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9322U - 旋转载台 - Google Patents

旋转载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9322U
CN219859322U CN202320995657.0U CN202320995657U CN219859322U CN 219859322 U CN219859322 U CN 219859322U CN 202320995657 U CN202320995657 U CN 202320995657U CN 219859322 U CN219859322 U CN 219859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tary
bearing
assembly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56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贤
袁玲
何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56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9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9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9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载台,包括承载板、升降组件及旋转组件,承载板上设置有吸附孔,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承载板进行升降,旋转组件用于驱动升降组件及承载板进行旋转。当需要旋转放置在工作台上的产品时,升降组件可升起承载板,由承载板接触并带动产品上升,使产品离开工作台的表面;然后旋转组件驱动升降组件及承载板旋转,使承载板带动产品转动预定角度,再由承载板带动产品下降,使产品重新放回工作台的表面。在不损伤产品的表面的前提下,通过旋转载台对产品进行旋转,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旋转的效率和成本。

Description

旋转载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载台。
背景技术
在液晶面板制造领域,全程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各个工艺环节都是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产品在移动和搬运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磕碰,造成外观不良。因此在各个环节均有对产品边缘进行检测,有些单独作为独立检测设备,有些融合到某一工艺制成设备中。
在端子短路环激光切除设备中,不仅需要对产品进行端子短路环的去除及效果检测,同时还需要对产品边缘上下表面进行缺陷检测,这种检测覆盖产品四周边缘。为了提高设备产能,检测单元设计两套检测头,同时进行双边检测。第一次检测短边,第二次需要将产品旋转90度检测长边,以完成对产品的四边检测。
产品旋转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机械手臂吸取产品后,再带动产品旋转一定角度。但是,采用机械手旋转产品的速度较慢,对整机节拍有一定影响,只适合用于节拍要求较慢的大尺寸产品,而不适用于生产节拍较快的小尺寸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一种旋转载台,可以带动产品进行旋转,并提高产品旋转的效率。
本实施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载台,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吸附孔;
升降组件,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以及
旋转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组件的驱动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固定底板、电机和转台,所述转台转动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台上,所述电机设置在固定底板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台转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减速器和轴芯,所述减速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轴芯和所述电机的转轴,所述轴芯还连接所述转台。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和轴承,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转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内圈压盖、外圈上压盖和外圈下压盖,所述内圈压盖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可将所述轴承的内圈压紧至所述安装座,所述转台、所述外圈上压盖和所述外圈下压盖依次连接,且所述外圈上压盖和所述外圈下压盖可相互压紧所述轴承的外圈。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用于限制所述转台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用于感应所述转台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所述承载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承载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还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板,两个承载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载台中,还包括上料传感器,所述连接板上开设通孔,所述上料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或所述通孔的下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旋转载台,当需要旋转放置在工作台上的产品时,升降组件可升起承载板,由承载板接触并带动产品上升,使产品离开工作台的表面;然后旋转组件驱动升降组件及承载板旋转,使承载板带动产品转动预定角度,再由承载板带动产品下降,使产品重新放回工作台的表面。在不损伤产品的表面的前提下,通过旋转载台对产品进行旋转,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旋转的效率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旋转载台中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旋转载台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旋转载台去除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旋转载台中旋转组件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旋转组件在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旋转载台中旋转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产品短边检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产品长边检测示意图。
其中,10、承载板;11、吸附孔;20、升降组件;21、气缸固定板;22、升降气缸;30、旋转组件;31、固定底板;32、电机;33、转台;34、减速器;35、轴芯;36、安装座;37、轴承;38、内圈压盖;39、外圈上压盖;310、外圈下压盖;40、感应组件;41、感应块;42、位置传感器;50、限位组件;51、限位块;52、限位座;60、连接板;61、通孔;70、支撑板;80、增高件;90、上料传感器;100、产品;200、检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结构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结构,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结构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结构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旋转载台包括承载板10、升降组件20和旋转组件30,承载板10用于承载各类产品,如液晶面板;承载板10设置于升降组件20的驱动端,升降组件20可带动承载板10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升降组件20设置于旋转组件30的驱动端,旋转组件30可带动升降组件20及承载板10绕竖直轴线进行转动。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针对液晶面板的边缘及上下表面进行缺陷检测时,液晶面板被放置在相应的工作台上,工作台的中部形成容置空间,使承载板10位于该容置空间内。检测时,通过工作台对液晶面板进行支撑。
当需要旋转液晶面板时,升降组件20可升起承载板10,由承载板10接触并带动液晶面板上升,使液晶面板离开工作台的表面;然后旋转组件30驱动升降组件20及承载板10旋转,使承载板10带动液晶面板转动预定角度,再由承载板10带动液晶面板下降,使液晶面板重新放回工作台的表面。
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液晶面板离开工作台的表面,因此液晶面板不会与工作台发生摩擦,可避免损伤液晶面板的表面。
并且,请参阅图2和图3,在承载板10上可开设吸附孔11,并在承载板10内部设置通道,外部的真空压缩机及气管可通过该通道连通吸附孔11,使吸附孔11内形成真空,以吸附液晶面板,在旋转过程中使液晶面板的位置不易发生变化,同时可以提高旋转组件30旋转的速度,以提高液晶面板的旋转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旋转组件30包括固定底板31、电机32和转台33,转台33转动设于固定底板31上,升降组件20设置在转台33上,电机32设置在固定底板31上,用于驱动转台33转动。
固定底板31起到支撑作用,电机32用于驱动转台33转动。具体的,可使电机32设置于固定底板31的下方,转台33设置于固定底板31的上方,并使电机32的转轴穿过固定底板31而连接转台33的中心点,从而驱动转台33绕其中心点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4和图5,旋转组件30还可包括减速器34和轴芯35,减速器34的两端分别连接轴芯35和电机32的转轴,同时轴芯35连接转台33的中心点。
根据转台33的实际应用场景,减速器34可利用其内部不同齿轮尺寸和速度转换器将电机32转轴的转速进行减速,由轴芯35输出合适的转速,并获得较大的扭矩。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组件30还包括安装座36和轴承37,安装座36设置在固定底板31上,电机32的转轴(或轴芯35)穿过安装座36与转台33连接,轴承37套设于安装座36上,轴承37的内圈与安装座36固定连接,轴承37的外圈与转台33固定连接。
安装座36为中空结构,外圈开设有水平的安装面,使轴承37的底部可放置于该安装面上。轴承37的作用是支撑转台33,降低转台33转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转台33的回转精度。当电机32及减速器34驱动转台33转动时,转台33及轴承37的外圈会一起转动,而轴承37的内圈和安装座36则保持不动。
进一步的,旋转组件30还包括内圈压盖38、外圈上压盖39和外圈下压盖310,内圈压盖38设置于安装座36上,并可将轴承37的内圈压紧至安装座36,转台33、外圈上压盖39和外圈下压盖310依次连接,外圈上压盖39和外圈下压盖310可相互压紧轴承37的外圈。
在旋转组件30的装配过程中,可先将电机32和减速器34安装到固定底板31上,再将轴芯35安装到减速器34上,然后将安装座36固定到固定底板31上。固定底板31上可设置定位块,安装座36的底部可设置与定位块形状匹配的凹槽,通过凹槽与定位块的配合实现安装座36的安装定位。
之后,可将轴承37套设于安装座36上,通过内圈压盖38将轴承37压紧在安装座36上;同时通过外圈上压盖39和外圈下压盖310从上下两个方向分别压紧轴承37的外圈,最后盖上转台33,并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将转台33与轴芯35进行固定,以及依次将转台33、外圈上压盖39和外圈下压盖310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拆卸和安装旋转组件30,且在满足产品生产节拍需求的基础上,可大大降低旋转组件30的应用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旋转载台还包括感应组件40,感应组件40设置在固定底板31(或者安装座36)上,用于感应转台33的转动角度,使转台33带动承载板10上的产品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即停止转动。
具体的,感应组件40可包括感应块41和位置传感器42,感应块41设置于转台33的侧方,位置传感器42设置于固定底板31上,转台33可带动限位块51转动并经过位置传感器42的感应端,此时位置传感器42可发送信号至控制系统,进而由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2停转,使承载板10上的产品转动到合适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载台还包括限位组件50,限位组件50设置在固定底板31(或者安装座36)上,用于限制转台33的转动角度,使承载板10上的产品的转动角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具体的,限位组件50可包括限位块51和限位座52,限位块51设置于转台33的侧方,限位座52设置于固定底板31上,转台33可带动限位块51转动至抵紧限位座52,此时转台33无法继续转动,以实现对转台33转动角度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升降组件20包括气缸固定板21和升降气缸22,气缸固定板21固定在转台33上,升降气缸22固定在气缸固定板21上,承载板10设置在气缸的活塞杆上。
当升降气缸22的活塞杆伸出时,即可带动承载板10升起;当升降气缸22的活塞杆缩回时,即可带动承载板10降下。
具体的,升降气缸22可选用导台式气缸,以减少横向空间,有利于检测设备收缩空间,应对小尺寸产品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和图3,旋转载台还可包括增高件80,增高件80设置于升降气缸22的活塞杆与承载板10之间。增高件80用于调整承载板10的高度,使升降气缸22伸出/缩回时,承载板10均处于合适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承载板10间隔设置于升降组件20的驱动端。
产品的两侧可分别放在两个承载板10上,在节省材料的前提下,通过两个承载板10对产品进行稳定的支撑。并且,每一个承载板10上可设置多个间隔排列吸附孔11,以达到均匀吸附产品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载台还包括连接板60和支撑板70,两个承载板10设置在连接板60的两侧,支撑板70设置在连接板60上。
连接板60用于连接两个承载板10,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增加承载产品的稳定性。支撑板70设置在两个承载板10之间,用于支撑产品的中部,防止产品的中部因受重力而向下弯曲。
根据实际需要,支撑板7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可将支撑板7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间隔设置。支撑板70的长度可小于承载板10的长度,在实现有效支撑的前提下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载台还包括上料传感器90,连接板60上开设有通孔61,上料传感器90设置于通孔61内,上料传感器90可对准两个承载板10之间的区域,并反馈是否有产品的存在。
或者,上料传感器90也可设置在通孔61的下方,即设置在增高件80上,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上料传感器90。
请参阅图7和图8,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当通过检测头200对产品100进行双边检测时,可通过感应组件40使旋转组件30的旋转角度为90°,并通过限位组件50使旋转组件30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00°,此时旋转载台的工作流程为:
检测头200对产品100进行短边检测→旋转载台启动→升降气缸22上升→承载板10承接产品100→转台33逆时针旋转90°→升降气缸22下降→检测头200对产品100进行长边检测→机械手将产品100下料→完成检测过程。
通过旋转载台,可对产品100进行双边检测,第一次检测产品100的短边,第二次将产品100旋转90并检测产品100的长边,最后完成对产品100的四边检测。
或者,旋转载台的工作流程还可为:
检测头200对产品100进行长边检测→旋转载台启动→升降气缸22上升→承载板10承接产品100→转台33顺时针旋转90°→升降气缸22下降→检测头200对产品100进行短边检测→机械手将产品100下料→完成检测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吸附孔;
升降组件,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以及
旋转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组件的驱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固定底板、电机和转台,所述转台转动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台上,所述电机设置在固定底板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台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减速器和轴芯,所述减速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轴芯和所述电机的转轴,所述轴芯还连接所述转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和轴承,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转台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内圈压盖、外圈上压盖和外圈下压盖,所述内圈压盖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可将所述轴承的内圈压紧至所述安装座,所述转台、所述外圈上压盖和所述外圈下压盖依次连接,且所述外圈上压盖和所述外圈下压盖可相互压紧所述轴承的外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用于限制所述转台的转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用于感应所述转台的转动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承载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板,两个承载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传感器,所述连接板上开设通孔,所述上料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或所述通孔的下方。
CN202320995657.0U 2023-04-25 2023-04-25 旋转载台 Active CN219859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5657.0U CN219859322U (zh) 2023-04-25 2023-04-25 旋转载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5657.0U CN219859322U (zh) 2023-04-25 2023-04-25 旋转载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9322U true CN219859322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5657.0U Active CN219859322U (zh) 2023-04-25 2023-04-25 旋转载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9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44473A (zh) 一种机械手定位抓取机构
CN112850145B (zh) 一种曲面屏幕裂纹检测设备
CN211707423U (zh) 转盘式手表玻璃镜片检测机
CN112099249A (zh) 一种用于液晶面板加工的尺寸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841929A (zh) 转盘式手表玻璃镜片检测机
CN111661646A (zh) 取料装置
CN219859322U (zh) 旋转载台
CN210655199U (zh) 电机与连杆驱动的产品上料转角装置
CN209296608U (zh) 手机外观检测系统
CN216302623U (zh) 取料装置
CN212845057U (zh) 一种电子设备中框检测设备
CN208413249U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机械手结构
CN210575855U (zh) 掰片装置及掰片系统
CN109065344B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自动装配设备
CN210910039U (zh) 耐火材料生产用码垛机器人
CN207827348U (zh) 一种自动搬砖装置
CN216271900U (zh) 一种拾取机构
CN219873445U (zh) 一款晶圆自动搬运机构
CN217801035U (zh) 一种用于大型玻璃加工的平台
CN213731803U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平衡修正机的机械手
CN217675475U (zh) 一种新型电路板上料装置
CN215069672U (zh) 一种抱夹翻转装置
CN220055414U (zh) 一种货物搬运装置
CN215946011U (zh) 一种起重设备缓冲配件物料传送机构
CN215557203U (zh) 一种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