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9339U -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9339U
CN219839339U CN202321203579.2U CN202321203579U CN219839339U CN 219839339 U CN219839339 U CN 219839339U CN 202321203579 U CN202321203579 U CN 202321203579U CN 219839339 U CN219839339 U CN 219839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abinet
elevator
guide rail
arrangement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35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晓明
邢宇
张立伟
毛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sheng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sheng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sheng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sheng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35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9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9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9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其中电梯包括曳引机、控制柜、曳引绳、绳头端接装置和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导轨,所述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包括:固定底板,其安装至导轨的上端,所述曳引机和所述控制柜沿固定底板的长度方向安装至固定底板的上侧面。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安装体积小并且布置合理,且便于运输和安装,能够降低运输和安装的成本。

Description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必要设备。对于有机房电梯来说,曳引机和控制柜通常共同设置在机房内。对于无机房电梯来说,曳引机通常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层,而控制柜通常设置在与曳引机同层的层门处或电梯井道的顶层。
当控制柜设置在层门处时,控制柜不仅会占用层门处的空间,影响人员的出入,而且会影响楼层的美观性。更重要的是,将控制柜设置在电梯井道外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将控制柜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对于无机房电梯特别是家用无机房电梯来说,现有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方式并不合理,导致曳引机与控制柜不仅占用较大的电梯井道顶层的空间,而且安装效率低、稳定性差。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安装体积小并且布置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中电梯包括曳引机、控制柜、曳引绳、绳头端接装置和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导轨,所述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包括:固定底板,其安装至导轨的上端,所述曳引机和所述控制柜安装至固定底板的上侧面。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板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中心线并且沿该第一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并且固定底板在第一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曳引机的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个对应于控制柜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对重侧导轨、第二对重侧导轨和轿厢侧导轨,所述固定底板的左端连接至第一对重侧导轨的上端,所述固定底板的右端连接至第二对重侧导轨的上端,所述固定底板的中部与第一中心线重合的位置连接至轿厢侧导轨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板进一步包括:加强肋,其设置于固定底板的下侧并沿固定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板的前侧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第一对重侧导轨和第二对重侧导轨连线的外侧并且设置有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孔为四个并且对称地设置在固定底板的第一中心线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板在曳引机和控制柜中间的位置设置有曳引绳穿过孔。
优选地,所述曳引绳穿过孔为两个并沿固定底板的第一中心线布置并且分别位于轿厢侧导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曳引机具有与第一中心线垂直的第二中心线并且该第二中心线靠近轿厢侧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安装体积小且布置合理,能够占用较小的电梯井道顶层的空间,更加适配于无机房电梯特别是家用无机房电梯。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组件少且安装过程简单,便于工作人员的运输和安装,降低了运输和安装的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曳引机和控制柜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层,避免了占用层门处的空间的情况,不仅不会影响人员的出入,而且能够使楼层更加美观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整体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整体结构从下侧观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固定底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定底板
110:第一安装孔 120:第二安装孔
130:连接板 140:加强肋
150:突出部
200:曳引机210:曳引绳
220:绳头端接装置
300:控制柜
400:导轨 410:第一对重侧导轨
420:第二对重侧导轨 430:轿厢侧导轨
500: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孔
600:曳引绳穿过孔。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进行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整体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整体结构从下侧观察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提供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固定底板的示意图。
首先,为了方便描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安装至电梯井道的顶层时的状态来定义参考方向。例如,固定底板的上侧就是指固定底板的沿竖直方向向上的一侧,固定底板的下侧就是指固定底板的沿竖直方向向下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中电梯包括:曳引机200、控制柜300、曳引绳210、绳头端接装置220和导轨400,该布置结构包括固定底板100。
导轨400位于电梯井道的顶层。固定底板100安装至导轨400的上端。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安装至固定底板100的上侧面。曳引绳210位于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之间。优选地,固定底板100可拆卸地安装至导轨400并且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可拆卸地安装至固定底板100,以便于固定底板100、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的运输和安装。
当需要安装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安装在固定底板100,然后将安装后的结构整体地运输到工作现场并安装在电梯井道顶层的导轨上。工作人员也可以将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的其中一个安装在固定底板100并运输到工作现场,再在工作现场将其中的另一个安装在固定底板100,然后整体地安装在电梯井道顶层的导轨400上。工作人员还可以将曳引机200、控制柜300和固定底板100分别单独地运输到工作现场,再在工作现场将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安装在固定底板100,然后整体地安装在电梯井道顶层的导轨400上。或者工作人员在将曳引机200、控制柜300和固定底板100分别单独地运输到工作现场后,先将固定底板100安装在电梯井道顶层的导轨400上,再将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分别安装在固定底板100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安装体积小并且布置合理,便于运输和安装,能够降低运输和安装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底板100大致呈矩形,固定底板100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中心线AB并且固定底板100沿该第一中心线AB左右对称地布置。固定底板100在第一中心线AB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曳引机200的第一安装孔110和至少一个对应于控制柜300的第二安装孔120。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固定底板100在第一中心线AB的左侧设置有四个对应于曳引机200的第一安装孔110,并在第一中心线AB的右侧设置有四个对应于控制柜300的第二安装孔120。可以使用螺栓等固定件将曳引机200安装至固定底板100的第一中心线AB的左侧并且将控制柜300安装至固定底板100的第一中心线AB的右侧。作为选择,固定底板100也可以在第一中心线AB的右侧设置对应于曳引机200的第一安装孔110并在第一中心线AB的左侧设置对应于控制柜300的第二安装孔120。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曳引机200和控制柜300沿固定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合理地布置,从而使得固定底板100的承重更合理,减少了额外的弯矩影响,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导轨400包括第一对重侧导轨410、第二对重侧导轨420和轿厢侧导轨430。固定底板100的左端连接至第一对重侧导轨410的上端,固定底板100的右端连接至第二对重侧导轨420的上端,固定底板100中部与第一中心线AB重合的位置连接至轿厢侧导轨的上端。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轿厢侧导轨430位于固定底板100的左端和右端连线的后侧,以与第一对重侧导轨410和第二对重侧导轨420形成三角形的布局结构,从而使固定底板100安装至导轨400的上端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固定底板100通过连接板130(如图3所示)分别与第一对重侧导轨410、第二对重侧导轨420和轿厢侧导轨430固定连接,从而使固定底板100安装至导轨400上。作为选择,固定底板100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导轨400连接。
其中,根据电梯的实际布局的情况,第一对重侧导轨410、第二对重侧导轨420和轿厢侧导轨430的数量和位置还可以分别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导轨400的承重性能更好,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4所示,曳引机200具有与第一中心线AB垂直的第二中心线CD并且该第二中心线CD靠近轿厢侧导轨430。其中,第二中心线CD可以位于轿厢侧导轨430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范围内,也可以位于轿厢侧导轨430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范围附近的位置。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由于曳引机200的负荷比较大,本实用新型设置为使得曳引机200的第二中心线CD穿过轿厢侧导轨430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从而使轿厢侧导轨430在前后方向能够更好的支撑曳引机200。作为选择,控制柜300的中心线(未在图中示出)也可以设置为靠近轿厢侧导轨430,以使轿厢侧导轨430在前后方向也能够更好的支撑控制柜300,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底板100进一步包括加强肋140。加强肋140设置于固定底板100的下侧并沿固定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肋140的设置可以提高固定底板100的刚性,以使固定底板100的承重性能更好,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加强肋140设置为一个沿固定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U形槽,U形槽的开口的一端连接至固定底板100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加强肋140也可以设置为实心的,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为不同的数目,例如可以设置为1-5个中的任何数目。加强肋140可以焊接至固定底板100的下表面,也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连接至固定底板100的下表面。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加强肋140焊接至固定底板100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底板100的前侧设置有突出部150。该突出部150位于第一对重侧导轨410和第二对重侧导轨420连线的外侧,以使得整个固定底板100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保持稳定。突出部150上设置有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孔500。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孔500沿第一中心线AB对称地设置并且其尺寸能够使得绳头端接装置220的其中一个的端部从固定底板100的下侧穿过,从而使绳头端接装置220能够固定连接至固定底板100。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电梯的绳头端接装置220的数目是四个,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中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孔500的数目对应地设置为四个并对称地设置在固定底板100的第一中心线AB的两侧,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更加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底板100在曳引机和控制柜中间的位置设置有两个曳引绳穿过孔600,以使得设置在固定底板100上侧的曳引绳210的一部分能够通过曳引绳穿过孔600穿过固定底板100从而曳引电梯井道中的电梯的轿厢和对重。具体地,两个曳引绳穿过孔600沿固定底板100的第一中心线AB布置并且分别位于轿厢侧导轨430的两侧,从而可以避免轿厢侧导轨430对曳引绳的干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更加紧凑和合理。同时还可以使得轿厢侧导轨430在两侧受力,使轿厢侧导轨430的承重更加平衡,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还提供一种电梯,包括有上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一:将电梯的曳引机200通过第一安装孔110安装至固定底板100的第一中心线AB的左侧。
步骤二:将电梯的控制柜300通过第二安装孔120安装至固定底板100的第一中心线AB的右侧。
步骤三:将固定底板100通过连接板130固定连接至导轨400。
其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上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的顺序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便于工作人员将曳引机200、控制柜300和固定底板100运输到工作现场并安装至导轨400,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的运输和安装的成本。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左”、“右”、“上侧”、“下侧”、“上侧面”、“左侧”、“右侧”、“上端”、“前”、“后”、“前侧”、“后侧”、“外侧”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所述电梯包括曳引机、控制柜、曳引绳、绳头端接装置和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包括:
固定底板,其安装至导轨的上端,所述曳引机和所述控制柜安装至固定底板的上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中心线并且沿该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并且固定底板在第一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曳引机的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个对应于控制柜的第二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对重侧导轨、第二对重侧导轨和轿厢侧导轨,所述固定底板的左端连接至第一对重侧导轨的上端,所述固定底板的右端连接至第二对重侧导轨的上端,所述固定底板的中部与中心线重合的位置连接至轿厢侧导轨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进一步包括:
加强肋,其设置于固定底板的下侧并沿固定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的前侧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第一对重侧导轨和第二对重侧导轨连线的外侧并且设置有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孔为四个并且对称地设置在固定底板的第一中心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在曳引机和控制柜中间的位置设置有曳引绳穿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绳穿过孔为两个并沿固定底板的第一中心线布置并且分别位于轿厢侧导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具有与第一中心线垂直的第二中心线并且该第二中心线靠近轿厢侧导轨。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
CN202321203579.2U 2023-05-18 2023-05-18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Active CN219839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3579.2U CN219839339U (zh) 2023-05-18 2023-05-18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3579.2U CN219839339U (zh) 2023-05-18 2023-05-18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9339U true CN219839339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3579.2U Active CN219839339U (zh) 2023-05-18 2023-05-18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9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1861Y (zh) 电梯轿底下梁组件
KR100444936B1 (ko) 엘리베이터장치
JP582718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A2447396C (en) Elevator hoist machine installation apparatus
CN104768863A (zh) 包括结构上独立的电梯曳引机导轨安装座的系统
US7481300B2 (en) Elevator roping arrangement
CN219839339U (zh) 电梯的曳引机和控制柜的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电梯
JPWO2003020628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1198428Y (zh) 曳引机侧置电梯
WO2001079105A1 (en)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installation structure with traction machine mounted in an extended pit
CN211338424U (zh) 无机房后对重承重结构
CN202321877U (zh) 一种下置式无机房电梯
CN110683445B (zh) 无机房后对重承重结构
JP2015020829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1169445U (zh) 狭长形医用电梯的曳引系统
KR100941955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권상기 설치구조와 케이지 조립체
EP1724229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201250039Y (zh) 电梯轿厢
CN206126574U (zh) 新型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CN215854542U (zh) 电梯以及电梯轿门
CN210140362U (zh) 一种无机房货梯
KR100964722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권상기 설치구조와 케이지 조립체
CN117819382B (zh) 便于吊装曳引机的吊装结构、电梯及曳引机的吊装方法
CN117842844B (zh) 便于吊装曳引机的吊装结构、电梯及曳引机的吊装方法
CN101898712A (zh) 无机房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