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5484U - 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5484U
CN219945484U CN202321695397.1U CN202321695397U CN219945484U CN 219945484 U CN219945484 U CN 219945484U CN 202321695397 U CN202321695397 U CN 202321695397U CN 219945484 U CN219945484 U CN 219945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late
radiating
limiting block
machine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53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志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Pufei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Pufei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Pufei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Pufei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53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5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5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5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床散热壳,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本体,本体包括侧板、前板、后板及面板;侧板内侧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形成供散热组件的上连接片插入的第一限位卡槽,第二限位块形成供散热组件的下连接片插入的第二限位卡槽;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一侧与前板一侧连接,第一侧板另一侧与后板一侧连接,第二侧板一侧与前板另一侧连接,第二侧板另一侧与后板另一侧连接;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上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面板与侧板、前板、后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机床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具有限位块,限位块内形成限位卡槽,从而便于安装散热组件,防止散热组件产生位移。

Description

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背景技术
机床是指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机床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此,现有技术中的机床通常会设置一些散热结构以进行散热,申请人之前使用散热壳安装在机床侧部,散热壳内设置散热组件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组件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多片状等,使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组件上,再经散热组件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
如图7所示,申请人之前使用的散热壳10通常由钣金制成,在散热壳10上设置安装孔101,散热组件20上设置上连接片201和下连接片202,上连接片201和下连接片202上均设置连接孔203,在安装散热组件20时,使用螺栓穿过连接孔2011及安装孔101,以将散热组件20固定在散热壳上,安装散热组件20的过程较为繁琐。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床散热壳,其具有限位块,限位块内形成限位卡槽,从而便于安装散热组件,防止散热组件产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床散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机床散热壳,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本体,本体包括侧板、前板、后板及面板;
所述侧板内侧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形成供散热组件的上连接片插入的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一限位卡槽的开口朝向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形成供散热组件的下连接片插入的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二限位卡槽的开口朝向第一限位块;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一侧与前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与后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一侧与前板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另一侧与后板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面板与侧板、前板、后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块外侧与面板内侧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限位块外侧与面板内侧之间设置第二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块内侧底部设置抵靠面。
进一步,所述侧板侧部设置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位于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面板上设置条形散热部及环形散热部,所述条形散热部位于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条形散热部包括多个条形散热孔,所述环形散热部设置在条形散热部一侧,所述环形散热部包括多个环形散热孔。
进一步,所述面板内侧凸起形成底部限位条。
进一步,所述侧板、前板和后板上设置密封条容纳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机床散热器,包括上述所述的机床散热壳、散热组件、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及连接板;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外散热片、多个内散热片、第二外散热片及散热管,所述第一外散热片固定在散热管一端,所述第一外散热片设置用于插入第一限位卡槽的上连接片,多个内散热片均匀设置在散热管上,所述第二外散热片固定在散热管另一端,所述第二外散热片设置用于插入第二限位卡槽的下连接片,所述散热管内设置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置在面板上,并覆盖环形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散热组件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风扇设置在面板上,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位于散热组件另一侧;所述连接板与侧板、前板和后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散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第二散热风扇连通。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与机床连接的连接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机床散热壳,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由于机床散热壳是一体注塑成型的,相对于传统钣金制成的散热壳,一体注塑成型的机床散热壳可以快速注塑出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制作较为方便。在注塑出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后,散热组件的上连接片可以快速插入第一限位块内形成的第一限位卡槽内,散热组件的下连接片可以快速插入第二限位块内形成的第二限位卡槽内,从而有效防止散热组件产生位移。
二,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能有效提高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的强度,防止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折断。
三,通过设置条形散热部及环形散热部,能有效将机床内的热量通过条形散热部及环形散热部散发出去,从而降低机床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形成第一限位卡槽,第二限位块形成第二限位卡槽,便于散热组件卡入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二限位卡槽内,有效防止散热组件产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床散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床散热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床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床散热器的分解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传统散热壳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本体1、侧板11、第一限位块111、第一限位卡槽1111、抵靠面1112、第二限位块112、第二限位卡槽1121、第一侧板11a、第二侧板11b、限位片113、前板12、后板13、面板14、条形散热部141、条形散热孔1411、环形散热部142、环形散热孔1421、限位条143、第一加强板15、第二加强板16、密封条容纳槽17、散热组件20、第一外散热片21、上连接片201、内散热片22、第二外散热片23、下连接片202、散热管24、第一散热风扇3、第二散热风扇4、连接板5、第一散热部51、第一散热孔511、第二散热部52、第二散热孔521、连接孔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床散热壳,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本体1,本体1包括侧板11、前板12、后板13及面板14;侧板11内侧设置第一限位块111和第二限位块112,第一限位块111形成供散热组件20的上连接片201插入的第一限位卡槽1111,第一限位卡槽1111的开口朝向第二限位块112,第二限位块112与第一限位块111相对设置,第二限位块112形成供散热组件20的下连接片203插入的第二限位卡槽1121,第二限位卡槽1121的开口朝向第一限位块111;侧板11包括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第一侧板11a一侧与前板12一侧连接,第一侧板11a另一侧与后板13一侧连接,第二侧板11b一侧与前板12另一侧连接,第二侧板11b另一侧与后板13另一侧连接;第一侧板11a和/或第二侧板11b上设置第一限位块111和第二限位块112;面板14与侧板11、前板12、后板13连接。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机床散热壳,由于机床散热壳是一体注塑成型的,相对于传统钣金制成的散热壳,一体注塑成型的机床散热壳可以快速注塑出第一限位块111和第二限位块112,制作较为方便。在注塑出第一限位块111和第二限位块112后,散热组件20的上连接片201可以快速插入第一限位块111内形成的第一限位卡槽1111内,散热组件20的下连接片203可以快速插入第二限位块112内形成的第二限位卡槽1121内,从而有效防止散热组件20产生位移。
可选地,第一限位块111外侧与面板14内侧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15;第二限位块112外侧与面板14内侧之间设置第二加强板16。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15及第二加强板16,能有效提高第一限位块111及第二限位块112的强度,防止第一限位块111及第二限位块112折断。
本示例中,第一限位块111内侧底部设置抵靠面1112,通过设置抵靠面1112,在安装散热组件20时,可以将散热组件20的上连接片201(下文提到)插入第一限位卡槽1111,使得上连接片201抵靠在抵靠面1112上,从而完成散热组件20的安装,防止散热组件20产生位移。
进一步地,侧板11侧部设置限位片113,限位片113位于第一限位块111及第二限位块112之间。在使用时,限位片113可以插入散热组件20中相邻的两个内散热片22(下文提到)形成的间隙,从而进一步将散热组件20进行固定。其中,限位片113可以设置为两个。
在一些示例中,面板14上设置条形散热部141及环形散热部142,条形散热部141位于第一限位块111及第二限位块112之间,条形散热部141包括多个条形散热孔1411,环形散热部142设置在条形散热部141一侧,环形散热部142包括多个环形散热孔1421。通过设置条形散热部141及环形散热部142,能有效将机床内的热量通过条形散热部141及环形散热部142散发出去,从而降低机床的温度。
本示例中,面板14内侧凸起形成底部限位条143。在使用时,限位条143可以插入散热组件20中相邻的两个内散热片22(下文提到)形成的间隙,从而更进一步将散热组件20进行固定。
进一步低,侧板11、前板12和后板13上设置密封条容纳槽17。通过设置密封条容纳槽17,便于安装密封圈,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机床散热器,包括上述的机床散热壳、散热组件20、第一散热风扇3、第二散热风扇4及连接板5;散热组件20包括第一外散热片21、多个内散热片22、第二外散热片23及散热管24,第一外散热片21固定在散热管24一端,第一外散热片21设置用于插入第一限位卡槽1111的上连接片201,多个内散热片22均匀设置在散热管24上,第二外散热片23固定在散热管24另一端,第二外散热片23设置用于插入第二限位卡槽1121的下连接片202,散热管24内设置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风扇3设置在面板14上,并覆盖环形散热孔1421,第一散热风扇3位于散热组件20一侧,第二散热风扇4设置在面板14上,第二散热风扇4位于散热组件20另一侧;连接板5与侧板11、前板12和后板13连接。
在使用时,将连接板5固定在机床侧部,第二散热风扇4工作而驱使机床内的热量从机床流至散热壳内,再经过散热组件20从条形散热部141散发出去。第一散热风扇3工作而驱使机床内的热量从机床流至散热壳内,再经过散热组件20从环形散热部142散发出去,从而能有效将机床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
本示例中,连接板5上设置第一散热部51及第二散热部52,第一散热部51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511,第一散热孔511与散热组件20连通,第二散热部52设置多个第二散热孔521,第二散热孔521与第二散热风扇4连通。
在将连接板5固定在机床侧部后,第二散热风扇4工作时,机床内的热量通过第二散热孔521进入机床内,其中一部分热量通过散热组件20从条形散热部141散发出去,另一部分热量由于第一散热风扇3的作用从环形散热部142散发出去。将连接板5固定在机床侧部后,机床产生的热量还可以从第一散热孔511直接进入散热壳内,再经过散热组件20从环形散热部142和条形散热部141散发出去,因此,整体的散热效果很好。
进一步地,连接板5上设置与机床连接的连接孔53。通过设置连接孔53,安装时,可以使用螺栓穿过连接孔53而将连接板5锁固在机床侧部,从而完成机床散热器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111和第二限位块112,第一限位块111形成第一限位卡槽1111,第二限位块112形成第二限位卡槽1121,便于散热组件20卡入第一限位卡槽1111和第二限位卡槽1121内,有效防止散热组件20产生位移。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9)

1.一种机床散热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本体,本体包括侧板、前板、后板及面板;
所述侧板内侧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形成供散热组件的上连接片插入的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形成供散热组件的下连接片插入的第二限位卡槽;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一侧与前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与后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一侧与前板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另一侧与后板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面板与侧板、前板、后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散热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外侧与面板内侧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限位块外侧与面板内侧之间设置第二加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散热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内侧底部设置抵靠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散热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侧部设置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位于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散热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置条形散热部及环形散热部,所述条形散热部位于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条形散热部包括多个条形散热孔,所述环形散热部设置在条形散热部一侧,所述环形散热部包括多个环形散热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散热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内侧凸起形成底部限位条。
7.一种机床散热器,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散热壳、散热组件、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及连接板;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外散热片、多个内散热片、第二外散热片及散热管,所述第一外散热片固定在散热管一端,所述第一外散热片设置用于插入第一限位卡槽的上连接片,多个内散热片均匀设置在散热管上,所述第二外散热片固定在散热管另一端,所述第二外散热片设置用于插入第二限位卡槽的下连接片,所述散热管内设置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置在面板上,并覆盖环形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散热组件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风扇设置在面板上,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位于散热组件另一侧;所述连接板与侧板、前板和后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床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散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第二散热风扇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与机床连接的连接孔。
CN202321695397.1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Active CN219945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5397.1U CN219945484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5397.1U CN219945484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5484U true CN219945484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5397.1U Active CN219945484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5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45484U (zh) 一种机床散热壳及机床散热器
CN219085383U (zh) 一种防水导冷vpx机箱
CN210429783U (zh) 一种螺栓夹持二极管的铝散热壳体总成
CN214011924U (zh) 散热性能佳的散热器
CN213818658U (zh) 液冷机箱
CN114698341A (zh) 双基板散热器及双基板散热器制造方法
CN211047655U (zh) 一种压缩机电机变频控制器的专用散热装置安装结构
CN216566115U (zh) 一种热熔胶复合机的散热机构
CN107979924B (zh) 车辆电动尾门ecu外壳
CN217718621U (zh) 一种cpu散热器
CN214011925U (zh) 便于组装的散热器
CN212288442U (zh) 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
CN216241503U (zh) 一种马达风扇后盖支架组件
CN212032096U (zh) 一种卯榫结构及散热器
CN218565574U (zh) 壁挂式空调内机
CN220545356U (zh) 一种在模内实现反扣片扣合的散热鳍片组
CN218021495U (zh) 域控制器组件以及车辆
CN216848677U (zh) 一种易于装卸的散热机构
CN216849914U (zh) 一种晶体管安装结构
CN219063388U (zh) 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洗墙灯
CN218064594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筒灯
CN220140011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的散热器
CN213810895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4275642U (zh) 一种散热好的led电源
CN216218422U (zh) 散热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