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1641U - 发动机飞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飞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1641U
CN219911641U CN202321614881.7U CN202321614881U CN219911641U CN 219911641 U CN219911641 U CN 219911641U CN 202321614881 U CN202321614881 U CN 202321614881U CN 219911641 U CN219911641 U CN 219911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ywheel
reinforcing
reinforcing ribs
main body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48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玺
郑春晖
王文鑫
李元臻
彭俊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uchai Power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uchai Power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uchai Power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uchai Power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48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1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1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1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包括飞轮主体,所述飞轮主体呈圆盘状,且盘体中部向上拱起,在飞轮主体的盘体正面间隔设有多个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筋,在飞轮主体盘体背面设有与其同心的加强环板,在飞轮主体盘体背面、加强环板内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以曲轴安装孔为中心周向分布,且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的位置一一对应,或第二加强筋设置数量比第一加强筋设置数量多,且部分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均以飞轮主体中心为圆心径向设置。

Description

发动机飞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飞轮。
背景技术
飞轮是发动机的组件之一,它与曲轴组装在一起,飞轮通常安装在曲轴的一端,其结构相对简单,整体为一个铸铁圆盘,飞轮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发动机做功冲程外的能量和惯性,可以用来减少发动机运转过程的速度波动。飞轮具有较大转动惯量,根据不同的匹配需求,飞轮的转动惯量需做响应的更改。
飞轮自身的质量很重,容易使得整机的重量跟着提升。因此,如何能够在对飞轮降重的同时还能确保飞轮强度不受影响,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现有的飞轮在工作状态中要承受来自多方向的不同载荷,很容易由于应力集中导致飞轮的盘体产生变形、裂纹等缺陷,影响零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飞轮,解决现有飞轮存在自重较大,且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飞轮,包括飞轮主体,所述飞轮主体呈圆盘状,且盘体中部向上拱起,在飞轮主体的盘体正面间隔设有多个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筋,在飞轮主体盘体背面设有与其同心的加强环板,在飞轮主体盘体背面、加强环板内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以曲轴安装孔为中心周向分布,且第二加强筋设置数量比第一加强筋设置数量多,且部分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均以飞轮主体中心为圆心径向设置。这样,飞轮主体中部向上拱起,同时,在飞轮主体正反两面分布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部分对应或全部一一对应,并呈径向设置,使得同一受力部位的正反两面都被加强筋进行结构性加强,该设置能够有效确保飞轮主体正反两面受力均匀,不易出现断裂、变形,同时,还能够在减小盘体厚度的情况下,使飞轮主体的盘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得飞轮主体为高强度、薄盘体的产品。进一步来说,飞轮主体的盘体厚度减小后,还能节省制作成本。
进一步的,在飞轮主体的盘体背面还设有一个与其同心的曲轴套筒,各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曲轴套筒外壁相接,另一端向加强环板内壁延伸。这样,所设置的曲轴套筒便于装配曲轴,而第二加强筋与曲轴套筒外壁相接后,能将受到的作用力转一部分到曲轴套筒和与曲轴套筒相接的曲轴上,可有效减少加强筋数量的设置。而各个第二加强筋另一端向加强环板延伸设置后,通过第二加强筋将加强环板和曲轴套筒连接起来,能有效增加该受力面的受力强度。
进一步的,各个第二加强筋的宽度和厚度均由外至内逐渐增加。这样,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能有效节省材料,同时,该设置能确保飞轮主体中部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飞轮主体的盘体外沿向上呈弧形折弯,形成翻边,所述第一加强筋整体呈弧形,一端与翻边上沿相接,另一端延伸到盘体中部或盘体外沿处,且各个第一加强筋对应翻边与盘体相接位置的厚度大于其端部的厚度。这样,所形成的翻边,能有效加强飞轮主体外沿的强度,而折弯处相对其他位置来说,强度较低,故将第一加强筋对应该折弯位置部分厚度设大一些,能够针对性地提升该位置的强度,避免使用后变形。
进一步的,在飞轮主体上还间隔设有三个安装凸块,每个安装凸块和与之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一致,在每个安装凸块上均设有一个安装孔。这样,所设置的安装凸块一方面与加强筋作用类似,能够用于对该部位增加强度,另一方面可用于安装相应零部件。而安装凸块和相邻之间的两个加强筋之间距离一致,可有效确保飞轮主体各个部位受力均匀,不出现变形。
进一步的,在每个安装凸块一侧均设有一个一端与其相接的加强部。这样,该设置能够有效增加该处飞轮主体相应位置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发动机飞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发动机飞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不带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发动机飞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带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发动机飞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发动机飞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发动机飞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飞轮,包括飞轮主体1,在飞轮主体1中部设有一个曲轴安装孔,所述飞轮主体1呈圆盘状,且盘体中部向上呈弧形状拱起(在盘体中心位置具有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呈圆形,圆心与飞轮主体1中心重叠,该设置能有效增加飞轮主体1中部的局部强度),在飞轮主体1的盘体正面间隔设有五个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筋5(所有第一加强筋末端均处于同一圆周上),在飞轮主体1盘体背面设有与其同心的加强环板4,在飞轮主体1盘体背面、加强环板4内间隔设有八个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以曲轴安装孔为中心等间距周向分布,且部分第二加强筋6与第一加强筋5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均以飞轮主体1中心为圆心径向设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飞轮主体1厚度为5.5mm,该设置相较现有的发动机飞轮来说,厚度更小,重量相应的也更小。这样,飞轮主体1中部向上拱起,使得飞轮具有一定的让性,也能改善整个飞轮的受力。同时,在飞轮主体1正反两面分布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且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部分对应或全部一一对应,并呈径向设置,使得同一受力部位的正反两面都被加强筋进行结构性加强,该设置能够有效确保飞轮主体1正反两面受力均匀,不易出现断裂、变形,同时,还能够在减小盘体厚度的情况下,使飞轮主体1的盘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得飞轮主体1为高强度、薄盘体的产品。进一步来说,飞轮主体1的盘体厚度减小后,还能节省制作成本。
进一步的,在飞轮主体1的盘体背面还设有一个与其同心的曲轴套筒3,各第二加强筋6的一端与曲轴套筒3外壁相接(所述曲轴安装孔即为套筒中空部分),另一端向加强环板4内壁延伸。这样,所设置的曲轴套筒3便于装配曲轴,而第二加强筋6与曲轴套筒3外壁相接后,能将受到的作用力转一部分到曲轴套筒3和与曲轴套筒3相接的曲轴上,可有效减少加强筋数量的设置。而各个第二加强筋6另一端向加强环板4延伸设置后,通过第二加强筋6将加强环板4和曲轴套筒3连接起来,能有效增加该受力面的受力强度。
进一步的,各个第二加强筋6的宽度和厚度均由外至内逐渐增加。这样,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能有效节省材料,同时,该设置能确保飞轮主体1中部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飞轮主体1的盘体外沿向上呈弧形折弯,形成翻边2,所述第一加强筋5整体呈弧形,一端与翻边2上沿相接,另一端延伸到盘体中部或盘体外沿处,且各个第一加强筋5对应翻边2与盘体相接位置的厚度大于其端部的厚度。这样,所形成的翻边2,能有效加强飞轮主体1外沿的强度,而折弯处相对其他位置来说,强度较低,故将第一加强筋5对应该折弯位置部分厚度设大一些,能够针对性地提升该位置的强度,避免使用后变形。
进一步的,在飞轮主体1上还间隔设有三个安装凸块8,每个安装凸块8和与之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筋5之间的距离一致,在每个安装凸块8上均设有一个安装孔9。这样,所设置的安装凸块8一方面与加强筋作用类似,能够用于对该部位增加强度,另一方面可用于安装相应零部件。而安装凸块8和相邻之间的两个加强筋之间距离一致,可有效确保飞轮主体1各个部位受力均匀,不出现变形。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发动机飞轮的结构与实施例相似,区别仅在于第一加强筋5的设置数量和设置长度不同,且在每个安装凸块8一侧均设有一个一端与其相接的加强部7。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强筋5向飞轮本体中部延伸的长度更长,强度更高。第一加强筋5设置数量为5个,加强部7设有3个,加强部7末端与第一加强筋5末端处于同一圆周位置,加强部7和与之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筋5之间的距离一致,第一加强筋5、加强部7和飞轮本体背面对应位置的第二加强筋6一一对应。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飞轮,包括飞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主体呈圆盘状,且盘体中部向上拱起,在飞轮主体的盘体正面间隔设有多个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筋,在飞轮主体盘体背面设有与其同心的加强环板,在飞轮主体盘体背面、加强环板内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以曲轴安装孔为中心周向分布,且第二加强筋设置数量比第一加强筋设置数量多,且部分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均以飞轮主体中心为圆心径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其特征在于,在飞轮主体的盘体背面还设有一个与其同心的曲轴套筒,各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曲轴套筒外壁相接,另一端向加强环板内壁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二加强筋的宽度和厚度均由外至内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主体的盘体外沿向上呈弧形折弯,形成翻边,所述第一加强筋整体呈弧形,一端与翻边上沿相接,另一端延伸到盘体中部或盘体外沿处,且各个第一加强筋对应翻边与盘体相接位置的厚度大于其端部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其特征在于,在飞轮主体上还间隔设有三个安装凸块,每个安装凸块和与之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一致,在每个安装凸块上均设有一个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飞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安装凸块一侧均设有一个一端与其相接的加强部。
CN202321614881.7U 2023-06-25 2023-06-25 发动机飞轮 Active CN219911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4881.7U CN219911641U (zh) 2023-06-25 2023-06-25 发动机飞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4881.7U CN219911641U (zh) 2023-06-25 2023-06-25 发动机飞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1641U true CN219911641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8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4881.7U Active CN219911641U (zh) 2023-06-25 2023-06-25 发动机飞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1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11641U (zh) 发动机飞轮
CN100575749C (zh) 小功率起动机减速机构上的玻纤尼龙齿轮
CN209375304U (zh) 高速铁轨动力电机端盖
CN209925474U (zh) 一种轻质制动盘
CN210567026U (zh) 一种柴油机铝合金飞轮壳
CN100510389C (zh) 一种汽油机用钢制成型飞轮
CN217583025U (zh) 一种在发动机侧设置导向轴承的飞轮总成
CN210629217U (zh) 一种电机用转子支架
CN206439235U (zh) 免铆钉安装的抽油烟机风轮用轴套
CN220415697U (zh) 一种上缸盖及旋转式压缩机
CN216589646U (zh) 一种可调节汽车法兰件
CN212370897U (zh) 一种蛇形弹簧联轴器的蛇形弹簧成型工装
CN205578970U (zh) 汽车旋挂安装式法兰盘
CN215860530U (zh) 一种耐磨环及具有其的高镍奥氏体铸铁铝活塞
CN210153020U (zh) 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
CN216691904U (zh) 一种轴承生产用辅助装配结构
CN113351831B (zh) 一种精度高、一体成型的水泵叶轮
CN216642925U (zh) 轻量化减振器弹簧托盘
CN217315746U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硅固溶强化球墨铸铁主轴的金属模具
CN219254009U (zh) 一种内星轮锻造模具
CN216111942U (zh) 一种通用汽油机飞轮内磁铁挡圈
CN114799729B (zh) 大缸径低速柴油机气缸套加强背环的装配工装及方法
CN220021447U (zh) 一种电池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3598085U (zh) 曲轴箱盖
CN215882723U (zh) 一种离合器的自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