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4984U - 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4984U
CN219944984U CN202320543872.7U CN202320543872U CN219944984U CN 219944984 U CN219944984 U CN 219944984U CN 202320543872 U CN202320543872 U CN 202320543872U CN 219944984 U CN219944984 U CN 219944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base
assembly
chuck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38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意
史栋栋
蔡志聪
刘振
潘栩悦
杨俊�
陈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ebl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kebl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ebl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keblock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4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4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承载装置包括支撑座、旋转构件及夹持构件。所述承载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旋转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旋转构件可相对支撑座转动;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夹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夹持构件包括基座、转动件及固定组件,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固定组件通过转动件与所述基座连接。用户可根据需加工的工件情况及加工要求,选用旋转构件或夹持构件安装在支撑座上来加工工件。这样一来,丰富了承载装置承载工件的形式,实现扩展承载装置能承载工件的类型,使承载装置适用于更多尺寸及形状的工件,提高了加工灵活性。

Description

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加工设备(例如激光雕刻设备)利用激光为加工媒介,来达到加工的目的。由于加工设备不与工件直接接触,因而不受机械运动的影响,工件的表面不易变形。
需进行激光旋转加工(例如激光雕刻)时,常采用承载装置转动被加工的工件。然而,现有的承载装置承载工件的方式较为单一,例如,滚轴式的承载装置仅能将工件承载于滚动的滚轴上,而对于某些容易滑动的工件(例如类球状的工件),加工精度较低或不能加工,使得能够加工的工件类型不多,加工灵活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工灵活性的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包括支撑座、旋转构件及夹持构件,所述承载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旋转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旋转构件可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夹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夹持构件包括基座、转动件及固定组件,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固定组件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盘、螺纹盘及至少两个卡爪,所述卡盘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螺纹盘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卡盘上,所述至少两个卡爪与所述卡盘滑动连接,每个卡爪与所述螺纹盘螺接,每个卡爪在所述螺纹盘转动时相对所述卡盘滑动,以调节所述至少两个卡爪之间的内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盘包括连接轴与卡盘体,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卡盘体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盘体设有贯穿所述卡盘体的至少两个导槽,每个导槽沿所述卡盘体的径向延伸,每个卡爪对应地与一个导槽滑动连接;所述螺纹盘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限位盘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卡盘体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螺纹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朝向所述卡盘体设置并设有平面螺纹,所述卡爪上设有螺牙,所述平面螺纹与所述螺牙螺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配合面沿所述螺纹盘的周缘设有多个轮齿,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包括操作部及凸设于所述操作部外周的啮合部,所述啮合部用于与所述多个轮齿啮合,以在所述操作部被转动时驱动所述螺纹盘转动,所述卡盘的外周面上设有操作槽,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多个轮齿啮合时,部分所述啮合部收容于所述操作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卡爪包括滑块及爪体,所述滑块滑动收容于对应的导槽内并与所述螺纹盘螺接,所述爪体与所述滑块背离所述螺纹盘的一面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卡爪中的至少一个为阶梯爪,所述阶梯爪包括沿所述卡盘的径向排列的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靠近所述卡盘体的中心设置;和/或,所述至少两个卡爪中的至少一个爪体包括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所述第一夹持段的一面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段凸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段背离所述滑块的一面;和/或,所述爪体沿所述转动件的轴线延伸呈杆状,所述爪体具有抵持面,所述抵持面位于所述爪体背离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爪体设有环形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卡爪传动组件,所述卡爪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驱动件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转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安装座;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旋转构件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基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侧;或者,所述夹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时,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侧,所述支撑座位于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座的第二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构件包括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与所述第二滚轴均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尾座构件,所述夹持构件或所述旋转构件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部分,所述尾座构件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工件的第二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尾座构件包括升降组件及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固定于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的第二部分,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带动下作升降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丝杆、滑动块、光轴及丝杆驱动件,所述滑动块与所述丝杆螺接,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光轴滑动连接,所述丝杆驱动件与所述丝杆一端连接,所述丝杆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相对所述光轴转动,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与所述滑动块相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辅助支撑架及滚轮组,所述辅助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滑动块上,所述滚轮组与所述辅助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滚轮组用于承载所述工件的第二部分,所述尾座构件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朝向所述支撑座所在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丝杆、所述光轴及部分所述滑动块收容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尾座构件包括座体及抵持件,所述座体活动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抵持件可伸缩地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用于与工件相抵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承载装置与激光装置,所述激光装置用于对承载于所述承载装置上的工件进行激光加工处理。
本申请提供的承载装置与加工设备,旋转构件与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被选择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以使所述承载装置的工作模式具有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由于旋转构件与夹持构件各自承载工件的方式不同,适合承载的工件类型不相同。用户可根据需加工的工件情况及加工要求,选用旋转构件或夹持构件安装在支撑座上来加工工件。这样一来,丰富了承载装置承载工件的形式,实现扩展承载装置能承载工件的类型,使承载装置适用于更多尺寸及形状的工件,提高了加工灵活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工设备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处于第一模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处于第二模式的第一加工模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处于第二模式的第二加工模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旋转构件与支撑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爪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区域I的放大示意图。
图6a是图3a所示的承载装置承载工件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尾座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处于第二模式时夹持工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处于第二模式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尾座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处于第二模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处于第二模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工设备100,用于对工件(如图6a所示)进行激光加工处理。本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100为桌面级激光雕刻切割机。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加工设备100为激光雕刻切割机,其也可以为其他的加工设备,比如刀具雕刻切割机器等等。
加工设备100包括支撑装置10、轨道装置20与激光装置30。轨道装置20设置于支撑装置10上。支撑装置10用于支撑轨道装置20及激光装置30。激光装置30活动地设置于轨道装置20上。激光装置30能够于轨道装置20上运动,以改变加工位置。
加工设备100还包括承载装置40,用于承载并转动工件201,以方便激光装置30加工。本实施方式中,激光装置30能够移动至承载装置40的上方对工件201进行加工。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加工设备100的结构不作限定,从激光装置30出射的激光能够对承载装置40上的工件201进行加工即可,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人力将承载装置40移动至激光装置30的下方,激光装置30出射激光即可实现对承载装置40上的工件201进行加工。
请参阅图2与图3a,承载装置40包括支撑座50、安装座90、旋转构件60及夹持构件70。承载装置40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安装座90设置在支撑座50上。旋转构件60与夹持构件70中的至少一个可被选择地设置于安装座90上,以使承载装置40的工作模式具有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在一实施例中,承载装置40在使用时,可以设置为第一模式,或者设置为第二模式,又或者同时设置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比如,如图3b所示,承载装置40的左侧设置夹持构件70,在承载装置40的右侧设置旋转构件60,这样夹持构件70和旋转构件60分别夹持或承载不同的工件,这样一来,在承载装置40能同时加工不同的工件,提高加工效率。在一实施例中,承载装置40的工作模式可以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转换。
通过旋转构件60与夹持构件70在安装座90上的设置,变换承载装置40的工作模式,即旋转构件60与夹持构件70可以共用安装座90,减少了承载装置40的元件数量,简化了承载装置40的结构。
如图2所示,承载装置40处于第一模式时,旋转构件60设置于安装座90上。旋转构件60能够相对支撑座50转动,旋转构件60用于承载工件201。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构件60包括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沿第一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X方向)排列设置。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均与安装座90转动连接。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的排列方向不作限定。第一滚轴61、第二滚轴62均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Y方向)延伸。
如图3a与图3b所示,支撑座50与夹持构件70分别连接安装座90,夹持构件70与支撑座50位于安装座90的同一侧或夹持构件70与支撑座50位于安装座90的不同侧,夹持构件70用于夹持激光加工的工件201。夹持构件70设置于安装座90上,夹持构件70用于抓持或夹持工件201。
如图3a所示,夹持构件70与支撑座50位于安装座90的同一侧,夹持构件70所夹持的工件201位于支撑座50的上方。夹持构件70与支撑座50沿第三方向(例如图3a所示的Z方向)排列,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如图3b所示,夹持构件70与支撑座50位于安装座90的不同侧,在夹持构件70所夹持的工件201的尺寸较长时,支撑座50不会对工件201造成干涉或阻挡,增大了承载装置40能够承载工件201的范围,提高了承载装置40的使用便利性。
本实施方式中,夹持构件70的几何中心与支撑座50的几何中心位于安装座90的同一侧,或者,夹持构件70的几何中心与支撑座50的几何中心位于安装座90的不同侧。夹持构件70与支撑座50位于安装座90的同一侧时,夹持构件70的几何中心与支撑座50的几何中心位于安装座90的同一侧。夹持构件70与支撑座50位于安装座90的不同侧时,夹持构件70的几何中心与支撑座50的几何中心位于安装座90的不同侧。
支撑座50与夹持构件70中的至少一个与安装座90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支撑座50与夹持构件70中的至少一个与安装座90之间的拆卸,方便了承载装置40的维修。
支撑座50对安装座90施加的力大于夹持构件70对安装座90施加的力,以使夹持构件70能够在安装座90上保持力平衡而不会翻倒,提高了承载装置40的稳定性。例如,在夹持构件70的几何中心与支撑座50的几何中心位于安装座90的不同侧时,支撑座50相当于一个配重块,使夹持构件70与支撑座50在安装座90的不同侧保持平衡。
请再次参阅图3a,支撑座50包括第一侧表面501、第二侧表面503及第三侧表面505。第一侧表面501与第二侧表面503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第三侧表面505连接于第一侧表面501与第二侧表面503之间。
夹持构件70包括转动件72及固定组件73。固定组件73通过转动件72与安装座90转动地连接。固定组件73与转动件72连接以能够随同转动件72转动。固定组件73用于抓持或承载工件20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40,通过固定组件73能够稳固地抓持或夹持工件201,有利于提高承载装置40承载工件201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降低工件201脱离承载装置40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固定组件73对工件201的类型、形状没有要求,即使是类球状的工件201,亦能够很好地抓持或夹持,从而能够提高承载装置40承载工件201的范围,提高了加工的灵活性。
夹持构件70还包括基座71,基座71安装于安装座90上。转动件72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71上。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件72与基座71转动连接,实现了固定组件73与安装座90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转动件72可以直接转动连接于安装座90,或者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转动安装于安装座90,固定组件73通过与转动件72连接,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90。
请结合参阅图3a与图5a,夹持构件70还包括连接件78,基座71上设有通孔711,连接件78的一端穿过通孔711并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座90。通过连接件78使基座71与安装座90可拆卸地连接,方便了基座71与安装座90的拆卸与组装。可以理解,本身申请不限定基座71与安装座90之间的连接方式,基座71与安装座90可以通过卡合、粘合等方式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3a与图3b,安装座9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91和第二端部93,第一端部91和第二端部93分别设置有安装位95,支撑座50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端部91的安装位95或第二端部93的安装位95,以方便支撑座50与安装座90之间的组装与拆卸。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侧表面505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端部91的安装位95或第二端部93的安装位95。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位95可以是通孔、螺纹孔、卡槽、卡扣、粘接物、魔术贴等等,安装位95还可以是螺丝、铆钉、卡销等可以将支撑座50与安装座90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座90可以安装在第一侧表面501上,夹持构件70的几何中心与支撑座50的几何中心可以位于安装座90的同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承载装置40处于第二模式时,固定组件73位于支撑座50的第一侧表面501所在一侧。第二模式包括第一加工模式与第二加工模式。
承载装置40处于第一加工模式时,如图3a所示,沿垂直于支撑座50所在平面的方向,夹持构件7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支撑座50重合。
承载装置处于第二加工模式时,如图3b所示,沿垂直于支撑座50所在平面的方向,夹持构件70的正投影与支撑座50不重合。固定组件73相对支撑座50悬空设置,固定组件73可以位于第一侧表面501所在支撑座50的一侧,固定组件73也可以位于第二侧表面503所在支撑座50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承载装置40处于第二加工模式时,基座71位于固定组件73与支撑座50之间,固定组件73位于基座71的第一侧,固定组件73位于与第一侧相对设置的基座71的第二侧。
夹持构件70设置于安装座90上时,固定组件73与支撑座50位于安装座90的第一侧;或者,夹持构件70设置于安装座90上时,固定组件73位于安装座90的第一侧,支撑座50位于与安装座90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安装座90的第二侧。第一端部91的所在安装座90的一侧为安装座90的第一侧,第二端部93的所在安装座90的一侧为安装座90的第二侧。在夹持构件70的正投影与支撑座50重合时,固定组件73位于支撑座50的第一侧表面501上。在夹持构件70的正投影与支撑座50不重合时,固定组件73的下方无支撑座50的阻挡,适用尺寸较大的工件201,扩大了承载装置40能够加工工件201的范围。另外,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换承载装置40上的夹持构件70的安装形式,提高了加工灵活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承载装置40在处于第二模式时,也可以通过夹持构件70在支撑座50上的安装方式变换加工模式,以适应更多类型的工件201,方便了加工。例如,对于尺寸较大的工件201,承载装置40可以采用第二加工模式,使支撑座50不对工件201造成阻碍。
可以理解,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装置40可以省略旋转构件60,承载装置40包括支撑座50及夹持构件70。夹持构件70包括基座71、转动件72及固定组件73,转动件72与基座71转动连接,固定组件73与转动件72连接。基座71与支撑座50的一端连接,固定组件73位于支撑座50的第一侧表面501所在一侧。固定组件73沿第三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支撑座50沿第三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位于第二正投影上。或者,基座71与支撑座50的一端连接,固定组件73相对支撑座50悬空设置,固定组件73沿第三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支撑座50沿垂直第三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位于第二正投影外,投影面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垂直。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旋转构件60与夹持构件70所承载的工件201种类不作限定,例如,夹持构件70中的固定组件73能够抓住的工件201均可,不仅限于球体,可以是柱体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承载装置40与加工设备100,旋转构件60与夹持构件70中的至少一个可被选择地设置于支撑座50上,以使承载装置40的工作模式具有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之间转换。由于旋转构件60与夹持构件70各自承载工件的方式不同,各自适合承载的工件类型不相同。用户可根据需加工的工件情况及加工要求,选用旋转构件60或夹持构件70安装在支撑座50上来加工工件。这样一来,丰富了承载装置40承载工件的形式,实现扩展承载装置40能承载工件的类型,使承载装置40适用于更多尺寸及形状的工件,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请结合参阅图2与图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座50还包括沿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的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90的第一端部91可以为侧板、安装座90的第二端部93均可以为侧板,安装座90还包括主体部98。第一端部91与支撑座50的第二端52相连接,主体部98与第一端部91连接,第二端部93盖设在主体部98背离第一端部91的一侧。第一端部91、主体部98及第二端部93共同围成安装座90。
旋转构件6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64、第二安装板65。第一安装板64与第二安装板65固定于第一端51上。
第一安装板64用于与第一滚轴61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板65用于与第二滚轴62转动连接。安装座90固定于第二端52上,用于与第一滚轴61转动连接,以及与第二滚轴62转动连接。第一滚轴61连接于第一端部91与第一安装板64之间,第二滚轴62连接于第一端部91与第二安装板65之间。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座还具有弧形槽,用于贴合工件的曲面,以方便加工。弧形槽贯通支撑座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支撑座的第二端的端面。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座50的第一端51凹设有调节槽。调节槽沿垂直第一滚轴61的轴线方向延伸,用于插接第一安装板64。第一端部91上设有调整槽,用于与第一滚轴61连接。调整槽沿垂直第一滚轴61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安装板64在调节槽上的位置可调,第一滚轴61在调整槽上的位置可调,使得第一滚轴61在支撑座50上的位置也可调,进而调整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调整槽的内壁上间隔凹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限位槽用于收容第一滚轴61,用于限定第一滚轴61与第一端部91之间的相对位置。至少两个限位槽能够适应至少两种不同直径的工件,换而言之,第一端部91上可设置多个安装位。
第一滚轴61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板64转动连接。第一滚轴61的第二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端部91并与传动组件68转动连接,以在传动组件68的带动下相对支撑座50转动。即第一滚轴61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50上。
第二滚轴62的第一端与第二安装板65转动连接。第二滚轴62的第二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端部91并与传动组件68转动连接,以在传动组件68的带动下相对支撑座50转动。即第二滚轴62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50上。
承载装置40还包括驱动件67与传动组件68。驱动件67固定于第一端部91上。驱动件67通过传动组件68驱动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转动或者驱动固定组件73转动。
在旋转构件60设置在安装座90上时,驱动件67通过传动组件68驱动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转动,以带动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之间的工件转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67的驱动本体、第一安装板64、第二安装板65位于安装座90的同一侧,传动组件68位于安装座90的内腔。驱动件67的驱动轴与安装座90转动连接。在旋转构件60设置在安装座90上时,驱动件67的驱动轴通过传动组件68与第一滚轴61及第二滚轴62连接,以带动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转动。
在旋转构件60设置在安装座90上时,传动组件68收容于安装座90的内腔中。传动组件68包括主动轮681、第一从动轮682、第二从动轮683及同步带684。主动轮681与驱动件67的驱动轴止转连接。第一从动轮682与第一滚轴61远离第一安装板64的一端止转连接。第二从动轮683与第二滚轴62远离第二安装板65的一端止转连接。同步带684套设于主动轮681、第一从动轮682及第二从动轮683外。由于传动组件68隐藏于安装座90的内腔,而不外露,有效减少了加工设备100加工时的粉尘污染。
驱动件67的驱动轴驱动主动轮681转动时,同步带684带动第一从动轮682与第二从动轮683转动,第一从动轮682带动第一滚轴61转动,第二从动轮683带动第二滚轴62转动,进而能够带动位于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之间的工件转动,方便激光装置30的加工。可以理解,本申请对传动组件68的结构不作限定,传动组件68也可以省略,例如,第一滚轴61可以单独由一个驱动件67驱动转动,第二滚轴62可以单独由一个驱动件67驱动转动。
可以理解,驱动件67可以不安装于第一端部91上,其可以直接固定于支撑座50上。
可以理解,安装座90上也可以设置与第二滚轴62滑动配合的调整槽,支撑座50上也可以设置与第二滚轴62滑动配合的调节槽,以进一步增大旋转构件60可承载的工件尺寸规格范围。
可以理解,安装座9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安装座90可以省略主体部98。
可以理解,第一安装板64可以省略,直接将第一滚轴61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50上。
可以理解,第二安装板65可以省略,直接将第二滚轴62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50上。
请参阅图3a、图5a与图5b,承载装置40处于第二模式,安装座90设置于支撑座50的第二端52上,转动件72与基座71转动连接并朝向支撑座50的第一端51所在一端延伸。固定组件73包括卡盘731、限位盘733、螺纹盘735及至少两个卡爪737。
卡盘731包括连接轴7311与卡盘体7313。连接轴7311的一端与转动件72可拆卸连接。卡盘体7313与连接轴7311远离转动件72的一端连接。卡盘体7313贯穿卡盘体7313设有至少两个导槽7315。每个导槽7315沿卡盘体7313的径向延伸,用于收容卡爪737。本实施方式中,导槽7315的数量为三个,每两个导槽7315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导槽7315的数量不作限定,本申请对相邻的导槽7315之间的夹角亦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连接轴7311与卡盘体7313可以为一体设置的整体,连接轴7311与卡盘体7313也可以为两个可分离的元件。
限位盘733套设于连接轴7311上。限位盘733位于基座71与卡盘体7313之间,用于与卡盘体7313限定螺纹盘735在转动件72的轴向位置。
螺纹盘735转动地套设于连接轴7311上。螺纹盘735位于限位盘733与卡盘体7313之间,用于与卡爪737螺接。螺纹盘73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7351与第二配合面7352。请结合参阅图5a与图5b,第一配合面7351朝向卡盘体7313设置并设有平面螺纹7352。平面螺纹7352用于与卡爪737螺接。第二配合面7352沿螺纹盘735的周缘设有多个轮齿7355。轮齿7355用于与一辅助件啮合,以在辅助件转动时能够带动螺纹盘735转动。本实施方式中,卡爪737中的数量为三个。每个卡爪737对应与一个导槽7315滑动连接。每个卡爪737与螺纹盘735螺接。每个卡爪737在螺纹盘735转动时沿对应的导槽7315滑动,以调节所有卡爪737之间的内距。例如,三个卡爪737围成一个夹持空间,工件201可被夹持在夹持空间内。当需夹持的工件尺寸较小时,螺纹盘735沿第一转向(例如逆时针)转动时,三个卡爪737均朝向卡盘体7313的中心运动,使得卡爪737之间的内距减小,夹持空间减小。当需夹持的工件尺寸较大时,螺纹盘735沿第二转向(例如顺时针)转动时,三个卡爪737均朝向卡盘体7313的中心运动,使得卡爪737之间的内距增大,夹持空间增大。
在需调节卡爪737之间的内距时,可单手转动螺纹盘735,操作便捷省时。或者用一辅助件与轮齿7355啮合,操作辅助件驱动螺纹盘735转动。
每个卡爪737包括滑块7371及爪体7373。滑块7371滑动收容于对应的导槽7315内并与第一配合面7351螺接,用于在螺纹盘735的带动下沿导槽7315滑动。滑块7371朝向螺纹盘735的一面上设有螺牙7376,螺牙7376与平面螺纹7352螺接。爪体7373与滑块7371背离螺纹盘735的一面固定连接。
根据爪体的形状,三个卡爪737的爪体7373包括阶梯爪与L形爪。如图3a与图3b所示,爪体7373包括第一夹持段7375与第二夹持段7377,第一夹持段7375的一面与滑块7371固定连接,第二夹持段7377凸设于第一夹持段7375背离滑块7371的一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卡爪中的至少一个爪体为阶梯爪,阶梯爪包括沿卡盘体7313的径向排列的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相较于第二台阶,第一台阶靠近卡盘体7313的中心设置,以适应不同尺寸或形状的工件。第一台阶沿卡盘体7313的轴线方向的高度要小于第二台阶沿卡盘体7313的轴线方向的高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相较于第一台阶,第二台阶靠近卡盘体7313的中心设置。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组件73包括吸附件,吸附件用于与工件的表面吸附,从而固定工件,当固定组件73旋转时,吸附件带动工件一起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的不同角度进行加工。
请再次参阅图3a,安装座90设置于支撑座50的第二端52,基座71固定于安装座90背离支撑座50的一面。安装座90可增大基座71与支撑座50之间的距离,使固定组件73与支撑座50之间的空间较大,减少加工时工件201支撑座50阻碍的可能性。
请再次参阅3a,夹持构件70还包括卡爪传动组件77。在夹持构件70设置在安装座90时,驱动件67设置于安装座90的第一端部91上,用于驱动转动件72转动。主动轮771与驱动件67的驱动轴止转连接。从动轮773与转动件72远离卡盘731的一端止转连接。基座71位于从动轮773与限位盘733之间。从动轮773的直径大于主动轮771的直径,以调节减速比。传动带775套设在主动轮771与从动轮773上。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从动轮773的直径大于主动轮771的直径。主动轮771、从动轮773及传动带775位于安装座90的外部,主动轮771、从动轮773及传动带775位于安装座90的第二端部93所在一侧。
承载装置40从第一模式转换至第二模式时,可以先将旋转构件60、传动组件68从安装座90拆除,后将基座71、转动件72与固定组件73组装在一起,将基座71再装在安装座90上,将主动轮771套在驱动件67的驱动轴上并位于安装座90的外部,将从动轮773套在转动件72远离卡盘731的一端,再将传动带775套设在主动轮771与从动轮773上。
承载装置40从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一模式时,将主动轮771、从动轮773及传动带775拆除,再将基座71、转动件72、固定组件73拆除,后将旋转构件60、传动组件68与安装座90组装于一起。
在旋转构件60设置于安装座90上,在夹持构件70设置于安装座90上,均通过同个驱动件67进行驱动,这样一来,驱动件67可以预装在安装座90上,在变换加工方式时,不需要将驱动件67重新组装到安装座90上,方便了组装。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68与卡爪传动组件77的一些元件可以共用,例如,主动轮681与主动轮771可以为同个轮子,同步带684与同步带775可以为同个同步带,从动轮773可以为第一从动轮682与第二从动轮683中的一个。
承载装置40处于第一模式,工件201被三个卡爪737夹持(抓持)住,驱动件67驱动转动件72转动,工件201被卡盘731带动转动,激光装置30可对工件201进行激光加工。
请参阅图3a与图6a,承载装置40还包括尾座构件80。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工件201为外形差异较大的工件。工件201包括第一部分2011与第二部分2013,工件201的第一部分2011的尺寸(如直径)大于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的(如直径),例如,工件201的第一部分2011的直径为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的直径的10倍。旋转构件60或夹持构件70用于承载工件201的第一部分2011,尾座构件80用于承载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例如,在承载装置40处于第一模式时,旋转构件60的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承载工件201的第一部分2011,尾座构件80承载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例如,在承载装置40处于第二模式时,图6a中示例性的示出承载装置40处于第一加工模式时,夹持构件70的固定组件73承载工件201的第一部分2011,尾座构件80承载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可以理解,图6a中的工件201仅是示例性的,本申请对工件201的形状及结构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73可以省略限位盘,固定组件73包括卡盘731、螺纹盘735及至少两个卡爪737,卡盘731与转动件72的一端连接,螺纹盘735转动地套设在卡盘731上,至少两个卡爪737与卡盘731滑动连接,每个卡爪737与螺纹盘735螺接,每个卡爪737在螺纹盘735转动时相对卡盘731滑动,以调节至少两个卡爪737之间的内距。
请参阅图6b,尾座构件80包括底板81、立柱83、盖板84、升降组件85及辅助支撑组件87。底板81与支撑座50大致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底板81可相对支撑座50移动,以适应不同工件201。例如,在工件201沿第二方向的长度较长时,可适当将底板81沿第二方向朝远离支撑座50的方向移动,以增大底板81与支撑座50之间的间距,进而适应在第二方向上长度较长的工件201。又如,可将底板81沿第一方向相对支撑座50移动。底板8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811与第二表面813。
立柱83固定于底板81用于收容升降组件85上。立柱83位于底板81的第一表面811所在一侧。立柱83朝向支撑座50的一侧设有沿第三方向(如图2所示的Z方向)延伸的导向槽831,用于对升降组件85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导向槽831贯穿立柱83远离底板81的一端。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导向槽831的延伸方向。
盖板84固定于立柱83远离底板81的一端,用于封闭立柱83,减少灰尘等杂质进入立柱83内。
升降组件85包括丝杆851、滑动块853、光轴855及丝杆驱动件857。
丝杆851与底板81转动连接,丝杆851与盖板84转动连接。丝杆851收容于导向槽831内,用于与滑动块853螺接。丝杆851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滑动块853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8531与第二连接部8533。第一连接部8531收容于导向槽831内并与导向槽831滑动连接。第二连接部8533位于立柱83外,用于承载辅助支撑组件87。第一连接部8531上设有第一孔8535与第二孔8537。丝杆851穿设于第一孔8535并与第一孔8535螺接。第二孔8537用于与光轴855滑动连接。在滑动块853沿第三方向运动时,导向槽831能够对滑动块853进行导向,并减少滑动块853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光轴855固定于底板81上。光轴855与第二孔8537滑动连接并收容于导向槽831内,用于防止滑动块853在丝杆851转动时随同丝杆851转动。
丝杆驱动件857与丝杆851连接,用于驱动丝杆851相对底板81转动。丝杆驱动件857位于盖板84背离底板81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丝杆驱动件857为旋钮。用户可单手操作丝杆驱动件857使丝杆851旋转,方便了操作,且制作成本较低。
通过丝杆851实现调节辅助支撑组件87的升降高度,能单手操作,操作便捷。另外,丝杆方式能实现微调,并能配合水平仪检测工件,以微调使得工件的圆柱或圆形等加工部分的轴线处于更精确的水平状态,达到调节更精准的工件加工位置,有效提升激光雕刻的精确度。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丝杆驱动件857可以为电动驱动器件,实现尾座构件80的电动化,进而方便操作及提高加工设备100的加工效率。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丝杆驱动件857可以省略,用户可直接通过操作丝杆851远离底板81的一端转动丝杆851。
辅助支撑组件87包括辅助支撑架871及滚轮组873。辅助支撑架871固定于滑动块853上。辅助支撑架871背离底板81的一侧设有凹槽8711,用于避让工件201。滚轮组873与辅助支撑架871转动连接。滚轮组873用于承载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
滚轮组873包括第一滚轮8731与第二滚轮8733。第一滚轮8731与辅助支撑架871转动连接,第二滚轮8733与辅助支撑架871转动连接。第一滚轮8731与第二滚轮8733沿第一方向排列并形成承载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的缺口8735。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轮8731的中轴线与第二滚轮8733的中轴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第一滚轴61的轴线与第二滚轴62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要小于第二间距。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间距可以不小于第二间距,例如,在工件的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与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相同时,第一间距可以与第二间距大致相等。
尾座构件80还包括防滑垫88,防滑垫88固定于第二表面813上,用于防止底板81滑动,进而提高了尾座构件80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底板81、立柱83及盖板84,直接将升降组件85暴露在外。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升降组件85不限定采用丝杆方式,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对辅助支撑组件87进行升降,例如,通过直线电机。
承载装置40处于第一模式下,在需对工件201加工时,将工件201的第一部分2011放置于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上,将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放置于缺口8735上,使得尾座构件80承载第二部分2013。驱动件67带动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转动。工件201被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带动转动。激光装置30对工件201进行激光加工。
承载装置40处于第二模式的第一加工模式下,在需对工件201加工时,夹持构件70抓持或夹持工件201的第一部分2011,将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放置于缺口8735上,使得尾座构件80承载第二部分2013。固定组件73被驱动转动,进而带动工件201转动。激光装置30对工件201进行激光加工。
本申请提供的承载装置40与加工设备100,承载装置40通过尾座构件80承载工件201的第二部分2013。由于尾座构件80的底板81可相对旋转构件60的支撑座50移动,且升降组件85能带动辅助支撑组件87作第三方向的升降运动,方便根据工件201的长度、宽度等调节,操作简单省时,提高了加工设备100的加工效率。
请参阅图7a与图7b,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承载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结构类似,不同在于,尾座构件80a的结构以及尾座构件80a与支撑座50a的连接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8,尾座构件80a包括座体81a及抵持件82a。座体81a活动设于支撑座50a上,抵持件82a可伸缩地与座体81a连接,用于与工件201相抵持。由于抵持件82a可伸缩地与座体81a连接,能够提高位于尾座构件80a与旋转构件或夹持构件70a之间工件201的夹持稳定性,使尾座构件80a与工件201更好地配合。
支撑座50a上设有滑槽53a,滑槽53a贯穿支撑座50a的第一端的端面。本实施方式中,滑槽大致呈倒“T”形。
座体81a与滑槽53a滑动连接。在尾座构件80a组装时,将座体81a的底部从支撑座50a的第一端装入滑槽53a。
本实施方式中,座体81a设有容纳孔811a,尾座构件80a还包括弹性件83a与轴承85a。弹性件83a收容于容纳孔811a内。轴承85a收容于容纳孔811a内。轴承85a包括外圈851a与相对外圈851a可转动的内圈853a。外圈851a与座体81a固定连接。抵持件82a包括杆体821a及固定于杆体821a一端的抵持盘823a。杆体821a穿设于内圈853a并与内圈853a相固定。抵持盘823a位于容纳孔811a外,用于与工件201相抵持。
本实施方式中,抵持盘823a设有朝向杆体821a内凹的凹面,以能够与具凸曲面的工件相配合。例如,球类的工件被夹持构件70a抓持时,抵持盘823a的凹面贴合在工件的表面上。可以理解,抵持件82a可以为弹性件或其他结构,抵持件82a可伸缩地与座体81a转动连接即可。抵持件82a还可以为吸盘式的吸附件等等。
本实施方式中,尾座构件80a还包括旋钮87a,旋钮87a可拆卸地穿设于座体81a与支撑座50a,以使尾座构件80a固定于支撑座50a上,进而降低尾座构件80a在夹持工件的过程中相对支撑座50a的位置变化的可能性,提高了承载装置的可靠性。
当尾座构件80a需调整在支撑座50a的位置时,沿第一转向(例如顺时针)旋转调节旋钮87a,尾座构件80a可相对支撑座50a移动。在尾座构件80a的位置调整完成后,沿第二转向(例如逆时针)旋转调节旋钮87a,尾座构件80a与支撑座50a固定于一起,尾座构件80a不能相对支撑座50a改变位置。
请参阅图9,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承载装置,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结构类似,不同在于,卡爪737c中的爪体7373c沿转动件的轴线延伸呈杆状,爪体7373c具有抵持面7375c,用于与工件相抵持。抵持面7375c位于爪体7373c远离滑块7371c的一端。
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面7375c包括球面,以与工件表面相配合,提高固定组件的夹持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爪体7373c上还设有环形凹槽7377c,用于收容环状工件(例如戒指)。需加工尺寸较小的环状工件时,将环状工件套设于爪体7373c上,环状工件至少部分收容于环形凹槽7377c内。在对环状工件加工时,环形凹槽7377c用于降低环状工件沿爪体7373c的轴向运动的可能性。由于环状工件在爪体7373c上的位置稳定性较高,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
滑块7371c沿卡盘体7313c的径向上设有多个安装孔7319c,以向爪体7373c提供安装位。
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爪体7373c可配合夹持工件,例如,承载装置需夹持球状工件时,工件位于尾座构件与多个爪体7373c之间。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不限定抵持面7375c包括球面,其也可以包括其他,例如平面等。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7377c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10,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承载装置,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承载装置结构类似,不同在于,夹持构件70d还包括辅助件79d。辅助件79d包括操作部791d及凸设于操作部791d外周的啮合部793d。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791d大致呈T形。第二配合面7352d沿螺纹盘735d的周缘设有多个轮齿7355d。啮合部793d用于与多个轮齿啮合,以在操作部791d被转动时驱动螺纹盘735d转动。
卡盘体7313d的外周面上设有操作槽7315d。在啮合部793d与多个轮齿7355d啮合时,部分啮合部793d收容于操作槽7315d内。
在需转动螺纹盘735d时,将辅助件79d插入操作槽7315d内,啮合部793d与多个轮齿7355d啮合,用户可单手旋转辅助件79d,辅助件79d驱动螺纹盘735d转动。
由于用户可通过插入操作槽7315d内的辅助件79d旋转螺纹盘735d,方便调节卡爪737d之间的间距,提高了操作效率及节约了操作时间。
可以理解,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旋转构件及夹持构件,所述承载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
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旋转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旋转构件可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
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夹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夹持构件包括基座、转动件及固定组件,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固定组件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基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盘、螺纹盘及至少两个卡爪,所述卡盘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螺纹盘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卡盘上,所述至少两个卡爪与所述卡盘滑动连接,每个卡爪与所述螺纹盘螺接,每个卡爪在所述螺纹盘转动时相对所述卡盘滑动,以调节所述至少两个卡爪之间的内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包括连接轴与卡盘体,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卡盘体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盘体设有贯穿所述卡盘体的至少两个导槽,每个导槽沿所述卡盘体的径向延伸,每个卡爪对应地与一个导槽滑动连接;
所述螺纹盘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限位盘位于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安装座与所述卡盘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朝向所述卡盘体设置并设有平面螺纹,所述卡爪上设有螺牙,所述平面螺纹与所述螺牙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面沿所述螺纹盘的周缘设有多个轮齿,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包括操作部及凸设于所述操作部外周的啮合部,所述啮合部用于与所述多个轮齿啮合,以在所述操作部被转动时驱动所述螺纹盘转动,所述卡盘的外周面上设有操作槽,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多个轮齿啮合时,部分所述啮合部收容于所述操作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卡爪包括滑块及爪体,所述滑块滑动收容于对应的导槽内并与所述螺纹盘螺接,所述爪体与所述滑块背离所述螺纹盘的一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卡爪中的至少一个为阶梯爪,所述阶梯爪包括沿所述卡盘的径向排列的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靠近所述卡盘体的中心设置;和/或,
所述至少两个卡爪中的至少一个爪体包括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所述第一夹持段的一面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段凸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段背离所述滑块的一面;和/或,
所述爪体沿所述转动件的轴线延伸呈杆状,所述爪体具有抵持面,所述抵持面位于所述爪体背离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爪体设有环形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卡爪传动组件,所述卡爪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驱动件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转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安装座;
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旋转构件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
所述承载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基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侧;或者,所述夹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时,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侧,所述支撑座位于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座的第二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包括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与所述第二滚轴均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尾座构件,所述夹持构件或所述旋转构件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部分,所述尾座构件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工件的第二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构件包括升降组件及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固定于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的第二部分,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带动下作升降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丝杆、滑动块、光轴及丝杆驱动件,所述滑动块与所述丝杆螺接,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光轴滑动连接,所述丝杆驱动件与所述丝杆一端连接,所述丝杆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相对所述光轴转动,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与所述滑动块相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辅助支撑架及滚轮组,所述辅助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滑动块上,所述滚轮组与所述辅助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滚轮组用于承载所述工件的第二部分,所述尾座构件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朝向所述支撑座所在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丝杆、所述光轴及部分所述滑动块收容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的外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构件包括座体及抵持件,所述座体活动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抵持件可伸缩地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用于与工件相抵持。
18.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装置与根据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所述激光装置用于对承载于所述承载装置上的工件进行激光加工处理。
CN202320543872.7U 2022-03-10 2023-03-10 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Active CN2199449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40150 2022-03-10
CN202220564015 2022-03-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4984U true CN219944984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24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3872.7U Active CN219944984U (zh) 2022-03-10 2023-03-10 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02320533708.8U Active CN219944983U (zh) 2022-03-10 2023-03-10 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3708.8U Active CN219944983U (zh) 2022-03-10 2023-03-10 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99449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4983U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86143Y (zh) 钻孔机液压夹紧装置
CN209648128U (zh) 一种多工位钻孔工装
CN111675081B (zh) 一种可调节半径的机械加工用盘状工件夹持机构
CN219944984U (zh) 承载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12946573U (zh) 一种辅助工装夹具
JP2008126359A (ja) 複合加工装置
JP5390567B2 (ja) 工作機械
JP4977396B2 (ja) 工作機械
JP2008126362A (ja) 卓上複合加工装置
CN215659122U (zh) 一种通用零部件加工用夹持机构
CN212095845U (zh) 一种机械设备部件抛光用定位夹持装置
CN220051539U (zh) 手机中框表面加工用固定装置
CN110977564A (zh)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床的多功能装夹台
CN217194481U (zh) 一种磨床加工用多位调节设备
CN220073969U (zh) 具有调整角度功能的夹具
CN214200030U (zh) 盘类零件自定心检测夹具
CN219336895U (zh) 一种数控机床带锥孔工件的加工夹具
CN215747523U (zh) 一种白车身用固定装置
CN219359232U (zh) 定位装置
CN209793190U (zh)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的定位夹具
CN216781027U (zh) 一种夹具
CN219094639U (zh) 一种具有可调角夹持的磨床
CN216759098U (zh) Cnc机台
CN213616081U (zh) 一种工件固定治具
CN220330895U (zh) 一种异形工件磨削用夹具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