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7498U - 一种万能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万能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7498U
CN219837498U CN202321338453.6U CN202321338453U CN219837498U CN 219837498 U CN219837498 U CN 219837498U CN 202321338453 U CN202321338453 U CN 202321338453U CN 219837498 U CN219837498 U CN 219837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clamping
hole
adsorption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84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湛
杨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nghang Electronic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nghang Electronic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nghang Electronic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nghang Electronic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84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7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7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7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万能夹具,包括:支撑座,设置有夹具平台,夹具平台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夹持组件,包括多组夹持杆和弹性件,夹持杆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且朝向远离夹具平台的方向延伸,弹性件连接于夹持杆底部,多组夹持杆用于夹持工件;吸附组件,设置在支撑座远离工件的一端,吸附组件包括多个吸附部,吸附部连通于工件,吸附部通过真空吸附工件,以使弹性件收缩,控制工件下的夹持杆缩进第一通孔。本申请通过吸附部通过真空吸附工件,以使弹性件收缩,控制工件下的夹持杆缩进第一通孔,使得夹持杆环绕夹持在工件周围,固定工件,能够夹持任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减少了夹具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万能夹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万能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工装夹具成为必备的生产工具,一个好的工装夹具能够很好的辅助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一个尺寸的夹具只能夹装一种尺寸的工件,导致每种尺寸的工件均要单独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夹具,这就需要设计多个夹具用于生产,不仅需要大量的成本,占据大量空间,而且频繁更换夹具,耽误生产时间,非常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万能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尺寸的夹具只能夹装一种尺寸的工件,带来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万能夹具,包括:
支撑座,设置有夹具平台,所述夹具平台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夹持组件,包括多组夹持杆和弹性件,所述夹持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朝向远离所述夹具平台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夹持杆底部,多组所述夹持杆用于夹持工件;
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工件的一端,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多个吸附部,所述吸附部连通于所述工件,所述吸附部通过真空吸附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弹性件收缩,控制所述工件下的所述夹持杆缩进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吸附部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吸附部包括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连通于所述工件,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所述吸附孔。
可选地,所述万能夹具包括真空机构,所述真空机构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所述真空机构。
可选地,所述吸附孔平行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吸附孔贯穿所述夹具平台设置。
可选地,所述吸附孔包括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设置在所述夹持杆的内部,所述第三通孔贯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内部,且连通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三通孔。
可选地,所述夹持杆顶部设置有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便于所述工件放置在所述夹具平台上。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呈矩阵排列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夹具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设置夹具平台,为工件提供了放置空间,在夹具平台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多个夹持杆可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且朝向远离夹具平台的方向延伸,使得夹持杆在工件的压力和吸附部的吸附下,可缩进第一通孔内,进而使得夹持杆环绕夹持在工件周围,固定工件,能够夹持任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减少了夹具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次,本申请通过将吸附组件设置在支撑座远离工件的一端,设置吸附组件包括多个吸附部,吸附部通过真空给工件一定的吸附力,工件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压缩工件下的夹持杆,进而压缩弹性件,使得夹持杆缩进第一通孔,工件外的夹持杆环绕工件,为其限位,更好的夹持不同尺寸的工件,使得每次更换不同工件时,无需更换夹具,提高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万能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夹持杆与吸附孔一体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夹持杆与吸附孔分开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20、支撑座;21、夹具平台;22、第一通孔;23、第一凹槽;30、夹持组件;31、夹持杆;32、弹性件;33、支撑件;34、第一圆弧面;40、吸附组件;41、吸附部;42、底座;43、吸附孔;44、第一空腔;45、第二通孔;46、第三通孔;50、真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万能夹具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万能夹具,以解决现有的一个尺寸的夹具只能夹装一种尺寸的工件,带来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万能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夹持杆与吸附孔一体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夹持杆与吸附孔分开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万能夹具,万能夹具包括支撑座20、夹持组件30和吸附组件40。其中,支撑座20可设置有夹具平台21,夹具平台21上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2,夹持组件30可包括多组夹持杆31和弹性件32,夹持杆31可设置在第一通孔22内,且夹持杆31可朝向远离夹具平台21的方向延伸,弹性件32可连接于夹持杆31底部,多组夹持杆31可用于夹持工件,吸附组件40可设置在支撑座20远离工件的一端,吸附组件40可包括多个吸附部41,吸附部41连通于工件,吸附部41可通过真空吸附工件,以使弹性件32收缩,控制工件下的夹持杆31缩进第一通孔2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本申请通过在夹持杆31底部设置有弹性件32,使得弹性件32能够将夹持杆31伸出或者缩进第一通孔22,当夹具平台21上未放置工件时,弹性件32处于不受力状态,夹持杆31伸出第一通孔22,夹持杆31凸出于夹具平台21上,将工件放置在夹具平台21上,按压工件,给工件一定的压力,使得夹持杆31底部的弹性件32也受到压力,进而弹性件32收缩,当按压至工件与夹具平台21完全接触时,吸附部41通过真空吸附工件,此时,松开手,工件依靠吸附力吸附在夹具平台21上,弹性件32在吸附力的作用下,维持收缩状态,工件旁边的夹持杆31依旧维持凸出于夹具平台21的状态,卡住工件,此时,不管放置任何尺寸或者形状的工件,均可装夹的夹具平台21上,减少了夹具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次,本申请通过设置夹具平台21,为工件提供了放置空间,在夹具平台21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通孔22,多个夹持杆31可设置在第一通孔22内,且朝向远离夹具平台21的方向延伸,使得夹持杆31在工件的压力和吸附部41的吸附下,可缩进第一通孔22内,进而使得夹持杆31环绕夹持在工件周围,固定工件,能够夹持任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减少了夹具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申请通过将吸附组件40设置在支撑座20远离工件的一端,设置吸附组件40包括多个吸附部41,吸附部41通过真空给工件一定的吸附力,工件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压缩工件下的夹持杆31,进而压缩弹性件32,使得夹持杆31缩进第一通孔22,工件外的夹持杆31环绕工件,为其限位,更好的夹持不同尺寸的工件,使得每次更换不同工件时,无需更换夹具,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弹性件32可设置为弹簧,能够实现对夹持杆31的拉伸即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孔22可呈矩阵排列设置,即多个夹持杆31呈矩阵排列设置,可根据需要收缩对应的夹持杆31,以使夹具平台21上显露的夹持杆31的夹持空间与工件相匹配,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22可变换出不同尺寸的夹持空间。
可选地,多个第一通孔22还可以呈同心环状排列设置,以使形成不同直径的夹持空间。具体的,多个第一通孔22还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能够满足工件的需求即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0可包括支撑件33,支撑件33可位于支撑座20的底部,支撑件33可固定连接于弹性件32,支撑件33在弹性件32伸缩运动时,给弹性件32稳定的支撑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组件40可包括底座42,底座42可连接于吸附部41远离支撑座20的一端,底座42给吸附组件40一定的支撑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部41可包括吸附孔43,吸附孔43可连通于工件,底座42内可设置有第一空腔44,第一空腔44可连通于吸附孔43,可通过第一空腔44输送真空进入吸附孔43,进而吸附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万能夹具可包括真空机构50,真空机构50可位于底座42的一侧,第一空腔44可连通于真空机构50,真空机构50产生真空,输送至第一空腔44,再通过第一空腔44输送真空负压进入吸附孔43,进而吸附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孔43可平行设置在夹持组件30的一侧,且吸附孔43可吸附孔43贯穿夹具平台21设置,使得吸附孔43与夹持杆31分开设置,在多个夹持杆31之间吸附工件,使得真空负压通道更通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孔43可包括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46,第二通孔45可贯穿设置在夹持杆31的内部,第三通孔46可贯穿设置在支撑件33的内部,且可连通于第一空腔44,第二通孔45可连通于第三通孔46,使得吸附孔43与夹持杆31一体设置,负压从第一空腔44穿过第三通孔46,进入弹性件32,从弹性件32进入第二通孔45,进而吸附工件,一体化设置,节约材料。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弹性件32也需要在封闭的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杆31顶部可设置有第一圆弧面34,第一圆弧面34便于工件滑落放置在夹具平台21上,便于工件的放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座20上可设置有第一凹槽23,第一凹槽23可设置为浅槽,夹具平台21可位于第一凹槽23内,第一凹槽23为工件的放置位置限位。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将支撑座20设置有夹具平台21,并在夹具平台21上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2,设置夹持组件30包括多组夹持杆31和弹性件32,将夹持杆31设置在第一通孔22内,且设置夹持杆31朝向远离夹具平台21的方向延伸,设置弹性件32连接于夹持杆31底部,使得多组夹持杆31可用于夹持工件,将吸附组件40设置在支撑座20远离工件的一端,设置吸附组件40包括多个吸附部41,使得吸附部41通过真空吸附工件,以使弹性件32收缩,控制工件下的夹持杆31缩进第一通孔22,使得夹持杆31在工件的压力和吸附部41的吸附下,可缩进第一通孔22内,进而使得夹持杆31环绕夹持在工件周围,固定工件,能够夹持任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减少了夹具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次,通过平行设置吸附孔43在夹持组件30的一侧,且设置吸附孔43贯穿夹具平台21,使得吸附孔43与夹持杆31分开设置,在多个夹持杆31之间吸附工件,使得真空负压通道更通畅。此外,通过设置吸附孔43包括第二通孔45和第三通孔46,第二通孔45贯穿设置在夹持杆31的内部,第三通孔46贯穿设置在支撑件33的内部,且第三通孔46连通于第一空腔44,第二通孔45连通于第三通孔46,使得吸附孔43与夹持杆31一体设置,负压从第一空腔44穿过第三通孔46,进入弹性件32,从弹性件32进入第二通孔45,进而吸附工件,一体化设置,节约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例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其他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也是可行而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因此本申请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申请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申请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数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设置有夹具平台,所述夹具平台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夹持组件,包括多组夹持杆和弹性件,所述夹持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朝向远离所述夹具平台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夹持杆底部,多组所述夹持杆用于夹持工件;
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工件的一端,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多个吸附部,所述吸附部连通于所述工件,所述吸附部通过真空吸附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弹性件收缩,控制所述工件下的所述夹持杆缩进所述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吸附部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包括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连通于所述工件,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所述吸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万能夹具包括真空机构,所述真空机构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所述真空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孔平行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吸附孔贯穿所述夹具平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孔包括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设置在所述夹持杆的内部,所述第三通孔贯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内部,且连通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顶部设置有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便于所述工件放置在所述夹具平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呈矩阵排列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夹具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CN202321338453.6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万能夹具 Active CN219837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8453.6U CN21983749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万能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8453.6U CN21983749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万能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7498U true CN219837498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8453.6U Active CN21983749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万能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7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96959U (zh) 一种多用自动焊锡机
CN219837498U (zh) 一种万能夹具
CN210259338U (zh) 一种移液管存储架
CN206595349U (zh) 电芯封边和极耳整平装置
CN210273307U (zh) 一种线束工装台
CN214322647U (zh) 一种带孔板型工件加工工装
CN210803148U (zh) 一种瓷绝缘子抗弯耐受试验装置
CN213179919U (zh) 一种异型笔类定位组装设备
CN220296821U (zh) 一种适用于金属垫圈打磨装置的定位工装
CN108971868B (zh) 一种旋转焊接工装台
CN214870016U (zh) 一种加工电子元器件用的夹具结构
CN214519696U (zh) 夹具
CN219435841U (zh) 一种芯片移动装置
CN219727277U (zh) 一种屏幕压合机
CN216802574U (zh) 一种防滑夹具
CN213702252U (zh) 夹持机构及芯片框架打标机
CN219725945U (zh) 一种管壳夹持治具和打线装置
CN220498214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焊接台
CN213864357U (zh) 一种基于scara机器人多工位多功能夹取机构
CN210998266U (zh) 一种电池化成分容治具
CN216830476U (zh) 一种led封装用夹具
CN214732138U (zh) 一种基于mtc试剂管检测组装机用搬运装置
CN219159338U (zh) 一种底壳天线贴合治具
CN218800676U (zh) 一种夹具
CN212793469U (zh) 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