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6801U -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6801U
CN219856801U CN202321242429.2U CN202321242429U CN219856801U CN 219856801 U CN219856801 U CN 219856801U CN 202321242429 U CN202321242429 U CN 202321242429U CN 219856801 U CN219856801 U CN 219856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blade
pressing plate
air inle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424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茅峰玮
张潇霖
俞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424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6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6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6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该格栅包括对称布置的格栅总成,该格栅总成包括叶片总成和框架(14),通过运动轨迹结构和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所述的运动轨迹结构通过运动稳定机构提升稳定性;所述的框架(14)上设有电机(13);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动杆(3)和连杆,所述的电机(13)通过主动杆(3)和连杆传递动力至叶片总成;所述的运动轨迹结构包括连杆,通过连杆确定叶片总成运动轨迹;所述的运动稳定机构包括压板,所述的连杆对应端轴通过压板互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叶片与格栅的运动轨迹结构、动力传递机构、运动稳定机构,使得叶片的运动达到绕轴平动的运动效果并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主动式进气格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油耗,除了通过改善油料配比、降低整车重量以外,主机厂考虑提升整车的空气动力学状态,降低风阻,达到节省燃料、节能减排的目的,主动式进气格栅在整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目前市面上的主动式进气格栅的叶片布置方式仍以水平或竖直或斜置布置,所有叶片的转轴均互相平行,而由于主动式进气格栅可视化的要求提高的原因,叶片的布置方式受到造型的影响,需要将多个叶片转变为一个大叶片的形式,叶片的运动效果要求是绕轴平动,现有技术中叶片的运动未能达成效果。
专利CN216069602U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叶片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格栅框架,活动连接于所述格栅框架上的叶片,所述格栅框架正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格栅框架的背面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叶片通过连接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叶片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与所述格栅框架形成打开或闭合状态的切换。但该专利的连接组件与驱动组件设计目的是旋转和位置移动,依托滑槽完成目标移动,滑槽设计在叶片两侧,空间需求更大,且滑槽成型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而提供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叶片与格栅的运动轨迹结构、动力传递机构、运动稳定机构,使得叶片的运动达到绕轴平动的运动效果并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该格栅包括对称布置的格栅总成,该格栅总成包括叶片总成和框架,通过运动轨迹结构和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所述的运动轨迹结构通过运动稳定机构提升稳定性;
所述的框架上设有电机;
所述的运动轨迹结构包括连杆,通过连杆确定叶片总成运动轨迹;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动杆和连杆,所述的电机通过主动杆和连杆传递动力至叶片总成;
所述的运动稳定机构包括压板,所述的连杆对应端轴通过压板互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运动轨迹结构包括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杆和第五连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连杆一端通过第一压板固定于框架上,所述的第四连杆一端通过第二压板固定于框架上,所述的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另一端均通过孔轴配合与叶片总成连接;
所述的第三连杆一端通过第一压板固定于框架上,所述的第五连杆一端通过第二压板固定于框架上,所述的第三连杆和第五连杆另一端均通过孔轴配合与叶片总成连接。
框架、一根第二连杆、叶片总成和一根第四连杆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达成叶片的绕轴平动,且平行四边形也更为平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机械原理相同,但因为车辆造型的原因,结构设计时空间受限,所述的第四连杆结构跟随车辆造型靠后绕弯,与第五连杆形状不同,避免大叶片的角度位置失控。
进一步地,所述的运动稳定机构由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和第四压板,所述的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压板,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三压板,所述的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一端设有第二压板,另一端之间连接第四压板,增加压板的设计使得连杆组成一体,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动杆和第一连杆,所述的主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依次连接,所述的主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动杆一端与电机花键连接,所述的主动杆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所述的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中部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
所述的主动杆一端与电机花键连接,所述的主动杆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所述的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三连杆中部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
两根主动杆和两根第一连杆形成一个平面四杆机构,推动叶片的绕轴平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叶片总成包括叶片外板以及叶片外板内部的叶片背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叶片背板上设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伸出叶片外板,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包或凸销,所述的限位凸包与保险杠支架上的滑槽间隙配合,所述的凸销与保险杠支架孔销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凸包上设有定位筋,通过调整定位筋调整叶片关闭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叶片背板与叶片外板通过单筋铆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架位于叶片总成一侧,非全包围式的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单叶片尺寸大,通过设计叶片与格栅的运动轨迹结构、动力传递机构、运动稳定机构,使得叶片的运动达到绕轴平动的运动效果并稳定;
(2)本实用新型在叶片背板上设计限位结构,提高了叶片运动轨迹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摒弃传统设计中框架全包围式的设计,仅保留运动轨迹结构、动力传递机构、电机的安装结构部分,节省了框架材料,降低模具成本及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的总成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的总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运动轨迹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运动轨迹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传递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传递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运动稳定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总成的布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总成与保险杠的限位整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总成与保险杠的限位细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的小型化设计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叶片外板、2—叶片背板、2-1—单筋铆焊、2-2—限位凸包、2-2-1—定位筋、3—主动杆、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第五连杆、9—第一压板、10—第二压板、11—第三压板、12—第四压板、13—电机、14—框架、15—保险杠支架、15-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针对的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如图1和2所示,左右总成为对称布置,以左总成为例,由叶片总成和一个框架14组成,通过运动轨迹结构和动力传递机构连接,运动轨迹结构通过运动稳定机构提升稳定性;框架14上设有一个电机13;叶片总成由一个叶片外板1以及叶片外板1内部的一个叶片背板2组成;运动轨迹结构由一根第二连杆5、一根第三连杆6、一根第四连杆7和一根第五连杆8组成,第二连杆5和第四连杆7连接,第三连杆6和第五连杆8连接,通过连杆确定叶片总成运动轨迹;动力传递机构由两根主动杆3和两根第一连杆4组成,一根主动杆3、一根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依次连接,一根主动杆3、一根第一连杆4和第三连杆6依次连接,电机13通过主动杆3和连杆传递动力至叶片总成;运动稳定机构由一块第一压板9、两块第二压板10、一块第三压板11和一块第四压板12组成,连杆对应端轴通过压板互相连接。
如图3和4所示,以第二连杆5和第四连杆7为例,第二连杆5上端通过第一压板9固定于框架14上,第四连杆7上端通过第二压板10固定于框架14上,第二连杆5和第四连杆7下端均通过孔轴配合与叶片总成连接,此时框架14、一根第二连杆5、叶片总成和一根第四连杆7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达成叶片的绕轴平动,且平行四边形也更为平稳。第三连杆6与第五连杆8同理。
如图5和6所示,以第二连杆5为例,电机13固定于框架14上,主动杆3上端与电机13花键连接,电机13旋转输出动力,主动杆3下端与第一连杆4上端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第一连杆4下端与第二连杆5中部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第二连杆5上端固定于框架14上,此时两根主动杆3和两根第一连杆4形成一个平面四杆机构,推动叶片的绕轴平动。第三连杆6同理。
如图7所示,在第二连杆5和第三连杆6上端之间增加第一压板9,下端之间增加第三压板11,在第四连杆7和第五连杆8上端增加第二压板10,下端之间增加第四压板12,增加压板的设计使得连杆组成一体,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第四连杆7和第五连杆8机械原理相同,但因为车辆造型的原因,结构设计时空间受限,第四连杆7结构跟随车辆造型靠后绕弯,与第五连杆8形状不同,避免大叶片的角度位置失控。
如图8所示,叶片背板2与叶片外板1通过九处单筋铆焊2-1的形式进行连接,叶片背板2上设计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伸出叶片外板1,限位结构由四个限位凸包2-2组成,用以与保险杠配合。
如图1、9和10所示,叶片背板2上设计有四个限位凸包2-2;在叶片关闭位置时,限位凸包2-2顶侧凸起X向和Y向与保险杠支架15上的滑槽15-1间隙配合,限位凸包2-2顶侧凸起插入滑槽15-1,X向间隙为0,Y向间隙为0.2mm;Z向通过限位凸包2-2顶部表面与滑槽15-1间隙配合,限位凸包2-2顶部表面顶住滑槽15-1,上方两个限位凸包2-2与保险杠支架15Z向零间隙(有容差),下方两个限位凸包2-2与保险杠支架15Z向0.8mm间隙;可以通过调整限位凸包2-2上的定位筋2-2-1调整叶片关闭位置。
如图11所示,虚线范围内为原始框架14设计区域,由于本实施例的所有运动机构均设计在框架14上端,因此本实施例摒弃传统设计中框架14全包围式的设计,仅保留运动轨迹结构、动力传递机构、电机的安装结构部分,节省了框架14材料,降低模具成本及重量。
本实施例叶片关闭状态的定位形式可以改变为孔销配合。
本实施例采用两套四连杆机构的嵌套运用,一套用于确定轨迹,一套用于传递动力,拆分设计有助于对于不同连杆的功能要求进行精确设计。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该格栅包括对称布置的格栅总成,该格栅总成包括叶片总成和框架(14),通过运动轨迹结构和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所述的运动轨迹结构通过运动稳定机构提升稳定性;
所述的框架(14)上设有电机(13);
所述的运动轨迹结构包括连杆,通过连杆确定叶片总成运动轨迹;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动杆(3)和连杆,所述的电机(13)通过主动杆(3)和连杆传递动力至叶片总成;
所述的运动稳定机构包括压板,所述的连杆对应端轴通过压板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轨迹结构包括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6)、第四连杆(7)和第五连杆(8),所述的第二连杆(5)和第四连杆(7)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杆(6)和第五连杆(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杆(5)一端通过第一压板(9)固定于框架(14)上,所述的第四连杆(7)一端通过第二压板(10)固定于框架(14)上,所述的第二连杆(5)和第四连杆(7)另一端均通过孔轴配合与叶片总成连接;
所述的第三连杆(6)一端通过第一压板(9)固定于框架(14)上,所述的第五连杆(8)一端通过第二压板(10)固定于框架(14)上,所述的第三连杆(6)和第五连杆(8)另一端均通过孔轴配合与叶片总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稳定机构由第一压板(9)、第二压板(10)、第三压板(11)和第四压板(12),所述的第二连杆(5)和第三连杆(6)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压板(9),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三压板(11),所述的第四连杆(7)和第五连杆(8)一端设有第二压板(10),另一端之间连接第四压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动杆(3)和第一连杆(4),所述的主动杆(3)、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依次连接,所述的主动杆(3)、第一连杆(4)和第三连杆(6)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杆(3)一端与电机(13)花键连接,所述的主动杆(3)另一端与第一连杆(4)一端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所述的第一连杆(4)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中部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
所述的主动杆(3)一端与电机(13)花键连接,所述的主动杆(3)另一端与第一连杆(4)一端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所述的第一连杆(4)另一端与第三连杆(6)中部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轴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总成包括叶片外板(1)以及叶片外板(1)内部的叶片背板(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背板(2)上设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伸出叶片外板(1),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包(2-2)或凸销,所述的限位凸包(2-2)与保险杠支架(15)上的滑槽(15-1)间隙配合,所述的凸销与保险杠支架(15)孔销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背板(2)与叶片外板(1)通过单筋铆焊(2-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14)位于叶片总成一侧。
CN202321242429.2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Active CN219856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2429.2U CN219856801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2429.2U CN219856801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6801U true CN21985680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4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42429.2U Active CN219856801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6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1950A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
CN219856801U (zh) 一种平动开启的大叶片外置主动式进气格栅
CN113352875A (zh) 隐藏式叶片主动进气格栅
CN209870102U (zh) 一种汽车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
CN109835143B (zh) 一种实现汽车空调无前部叶片的出风方法
CN219564768U (zh) 一种主动式进气格栅总成
CN218141030U (zh) 渐变式进气格栅用叶片组件及进气格栅
CN205273126U (zh) 一种兼具导风和挡风功能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垂直叶片
CN210890129U (zh) 风阀连杆结构
CN220764026U (zh) 车顶通风系统
CN219706680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开度调节结构
CN218966675U (zh) 进气格栅及汽车
CN110726560A (zh) 一种两自由度可调进气道喉道调节试验装置
CN214565153U (zh) 一种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及汽车格栅安装结构
CN115320366A (zh) 渐变式进气格栅用叶片组件及进气格栅
CN217575583U (zh) 飞行器机体部件的连接组件及飞行器
CN213056683U (zh) 一种汽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及汽车
CN216401150U (zh) 一种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CN210951446U (zh) 油烟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油烟机
CN220535400U (zh) 一种模型验证进气格栅角度调节机构
CN218400201U (zh) 一种重卡用主动进气格栅
CN216069602U (zh) 隐藏式叶片主动进气格栅
CN219618901U (zh) 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从动叶片
CN220682137U (zh) 汽车及其主动进气格栅
CN208634008U (zh) 冷却气体导流罩及四缸电动空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