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4787U - 内螺纹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螺纹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24787U CN219924787U CN202321387902.6U CN202321387902U CN219924787U CN 219924787 U CN219924787 U CN 219924787U CN 202321387902 U CN202321387902 U CN 202321387902U CN 219924787 U CN219924787 U CN 219924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positioning block
- positioning
- workpiece
- threa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螺纹加工装置,包括: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板的中部设有固定孔,用于安装在工作台的凹槽中;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定位块的顶面为斜面,侧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当第二连接孔与固定孔对应时通过连接件将第二定位块与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当待打孔工件的卡槽装卡在第二定位块,且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与第二定位孔对应时,通过定位件将待打孔工件与第二定位块连接。提高了工件的打孔效率及成型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螺纹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产品零件耳座,其外形弧部顶端的6-M10的内螺纹呈向心发布,工艺安排加工中心工序加工螺纹底孔后用头锥引正螺纹,由钳工工序依引正的螺纹完成6-M10螺纹的加工。
现采用的加工工艺——钳工工序手工加工效率低,丝锥损耗严重,且"引正螺纹"占用加工中心工序的加工时间,严重影响车间整体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
针对现有技术中钳工加工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螺纹加工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定位块,将工件进行定位后,可采用机床对工件进行内螺纹的加工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孔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螺纹加工装置,包括: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的中部设有固定孔,用于安装在工作台的凹槽中;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当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固定孔对应时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定位块与所述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顶面为斜面,侧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当待打孔工件的卡槽装卡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且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时,通过定位件将所述待打孔工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连接;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当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固定孔对应时通过连接件将第二定位块与所述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当待打孔工件的卡槽装卡在所述第二定位块,且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时,通过定位件将所述待打孔工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块连接。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连接孔包括沉孔及螺纹通孔,沉孔及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顶部到底部方向依次设置,沉孔与螺纹通孔同轴,且沉孔的直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沉孔及螺纹通孔,沉孔及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二定位块的顶部到底部方向依次设置,沉孔与螺纹通孔同轴,且沉孔的直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螺钉。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两个第一定位孔设于第一定位块的侧面的同一水平高度。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四个第二定位孔,两个第二定位孔为一组,任一组中的两个定位孔设于第二定位块的侧面的同一水平高度,两组定位孔分别设于第二定位块的侧面的不同水平高度。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定位件为销钉。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两侧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2mm。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两侧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2mm。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凹槽为T型槽。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固定连接板及与固定连接板分别连接的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使待打孔工件可以装卡在不同的定位块上,完成工件的定位;第一定位块的顶面为倾斜面,方便加工待打孔工件两侧的向心螺纹孔,第二定位块的顶面为平面,方便加工待打孔工件中部位置的螺纹孔;两个定位块分别对待打孔工件进行固定后,可通过机床钻头对待打孔工件进行打孔,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工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螺纹加工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螺纹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块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定位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定位块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定位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连接板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连接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侧面孔;102-内螺纹孔;1-工作台;2-内螺纹加工装置;21-第一定位块;211-第一定位孔;212-第一连接孔;22-固定连接板;221-固定孔;23-连接件;241-第二定位孔;242-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钳工工序手工加工效率低且加工质量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螺纹加工装置,包括:固定连接板22,固定连接板22的中部设有固定孔221,用于安装在工作台1的凹槽中;第一定位块21,第一定位块21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2,当第一连接孔212与固定孔221对应时通过连接件23将第一定位块21与固定连接板22固定连接;第一定位块21的顶面为斜面,侧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11,当待打孔工件的卡槽装卡在第一定位块21,且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101与第一定位孔211对应时,通过定位件将待打孔工件与第一定位块21连接;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42,当第二连接孔242与固定孔221对应时通过连接件23将第二定位块与固定连接板22固定连接;第二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41,当待打孔工件的卡槽装卡在第二定位块,且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101与第二定位孔241对应时,通过定位件将待打孔工件与第二定位块连接。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为工件的侧面结构,如图1所示,工件的每个侧面均开设有四个侧面孔101,且工件的顶部具有弧度。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工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工件的顶面结构,如图2所示,两个内螺纹孔102为一组,完成的工件包括三组内螺纹孔,在图2中,为分设于两侧的内螺纹孔组及两个内螺纹孔组之间的内螺纹孔组,也即位于工件中部位置的内螺纹孔组。位于顶部的内螺纹孔组需要向心开设。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工件两侧之间设有空间,下称卡槽,可装卡在第一定位件或第二定位件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螺纹加工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内螺纹加工装置2需固定在工作台1上使用,内螺纹加工装置固定完成后再将待打孔工件限位在内螺纹加工装置上,进而控制机床的钻头从顶部对待打孔工件的顶部内螺纹孔102进行钻孔,进而提高了打孔的效率,且因待打孔工件进行了精确的限位,从而提高了成型工件的质量。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螺纹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实际为第一定位块21与固定连接板22连接时的示意图,第二定位块与固定连接板22的连接情况与图5类似。如图5、图6、图7、图8、图12、图13所示,固定连接板22设于工作台1的凹槽中,第一定位块21的第一连接孔212与固定连接板22的固定孔221对应时,连接件23可穿过第一连接孔212与固定孔221连接,从而将第一定位块21与固定连接板22进行相对固定。固定连接板22与第一定位块21连接后,将待打孔工件的卡槽卡在第一定位块21上,并移动待打孔工件,直至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101与第一定位块21的第一定位孔211对应,此时将定位件插入,从而完成待打孔工件与第一定位块21的相对固定。由于待打孔工件的顶面为弧形,两侧的内螺纹孔102需要向心设置,也即相对于工作台1平面并非竖直设置,因此根据内螺纹孔102的向心角度将第一定位块21的顶面适应性倾斜。待打孔工件靠近第一定位块21顶面倾斜向上一侧作为加工侧,采用顶部的钻头进行打孔。当该侧的两个内螺纹孔102打孔完成后,将待打孔工件的方向进行调换,完成另一侧的内螺纹孔102打孔作业。
如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当第二定位块与固定连接板22通过第二连接孔242及固定孔221固定后,采用和以上固定方式相同的方式(通过第二定位孔241与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101连接)将第二定位块与待打孔工件进行相对固定,第二定位块的顶面为平面,适用于待打孔工件中部文件的内螺纹孔102加工,因此将第二定位块与待打孔工件后即可控制钻头对中部位置的两个内螺纹孔102进行打孔作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孔221为螺纹孔;第一连接孔212与第二连接孔242均为螺纹孔。
为方便固定连接板22与第一定位块21、第二定位块的连接及拆卸,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孔221、第一连接孔212与第二连接孔242均为螺纹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孔212包括沉孔及螺纹通孔,沉孔及螺纹通孔沿第一定位块21的顶部到底部方向依次设置,沉孔与螺纹通孔同轴,且沉孔的直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第二连接孔242包括沉孔及螺纹通孔,沉孔及螺纹通孔沿第二定位块的顶部到底部方向依次设置,沉孔与螺纹通孔同轴,且沉孔的直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
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孔212包括顶部的沉孔及与沉孔连通的螺纹通孔,二者同轴,沉孔的直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当连接件23进入第一连接孔212时,可被沉孔限位,并将第一定位块21与固定连接板22进行连接。
如图11所示,第二连接孔242同样包括顶部的沉孔及与沉孔连通的螺纹通孔,二者同轴,沉孔的直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当连接件23进入第二连接孔242时,可被沉孔限位,并将第二定位块与固定连接板22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件23为螺钉。
定位件为M10的标准螺纹螺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定位块21的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211,两个第一定位孔211设于第一定位块21的侧面的同一水平高度。
如图6所示,第一定位块21的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211,两个第一定位孔211设于同一水平高度。在定位时,可通过两件定位件同时进行定位,从而提高第一定位块21与待打孔工件之间的固定稳定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第二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四个第二定位孔241,两个第二定位孔241为一组,任一组中的两个定位孔设于第二定位块的侧面的同一水平高度,两组定位孔分别设于第二定位块的侧面的不同水平高度。
如图9所示,第二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四个第二定位孔241,其中两个第二定位孔241在同一水平高度,另外两个定位孔在另一水平高度。在定位时,可通过多件定位件同时进行定位,从而提高第二定位块与待打孔工件之间的固定稳定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定位件为销钉。
销钉为Φ8.5标准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定位块21的两侧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2mm。
第一定位块21相对的两侧面精加工需安排磨工加工,其平行度要求≤0.02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定位块的两侧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2mm。
第二定位块相对的两侧面精加工需安排磨工加工,其平行度要求≤0.02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工作台1的凹槽为T型槽。
内螺纹加工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通过M10的标准螺钉将第一定位座块与第二定位块分别与两个固定连接板紧固在工作台上。
2、将待打孔工件的卡槽放置装入第一定位块上(限制待打孔工件的轴向转动),通过前后移动,将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对齐第一定位块的第一定位孔(此时,待打孔工件外形弧部顶端的2-M10螺纹底孔垂直于工作台)。
3、用Φ8.5的标准销插入孔中(限制待打孔工件的纵向移动)。
4、用摇臂钻床完成2-M10的内螺纹加工。
5、拔出Φ8.5定位销。
6、通过调换工件的方向,重新将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对齐第一定位座的第一定位孔(零件外形弧部顶端的另外2-M10螺纹底孔垂直于工作台)。
7、用Φ8.5的标准销插入孔中(限制待打孔工件的纵向移动)。
8、用摇臂钻床完成另外2-M10的内螺纹加工。
9、将待打孔工件的卡槽放置装入第二定位块上(限制零件的轴向转动),通过前后移动,将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对齐第二定位块的第二定位孔(待打孔工件外形弧部顶端中心位置的2-M10螺纹底孔垂直于工作台)。
10、用Φ8.5的标准销插入孔中(限制零件的纵向移动)。
11、用摇臂钻床完成待打孔工件外形弧部顶端中心位置2-M10的内螺纹加工。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固定连接板及与固定连接板分别连接的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使待打孔工件可以装卡在不同的定位块上,完成工件的定位;第一定位块的顶面为倾斜面,方便加工待打孔工件两侧的向心螺纹孔,第二定位块的顶面为平面,方便加工待打孔工件中部位置的螺纹孔;两个定位块分别对待打孔工件进行固定后,可通过机床钻头对待打孔工件进行打孔,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
以上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的中部设有固定孔,用于安装在工作台的凹槽中;
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当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固定孔对应时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定位块与所述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顶面为斜面,侧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当待打孔工件的卡槽装卡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且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时,通过定位件将所述待打孔工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连接;
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当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固定孔对应时通过连接件将第二定位块与所述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当待打孔工件的卡槽装卡在所述第二定位块,且待打孔工件的侧面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时,通过定位件将所述待打孔工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
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孔包括沉孔及螺纹通孔,沉孔及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顶部到底部方向依次设置,沉孔与螺纹通孔同轴,且沉孔的直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
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沉孔及螺纹通孔,沉孔及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二定位块的顶部到底部方向依次设置,沉孔与螺纹通孔同轴,且沉孔的直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两个第一定位孔设于第一定位块的侧面的同一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四个第二定位孔,两个第二定位孔为一组,任一组中的两个定位孔设于第二定位块的侧面的同一水平高度,两组定位孔分别设于第二定位块的侧面的不同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件为销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两侧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两侧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的凹槽为T型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87902.6U CN219924787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内螺纹加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87902.6U CN219924787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内螺纹加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24787U true CN219924787U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8492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87902.6U Active CN219924787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内螺纹加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24787U (zh) |
-
2023
- 2023-06-02 CN CN202321387902.6U patent/CN2199247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14312A (zh) | 一种定位工装夹具及其使用工艺 | |
CN102501105A (zh) | 用于机油泵加工的夹具和机油泵加工方法 | |
CN107803680B (zh) | 一种快速装夹系统 | |
CN217493356U (zh) | 一种加工端盖钻孔攻丝的装置 | |
CN111702521A (zh) | 异型体零件加工方法、夹具和夹具设计方法 | |
CN219924787U (zh) | 内螺纹加工装置 | |
CN116748608A (zh) | 内螺纹加工装置 | |
CN212600299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具 | |
CN209774066U (zh) | 一种多功能夹具 | |
CN206084493U (zh) | 一种用于铣削l型直角工件外侧面的工装夹具 | |
CN221494504U (zh) | 内螺纹加工装置 | |
CN221185649U (zh) | 一种用于皮带轮钻铣加工的专用工装 | |
CN113020918B (zh) | 回氢泵转子的加工方法 | |
CN214816678U (zh) | 一种用于台钻的定位工装 | |
CN216421686U (zh) | 一种打孔攻丝装夹用工作台 | |
CN214684377U (zh) | 一种用于压缩机前盖加工斜孔的夹具 | |
CN219132213U (zh) | 高精度多功能辅助工作台 | |
CN213496698U (zh) | 治具板钻斜孔用斜角定位工装 | |
CN220921512U (zh) | 一种组合式结构件侧向细长孔的快捷打孔攻丝工装 | |
CN221910888U (zh) | 一种铣削加工夹具 | |
CN219358766U (zh) | 一种异位孔角阀阀体加工夹具 | |
CN219234562U (zh) | 一种非标准件工装夹具 | |
CN220347801U (zh) | 液压接头部件铣面钻孔夹具 | |
CN221792248U (zh) | 一种新型小孔珩磨装置 | |
CN212635085U (zh) | 一种用于悬浮磁铁背箱端板端面加工的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