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8200U - 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8200U
CN219888200U CN202321379962.3U CN202321379962U CN219888200U CN 219888200 U CN219888200 U CN 219888200U CN 202321379962 U CN202321379962 U CN 202321379962U CN 219888200 U CN219888200 U CN 219888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automobile
power genera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99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正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lu Tai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3799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8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8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8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涉及电动汽车辅助发电技术领域。包括车辆底盘以及车身,车身设置于车辆底盘上,车身的前端开设有进风口,车辆底盘上设有与进风口正对的风道,风道内转动设有扇叶,扇叶的传动轴上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通过呈喇叭状的进风件和导风管拼接而成,进风件的前端横截面为矩形,进风件的进风端与进风口对接,且进风件通过螺钉扣合在车身前端的内壁上,可避免其占据车辆前端的绝大部分空间,还可增加该发电装置的进风量;并且设置的如上述结构,可在导风管的引导下将进风量进行物理引导改变被动进入导风件内的风量的流动方向,使进入风道内的风沿同一方向对扇叶做功,提高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辅助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汽车工业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已经出现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但能称得上绿色环保清洁的只有纯电动汽车。目前对于纯电动汽车动力源的开发,一般有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其中,对于风能的开发,原来是采用把风力发电机置于汽车顶部来发电,这样虽然能够使风能利用最大化,同时也增加了汽车风阻。
虽然,有人提出了在汽车上安装移动发电的车载装置,以实现汽车在行走过程中利用风力来发电,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85793.6的纯电动汽车自发电自充电的车载装置。当前的这类车载移动发电装置,往往只能利用风叶轮正前面的一小部分(大约相当于风叶轮正前面面积的1/6)风力吹进来带动叶轮转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因此当前的这类车载移动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比较低,难以真正做到提高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也就无法真正得到实际的应用。如何利用汽车行走时迎面吹到车载装置上的绝大部分风力以提高发电效率正是本申请人的目的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包括车辆底盘以及车身,车身设置于车辆底盘上,车身的前端开设有进风口,车辆底盘上设有与进风口正对的风道,风道内转动设有扇叶,扇叶的传动轴上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车辆底盘上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分流管道,分流管道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冲击涡轮器,车辆底盘上设有与冲击涡轮器的旋转轴连接的第二发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分流管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流管道均与设置的冲击涡轮连通,冲击涡轮的输出口处设有排出管,两个排出管设置于车辆底盘的两侧,且排出管穿设于车身后向外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车辆底盘上设有逆变器和蓄电池,逆变器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接,逆变器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发电机电连接,蓄电池上设有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电连接的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进风口外层设有防尘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扇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扇叶沿进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于风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进风口内设等距设有多个隔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通过呈喇叭状的进风件和导风管拼接而成,进风件的前端横截面为矩形,进风件的进风端与进风口对接,且进风件通过螺钉扣合在车身前端的内壁上,可避免其占据车辆前端的绝大部分空间,还可增加该发电装置的进风量;并且设置的如上述结构,可在导风管的引导下将进风量进行物理引导改变被动进入导风件内的风量的流动方向,使进入风道内的风沿同一方向对扇叶做功。
并在车辆底盘上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分流管道,分流管道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冲击涡轮器,车辆底盘上设有与冲击涡轮器的旋转轴传动连接的第二发电机。如此能利用在导风管物理引导后的风量沿同一方向对冲击涡轮器内的涡轮叶片进行冲击做功,是冲击涡轮内的涡轮叶片高速旋转,带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二发电机持续发电;如此能进一步提高本设备对进风量的利用,提高发电机效率。
分流管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流管道均与设置的冲击涡轮连通,冲击涡轮的输出口处设有排出管,两个排出管设置于车辆底盘的两侧,且排出管穿设于车身后向外延伸。如此设置可将在冲击涡轮内引导出的风量排出车体内,从车体的两侧排出,避免风量留置在车身内,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且两个分流管对冲击涡轮进行做功,能进一步的提高冲击涡轮内的涡轮叶片的旋转速度。
扇叶的数量为至少4个,至少4个扇叶沿进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于风道内。可在导风管的引导下将进入导风管内的风量进行物理引导改变被动进导风件内的风量的流动方向,使进风量沿同一方向对多个扇叶依次做功;且任意两个扇叶间隔设置,相距一定距离;避免上一个扇叶旋转时产生紊流对下一个扇叶的转动造成影响;影响通过扇叶旋转带动第一驱动电机进行发电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与风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冲击涡轮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风管与扇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标:1、车身;2、导风件;3、导风管;4、防尘网;5、车辆底盘;6、分流管道;7、蓄电池;8、逆变器;9、第二发电机;10、冲击涡轮器;11、排出管;12、扇叶;13、安装架;14、第一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5所示。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包括车辆底盘5以及车身1,车身1设置于车辆底盘5上,车身1的前端开设有进风口,车辆底盘5上设有与进风口正对的风道,风道内转动设有扇叶12,扇叶12的传动轴上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14。本技术方案设置的利用风能发电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蓄电式汽车的里程随着行驶的距离加长,其续航里程也相应减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本技术方案将进风口设置在车辆身的前端,避免需要另外开模,起到节约成本,可使用原车的车身1相应结构,并且如此设置还可避免设置的风扇造成本设备的风阻增大的问题发生;设置的风道为塑料管道,通过呈喇叭状的进风件和导风管3拼接而成,进风件的前端横截面为等腰梯形,进风件的进风端与进风口对接,且进风件通过螺钉扣合在车身1前端的内壁上,可避免其占据车辆前端的绝大部分空间,还可增加该发电装置的进风量;并且设置的如上述结构,可在导风管3的引导下将进风量进行物理引导改变被动进入导风件2内的风量的流动方向,使进入风道内的风沿同一方向对扇叶12做功,避免进入风道内的风的流动顺序不一致;影响通过风吹动扇叶12的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驱动电机14旋转进行发电的能力;设置的扇叶12通过安装架13以及螺钉固定在导风管3的内,且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14通过螺钉固定在该安装架13上,第一驱动电机14的旋转轴与扇叶12的旋转轴通过轴套和销轴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车辆底盘5上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分流管道6,分流管道6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冲击涡轮器10,车辆底盘5上设有与冲击涡轮器10的旋转轴传动连接的第二发电机9。
设置的分流管道6与导风管3通过连接接头对接,如此能利用在导风管3物理引导后的风量沿同一方向对冲击涡轮器10内的涡轮叶片进行冲击做功,是冲击涡轮内的涡轮叶片高速旋转,带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二发电机9持续发电;如此能进一步提高本设备对进风量的利用,提高发电机效率;并且设置的冲击涡轮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辆底盘5的中部,第二发电机9也固定在车辆底盘5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分流管道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流管道6均与设置的冲击涡轮连通,冲击涡轮的输出口处设有排出管11,两个排出管11设置于车辆底盘5的两侧,且排出管11穿设于车身1后向外延伸。如此设置可将在冲击涡轮内引导出的风量排出车体内,从车体的两侧排出,避免风量留置在车身1内,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且两个分流管对冲击涡轮进行做功,能进一步的提高冲击涡轮内的涡轮叶片的旋转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车辆底盘5上设有逆变器8和蓄电池7,逆变器8与蓄电池7通过导线相连接,逆变器8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电机14和第二发电机9电连接,蓄电池7上设有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电连接的控制器。设置的逆变器8可以将有第一驱动电机14与第二发电机9在不同工况下发出的电能进行转换,经转换后的电能再次存储在蓄电池7内,当车辆自身的动力电源不足后,设置的蓄电池7将对动力电源进行充电,保证配备该风能发电组件的车辆能正常行驶,提高其行驶里程;设置的蓄电池7安装在车辆底盘5的中部,还能起到稳定车辆重心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进风口外层设有防尘网4。设置的防尘网4可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异物通过进风口进入车辆内造成导风管3内的叶片以及冲击涡轮器10出现损坏,造成本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扇叶12的数量为至少4个,至少4个扇叶12沿进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于风道内。
可在导风管3的引导下将进入导风管3内的风量进行物理引导改变被动进导风件2内的风量的流动方向,使进风量沿同一方向对多个扇叶12依次做功;且任意两个扇叶12间隔设置,相距一定距离;避免上一个扇叶12旋转时产生紊流对下一个扇叶12的转动造成影响;影响通过扇叶12旋转带动第一驱动电机14进行发电的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进风口内设等距设有多个隔板。设置的隔板能在先一步对进风量的流动方向进行引导,进一步的保证进入导风管3内的风量的流动方向沿同一方向流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呈喇叭状的进风件和导风管3拼接而成,进风件的前端横截面为矩形,进风件的进风端与进风口对接,且进风件通过螺钉扣合在车身1前端的内壁上,可避免其占据车辆前端的绝大部分空间,还可增加该发电装置的进风量;并且设置的如上述结构,可在导风管3的引导下将进风量进行物理引导改变被动进入导风件2内的风量的流动方向,使进入风道内的风沿同一方向对扇叶12做功。
并在车辆底盘5上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分流管道6,分流管道6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冲击涡轮器10,车辆底盘5上设有与冲击涡轮器10的旋转轴传动连接的第二发电机9。如此能利用在导风管3物理引导后的风量沿同一方向对冲击涡轮器10内的涡轮叶片进行冲击做功,是冲击涡轮内的涡轮叶片高速旋转,带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二发电机9持续发电;如此能进一步提高本设备对进风量的利用,提高发电机效率。
分流管道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流管道6均与设置的冲击涡轮连通,冲击涡轮的输出口处设有排出管11,两个排出管11设置于车辆底盘5的两侧,且排出管11穿设于车身1后向外延伸。如此设置可将在冲击涡轮内引导出的风量排出车体内,从车体的两侧排出,避免风量留置在车身1内,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且两个分流管对冲击涡轮进行做功,能进一步的提高冲击涡轮内的涡轮叶片的旋转速度。
扇叶12的数量为至少4个,至少4个扇叶12沿进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于风道内。可在导风管3的引导下将进入导风管3内的风量进行物理引导改变被动进导风件2内的风量的流动方向,使进风量沿同一方向对多个扇叶12依次做功;且任意两个扇叶12间隔设置,相距一定距离;避免上一个扇叶12旋转时产生紊流对下一个扇叶12的转动造成影响;影响通过扇叶12旋转带动第一驱动电机14进行发电的能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底盘以及车身,所述车身设置于所述车辆底盘上,所述车身的前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车辆底盘上设有与进风口正对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转动设有扇叶,所述扇叶的传动轴上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风道由呈喇叭状的进风件和导风管拼接而成,进风件的前端横截面为等腰梯形,进风件的进风端与进风口对接;所述扇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扇叶沿所述进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上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冲击涡轮器,所述车辆底盘上设有与所述冲击涡轮器的旋转轴连接的第二发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流管道均与设置的冲击涡轮连通,冲击涡轮的输出口处设有排出管,两个排出管设置于车辆底盘的两侧,且排出管穿设于车身后向外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上设有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发电机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上设有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电连接的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外层设有防尘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内设等距设有多个隔板。
CN202321379962.3U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Active CN219888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9962.3U CN219888200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9962.3U CN219888200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8200U true CN219888200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9962.3U Active CN219888200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8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17304A (en)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 powered vehicles
CN112012879A (zh) 车载直通风道风轮发电机
CN219888200U (zh) 一种汽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CN110397560A (zh) 一种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及车辆
CN112498118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发电装置
CN21661088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风光互补充电装置
CN208134104U (zh) 一种靠涡轮转速驱动发电的风力发电机及汽车
CN112096564A (zh) 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及发电方法
CN112319234A (zh) 一种具有自动充电和续航的电动汽车
CN1081292C (zh) 风道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458224Y (zh) 节能型风能电动摩托车
CN220904706U (zh) 一种带有导风结构的新能源电车
CN2576998Y (zh) 机动车风力节能器
CN110792561A (zh) 一种近地面风力发电装置
CN101088796A (zh) 全风动汽车
KR20040005051A (ko) 풍력과 전기력을 이용한 자동차
CN20811239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的高效电机
CN11620169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风力回收装置
CN10895305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被动式风力发电机
CN215213769U (zh) 设在电动汽车上的风力发电装置
CN219883647U (zh) 一种自发电移动式车载中央空调装置
CN219257076U (zh) 车载式风力一体发电机
CN2415960Y (zh) 节能电动机动车
CN212861109U (zh) 一种低能耗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
CN214998016U (zh) 一种车载微型风力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8

Address after: 310000 Xiaomen Village, Fuchunjiang Town, Tonglu Coun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onglu Tai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Group 4, Xiaomen Village, Fuchunjiang Town, Tonglu Coun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500

Patentee before: Fang Zhenglo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