拉直竖直支架27,所述拉直竖直支架27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15设置有拉直竖直滑杆28,通过所述拉直竖直滑杆28设置有拉直上模212和拉直下模216,所述拉直上模212和所述拉直下模216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28上合模和打开。
具体的,所述拉直上模212通过一拉直上模滑座211安装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28上,所述拉直竖直滑杆28上端设置有拉直上气缸安装块29,所述拉直上气缸安装块29上的拉直上气缸210连接驱动所述拉直上模滑座211;所述拉直下模216通过一拉直下模滑座215安装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28上,所述拉直竖直滑杆28下端设置有拉直下气缸安装块213,所述拉直下气缸安装块213上的拉直下气缸214连接驱动所述拉直下模滑座215。可选的,所述拉直上模滑座211、所述拉直下模滑座215分别通过拉直直线轴承217安装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28。
如图5所示,所述铝箔压平机构30包括铝箔压平底座31、设置在所述铝箔压平底座31上的压平竖直支架32,所述压平竖直支架32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15设置有压平竖直滑杆33,通过所述压平竖直滑杆33设置有压平上模37和压平下模311,所述压平上模37和所述压平下模311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33上合模和打开。
具体的,所述压平上模37通过一压平上模滑座36安装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33上,所述压平竖直滑杆33上端设置有压平上气缸安装块34,所述压平上气缸安装块34上的压平上气缸35连接驱动所述压平上模滑座36;所述压平下模311通过一压平下模滑座310安装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33上,所述压平竖直滑杆33下端设置有压平下气缸安装块38,所述压平下气缸安装块38上的压平下气缸39连接驱动所述压平下模滑座310。可选的,压平上模37、压平上模滑座36可以一体成型;压平下模311、压平下模滑座310可以一体形成。
可选的,所述压平上模滑座36、所述压平下模滑座311分别通过压平直线轴承312安装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33。
如图6、7所示,所述铝箔冲孔机构40包括冲孔底座板41、所述冲孔底座板41上设置有冲孔下支架板42、所述冲孔下支架板42中间通过一冲孔竖直支架板43安装有冲孔上支架板44,所述冲孔上支架板44和所述冲孔下支架42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15设置有冲孔导向杆45,所述冲孔导向杆45上设置有冲孔上模412和冲孔下模414,所述冲孔上模412内设置有冲孔针49,通过气缸驱动所述冲孔上模412和所述冲孔下模413合模和打开,通过所述冲孔针49对电容素子70的铝箔进行冲孔。具体的,所述冲孔导向杆45上部依次设置有冲孔驱动滑座47、冲孔上模滑座48,所述冲孔驱动滑座47和所述冲孔上模滑座48之间的所述冲孔导向杆45上套设有冲孔复位弹簧410,所述冲孔针49一端固定在所述冲孔驱动滑座47,另一端穿设所述冲孔上模滑座48后设在所述冲孔上模412内;所述冲孔驱动滑座47与所述冲孔上支架板44上的冲孔上模气缸46连接。
可选的,所述冲孔上模滑座48和所述冲孔驱动滑座47之间还设置有冲孔限位杆411。
具体的,所述冲孔下模414通过一冲孔下模滑座413设置在所述冲孔导向杆45下部,在所述冲孔下模滑座413下侧设置有下模滑座驱动摆杆415,所述下模滑座驱动摆杆415一端作用到所述冲孔下模滑座413,另一端穿设所述冲孔竖直支架板43后通过摆杆驱动鱼眼拉杆418与所述冲孔上支架板44上的冲孔下模气缸419连接,所述下模滑座驱动摆杆415中间通过一摆杆销轴417与所述冲孔竖直支架板43铰接。可选的,所述冲孔下支座板42对应所述下模滑动驱动摆杆415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摆杆限位螺柱420。可选的,所述下模滑座驱动摆杆415的末端对应所述冲孔下模滑座413下侧设置有下模滑座驱动轴承416。
可选的,所述冲孔驱动滑座47、冲孔上模滑座48、所述冲孔下模滑座416分别通过冲孔直线轴承421安装在所述冲孔导向杆45。
如图8所示,所述铝箔整形机构50包括铝箔整形底座51、设置在所述铝箔整形底座51上的整形竖直支架52,所述整形竖直支架52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15设置有整形竖直滑杆53,通过所述整形竖直滑杆53设置有整形上模57和整形下模511,所述整形上模57和所述整形下模511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53上合模和打开。具体的,所述整形上模57通过一整形上模滑座53安装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53上,所述整形竖直滑杆53上端设置有整形上气缸安装块54,所述整形上气缸安装块54上的整形上气缸55连接驱动所述整形上模滑座56;所述整形下模511通过一整形下模滑座510安装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53上,所述整形竖直滑杆53下端设置有整形下气缸安装块58,所述整形下气缸安装块58上的整形下气缸59连接驱动所述整形下模滑座510。可选的,整形上模57、整形上模滑座56可以一体成型;整形下模511、整形下模滑座510可以一体形成。
可选的,所述整形上模滑座56、所述整形下模滑座510分别通过整形直线轴承512安装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53。
如图2、3所示,所述平移取素子机构60包括平移支架61、设置在所述平移支架61上部的气缸安装板62,通过所述气缸安装板62设置有平移无杆气缸63,所述平移无杆气缸63设置在下一工序工位和所述同步带12末端的同步带素子座15之间,所述平移无杆气缸63上设置有取料座板64,所述取料座板64通过一取料夹爪气缸68设置有一组取料夹杆69,所述取料夹杆69用于夹取电容素子70。
具体的,所述取料座板64上设置有取料转移轴承座65,所述取料转移轴承座65内设置有取料转动轴66,所述取料转动轴66下端通过一取料连接块67固定所述取料夹爪气缸68。具体的,所述取料转动轴66上端设置有转向块612,所述转向块612一端通过一回拉弹簧613与所述取料座板64连接,所述转向块612另一端设置有平移限位块614,所述平移限位块614和所述回拉弹簧613使得所述取料转动轴66在所述同步带素子座15上方发生偏转。可选的,所述平移限位块614通过一平移限位轴承615作用在所述转向块612一端。
具体的,所述取料转动轴66上端还设置有竖直连接块610,所述竖直连接块610通过一竖直移动气缸611驱动使得取料转动轴66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竖直移动气缸611安装在所述取料座板64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通过同步带上同步带素子座带动电容素子依次通过铝箔拉直机构、铝箔压平机构、铝箔冲孔机构、铝箔整形机构,对电容素子的铝箔进行自动整形、冲孔,以便于后续安装绝缘盖板,结构简单、适用于自动化装配。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素子上料底板、设置在所述素子上料底板上的同步移送机构,所述同步移送机构的同步带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同步带素子座,沿着同步带移动方向,在所述同步移送机构一侧依次设置有铝箔拉直机构、铝箔压平机构、铝箔冲孔机构、铝箔整形机构,待整形上料的电容素子从所述同步带的前端放置到所述同步带素子座,通过所述同步带素子座依次通过所述铝箔拉直机构、所述铝箔压平机构、所述铝箔冲孔机构、所述铝箔整形机构,在所述同步带的后端设置有平移取素子机构,通过所述平移取素子机构将冲孔整形后的电容素子移送到下一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移送机构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通过若干梁固定支座安装在所述素子上料底板上,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的前端设置有驱动同步带轮,所述支撑梁后端通过一后轮固定块设置有同步带后轮,所述同步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同步带轮和所述同步带后轮上;所述驱动同步带轮通过一减速驱动电机连接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拉直机构包括拉直底板,所述拉直底板上设置有拉直导轨滑块副,所述拉直导轨滑块副通过一拉直连接块设置有拉直气缸,所述拉直气缸通过一拉直鱼眼接头连接到鱼眼接头连接块,所述鱼眼接头连接块固定在所述拉直底板一端;所述拉直连接块在所述拉直底板另一端位置固定设置有拉直竖直支架,所述拉直竖直支架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设置有拉直竖直滑杆,通过所述拉直竖直滑杆设置有拉直上模和拉直下模,所述拉直上模和所述拉直下模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上合模和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上模通过一拉直上模滑座安装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上,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上端设置有拉直上气缸安装块,所述拉直上气缸安装块上的拉直上气缸连接驱动所述拉直上模滑座;所述拉直下模通过一拉直下模滑座安装在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上,所述拉直竖直滑杆下端设置有拉直下气缸安装块,所述拉直下气缸安装块上的拉直下气缸连接驱动所述拉直下模滑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压平机构包括铝箔压平底座、设置在所述铝箔压平底座上的压平竖直支架,所述压平竖直支架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设置有压平竖直滑杆,通过所述压平竖直滑杆设置有压平上模和压平下模,所述压平上模和所述压平下模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上合模和打开;
所述压平上模通过一压平上模滑座安装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上,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上端设置有压平上气缸安装块,所述压平上气缸安装块上的压平上气缸连接驱动所述压平上模滑座;所述压平下模通过一压平下模滑座安装在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上,所述压平竖直滑杆下端设置有压平下气缸安装块,所述压平下气缸安装块上的压平下气缸连接驱动所述压平下模滑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冲孔机构包括冲孔底座板、所述冲孔底座板上设置有冲孔下支架板、所述冲孔下支架板中间通过一冲孔竖直支架板安装有冲孔上支架板,所述冲孔上支架板和所述冲孔下支架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设置有冲孔导向杆,所述冲孔导向杆上设置有冲孔上模和冲孔下模,所述冲孔上模内设置有冲孔针,通过气缸驱动所述冲孔上模和所述冲孔下模合模和打开,通过所述冲孔针对电容素子的铝箔进行冲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导向杆上部依次设置有冲孔驱动滑座、冲孔上模滑座,所述冲孔驱动滑座和所述冲孔上模滑座之间的所述冲孔导向杆上套设有冲孔复位弹簧,所述冲孔针一端固定在所述冲孔驱动滑座,另一端穿设所述冲孔上模滑座后设在所述冲孔上模内;所述冲孔驱动滑座与所述冲孔上支架板上的冲孔上模气缸连接;
所述冲孔下模通过一冲孔下模滑座设置在所述冲孔导向杆下部,在所述冲孔下模滑座下侧设置有下模滑座驱动摆杆,所述下模滑座驱动摆杆一端作用到所述冲孔下模滑座,另一端穿设所述冲孔竖直支架板后通过摆杆驱动鱼眼拉杆与所述冲孔上支架板上的冲孔下模气缸连接,所述下模滑座驱动摆杆中间通过一摆杆销轴与所述冲孔竖直支架板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整形机构包括铝箔整形底座、设置在所述铝箔整形底座上的整形竖直支架,所述整形竖直支架面向所述同步带素子座设置有整形竖直滑杆,通过所述整形竖直滑杆设置有整形上模和整形下模,所述整形上模和所述整形下模分别通过气缸驱动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上合模和打开;
所述整形上模通过一整形上模滑座安装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上,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上端设置有整形上气缸安装块,所述整形上气缸安装块上的整形上气缸连接驱动所述整形上模滑座;所述整形下模通过一整形下模滑座安装在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上,所述整形竖直滑杆下端设置有整形下气缸安装块,所述整形下气缸安装块上的整形下气缸连接驱动所述整形下模滑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取素子机构包括平移支架、设置在所述平移支架上部的气缸安装板,通过所述气缸安装板设置有平移无杆气缸,所述平移无杆气缸设置在下一工序工位和所述同步带末端的同步带素子座之间,所述平移无杆气缸上设置有取料座板,所述取料座板通过一取料夹爪气缸设置有一组取料夹杆,所述取料夹杆用于夹取电容素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座板上设置有取料转移轴承座,所述取料转移轴承座内设置有取料转动轴,所述取料转动轴下端通过一取料连接块固定所述取料夹爪气缸;所述取料转动轴上端设置有转向块,所述转向块一端通过一回拉弹簧与所述取料座板连接,所述转向块另一端设置有平移限位块,所述平移限位块和所述回拉弹簧使得所述取料转动轴在所述同步带素子座上方发生偏转;所述平移限位块通过一平移限位轴承作用在所述转向块一端;所述取料转动轴上端还设置有竖直连接块,所述竖直连接块通过一竖直移动气缸驱动使得取料转动轴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竖直移动气缸安装在所述取料座板一侧。
CN202223597597.1U 2022-12-31 2022-12-31 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Active CN219958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7597.1U CN219958799U (zh) 2022-12-31 2022-12-31 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7597.1U CN219958799U (zh) 2022-12-31 2022-12-31 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8799U true CN219958799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6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7597.1U Active CN219958799U (zh) 2022-12-31 2022-12-31 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8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2244B (zh) 电芯全自动入壳机
CN213026231U (zh) 卷针机构和锂电卷绕设备
CN219958799U (zh) 电容素子自动上料整形装置
CN214921073U (zh) 电池极耳裁切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CN11397672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加工用板件冲孔装置
CN210110941U (zh) 电芯折角机构
CN210150455U (zh) 剥料装置
CN219094275U (zh) 一种安德森插头组装机
CN208944986U (zh) 雨刮系统连杆机构支架杆组件铆压模具
CN217691249U (zh) 一种模组整形及固定装置
CN215934044U (zh) 一种全自动组装机
CN115241542A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制造用压片装置
CN214719715U (zh) 一种汽车零配件加工用的排料装置
CN210498555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凸轮追剪机构
CN211276097U (zh) 一种两端一次冲孔成型的复印机加热辊冲孔模具
CN210306693U (zh) 一种叠瓦组件端引线打孔焊带长度和形状校直、裁切装置
CN210126071U (zh) 电芯上下料机械手
CN116573372B (zh) 一种锂电池成型上料系统
CN215785964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自动冲压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CN216461173U (zh) 一种墩柱模板加工用冲床
CN218855280U (zh) 一种异形汽车配件冲压模具
CN216730505U (zh) 一种用于产品安装钢丝的送料机构
CN112296436A (zh) 一种极片裁切工装
CN217807351U (zh) 一种穿孔凸轮选向机构
CN115365419B (zh) 一种车身大型金属框架压扁弯折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