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6579U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6579U
CN218756579U CN202123000589.XU CN202123000589U CN218756579U CN 218756579 U CN218756579 U CN 218756579U CN 202123000589 U CN202123000589 U CN 202123000589U CN 218756579 U CN218756579 U CN 218756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oisture
container
air outle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005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传林
李行
鄢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005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6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6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6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容纳衣物的容器、除湿装置及过滤组件。除湿装置择一地对所述容器内的衣物进行除湿处理,除湿装置包括与容器的出风通路相连的进风段和与容器的进风通路相连的出风段;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和过滤器自清洁装置,过滤器设置在容器的出风通路上或除湿装置的进风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多个容器共用同一除湿装置,可简化结构、降低设备的体积和成本;过滤器的使用,可防止飞絮等异物进入除湿装置而影响除湿效果;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可自动对过滤器进行清洁,确保了过滤器的过滤功能不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而对除湿装置提供有力保护,提升除湿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对消费品已不再满足于其基本功能。例如,针对家庭不同成员,人们对洗衣机提出了不同的洗涤要求和烘干要求,双子洗衣机应运而生。例如,双子洗衣机的上层清洗区可用于幼儿衣物、女士内衣等特殊材质衣物的洗涤和烘干,在洗涤过程中可以尽到更好的呵护作用,而下层清洗区主要用于对日常穿着的成人普通衣物进行洗涤和烘干。
然而,现有的双子洗衣机,上层清洗区和下层清洗区各自使用独立的清洗系统和烘干系统,导致洗衣机的高度过高、体积过大、不方便用户操作,且成本高。
而且,现有的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或烘干机烘干时间过长、烘干效率较低,导致用户体验较差,亟需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衣物处理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用于容纳衣物的容器、除湿装置及过滤组件。所述容器包括进风通路和出风通路。除湿装置包括吸湿通道、排湿通道及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吸湿排湿构件包括与所述吸湿通道相通的吸湿区和与所述排湿通道相通的排湿区;所述吸湿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吸湿区进风侧的进风段和位于所述吸湿区出风侧的出风段;所述排湿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排湿区进风侧的进气段和位于所述排湿区出风侧的排气段;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段与所述容器的进风通路相连且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段与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相连从而形成循环回路,循环回路上设置有风机以在所述循环回路内形成循环气流;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吸收所述循环气流的水分,以及将所述水分通过所述排湿通道排出。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上或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段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用于防止所述容器内的异物到达所述吸湿排湿构件。所述过滤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内或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清洁的过滤器自清洁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振动的振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吹风的吹风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刮扫的刮扫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淋机构的流体流经所述过滤器的方向为远离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容器,所述除湿装置通过切换机构可选择性地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容器流体相通,从而使得所述除湿装置可择一地对所述容器内的衣物进行除湿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所述容器的进风通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与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段相连,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与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段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段并位于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区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换机构设置于所述除湿装置的进风段与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分别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湿通道内设置有风机、加热器和热交换器,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排湿区附件,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排湿区的出风侧,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与所述排湿区流体连通的通风通道及供冷凝水排出的冷凝水排放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通道,所述热交换器的通风通道的排气口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通道,所述热交换器的通风通道的排气口与衣物处理设备外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进风通路,所述进风通路穿过所述热交换器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容器包括上下叠置的上桶和下桶,所述除湿装置位于所述上桶和下桶之间、上桶的上方或下桶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桶和下桶均为洗衣机的内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桶为烘干机的内桶而所述下桶为洗衣机的内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桶为洗衣机的内桶而所述下桶为烘干机的内桶。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过滤器的应用,可防止容器内的飞絮等异物进入吸湿排湿构件的内部或覆盖在其表面,而影响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和排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可拆卸地安装于容器的出风通路上或吸湿通道的进风段内,使得过滤器可从衣物处理设备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从而确保过滤器的过滤功能不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而对除湿装置提供有效保护,提升衣物的除湿/烘干效率、缩短除湿/烘干时间和延长除湿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可自动对过滤器进行清洁,确保过滤器的过滤功能不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而对除湿装置提供有效保护,提升衣物的除湿/烘干效率、缩短除湿/烘干时间和延长除湿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容器共用同一除湿装置,可简化结构、降低设备的体积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湿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湿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再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湿通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和/或“有”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可定义为对衣服进行清洗、烘干等,对于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容纳衣物的容器30、除湿装置50及过滤组件70。容器30内可实现洗衣和烘干,或者可仅实现烘干,因此本公开中可定义实现洗衣和烘干功能的为洗衣机,仅实现烘干功能的为烘干机。除湿装置50择一地对容器30内的衣物进行除湿处理,过滤组件70用于对从容器30流出的待进入除湿装置50的气流进行过滤处理。多个容器30共用同一除湿装置50,从而可简化结构、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高度或宽度,从而降低整个设备的体积和成本;过滤组件70的使用,可防止飞絮等异物进入除湿装置50内部或覆盖在除湿装置50的表面从而影响除湿效果。
每一容器30包括进风通路32和出风通路34。
所述除湿装置50择一地对所述容器30内的衣物进行除湿处理,包括用于与所述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相连的进风段522和用于与所述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相连的出风段524。
具体地,除湿装置50包括吸湿通道520、排湿通道540及吸湿排湿构件560。
吸湿排湿构件560可旋转地设置在吸湿通道520及排湿通道540上,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吸收从容器30排出至吸湿通道520内的循环气流的水分,以及将水分通过排湿通道540的排湿气流排出。具体地,吸湿排湿构件560包括与吸湿通道520相通的吸湿区以及与排湿通道540相通的排湿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湿排湿构件560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盘状结构,并且吸湿排湿构件560 采用较强吸收能力的材料制成,例如,棉布及纤维等。吸湿排湿构件560可受驱动机构(图未示)例如驱动电机驱动从而相对吸湿通道520和排湿通道540旋转。
吸湿通道520包括位于吸湿排湿构件560(具体为吸湿排湿构件560的吸湿区)进风侧的进风段522和位于吸湿排湿构件560(具体为吸湿排湿构件560 的排湿区)出风侧的出风段524,吸湿通道520的进风段522形成除湿装置50 的进风段522,吸湿通道520的出风段524形成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吸湿通道520的进风段522和出风段524分别择一地与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和进风通路32流体相通。例如,当需要对其中一个容器3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时,吸湿通道520的进风段522和出风段524分别与该容器30的出风通路 34和进风通路32流体相通,而与其他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和进风通路32的相通被切断。进一步地,吸湿通道520内设置有风扇526,以用于在容器30与吸湿通道520内形成循环气流。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湿通道520的出风段524 内设置有加热器,以提高进入待烘干容器30的干燥气流温度,加快待烘干容器30内的衣物烘干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湿通道520的进风段522内设置有冷凝器,用于对从待烘干容器30排出的气流进行预除湿;冷凝器可设置在过滤组件70的气流方向的上游,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进入吸湿排湿构件560的气流湿度,另一方面可以将部分毛絮通过冷凝水直接带走,从而提高过滤器720 的单次使用时长,换句话说,可以降低过滤组件70的清洁频次。排湿通道540 内设置有加热器542、热交换器544及风机54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542 位于排湿区的进风侧,热交换器544位于排湿区的出风侧。风机546运转产生强制气流,气流经过加热器542时被加热,被加热的干燥气流流过排湿区,从而将排湿区内的湿气带走。可以理解地,加热器542也可以位于排湿区的出风侧靠近吸湿排湿构件560的位置处,用于对吸湿排湿构件560的排湿区进行加热,加速排湿区的湿气脱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加热器542,而是利用排气段的热交换器544来进行气流加热。排湿通道540的进气段内可设置过滤装置例如过滤网,优选地,过滤装置位于排湿区和/或加热器542和/或风机546的上游,以保护排湿区和/或加热器542和/或风机546。工作时,从待烘干容器30排出的气流(通常为潮湿气流)经过过滤组件70之后进入吸湿区,吸湿排湿构件560的位于吸湿区的部分吸附流过其的气流中的湿气即水汽,从而使得流经其的气流的湿度降低而形成干燥气流,从吸湿区流出的干燥气流再经吸湿通道520的出风段524、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回流到容器30内,进行下一次循环,从而形成循环气流,直到容器30内的湿度达到预定目标为止;吸湿排湿构件560的位于吸湿区的已经吸附湿气的部分,随着吸湿排湿构件560 的旋转,进入排湿区,湿气在排湿区被加热的干燥气流带走,从而使得该吸湿排湿构件560的干燥部分在下一次旋转到吸湿区时可以再次吸附湿气。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544包括供冷却介质例如冷凝水通过的冷却通道5442、供气流通过的通风通道5444及冷凝水排放口5446。从除湿装置50的排湿区流出的湿热气流在通过热交换器544时,与冷却通道5442 发生热交换,大部分湿气冷凝成冷凝水,从冷凝水排放口5446排出,冷却后的干燥气流从热交换器544的通风通道5444的排气口5448排出。优选地,所述排气口5448与风机546的进风口连通,这样,在排湿通道540内构成循环回路,可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544的排气口5448可以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界相通,这样,经热交换器544处理后的气流可直接排放至衣物处理设备外。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546的进风通路5462穿过热交换器544 内部,从除湿装置50的排湿区流出的湿热气流在通过热交换器544时,与风机 546进风通路5462内的冷气流发生热交换,从而可去除湿热气流中的水分并降低湿热气流的温度,最后经由热交换器544的排气口5448排出;风机546进风通路5462内的气流在流经热交换器544时得到预热,从而可实现能量的部分回收利用,节约能量。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热交换器544,从排湿通道540 的出风侧排出的气流直接排出至衣物处理设备外。
除湿装置50通过切换机构90、92、94可选择性地与其中任意一个容器30 流体相通。切换机构90、92、94可以为阀门、电磁阀等形式。
具体地,除湿装置50的吸湿通道520可通过切换机构90、92、94可选择性地与其中任意一个容器30流体相通。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机构90、92、94 包括设置在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与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的连接处的第一切换机构90,及设置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上的第二切换机构92、94。根据需要,第一切换机构90和第二切换机构92可分别连通其中一个容器30与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和进风段522,并切断其他容器30与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和进风段522的连接。第一切换机构90/第二切换机构92、94可以设置在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进风段522与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出风通路34 的连接处。作为替换方案,第一切换机构90/第二切换机构92可以设置一个以上,分别设置在每个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出风通路34内,图1显示了设置两个第二切换机构92、94的情形;根据需要,可选择其中一个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出风通路34中的切换机构90/92、94打开而其它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出风通路34中的切换机构90/92、94关闭,从而使得该其中一个容器30 与除湿装置50流体相通而切断其他容器30与除湿装置50的之间的流体连接。过滤组件70用于对从容器30排出的气流在进入除湿装置50之前进行过滤处理,以防止从容器30排出的飞絮等异物进入除湿装置50,具体地,可防止从容器 30排出的飞絮等异物进入吸湿排湿构件560的内部或覆盖在吸湿排湿构件560 的表面从而影响吸湿排湿构件560的除湿效果。
过滤组件70用于对从容器30排出的气流在进入除湿装置50之前进行过滤处理,以防止从容器30排出的飞絮等异物进入除湿装置50,具体地,可防止从容器30排出的飞絮等异物进入吸湿排湿构件560的内部或覆盖在吸湿排湿构件560的表面从而影响吸湿排湿构件560的吸湿排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组件70设置在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即位于第二切换机构与除湿装置(具体为吸湿排湿构件560)之间。可以理解地,过滤组件70也可以设置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上,第二切换机构可以位于过滤组件70的沿气流方向的下游(即沿气流方向过滤组件70位于第二切换机构与容器30之间或者说第二切换机构位于过滤组件70与除湿装置50之间);或者第二切换机构可以位于过滤组件70的沿气流方向的上游(即沿气流方向第二切换机构位于过滤组件70与容器30之间或者说过滤组件70位于第二切换机构与除湿装置50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组件7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如为一个,则设置于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上,如为多个,则可分设于多个容器 30的出风通路34上。
过滤组件70包括过滤器720和过滤器自清洁装置740;或者过滤组件70 为可拆卸的过滤器720及其安装支架。当过滤器720为可拆卸时,用户可根据传感器的传感数据手动清理过滤器720,当然也可以在每次作业完成之后进行清理,或者不定期进行清理,具体清理方式可为将过滤器720手动拆下之后进行冲洗、擦拭等。
过滤器720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滤网,滤网的网孔目数可根据需要设定。过滤器720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采用一级过滤,过滤器720 设定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上或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也可以采用两级或多级过滤,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上和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皆设置过滤器720,加强过滤效果。
过滤器自清洁装置740用于自动地对过滤器720进行清洁,以确保过滤器 720的过滤功能。清洁方式可以采用液体喷淋方式、振动方式、吹风方式或刮扫方式。例如,过滤器自清洁装置740包括用于对过滤器720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740、用于对过滤器720进行振动的振动机构(例如采用振动电机对滤网进行振动)、用于对过滤器720进行吹风的吹风机构(例如可通过吸湿通路520 的风扇526反向旋转来产生反向气流即清洁时流经过滤器720的气流方向与烘干时流经过滤器的720的气流方向相反,尤其是当风扇526设置在吸湿通路520的进风段522时效果更佳;当然,也可以另外专门设置一个用于对过滤器720 进行反向吹风的风扇);或用于对过滤器720进行刮扫的刮扫机构例如刮板,该刮板可借助人力、也可以为电动刮板,在检测到过滤器720堵塞到一定程度时,根据传感器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电动刮板沿过滤器720的吸附表面进行刮擦以清理吸附于其上的毛絮等杂物。根据需要,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器可控制过滤器自清洁装置740对过滤器720主动进行清洁。
下面以液体喷淋方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喷淋机构740包括喷嘴742和用于向喷嘴供水的供水系统744,喷嘴742正对过滤器720,供水系统744通过开关例如阀门(图未示)与衣物处理设备的进水水路(图未示)相连,通过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器可控制开关打开或关闭。优选地,喷淋机构740的喷嘴742 设置在过滤器720的靠近除湿装置50的一侧(也即远离容器30的出风口的一侧),从容器30排出的毛絮等异物通常吸附在过滤器720的远离除湿装置50 的一侧(也即靠近容器30的出风口的一侧)。这样,喷淋机构740喷出的流体例如水流经过滤器720的方向与容器30排出的气流流经过滤器720的方向相反。如此设置,喷淋机构740喷出的流体较易使吸附于过滤器720上的毛絮从过滤器720上脱离,并随水流一起进入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通道从而排出衣物处理设备。例如,当过滤器720例如滤网倾斜设置于容器30的出风通道或吸湿通道 520的进风段522内时,喷淋机构740的喷嘴742设置于滤网的靠近除湿装置 50的一侧并位于滤网的中间线以上的位置,以便从喷嘴744喷出的液体能尽量覆盖整个滤网,从而有效清洁滤网。可以理解地,所述滤网也可以水平设置、竖直设置、部分倾斜加部分竖直设置或部分水平加部分倾斜设置等等,而喷嘴 742的喷淋方向设置为利于在自清洁过程启动时能够尽可能全面喷洒到过滤器 720的全部面积。
采用液体喷淋方式时,过滤器720及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可设于除湿通道的进风段522内,清洁后的流体可从吸湿通道的进风段522经由其中一与之连流体通的容器30(例如容器30上下叠置时,清洁进行时或清洁完成后,位于下部的容器30与吸湿通道的进风段522连通,而位于上部的容器30与吸湿通道的进风段522之间的连通被第二切换机构92、94切断)的出风通路34流向该容器30的排水通道后排出衣物处理设备。例如,当需要对图1中的上部容器30 内的衣物进行烘干时,控制器可控制第一切换机构90连通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与上部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且切断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与下部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的连通;同时,控制器可控制位于上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 34中的第二切换机构92连通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与上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且可控制位于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中的第二切换机构94切断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与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的连通。当需要对图1 中的下部容器3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时,控制器可控制第一切换机构90连通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与下部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且切断除湿装置50的出风段524与上部容器30的进风通路32的连通;同时,控制器可控制位于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中的第二切换机构94连通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与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且控制位于上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中的第二切换机构92切断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与上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的连通。当烘干完成后需要对过滤器720进行清洁时,控制器控制位于上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中的第二切换机构92切断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与上部容器30 的出风通路34的连通,控制位于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中的第二切换机构 94连通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与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清洁后的液体可通过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再经由下部容器30的排水通道排出;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与下部容器30的排水通道之间可以通过阀门连通或切断。
即在上部容器30烘干衣物的过程中,第二切换机构92连通上部容器30 的出风通路34和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而第二切换机构92关闭下部容器 30的出风通路34与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的连通,当过滤器720进行喷淋清洁时,控制短时打开第二切换机构94以将喷淋水排向下部容器30或排水通道。在下部容器30烘干衣物的过程中,第二切换机构92始终关闭上部容器30 的出风通路34和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的连通,而第二切换机构94始终连通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与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522,从而实现下部容器 30的气流能够通过过滤器720并流向除湿装置,而过滤器720进行喷淋清洁的液体与以上气流相反的方向流向下部容器30或排水通道。
采用液体喷淋方式时,过滤器720及过滤器自清洁装置740也可设置于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上,例如,可在每个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上设置过滤器 720及过滤器自清洁装置740,清洁后的液体可通过相应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 再经由该容器30的排水通道排出;
可以理解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740的水流可经过单独设置的流体管路流向其中一个容器30的储水桶或排水管路,例如位于最下面的容器30的储水桶或排水管路,此时只需在上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34与下部容器30的出风通路 34的交接处设置一个第二切换机构,仅仅实现上下容器出气通路34与除湿装置50的进风段的连通切换即可。
清洁频率可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在每次对衣物进行除湿处理之后即对过滤器720进行一次清洁处理。也可以在多次对衣物进行除湿处理之后再对过滤器720进行清洁处理。每次清洁处理的喷淋时间和喷淋水的速度等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每次清洁处理的喷淋时间和喷淋水的速度可以固定,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例如,如果每次对衣物进行除湿处理之后即对过滤器720进行一次清洁处理,喷淋时间可以相对较短而喷淋水的速度也可以相对较小;而如果是多次对衣物进行除湿处理之后再对过滤器720进行一次清洁处理,喷淋时间可以相对较长和喷淋水的速度也可以相对较大;或者可在过滤器720上设置传感器,当感测到过滤器720阻塞较为严重时,例如通路上的气压传感器,当管路上气压降低至某一阈值时,表征过滤器堵塞已经较为严重,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器可上调喷淋机构的喷淋时间和/或喷淋水的速度,从而增大清洁力度。
用于容纳衣物的容器30可以为洗衣机的衣物处理桶或干衣机的衣物处理桶;至少两个用于容纳衣物的容器30可以上下叠置或水平叠置。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为洗衣机,包括上下叠置的上洗衣桶和下洗衣桶;可以理解地,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也可以为洗烘一体机,上衣物处理桶为烘干机的内桶而下衣物处理桶为洗衣机的内桶或下衣物处理桶为烘干机的内桶而上衣物处理桶为洗衣机的内桶;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还可以为干衣机,上衣物处理桶为上烘干机的内桶、下衣物处理桶为下烘干机的内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除湿步骤:除湿装置择一地流体连通其中一个容器并对其内的衣物进行除湿处理,其中,从所述容器流出的气流经过过滤组件后进入除湿装置;
清洁步骤: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对所述过滤器进行清洁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步骤还包括:控制从所述除湿装置排出后进入所述容器的气流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具体地,可在容器的进风口附件设置温度传感器,当传感器感应到进入容器进风口的气流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例如75 度时,控制器将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例如降低其加热温度,从而降低进入排湿区的气流的温度,相应地降低吸湿排湿构件自身的温度,从而降低从吸湿区流出并进入容器的气流的温度。
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对过滤器进行清洁处理的方式可以为喷淋方式、吹风方式、振动方式或刮扫方式等等。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省略过滤器自清洁装置,而通过将过滤器可拆卸地安装于衣物处理设备内,使得过滤器可从衣物处理设备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当过滤器720为可拆卸时,用户可根据传感器的传感数据手动清理过滤器720,当然也可以在每次作业完成之后进行清理,或者不定期进行清理,具体清理方式可为将过滤器720手动拆下之后进行冲洗、擦拭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至少具备如下特点:
过滤器的应用,可防止容器内的飞絮等异物进入吸湿排湿构件的内部或覆盖在其表面,而影响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和排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可拆卸地安装于容器的出风通路上或吸湿通道的进风段内,使得过滤器可从衣物处理设备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从而确保过滤器的过滤功能不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而对除湿装置提供有力保护,提升衣物的除湿/烘干效率、缩短除湿/烘干时间和延长除湿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可自动对过滤器进行清洁,确保过滤器的过滤功能不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而对除湿装置提供有力保护,提升衣物的除湿/烘干效率、缩短除湿/烘干时间和延长除湿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容器共用同一除湿装置,可简化结构、降低设备的体积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用于容纳衣物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进风通路和出风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除湿装置,包括吸湿通道、排湿通道及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吸湿排湿构件包括与所述吸湿通道相通的吸湿区和与所述排湿通道相通的排湿区;所述吸湿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吸湿区进风侧的进风段和位于所述吸湿区出风侧的出风段;所述排湿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排湿区进风侧的进气段和位于所述排湿区出风侧的排气段;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段与所述容器的进风通路相连且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段与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相连从而形成循环回路,循环回路上设置有风机以在所述循环回路内形成循环气流;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吸收所述循环气流的水分,以及将所述水分通过所述排湿通道排出;及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上或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段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用于防止所述容器内的异物到达所述吸湿排湿构件,
所述过滤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内或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清洁的过滤器自清洁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和/或
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振动的振动机构;和/或
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吹风的吹风机构;和/或
所述过滤器自清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过滤器进行刮扫的刮扫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的流体流经所述过滤器的方向为远离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容器,所述除湿装置通过切换机构可选择性地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容器流体相通,从而使得所述除湿装置可择一地对所述容器内的衣物进行除湿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所述容器的进风通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与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段相连,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与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段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段并位于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吸湿区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换机构设置于所述除湿装置的进风段与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的连接处;或
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分别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出风通路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通道内设置有风机、加热器和热交换器,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排湿区附件,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排湿区的出风侧,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与所述排湿区流体连通的通风通道及供冷凝水排出的冷凝水排放口;
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通道,所述热交换器的通风通道的排气口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或
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通道,所述热交换器的通风通道的排气口与衣物处理设备外部连通;或
所述风机包括进风通路,所述进风通路穿过所述热交换器内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容器包括上下叠置的上桶和下桶,所述除湿装置位于所述上桶和下桶之间、上桶的上方或下桶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桶和下桶均为洗衣机的内桶;或
所述上桶为烘干机的内桶而所述下桶为洗衣机的内桶;或所述上桶为洗衣机的内桶而所述下桶为烘干机的内桶。
CN202123000589.XU 2021-11-30 2021-11-30 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8756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0589.XU CN218756579U (zh) 2021-11-30 2021-11-30 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0589.XU CN218756579U (zh) 2021-11-30 2021-11-30 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6579U true CN218756579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3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00589.XU Active CN218756579U (zh) 2021-11-30 2021-11-30 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6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80287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EP2039819B1 (en) Washer-drier machine
TWI633866B (zh) Tableware cleaning and drying machine
KR100700793B1 (ko) 건조 겸용 세탁기의 린트 필터 어셈블리
KR20090105120A (ko) 의류처리장치 및 의류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SK50302012U1 (sk) A method of removing folds of the laundry and corresponding washing machine
JP2004503310A (ja) 洗浄可能なフィルタを備えた空気案内式の家庭用機器
CN218812690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KR20090102415A (ko) 건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145686B2 (ja) 衣類乾燥機
JP5151894B2 (ja) 食器洗い乾燥機
EP2042646A1 (en) Home laundry dryer
CN21875657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TWM651866U (zh) 衣物處理設備
JP4425767B2 (ja) 洗濯機
KR101430459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WO2018121870A1 (en) A laundry dryer comprising a filter assembly and a method to clean a filter assembly
KR102249080B1 (ko) 현열 교환형 급속건조 의류관리 장치
KR20180027046A (ko) 의류처리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WO2005054563A1 (en) A washer/dryer with a condenser and a lint collection propeller
JP4317680B2 (ja) 洗濯乾燥機
JP2007307062A (ja) 洗濯物乾燥装置
JP2806542B2 (ja) 衣類乾燥機
CN215685723U (zh) 多功能收纳系统
CN109106958A (zh) 一种采用ptc加热片的衣物烘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