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6248U - 前缘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前缘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6248U
CN219906248U CN202321715364.9U CN202321715364U CN219906248U CN 219906248 U CN219906248 U CN 219906248U CN 202321715364 U CN202321715364 U CN 202321715364U CN 219906248 U CN219906248 U CN 219906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driving
pressure shell
drive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53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ive Digital Electronic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ive Digital Electron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ive Digital Electronic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ive Digital Electron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53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6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6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6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前缘输送装置。本申请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机架、负压壳体、主动机构、从动机构;所述负压壳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上,所述主动机构和所述从动机构分别装配在所述负压壳体上;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为平面,其底部形成有负压连接口,并且所述负压壳体内形成有负压腔体;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吸附口;所述主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主动轴、主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与所述吸附口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主动滚轮的行程顶端高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本申请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具有独立运输且独立可控的优点。

Description

前缘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前缘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打印介质主要是指打印纸或相纸,使用不同的打印纸或相纸,其打印效果也不同。随着打印技术的发展以及打印应用的需求的拓展,打印介质不再局限于纸张,还发展出了包括纸板、塑料板、木板、塑料膜等。
对于这些片状或者条形的打印介质,尤其是具有一定厚度和硬度的打印介质的连续打印,传统的工艺是将多个打印介质进行堆叠或者码放成垛,然后逐一输送。现有技术为了实现这一工序的自动化,通过设置皮带输送装置,成垛的打印介质被逐一送出,以便后续进行打印作业,并使得打印具有连续性。
现有技术中,皮带输送装置的打印介质的输送具有断续的问题,因为整个皮带输送装置在运输打印介质时,若该打印介质没有完成在皮带输送装置上的运输,就很难进行下一个打印介质的运输,使得打印介质的运输具有断续的特点和问题,无法实现每个打印介质的输送单独进行,且运输不可控;并且如果是成垛的打印介质的输送,在皮带输送装置上可能会一次输送两张或者多张,会影响后续的打印的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前缘输送装置,其具有独立运输且独立可控的优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前缘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机架、负压壳体、主动机构、从动机构;所述负压壳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上,所述主动机构和所述从动机构分别装配在所述负压壳体上;
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为平面,其底部形成有负压连接口,并且所述负压壳体内形成有负压腔体;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吸附口;
所述主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主动轴、主动滚轮;所述主动轴横向放置且其两端分别转动套接在所述负压壳体的侧壁;多个所述主动滚轮分别紧固套接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主动轴连接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所述主动滚轮与所述吸附口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主动滚轮的行程顶端高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
本申请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皮带输送打印介质而言,具有更好的独立性和更好的可控性。打印介质(例如瓦楞纸板)在负压壳体的顶面运输时,负压壳体内形成有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打印介质稳定吸附在负压壳体上,并在主动机构的主动滚轮的滚动摩擦下,使得打印介质向前输送。一方面,输送的过程中,打印介质被稳定吸附,保证了输送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吸附过程中,能够将打印介质上的杂质吸附并除去,起到了除尘的作用;再一方面,通过主动滚轮进行输送,每一个主动机构上的主动滚轮同步转动,而相邻一组的主动机构不互相影响,从而可以实现每一组主动机构的运动独立性;最后一方面,通过主动机构和从动机构和配合,使得运输和输送更远。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从动滚轮、棘轮机构;
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在所述负压壳体的两个侧壁,且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主动轴平行设置;
多个所述从动滚轮分别紧固套接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从动滚轮与其上方的吸附口对应设置,并且所述从动滚轮的行程顶端高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
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主动棘轮、从动棘轮以及传动链条;
所述主动棘轮套接在任一所述主动轴上,所述从动棘轮套接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主动棘轮和所述从动棘轮通过所述传动链条连接;
所述主动滚轮和所述从动滚轮分别与所述吸附口形成吸附间隙。
进一步地,多组所述主动机构平行并间隔设置在所述负压壳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隔机构,该分隔机构包括隔板、门板、转轴、转动驱动器;
所述隔板竖向放置并且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内,并将所述负压腔体分隔;
所述隔板上形成有门孔,所述门板活动扣合在该门孔上;
所述门板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的底部;
所述转动驱动器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上,并与所述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沿轴线自转;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门板相对于所述门孔打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分别贯穿所述隔板,并且所述门孔开设在所述主动滚轮和所述从动滚轮的下方,所述门板的转动行程最高点低于所述主动滚轮行程的最低点,并低于所述从动滚轮行程的最低点;
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主动轴,并且平行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机构还包括转动摆杆,该转动摆杆的中部紧固安装在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转动驱动器通过所述转动摆杆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驱动器为气缸,该气缸的套筒的端部铰接在所述负压壳体上,其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转动摆杆的端部铰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驱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器分别与该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所述分隔机构,多个所述分隔机构平行排布;
多个所述主动机构平行排布在所述负压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口呈矩形;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同步轮、副同步轮、传动带;所述主同步轮紧固套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副同步轮紧固套接在所述主动轴上的位于所述负压壳体外的端部;所述主同步轮与所述副同步轮通过所述传动带连接并传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外;
所述驱动组件的上方放置有防护板,该防护板与所述负压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料机构,该限料机构置于所述负压壳体的上方,并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上;
所述限料机构的底面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的间距,大于一个打印介质厚度,小于两个打印介质厚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前缘输送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前缘输送装置(移除负压壳体的顶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前缘输送装置的再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组主动机构与从动机构的装配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前缘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分隔机构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分隔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图7,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前缘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机架(未图示)、负压壳体10、主动机构20、从动机构30;所述负压壳体10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上,所述主动机构20和所述从动机构30分别装配在所述负压壳体10上;
所述负压壳体10的顶面为平面,其底部形成有负压连接口M1,并且所述负压壳体10内形成有负压腔体(图中未标识);所述负压壳体10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吸附口M2;
所述主动机构20包括驱动组件60、主动轴21、主动滚轮22;所述主动轴21横向放置且其两端分别转动套接在所述负压壳体10的侧壁;多个所述主动滚轮22分别紧固套接在所述主动轴21上;所述驱动组件60与所述主动轴21连接并驱动所述主动轴21转动;
所述主动滚轮22与所述吸附口M2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主动滚轮22的行程顶端高于所述负压壳体10的顶面。
本申请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皮带输送打印介质而言,具有更好的独立性和更好的可控性。打印介质(例如瓦楞纸板)在负压壳体10的顶面运输时,负压壳体10内形成有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打印介质稳定吸附在负压壳体10上,并在主动机构20的主动滚轮22的滚动摩擦下,使得打印介质向前输送。一方面,输送的过程中,打印介质被稳定吸附,保证了输送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吸附过程中,能够将打印介质上的杂质吸附并除去,起到了除尘的作用;再一方面,通过主动滚轮22进行输送,每一个主动机构20上的主动滚轮22同步转动,而相邻一组的主动机构20不互相影响,从而可以实现每一组主动机构20的运动独立性;最后一方面,通过主动机构20和从动机构30和配合,使得运输和输送更远。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负压连接口M1与负压系统连接,负压系统产生的负压,通过负压连接口M1使得负压腔体内形成负压,最终使得吸附口M2形成负压;
负压连接口M1与负压腔体连通,负压腔体与吸附口M2连通。
进一步的,负压壳体10上除了开设的负压连接口M1和吸附口M2,其余地方为密封结构。
负压连接口M1与负压系统连接,属于常规技术手段。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每一组主动轴21之间的间距较小,也为了避免相邻的驱动组件60的相互影响,相邻两组的驱动组件60交错放置。这里的交错放置是指,其中一组的驱动组件60安装在该组对应的主动轴21的左端,那么,这组相邻组的驱动组件60安装在该组对应的主动轴21的右端。
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若多组相邻的驱动组件60不会互相影响,则多组驱动组件60可以安装在其对应的主动轴21的同一端。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机构30包括从动轴31、从动滚轮32、棘轮机构;
所述从动轴31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在所述负压壳体10的两个侧壁,且所述从动轴31与所述主动轴21平行设置;
多个所述从动滚轮32分别紧固套接在所述从动轴31上,所述从动滚轮32与其上方的吸附口M2对应设置,并且所述从动滚轮32的行程顶端高于所述负压壳体10的顶面;
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主动棘轮33、从动棘轮34以及传动链条(未图示);
所述主动棘轮33套接在任一所述主动轴21上,所述从动棘轮34套接在所述从动轴31上,所述主动棘轮33和所述从动棘轮34通过所述传动链条连接;
所述主动滚轮22和所述从动滚轮32分别与所述吸附口M2形成吸附间隙。
从动机构30的工作原理:从动机构30没有单独的动力源,其动力来自任一主动机构20的主动轴21。在一些示例中,从动轴31的动力来自其相邻的主动轴21。在从动轴31相邻的主动轴21的端部安装主动棘轮33,在从动轴31的端部安装从动棘轮34,主动棘轮33和从动棘轮34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并传动。具体的,传动链条张紧在主动棘轮33和从动棘轮34上,以实现动力传动。主动棘轮33和从动棘轮34在安装时,需要满足主动轴21转动时,两个棘轮都带着转动;而主动轴21停止转动时,两个棘轮还可以继续转动这一安装方向的条件。从而,本申请的主动轴21转动时,能够带动从动轴31一同转动;而主动轴21停止转动时,从动轴31依然可以沿着之前的转动方向继续转动。该原理可以参照自行车的传动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主动轴21上的主动滚轮22一个一组或者两个一组,每一组主动滚轮22对应一个吸附口M2。同一组主动滚轮22的数量多,使得同一组的主动滚轮22与打印介质的接触面积更大,对打印介质的输送效果好。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多组所述主动机构20平行并间隔设置在所述负压壳体10上。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分隔机构50,该分隔机构50包括隔板51、门板52、转轴53、转动驱动器54;
所述隔板51竖向放置并且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10内,并将所述负压腔体分隔;
所述隔板51上形成有门孔N,所述门板52活动扣合在该门孔N上;
所述门板52与所述转轴53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53转动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10的底部;
所述转动驱动器54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10上,并与所述转轴53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53沿轴线自转;所述转轴53转动带动所述门板52相对于所述门孔N打开或闭合。
设置分隔机构50,使得负压腔体被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每设置一个分隔机构50,就多分隔出一个腔室。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21和所述从动轴31分别贯穿所述隔板51,并且所述门孔N开设在所述主动滚轮22和所述从动滚轮32的下方,所述门板52的转动行程最高点低于所述主动滚轮22行程的最低点,并低于所述从动滚轮32行程的最低点;
所述转轴53垂直于所述主动轴21,并且平行于所述负压壳体10的顶面。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机构50还包括转动摆杆55,该转动摆杆55的中部紧固安装在所述转轴53的端部,所述转动驱动器54通过所述转动摆杆55与所述转轴53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驱动器54为气缸,该气缸的套筒的端部铰接在所述负压壳体10上,其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转动摆杆55的端部铰接。
需要注意的是,分隔机构50的设置需要避开负压连接口M1处,并尽量避开吸附口M2处,以免起不到分隔负压腔体的作用。
分隔机构50最好成对设置在负压腔体内,并且对称分布在负压连接口M1的两侧。
分隔机构50在本申请中的工作原理:以设置有两个分隔机构50为例,两个分隔机构50分别安装在负压腔体内,并分别位于负压连接口M1的两侧。两个分隔机构50之间的吸附口M2具有负压,从而适用于运输小于两个分隔机构50间距的宽度的打印介质;此外,即使两个分隔机构50均闭合状态,使得两个分隔机构50之间以外的腔室没有负压,对应的吸附口M2没有负压,也不影响大尺寸的打印介质的运输,只是运输效果不够好。
从而可以知道,设置分隔机构50,便于调整负压腔体内的有效负压空间,一方面避免了负压的浪费,另一方面使得负压的吸附更集中在打印介质上。
当需要打开分隔机构50,使得分隔机构50两侧的腔室连通时,只需要通过转动驱动器54推动转动摆杆55摆动,进而使得转轴53绕轴自转,最终使得门板52相对于门孔N打开;而转动驱动器54反向动作,则使得门板52相对于门孔N闭合。
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转轴53的设置方向与分隔板51的长度方向一致。因为分隔板51的长度方向与负压壳体的顶面平行,且垂直于主动轴21。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所述驱动组件60、所述转动驱动器54分别与该控制器电连接。设置控制器以实现自动控制。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所述分隔机构50,多个所述分隔机构50平行排布;
多个所述主动机构20平行排布在所述负压壳体10上。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口M2呈矩形;矩形的吸附口M2与主动滚轮22或从动滚轮32之间,形成有吸附间隙;
所述驱动组件60包括驱动电机64、主同步轮61、副同步轮62、传动带63;所述主同步轮61紧固套装在所述驱动电机64的电机轴上,所述副同步轮62紧固套接在所述主动轴21上的位于所述负压壳体10外的端部;所述主同步轮61与所述副同步轮62通过所述传动带63连接并传动;所述驱动电机64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10外;
所述驱动组件60的上方放置有防护板40,该防护板40与所述负压壳体10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限料机构70,该限料机构70置于所述负压壳体10的上方,并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上;
在一些使用状态下,所述限料机构70的底面与所述负压壳体10的顶面的间距,大于一个打印介质厚度,小于两个打印介质厚度。
设置限料机构70,是为了实现打印介质的逐一输送,避免一次性输送多个打印介质。那么,限料机构70就需要悬空放置在负压壳体10的上方,最好的是,在一些使用状态下,主动滚轮22的行程最高点与限料机构70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在一个打印介质厚度与两个打印介质厚度之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限料机构70可以相对于支撑机架上升或者下降,也可以相对于支撑机架横向移动,对于限料机构70与负压壳体10的间距的约束,只是为了在使用状态下的功能保证,以保证一次只输送一个打印介质出去。
本申请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较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每一组的主动机构20独立运行,从而每一组的主动机构20就可以实现独立控制,比如与距离传感器配合,当检测到打印介质通过时,该组的主动机构20开始运行,而当打印介质完全通过该组主动机构20上方,则停止该组主动机构20运行,从而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和独立控制。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这种输送方式,即使在负压壳体10上,沿着输送方向上平行间隔放置多个打印介质,也可以实现每一个打印介质的独立输送和独立控制。而对于皮带输送的方式,如果皮带上前后放置多个打印介质,多个打印介质就会同时被向前输送,由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较皮带输送的方式,更准确更独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架、负压壳体、主动机构、从动机构;所述负压壳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上,所述主动机构和所述从动机构分别装配在所述负压壳体上;
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为平面,其底部形成有负压连接口,并且所述负压壳体内形成有负压腔体;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吸附口;
所述主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主动轴、主动滚轮;所述主动轴横向放置且其两端分别转动套接在所述负压壳体的侧壁;多个所述主动滚轮分别紧固套接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主动轴连接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所述主动滚轮与所述吸附口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主动滚轮的行程顶端高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从动滚轮、棘轮机构;
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在所述负压壳体的两个侧壁,且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主动轴平行设置;
多个所述从动滚轮分别紧固套接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从动滚轮与其上方的吸附口对应设置,并且所述从动滚轮的行程顶端高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
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主动棘轮、从动棘轮以及传动链条;
所述主动棘轮套接在任一所述主动轴上,所述从动棘轮套接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主动棘轮和所述从动棘轮通过所述传动链条连接;
所述主动滚轮和所述从动滚轮分别与所述吸附口形成吸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主动机构平行并间隔设置在所述负压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机构,该分隔机构包括隔板、门板、转轴、转动驱动器;
所述隔板竖向放置并且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内,并将所述负压腔体分隔;
所述隔板上形成有门孔,所述门板活动扣合在该门孔上;
所述门板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的底部;
所述转动驱动器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上,并与所述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沿轴线自转;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门板相对于所述门孔打开或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分别贯穿所述隔板,并且所述门孔开设在所述主动滚轮和所述从动滚轮的下方,所述门板的转动行程最高点低于所述主动滚轮行程的最低点,并低于所述从动滚轮行程的最低点;
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主动轴,并且平行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机构还包括转动摆杆,该转动摆杆的中部紧固安装在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转动驱动器通过所述转动摆杆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驱动器为气缸,该气缸的套筒的端部铰接在所述负压壳体上,其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转动摆杆的端部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驱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器分别与该控制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分隔机构,多个所述分隔机构平行排布;
多个所述主动机构平行排布在所述负压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口呈矩形;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同步轮、副同步轮、传动带;所述主同步轮紧固套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副同步轮紧固套接在所述主动轴上的位于所述负压壳体外的端部;所述主同步轮与所述副同步轮通过所述传动带连接并传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负压壳体外;
所述驱动组件的上方放置有防护板,该防护板与所述负压壳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料机构,该限料机构置于所述负压壳体的上方,并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上;
所述限料机构的底面与所述负压壳体的顶面的间距,大于一个打印介质厚度,小于两个打印介质厚度。
CN202321715364.9U 2023-07-03 2023-07-03 前缘输送装置 Active CN219906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5364.9U CN219906248U (zh) 2023-07-03 2023-07-03 前缘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5364.9U CN219906248U (zh) 2023-07-03 2023-07-03 前缘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6248U true CN219906248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5364.9U Active CN219906248U (zh) 2023-07-03 2023-07-03 前缘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6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6382B2 (ja) 搬送コンベア及び印刷装置並びに製函機
JPH02188364A (ja) 用紙搬送装置
CN219906248U (zh) 前缘输送装置
JP2001521477A (ja) 2つまたは3つの折りポケットを有するポケット型折り装置
CN116529189A (zh) 用于转换机的反转传送模块
CN110370820B (zh) 一种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纸板打印装置
CN219258985U (zh) 一种纸板印刷翻转装置
CN220147023U (zh) 打印介质吸附搬运装置及打印系统
JP2012101537A (ja) 非反転式のシート用の両面印刷機
US11891258B2 (en) Sheet processing machin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ile for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piles
US6591749B2 (en) Print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vacuum transfer
CN114347643A (zh) 纸箱印刷装置
CN116750540A (zh) 板形介质的打印前缘输送系统
CN113135449A (zh) 图文切割机的分纸系统
KR200312439Y1 (ko) 급지장치
CN113800300A (zh) 一种防划伤薄膜输送机构
CN114364625A (zh) 具有设计为链条夹具系统的传送系统的冲裁机和用于张开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的方法
JP2000191153A (ja) 段ボ―ルシ―ト供給装置
CN215247858U (zh) 一种板体运输组件
CN218754047U (zh) 一种用于纸盒运输及具码垛功能的输送带
CN212503031U (zh) 一种防卡纸送纸机
JPH03166134A (ja) 給紙カセット構造
CN216623265U (zh) 易于更换分离轮的发卡机
JPS6273972A (ja) 印字装置
CN220998502U (zh) 一种用于纸箱印刷机的纸板导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