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8398U - 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8398U
CN219838398U CN202321011920.4U CN202321011920U CN219838398U CN 219838398 U CN219838398 U CN 219838398U CN 202321011920 U CN202321011920 U CN 202321011920U CN 219838398 U CN219838398 U CN 219838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avity
section
locking member
trailer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19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佳圣
郭雪波
张引康
巫宁
张月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19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8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8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8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拖车钩组件包括:锁止壳体、拖车钩、第一锁止部件、第二锁止部件及锁止件,拖车钩的一端设置配合段,配合段可选择地收容于锁止壳体的第一锁止腔,第一锁止部件设置于配合段的第二锁止腔内且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第二锁止部件与第一锁止部件可移动地连接,且第二锁止部件在配合段收容于第一锁止腔后与第一锁止腔的内壁止抵并驱动第一锁止部件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锁止件适于在第一锁止部件的驱动下凸出配合段的外表面并将配合段与第一锁止腔的内壁锁止。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拖车钩组件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拆装拖车钩的操作便捷,用户操作时使用体验更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部分车辆具有拖车钩,拖车钩连接于车辆后防撞梁以牵引其他设备,现有技术中,拖车钩与后防撞梁连接处的结构复杂,拆装拖车钩的操作繁琐,导致拖车钩的便捷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拖车钩组件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拆装拖车钩的操作便捷,用户操作时使用体验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拖车钩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组件包括:锁止壳体,所述锁止壳体内形成有第一锁止腔;拖车钩,所述拖车钩的一端设置配合段,所述配合段可选择地收容于所述第一锁止腔,所述配合段内形成有第二锁止腔;第一锁止部件,所述第一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止腔内且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止部件与所述配合段保持锁止,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在所述第二锁止腔内移动;第二锁止部件,所述第二锁止部件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可移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在所述配合段收容于所述第一锁止腔后与所述第一锁止腔的内壁止抵并驱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选择地凸出于所述配合段的外表面,所述锁止件适于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的驱动下凸出所述配合段的外表面并将所述配合段与所述第一锁止腔的内壁锁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组件通过在拖车钩内设置锁止件和第一锁止部件以便拖车钩与锁止壳体的锁止或解锁,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锁止部件实现第一锁止部件的锁止或解锁,使得第一锁止部件仅在拖车钩与锁止壳体锁止或解锁时驱动锁止件移动,拖车钩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拆装拖车钩的操作便捷,用户操作时使用体验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拖车钩组件还包括: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设置于所述拖车钩上且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配合以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移动,所述解锁组件设置有适于与钥匙配合的锁孔,所述解锁组件在钥匙的驱动下驱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移动以带动所述锁止件收回至所述第一锁止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包括:本体段,所述本体段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形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适于在锁止状态时将所述锁止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解锁配合段,所述解锁配合段设置于所述本体段的一端并适于与所述解锁组件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解锁配合段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沿移动方向上设置的第一齿部,所述解锁组件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所述解锁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拖车钩以驱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段内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第二锁止部件的第三锁止腔,所述本体段上形成有将所述第三锁止腔与所述第二锁止腔连通的锁止孔,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锁止腔内;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包括: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锁止腔内,所述触发杆适于在所述配合段收容于所述第一锁止腔后与所述第一锁止腔的内壁止抵并沿所述第三锁止腔的延伸方向移动;锁止凸起,所述锁止凸起收容于所述第三锁止腔内,所述锁止凸起在所述触发杆的驱动下通过所述锁止孔外凸于所述本体段的外表面以将所述第一锁止部件与所述配合段锁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锁止腔内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锁止凸起的环形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发杆与所述本体段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段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锁止腔连通的敞开口,所述触发杆通过所述敞开口收容于所述第三锁止腔内;所述触发杆的一端形成有沿径向远离所述触发杆的止挡板,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止挡板止抵且另一端与所述本体段的端部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合段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锁止腔连通的敞开口,所述配合段的端部盖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配合孔;所述触发杆的一端形成有适于与所述配合孔配合且露出于所述第二锁止腔的止抵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拖车钩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止壳体上以可选择地封闭所述第一锁止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拖车钩组件还包括:插件支架,所述插件支架可转动和/或可平移地设置于所述锁止壳体。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拖车钩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拖车钩组件,因此该车辆拆装拖车钩的操作便捷,用户使用体验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组件,拖车钩与锁止壳体之间的配合简单,拖车钩的拔插方便,通过在拖车钩内设置锁止件和第一锁止部件以便拖车钩与锁止壳体的锁止或解锁,拖车钩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拆装拖车钩的操作便捷,用户操作时使用体验更好,使用时可方便快速的进行安装,使用完成之后可将其取下,安全便捷,并且拖车钩结构简单稳定,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同时锁止件与拖车钩及第一锁止部件的接触面积大,使锁定更加稳定,不容易产生晃动且不产生异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拖车钩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拖车钩与锁止壳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拖车钩与锁止壳体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拖车钩内部的其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拖车钩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止壳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拖车钩组件;2、钥匙;3、横梁;
10、锁止壳体;10a、第一锁止腔;10b、第二穿过孔;11、配合凹槽;
20、拖车钩;21、配合段;21a、第二锁止腔;21b、环形限位槽;21c、第一穿过孔;21d、安装孔;211、配合凸起;22、车钩段;23、端盖;231、配合孔;
30、第一锁止部件;31、本体段;31a、第一收容槽;31b、第三锁止腔;311、锁止孔;32、解锁配合段;321、第一齿部;
40、第二锁止部件;41、触发杆;41a、第二收容槽;42、锁止凸起;43、止挡板;44、止抵柱;
50、锁止件;
60、解锁组件;61、解锁件;611、第二齿部;
70、弹性件;80、密封件;90、插件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部分车辆具有拖车钩,拖车钩连接于车辆后防撞梁以牵引其他设备,现有技术中,拖车钩与后防撞梁连接处的结构复杂,拆装拖车钩的操作繁琐,导致拖车钩的便捷性差。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1。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组件1包括:锁止壳体10、拖车钩20、第一锁止部件30、第二锁止部件40及锁止件50。如图6所示,锁止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锁止腔10a;拖车钩20的一端设置配合段21,配合段21可选择地收容于第一锁止腔10a,配合段21内形成有第二锁止腔21a;第一锁止部件30设置于第二锁止腔21a内且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下第一锁止部件30与配合段21保持锁止,在解锁状态下第一锁止部件30在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第二锁止部件40与第一锁止部件30可移动地连接,且第二锁止部件40在配合段21收容于第一锁止腔10a后与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止抵并驱动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锁止件50可选择地凸出于配合段21的外表面,锁止件50适于在第一锁止部件30的驱动下凸出配合段21的外表面并将配合段21与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锁止。
具体地,锁止壳体10与车辆的横梁3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拖车钩20具有彼此连接的配合段21和车钩段22,所述配合段21收容于第一锁止腔10a时可将拖车钩20整体与锁止壳体10配合,此时所述车钩段22可以与其他设备连接,以使车辆可以牵引其他设备移动。为确保拖车钩20的配合段21与锁止壳体10可以稳定连接,在拖车钩20内部设置锁止件50,锁止件50在第一锁止部件30的驱动下凸出配合段21的外表面,以将配合段21锁止于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
更具体地,为确保第一锁止部件30仅在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时驱动锁止件50移动,设置第二锁止部件40,以使第一锁止部件30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彼此分离时,第一锁止部件30处于锁止状态,不会在拖车钩20的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此时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锁止腔10a,不会凸出于配合段21的外表面;将拖车钩20的配合段21插入第一锁止腔10a,由于第二锁止部件40与第一锁止部件30可移动地连接,当第二锁止部件40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时,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向第二锁止部件40施力以使第二锁止部件40与第一锁止部件30发生相对移动,使得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以令第一锁止部件30在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从而驱动锁止件50凸出配合段21的外表面并与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止抵,以将配合段21锁止于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进而将拖车钩20固定于锁止壳体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50构造为锁止球体,如图3、图5所示,配合段21上形成有第一穿过孔21c,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穿过孔10b,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锁止部件30在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以驱动锁止球体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并与第一锁止腔10a内壁上的第二穿过孔10b止抵,以将拖车钩20锁止于锁止壳体10,利用锁止球体与第一穿过孔21c、第二穿过孔10b的接触来进行拖车钩20的解锁和锁定,锁止球体与第一穿过孔21c、第二穿过孔10b接触面积大,使锁定更加稳定,不容易产生晃动且不产生异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组件1通过在拖车钩20内设置锁止件50和第一锁止部件30以便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的锁止或解锁,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锁止部件40实现第一锁止部件30的锁止或解锁,使得第一锁止部件30仅在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锁止或解锁时驱动锁止件50移动,拖车钩组件1的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拆装拖车钩20的操作便捷,用户操作时使用体验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拖车钩组件1还包括解锁组件60。解锁组件60设置于拖车钩20上且与第一锁止部件30配合以适于驱动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解锁组件60设置有适于与钥匙2配合的锁孔,解锁组件60在钥匙2的驱动下驱动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以带动锁止件50收回至第一锁止腔10a内。具体地,解锁组件60包括解锁件61,解锁组件60上设置有锁孔,钥匙2伸入锁孔后可以与解锁件61配合以驱动解锁件61运动,解锁件61与第一锁止部件30配合且在解锁件61运动时可驱动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
更具体地,将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此时第一锁止部件30在第二锁止部件40的作用下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锁止件50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并与第一锁止腔10a内壁上的第二穿过孔10b止抵,以将拖车钩20锁止于锁止壳体10;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后,使用钥匙2驱动解锁件61运动,解锁件61运动以驱动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此时锁止件50不再受力与第二穿过孔10b的底壁止抵,配合段21可在第一锁止腔10a内移动,使得拖车钩20可以脱离锁止壳体10。而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彼此分离时,第二锁止部件40不再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也即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不再向第二锁止部件40施力,此时第一锁止部件30处于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不会在拖车钩20的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通过设置解锁组件60以将驱动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从而使锁止件50脱离第二穿过孔10b,使得拖车钩20可以脱离锁止壳体10,利用钥匙2进行解锁组件60与第一锁止部件30的移动配合,操作简单,安全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配合段21形成有安装孔21d,安装孔21d与第二锁止腔21a连通,解锁组件6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安装孔21d内以将解锁组件60安装于拖车钩20。解锁组件60的解锁件61位于安装孔21d内,以便与第一锁止部件30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第一锁止部件30包括本体段31及解锁配合段32。本体段31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形成第一收容槽31a,第一收容槽31a适于在锁止状态时将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内;解锁配合段32设置于本体段31的一端并适于与解锁组件60配合。具体地,第一锁止部件30在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彼此连接的本体段31与解锁配合段32,其中本体段31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凹陷并构造为第一收容槽31a,第一收容槽31a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本体段其他部分在径向上的尺寸。
更具体地,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彼此分离时,第一锁止部件30处于锁止状态,此时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内,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收容且不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以便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
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的过程中,第二锁止部件40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向第二锁止部件40施力以使第二锁止部件40与第一锁止部件30发生相对移动,使得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由于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收容于第一穿过孔21c,第一穿过孔21c限制锁止件50随本体段31移动,因此本体段31移动时,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本体段其他部分接触,所述本体段其他部分对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的至少部分施力,以使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并与第一锁止腔10a内壁上的第二穿过孔10b止抵,以将拖车钩20锁止于锁止壳体10。
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后,使用钥匙2驱动解锁件61运动,解锁件61运动以驱动解锁配合段32移动,使得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至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此时锁止件50不再受力,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与第二穿过孔10b的底壁脱离,配合段21可在第一锁止腔10a内移动,使得拖车钩20可以脱离锁止壳体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解锁配合段32上形成有沿第一锁止部件30沿移动方向上设置的第一齿部321,解锁组件60上形成有适于与第一齿部321啮合的第二齿部611,解锁组件60可转动地设置于拖车钩20以驱动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具体地,第一齿部321形成于解锁配合段32,第二齿部611形成于解锁件61,且第一齿部321与第二齿部611啮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止部件30沿其延伸方向移动,第一齿部321在第一锁止部件30的延伸方向上设置,钥匙2驱动解锁件61转动,以使第二齿部611带动第一齿部321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本体段31内形成有适于收容第二锁止部件40的第三锁止腔31b,本体段31上形成有将第三锁止腔31b与第二锁止腔21a连通的锁止孔311,第二锁止部件4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三锁止腔31b内;第二锁止部件40包括触发杆41及锁止凸起42,触发杆41的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三锁止腔31b内,触发杆41适于在配合段21收容于第一锁止腔10a后与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止抵并沿第三锁止腔31b的延伸方向移动;锁止凸起42收容于第三锁止腔31b内,锁止凸起42在触发杆41的驱动下通过锁止孔311外凸于本体段31的外表面以将第一锁止部件30与配合段21锁止。具体地,拖车钩20形成有第二锁止腔21a,第一锁止部件30设置于第二锁止腔21a且在受到驱动力后可以在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第一锁止部件30形成有第三锁止腔31b,第二锁止部件40的触发杆41设置于第三锁止腔31b且在受到驱动力后可以在第三锁止腔31b内移动。其中,触发杆41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凹陷并构造为第二收容槽41a,第二收容槽41a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触发杆其他部分在径向上的尺寸。
更具体地,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彼此分离时,锁止凸起42与所述触发杆其他部分接触以使锁止凸起42远离触发杆41的端部凸出于锁止孔311且与第二锁止腔21a的内壁止抵,以将触发杆41与本体段31锁止,从而将第二锁止部件40与第一锁止部件30锁止,以使第一锁止部件30处于锁止状态,此时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内,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收容且不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以便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
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的过程中,触发杆41的端部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在第一锁止腔10a内壁的作用力下,触发杆41在第三锁止腔31b内移动,以使锁止凸起42远离触发杆41的端部脱离第二锁止腔21a的内壁且锁止凸起42整体收容于第二收容槽41a,此时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以使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并与第一锁止腔10a内壁上的第二穿过孔10b止抵,以将拖车钩20锁止于锁止壳体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二锁止腔21a内形成有适于收容锁止凸起42的环形限位槽21b。具体地,锁止凸起42远离触发杆41的端部可以凸出于锁止孔311且与环形限位槽21b止抵,以将触发杆41与本体段31锁止,从而将第二锁止部件40与第一锁止部件30锁止,以使第一锁止部件30处于锁止状态,此时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内,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收容且不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以便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触发杆41与本体段3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0。具体地,弹性件70的一端与触发杆41止抵,弹性件70的另一端与本体段31止抵。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的过程中,触发杆41的端部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在第一锁止腔10a内壁的作用力下,触发杆41在第三锁止腔31b内移动,此时弹性件70与触发杆41止抵的所述一端受力,使得弹性件70跟随触发杆41移动,当触发杆41移动至锁止凸起42远离触发杆41的端部脱离第二锁止腔21a的内壁且锁止凸起42整体收容于第二收容槽41a时,弹性件70被压缩且弹性件70与本体段31止抵的所述另一端驱动本体段31移动,以使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以使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并与第一锁止腔10a内壁上的第二穿过孔10b止抵,以将拖车钩20锁止于锁止壳体10。
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后,使用钥匙2驱动解锁件61运动,解锁件61运动以驱动解锁配合段32移动,使得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至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此时锁止件50不再受力,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与第二穿过孔10b的底壁脱离,配合段21可在第一锁止腔10a内移动,使得拖车钩20可以脱离锁止壳体10。同时,触发杆41的端部不再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也即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不再向触发杆41的端部施力,触发杆41的端部不再受力,弹性件70复位并驱动触发杆41复位,此时锁止凸起42由第二收容槽41a移动至与所述触发杆其他部分接触,锁止凸起42远离触发杆41的端部凸出于锁止孔311且与第二锁止腔21a的内壁止抵,以将触发杆41与本体段31锁止,第一锁止部件30处于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不会在拖车钩20的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本体段31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三锁止腔31b连通的敞开口,触发杆41通过敞开口收容于第三锁止腔31b内;触发杆41的一端形成有沿径向远离触发杆41的止挡板43,弹性件70的一端与止挡板43止抵且另一端与本体段31的端部止抵。具体地,弹性件70的一端与触发杆41的止挡板43止抵,弹性件70的另一端与本体段31止抵,以在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的过程中驱动本体段31移动,或在钥匙2解锁的过程中驱动触发杆41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配合段21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二锁止腔21a连通的敞开口,配合段21的端部盖设有端盖23,端盖23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配合孔231;触发杆41的一端形成有适于与配合孔231配合且露出于第二锁止腔21a的止抵柱44。具体地,配合段21端部所形成的敞开口适于触发杆41端部的止抵柱44露出,同时为封闭配合段21端部的敞开口,盖设端盖23以避免杂物进入第二锁止腔21a。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的过程中,触发杆41端部的止抵柱44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在第一锁止腔10a内壁的作用力下,触发杆41可以在第三锁止腔31b内移动,以使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拖车钩组件1包括锁止壳体10、拖车钩20、第一锁止部件30、第二锁止部件40、锁止件50、解锁组件60以及弹性件70。其中锁止壳体10与车辆的横梁3固定连接,
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的过程中,触发杆41的端部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在第一锁止腔10a内壁的作用力下,触发杆41在第三锁止腔31b内移动,此时弹性件70与触发杆41止抵的所述一端受力,使得弹性件70跟随触发杆41移动,当触发杆41移动至锁止凸起42远离触发杆41的端部脱离第二锁止腔21a的内壁且锁止凸起42整体收容于第二收容槽41a时,弹性件70被压缩且弹性件70与本体段31止抵的所述另一端驱动本体段31移动,以使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以使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凸出于第一穿过孔21c并与第一锁止腔10a内壁上的第二穿过孔10b止抵,以将拖车钩20锁止于锁止壳体10。
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配合后,使用钥匙2驱动解锁件61运动,解锁件61运动以驱动解锁配合段32移动,使得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至锁止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a,此时锁止件50不再受力,锁止件50远离本体段31的端部与第二穿过孔10b的底壁脱离,配合段21可在第一锁止腔10a内移动,使得拖车钩20可以脱离锁止壳体10。同时,触发杆41的端部不再与拖车钩20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接触,也即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不再向触发杆41的端部施力,触发杆41的端部不再受力,弹性件70复位并驱动触发杆41复位,此时锁止凸起42由第二收容槽41a移动至与所述触发杆其他部分接触,锁止凸起42远离触发杆41的端部凸出于锁止孔311且与第二锁止腔21a的内壁止抵,以将触发杆41与本体段31锁止,第一锁止部件30处于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不会在拖车钩20的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
在本申请的拖车钩组件1中,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之间的配合简单,拖车钩20的拔插方便,使用时可方便快速的进行安装,使用完成之后可将其取下,安全便捷,并且拖车钩20结构简单稳定,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同时锁止件50与第一穿过孔21c、第二穿过孔10b接触面积大,使锁定更加稳定,不容易产生晃动且不产生异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壳体1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则通过焊接固定于车辆横梁3,可在横梁3上焊接加强板以提高支撑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拖车钩组件1还包括密封件80。密封件80可转动地设置于锁止壳体10上以可选择地封闭第一锁止腔10a。具体地,锁止壳体10内部形成有第一锁止腔10a,第一锁止腔10a的开口端形成有配合凹槽11,拖车钩20的配合段21形成有配合凸起211,当配合段21收容于第一锁止腔10a后,配合凸起211收容于配合凹槽11内。当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分离时,为避免第一锁止腔10a进入杂物,密封件80的至少部分与配合凹槽11配合,以封闭第一锁止腔10a的开口端。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壳体10连接有枢转机构,密封件80通过枢转机构与锁止壳体10连接配合,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处于分离状态时,密封件80转动至其至少部分与配合凹槽11配合,以堵住第一锁止腔10a的开口端,避免杂物进入;当需要使用拖车钩20时,将密封件80转动至其至少部分与配合凹槽11脱离,以使第一锁止腔10a的开口端敞开,此时可将拖车钩20插入锁止壳体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拖车钩组件1还包括插件支架90。插件支架90可转动和/或可平移地设置于锁止壳体10。具体地,锁止壳体10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支架,插件支架90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支架,并且插件支架90可以绕着螺栓旋转,当需要使用插件支架90时,可以将插件支架90下旋以使插件支架90的高度低于车辆后防撞板,以便车辆使用,当无需使用插件支架90时,可以将插件支架90上旋以使插件支架90高度高于车辆后防撞板,以将插件支架90隐藏起来。在一些实施例中,插件支架90构造为十三孔房车插件支架90,使用十三孔房车插件支架90以进行走线,便于车辆的其他线束布置。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拖车钩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拖车钩组件1,因此该车辆拆装拖车钩20的操作便捷,用户使用体验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组件1,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之间的配合简单,拖车钩20的拔插方便,通过在拖车钩20内设置锁止件50和第一锁止部件30以便拖车钩20与锁止壳体10的锁止或解锁,拖车钩组件1的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拆装拖车钩20的操作便捷,用户操作时使用体验更好,使用时可方便快速的进行安装,使用完成之后可将其取下,安全便捷,并且拖车钩20结构简单稳定,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同时锁止件50与拖车钩20及第一锁止部件30的接触面积大,使锁定更加稳定,不容易产生晃动且不产生异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止壳体(10),所述锁止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锁止腔(10a);
拖车钩(20),所述拖车钩(20)的一端设置配合段(21),所述配合段(21)可选择地收容于所述第一锁止腔(10a),所述配合段(21)内形成有第二锁止腔(21a);
第一锁止部件(30),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止腔(21a)内且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与所述配合段(21)保持锁止,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在所述第二锁止腔(21a)内移动;
第二锁止部件(40),所述第二锁止部件(40)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可移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锁止部件(40)在所述配合段(21)收容于所述第一锁止腔(10a)后与所述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止抵并驱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锁止件(50),所述锁止件(50)可选择地凸出于所述配合段(21)的外表面,所述锁止件(50)适于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的驱动下凸出所述配合段(21)的外表面并将所述配合段(21)与所述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锁组件(60),所述解锁组件(60)设置于所述拖车钩(20)上且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配合以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所述解锁组件(60)设置有适于与钥匙(2)配合的锁孔,所述解锁组件(60)在钥匙(2)的驱动下驱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以带动所述锁止件(50)收回至所述第一锁止腔(10a)内。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包括:
本体段(31),所述本体段(31)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形成第一收容槽(31a),所述第一收容槽(31a)适于在锁止状态时将所述锁止件(50)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31a)内;
解锁配合段(32),所述解锁配合段(32)设置于所述本体段(31)的一端并适于与所述解锁组件(60)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配合段(32)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方向上设置的第一齿部(321),所述解锁组件(60)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齿部(321)啮合的第二齿部(611),所述解锁组件(6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拖车钩(20)以驱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段(31)内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第二锁止部件(40)的第三锁止腔(31b),所述本体段(31)上形成有将所述第三锁止腔(31b)与所述第二锁止腔(21a)连通的锁止孔(311),所述第二锁止部件(4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锁止腔(31b)内;
所述第二锁止部件(40)包括:
触发杆(41),所述触发杆(41)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锁止腔(31b)内,所述触发杆(41)适于在所述配合段(21)收容于所述第一锁止腔(10a)后与所述第一锁止腔(10a)的内壁止抵并沿所述第三锁止腔(31b)的延伸方向移动;
锁止凸起(42),所述锁止凸起(42)收容于所述第三锁止腔(31b)内,所述锁止凸起(42)在所述触发杆(41)的驱动下通过所述锁止孔(311)外凸于所述本体段(31)的外表面以将所述第一锁止部件(30)与所述配合段(21)锁止。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腔(21a)内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锁止凸起(42)的环形限位槽(21b)。
7.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41)与所述本体段(3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0)。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段(31)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锁止腔(31b)连通的敞开口,所述触发杆(41)通过所述敞开口收容于所述第三锁止腔(31b)内;
所述触发杆(41)的一端形成有沿径向远离所述触发杆(41)的止挡板(43),所述弹性件(70)的一端与所述止挡板(43)止抵且另一端与所述本体段(31)的端部止抵。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段(21)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锁止腔(21a)连通的敞开口,所述配合段(21)的端部盖设有端盖(23),所述端盖(23)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配合孔(231);
所述触发杆(41)的一端形成有适于与所述配合孔(231)配合且露出于所述第二锁止腔(21a)的止抵柱(44)。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80),所述密封件(8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止壳体(10)上以可选择地封闭所述第一锁止腔(10a)。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件支架(90),所述插件支架(90)可转动和/或可平移地设置于所述锁止壳体(10)。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拖车钩组件。
CN202321011920.4U 2023-04-26 2023-04-26 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9838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920.4U CN219838398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920.4U CN219838398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8398U true CN219838398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8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1920.4U Active CN219838398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8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8104B2 (en) Lock device
JP6034171B2 (ja) ロック装置
US8376768B2 (en) Locking device for power feeding plug
JP6069763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制御装置
EP2562029A2 (en) Power supply plug locking device
CN103395365B (zh) 用于车辆的燃料加注管开口的盖结构
CN108999500B (zh) 具闩锁机构和带重置装置的外侧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CN101395330B (zh) 门进入闩锁
JP5985621B2 (ja) 充電コネクタ掛止装置
US9316020B2 (en) Door inside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1238533A (ja) 給電プラグロック装置のロック手動解除構造
JP445643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CN219838398U (zh) 用于车辆的拖车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454000U (zh) 一种机动车门锁
CN107709683A (zh) 车门闩锁装置
CN113027255A (zh) 前置物箱闩锁紧急打开结构
KR100303367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래치 어셈블리
CN211573015U (zh) 汽车侧门锁
CN211691897U (zh) 一种电子锁的机械锁开锁失效机构及其保管箱
TWI777047B (zh) 車輛用門鎖裝置
EP3665347B1 (en) A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215097151U (zh) 靠背锁和车辆
CN213413995U (zh) 一种旋锁装置和车辆
KR100487974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의 멀티펑션 터미널 센싱판
JP6771792B1 (ja) 扉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