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5225U -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5225U
CN219945225U CN202321278376.XU CN202321278376U CN219945225U CN 219945225 U CN219945225 U CN 219945225U CN 202321278376 U CN202321278376 U CN 202321278376U CN 219945225 U CN219945225 U CN 219945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ping
junction box
suction rod
cylinder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83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ngru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ngru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ngru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ngru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83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5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5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5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转移机构、冲压机构以及攻丝机构,冲压机构用于对接线盒侧壁进行冲压加工,包括支撑接线盒的若干固定模具、位于固定模具上方的若干冲压模具以及驱动冲压模具升降的冲压驱动单元;转移机构用于吸取并移动接线盒,包括位于固定模具一侧的若干吸杆组件以及与带动吸杆组件水平移动的第一平移单元和第二平移单元,部分吸杆组件配置为可转动从而调整吸持的接线盒的角度;冲压机构一侧设有下料通道,攻丝机构包括攻丝用移动单元以及分别设置在下料通道两侧的第一攻丝单元和第二攻丝单元。因此,接线盒加工装置可集中完成多个加工步骤,且能够同时加工多个接线盒,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盒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工业中,通常将接线盒嵌埋在现浇或预制的墙壁或楼板内以实现暗线连接或安装开关、插座等面板。
如图12所示,常见的接线盒1一般为一面开口的盒体,盒体上开设多个接线孔2,盒口边缘具有若干耳部3,耳部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面板的第一螺纹孔4,盒底开设有用于安装接地螺母的第二螺纹孔5。在金属材质接线盒的生产过程中,通常先将片状的原料冲压拉伸形成盒体,并同时冲出盒底上的接线孔和第二螺纹孔5的底孔,得到接线盒半成品(图11)。然后需要利用对应的模具对接线盒半成品的四个侧壁分别进行进一步的冲压加工(包括冲出接线孔2、切除盒口毛边、冲出耳部上第一螺纹孔4的底孔、弯折耳部3等),再对耳部和盒底上的底孔进行攻丝形成第一螺纹孔4和第二螺纹孔5,得到接线盒成品。现有技术中,对接线盒半成品的加工通常分散在多个工位进行,物料在工位间的转移搬运费时费力,每个工位至少需要分配一个工人操作设备,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且耗费人工少的接线盒加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转移机构、冲压机构以及攻丝机构,其中:
所述冲压机构用于对接线盒侧壁进行冲压加工,包括沿一直线均匀排列的若干个用于支撑接线盒的固定模具、位于所述固定模具上方的若干个冲压模具以及驱动所述冲压模具升降从而实现冲压的冲压驱动单元;
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吸取并移动接线盒,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模具一侧的若干个吸杆组件以及与带动所述吸杆组件水平移动的第一平移单元和第二平移单元,部分吸杆组件配置为可转动从而调整吸持的接线盒的角度,使接线盒上待加工的一侧侧壁朝向冲压模具;
所述冲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下料通道,
所述攻丝机构包括沿所述下料通道移动接线盒的攻丝用移动单元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料通道两侧的第一攻丝单元和第二攻丝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模具的数量为8个,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均匀排列在机架上,8个固定模具依次记为第一固定模具~第八固定模具,冲压模具的数量相应地也为8个,包括2个A型冲压模具、2个B型冲压模具、2个C型冲压模具以及2个D型冲压模具,2个A型冲压模具分别与第一固定模具、第二固定模具对应配合,切除第一、三侧壁上盒口边缘处的毛边;2个B型冲压模具分别与第三固定模具、第五固定模具对应配合,冲压第二、四侧壁上的接线孔和耳部上第一螺纹孔的底孔,并切除盒口边缘处的毛边、切出耳部形状;2个C型冲压模具分别与第四固定模具、第六固定模具对应配合,冲出第一、三侧壁上的接线孔;2个D型冲压模具分别与第七固定模具、第八固定模具对应配合,推动第二、四侧壁上的耳部向接线盒盒体内侧翻折9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移单元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电机,第一安装板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滑块,机架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轨,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一安装板底部还设有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母相配合的第一丝杆安装在机架上,第一滑轨和第一丝杆均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安装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平移单元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电机,第二安装板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滑块,第一安装板顶部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轨,第二安装板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安装板底部还设有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母相配合的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轴承座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滑轨和第二丝杆均沿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安装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吸杆组件包括连接杆和电吸铁,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一致,电吸铁设置在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吸杆组件的数量为9个,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均匀排列,9个吸杆组件依次记为第一吸杆组件~第九吸杆组件,第二吸杆组件中的连接杆上设置有与连接杆同轴的第一齿轮,第二安装板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齿轮适配的第一齿条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驱动第一齿条平移,使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带动对应的连接杆转动180°,第三吸杆组件~第七吸杆组件中的连接杆上均设置有与连接杆同轴的第二齿轮,第二安装板上的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二齿轮相适配的第二齿条和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驱动第二齿条平移,使与之啮合的五个第二齿轮带动对应的连接杆同步转动90°,第八吸杆组件中的连接杆上设置有与连接杆同轴的第三齿轮,第二安装板221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三齿轮适配的第三齿条和第三气缸,第三气缸驱动第三齿条平移,使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带动对应的连接杆转动180°。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通道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承托底板以及垂直地设置在承托底板顶部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接线盒的宽度适配,第一侧板顶部还设置有水平的顶板,顶板下表面到承托底板上表面的距离与接线盒的高度适配。
进一步的,攻丝用移动单元包括竖向导轨、竖向滑块、升降气缸、横向滑块、横向导轨、平移气缸以及两个限位档杆,竖向滑块与竖向导轨连接配合,升降气缸安装在竖向导轨顶部,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竖向滑块连接,从而推动竖向滑块沿竖向导轨升降,横向滑块紧固连接在竖向滑块上,横向导轨与横向滑块连接配合,平移气缸安装在竖向滑块上,平移气缸的输出端与横向导轨固定连接,从而推动横向导轨平移,限位档杆竖向设置,上端紧固连接在横向导轨,两个限位档杆之间的间距与接线盒的长度一致,用于供接线盒卡入。
进一步的,第一攻丝单元包括若干第一攻丝用滑轨、若干第一攻丝用滑块、第一攻丝用气缸、第一攻丝电机以及两个第一攻丝刀具,第一攻丝用滑块与第一攻丝用滑轨连接配合,第一攻丝用气缸的推杆伸出时与第一攻丝用滑块抵接,推动第一攻丝用滑块靠近下料通道,第一攻丝电机设置在第一攻丝用滑块上,第一攻丝电机的输出端与两个第一攻丝刀具连接,两个第一攻丝刀具的位置分别与接线盒两个耳部上的底孔相对应,第一攻丝电机驱动两个第一攻丝刀具同步转动从而进行攻丝。
进一步的,第二攻丝单元包括第二攻丝用滑轨、第二攻丝用滑块、第二攻丝用气缸、第二攻丝电机以及第二攻丝刀具,第二攻丝用滑块与第二攻丝用滑轨连接配合,第二攻丝用气缸的推杆伸出时与第二攻丝用滑块抵接,推动第二攻丝用滑块靠近下料通道,第二攻丝电机设置在第二攻丝用滑块上,第二攻丝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攻丝刀具连接,第二攻丝刀具的位置与接线盒盒底上的底孔相对应,第二攻丝电机驱动第二攻丝刀具转动从而进行攻丝。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接线盒加工装置能够完成对接线盒半成品冲压和攻丝的加工,无需分多个工位,节省了在工位间转运物料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2.一台接线盒加工装置可同时加工多个接线盒,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提升工厂产能。
3.一台接线盒加工装置只需配置一个工作人员,有助于节省人工成本、提升产线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线盒加工装置中部分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冲压机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冲压模具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移机构的爆炸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移机构的爆炸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料通道的轴测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料通道的轴测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攻丝用移动单元的轴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攻丝单元的轴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攻丝单元的轴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线盒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线盒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接线盒,2接线孔,3耳部,4第一螺纹孔,5第二螺纹孔;
10机架,11第一支撑平台,12第二支撑平台;
20转移机构,21吸杆组件,211连接杆,212电吸铁,213第三轴承座,21a第一吸杆组件,21b第二吸杆组件,21c第三吸杆组件,21d第四吸杆组件,21e第五吸杆组件,21f第六吸杆组件,21g第七吸杆组件,21h第八吸杆组件,21i第九吸杆组件,2141第一齿轮,2142第一齿条,2143第一气缸,2151第二齿轮,2152第二齿条,2153第二气缸,2161第三齿轮,2162第三齿条,2163第三气缸,22第二平移单元,221第二安装板,222第二电机,223第二滑块,224第一滑轨,225第二螺母,226第二丝杆,227第二轴承座,23第一平移单元,231第一安装板,232第一电机,233第一滑块,234第一滑轨,235第一螺母,236第一丝杆,237第一轴承座,238第一带轮组件;30冲压机构,31固定模具,31a第一固定模具,31b第二固定模具,31c第三固定模具,31d第四固定模具,31e第五固定模具,31f第六固定模具,31g第七固定模具,31h第八固定模具,32冲压模具,32aA型冲压模具,32b B型冲压模具,32c C型冲压模具,32d D型冲压模具,33压力输出端;
40攻丝机构,41第一攻丝单元,411第一攻丝用底座,412第一攻丝用滑轨,413第一攻丝用滑块,414第一攻丝用气缸,415第一攻丝电机,416第一攻丝刀具,42第二攻丝单元,421第二攻丝用底座,422第二攻丝用滑轨,423第二攻丝用滑块,424第二攻丝用气缸,425第二攻丝电机,426第二攻丝刀具,43攻丝用移动单元,431增高架,432竖向导轨,433竖向滑块,434升降气缸,435横向滑块,436横向导轨,437平移气缸,438限位连接块,439限位档杆;50下料通道,50a下料段,50b攻丝段,51承托底板,52第一侧板,521第一操作孔,53第二侧板,531第二操作孔,54顶板;
60上料通道,61矩形底板,62导向板,6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接线盒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0和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的转移机构20、冲压机构30以及攻丝机构40,其中:
所述冲压机构30用于对接线盒侧壁进行冲压加工,包括沿一直线均匀排列的若干个用于支撑接线盒的固定模具31、位于所述固定模具上方的若干个冲压模具32以及驱动所述冲压模具32升降从而实现冲压的冲压驱动单元;
所述转移机构20用于吸取并移动接线盒,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模具31一侧的若干个吸杆组件21以及带动所述吸杆组件21水平移动的第一平移单元23和第二平移单元22,部分吸杆组件21配置为可转动从而调整吸持的接线盒的角度,使接线盒上待加工的一侧侧壁朝向冲压模具32;
所述冲压机构30的一侧设置有下料通道50,
所述攻丝机构40包括沿下料通道50移动接线盒的攻丝用移动单元43以及分别设置在下料通道50两侧的第一攻丝单元41和第二攻丝单元42。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包括第一支撑平台11和紧固连接在第一支撑平台11上的第二支撑平台12,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均为水平台面,且第二支撑平台12高于第一支撑平台1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模具31的数量为8个,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均匀排列在机架10的第二支撑平台12上,为便于说明,将8个固定模具31依次记为第一固定模具31a~第八固定模具31h。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接线盒进行冲压时,固定模具31能够支撑在接线盒内部。
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中加工的接线盒1为方形盒体,四侧盒壁分别记为第一~四侧壁。两个耳部3中心对称地设置在相对的两侧盒壁(即第二、四侧壁)边缘。在本实施例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将接线盒半成品加工为接线盒成品的过程中,接线盒的开口始终朝向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故以下表述中将接线盒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定义为接线盒的高度,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定义为接线盒的长度,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定义为接线盒的宽度。
冲压模具32的数量相应地也为8个,包括2个A型冲压模具32a、2个B型冲压模具32b、2个C型冲压模具32c以及2个D型冲压模具32d。
A型冲压模具32a朝向固定模具31的表面上具有与需要冲压的盒口边缘形状相匹配的A型凸起;B型冲压模具32b朝向固定模具31的表面上具有与需要冲压的接线孔2、耳部底孔以及盒口边缘形状相匹配的B型凸起;C型冲压模具32c朝向固定模具31的表面上具有与需要冲压的接线孔2形状相匹配的C型凸起,D型冲压模具32d朝向固定模具31的表面上具有与需要翻折的耳部3相匹配的D型凸起。
2个A型冲压模具32a分别与第一固定模具31a、第二固定模具31b对应配合,切除第一、三侧壁上盒口边缘处的毛边;2个B型冲压模具32b分别与第三固定模具31c、第五固定模具31e对应配合,冲压第二、四侧壁上的接线孔2和耳部上第一螺纹孔4的底孔,并切除盒口边缘处的毛边、切出耳部形状;2个C型冲压模具32b分别与第四固定模具31d、第六固定模具31f对应配合,冲出第一、三侧壁上的接线孔2;2个D型冲压模具32d分别与第七固定模具31g、第八固定模具31h对应配合,推动第二、四侧壁上的耳部3向盒体内侧翻折90°。
此外,冲压模具32朝向固定模具31的一侧上还设有若干冲压定位块,冲压定位块能够在冲压时与接线盒的外侧表面相抵,从而对其进行定位,以提高冲压的精确度。
本实施例中,冲压驱动单元采用现有的JF21系列干式离合、压塌式保险开式固定台压力机,具有工作台和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压力输出端33。机架10设置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所有冲压模具32均与压力输出端33连接,同步进行冲压。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平移单元23包括第一安装板231和第一电机232。第一安装板231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滑块233,机架10的第一支撑平台11顶部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滑块233相适配的第一滑轨234,第一安装板231通过第一滑块233和第一滑轨234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平台11上。第一安装板231底部还设有第一螺母235,与第一螺母235相配合的第一丝杆236通过第一轴承座237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11上。第一滑轨234和第一丝杆236均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电机232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11上,第一电机23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带轮组件238与第一丝杆236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一丝杆236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安装板23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31每次水平移动的距离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模具31之间的距离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平移单元22包括第二安装板221和第二电机222。第二安装板221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滑块223,第一安装板231顶部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滑块223相适配的第二滑轨224,第二安装板221通过第二滑块223和第二滑轨224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231上。第二安装板221底部还设有第二螺母225,与第二螺母225相配合的第二丝杆226通过第二轴承座227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31上。其中,第二滑轨224和第二丝杆226均沿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电机222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31上,第二电机22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杆226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二丝杆226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安装板221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吸杆组件21包括连接杆211和电吸铁212。连接杆2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一致,电吸铁212设置在连接杆211的一端,连接杆211的另一端通过横向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三轴承座213活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板221上。
本实施例中,吸杆组件21的数量为9个,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均匀排列,为便于表述,9个吸杆组件21依次记为第一吸杆组件21a~第九吸杆组件21i。任意两个相邻的吸杆组件21之间的距离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模具31之间的距离一致。吸杆组件21从盒底外侧吸持住接线盒后,第二平移单元22能够使接线盒贴近固定模具31或脱离固定模具31,第一平移单元23能够将接线盒准确移动至下一加工位置,使接线盒按顺序逐个经过所有固定模具31。
第二吸杆组件21b中的连接杆211上设置有与连接杆211同轴的第一齿轮2141,第二安装板221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齿轮2141适配的第一齿条2142和第一气缸2143,第一气缸2143驱动第一齿条2142沿第一水平方向平移,使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2141带动对应的连接杆211转动,从而调整电吸铁212吸持的接线盒1的角度,切换待加工的侧壁。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143每次推送行程对应的第二吸杆组件21b的旋转角度为180°。
第三吸杆组件21c~第七吸杆组件21g中的连接杆211上均设置有与连接杆211同轴的第二齿轮2151,第二安装板221上的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二齿轮2151相适配的第二齿条2152和第二气缸2153。第二气缸2153驱动第二齿条2152沿第一水平方向平移,使与之啮合的五个第二齿轮2151带动对应的连接杆211同步转动,切换待加工的侧壁。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2153每次推送行程对应的第三吸杆组件21c~第七吸杆组件21g的旋转角度均为90°。
第八吸杆组件21h中的连接杆211上设置有与连接杆211同轴的第三齿轮2161,第二安装板221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三齿轮2161适配的第三齿条2162和第三气缸2163,第三气缸2163驱动第三齿条2162沿第一水平方向平移,使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2161带动对应的连接杆211转动,从而调整电吸铁212吸持的接线盒1的角度,切换待加工的侧壁。本实施例中,第三气缸2163每次推送行程对应的第八吸杆组件21h的旋转角度为180°。
为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其余吸杆组件21(即第一吸杆组件21a和第九吸杆组件21i)均锁紧固定,不可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机架10的第二支撑平台12上还设置有上料通道60。上料通道60和下料通道50分别位于直线排列的固定模具31的两端,本实施例中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模具31a和第八固定模具31h近旁,且高度与所有固定模具31一致。
上料通道60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矩形底板61、设置在矩形底板61远离吸杆组件21一侧的导向板62以及设置在矩形底板61靠近固定模具31一侧的挡板63。上料通道60通道朝向吸杆组件21的一侧敞开,可供吸杆组件21取件。
本实施例中,上料通道60的内部宽度与单个接线盒1的宽度相适配,上料通道60的长度大于单个接线盒1的长度。上料通道60与外部供料装置衔接,以接收来自供料装置的接线盒半成品。被输送至上料通道60中的接线盒半成品均盒口朝向导向板62,第三侧壁与矩形底板61接触,在后方来料的推动下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并最终抵靠在上料通道60尽头的挡板63上,此时该接线盒半成品达到上料位置,等待第一吸杆组件21a吸取。上料通道60上的上料位置与第一固定模具31a之间的距离和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模具31之间的距离一致。实际应用中也可通过人工手动放料等方式将待加工的接线盒半成品放入上料通道60,不影响本接线盒加工装置的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6、7所示,所述下料通道50包括设置在机架10的第二支撑平台12上的承托底板51以及垂直地设置在承托底板51顶部的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均平行于第一水平方向,第一侧板52位于远离吸杆组件21的一侧,第二侧板53位于靠近吸杆组件21的一侧。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之间的间隔距离,即下料通道50的内部宽度,与接线盒的宽度适配。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52顶部还设置有水平的顶板54,顶板54下表面到承托底板51上表面的距离与接线盒的高度适配,能够提高避免接线盒晃动,提高攻丝的准确度。
下料通道50分为依次衔接的下料段50a和攻丝段50b,每段的长度均不小于单个接线盒1的长度。下料段50a位于靠近固定模具31的一端,攻丝段50b末端即下料通道50的出口位于第二支撑平台12边缘处。第一侧板52的长度与下料通道50的整体长度一致,第二侧板53的长度与攻丝段50b的长度一致,顶板54位于攻丝段50b。本实施例中,下料段50a为一个接线盒1的长度,下料段50a与第八固定模具31h之间的距离和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模具31之间的距离一致。下料段50a朝向吸杆组件21的一侧敞开,便于第九吸杆组件21i放件。
如图8所示,攻丝用移动单元43包括增高架431、竖向导轨432、竖向滑块433、升降气缸434、横向滑块435、横向导轨436、平移气缸437、限位连接块438以及两个限位档杆439。
增高架431位于下料通道50的一侧,底部与承托底板51固定连接。竖向导轨432竖直设置在增高架431顶部,竖向滑块433与竖向导轨432连接配合,升降气缸434安装在竖向导轨432顶部,升降气缸434的输出端与竖向滑块433连接,从而推动竖向滑块433沿竖向导轨432升降。
横向滑块435紧固连接在竖向滑块433上,横向导轨436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横向滑块435连接配合。平移气缸437安装在竖向滑块433上,平移气缸437的输出端通过限位连接块438与横向导轨436固定连接,从而推动横向导轨436平移。
限位档杆439竖向设置,上端紧固连接在横向导轨436上。两个限位档杆439相互对称,两个限位档杆439内侧均具有与接线盒形状相适配的凹口,两个限位档杆439之间的间距与接线盒的长度一致,可供接线盒卡入。顶板54与第二侧板53之间留有可供限位档杆439伸入的间隙,避免发生干涉。
如图1、9所示,第一攻丝单元41位于下料通道50的第一侧板52一侧,第一攻丝单元41包括第一攻丝用底座411、若干第一攻丝用滑轨412、若干第一攻丝用滑块413、第一攻丝用气缸414、第一攻丝电机415以及两个第一攻丝刀具416。
第一攻丝用底座411固定在第二支撑平台12上,第一攻丝用滑轨412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攻丝用底座411顶部,第一攻丝用滑块413与第一攻丝用滑轨412连接配合。第一攻丝用气缸414固定在第一攻丝用底座411上,与第一攻丝用滑块413通过弹簧(图中未示出)活动连接。第一攻丝用气缸414的推杆伸出时与第一攻丝用滑块413抵接,推动第一攻丝用滑块413靠近下料通道50,同时弹簧被拉长;推杆缩回时第一攻丝用滑块413受弹簧力作用自动复位。
第一攻丝电机415固定安装在第一攻丝用滑块413上,第一攻丝电机415的输出端与两个第一攻丝刀具416连接,两个第一攻丝刀具416的位置分别与接线盒两个耳部上的底孔相对应,第一侧板52上的相应位置还开设有两个可供第一攻丝刀具416的头部穿过的第一操作孔521(图7),第一攻丝电机415驱动两个第一攻丝刀具416同步转动从而对接线盒耳部底孔攻丝。
如图1、10所示,第二攻丝单元42位于下料通道50的第二侧板53一侧,第二攻丝单元42包括第二攻丝用底座421、第二攻丝用滑轨422、第二攻丝用滑块423、第二攻丝用气缸424、第二攻丝电机425以及第二攻丝刀具426。
第二攻丝用底座421固定在第二支撑平台12上,第二攻丝用滑轨422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二攻丝用底座421顶部。第二攻丝用滑块423与第二攻丝用滑轨422连接配合。第二攻丝用气缸424固定在第二攻丝用底座421上,与第二攻丝用滑块423通过弹簧(图中未示出)活动连接。第二攻丝用气缸424的推杆伸出时与第二攻丝用滑块423抵接,推动第二攻丝用滑块423靠近下料通道50,同时弹簧被拉长;推杆缩回时,第二攻丝用滑块423在弹簧力作用下自动复位。
第二攻丝电机425固定安装在第二攻丝用滑块423上,第二攻丝电机425的输出端与第二攻丝刀具426连接,第二攻丝刀具426的位置与接线盒盒底上的底孔相对应,第二侧板53上的相应位置还开设有可供第二攻丝刀具426的头部穿过的第二操作孔531(图6),第二攻丝电机425驱动第二攻丝刀具426转动从而对接线盒盒底处的底孔攻丝。
以下以任意一个接线盒1的加工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接线盒加工装置的加工流程进行说明:
步骤S1:待加工的接线盒1被输送至上料通道60上的上料位置;
步骤S2: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一吸杆组件21a对准上料位置处的接线盒,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一吸杆组件21a吸取上料位置处的接线盒,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然后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使第一吸杆组件21a对准第一固定模具31a,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将待加工的接线盒放到第一固定模具31a上;
步骤S3: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固定模具31上的接线盒1进行冲压,切除第一固定模具31a上的接线盒第一侧壁边缘的毛边;
步骤S4:第一吸杆组件21a松开接线盒1,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二吸杆组件21b对准第一固定模具31a,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二吸杆组件21b吸取第一固定模具31a上的接线盒后再后退,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平移期间第一气缸2143驱动第二吸杆组件21b旋转180°,第二吸杆组件21b平移至对准第二固定模具31b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再次靠近固定模具31,第二吸杆组件21b将接线盒放到第二固定模具31b上;
步骤S5: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固定模具31上的接线盒进行冲压,切除第二固定模具31b上接线盒第三侧壁边缘的毛边;
步骤S6:第二吸杆组件21b松开接线盒,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三吸杆组件21c对准第二固定模具31b,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三吸杆组件21c吸取第二固定模具31b上的接线盒后再后退,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平移期间第二气缸2153驱动第三吸杆组件21c旋转90°,第三吸杆组件平移至对准第三固定模具31c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再次靠近固定模具31,第三吸杆组件21c将接线盒放到第三固定模具31c上;
步骤S7: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固定模具31上的接线盒1进行冲压,切除第三固定模具31c上接线盒第二侧壁边缘的毛边,切出耳部3的形状,同时冲出第二侧壁上的接线孔2;
步骤S8:第三吸杆组件21c松开接线盒,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四吸杆组件21d对准第三固定模具31c,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四吸杆组件21d吸取第三固定模具31c上的接线盒后再后退,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平移期间第二气缸2153驱动第四吸杆组件21d旋转90°,第四吸杆组件21d平移至对准第四固定模具31d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再次靠近固定模具31,第四吸杆组件21d将接线盒放到第四固定模具31d上;
步骤S9: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固定模具31上的接线盒进行冲压,冲出第四固定模具31d上接线盒的第三侧壁上的接线孔2;
步骤S10:第四吸杆组件21d松开接线盒,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五吸杆组件21e对准第四固定模具31d,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五吸杆组件21e吸取第四固定模具31d上的接线盒后再后退,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平移期间第二气缸2153驱动第五吸杆组件21e旋转90°,平移至第五吸杆组件21e对准第五固定模具31e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再次靠近固定模具31,第五吸杆组件21e将接线盒放到第五固定模具31e上;
步骤S11: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固定模具31上的接线盒1进行冲压,切除第五固定模具31e上接线盒第四侧壁边缘的毛边,切出耳部3的形状,同时冲出第四侧壁上的接线孔2;
步骤S12:第五吸杆组件21e松开接线盒,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六吸杆组件21f对准第五固定模具31e,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六吸杆组件21f吸取第五固定模具31e上的接线盒后再后退,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平移期间第二气缸2153驱动第六吸杆组件21f旋转90°,平移至第六吸杆组件21f对准第六固定模具31f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再次靠近固定模具31,第六吸杆组件21f将接线盒放到第六固定模具31f上;
步骤S13: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固定模具31上的接线盒进行冲压,冲出第四固定模具31d上接线盒的第一侧壁上的接线孔2;
步骤S14:第六吸杆组件21f松开接线盒,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七吸杆组件21g对准第六固定模具31f,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七吸杆组件21g吸取第六固定模具31f上的接线盒后再后退,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平移期间第二气缸2153驱动第七吸杆组件21g旋转90°,平移至第七吸杆组件21g对准第七固定模具31g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再次靠近固定模具31,第七吸杆组件21g将接线盒放到第七固定模具31g上;
步骤S15: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固定模具31上的接线盒进行冲压,将第七固定模具31g上接线盒第二侧壁的耳部3向盒体内侧弯折90°;
步骤S16:第七吸杆组件21g松开接线盒,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八吸杆组件21h对准第七固定模具31g,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八吸杆组件21h吸取第七固定模具31g上的接线盒后再后退,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平移期间第三气缸2163驱动第八吸杆组件21h旋转180°,平移至第八吸杆组件21h对准第八固定模具31h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再次靠近固定模具31,第八吸杆组件21h将接线盒1放到第八固定模具31h上;
步骤S17:冲压驱动单元驱动冲压模具32对固定模具31上的接线盒进行冲压,将第八固定模具31h上接线盒第四侧壁的耳部3向盒体内侧弯折90°;
步骤S18:第八吸杆组件21h松开接线盒,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整体向远离固定模具31的方向平移,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上料通道60的方向平移,使第九吸杆组件21i对准第八固定模具31h,然后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向固定模具31方向靠近,第九吸杆组件21i吸取第八固定模具31h上的接线盒后再后退,第一平移单元23带动吸杆组件21向靠近下料通道50方向平移,使第九吸杆组件21i对准下料通道50的下料段50a,第二平移单元22带动吸杆组件21再次靠近固定模具31,第九吸杆组件21i将接线盒1放到下料段50a上;
步骤S19:平移气缸437驱动横向导轨436平移,使限位档杆439移动至下料段50a上方,升降气缸434驱动竖向滑块433下降,使下料段50a处的接线盒卡入两个限位档杆439之间,然后平移气缸437驱动横向导轨436平移,将接线盒拉入攻丝段50b;
步骤S20:第一攻丝用气缸414驱动第一攻丝用滑块413靠近下料通道50,使第一攻丝刀具416的头部穿过的第一操作孔521与接线盒耳部底孔接触,第一攻丝电机415驱动两个第一攻丝刀具416同步转动进行攻丝;同时,第二攻丝用气缸424驱动第二攻丝用滑块423靠近下料通道50,使第二攻丝刀具426的头部穿过的第二操作孔531与盒底部的底孔接触,第二攻丝电机425驱动第二攻丝刀具426转动进行攻丝;
步骤S21:攻丝完成后,第一攻丝单元41和第二攻丝单元42回退,升降气缸434驱动竖向滑块433上升,使攻丝段50b中完成攻丝的接线盒1从两个限位档杆439之间脱出,解除限位;
步骤S22:攻丝用移动单元43将下个接线盒从下料段50a拉至攻丝段50b,同时攻丝段50b中完成攻丝的接线盒1被限位档杆439推出下料通道50,最终落入下方预先准备好的收集容器中。
在实际加工工作中,九个吸杆组件21在第一平移单元23或第二平移单元22的作用下同步平移,可同时吸取并移动九个接线盒1,使接线盒1逐个从上料通道60依次经过八个固定模具31后来到下料通道50;八个冲压模具32在冲压驱动单元的推动下可同时对八个固定模具31上的八个接线盒1进行冲压加工;攻丝机构40能够在冲压完成的接线盒1经下料通道50逐个输出的过程中,对耳部和盒底部攻螺纹。
综上,本实用新型接线盒加工装置能够集中完成对接线盒冲接线孔、切毛边、弯折耳部、攻螺纹等加工,从而将如图11所示的接线盒半成品加工成如图12所示的接线盒成品,无需分多个工位,节省了在工位间转运物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一台接线盒加工装置可同时加工多个接线盒,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提升工厂产能。一台加工装置只需配置一个工作人员,有助于节省人工成本、提升产线的经济效益。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转移机构、冲压机构以及攻丝机构,其中:
所述冲压机构用于对接线盒侧壁进行冲压加工,包括沿一直线均匀排列的若干个用于支撑接线盒的固定模具、位于所述固定模具上方的若干个冲压模具以及驱动所述冲压模具升降从而实现冲压的冲压驱动单元;
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吸取并移动接线盒,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模具一侧的若干个吸杆组件以及与带动所述吸杆组件水平移动的第一平移单元和第二平移单元,部分吸杆组件配置为可转动从而调整吸持的接线盒的角度,使接线盒上待加工的一侧侧壁朝向冲压模具;
所述冲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下料通道,
所述攻丝机构包括沿所述下料通道移动接线盒的攻丝用移动单元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料通道两侧的第一攻丝单元和第二攻丝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固定模具的数量为8个,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均匀排列在机架上,8个固定模具依次记为第一固定模具~第八固定模具,
冲压模具的数量相应地也为8个,包括2个A型冲压模具、2个B型冲压模具、2个C型冲压模具以及2个D型冲压模具,
2个A型冲压模具分别与第一固定模具、第二固定模具对应配合,切除第一、三侧壁上盒口边缘处的毛边;2个B型冲压模具分别与第三固定模具、第五固定模具对应配合,冲压第二、四侧壁上的接线孔和耳部上第一螺纹孔的底孔,并切除盒口边缘处的毛边、切出耳部形状;2个C型冲压模具分别与第四固定模具、第六固定模具对应配合,冲出第一、三侧壁上的接线孔;2个D型冲压模具分别与第七固定模具、第八固定模具对应配合,推动第二、四侧壁上的耳部向接线盒盒体内侧翻折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平移单元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电机,
第一安装板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滑块,机架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轨,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一安装板底部还设有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母相配合的第一丝杆安装在机架上,第一滑轨和第一丝杆均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
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安装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平移单元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电机,
第二安装板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滑块,第一安装板顶部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轨,第二安装板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安装板底部还设有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母相配合的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轴承座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滑轨和第二丝杆均沿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设置,
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安装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吸杆组件包括连接杆和电吸铁,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一致,电吸铁设置在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吸杆组件的数量为9个,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均匀排列,9个吸杆组件依次记为第一吸杆组件~第九吸杆组件,
第二吸杆组件中的连接杆上设置有与连接杆同轴的第一齿轮,第二安装板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齿轮适配的第一齿条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驱动第一齿条平移,使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带动对应的连接杆转动180°,
第三吸杆组件~第七吸杆组件中的连接杆上均设置有与连接杆同轴的第二齿轮,第二安装板上的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二齿轮相适配的第二齿条和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驱动第二齿条平移,使与之啮合的五个第二齿轮带动对应的连接杆同步转动90°,
第八吸杆组件中的连接杆上设置有与连接杆同轴的第三齿轮,第二安装板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三齿轮适配的第三齿条和第三气缸,第三气缸驱动第三齿条平移,使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带动对应的连接杆转动1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下料通道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承托底板以及垂直地设置在承托底板顶部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接线盒的宽度适配,
第一侧板顶部还设置有水平的顶板,顶板下表面到承托底板上表面的距离与接线盒的高度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攻丝用移动单元包括竖向导轨、竖向滑块、升降气缸、横向滑块、横向导轨、平移气缸以及两个限位档杆,
竖向滑块与竖向导轨连接配合,升降气缸安装在竖向导轨顶部,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竖向滑块连接,从而推动竖向滑块沿竖向导轨升降,
横向滑块紧固连接在竖向滑块上,横向导轨与横向滑块连接配合,平移气缸安装在竖向滑块上,平移气缸的输出端与横向导轨固定连接,从而推动横向导轨平移,
限位档杆竖向设置,上端紧固连接在横向导轨,两个限位档杆之间的间距与接线盒的长度一致,用于供接线盒卡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一攻丝单元包括若干第一攻丝用滑轨、若干第一攻丝用滑块、第一攻丝用气缸、第一攻丝电机以及两个第一攻丝刀具,
第一攻丝用滑块与第一攻丝用滑轨连接配合,第一攻丝用气缸的推杆伸出时与第一攻丝用滑块抵接,推动第一攻丝用滑块靠近下料通道,
第一攻丝电机设置在第一攻丝用滑块上,第一攻丝电机的输出端与两个第一攻丝刀具连接,两个第一攻丝刀具的位置分别与接线盒两个耳部上的底孔相对应,第一攻丝电机驱动两个第一攻丝刀具同步转动从而进行攻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二攻丝单元包括第二攻丝用滑轨、第二攻丝用滑块、第二攻丝用气缸、第二攻丝电机以及第二攻丝刀具,
第二攻丝用滑块与第二攻丝用滑轨连接配合,第二攻丝用气缸的推杆伸出时与第二攻丝用滑块抵接,推动第二攻丝用滑块靠近下料通道,
第二攻丝电机设置在第二攻丝用滑块上,第二攻丝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攻丝刀具连接,第二攻丝刀具的位置与接线盒盒底上的底孔相对应,第二攻丝电机驱动第二攻丝刀具转动从而进行攻丝。
CN202321278376.XU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Active CN219945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8376.XU CN219945225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8376.XU CN219945225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5225U true CN219945225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6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8376.XU Active CN219945225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5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83212B (zh) 一种板材的连续冲压成型方法
CN114210852A (zh) 一种冲铣加工一体机
CN111299367A (zh) 一种金属板材折弯用柔性智能折弯设备
CN201755850U (zh) 一种侧切装置
CN216420874U (zh) 一种冲铣加工一体机
CN104917033A (zh) 可调式插针机
CN204720756U (zh) 可调式插针机
CN219945225U (zh)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CN219335708U (zh) 一种车用盖板冲压装置
CN219945224U (zh) 一种接线盒加工装置
CN115780587A (zh) 一种汽车板材部件折弯用多工位折弯模具
CN107321866B (zh) 一种便于上料的冲床
CN213256598U (zh) 液力变矩器叶轮叶片一体化加工装置
CN205651064U (zh) 一种剪切机
CN114570822A (zh) 一种汽车底护板加工用冲孔一步成型的模具
CN210547400U (zh) 一种抹泥板支架底板自动送料双工位模
CN219543443U (zh) 一种行线槽底孔冲孔设备
CN218049841U (zh) 一种自动剪裁的冲压设备
CN110202384A (zh) 金属板材可调式单边滚压双角成型一体的数控加工机
CN114160703B (zh) 一种汽车前副支架的一体化生产线
CN217223195U (zh) 侧围连接延伸板侧冲孔修边复合模具
CN216095815U (zh) 一种卷边装置
CN211637965U (zh) 一种移料精准且占地小的冲压机床系统及活动移料架
CN221086825U (zh) 一种电梯挡绳板成型模具
CN220461905U (zh) 一种高强合金模板单排冲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