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1988U -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1988U
CN219861988U CN202320168388.0U CN202320168388U CN219861988U CN 219861988 U CN219861988 U CN 219861988U CN 202320168388 U CN202320168388 U CN 202320168388U CN 219861988 U CN219861988 U CN 219861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isture
filter screen
drying module
air outlet
moisture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83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传林
杨志敏
韩先山
刘通
刘明
王倩
全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ton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83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198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0655 priority patent/WO20241525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1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1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滚筒、出气管道和烘干模组;其中,所述滚筒、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烘干模组依次连通;所述烘干模组包括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出气管道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滚筒的湿循环气流引导至所述烘干模组的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出气管道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网,所述滤网包括多个网孔,所述网孔具有孔径;所述吸湿排湿构件包括多个吸湿孔,所述吸湿孔具有孔径;该吸湿孔孔径与滤网网孔孔径比满足特定的比例关系。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湿构件的吸湿孔尺寸与滤网的网孔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可以实现更好的烘干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对消费品已不再满足于基本功能。其中,洗衣机作为普通家电已经进入千家万户,随着对用户体验要求的提高,洗衣机也越来越智能化,目前市场上的洗衣机很多都具自动烘干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滚筒、出气管道和烘干模组;其中,所述滚筒、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烘干模组依次连通;所述烘干模组包括具有多个吸湿孔的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出气管道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滚筒的湿气流引导至所述烘干模组的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出气管道内设置有具有多个网孔的滤网,从所述滚筒流出的所述湿气流至少大部分穿过所述滤网;其中,所述吸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b与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比a满足7.5≤b/a≤62.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b与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a的比值范围满足13.3≤b/a≤22.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b在1.5~2.5mm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b在1.6~1.8mm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为吸湿排湿构件的波高,或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为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的外接圆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倾斜设置于所述出气管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通过滤网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出气管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过滤面积S1为与所述出气管道中所述滤网设置区段的横截面积S2的比值S1:S2在5:1~1:1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过滤面积S1与所述出气管道中所述滤网设置区段的横截面积S2的比值为3: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模组包括:第一烘干模组壳体、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及吸湿排湿构件,所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配合连接,所述吸湿排湿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所形成的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具有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所述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沿所述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分隔件,以将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域和再生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区域的面积与再生区域的面积的比大致为5:1~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湿构件的材料为沸石、氯化锂、硅胶、改性硅胶或分子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包括靠近所述滚筒出气口的过滤面和远离所述滚筒出气口的非过滤面,在所述过滤面一侧和/或所述非过滤面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滤网自清洁装置,其能够将清洁流体引导到至所述滤网的过滤面和/或非过滤面以清洁所述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尺寸与滤网的网孔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可以实现更好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衣物处理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衣物处理装置的另一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烘干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后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吸湿排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1。该衣物处理装置1包括设置在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的滚筒2以及烘干模组3。其中,滚筒2具有容纳空间,用于收容衣服等洗涤物。该滚筒包括内筒和外筒,可选地,还包括一滚筒驱动部与滚筒2的内筒传动连接以驱动滚筒2的内筒旋转。此外,滚筒至少具有一进气口以及出气口。烘干模组3可设置于滚筒的上方,其包括第一出气口32以及第一进气口33,并通过第一进气口33与滚筒出气口连通,以及通过第一出气口32与滚筒进气口连通。基于此,烘干模组3与滚筒2形成循环通路,从而实现对其中循环流动的湿热空气的烘干。在烘干模式中,从滚筒2引导,通过烘干模组3的第一进气口33将湿热空气流到烘干模组3,烘干模组3对来自滚筒2的湿气流进行除湿和加热,而后将干热气流通过烘干模组3的第一出气口32引回滚筒2,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烘干衣物。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气管道4,出气管道4在一端处连接至滚筒2的出气口并且在另一端处连接到第一进气口33。可以在出气管道4内设置滤网40,以过滤气流中的毛絮等夹杂物,防止该杂物其进入烘干模组3,造成烘干模组堵塞等问题。出气管道4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滚筒2的湿循环气流引导至烘干模组3的第一进气口33。
如图3所示,该烘干模组3还包括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和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以及吸湿排湿构件300。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设有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设有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和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配合安装连接,以使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和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之间形成吸湿排湿构件300容纳腔。吸湿排湿构件300的顶面与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的部分顶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吸湿排湿构件300的底面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的部分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吸湿排湿构件300和第一气流通道形成循环通路。
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于底板的环周侧壁,形成的凹陷部为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沿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径向设置有两个第二分隔件321,以将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区,且使除湿区和再生区分隔为扇形;因此有利于吸湿排湿构件300在旋转的过程中,循环经过除湿区和再生区,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和脱附水分,从而使吸湿排湿构件3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了吸湿的效率及效果。优选地,该除湿区和再生区为大体扇形。
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包括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的顶壁以及周向侧壁,形成的凹陷部为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对应于两个第二分隔件321的位置处,沿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径向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分隔件311,以将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模组安装区;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的凹陷部结构相对设置,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配合连接时可使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和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形成转盘容纳腔,由于转盘容纳腔内有气流通过,所以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之间可设为密封连接。该吸湿排湿构件300位于第二分隔件311与第一分隔件321之间,为了防止滚筒内排出的湿循环气流与再生气流互相窜通,第二分隔件321和第一分隔件311均与吸湿排湿构件300之间可形成动态密封的效果,因此有利于吸湿排湿构件300在旋转的过程中,经过除湿区和再生区,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和脱水烘干,从而使吸湿排湿构件3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了吸湿的效率及效果。优选地,该除湿区和再生模组安装区为大体扇形。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分隔件是指从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或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环周侧壁向壳体中心位置之间径向连接设置的每个单独分隔件。该至少两个分隔件311、以及至少两个分隔件321两者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造安装,该制造方式不影响分隔件的定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烘干模组还包括:再生模组31,其与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配合连接,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上形成有大致扇形的再生模组容纳部;再生模组31安装于再生模组容纳部,再生模组31位于吸湿排湿构件300的上方,再生模组31例如用于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以对吸湿排湿构件300吸附的水分进行脱附。再生模组31可包括加热组件,用于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吸湿排湿构件300在旋转的过程中,经过除湿区和再生区,从而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和脱附水分的循环过程。优选地,该加热组件可采用电热丝、PTC加热器等具有加热功能的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或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分流件322,该分流件322被配置为分隔进入该空间的湿循环气流。具体地,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分流件322。当分流件32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以平行设置,从而将该空间分隔为多个分流区。通过在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或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的内壁上设置分流件322,可对流入循环通路的湿循环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靠近圆心的区域,另一部分则进入靠近吸湿排湿构件300外周的区域,使得流入循环通路的湿循环气流更为分散和均匀,气流与吸湿排湿构件300可以更大面积地接触,提高吸湿排湿构件200的吸湿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湿区的面积大于等于再生区的面积。优选地,除湿区的面积与再生区的面积的比大致为5:1~1: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于底板的环周侧壁,形成的凹陷部为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设置有三个第二分隔件321,以将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降温区以及再生区(图中未示出)。相应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可设有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第一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由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的顶壁、周向侧壁、以及对应于三个第二分隔件321位置处的上壳体径向侧壁构成的三个第一分隔件311,以将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分隔为除湿区、降温区以及再生模组安装区(图中未示出)。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的凹陷部结构相对设置,使得第一烘干模组壳体310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320之间为密封连接。该吸湿排湿构件300用于在旋转的过程中,分别在吸湿区吸收其中循环气流的水分,在降温区对吸湿排湿构件300进行降温、以及将在吸湿区吸收的水分通过再生区的排湿气流排出。优选地,该除湿区、降温区、再生区以及再生模组安装区为大体扇形。同理,在该实施例中的再生模组安装区安装有再生模组31,该再生模组31的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与之前所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湿区的面积大于等于降温区的面积以及再生区的面积。优选地,除湿区的面积与降温区的面积以及再生区的面积的比大致为4:1:1~1: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烘干模组第一进气口33与滚筒出气口之间还进一步设置有循环风扇,其能够加速循环的吸湿气流的流动速度。优选地,该循环风扇的转速可根据烘干进程进行调整。更优选地,该循环风扇的转速可根据烘干模组第一出气口32处的气流温度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湿排湿构件300的材料为沸石、氯化锂、硅胶、改性硅胶、分子筛或其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吸湿排湿构件300的孔径通常代表构件孔结构的直径,当孔形状是规则时,例如矩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瓦楞孔形等,相应地孔径可以为矩形的边长、三角形的高、圆形或椭圆形的直径、瓦楞孔的波高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孔径可以用吸湿排湿构件中的波高表征,如瓦楞孔形的波高;孔径也可以用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的外接圆的直径表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网40可以倾斜地设置在出气管道4内。例如,滤网40可通过滤网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出气管道4中。滤网40可选地横跨出气管道4的整个截面,使得从滚筒2流出的湿循环气流至少大部分穿过滤网40,以用于对流经出气管道的气流进行过滤。在一个实施例中,滤网40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形状。为增大滤网40的过滤面积,可将滤网40倾斜设置于出气管道4内,即,滤网40的法线与所处出气管道4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例如,过滤面积为S1,在出气管道4中滤网40存在的区段,出气管道4的横截面积为S2,其中S1:S2在5:1~1:1的范围内,使得滤网过滤面积最大化,从而提高过滤效率。S1:S2优选为大致3:1,例如,滤网40的过滤面积为15000mm2,出气管道4的横截面积为5000mm2
如图4所示,滤网40结构为多孔结构,其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等材料,在此不做限制,可以达到过滤效果即可。滤网孔径的定义与吸湿排湿构件300的孔径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4所示,滤网40包括靠近滚筒出气口的过滤面401和远离滚筒出气口的非过滤面402,在过滤面401和/或非过滤面402一侧设置一个或多个加强筋41。
在一个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滤网清洁装置42,其能够将清洁流体引导到至滤网40的过滤面401和/或非过滤面402以清洁滤网40。
通过设置清洁装置42自动清洁出气管道4内的滤网40,可以将附着在滤网40上的毛絮等杂物清除,从而可以减少滤网40被堵塞的可能性,保证衣物处理装置进行烘干的过程中,滤网的过滤效率。由于在烘干过程中,湿热空气从滚筒2被引导至出气管道4,之后进入第一进气口31,出气管道4中的滤网40会受到气流的作用力F发生一定的形变并具有松弛的趋势,如图4所示,滤网40受到气流40向上的作用力F。通过在滤网40的过滤面401和/或非过滤面402一侧设置加强筋41,使滤网在工作过程中紧绷,不会因冲洗次数的增加和气流的冲击造成滤网松弛,延长了滤网的寿命;同时,使吸附在滤网上的毛絮400更容易在清洁装置喷出的清洁流体的冲刷作用下从滤网40脱落,实现更好的清洁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吸湿排湿构件300的吸湿孔孔径与滤网网孔孔径进行了特定设置,以提高吸湿排湿构件300及衣物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具体方案可参见下文。
在25℃室温下,使衣物处理设备按照常规洗烘模式连续清洗、烘干纯棉材质衣物。每日连续运行12小时,每次清洗、烘干衣物4kg,约用时3小时。整个试验过程中,启动滤网自动清洗功能,不对吸湿转盘等其他部件进行清洗维护。工作30天后拆卸吸湿转盘构件并测量其堵塞率,需要说明的是,堵塞率为被堵塞的吸湿孔面积占吸湿总面积的比例。当堵塞率大于等于25%,则认为堵塞率超出衣物处理装置的稳定工作阈值,此时会大幅影响到烘干效率。也就是说,在衣物处理装置正常使用情况下,吸湿转盘构件存在被堵塞的风险。假定衣物处理设备在额定条件下可靠运转5000次,每周使用3次约9小时,来估算其工作寿命。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则》的规定,洗衣机产品安全使用参考年限为8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用分子筛型除湿转盘作为吸湿排湿构件300,静态吸水率大于15%,吸湿后再生率大于85%(250℃处理4小时),需要说明的是,该吸湿排湿构件300所选用的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只要该材料吸水率、再生率在该范围内即可。该吸湿转盘构件可设置为转盘直径为327mm,厚度为25mm。吸湿孔大致呈规则的瓦楞形排列,具有波高b及波长2b(波长大致为波高的2倍),因此,波高b可作为吸湿孔的孔径。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构件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7mm,波长为3.4mm。选用15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106μm。计算得b/a=16.0。工作30天后,吸湿转盘构件堵塞率为1.5%。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12.8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7mm,波长为3.4mm。滤网选用20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74μm。计算得b/a=23.0。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1.2%。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16.0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7mm,波长为3.4mm。选用12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120μm。计算得b/a=14.2。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2.1%。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9.1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5mm,波长为3.0mm。选用15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106μm。计算得b/a=14.2。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2.2%。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8.7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5mm,波长为3.0mm。选用20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74μm。计算得b/a=20.3。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1.3%。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14.8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5mm,波长为3.0mm。选用12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120μm。计算得b/a=12.5。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2.2%。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8.7年。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2.0mm,波长为4.0mm。选用15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106μm。计算得b/a=18.9。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1.3%。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14.8年。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2.0mm,波长为4.0mm。选用20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74μm。计算得b/a=27.0。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0.9%。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21.3年。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2.0mm,波长为4.0mm。选用12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120μm。计算得b/a=16.7。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1.4%。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13.7年。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5mm,波长为3.0mm。选用75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200μm。计算得b/a=7.5。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2.4%。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8.0年。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2.5mm,波长为5.0mm。选用近40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40μm。计算得b/a=62.5。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0.7%。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27.4年。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2.0mm,波长为4.0mm。选用近40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40μm。计算得b/a=50.0。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0.7%。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27.4年。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6mm,波长为3.2mm。选用12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120μm。计算得b/a=13.3。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0.7%。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9.1年。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8mm,波长为3.6mm。选用近18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80μm。计算得b/a=22.5。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1.0%。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19.2年。
以上14个实施例的参数对比见表1。
表1实施例中的转盘堵塞率对比表
对比例1
在本比较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1.5mm,波长为3.0mm。选用6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250μm。计算得b/a=6.0。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2.8%。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6.9年。
对比例2
在本比较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2.0mm,波长为4.0mm。选用5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270μm。计算得b/a=7.4。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2.5%。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7.7年。
对比例3
在本比较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为1.7mm,波长为3.4mm。选用5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270μm。计算得b/a=6.8。工作30天后,转盘堵塞率为2.8%。衣物处理装置的折算使用年限为6.9年。
对比例4
在本比较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为2.7mm,波长为5.4mm。选用40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38μm。计算得b/a=71.1。工作24小时后,滤网处存在大量毛絮堆积,无法使进气通道内产生流速稳定的湿循环气流。此时,转盘堵塞率为0.2%。因此,必须定时对滤网进行人工清理,烘干程序无法自动持续。
对比例5
在本比较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3.0mm,波长为6.0mm。选用40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38μm。计算得b/a=79.0。工作24小时后,滤网处存在大量毛絮堆积,无法使进气通道内产生流速稳定的湿循环气流。此时,转盘堵塞率为0.1%。因此,必须定时对滤网进行人工清理,烘干程序无法自动持续。
对比例6
在本比较例中,吸湿转盘中的吸湿孔波高b为2.0mm,波长为4.0mm。选用500目滤网,滤网网孔为近似正方形,边长a为25μm。计算得b/a=80.0。工作12小时后,滤网处存在大量毛絮堆积,无法使进气通道内产生流速稳定的湿循环气流。此时,转盘堵塞率为0.1%。因此,必须定时对滤网进行人工清理,烘干程序无法自动持续。
以上6个比较例的参数对比见表2。
表2对比例中的转盘堵塞率对比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通过将烘干模组中的吸湿转盘的结构参数,例如吸湿孔尺寸与过滤组件中的滤网的网孔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系统运行可靠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烘干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换句话说,上述实施例中不冲突的部分可以相互替代或补充,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出气管道和烘干模组;其中,所述滚筒、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烘干模组依次连通;
所述烘干模组包括具有多个吸湿孔的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出气管道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滚筒的湿气流引导至所述烘干模组的吸湿排湿构件;
所述出气管道内设置有具有多个网孔的滤网,从所述滚筒流出的所述湿气流至少大部分穿过所述滤网;
其中,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b与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比a满足7.5≤b/a≤6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b与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a的比值范围满足13.3≤b/a≤2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b在1.5~2.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b在1.6~1.8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为吸湿排湿构件的波高,或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孔径为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孔的外接圆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倾斜设置于所述出气管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通过滤网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出气管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过滤面积S1为与所述出气管道中所述滤网设置区段的横截面积S2的比值S1:S2在5:1~1:1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过滤面积S1与所述出气管道中所述滤网设置区段的横截面积S2的比值为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组包括:第一烘干模组壳体、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及吸湿排湿构件,所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配合连接,所述吸湿排湿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模组壳体与第二烘干模组壳体所形成的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具有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在所述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内,沿所述第二烘干模组壳体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分隔件,以将第二吸湿排湿构件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域和再生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区域的面积与再生区域的面积的比为5:1~1:1。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材料为沸石、氯化锂、硅胶、改性硅胶或分子筛。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包括靠近所述滚筒出气口的过滤面和远离所述滚筒出气口的非过滤面,在所述过滤面一侧和/或所述非过滤面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清洁装置,其能够将清洁流体引导到至所述滤网的过滤面和/或非过滤面以清洁所述滤网。
CN202320168388.0U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861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8388.0U CN219861988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PCT/CN2023/120655 WO2024152598A1 (zh) 2023-01-17 2023-09-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8388.0U CN219861988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1988U true CN219861988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8388.0U Active CN219861988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1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9258B1 (en) Dishwasher
CN220183633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TW202411488A (zh) 洗烘一體機
CN219861988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TW202421880A (zh) 衣物處理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CN220486070U (zh) 一种过滤器清洁装置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8498015A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WO2005017249A1 (en) A washer/dryer with a drum having one or more filters
WO2023098763A1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115875815A (zh) 转轮除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转轮除湿机和存储介质
WO2024152598A1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219908178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9861987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875657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20149896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9908177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9908179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WO2024146177A1 (zh) 一种过滤器清洁装置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TW202430264A (zh) 過濾器清潔裝置以及衣物處理設備
CN219283551U (zh) 空气处理装置
WO2024046325A1 (zh) 一种餐具处理装置
CN220304054U (zh) 一种羊毛清洗用烘干装置
CN219861989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218565603U (zh) 一种带自动清洗的除湿机
CN118360769A (zh) 一种过滤器清洁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6

Address after: Room 808, Building 3, No. 21 Fenghui Avenue,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10039

Patentee after: Nanjing Ston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802, building D1,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