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0402U -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0402U
CN219940402U CN202321707492.9U CN202321707492U CN219940402U CN 219940402 U CN219940402 U CN 219940402U CN 202321707492 U CN202321707492 U CN 202321707492U CN 219940402 U CN219940402 U CN 219940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eat insulation
heating
mount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74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闻继望
吴江水
黄志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iy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iy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iy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iy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74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0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0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0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包括隔热板、安装板以及加热组件,该隔热板可拆卸设置在机身内部并将机身内部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散热腔以及加热腔;该隔热板的中部设有掏空区域;该安装板叠设在隔热板上并将该掏空区域覆盖;该安装板与机身内部固定连接并用于安装电器件;该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腔内且位于安装板下方;该加热组件至少包括加热风叶;其中,该安装板的所有裸露面均高于加热风叶。由此,该安装板的所有裸露面均高于加热风叶以形成高度差,该高度差可以有效避免油烟及食物碎屑等粘附到安装板上,进而保证了安装板的干净卫生。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该新型隔热内层结构的空气炸锅。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炸锅内部一般设置有隔热板,该隔热板位于散热风叶与加热风叶之间以将空气炸锅的内部分隔成散热腔以及加热腔。在对食物进行煎烤时,食物上的油脂容易飞溅并粘附到隔热板上;同时,附着在加热风叶上的油烟也将随风叶的转动而甩到隔热板上,导致隔热板上粘附了大量油污。
然而,传统的隔热板上一般安装有NTC温控器、熔断器等电器件,故导致隔热板无法从机身上拆卸下来,使得清洗较为麻烦。为此,有部分商家通过在隔热板上单独设置用于安装电器件的安装板,使得隔热板能够可拆卸设置在机身内部,进而方便将隔热板拆出进行清洗。但是,在加热风叶的转动过程中,仍然会有少量的油烟随风叶的转动而甩到安装板上,而安装板是不可拆卸的,故导致清洁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该安装板的所有裸露面均高于加热风叶以形成高度差,该高度差可以有效避免油烟及食物碎屑等粘附到安装板上,进而保证了安装板的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包括:
隔热板,其可拆卸设置在机身内部并将机身内部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散热腔以及加热腔;所述隔热板中部开设有掏空区域;
安装板,其叠设在所述隔热板上并将所述掏空区域覆盖;所述安装板与机身内部固定连接并用于安装电器件;
加热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加热组件至少包括加热风叶;
其中,所述安装板的所有裸露面均高于所述加热风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最底部的端面与所述加热风叶上最顶部的端面之间存在高度差h,0<h≤50mm。
进一步地,所述掏空区域的面积占所述隔热板总裸露面积的5%~50%。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上位于所述掏空区域处还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防护罩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上位于掏空区域的边缘上还设有翻边,所述安装板抵接在所述翻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上朝向机身出风孔的一侧还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连通所述掏空区域;所述安装板延伸至所述凹腔的上方并与所述凹腔围合形成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的一侧与机身内部之间通过弹扣卡接结构以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热板的另一侧与机身内部的凸块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扣卡接结构至少包括弹扣,所述弹扣设置在所述机身内部或所述隔热板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内部的上述隔热内层结构,其中:
所述机身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机身内部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所述隔热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并将所述第二内腔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所述散热腔以及所述加热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的散热风叶;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风叶外周或下方的加热管;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依次伸入所述散热腔以及所述加热腔内并与所述散热风叶以及所述加热风叶传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层结构,该安装板的所有裸露面均高于加热风叶以形成高度差,该高度差可以有效避免油烟及食物碎屑等粘附到安装板上,进而保证了安装板的干净卫生。
(2)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层结构,由于该隔热板可拆卸设置在机身内部,从而可对粘附了大量油污的隔热板拆出进行清洗,较为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层结构,通过在隔热板上设置用于罩设在加热组件外部的防护罩,一方面,该防护罩可避免人手拆卸隔热板时触碰到发热组件而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该防护罩可防止大颗粒油污及食物碎屑粘附到加热组件上,从而保证加热组件的干净;另外,该防护罩可随隔热板一同拆出来清洗,较为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层结构,通过在隔热板上设置翻边并与安装板相抵接,从而可避免热风从两者之间的装配间隙中流出,防止发生漏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中隔热板与安装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空气炸锅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空气炸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机身;2、炸锅;3、隔热板;31、掏空区域;32、凹腔;33、翻边;34、防护罩;4、安装板;5、驱动电机;6、散热风叶;7、加热风叶;8、加热管;9、熔断器;10、NTC温控器;11、弹扣;12、凸块;13、分隔板;14、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身1以及可分离地设置在机身1上的炸锅2,该炸锅2内部形成有烹饪腔。具体的,该机身1内部设有分隔板13以及隔热板3,该分隔板13将机身1内部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该隔热板3设置在第二内腔内,并将第二内腔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散热腔以及加热腔;当炸锅2装配到机身1上时,该烹饪腔位于加热腔内。
进一步地,该空气炸锅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内腔内的驱动电机5、设置在散热腔内的散热风叶6以及设置在加热腔内的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加热腔内顶部的加热风叶7以及位于加热风叶7下方的加热管8;该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依次伸入散热腔以及加热腔内并与散热风叶6以及加热风叶7传动连接。
由此,当启动驱动电机5和加热管8后,该驱动电机5可带动散热风叶6和加热风叶7同时转动,通过驱动散热风叶6转动,能够加速散热腔内的空气流动,从而加速散热,在保证加热腔内温度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加热腔外的温度,从而可对电器件进行保护;通过驱动加热风叶7转动,能够加速带动加热后的空气在加热腔内循环流动并实现对食物的煎炸,且使得热空气更加均匀。
参阅图2-4,该空气炸锅还包括叠设在隔热板3上且与机身1内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4,该安装板4用于安装电器件。该隔热板3的中部开设有掏空区域31,该安装板4叠设装在隔热板3上将掏空区域31覆盖,该加热风叶7位于安装板4的下方。其中,该安装板4的所有裸露面均高于加热风叶7并形成高度差h,0<h≤50mm。
由此,该高度差可以有效避免油烟及食物碎屑等粘附到安装板4上,进而保证了安装板4的干净卫生。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器件包括NTC温控器10、熔断器9以及加热管8。
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板4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该机身1内部对应安装孔的位置设有相应的安装柱。由此,通过采用螺栓穿过该安装孔并连接到安装柱,即可实现将安装板4固定连接在机身1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该掏空区域31大致呈圆形,且该掏空区域31的面积占隔热板3总裸露面积的5%~50%。
由此,食物上的油脂以及随加热风叶的转动而甩到隔热板3上的油污将粘附到可拆卸的隔热板3上,从而便于清洗。
参阅图6-7,该隔热板3上位于掏空区域31的边缘上还向外弯折有翻边33,该安装板4抵接在翻边33上。由此,通过在隔热板3上设置翻边33并与安装板4相抵接,从而可避免热风从两者之间的装配间隙中流出,防止发生漏热。另外,该隔热板3上朝向机身1出风孔14的一侧还设有一凹腔32,该凹腔32连通掏空区域31;该安装板4延伸至凹腔32的上方并与凹腔32围合形成出风口,从而无需像传统隔热板3需要额外开设出风口,结构简单。
参阅图5,该隔热板3可拆卸设置在机身1内部,该隔热板3的一侧与机身1内部之间通过弹扣卡接结构以实现可拆卸连接,该隔热板3的另一侧与机身1内部的凸块12相抵接。具体的,该弹扣卡接结构只包括弹扣11,且该弹扣11设置在机身1内部且其底部凸出于机身1设置。由此,当需要将隔热板3与机身1进行装配时,先将隔热板3的一侧卡入并使其底部与机身1内部的凸块12相抵接,再将隔热板3的另一侧卡入并使其底部与弹扣11相抵接,此时即可完成对隔热板3的装配。
由此,采用本实施例的弹扣卡接结构,不需要在隔热板3上开设卡孔,使得清洗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将弹扣11底部凸出于机身1设置,用户可以很容易看到弹扣11位置,从而不需要伸手到机身1内部进行寻找,避免摸到加热管8等电器件,操作较为安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弹扣11设置在隔热板3上,并利用该弹扣11卡设在机身1内部的卡孔上即可实现隔热板3的可拆卸固定,此处均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该凸块12上用于与隔热板3相抵接的端面上还设有导向斜面,通过设置该导向斜面,在装配该隔热板3时,其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在拆卸隔热板3时,该导向斜面与隔热板3之间形成的间隙可方便隔热板3脱出,一举两得。
实施例二
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加热管8的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该加热管8为圆环状且绕设在加热风叶7的外周侧,相对于传统的将加热管8设置在加热风叶7的下方,通过将加热管8设置在加热风叶7的外周侧可以节省安装高度,实用性更高。
实施例三
参阅图9-10,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隔热板3的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该隔热板3上位于掏空区域31处还连接有防护罩34,该安装板4与防护罩34围合形成安装腔,该加热组件位于安装腔内。优选的,该防护罩34为金属防护罩,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隔热板3上。
由此,通过在隔热板3上设置用于罩设在加热组件外部的防护罩34,一方面,该防护罩34可避免人手拆卸隔热板3时触碰到发热组件而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该防护罩34可防止大颗粒油污及食物碎屑粘附到加热组件上,从而保证加热组件的干净;另外,该防护罩34可随隔热板3一同拆出来清洗,较为方便。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防护罩34也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隔热板3上,此处均不受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层结构,该安装板4的所有裸露面均高于加热风叶7以形成高度差,该高度差可以有效避免油烟及食物碎屑等粘附到安装板4上,进而保证了安装板4的干净卫生。
(二)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层结构,由于该隔热板3可拆卸设置在机身1内部,从而可对粘附了大量油污的隔热板3拆出进行清洗,较为方便。
(三)通过在隔热板3上设置用于罩设在加热组件外部的防护罩34,一方面,该防护罩34可避免人手拆卸隔热板3时触碰到发热组件而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该防护罩34可防止大颗粒油污及食物碎屑粘附到加热组件上,从而保证加热组件的干净;另外,该防护罩34可随隔热板3一同拆出来清洗,较为方便。
(四)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层结构,通过在隔热板3上设置翻边33并与安装板4相抵接,从而可避免热风从两者之间的装配间隙中流出,防止发生漏热。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热板,其可拆卸设置在机身内部并将机身内部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散热腔以及加热腔;所述隔热板中部开设有掏空区域;
安装板,其叠设在所述隔热板上并将所述掏空区域覆盖;所述安装板与机身内部固定连接并用于安装电器件;
加热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加热组件至少包括加热风叶;
其中,所述安装板的所有裸露面均高于所述加热风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最底部的端面与所述加热风叶上最顶部的端面之间存在高度差h,0<h≤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掏空区域的面积占所述隔热板总裸露面积的5%~5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位于所述掏空区域处还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防护罩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位于掏空区域的边缘上还设有翻边,所述安装板抵接在所述翻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朝向机身出风孔的一侧还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连通所述掏空区域;所述安装板延伸至所述凹腔的上方并与所述凹腔围合形成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的一侧与机身内部之间通过弹扣卡接结构以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热板的另一侧与机身内部的凸块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扣卡接结构至少包括弹扣,所述弹扣设置在所述机身内部或所述隔热板上。
9.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内部的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内层结构,其中:
所述机身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机身内部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所述隔热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并将所述第二内腔沿高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上下布置的所述散热腔以及所述加热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的散热风叶;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风叶外周或下方的加热管;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依次伸入所述散热腔以及所述加热腔内并与所述散热风叶以及所述加热风叶传动连接。
CN202321707492.9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Active CN219940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7492.9U CN21994040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7492.9U CN21994040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0402U true CN219940402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5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7492.9U Active CN219940402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0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45686A1 (en) Air fryer
JP502815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2366307B (zh) 一种液体食品加热搅拌发泡器
CN213371512U (zh) 烹饪器具
CN219940402U (zh) 一种新型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JP583307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8298304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9782346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隔热内层结构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JP6022017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0051214B (zh)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N218246908U (zh) 一种嵌入式烤箱
CN217852539U (zh) 一种新型电烤盘
CN215777552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电磁旋转煎包炉
CN216166960U (zh) 一种炸篮组件以及空气炸锅
CN21538334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852239U (zh) 一种灶具底板、灶具及集成灶
CN219940393U (zh) 烹饪器具
CN214017191U (zh) 一种底部可旋转的烤炸一体食物处理机
CN214341673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3909868U (zh) 保护罩、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20236680U (zh) 一种烤箱与空气炸锅一体装置
CN219661510U (zh) 一种易清洁的空气炸锅
CN218105643U (zh) 烹饪设备
CN217137675U (zh) 煎烤器具
CN215304987U (zh) 一种多功能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