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5723U - 多功能收纳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收纳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5723U
CN215685723U CN202021774885.8U CN202021774885U CN215685723U CN 215685723 U CN215685723 U CN 215685723U CN 202021774885 U CN202021774885 U CN 202021774885U CN 215685723 U CN215685723 U CN 215685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air
suction
suction module
path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48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度烨
洪铉轸
朴秦元
金财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eiy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eiy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eiy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weiy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5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5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5/00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0Filter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2Lint collec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3/00Apparatus for smoothing or removing creases from garments or other textile articles by formers, cores, stretchers, or internal fram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or steam 
    • D06F73/02Apparatus for smoothing or removing creases from garments or other textile articles by formers, cores, stretchers, or internal fram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or steam  having one or more treatment chamb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收纳系统,所述多功能收纳系统包括收纳室(100)和机械室(200),并且包括:风扇单元,使空气沿一个方向流动;吸入模块(700),与风扇单元连通,并且包括形成为吸入对象物体上的异物的头部(720);吸入模块安装部,形成在收纳室(100)或机械室(200)的一侧,形成为可拆卸吸入模块(700);以及吸入流路,形成为连通吸入模块(700)、吸入模块安装部及风扇单元,并且当吸入模块(700)与吸入模块安装部结合时,风扇单元与头部(720)连通。

Description

多功能收纳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收纳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安装单独清洁衣物的吸入模块,并且特定地形成机械室或收纳室的内部流路,以有效操作吸入模块的多功能收纳系统的技术。
背景技术
衣柜、收纳柜或衣物管理器等作为一种在其内部收纳衣物、被子、各种生活用品的柜子(cabinet),可以使用蒸汽以去除使用者在直接使用相应物品时附着到物品上的灰尘等污染物或异味物质等并且改善褶皱。
其中适用的原理在于,当将蒸汽直接喷射到柜子内的衣物等物品上时,蒸汽中的水分子吸收污染物或异味物质而一起蒸发,从而可以在去除污染物或异味物质的同时改善褶皱。
其中,“蒸汽(steam)”是指通过高压喷嘴等以气体的形式喷射的约100 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水,当在室温下喷射时,其将表现为可视的白雾形状。
然而,据报告显示,当使用蒸汽时,存在衣物等被损坏的问题。例如,当将高温蒸汽或高温/高压蒸汽直接喷射到敏感材质的衣物上时,可能会发生损坏衣物材质的情况。
使用蒸汽时,还有可能存在一种问题,即通过蒸汽生成的水分子在室温下喷射后会凝结成水滴,但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除湿,水滴会残留在衣物上,当这种态持续较长时间时,敏感材质的衣物会被损坏。
除了损坏衣物以外,蒸汽的使用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问题。当将蒸汽直接喷射到衣物等中包含的塑料部分等时,可能会发生产生对人体非常有害的环境激素的致命性问题,因此在不使用高温蒸汽的前提下对收纳于收纳室内部的衣物等进行清洗的技术亟需得到开发。
另一方面,近期开发的衣物管理装置通过自动清洗衣物而给使用者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使用上的自由度受到了极大限制。例如,当异物仅粘附在衣物的一小部分上时,用户可能仅希望清洁衣物的局部,但是衣物管理装置只能执行特定的整体模式,因此会浪费不必要的电力和时间。
相关地,现已公开的现有技术包括第20-0479972号韩国授权实用新型。上述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左右移动衣柜内部的衣架杆来清除衣物上的灰尘的装置。除了上述现有技术以外,其它诸多衣物管理装置中也应用了通过移动用于固定衣物的部分来清除衣物上的异物的技术。但是,这些现有技术在集中清洗使用者期望的局部的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并且会浪费不必要的电力和时间,因此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479972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集中清洁使用者期望的特定衣物部位来最大化使用者的自由度并且提高衣物清洁效率的技术。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间密集结构,即无需设置用于吸入模块的单独的流路,而是可以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原有流路的同时,通过流路切换来操作吸入模块。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收纳系统,所述多功能收纳系统包括收纳室(100)和机械室(200),并且包括:风扇单元,使空气沿一个方向流动;吸入模块(700),与所述风扇单元连通,并且包括形成为吸入对象物体上的异物的头部(720);吸入模块安装部,形成在所述收纳室(100)或机械室(200)的一侧,形成为可拆卸所述吸入模块 (700);以及吸入流路,形成为连通所述吸入模块(700)、吸入模块安装部及风扇单元,并且当所述吸入模块(700)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结合时,所述风扇单元与头部(720)连通。
此外,所述机械室(200)可以包括:进气口(210)和排气口(250),用于连通外部空气与机械室(200);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用于分别打开或关闭循环空气入口和循环空气排出口;第一流路(220),用于连通所述进气口(210)与风扇单元(230);以及第二流路 (240),其分别与所述排气口(250)、风扇单元(230)、第一流路(220)以及收纳室(100)连通。
此外,所述吸入流路可以包括:过滤部,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过滤部;集尘部,用于收集通过所述过滤部的空气中所含的异物;以及流路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风扇单元选择性地与所述吸入流路或预设流路进行连通。
此外,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位于所述机械室(200)中,作为所述流路切换单元的第一流路切换部(413)运行,以使得所述吸入流路包括以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而按照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过滤部、集尘部以及风扇单元(230) 的顺序形成的流路。
此外,在所述吸入模块处于运行状态的吸入模块模式中,当所述风扇单元(230)工作时,所述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 可以分别关闭所述循环空气入口和循环空气排出口,以使得通过所述吸入流路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流路(240)排放到所述排气口(250)。
此外,所述机械室(200)还包括:除湿部(260),对在所述收纳室(100) 中流动的循环空气进行除湿;以及循环过滤单元(229),对通过所述循环空气入口供应到所述收纳室(100)的循环空气供应水分,其中,在衣物管理模式下,所述除湿部(260)或循环过滤单元(229)运行,并且所述预设流路可以通过作为所述流路切换单元的第一流路切换部(413)而按照所述第二流路 (240)、循环空气入口、收纳室(100)、循环空气排出口、第二流路(240)、第一流路(220)以及风扇单元(230)的顺序形成,以在所述机械室(200) 和收纳室(100)之间进行循环。
此外,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位于所述收纳室(100)的一侧,所述收纳室 (100)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收纳室(100)连通的再循环模块(300),所述风扇单元是所述再循环模块(300)的再循环风扇(310),作为所述流路切换单元的第二流路切换部(312)可以运行,以使得所述吸入流路以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而包括按照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过滤部、集尘部以及再循环风扇(310)的顺序形成的流路。
此外,所述预设流路可以形成为使得通过所述再循环风扇(310)从所述收纳室(100)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流路切换部(312)而重新排放到所述收纳室(100)的流路。
此外,所述收纳室(100)的外侧设置有包括再循环风扇(310)的再循环模块(300),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循环模块(300)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再循环风扇(310)连通,第三流路切换部(433)和第四流路切换部 (314)运行,以使得所述吸入流路以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而包括按照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过滤部以及集尘部的顺序形成的流路,其中,所述第三流路切换部(433)可以将所述再循环风扇(310)的吸入连通侧形成为选择性地朝向所述吸入流路或收纳室(100),所述第四流路切换部(314)可以将所述再循环风扇(310)的排放连通侧形成为选择性地朝向所述收纳室(100)或再循环排气口(316)。
此外,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位于所述机械室(200),作为所述流路切换单元的第五流路切换部(441)、第六流路切换部(444)和第七流路切换部(445) 运行,以使得所述吸入流路以空气流动方向为基准而包括按照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过滤部、集尘部、风扇单元(230)、第二流路(240)以及排气口(250) 的顺序形成的流路。
此外,所述第五流路切换部(441)位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与过滤部之间以连通两者,并且使得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流路(240) 或过滤部连通,所述第六流路切换部(444)使得所述风扇单元(230)选择性地与所述吸入流路或第一流路(220)连通,所述第七流路切换部(445)使得所述第二流路(240)选择性地与所述排气口(250)或吸入模块安装部连通,在所述除湿部(260)或循环过滤单元(229)以预设条件进行交替工作的褶皱去除模式下,所述第五流路切换部(441)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连通,所述第六流路切换部(444)与所述第一流路(220)连通,所述第七流路切换部 (445)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连通,当所述风扇单元(230)工作时,可以通过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排放空气。
此外,在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风扇单元(230)而被强制性地吸入的吸入模块模式下,所述第五流路切换部(441)与所述过滤部连通,所述第六流路切换部(444)与所述吸入流路连通,所述第七流路切换部(445)与所述排气口 (250)连通,因此,当所述风扇单元(230)工作时,可以通过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吸入外部空气。
此外,所述吸入模块(700)可以包括:结合部(701),以使得可以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进行拆卸;以及连接管(710),连接所述结合部(701)与头部(720),并且可以调节长度和方向。
此外,所述连接管(710)可以形成为波纹形状。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包括波纹管的吸入模块,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集中清洁衣物的特定部位,因此具有最大限度地提升使用者的自由度的效果。另外,根据使用者的选择,可以选择性地清洁期望的部位,因此在不执行衣物管理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且可以根据多功能收纳系统的操作而节约消费电力。
本实用新型在用于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加湿和除湿的流路中添加流路切换部而构造吸入流路,因此可以简化流路的结构,不仅可以通过以上变更而实现具备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收纳系统,还可以将其形成为空间密集型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为用于说明图1的多功能收纳系统的空气净化模式的概念图;
图3为用于说明图1的多功能收纳系统的衣物管理模式的概念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为示出在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吸入模块工作时的空气移动流路的框图;
图6为示出在图5的结构中执行衣物管理模式时的空气循环流路的框图;
图7为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吸入模块工作时的空气移动流路的框图;
图8为示出在图7的结构中执行衣物管理模式时的空气循环流路的框图;
图9为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吸入模块工作时的空气移动流路的框图;
图10为示出在图9的结构中执行衣物管理模式时的空气循环流路的框图;
图11为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吸入模块的褶皱去除模式工作时的空气移动流路的框图;
图12为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吸入模块的吸入模块模式工作时的空气移动流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
为了进行说明,使用诸如“前”、“后”、“左”、“右”、“上”、“下”的术语,然而使用这些术语仅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下,将多功能收纳系统中的收纳室作为基准,将收纳室的高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收纳室宽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收纳室的高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其方向示于图1中。
多功能收纳系统的结构描述
将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包括收纳室100、机械室200、再循环模块300、壳体500以及门600。
参照图1,壳体500形成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外观。
首先,门600形成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前表面,使用者可以通过打开门600 来靠近收纳室100的内部。当使用者打开门600时,收纳室100部分中的收纳室100内部、机械室200部分中的排气口250、供水水箱270以及冷凝水箱280暴露。但是,门600不覆盖进气口210。即,门600的最下端位于进气口210的上方。这是为了在执行空气净化模式时,在不打开门600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空气净化。
控制部610和排气门650位于门600的外表面上。控制部610包括输入部和输出部,使用者可以通过输入部选择操作模式,并且通过输出部输出当前操作状态。排气门650与机械室200的排气口250连通以在空气净化模式下不打开门600而通过仅打开排气门650来排放过滤的外部空气。
优选地,门600由半反射镜(half-mirror)制成。这是为了在必要时将位于收纳室100内部的衣物等呈现给使用者,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执行镜子的功能来向从收纳室100中取出衣物等的使用者提供便利。
在门600被闭合的状态下,排气门650形成在面对所述机械室200的排气口250的位置。另外,可以在排气口250的前表面上设置格栅部,以防止异物渗入,并且防止由于使用者的粗心而造成的人身伤害,这种格栅部还可以设置在排气门650的后表面上。
收纳室100是收纳衣物等以去除污染物或异味物质的空间。为此,收纳室100的内部上升为高温之后,自然加湿空气可以作为循环空气而被引入并循环。稍后将在操作模式部分描述具体内容。
从收纳室100的内部观察时,循环过滤拆卸部、循环空气入口、循环空气排出口以及功能材料收纳部位于下表面。
循环过滤拆卸部是为了容易地进行拆卸而设置的开口,用于修理或更换位于机械室200中的循环过滤单元229。循环空气入口(未示出)和循环空气排出口(未示出)是使收纳室100内部的循环空气从机械室200流入或排出的开口。
循环空气入口与风扇单元230连通,形成为使得空气从机械室200排放到收纳室100,循环空气排出口被形成为从收纳室100向机械室200方向循环空气。
另外,与收纳室100内部的循环空气入口连通的部分形成为向上倾斜,使得从循环空气入口流入的空气从收纳室100内部的底表面向上具有预定角度而向收纳室100内部进行排放。因此,与从循环空气入口排出的循环空气呈垂直方向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收纳于收纳室100中的衣物等以更大的面积接触,从而可以提高清洁效率。
功能性材料收纳部是收纳用于附加其它功能的物质的空间,其它功能指的是除了去除收纳于收纳室100的衣物等物品的污染物乃至异味物质的功能以外的功能,例如可以收纳香气物质等而排放到收纳室100。此外,功能性材料收纳部可以形成为由使用者定期进行填充。
用于安装再循环模块300的再循环模块安装部位于收纳室100的内侧上方。再循环模块300上可以设置有具有空气喷射功能的喷气衣架。
可选地,吊架可以位于收纳室100的内侧上方的中央,并且左右内壁表面上还可以设置裤架(未示出)。
机械室200既是执行空气净化模式的空间,也是在衣物管理模式中起到空气循环功能的空间,即从收纳室100引入并过滤空气之后,使得自然加湿空气作为循环空气而排出。
机械室200可以相对于收纳室100而位于任何方向,但是优选位于收纳室100的下方。这是因为在收纳室100中冷凝的冷凝水或饱和湿空气可以通过自身的重量而被引入机械室200,从而可以通过冷凝水箱280来排放到外部。
机械室200包括进气口210、第一流路220、风扇单元230、第二流路 240、排气口250、除湿部260、供水水箱270以及冷凝水箱280。
进气口210是将外部空气吸入机械室200的部分。进气口210可以打开或关闭。例如,可以在空气净化模式下打开,并且在衣物管理模式下关闭。进气口210的位置优选为位于将在后面描述的排气口250的下方,并且更优选地位于机械室200的最底部。这是因为在衣物管理模式下,进气口210会被关闭,因此可以使循环空气的循环流路更为简易,并且门600不延伸到进气口210为宜。
进气口210上设置有净化过滤单元拆卸部,因此可以安装净化过滤单元 219。净化过滤单元219具有在空气净化模式下吸入外部空气的功能,并且可以包括预过滤器、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等,但不限于此。
第一流路220与进气口210、第二流路240以及风扇单元230连通。在空气净化模式下由进气口210吸入并过滤的外部空气和在衣物管理模式下通过第二流路240被吸入的循环空气流入第一流路220。
循环过滤单元229位于第一流路220的内侧。循环过滤单元229可以起到过滤循环空气的作用。循环过滤单元229可以包括加湿过滤器,因此当储存在供水水箱270的水供应到加湿过滤器时,循环空气在通过其的过程中吸收水分,从而可以形成自然加湿空气。使用者可以通过打开门600并且靠近循环过滤器拆卸部而移除或安装循环过滤单元229。
在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设置在循环过滤单元229的加湿过滤器或连接供水水箱270与加湿过滤器的管道被加热,从而可以使得自然加湿空气的温度上升到一定水平并且供应到收纳室100。还可以使用单独的加热构件(未示出)以进行加热,或者也可以采用将在后面描述的除湿部260在执行除湿的过程中产生的热。
风扇单元230的流入侧与第一流路220连通,以提供将空气吸入到第一流路220的动力。在空气净化模式下,外部空气通过风扇单元230的操作而被吸入到第一流路220,而在衣物管理模式下,收纳室100内侧的空气作为循环空气而被吸入到第一流路220。风扇单元230的排出侧与第二流路240连通。另外,由于排气口250位于进气口210的上方并且收纳室100位于机械室200的上方,因此能够与排气口250和收纳室100连通的第二流路240可以位于风扇单元230和第一流路220的上方。
第二流路240获得从风扇单元230过滤的外部空气或循环空气。第二流路240选择性地与收纳室100和排气口250中的任何一个连通,并且包括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以对其进行控制。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成对操作以改变流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可以是绕轴线旋转的构件,但是可以采用选择性地改变流路的任何机构。
在空气净化模式下,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使得第二流路240与收纳室100阻断并与排气口250连通(参见图2),而在衣物管理模式下,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使得第二流路240与收纳室100连通并与排气口250阻断(参见图3)。即,在衣物管理模式下,第二流路240的循环空气通过位于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上方的循环空气入口而流入收纳室100内部,并且收纳室100内部的循环空气通过位于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上方的循环空气排出口而重新排放到第二流路240 而进行循环。具体内容在下面的操作模式中详细说明。
排气口250获得由第二流路240过滤的外部空气并将其排放到外部。排气门650位于与排气口250对应的门600的外部,以打开和关闭排气口250。例如,在空气净化模式下,排气门650被打开,以排放从排气口250过滤的外部空气,而在衣物管理模式下,排气门650可以被关闭。
除湿部260执行对流过收纳室100的循环空气除湿的功能。必须进行除湿才可以使收纳室100的内部和循环空气保持舒适的状态并且防止再次污染。可以对收纳室100内部的循环空气进行除湿,或者可以对从收纳室100流向机械室200的循环空气进行除湿。除湿部260可以是例如热泵,但是不限于此。在除湿部260进行除湿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热,这些热不会被丢弃,而是可以在衣物管理模式下使用(在图6至图9中以虚线示出)。例如,可以利用在除湿部260的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在收纳室100加热到大约50至70 摄氏度之后,通过循环空气入口而从第二流路240吸收室温下的循环空气,从而去除衣物等上的污染物乃至异味物质。又例如,如上所述,在除湿部260 进行除湿的过程中产生的热被提供到循环过滤单元229的加湿过滤器,或者被提供到连接供水水箱270和加湿过滤器的管道,从而可以加热用作循环空气的自然加湿空气。上述温度为示例,温度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另外,除湿单元260和循环过滤单元229(即,加湿过滤器)可以被选择性地操作,以防止相互干扰。
在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在衣物管理模式下,可以利用在风扇单元230和除湿部260的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或者可以将通过单独的加热构件(未示出)产生暖空气排放到收纳室100。循环空气由将在后面描述的循环过滤单元229获得水分供应并且变成自然加湿空气,其可以与风扇单元 230提供的暖空气结合以去除被收纳的衣物等的异味和污染。为此,除湿部 260或单独的加热构件(未示出)可位于与循环空气入口相邻的位置。另外,可以形成为由使用者控制自然加湿空气的量和暖空气的量,并且可以根据要储存的衣物的类型和材质而以单独的模式提供优化的控制方法。
另一方面,在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包括机械室200与外部空气和收纳室100两者连通的整体循环模式,以及机械室200与外部空气和收纳室100两者都阻断的整体阻断模式。
供水水箱270储存需供应到设置在循环过滤单元229的加湿过滤器的水。为此,通过管道而与循环过滤单元229连接。冷凝水箱280收集并储存在收纳室100中产生的冷凝水,或者储存在收纳室100中产生的饱和湿空气流入机械室200的第一流路220或第二流路240等而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为此,可以通过管道而与收纳室100和/或第一流路220和/或第二流路240 连接。
为了填充水或丢弃填充的冷凝水,优选使用者可以容易地靠近的供水水箱270和冷凝水箱280。为此,供水水箱270和冷凝水箱280优选位于机械室200的前部,并且当使用者打开门600时,可以使用位于排气口250下方的每个水箱处的把手来容易地进行拆卸。
再循环模块300在空气净化模式下帮助再循环收纳室100的循环空气的同时,还可以执行帮助衣物等的直接干燥的功能。此外,通过独立于机械室 200的操作而进行操作,还可以针对诸如收纳在收纳室100中的衣物等的除尘而执行操作。
多功能收纳系统的操作模式的描述
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的操作模式。
将参照图2描述‘空气净化模式’。
空气净化模式是独立于收纳室100而通过仅操作机械室200来执行外部空气的净化功能的模式。即,由于干净的衣物等可能在室外空气被污染的状态下收纳于收纳室100中,因此空气净化模式是不将外部空气引入到收纳室 100中的操作模式。
当使用者选择空气净化模式时,门600的排气门650被打开,进气口210 同样也被打开。
操作机械室200的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以使第二流路240与排气口250连通,并且与收纳室100和第一流路220进行阻断。在该过程中,收纳室100和机械室200成为各自独立的空间。
风扇单元230运行。通过风扇单元230的运行,外部空气由进气口210 流入第一流路220并且流向风扇单元230。在通过进气口210的过程中,外部空气通过位于进气口210的净化过滤单元219而被过滤。在通过第一流路 22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位于第一流路220的循环过滤单元229而进一步进行过滤。此时,位于循环过滤单元229上的加湿过滤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选择而执行加湿功能或者不执行加湿功能。如果加湿外部空气,将由供水水箱270给加湿过滤器供应水,这与衣物管理模式相似。通过风扇单元230的过滤后的外部空气由第二流路240而从排气口250被排放到外部。
通过重复该过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执行空气净化功能。外部空气连续地流入机械室200中而被过滤,并且过滤后的空气被连续地排出。
优选的是,无论使用者是否打开门600,都可以执行空气净化模式。即使在空气净化模式启用的期间,使用者也可以自由地打开门600以将衣物等放置在收纳室100内或取出衣物。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给供水水箱270填充水,并且排出冷凝水箱280中的水。因为门600没有覆盖进气口210,并且排气口250在门600的内部是敞开的状态,所以门600的打开不影响空气净化模式的操作。
即使在远离多功能收纳系统的位置,即,即使在不容易看到控制部610 的位置,也可以通过仅确认排气门650是否打开来确认当前运行中的是空气净化模式和衣物管理模式中的哪一个模式。
即使过滤器被空气净化模式或衣物管理模式的连续操作而被污染,使用者也可以容易地更换过滤器。净化过滤单元219也可以通过将手伸到门600 下方的进气口210而替换。循环过滤单元229也可以在打开门600的状态下通过循环过滤拆卸部而进行更换。
将参照图3说明‘衣物管理模式’。
衣物管理模式是用于去除位于收纳室100内部的衣物等中的污染物或异味物质的模式。通过将自然加湿空气循环为循环空气,并且使得收纳室100内部处于湿润的环境,可以将衣物等上的污染物或异味物质与湿空气一起去除,它们被引入到机械室200中作为冷凝水而被排出。在该过程中,除湿部260 对流过收纳室100的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可选地,可以利用在除湿部260产生的热来加热收纳室100的内部。即,在衣物管理模式下,循环过滤单元229 和除湿单元260以预定时间进行交替操作,从而可以交替地进行收纳室100 的加湿和除湿。
当使用者选择衣物管理模式时,门600的排气门650关闭并且进气口210 也被关闭。即,在衣物管理模式下,收纳室100中的空气实质上不排放到外部。
除湿部260对流过收纳室100的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可选地,在该过程中产生的热可以加热收纳室100的内部,并且温度可以是50至70摄氏度,但不限于此。操作机械室200的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 242,以使第二流路240与收纳室100和第一流路220连通,并且阻断排气口 250。供水水箱270中的水被供应到加湿过滤器,以使得设置在循环过滤单元 229中的加湿过滤器保持水分。在该过程中,加湿过滤器或者供应到加湿过滤器的水可以通过除湿部260或者单独的加热构件(未示出)产生的热而被加热。
在除湿的同时或除湿之后,风扇单元230运转。随着风扇单元230的运转,收纳室100内部的空气通过循环空气排出口流入第二流路240,并且再次流入第一流路220以流向风扇单元230。在该过程中,空气通过循环过滤单元 229的加湿过滤器而成为自然加湿空气。其再次通过第二流路240,并且通过循环空气入口被供应到收纳室100。
随着该过程的重复,循环空气在收纳室100和机械室200之间连续循环。循环空气在收纳室100中包含污染物或异味物质,但是这些污染物或异味物质不会排放到外部,因此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包含污染物或异味物质的循环空气一旦进入机械室200,将被循环过滤单元229过滤并且被冷凝为冷凝水以单独地收集在冷凝水箱280中,从而不会发生污染物或异味物质再次被供应到收纳室的再污染现象。
另一方面,在衣物管理模式下,风扇单元230和除湿部260或单独的加热构件(未示出)可产生暖空气并排放到收纳室100,也可以先向收纳室100 排放自然加湿空气,并且在停止排放自然加湿空气之后,将暖空气排放到收纳室100。
再循环模块300帮助循环空气的循环。由于再循环模块300从收纳室100 的上侧再循环循环空气,因此对流现象在整个收纳室100中可以更为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机械室200内部的机构不运行,运行的只有再循环模块300,这样可以仅实现对于收纳于收纳室100中的衣物等的除尘功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的衣物管理模式和空气净化模式之外,还包括整体循环模式和整体阻断模式。
首先,整体循环模式是设置在机械室200中的净化过滤单元219与收纳室100乃至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外部空气连通的模式。净化过滤单元219不仅可以对流入收纳室100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还可以过滤流入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外部空气。当室内空气(即,外部空气)和收纳室100内部的空气质量不太差时,可以快速地循环和净化空气的整体循环模式是有利的。
整体阻断模式与整体循环模式相反,是机械室200不与收纳室100乃至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外部空气连通的模式。例如,当净化过滤单元219的性能劣化并且需要更换时、当收纳室100的内部和内部空气不是特别需要过滤时、或者仅需要预热机械室200时,整体阻断模式是有利的。
多功能收纳系统
以下参照图4至图12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收纳系统1000包括风扇单元230、再循环风扇 310、吸入模块700、吸入模块安装部以及吸入流路。风扇单元230及再循环风扇310具有宽泛的概念,包括能够使空气沿一个方向流动的所有风扇装置,其中包括鼓风机、排气扇以及吸气扇等全部。吸入模块安装部是用于安装吸入模块700的部分,只要安装后的结构不引起流速的损失,可以采用任何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都包括吸入流路,吸入流路包括过滤部以及集尘部。这种过滤部和集尘部可以采用广泛使用的构造,过滤部可以由用户定期更换/清洁,并且集尘部执行收集包含在流动空气中的灰尘的功能,因此可以构造为可以由使用者分离并去除收集在集尘部中的尘埃。为此,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集尘部优选形成为可从多功能收纳系统的外部拆卸。
在下文中,将在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至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同时详细描述具体的构造,关于多功能收纳系统构造的重复的说明将不再敖述。
参照图4至图6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具有吸入模块700安装到收纳室100的构造。吸入模块700安装在收纳室100的内侧壁上。图4示出了安装在特定壁面上的构造,但是吸入模块700的安装位置不限于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收纳室 100内侧壁的内部留有单独的空间,所述空间中安装有用于操作吸入模块700 的构造。
在第一实施例中,收纳室10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吸入模块安装部420、第二过滤部421以及第二集尘部422,再循环模块300的内部设置有再循环风扇310和第二流路切换部312。将基于吸气风扇描述再循环风扇310。当使用者开始操作吸入模块700时,再循环风扇310开始运行,此处的吸入流路包括第二吸入模块安装部420、第二过滤部421、第二集尘部422、第二流路切换部312以及再循环风扇310。
第二流路切换部312使再循环风扇310选择性地与吸入流路或预设流路连通。其中,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预定流路是指按照收纳室100、第二流路切换部312、再循环风扇310以及收纳室100的顺序循环的流路。
即,在第一实施例的吸入模块模式中,空气按照第二吸入模块安装部420、第二过滤部421、第二集尘部422、第二流路切换部312以及再循环风扇310 的顺序流动,并且吸入模块700处于吸气状态。其中,吸入到再循环风扇310 的空气可以朝向收纳室100排放,虽然图中未示出,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再循环模块300的其它排气口排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使用吸入模块700,需要打开门600,因此如图5所示,即使朝向收纳室100排放空气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参照图6,可以确认第一实施例的衣物管理模式下的空气流动方向。衣物管理模式通常在关闭门600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第二流路切换部312流体连通收纳室100与再循环风扇310,而非前述的吸入流路,因此循环空气根据机械室200中风扇单元230的操作而在收纳室100与机械室200之间流动。在该过程中,循环过滤单元229和除湿部260交替运行,以使得对位于收纳室100中的衣物进行清洁。
参照图7和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具有吸入模块700安装到机械室200的构造。为了使使用者轻松自如地拆卸吸入模块700,第一吸入模块安装部410优选位于机械室200前侧。此外,为了拆卸吸入模块700而需要打开门600的构造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优选在关闭机械室200的门600的状态下在外露的部分形成第一吸入模块安装部。
在第二实施例中,吸入流路包括第一吸入模块安装部410、第一过滤部 411、第一集尘部412、风扇单元230、第二流路240以及排气口250。其中,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优选分别关闭循环空气入口和循环空气排出口。即,与朝向收纳室100流动的情况相比,通过风扇单元 230吸入的空气通过排气口250排出的构造更为有效。其中,第一流路切换部 413位于第一流路220与风扇单元230之间,并且可以阻断两者之间的流体连通。虽然图7和图8中未示出,但是因第一流路220与第二流路240之间的流体连通被阻断,因此供应到第二流路240的全部空气可以通过排气口250 排出。个别构造的操作优选通过输入到控制单元610的使用者的指令来进行自动控制。可以通过使用步进电动机等操作第一流路切换部413,以切换流路。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吸入模块模式不同,当执行衣物管理模式时,第一流路切换部413被切换。在吸入模块模式下,吸入流路与风扇单元230连通,而在衣物管理模式下,第一流路切换部413连通第一流路220与风扇单元230。此时,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分别打开循环空气入口和循环空气排出口,从而产生在收纳室100与机械室200之间循环的空气流动。如上所述,可以操作再循环模块300的再循环风扇310,以产生更强的空气流动。
参照图9和图10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具有吸入模块700形成在收纳室100外侧的构造,图9和图10以优选实施例示出形成在再循环模块300上的构造。在第三实施例中,吸入模块模式下使用再循环风扇310,而不使用设置在机械室200 中的风扇单元230。因此,在执行前述的衣物管理模式或空气净化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执行吸入模块模式。
第三实施例的吸入流路包括第三吸入模块安装部430、第三过滤部431、第三集尘部432、第三流路切换部433、再循环风扇310、第四流路切换部314 以及再循环排气口316。在第三实施例中,吸入模块模式可以不受衣物管理模式的影响而单独执行,因此优选单独设置再循环排气口316。这是因为在执行衣物管理模式时,如果空气朝着收纳室100排放,将会干扰在收纳室100与机械室200之间流动的循环空气的状态。由于循环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有可能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提前预防。
以再循环风扇310操作时吸入空气的方向为基准,再循环风扇310的前半部分是吸入连通侧,并且再循环风扇310的后半部分是排放连通侧。
第三流路切换部433选择性地将吸入连通侧与吸入流路或收纳室100进行连通,第四流路切换部314选择性地将排放连通侧与收纳室100或再循环排气口316进行连通。
即,在运行吸入模块700的吸入模块模式中,将按照第三吸入模块安装部430、第三过滤部431、第三集尘部432、第三流路切换部433、再循环风扇310、第四流路切换部314以及再循环排气口316的顺序形成流路。而在衣物管理模式中,将按照收纳室100、第三流路切换部433、再循环风扇310、第四流路切换部314以及收纳室100的顺序形成流路。
参照图11和图12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通过吸入模块700来使用褶皱去除模式和吸入模块的构造。在褶皱去除模式下,吸入模块700不会用于吸气,而是将通过吸入模块700排放饱和湿空气或干燥空气(暖风),以使用户手动地去除衣物的特定部位或整体部位的褶皱。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去除褶皱,需要与衣物管理装置独立地配备电熨斗或蒸汽熨斗,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无需单独配备这些装置,因此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在衣物管理模式下使用的流路,并且通过第五流路切换部441、第六流路切换部444和第七流路切换部445实现了这一点。
更为具体地,第五流路切换部441位于第四吸入模块安装部440与第四过滤部442之间以连通两者,并且使得第四吸入模块安装部440选择性地与第二流路240或第四过滤部442连通。第六流路切换部444使得风扇单元230 选择性地与吸入流路或第一流路220连通,第七流路切换部445使得第二流路240选择性地与排气口250或第四吸入模块安装部440连通。
此时,除湿部260或循环过滤单元229按照预设条件呢交替运行,因此理所当然地可以产生前述的饱和空气或干燥空气(暖风)。
在褶皱管理模式下,按照进气口210、第一流路220、第六流路切换部 444、风扇单元230、第二流路240、七流路切换部445、第五流路切换部441、第四吸入模块安装部440以及吸入模块700的顺序形成流路,即具有通过吸入模块700排放特定状态的空气的构造。
而在吸入模块模式下,第五流路切换部441与第四过滤部442连通,第六流路切换部444与吸入流路连通,第七流路切换部445与排气口250连通,因此当风扇单元230运行时,外部空气通过第四吸入模块安装部440而被吸入,并流经第四过滤部442及第四集尘部443。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例可以通过单独的吸入模块700而混合使用褶皱管理模式和吸入模块模式,因此可以执行去除褶皱和去除异物的任务。
以下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共同使用的吸入模块700。参照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吸入模块700由结合部701、连接管 710及头部720构成。其中,连接管710形成为波纹管形状,从而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自由地移动。因此,使用者可以集中清洁衣物的特定部位,并且由于波纹管的特性,可以将长度延长预定长度。头部是与衣物直接接触以吸入衣物上的异物的部分,因此头部的端部优选设置可由使用者的外力而弯曲的弹性构件。
如上所述,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本说明书,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仅仅是示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变更或实现其它等同的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确定。
附图标记
100:收纳室;
200:机械室;
210:进气口;
219:净化过滤单元;
220:第一流路;
229:循环过滤单元;
230:风扇单元;
240:第二流路;
241:第一流路切换构件;
242:第二流路切换构件;
250:排气口;
260:除湿部;
270:供水水箱;
280:冷凝水箱;
300:再循环模块;
310:再循环风扇;
312:第二流路切换部;
314:第四流路切换部;
316:再循环排气口;
410:第一吸入模块安装部;
411:第一过滤部;
412:第一集尘部;
413:第一流路切换部;
420:第二吸入模块安装部;
421:第二过滤部;
422:第二集尘部;
430:第三吸入模块安装部;
431:第三过滤部;
432:第三集尘部;
433:第三流路切换部;
440:第四吸入模块安装部;
441:第五流路切换部;
442:第四过滤部;
443:第四集尘部;
444:第六流路切换部;
445:第七流路切换部;
500:壳体;
600:门;
610:控制部;
650:排气门;
700:吸入模块;
701:结合部;
710:连接管;
720:头部;
1000:多功能收纳系统。

Claims (14)

1.一种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功能收纳系统包括收纳室(100)和机械室(200),并且包括:
风扇单元,使空气沿一个方向流动;
吸入模块(700),与所述风扇单元连通,并且包括形成为用于吸入对象物体上的异物的头部(720);
吸入模块安装部,形成在所述收纳室(100)或机械室(200)的一侧,形成为可拆卸所述吸入模块(700);以及
吸入流路,所述吸入流路形成为连通所述吸入模块(700)、吸入模块安装部及风扇单元,并且当所述吸入模块(700)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结合时,所述风扇单元与头部(7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室(200)包括:
进气口(210)和排气口(250),用于连通外部空气与机械室(200);
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用于分别打开或关闭循环空气入口和循环空气排出口;
第一流路(220),用于连通所述进气口(210)与风扇单元(230);以及
第二流路(240),所述第二流路(240)分别与所述排气口(250)、风扇单元(230)、第一流路(220)以及收纳室(10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流路包括:
过滤部,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过滤部;
集尘部,用于收集通过所述过滤部的空气中所含的异物;以及
流路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风扇单元选择性地与所述吸入流路或预设流路进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位于所述机械室(200)中,
作为所述流路切换单元的第一流路切换部(413)运行,以使得所述吸入流路包括以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而按照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过滤部、集尘部以及风扇单元(230)的顺序形成的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入模块处于运行状态的吸入模块模式下,
当所述风扇单元(230)工作时,所述第一流路切换构件(241)和第二流路切换构件(242)分别关闭所述循环空气入口和循环空气排出口,以使得通过所述吸入流路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流路(240)排放到所述排气口(25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室(200)还包括:
除湿部(260),对在所述收纳室(100)中流动的循环空气进行除湿;以及
循环过滤单元(229),对通过所述循环空气入口供应到所述收纳室(100)的循环空气供应水分,
在衣物管理模式下,所述除湿部(260)或循环过滤单元(229)运行,
所述预设流路通过作为所述流路切换单元的第一流路切换部(413)而按照所述第二流路(240)、循环空气入口、收纳室(100)、循环空气排出口、第二流路(240)、第一流路(220)以及风扇单元(230)的顺序形成,以在所述机械室(200)与收纳室(100)之间进行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位于所述收纳室(100)的一侧,
所述收纳室(100)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收纳室(100)连通的再循环模块(300),所述风扇单元是所述再循环模块(300)的再循环风扇(310),
作为所述流路切换单元的第二流路切换部(312)运行,以使得所述吸入流路以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而包括按照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过滤部、集尘部以及再循环风扇(310)的顺序形成的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流路形成为使得通过所述再循环风扇(310)从所述收纳室(100)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流路切换部(312)而重新排放到所述收纳室(100)的流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室(100)的外侧设置有包括再循环风扇(310)的再循环模块(300),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循环模块(300)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再循环风扇(310)连通,
第三流路切换部(433)和第四流路切换部(314)运行,以使得所述吸入流路以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基准而包括按照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过滤部以及集尘部的顺序形成的流路,
所述第三流路切换部(433)将所述再循环风扇(310)的吸入连通侧形成为选择性地朝向所述吸入流路或收纳室(100),
所述第四流路切换部(314)将所述再循环风扇(310)的排放连通侧形成为选择性地朝向所述收纳室(100)或再循环排气口(316)。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位于所述机械室(200),
作为所述流路切换单元的第五流路切换部(441)、第六流路切换部(444)和第七流路切换部(445)运行,以使得所述吸入流路以空气流动方向为基准而包括按照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过滤部、集尘部、风扇单元(230)、第二流路(240)以及排气口(250)的顺序形成的流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流路切换部(441)位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与过滤部之间以连通两者,并且使得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流路(240)或过滤部连通,
所述第六流路切换部(444)使得所述风扇单元(230)选择性地与所述吸入流路或第一流路(220)连通,
所述第七流路切换部(445)使得所述第二流路(240)选择性地与所述排气口(250)或吸入模块安装部连通,
在所述除湿部(260)或循环过滤单元(229)以预设条件交替运行的褶皱去除模式下,
所述第五流路切换部(441)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连通,所述第六流路切换部(444)与所述第一流路(220)连通,所述第七流路切换部(445)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连通,因此当所述风扇单元(230)工作时,通过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排放空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风扇单元(230)而被强制性地吸入的吸入模块模式下,
所述第五流路切换部(441)与所述过滤部连通,所述第六流路切换部(444) 与所述吸入流路连通,所述第七流路切换部(445)与所述排气口(250)连通,因此,当所述风扇单元(230)工作时,通过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吸入外部空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模块(700)包括:
结合部(701),与所述吸入模块安装部可拆卸地形成;以及
连接管(710),连接所述结合部(701)与头部(720),并且可调节长度和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710)形成为波纹形状。
CN202021774885.8U 2019-08-22 2020-08-21 多功能收纳系统 Active CN2156857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03001A KR20210023168A (ko) 2019-08-22 2019-08-22 흡입모듈이 구비된 다기능 수납 시스템
KR10-2019-0103001 2019-08-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5723U true CN215685723U (zh) 2022-02-01

Family

ID=75174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4885.8U Active CN215685723U (zh) 2019-08-22 2020-08-21 多功能收纳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23168A (zh)
CN (1) CN21568572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23168A (ko)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9493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2368440B (zh) 包括再循环模块的多功能收纳系统
US11320158B2 (en) Multifunctional circulation system enabling purification of outside air
JP7128363B2 (ja) 衣類ケア設備
CN209307702U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11862175U (zh) 包含衣物掸灰用空气吐出部的多功能收纳系统
CN110621195A (zh) 能够清洁外部空气的多功能循环系统
KR102374098B1 (ko) 도어 내측 물방울 맺힘 방지를 위한 팬을 구비한 다기능 수납 시스템
CN212630269U (zh) 具有单独分离的净化流路的多功能收纳系统
CN112469859B (zh) 用于防止门内侧形成水滴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及利用此烘干门内侧的方法
CN215424402U (zh) 一种带发热组件的湿式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JP2013059381A (ja) 衣類乾燥機
CN215685723U (zh) 多功能收纳系统
CN214386642U (zh) 衣物管理模块及多功能收纳系统
CN213433756U (zh) 空气净化模式下执行设备室强制除湿的多功能收纳系统
KR102215444B1 (ko) 다기능 수납 시스템의 도어 내측 물방울 맺힘 방지를 위한 건조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다기능 수납 시스템
KR102194302B1 (ko) 도어 내측 물방울 맺힘 방지를 위한 팬을 구비한 다기능 수납 시스템
KR20180124746A (ko) 자연가습공기를 이용한 다기능 수납 시스템
CN216454010U (zh) 衣物管理系统
KR20210141248A (ko) 의류관리시스템
CN112301711B (zh) 过滤组件、护理部件及衣物护理装置
CN21875657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9450176U (zh) 衣物护理设备
KR20210138303A (ko) 의류관리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