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5056U -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5056U
TWM655056U TW113200314U TW113200314U TWM655056U TW M655056 U TWM655056 U TW M655056U TW 113200314 U TW113200314 U TW 113200314U TW 113200314 U TW113200314 U TW 113200314U TW M655056 U TWM655056 U TW M6550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module
drum
moisture absorption
area
de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200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趙長見
韓先山
劉通
齊杭
溫博
全剛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深圳洛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深圳洛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深圳洛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5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5056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涉及一種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其包括:設置在衣物處理裝置殼體內的滾筒、烘乾模組;其中,滾筒具有一滾筒進氣口和一滾筒出氣口;烘乾模組,用於對衣物進行烘乾,其設置於滾筒上方;烘乾模組包括第一出氣口、第一進氣口;所述衣物處理裝置殼體的後面板的一側設置有電源模組,另一側設置有進水管道;所述第一面板或所述第二面板上設置有主控板;所述進水管道、所述電源模組以及所述烘乾模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疊地設置。

Description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本創作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洗衣機作為普通家電已經進入千家萬戶,隨著對用戶體驗要求的提高,洗衣機中所集成的功能也越來越多,而集成的功能越多,對洗衣機內部佈局設計的要求也越高。
現有技術中通常將烘乾模組主控板與電源模組放置在一起,以方便電源對主控板供電,並從而減少供電所需需要的走線。但隨著洗衣機集成功能越來越多,主控板的尺寸也越來越大。
本申請要求於2023年01月17日提交、申請號為202320202576.0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合併於此。
本創作提出一種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其將烘乾模組以及與滾筒進行空氣循環的出氣口以及進氣口設置於滾筒的上方,並將電源以及主控板分別設置在衣物處理裝置殼體的不同面板上。所述佈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衣物處理裝置的內部空間,使得衣物處理裝置的整體佈置非常緊湊。
本創作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其包括:設置在衣物處理裝置殼體內的滾筒、烘乾模組;其中,滾筒具有至少一個滾筒進氣口和至少一個滾筒出氣口;烘乾模組,用於對衣物進行烘乾,其設置於滾筒上方;烘乾模組包括至少第一出氣口、至少第一進氣口,其通過所述至少第一進氣口和所述至少第一出氣口與滾筒形成濕熱空氣循環,以在滾筒和烘乾模組之間形成循環的吸濕氣流;所述衣物處理裝置殼體包括前面板、後面板以及左右兩側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其中,所述後面板的一側設置有電源模組,另一側設置有進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所述電源模組以及所述烘乾模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疊地設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烘乾模組還包括:第一烘乾模組殼體、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及吸濕排濕構件,所述第一烘乾模組殼體與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配合連接,所述吸濕排濕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烘乾模組殼體與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所形成的空間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具有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在所述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內,沿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徑向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二分隔件,以將所述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除濕區和再生區大致為扇形。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濕排濕構件上的至少部分區域週期性地經過所述除濕區和再生區。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具有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在所述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內,沿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徑向設置有三個第二分隔件,以將大體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降溫區和再生區。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除濕區、降溫區和再生區大致為扇形。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濕排濕構件上的至少部分區域週期性地經過所述除濕區、降溫區和再生區。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滾筒的下方設置有主控板。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控板位於滾筒與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創作的優點在於:
通過將衣物處理裝置的進水管道以及電源模組設置為與烘乾模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疊地設置,這樣的佈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滾筒的上部空間,使得衣物處理裝置的整體佈置非常緊湊。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根據本創作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這些示例性實施例可以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並且不應當被解釋為只限於這裡所闡述的實施例。應當理解的是,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得本創作的公開徹底且完整,並且將這些示例性實施例的構思充分傳達給本領域通常知識者。
如圖1所示,本創作提供了一種衣物處理裝置1。所述衣物處理裝置1包括設置在衣物處理裝置殼體內的滾筒2以及烘乾模組3。其中,滾筒2具有容納空間,用於收容衣服等洗滌物。所述滾筒2包括內筒和外筒,優選地,還包括一滾筒驅動部與滾筒2的內筒傳動連接以驅動滾筒2的內筒旋轉。此外,滾筒2至少具有一進氣口以及出氣口。烘乾模組3設置於滾筒2的上方,其包括第一出氣口32以及第一進氣口33,並依次通過第一進氣口33、出氣管道4與滾筒出氣口連通,以及通過第一出氣口32與滾筒進氣口連通。基於此,烘乾模組3與滾筒2形成循環通路,從而實現對其中循環流動的濕熱空氣的烘乾。在烘乾模式中,從滾筒2引導,通過烘乾模組3的第一進氣口33將濕熱空氣流到烘乾模組3,烘乾模組3對來自滾筒2的濕氣流進行除濕和加熱,而後將幹熱氣流通過烘乾模組3的第一出氣口32引回滾筒2,如此循環往復,從而實現烘乾衣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烘乾模組3還包括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和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以及吸濕排濕構件300。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設有第一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設有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和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配合安裝連接,以使第一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和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之間形成吸濕排濕構件300容納腔。吸濕排濕構件300的頂面與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的部分頂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一氣流通道;吸濕排濕構件300的底面與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的部分底壁之間具有間隙,以形成第二氣流通道;第二氣流通道、吸濕排濕構件300和第一氣流通道形成循環通路。
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於底板的環周側壁,形成的凹陷部為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在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內,沿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徑向設置有兩個第二分隔件321,以將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且使除濕區和再生區分隔為扇形;因此有利於吸濕排濕構件300在旋轉的過程中,循環經過除濕區和再生區,不斷地進行吸附水分和脫附水分,從而使吸濕排濕構件3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了吸濕的效率及效果。優選地,所述除濕區和再生區大致為扇形。
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可設有第一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第一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由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的頂壁、周向側壁、以及對應於兩個第二分隔件321位置處的上殼體徑向側壁構成的兩個第一分隔件311,以將第一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模組安裝區;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與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的凹陷部結構相對設置,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與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配合連接時可使第一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和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形成轉盤容納腔,由於轉盤容納腔內有氣流通過,所以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與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之間可設為密封連接。所述吸濕排濕構件300位於第二分隔件321與第一分隔件311之間,為了防止滾筒2內排出的濕循環氣流與再生氣流互相混合,第二分隔件321和第一分隔件311均與吸濕排濕構件300之間可形成動態密封的效果,因此有利於吸濕排濕構件300在旋轉的過程中,經過除濕區和再生區,不斷地進行吸附水分和脫水烘乾,從而使吸濕排濕構件3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了吸濕的效率及效果。優選地,所述除濕區和再生模組安裝區大致為扇形。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指的分隔件是指從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或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內壁向殼體中心位置之間徑向連接設置的每個單獨分隔件。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分隔件311、以及至少兩個第二分隔件321兩者可以一體成型,也可以分別製造安裝,所述製造方式不影響分隔件的定義。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烘乾模組3還包括:再生模組31,其與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配合連接,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上形成有大致扇形的再生模組容納部;再生模組31安裝於再生模組容納部,再生模組31位於吸濕排濕構件300的上方,再生模組31例如用於對再生氣流進行加熱,以對吸濕排濕構件300吸附的水分進行脫附。再生模組31可包括加熱組件,用於對再生氣流進行加熱,吸濕排濕構件300在旋轉的過程中,經過除濕區和再生區,從而不斷地進行吸附水分和脫附水分的循環過程。優選地,所述加熱組件可採用電熱絲、PTC加熱器等具有加熱功能的元件。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在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或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分流件322,所述分流件322被配置為分隔進入所述空間的濕循環氣流。具體地,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分流件322。當分流件322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時,可以平行設置,從而將所述空間分隔為多個分流區。通過在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或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的內壁上設置分流件322,可對流入循環通路的濕循環氣流進行分流,一部分進入靠近圓心的區域,另一部分則進入靠近吸濕排濕構件300外周的區域,使得流入循環通路的濕循環氣流更為分散和均勻,氣流與吸濕排濕構件300可以更大面積地接觸,提高吸濕排濕構件300的吸濕效率。
在一個實施例中,除濕區的面積大於等於再生區的面積。優選地,除濕區的面積與再生區的面積的比大致為5:1至1:1。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於底板的環周側壁,形成的凹陷部為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在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內設置有三個第二分隔件321,以將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降溫區以及再生區(圖中未示出)。相應地,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可設有第一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第一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由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的頂壁、周向側壁、以及對應於三個第二分隔件321位置處的上殼體徑向側壁構成的三個第一分隔件311,以將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分隔為除濕區、降溫區以及再生模組安裝區(圖中未示出)。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 與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的凹陷部結構相對設置,使得第一烘乾模組殼體310與第二烘乾模組殼體320之間為密封連接。所述吸濕排濕構件300用於在旋轉的過程中,分別在吸濕區吸收其中循環氣流的水分,在降溫區對吸濕排濕構件300進行降溫、以及將在吸濕區吸收的水分通過再生區的排濕氣流排出。優選地,所述除濕區、降溫區、再生區以及再生模組安裝區大致為扇形。同理,在所述實施例中的再生模組安裝區安裝有再生模組31,所述再生模組31的結構以及安裝方式與之前所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在一個實施例中,除濕區的面積大於等於降溫區的面積以及再生區的面積。優選地,除濕區的面積與降溫區的面積以及再生區的面積的比大致為4:1:1至1:1:1。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烘乾模組3的第一進氣口33與滾筒出氣口之間的通路中還進一步設置有循環風扇,其能夠加速循環的吸濕氣流的流動速度。優選地,所述循環風扇的轉速可根據烘乾進程進行調整。更優選地,所述循環風扇的轉速可根據烘乾模組3的第一出氣口32處的氣流溫度進行調整。
如圖3所示,本創作提供的衣物處理裝置殼體後面板的一側設置有電源模組(圖中未示出),另一側設置有進水管道10,所述電源模組以及進水管道10均位於滾筒2的上部。優選地,從後面板向前面板的方向看過去,所述電源模組大致位於後面板與左側的第一面板的拐角處,進水管道10大致位於後面板與右側的第二面板的拐角處,至少部分烘乾模組3位於電源模組以及進水管道10之間。通過將烘乾模組3以及進水管道10、所述電源模組均設置於佈置在滾筒2的上部,且衣物處理裝置1的進水管道10、電源模組與烘乾模組3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疊地設置,這樣的佈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滾筒2的上部空間,使得衣物處理裝置1的整體佈置非常緊湊。
在一個實施例中,主控板5安裝於滾筒的下方。主控板5安裝於衣物處理裝置1的底板上,主控板5也可以設置於左右兩側的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上。優選地,主控板5可設置於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的底部。更優選地,主控板5位於滾筒2與左右側的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所形成的空間內。通過將電源模組以及主控板5分別設置在衣物處理裝置1的滾筒2的上下方,並將電源模組以及主控板5分別設置在衣物處理裝置殼體的不同面板上,從而優化了衣物處理裝置1的內部空間佈局,可以讓衣物處理裝置1的尺寸更小。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換句話說,上述實施例中不衝突的部分可以相互替代或補充,形成新的實施例。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 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創作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通常知識者來說,在不脫離本創作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創作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1:衣物處理裝置 10:進水管道 2:滾筒 3:烘乾模組 300:吸濕排濕構件 310:第一烘乾模組殼體 311:第一分隔件 32:第一出氣口 320:第二烘乾模組殼體 321:第二分隔件 322:分流件 33:第一進氣口 4:出氣管道 5:主控板
[圖1]是本創作衣物處理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圖2]是本創作一個實施例的烘乾模組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衣物處理裝置的另一局部剖面圖。
1:衣物處理裝置
10:進水管道
2:滾筒
3:烘乾模組
4:出氣管道
5:主控板

Claims (10)

  1. 一種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包括:設置在衣物處理裝置殼體內的滾筒、烘乾模組;其中, 所述滾筒具有至少一個滾筒進氣口和至少一個滾筒出氣口; 所述烘乾模組,用於對衣物進行烘乾,其設置於所述滾筒上方; 所述烘乾模組包括第一出氣口、第一進氣口,其通過所述第一進氣口和所述第一出氣口與所述滾筒形成濕熱空氣循環,以在所述滾筒和所述烘乾模組之間形成循環的吸濕氣流; 所述衣物處理裝置殼體包括前面板、後面板以及左右兩側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其中,所述後面板的一側設置有電源模組,另一側設置有進水管道; 所述進水管道、所述電源模組以及所述烘乾模組在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疊地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烘乾模組包括:第一烘乾模組殼體、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及吸濕排濕構件,所述第一烘乾模組殼體與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配合連接,所述吸濕排濕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烘乾模組殼體與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所形成的空間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具有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在所述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內,沿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徑向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二分隔件,以將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和再生區。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除濕區和再生區大致為扇形。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吸濕排濕構件上的至少部分區域週期性地經過所述除濕區和再生區。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具有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在所述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內,沿所述第二烘乾模組殼體徑向設置有三個第二分隔件,以將所述第二吸濕排濕構件容納區分隔為除濕區、降溫區和再生區。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除濕區、降溫區和再生區大致為扇形。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吸濕排濕構件上的至少部分區域週期性地經過所述除濕區、降溫區和再生區。
  9. 如請求項2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在所述滾筒的下方設置有主控板。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衣物處理裝置,其中,所述主控板位於滾筒與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
TW113200314U 2023-01-17 2024-01-09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TWM6550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2576.0U CN219908179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023202025760 2023-0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5056U true TWM655056U (zh) 2024-05-01

Family

ID=88440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3200314U TWM655056U (zh) 2023-01-17 2024-01-09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8179U (zh)
TW (1) TWM65505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8179U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9465B1 (ko) 건조기
DK1857584T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preferably washing, centrifuging and / or drying, laundry
CN216585700U (zh) 一种洗烘一体机
EP4397804A1 (en) Drying apparatus and washing and drying integrated machine
US20140238088A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WO2024169189A1 (zh) 衣物处理设备
TWM655056U (zh)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TWM655048U (zh)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TWM656597U (zh)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CN106676855B (zh) 烘干洗衣机
TWM655047U (zh)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CN112127101B (zh) 一种微型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19342635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WO2024152622A1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TWM656591U (zh) 具有烘乾功能的衣物處理裝置
CN219174828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9861989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TW202430747A (zh) 衣物處理設備
KR101989895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JP2011182861A (ja) 衣類乾燥機
TWM659083U (zh) 衣物處理設備
CN106676853B (zh) 烘干洗衣机
CN118441457A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JPH0467899A (ja) 除湿型衣類乾燥機
KR20110079482A (ko) 외부공기 유입구를 갖는 의류처리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