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8177U -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8177U
CN219908177U CN202320172433.XU CN202320172433U CN219908177U CN 219908177 U CN219908177 U CN 219908177U CN 202320172433 U CN202320172433 U CN 202320172433U CN 219908177 U CN219908177 U CN 219908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module
shell
drying
drum
moi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24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先山
刘通
齐杭
左茂凡
全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24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8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8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8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的滚筒、烘干模组;滚筒具有至少一个滚筒进气口和至少一个滚筒出气口;烘干模组,用于对衣物进行烘干,其设置于滚筒上方;烘干模组包括至少第一出气口、至少第一进气口,其通过至少第一进气口和至少第一出气口与滚筒形成湿热空气循环,以在滚筒和烘干模组之间形成循环的吸湿气流;在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一洗涤剂投放盒,该洗涤剂投放盒包括盒体以及前端板组件;其中,盒体位于滚筒的上方,前端板组件部分地凸出于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且与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成角度设置;洗涤剂投放盒与烘干模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洗衣机作为普通家电已经进入千家万户,随着对用户体验要求的提高,洗衣机也越来越智能化,目前市场上的洗衣机很多都设置有洗涤剂投放组件。
目前市场上的洗涤剂投放组件通常设置于洗衣机的前端面上,而当用户的身高与洗衣机的尺寸不相适应时,用户在对洗涤剂投放盒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感就会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其将烘干模组以及与滚筒进行空气循环的出风口以及进风口设置于滚筒的上方,并设置一洗涤剂投放盒部分的凸出于该洗衣机前表面,使其具有一与洗衣机本体前表面成角度设置。该布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滚筒的上部空间,这样的布置方式还有利于进风口、出风口与滚筒之间的空气循环,使得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布置非常紧凑,并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的滚筒、烘干模组;其中,滚筒,用于对衣物进行清洗和甩干;以及烘干模组,用于对衣物进行烘干,其设置于滚筒上方;烘干模组包括至少第一出气口、至少第一进气口,其通过所述至少第一进气口和所述至少第一出气口与滚筒形成湿热空气循环,以在滚筒和烘干模组之间形成循环的吸湿气流;在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一洗涤剂投放盒,该洗涤剂投放盒包括盒体以及前端板组件;其中,所述盒体位于所述滚筒的上方,所述前端板组件部分地凸出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且与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成角度设置;所述洗涤剂投放盒与所述烘干模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模组包括:第一烘干模组壳体、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及吸湿排湿构件,所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配合连接,所述吸湿排湿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所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具有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所述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沿所述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分隔件,以将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区。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紧挨着所述洗涤剂投放盒的前端板组件设置的控制显示屏,所述控制显示屏表面与所述前端板组件的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显示屏部分或整体地凸出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剂投放盒的前端板组件、所述控制显示屏与所述烘干模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板组件的下方设置有拉手部。
进一步的,所述拉手部为一内凹的槽。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显示屏为触摸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为一锐角角度的仰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烘干模组设置于滚筒的上方,并将洗涤剂投放盒与烘干模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从而使得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布置非常紧凑。
2.通过设置一洗涤剂投放盒部分的凸出于该洗衣机前表面,并使其与洗衣机本体前表面成角度设置。该布置方式可以方便用户对洗涤剂投放盒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烘干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洗涤剂投放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该衣物处理装置1包括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的滚筒2以及烘干模组3。其中,滚筒2具有容纳空间,用于收容衣服等洗涤物。该滚筒包括内筒和外筒,优选地,还包括一滚筒驱动部与滚筒2的内筒传动连接以驱动滚筒2的内筒旋转。此外,滚筒至少具有一进气口以及出气口。烘干模组3设置于滚筒的上方,其包括第一出气口32以及第一进气口33,并通过第一进气口33与滚筒出气口连通,以及通过第一出气口32与滚筒进气口连通。基于此,烘干模组3与滚筒2形成循环通路,从而实现对其中循环流动的湿热空气的烘干。在烘干模式中,从滚筒2引导,通过烘干模组3的第一进气口33将湿热空气引导到烘干模组3,烘干模组3对来自滚筒2的湿气流进行除湿和加热,而后将干热气流通过烘干模组3的第一出气口32引回滚筒2,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烘干衣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烘干模组3包括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和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以及吸湿排湿构件300。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设有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设有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和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配合安装连接,以使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和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之间形成吸湿排湿构件300容纳腔。吸湿排湿构件300的顶面与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的部分顶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吸湿排湿构件300的底面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的部分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吸湿排湿构件300和第一气流通道形成循环通路。
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于底板的环周侧壁,形成的凹陷部为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沿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径向设置有两个第二分隔件321,以将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区,且使除湿区和再生区分隔为扇形;因此有利于吸湿排湿构件300在旋转的过程中,循环经过除湿区和再生区,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和脱附水分,从而使吸湿排湿构件3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了吸湿的效率及效果。优选地,该除湿区和再生区为大体扇形。
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可设有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由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的顶壁、周向侧壁、以及对应于两个第二分隔件321位置处的上壳体径向侧壁构成的两个第一分隔件311,以将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模组安装区;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的凹陷部结构相对设置,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配合连接时可使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和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形成转盘容纳腔,由于转盘容纳腔内有气流通过,所以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之间可设为密封连接。该吸湿排湿构件300位于第二分隔件311与第一分隔件321之间,为了防止滚筒内排出的湿循环气流与再生气流互相窜通,第二分隔件321和第一分隔件311均与吸湿排湿构件300之间可形成动态密封的效果,因此有利于吸湿排湿构件300在旋转的过程中,经过除湿区和再生区,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和脱水烘干,从而使吸湿排湿构件3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了吸湿的效率及效果。优选地,该除湿区和再生模组安装区为大体扇形。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分隔件是指从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或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内壁向壳体中心位置之间径向连接设置的每个单独分隔件。该至少两个分隔件311、以及至少两个分隔件321两者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造安装,该制造方式不影响分隔件的定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烘干模组还包括:再生模组31,其与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配合连接,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上形成有大致扇形的再生模组容纳部;再生模组31安装于再生模组容纳部,再生模组31位于吸湿排湿构件300的上方,再生模组31例如用于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以对吸湿排湿构件300吸附的水分进行脱附。再生模组31可包括加热组件,用于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吸湿排湿构件300在旋转的过程中,经过除湿区和再生区,从而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和脱附水分的循环过程。优选地,该加热组件可采用电热丝、PTC加热器等具有加热功能的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或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分流件322,该分流件322被配置为分隔进入该空间的湿循环气流。具体地,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分流件322。当分流件32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以平行设置,从而将该空间分隔为多个分流区。通过在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或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的内壁上设置分流件322,可对流入循环通路的湿循环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靠近圆心的区域,另一部分则进入靠近吸湿排湿构件300外周的区域,使得流入循环通路的湿循环气流更为分散和均匀,气流与吸湿排湿构件300可以更大面积地接触,提高吸湿排湿构件200的吸湿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湿区的面积大于等于再生区的面积。优选地,除湿区的面积与再生区的面积的比大致为5:1~1: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于底板的环周侧壁,形成的凹陷部为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设置有三个第二分隔件321,以将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降温区以及再生区(图中未示出)。相应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可设有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由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的顶壁、周向侧壁、以及对应于三个第二分隔件321位置处的上壳体径向侧壁构成的三个第一分隔件311,以将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分隔为除湿区、降温区以及再生模组安装区(图中未示出)。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的凹陷部结构相对设置,使得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之间为密封连接。该吸湿排湿构件300用于在旋转的过程中,分别在吸湿区吸收其中循环气流的水分,在降温区对吸湿排湿构件300进行降温、以及将在吸湿区吸收的水分通过再生区的排湿气流排出。优选地,该除湿区、降温区、再生区以及再生模组安装区为大体扇形。同理,在该实施例中的再生模组安装区安装有再生模组31,该再生模组31的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与之前所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湿区的面积大于等于降温区的面积以及再生区的面积。优选地,除湿区的面积与降温区的面积以及再生区的面积的比大致为4:1:1~1: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烘干模组第一进气口33与滚筒出气口之间还进一步设置有循环风扇,其能够加速循环的吸湿气流的流动速度。优选地,该循环风扇的转速可根据烘干进程进行调整。更优选地,该循环风扇的转速可根据烘干模组第一出气口32处的气流温度进行调整。
如图1和图2所示,烘干模组3、第一进风口33以及第一出风口32均位于衣物处理装置的顶部,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滚筒2的上部空间,使得衣物处理装置1的整体布置非常紧凑。
如图1所示,在衣物处理装置的顶部还设置有洗涤剂投放盒4,该洗涤剂投放盒一方面与进水口连接,一方面通过出水口将洗涤剂投放盒4中的洗涤剂输入到滚筒内对衣物进行清洗。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涤剂投放盒的一个实施例。该洗涤剂投放盒4包括前端板组件41、盒体42、以及前端板组件41与盒体42之间的连接组件43。洗涤剂投放盒4与烘干模组3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通过将烘干模组3设置于滚筒的上方,并将洗涤剂投放盒4与烘干模组3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从而使得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布置非常紧凑。
该前端板组件41包括面板411、粘合层412以及最外表面的保护层413。连接组件43包括两侧锲形的立柱431、以及连接两立柱的固定件432,从而通过该锲形的结构形成一与竖直平面成锐角的角度,优选地,该角度在20-40度之间。该连接组件43固定安装在盒体42上,优选地,可通过螺钉或卡扣结构进行安装。此外,该连接组件43也可通过胶粘接固定在盒体42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盒体42包括两个独立的容纳空间421,分别盛放不同的洗涤剂。此外,该盒体42也可仅为一个独立的容纳空间421。在本实施例中,盒体为一近似方形,但其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空间的大小自由设定。
此外,前端板组件41部分的凸出于壳体前表面11,且前端板组件41的外表面与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11成角度设置。优选地,该角度为一锐角角度的仰角。通过设置一洗涤剂投放盒部分的凸出于该洗衣机壳体前表面11,并使其与洗衣机本体前表面成角度设置,从而方便用户对洗涤剂投放盒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其中,如图1所示,衣物处理装置1的壳体前表面11位于洗涤剂投放盒4和控制显示屏5的下方,且与衣物处理装置1的侧面板12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前端板组件的下方设置有拉手部44,用于将该洗涤剂投放盒4整体的拉出。该拉手部44可为前端板组件下方的一个内凹的槽。
优选地,该前端板凸出于壳体前表面11。此外,前端板外表面与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11还可形成有一锐角角度的仰角,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对洗涤剂投放盒4进行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洗涤剂投放盒4包括前端板组件以及盒体。该前端板结构与连接组件结构为一体的结构,并可一体地可拆卸安装于盒体4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洗涤剂投放盒4旁,还设置有用于对该衣物处理装置进行操控的控制显示屏5。该控制显示屏5的前表面与所述前端板组件41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该控制显示屏5部分或整体地凸出于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11。通过将控制显示屏5部分或整体的凸出于该洗衣机前表面,并使其与洗衣机本体前表面成角度设置,从而使控制显示屏5可以具有更大的显示尺寸,并通过该倾斜的角度方便用户对控制显示屏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洗涤剂投放盒4的前端板组件、控制显示屏5与烘干模组3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通过将烘干模组设置于滚筒的上方,并将洗涤剂投放盒4、控制显示屏5与烘干模组3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从而使得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布置非常紧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换句话说,上述实施例中不冲突的部分可以相互替代或补充,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的滚筒、烘干模组;其中,
滚筒具有至少一个滚筒进气口和至少一个滚筒出气口;
烘干模组,用于对衣物进行烘干,其设置于滚筒上方;
烘干模组包括第一出气口及第一进气口,其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滚筒形成湿热空气循环,以在滚筒和烘干模组之间形成循环的吸湿气流;
在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一洗涤剂投放盒,该洗涤剂投放盒包括盒体以及前端板组件;其中,所述盒体位于所述滚筒的上方,所述前端板组件部分地凸出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且与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前表面成角度设置;
所述洗涤剂投放盒与所述烘干模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组包括:第一烘干模组壳体、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及吸湿排湿构件,所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配合连接,所述吸湿排湿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所形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具有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所述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沿所述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分隔件,以将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紧挨着所述洗涤剂投放盒的前端板组件设置的控制显示屏,所述控制显示屏外表面与所述前端板组件的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显示屏部分或整体地凸出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前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剂投放盒的前端板组件、所述控制显示屏与所述烘干模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组件的下方设置有拉手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部为一内凹的槽。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显示屏为触摸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为一锐角角度的仰角。
CN202320172433.XU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908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2433.XU CN219908177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2433.XU CN219908177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8177U true CN219908177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2433.XU Active CN219908177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8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9258B1 (en) Dishwasher
EP3360999B1 (en) Laundry drying apparatus
KR101579465B1 (ko) 건조기
CN218492017U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洗烘一体机
CN220846753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216585700U (zh) 一种洗烘一体机
GB2511639A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CN218621460U (zh) 洗烘一体机
CN218861140U (zh) 洗烘一体机
CN219908177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JP2011152175A (ja) 洗濯乾燥機
CN220149896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9908179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9861987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WO2023098763A1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TWM655047U (zh)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CN219908178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KR20160133935A (ko) 식기세척기
TWM655048U (zh)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TWM655056U (zh)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CN219861988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9342635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9174828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TWM652146U (zh) 衣物處理裝置和烘乾模組
CN118019887A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