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1540U -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1540U
CN219781540U CN202320458898.1U CN202320458898U CN219781540U CN 219781540 U CN219781540 U CN 219781540U CN 202320458898 U CN202320458898 U CN 202320458898U CN 219781540 U CN219781540 U CN 219781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inlet
sensing
atomiz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88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卿
付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88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1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1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1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所述气溶胶生成设备包括供电组件及所述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壳体、雾化组件、进气通道、感应通道及传感元件,所述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贯穿形成有用于生成气溶胶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具有出气端和进气端,所述进气端相对所述出气端靠下;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端连通以对所述雾化腔进气;所述感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端连通,所述感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传感元件;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所述传感元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进气端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所述雾化组件开始工作。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背景技术
卷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为了克服卷烟燃烧产生有害物质,出现了烟油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等低危害的卷烟替代品。
传统的电子烟一般都设置有用于传输烟气的通气管道,且通气管道内设有传感元件。用户抽吸时,通气管道的部分气流流过传感元件,传感元件感应到气流流动从而使雾化部开始工作以生成烟气。
然而,传统的电子烟的传感元件存在检测不灵敏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
壳体;
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贯穿形成有用于生成气溶胶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具有出气端和进气端,所述进气端相对所述出气端靠下;
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端连通以对所述雾化腔进气;
感应通道及传感元件,所述感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端连通,所述感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传感元件;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所述传感元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进气端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所述雾化组件开始工作。
上述雾化装置,当用户抽吸时,外界气体可以从进气通道进入雾化腔的进气端进入,而后裹挟雾化腔内生成的气溶胶从出气端流出以供用户抽吸。在此过程中,用户抽吸时,雾化腔的进气端附近的气流流动,即气流产生变化,即感应通道靠近进气端的一端出现负压,感应通道另一端的传感元件可以检测到这种气流变化而控制雾化装置开始工作。在雾化装置工作的使用过程中,其雾化腔内可能会产生冷凝液,可以理解的,当该雾化装置沿高度方向竖直放置或被用户大致沿高度方向握持时,雾化腔的冷凝液等密度较高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易流向下方的进气端,在另一种可能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可能会在抽吸过程中从出气端往雾化腔内倒吹气,则雾化腔的冷凝液等物质也易流向下方的进气端。而本申请中至少部分感应通道高于雾化腔的进气端,这意味从雾化腔的进气端流出的冷凝液等物质无法直接流过感应通道而触碰到传感元件。换言之,冷凝液等无法克服重力翻过高于雾化腔的进气端的一段感应通道,则冷凝液等无法从感应通道的一端流至另一端的传感元件所在处,可尽可能避免传感元件与冷凝液等物质的接触,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被误触自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被腐蚀,为传感元件提寿并防止其检测灵敏度的降低或失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的端面,所述进气端的端面为所述雾化腔与所述感应通道的交界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位于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所述支架组件内形成有感应通道与进气通道,所述支架组件上还开设有直孔,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直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感应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直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感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传感元件;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的端面,所述进气端的端面为所述直孔与所述感应通道的交界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部分所述感应通道在所述支架组件内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的端面。这样的结构设置意味着冷凝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克服重力而翻过“∩”型的部分感应通道,则其无法流至传感元件所在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所述直孔,所述支架沿厚度方向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支架沿厚度方向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盖体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覆盖所述进气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表面、进气孔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支架沿厚度方向还开设有过气孔,所述感应通道包括第一感应通道与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一盖体从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过气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过气孔围合形成第一感应通道,所述第二盖体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并覆盖所述过气孔,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二感应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第一感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感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传感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第一表面环绕所述过气孔的边缘凸伸形成有凸筋,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凸筋伸入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内以使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的端面。这样的结构设置意味着冷凝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克服重力而翻过“∩”型的部分第一感应通道,则其无法流至传感元件所在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第二表面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开设有所述过气孔,所述第二盖体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感应通道,所述传感元件嵌设于所述第二盖体,所述传感元件具有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面,所述第一检测面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检测面与外界连通。传感元件的第一检测面通过感应通道与雾化腔连通,当用户抽吸时,传感元件的第一检测面出现负压,即第一检测面与第二检测面出现压差,传感元件检测到这种气压变化后便可控制雾化装置开始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过气孔的一侧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的一端与所述过气孔连通,所述沟槽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元件的第一检测面连通,所述沟槽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感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贯穿开设有与所述沟槽连通的感应孔,所述传感元件嵌设于所述感应孔内;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感应通道低于所述传感元件的第一检测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进气通道至少部分高于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通道的交界面。可以理解的,当该雾化装置沿高度方向竖直放置或被用户大致沿高度方向握持时,雾化腔的冷凝液等(如烟油、水珠)密度较高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易流向下方的进气通道,在另一种可能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可能会在抽吸过程中从出气端往雾化腔内倒吹气,则雾化腔的冷凝液等物质也易流向下方的进气通道。而本申请中至少部分进气通道高于雾化腔与进气通道的交界面,这意味冷凝液在从雾化腔进入进气通道后,冷凝液无法克服重力翻过位置较高的一端进气通道而从进气孔流出,即这样的设置可以极大限度地避免烟油泄漏、冷凝液泄漏等情况的出现,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部分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支架组件内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进气通道高于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通道的交界面。这样的结构设置意味着冷凝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克服重力而翻过“∩”型的部分进气通道,则其从进气孔流出,则冷凝液无法从进气孔流出,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其包括供电组件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所述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此气溶胶生成设备可以是分体式电子烟,即雾化装置可以是指烟弹,供电装置可以是指带有电源的烟杆,对于用户而言,雾化装置与供电装置可以简单拆装,对雾化装置进行更换。气溶胶生成设备还可以认为是一体式电子烟,即一次性电子烟,可以认为是雾化组件和供电组件均内置于同一个壳体内。
上述气溶胶生成设备,其内可设置有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雾化装置,因此,亦至少包括如下的有益效果:雾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外界气体可以从进气通道进入雾化腔的进气端进入,而后裹挟雾化腔内生成的气溶胶从出气端流出以供用户抽吸。用户抽吸时,雾化腔的进气端附近的气流流动,即气流产生变化,即感应通道靠近进气端的一端出现负压,感应通道另一端的传感元件可以检测到这种气流变化而控制雾化装置开始工作。在雾化装置工作的使用过程中,其雾化腔内可能会产生冷凝液,可以理解的,当该雾化装置沿高度方向竖直放置或被用户大致沿高度方向握持时,雾化腔的冷凝液等密度较高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易流向下方的进气端,在另一种可能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可能会在抽吸过程中从出气端往雾化腔内倒吹气,则雾化腔的冷凝液等物质也易流向下方的进气端。而本申请中至少部分感应通道高于雾化腔的进气端,这意味从雾化腔的进气端流出的冷凝液等物质无法直接流过感应通道而触碰到传感元件。换言之,冷凝液等无法克服重力翻过高于雾化腔的进气端的一段感应通道,则冷凝液等无法从感应通道的一端流至另一端的传感元件所在处,可尽可能避免传感元件与冷凝液等物质的接触,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被误触自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被腐蚀,为传感元件提寿并防止其检测灵敏度的降低或失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第二表面、第二盖体及传感元件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雾化装置;12、供电组件;100、壳体;110、顶盖;111、吸嘴;120、主体;130、底盖;200、雾化组件;210、上封盖;220、储油管;230、储油件;240、雾化管;250、雾化腔;251、进气端;252、出气端;260、加热芯;300、支架组件;310、第一盖体;311、直孔;312、限位筋;320、第二盖体;321、沟槽;322、感应孔;330、支架;331、第一表面;332、第二表面;3321、容纳槽;333、进气孔;334、过气孔;3341、凸筋;340、进气通道;350、感应通道;351、第一感应通道;352、第二感应通道;500、传感元件;510、第一检测面;520、第二检测面;a、交界面;H、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装置11,如图3所示,其包括壳体100、雾化组件200、进气通道340、感应通道350及传感元件500。其中,雾化组件200设于壳体100内,雾化组件200贯穿形成有用于生成气溶胶的雾化腔250,雾化腔250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H具有出气端252和进气端251,进气端251相对出气端252靠下。进气通道340与进气端251连通以对雾化腔250进气,感应通道350的一端与进气端251连通,感应通道350的另一端设有传感元件500。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感应通道350可以是直接与进气端251连通,即感应通道350与进气端251直接连通。在另一实施例中,感应通道350的一端可以是通过进气通道340与进气端251间接连通,即感应通道350与进气通道350共享部分气道,但感应通道350不用于进气和出气。如图3和图5所示,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H上,至少部分感应通道350高于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传感元件500用于在检测到进气端251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雾化组件200开始工作,如传感元件500可以为咪头等。
上述雾化装置11,当用户抽吸时,如图3所示,外界气体可以从进气通道340进入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进入,而后裹挟雾化腔250内生成的气溶胶从出气端252流出以供用户抽吸。在此过程中,用户抽吸时,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附近的气流流动,即气流或气压产生变化,即感应通道350靠近进气端251的一端出现负压,感应通道350另一端的传感元件500可以检测到这种气流变化而控制雾化装置11开始工作。在雾化装置11工作的使用过程中,其雾化腔250内可能会产生冷凝液,可以理解的,当该雾化装置11沿高度方向H竖直放置或被用户大致沿高度方向H握持时,雾化腔250的冷凝液等密度较高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易流向下方的进气端251,在另一种可能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可能会在抽吸过程中从出气端252往雾化腔250内倒吹气,则雾化腔250的冷凝液等物质也易流向下方的进气端251。而本申请中至少部分感应通道350高于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这意味从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流出的冷凝液等物质无法直接流过感应通道350而触碰到传感元件500。换言之,冷凝液等无法克服重力翻过高于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的一段感应通道350,则冷凝液等无法从感应通道350的一端流至另一端的传感元件500所在处,可尽可能避免传感元件500与冷凝液等物质的接触,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500被误触自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500被腐蚀,为传感元件500提寿并防止其检测灵敏度的降低或失灵。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100的高度方向H上,至少部分所述感应通道350高于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的端面,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的端面可以认为是所述雾化腔250与所述感应通道350的交界面a。
具体地,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装置11还包括设于壳体100内的支架组件300。如图3所示,支架组件300位于雾化组件200与壳体100的底部之间,支架组件300内形成有感应通道350与进气通道340。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支架组件300上还开设有直孔311,进气通道340通过直孔311与雾化腔250连通,感应通道350的一端通过直孔311与雾化腔250连通,感应通道350的另一端设有传感元件500。其中,直孔311与感应通道350的交界面a可以认为是雾化腔250与感应通道350的交界面a,即可以认为是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的端面。如图3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H上,部分感应通道350在支架组件300内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感应通道350高于进气端251的端面。这样的结构设置意味着冷凝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克服重力而翻过“∩”型的部分感应通道350,则其无法流至传感元件500所在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340可以是指用于传导气体的独立结构,如独立的管状结构等,即进气通道340可以不是由壳体100或支架组件300形成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340还可以是由支架组件300和壳体100中的至少一者围合形成的。同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应通道350也可以是指具有独立结构的管状结构,即感应通道350可以不是由壳体100或支架组件300形成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感应通道350还可以是由支架组件300和壳体100中的至少一者围合形成的。
更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组件300包括支架330、第一盖体310和第二盖体320。第一盖体310和第二盖体320可以是硅胶等材料制成。
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盖体310上开设有直孔311,支架330沿厚度方向开设有进气孔333,支架330沿厚度方向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第一盖体310设于第一表面331并覆盖进气孔333,第一盖体310与第一表面331、进气孔333共同围合形成进气通道340。支架330沿厚度方向还开设有过气孔334,感应通道350包括第一感应通道351与第二感应通道352,第一盖体310从第一表面331覆盖过气孔334,第一盖体310与第一表面331、过气孔334围合形成第一感应通道351,第二盖体320设于第二表面332并覆盖过气孔334,第二盖体320与第二表面332围合形成第二感应通道352,第二感应通道352的一端通过过气孔334与第一感应通道351连通,第二感应通道352的另一端设有传感元件500。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330的第一表面331环绕过气孔334的边缘凸伸形成有凸筋3341,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H上,凸筋3341伸入第一感应通道351内以使第一感应通道351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感应通道350高于进气端251的端面,可以认为是至少凸筋3341的顶面高于进气端251的端面,进气端251的端面可以认为是直孔311与第一感应通道351的交界面a。这样的结构设置意味着冷凝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克服重力而翻过“∩”型的部分第一感应通道351,则其无法流至传感元件500所在处。
请参阅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330的第二表面332形成有容纳槽3321,容纳槽3321的槽壁开设有过气孔334,第二盖体320嵌设于容纳槽3321内并与容纳槽3321的槽壁围合形成第二感应通道352,传感元件500嵌设于第二盖体320,传感元件500具有第一检测面510和第二检测面520,第一检测面510与第二感应通道352连通,第二检测面520与外界连通。传感元件500的第一检测面510通过感应通道350与雾化腔250连通,当用户抽吸时,传感元件500的第一检测面510可以迅速检测到气压变化。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盖体320朝向过气孔334的一侧开设有沟槽321,沟槽321的一端与过气孔334连通,沟槽321的另一端与传感元件500的第一检测面510连通,沟槽321与容纳槽3321的槽壁围合形成第二感应通道352。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盖体320贯穿开设有与沟槽321连通的感应孔322,传感元件500嵌设于感应孔322内;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H上,至少部分第二感应通道352低于传感元件500的第一检测面510。
请参阅图3和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H上,进气通道340至少部分高于雾化腔250与进气通道340的交界面a。可以理解的,当该雾化装置11沿高度方向H竖直放置或被用户大致沿高度方向H握持时,雾化腔250的冷凝液等(如烟油、水珠)密度较高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易流向下方的进气通道340,在另一种可能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可能会在抽吸过程中从出气端252往雾化腔250内倒吹气,则雾化腔250的冷凝液等物质也易流向下方的进气通道340。而本申请中至少部分进气通道340高于雾化腔250与进气通道340的交界面a,这意味冷凝液在从雾化腔250进入进气通道340后,冷凝液无法克服重力翻过位置较高的一端进气通道340而从进气孔333流出,即这样的设置可以极大限度地避免烟油泄漏、冷凝液泄漏等情况的出现,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的,在如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H上,部分进气通道340在支架组件300内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进气通道340高于雾化腔250与进气通道340的交界面a。这样的结构设置意味着冷凝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克服重力而翻过“∩”型的部分进气通道340,则冷凝液无法从进气孔333流出,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组件200包括上封盖210、储油管220、储油件230、雾化管240及加热芯260。雾化管240内部中空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雾化腔250,加热芯260设于雾化腔250内,储油件230、储油管220沿雾化管240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套设,即储油件230套设于雾化管240的外侧周面,储油管220套设于储油件230的外侧周面。储油件230内可存储雾化介质,储油件230可以向雾化管240的雾化腔250内供应雾化介质,雾化管240内的加热芯260可以加热雾化介质以生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如图1所示,上封盖210盖设于储油管220的顶部,储油管220的底部套设于第一盖体310的外侧周面,即第一盖体310背向支架330的一侧嵌设于储油管220的底部,第一盖体310、储油管220与上封盖210共同围合形成空腔以收纳其内的储油件230、雾化管240及加热芯260。其中,雾化管240靠近第一盖体310的一端嵌入第一盖体310的直孔311内,即相连通的直孔311与雾化管240的内侧空间可以看成是雾化腔250。更具体地,为了提升雾化管240与第一盖体310的连接可靠性,第一盖体310的外侧周面还可设置如图6所示的限位筋312,第一盖体310可以为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则储油管220套设于第一盖体310的外侧周面时,第一盖体310的外侧周面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限位筋312可以与储油管220的内侧过盈配合,从而提升第一盖体310与储油管220的连接可靠性。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其包括供电组件12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11,雾化装置11与供电组件12电性连接。此气溶胶生成设备可以是分体式电子烟,即雾化装置11可以是指烟弹,供电装置可以是指带有电源的烟杆,对于用户而言,雾化装置11与供电装置可以简单拆装,对雾化装置11进行更换。
气溶胶生成设备还可以认为是一体式电子烟,即一次性电子烟,可以认为是雾化组件200和供电组件12均内置于同一个壳体100内。例如,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可以分为具有吸嘴111的顶盖110、主体120及底盖130,顶盖110、主体120及底盖130三者可配接围合形成用于容纳雾化装置11和供电组件12的空腔。
上述气溶胶生成设备,其内可设置有上述各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1,因此,亦至少包括如下的有益效果:雾化装置11在使用过程中,外界气体可以从进气通道340进入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进入,而后裹挟雾化腔250内生成的气溶胶从出气端252流出以供用户抽吸。用户抽吸时,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附近的气流流动,即气流产生变化,即感应通道350靠近进气端251的一端出现负压,感应通道350另一端的传感元件500可以检测到这种气流变化而控制雾化装置11开始工作。在雾化装置11工作的使用过程中,其雾化腔250内可能会产生冷凝液,可以理解的,当该雾化装置11沿高度方向H竖直放置或被用户大致沿高度方向H握持时,雾化腔250的冷凝液等密度较高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易流向下方的进气端251,在另一种可能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可能会在抽吸过程中从出气端252往雾化腔250内倒吹气,则雾化腔250的冷凝液等物质也易流向下方的进气端251。而本申请中至少部分感应通道350高于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这意味从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流出的冷凝液等物质无法直接流过感应通道350而触碰到传感元件500。换言之,冷凝液等无法克服重力翻过高于雾化腔250的进气端251的一段感应通道350,则冷凝液等无法从感应通道350的一端流至另一端的传感元件500所在处,可尽可能避免传感元件500与冷凝液等物质的接触,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500被误触自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500被腐蚀,为传感元件500提寿并防止其检测灵敏度的降低或失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轴向”、“径向”、“周向”、“长度”、“宽度”、“厚度”、“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其他的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Claims (13)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贯穿形成有用于生成气溶胶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具有出气端和进气端,所述进气端相对所述出气端靠下;
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端连通以对所述雾化腔进气;
感应通道及传感元件,所述感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端连通,所述感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传感元件;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所述传感元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进气端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所述雾化组件开始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的端面,所述进气端的端面为所述雾化腔与所述感应通道的交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位于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所述支架组件内形成有感应通道与进气通道,所述支架组件上还开设有直孔,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直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感应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直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感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传感元件;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的端面,所述进气端的端面为所述直孔与所述感应通道的交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部分所述感应通道在所述支架组件内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所述直孔,所述支架沿厚度方向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支架沿厚度方向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盖体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覆盖所述进气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表面、进气孔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支架沿厚度方向还开设有过气孔,所述感应通道包括第一感应通道与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一盖体从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过气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过气孔围合形成第一感应通道,所述第二盖体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并覆盖所述过气孔,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二感应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第一感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感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传感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第一表面环绕所述过气孔的边缘凸伸形成有凸筋,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凸筋伸入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内以使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感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端的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第二表面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开设有所述过气孔,所述第二盖体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感应通道,所述传感元件嵌设于所述第二盖体,所述传感元件具有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面,所述第一检测面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检测面与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过气孔的一侧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的一端与所述过气孔连通,所述沟槽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元件的第一检测面连通,所述沟槽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感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二盖体贯穿开设有与所述沟槽连通的感应孔,所述传感元件嵌设于所述感应孔内;
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感应通道低于所述传感元件的第一检测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进气通道至少部分高于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通道的交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部分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支架组件内弯折呈“∩”型,且位于“∩”型顶点的进气通道高于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通道的交界面。
13.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组件及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
CN202320458898.1U 2023-03-10 2023-03-10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Active CN219781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898.1U CN219781540U (zh) 2023-03-10 2023-03-10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898.1U CN219781540U (zh) 2023-03-10 2023-03-10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1540U true CN219781540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5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8898.1U Active CN219781540U (zh) 2023-03-10 2023-03-10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1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1943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20151376A1 (zh) 具有双气道的电子烟
CN112263020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以及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装置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6210965A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1211454U (zh) 电子烟
CN109805457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9781540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790635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847405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1910522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9920307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47315U (zh) 雾化装置
CN219288750U (zh) 一种滑动连接式电子烟
CN221616258U (zh) 一种便于自动化生产的电子烟
CN215837113U (zh) 烟弹的壳体、烟弹以及电子烟
CN113100486A (zh) 雾化结构、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8527686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9205940U (zh) 雾化器
CN218650280U (zh) 电子气雾发生装置
CN220403091U (zh) 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2038428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1406989A (zh) 电子烟
CN219047395U (zh) 雾化装置
CN220000851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