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0307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0307U
CN219920307U CN202321079123.XU CN202321079123U CN219920307U CN 219920307 U CN219920307 U CN 219920307U CN 202321079123 U CN202321079123 U CN 202321079123U CN 219920307 U CN219920307 U CN 219920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hell
sealing
assembly
atom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91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张辉纳
滕济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91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0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0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0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和雾化单元,雾化单元设于外壳内,包括第一密封壳、第一导油体、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第一导油体、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设于第一密封壳内,第一密封壳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在外壳内形成有环绕外壳中心轴线的油道,雾化组件设在电源组件的上方,第一导油体套设于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的外周,并贴合设置在第一密封壳在外壳径向方向上的内侧;第一导油体能够将油道内的雾化液向上导入至雾化组件。使得外壳内的空间被巧妙利用,除了雾化组件外,油道以及第一导油体中也能存储雾化液,电子雾化装置只需在其径向方向增加较少的尺寸就能容纳更多的雾化液,既保证了电子雾化装置一次使用更持久,又体积小巧而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又名电子烟,是一种将液态的雾化介质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供用户吸食以模拟吸烟感觉的装置,其作为烟草的替代品,深受广大吸烟者的喜爱。常见的电子雾化装置主要包括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两部分,其中雾化组件为电子雾化装置的核心组件,其内部具有储油腔,雾化液存储于该储油腔内,利用电源组件为雾化组件供电,将储油腔内的雾化液加热蒸发生成气溶胶后供用户吸食。
为了防止雾化组件中储油仓内的雾化液泄漏至电源组件中,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通常在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壳内设置支架,将电源组件和雾化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架上,然后通过在雾化组件中设置密封件使雾化组件内的雾化液与电源组件相互隔离,其中有的结构是将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设置在支架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有的结构是将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沿支架上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由于雾化组件的储油仓与电源组件在外壳内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相互独立,而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中,雾化液只能存储在雾化组件的储油仓内,如果要使电子雾化装置一次使用更持久,雾化组件的储油仓中就需要容纳更多的雾化液,这样就需要在长度方向上或宽度方向上增加储油仓的尺寸,导致电子雾化装置的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从而不便于携带。因此,如何既能容纳更多的雾化液又能使电子雾化装置体积小巧而便于携带成了一个相互矛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在外壳内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相互独立,导致在容纳更多的雾化液与节省电子雾化装置的占用空间上产生矛盾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容纳更多的雾化液又体积小巧而便于携带的电子雾化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外壳,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容纳腔;
雾化单元,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雾化单元包括第一密封壳、第一导油体、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第一密封壳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在所述容纳腔内构造形成有环绕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的油道,所述雾化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源组件,并且所述雾化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上部,所述第一导油体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下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油道和所述第一导油体的第一进油孔;
所述油道内的雾化液能够经所述第一进油孔流至所述第一导油体中,并能够被所述第一导油体向上导入至所述雾化组件,以使所述雾化组件能够将所述雾化液加热并雾化生成气溶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开设有连通所述油道和外界环境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用于当所述雾化液耗尽时使所述雾化液能够被注入至所述油道中;并且所述外壳包括壳本体和吸嘴,所述吸嘴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上端,所述注油孔开设在所述壳本体的上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导油体、通气管和雾化芯,所述第二导油体插置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上端,所述通气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导油体中并连接所述电源组件,所述通气管开设有贯穿所述通气管上下两端的第一气道,且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中,所述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导油体与所述雾化芯的第二进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下部内侧,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第二密封壳,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密封壳的上下两端分别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壳、所述第一导油体和所述第一密封壳的高度依次增加;
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边缘外侧贴合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端还同时插设于所述第一气道中,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一通孔;
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下端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下端周缘,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通孔;
电池,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壳中,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内侧壁在所述第二密封壳的内腔中形成有通气间隙,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通气间隙和所述第二通孔自下而上依次连通并共同构造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二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于所述通气管,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内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和沿所述密封本体的周向连接所述密封本体的密封凸缘,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密封本体上并贯穿所述密封本体,所述密封凸缘的内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外侧壁,所述密封凸缘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且所述密封凸缘的上侧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下端周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单元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下侧,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感应槽,所述控制组件具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或断电的气流感应器,所述气流感应器设于所述感应槽的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上侧还开设有聚气腔和感应气道,所述聚气腔开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并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感应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聚气腔,所述感应气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感应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单元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上端,并封闭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三密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密封件上下两端的第三通孔,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中,并且所述限位柱开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柱上下两端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通气管的所述第一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件的下侧开设有安装位,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安装位的顶壁,所述雾化单元还包括吸油件,所述吸油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位中。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在外壳的容纳腔内设置第一密封壳、第一导油体、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将第一导油体、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设于第一密封壳内,使得第一密封壳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在容纳腔内构造形成有环绕外壳的中心轴线的油道,并且通过将第一导油体套设于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的外周面,并贴合设置在第一密封壳在外壳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第一密封壳的下端开设有连通油道和第一导油体的第一进油孔,使得第一导油体能够将油道内的雾化液向上导入至雾化组件,这样油道和第一导油体沿外壳的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并同时环绕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的外周,从而使得外壳内的空间被巧妙利用,除了在雾化组件中能够存储雾化液外,还能够在油道中以及第一导油体中也能存储雾化液,并且由于油道和第一导油体均为环形柱状的结构,使得电子雾化装置只需在其径向方向上增加较少的尺寸就能容纳更多的雾化液,既保证了电子雾化装置能够一次使用更持久,又使电子雾化装置体积小巧而便于携带,既提升了电子雾化装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液走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气流走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7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组件的轴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密封件的轴侧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雾化装置;11、进气孔;12、出气孔;13、油道;14、第一气道;15、第二气道;100、外壳;110、吸嘴;120、壳本体;121、注油孔;122、限位柱;123、出气通道;130、底盖;140、密封塞;200、雾化单元;210、第一密封壳;211、第一进油孔;220、第一导油体;230、雾化组件;231、第二导油体;232、通气管;2321、第二进油孔;233、雾化芯;2331、第三导油体;2332、发热体;240、电源组件;241、第二密封壳;242、第一密封件;242a、第一通孔;2421、第一连接部;2422、第二连接部;2423、第三连接部;243、电池;244、第二密封件;2441、密封本体;2442、密封凸缘;244a、第二通孔;244b、感应槽;244c、聚气腔;244d、感应气道;245、通气间隙;250、控制组件;251、电路板;252、气流感应器;260、第三密封件;260a、第三通孔;260b、安装位;270、吸油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一个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将存储于其内部的雾化介质加热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吸入。
下面以电子烟作为电子雾化装置为例,对本申请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电子雾化装置不限于为电子烟,还可以为其它任何类型的电子雾化装置,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观示意图,图2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爆炸示意图,图3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的内部结构剖视图,该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壳100和雾化单元200,其中外壳100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内部具有容纳腔101,外壳100在一竖直方向(图中X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连通外界环境和容纳腔101的进气孔11和出气孔12(如图5所示),雾化单元200设于该容纳腔101中,用于将存储于其内部的雾化液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与从进气孔11进入的气流混合后从出气孔12排出供用户吸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雾化单元200的外壁与外壳100的内壁在容纳腔101内共同构造形成有环绕于外壳100的中心轴线(如图中点划线所示)并且截面呈环形柱状的油道13,外壳100开设有连通油道13和外界环境的注油孔121,注油孔121用于当电子雾化装置10内的雾化液耗尽时使雾化液能够被重新注入至电子雾化装置10中。
具体地,参阅图3至图5,外壳100包括吸嘴110、壳本体120和底盖130,其中壳本体120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柱状结构,吸嘴110可拆卸地设于壳本体120在竖直方向上的上端,底盖130可拆卸地设在壳本体120在竖直方向上的下端并封闭壳本体120的下端开口。进气孔11开设在底盖130上并贯穿底盖130,出气孔12开设在吸嘴110及壳本体120在竖直方向上的上端面,并且出气孔12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壳本体120的上端面及吸嘴110,以使出气孔12能够连通容纳腔101并与进气孔11连通,使气流能够从进气孔11进入容纳腔101中,并从出气孔12排出。注油孔121开设在壳本体120的上端面,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外壳100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注油孔121上的密封塞140,密封塞140用于在不需要注入雾化液时将注油孔121封堵以能起到密封作用。
较佳地,壳本体120上端的内壁具有沿竖直方向向下凸起的限位柱122,限位柱122开设有贯穿限位柱122在竖直方向上的两端的出气通道123,限位柱122插设于雾化单元200的上端,使得雾化单元200能够被固定安装在容纳腔101中。
更佳地,外壳100由透明的材质制成,可以是全部材质都是由透明材质制成,也可以是部分结构例如是壳本体120由透明材质制成。这样用户就能看到油道13中雾化液的剩余量,从而当油道13中的雾化液即将耗尽时能够从注油孔121中再次注入雾化液,使电子雾化装置10能够重复使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雾化单元200包括第一密封壳210、第一导油体220、雾化组件230和电源组件240,第一密封壳210为呈柱形的薄壁壳状结构,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两端均开口,第一导油体220、雾化组件230和电源组件240设于第一密封壳210内,第一密封壳210的外壁与外壳100的内壁共同构造形成油道13,雾化组件230连接于电源组件240,并设在电源组件240在竖直方向上的上方,且雾化组件230贴合于第一导油体220的上部。电源组件240用于为雾化组件230提供电能,雾化组件230用于在电源组件240提供的电能的作用下将雾化液加热蒸发生成气溶胶,第一导油体220用于将油道13中的雾化液导入至雾化组件230中以能被雾化组件230加热。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油体220也为横截面为环状的柱状结构,其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开口,并套设于雾化组件230和电源组件240的外周,即第一导油体220的内周面同时贴合于雾化组件230和电源组件240的外周面,具体地,雾化组件230贴合于第一导油体220的上部在径向方向上的内侧,电源组件240贴合于第一导油体220的下部内侧,并且第一导油体220的外周面贴合设置在第一密封壳210在外壳100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壳210在竖直方向上的下部开设有连通油道13和第一导油体220的第一进油孔211。
由于在最初始的状态下,第一导油体220并未吸附有雾化液,而通过上述设置,电子雾化装置10的油道13在被注满雾化液后,油道13与第一导油体220所在的空间形成有压差,油道13中的雾化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第一进油孔211流入至第一导油体220中。示例性的,第一导油体220为具有锁油和导油功能的导油棉制成,第一导油体220能够在压差作用下将雾化液沿竖直方向向上导入至雾化组件230中,待第一导油体220完全被雾化液浸湿后,第一导油体220便在雾化组件230与油道13之间具有桥梁的作用,只要油道13中具有雾化液,第一导油体220均能快速地将雾化液源源不断地导入至雾化组件230中,保证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正常工作。
如此,油道13和第一导油体220沿外壳100的轴向方向向下延伸并同时环绕雾化组件230和电源组件240的外周,从而使得外壳100内的空间被巧妙利用,除了在雾化组件230中能够存储雾化液外,还能够在油道13中以及第一导油体220中也能存储雾化液,并且由于油道13和第一导油体220均为环形柱状的结构,使得电子雾化装置10只需在其径向方向上增加较少的尺寸就能容纳更多的雾化液,既保证了电子雾化装置10能够一次使用更持久,又使电子雾化装置10体积小巧而便于携带。
进一步地,一旦用户得知油道13中的雾化液耗尽或即将耗尽时,可重复地从注油孔121注入新的雾化液,使电子雾化装置10能够反复使用,而不是如市面上很多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10那样雾化液耗尽即丢弃。
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气流能够从进气孔11流动至出气孔12,雾化组件230开设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雾化组件230的并连通出气通道123和出气孔12的第一气道14,电源组件240开设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电源组件240并连通进气孔11的第二气道15,并且第一气道14和第二气道15相互连通,使得进气孔11、第二气道15、第一气道14、和出气孔12在竖直方向上自下而上依次连通并构造形成有用于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
如此,当用户进行抽吸时,如图5中箭头所示的气流走向,气流从进气孔11依次经过第二气道15和第一气道14,并在第一气道14与雾化组件230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混合后经出气孔12被用户抽吸至口中。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雾化组件230包括第二导油体231、通气管232和雾化芯233,第二导油体231插置于第一导油体220在竖直方向的上端,其外周面贴合于第一导油体220的内周面,通气管232穿设于第二导油体231中并连接电源组件240,第一气道14贯穿通气管232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两端,且雾化芯233设置于第一气道14中,通气管232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导油体231与所述雾化芯233的第二进油孔2321。第二导油体231的材质可以是与第一导油体220相同的材质,也具有锁油和导油的功能,用于将从第一导油体220导入至第二导油体231的雾化液暂时存储起来,雾化芯233能够将存储在第二导油体231中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以生成气溶胶,气溶胶能够沿着通气管232的第一气道14流动到出气孔12。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雾化芯233包括第三导油体2331和发热体2332,示例性的,第三导油体2331也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发热体2332为金属材质,螺旋地绕设于第三导油体2331的内周面,第三导油体2331可以是具有多个微孔的陶瓷制成,能够将第二导油体231中的雾化液导流至发热体2332也被发热体2332加热。可以理解的是,雾化芯233也可以是单独的金属发热丝设置在第一气道14中,无特别限定。
如此,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正如图4中箭头所示的雾化液流动方向所示,当雾化液从油道13经第一进油孔211流入第一导油体220后,由于第一导油体220与第二导油体231相互连接,第一导油体220中的雾化液能够被导入至第二导油体231中,第二导油体231中的雾化液又能沿水平方向流动被导入至第三导油体2331中,以被发热体2332加热。保证了雾化液能连续不断地给发热体2332供应雾化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电源组件240贴合于第一导油体220的下部内侧,并且电源组件240包括第二密封壳241、第一密封件242、电池243和第二密封件244,第二密封壳241也为柱状的薄壁结构,其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开口,并且第二密封壳241贴合设置于第一导油体220的内侧壁,第二密封壳241、第一导油体220和第一密封壳21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依次增加,第一密封件242设于第二密封壳241在竖直方向上的上端,并封闭第二密封壳241的上端开口,同时第一密封件242插设于第一气道14中,第一密封件242开设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第一密封件242上下两侧的第一通孔242a。第二密封件244设于第二密封壳241的下端并抵接于第一密封壳210的下端周缘,使得第二密封件244封闭了第二密封壳241的下端开口,同时第二密封件244开设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第二密封件244上下两侧的第二通孔244a。电池243设于第二密封壳241内,并且电池243的外壁与第二密封壳241的内侧壁在第二密封壳241的内腔中形成有通气间隙245,第一通孔242a、通气间隙245和第二通孔244a在竖直方向上自下而上依次连通并共同构造形成第二气道15。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7所示,第一密封件242包括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421、第二连接部2422和第三连接部2423,第一连接部2421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部2422和第三连接部2423的外径,第二连接部2422的外径大于第三连接部2423的外径,第一连接部2421插设于通气管232,第二连接部2422的外周面贴合于第一导油体220的内侧壁,第三连接部2423的外周面贴合于第二密封壳241的内侧壁。
结合图3和图8所示,第二密封件244包括密封本体2441和沿密封本体2441的周向连接密封本体2441的密封凸缘2442,第二通孔244a开设在密封本体2441上并贯穿密封本体2441,密封凸缘2442的内周面贴合于第二密封壳241的外侧壁,密封凸缘2442的外周面贴合于外壳100的壳本体120的内侧壁,且密封凸缘2442的上侧表面抵接于第一密封壳210的下端周缘。
如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雾化组件230与电源组件240相互固定,并且第一密封件242能够将电池243与雾化组件230相互隔离,避免了第二导油体231中的雾化液渗漏至设于第二密封壳241内的电池243上而腐蚀电池243,第二密封件244能够将油道13中的雾化液与外界环境隔离而防止漏油,以及将电池243将外界环境隔离,防止电池243掉出。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雾化装置10被组装好后且在注油之前,预先将第二导油体231用雾化液浸湿,使得第二导油体231预先存储有雾化液,防止电子雾化装置10在被注入雾化液之前意外启动而发生干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雾化单元200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密封件244下侧的控制组件250,控制组件250用于控制电池243的工作,具体地,如图9所示,控制组件250包括电路板251和设置在电路板251上且电连接于电路板251的气流感应器252,对应地,第二密封件244的密封本体2441开设有贯穿第二密封件244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感应槽244b,气流感应器252设置在感应槽244b的位置处。
如此,当用户进行抽吸动作时,气流从进气孔11经第一通孔242a进入到第二密封件244的上侧,气流感应器252通过感应槽244b感应到气流变化,便能被触发发出电信号给电路板251,电路板251控制电池243向发热体2332输出电能,使发热体2332产生热量,将第三导油体2331内侧的雾化液加热成气态;在用户停止抽吸后,气流感应器252感应不到气流变化,便停止工作,而使电池243停止向发热体2332供电。
较佳地,为了使气流感应器252能够充分感应到气流,从而能够较为灵敏地控制电池243的供电或断电,如图10所示,第二密封件244的密封本体2441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开设有聚气腔244c和感应气道244d,聚气腔244c开设有第二通孔244a在竖直方向的上端并连通第二通孔244a,感应气道244d的一端连通聚气腔244c、感应气道244d的另一端连通感应槽244b。
如此,通过上述设置,外界环境的气流从进气孔11经过第二通孔244a被聚集在聚气腔244c、感应气道244d而感应槽244b中而不会四处分散,当用户进行抽吸动作时,气流沿着第二气道15向上流动,聚气腔244c、感应气道244d以及感应槽244b中的气流相应的减少,使得气流感应器252能够更容易地感应到气流的变化以能灵敏地控制电池243的供电或断电。
另外,电路板251上还设有LED灯,LED灯电连接于气流感应器252,在用户抽吸时,气流感应器252工作时能够触发LED灯亮,使用户知道抽吸状态。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请参阅图3和图11,雾化单元20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260,第三密封件260设置在第一密封壳210在竖直方向上的上端,并封闭第一密封壳210的上端开口,第三密封件260开设有贯穿第三密封件260上下两端的第三通孔260a,壳本体120顶部的限位柱122插设于第三通孔260a中。如此,通过设置第三密封件260能够防止电子雾化装置10在倒置时,第二导油体231中的雾化液便不会从吸嘴110开设的出气孔12中漏出。较佳地,外壳100的壳本体120上端的限位柱122插设于第三密封件260中,这样除了能使雾化单元200能够固定安装在外壳100内,还能使油道13被完全封闭,并与雾化单元200的内部相互独立,避免了电子雾化装置10在倒置时油道13中的雾化液泄露。
另外,为了防止电子雾化装置10在使用完毕后,气溶胶遇冷而形成的冷凝液回流入气流通道内,雾化单元200还包括吸油件270,对应地,第三密封件260的下侧开设有安装位260b,第三通孔260a开设在安装位260b的顶壁,吸油件270设置于安装位260b中,能够吸附气溶胶预冷而形成的冷凝液,从而防止过多冷凝液回流入气流通道进而进入电池243组件中腐蚀电池243。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除了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以外,还能够被反复注入新的雾化液而能重复使用,并且同时兼具传统电子雾化装置10所具有储油和锁油的功能,不会发生雾化液泄露并便于进行长途运输,例如通过飞机运输时,在高空环境的负压的作用下也不会漏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容纳腔;
雾化单元,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雾化单元包括第一密封壳、第一导油体、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第一密封壳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在所述容纳腔内构造形成有环绕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的油道,所述雾化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源组件,并且所述雾化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上部,所述第一导油体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下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油道和所述第一导油体的第一进油孔;
所述油道内的雾化液能够经所述第一进油孔流至所述第一导油体中,并能够被所述第一导油体向上导入至所述雾化组件,以使所述雾化组件能够将所述雾化液加热并雾化生成气溶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开设有连通所述油道和外界环境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用于当所述雾化液耗尽时使所述雾化液能够被注入至所述油道中;并且所述外壳包括壳本体和吸嘴,所述吸嘴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上端,所述注油孔开设在所述壳本体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导油体、通气管和雾化芯,所述第二导油体插置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上部内侧,所述通气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导油体中并连接所述电源组件,所述通气管开设有贯穿所述通气管上下两端的第一气道,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中,所述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导油体与所述雾化芯的第二进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下部内侧,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第二密封壳,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密封壳的上下两端分别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壳、所述第一导油体和所述第一密封壳的高度依次增加;
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边缘外侧贴合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端还同时插设于所述第一气道中,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一通孔;
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下端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下端周缘,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通孔;
电池,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壳中,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内侧壁在所述第二密封壳的内腔中形成有通气间隙,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通气间隙和所述第二通孔自下而上依次连通并共同构造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二气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于所述通气管,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导油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和沿所述密封本体的周向连接所述密封本体的密封凸缘,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密封本体上并贯穿所述密封本体,所述密封凸缘的内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密封壳的外侧壁,所述密封凸缘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且所述密封凸缘的上侧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下端周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单元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下侧,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感应槽,所述控制组件具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池供电或断电的气流感应器,所述气流感应器设于所述感应槽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上侧还开设有聚气腔和感应气道,所述聚气腔开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并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感应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聚气腔,所述感应气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感应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单元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上端,并封闭所述第一密封壳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三密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密封件上下两端的第三通孔,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中,并且所述限位柱开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柱上下两端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通气管的所述第一气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件的下侧开设有安装位,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安装位的顶壁,所述雾化单元还包括吸油件,所述吸油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位中。
CN202321079123.XU 2023-05-06 2023-05-06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920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9123.XU CN219920307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9123.XU CN219920307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0307U true CN219920307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1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9123.XU Active CN219920307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0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82319B1 (ko) 전자 담배 및 전자 담배장치
WO2018113528A1 (zh) 烟弹、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KR20180136534A (ko) 초음파 전자 담배 무화기 및 전자 담배
CN210158016U (zh) 烟弹及其电子烟
WO2023116381A1 (zh) 进气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53162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925218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057918A1 (zh) 电子烟
CN213695701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雾化器
CN219920307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09805457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6268602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938409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9781540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8527686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8457306U (zh)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62U (zh) 雾化组件及气雾发生装置
CN221153031U (zh) 双气道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115300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59451U (zh) 一种可导油排气的气雾发生装置
CN21865027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06050U (zh) 一种防漏油结构及雾化装置
CN217038880U (zh)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CN220800049U (zh) 一种可视储油雾化器
CN218790607U (zh) 一种油气分离的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