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1556U -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1556U
CN219821556U CN202321183666.6U CN202321183666U CN219821556U CN 219821556 U CN219821556 U CN 219821556U CN 202321183666 U CN202321183666 U CN 202321183666U CN 219821556 U CN219821556 U CN 219821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teering
front axle
knuckle arm
steer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36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军
宋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Tianmen Automobile Ax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yang Tianmen Automobile Ax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yang Tianmen Automobile Ax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yang Tianmen Automobile Ax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36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1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1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1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所述限位筒的右侧面开设有通槽,所述转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向臂,所述转向臂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本装置利用缓冲弹簧能够对转向杆进行缓冲,能够有效减轻转向杆的冲击力,延长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阻尼器能够对转向杆施加一定的阻力,进一步减少转向轴的反冲击力,使转向杆快速稳定,避免对车身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配件领域,尤其是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背景技术
转向节又称“羊角”,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转向节臂的构造要求,有连接直拉杆和轮毂的作用,有转向功能,此处我们提出一种前桥转向节臂结。
公告号为CN2174773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前桥转向节臂结构,涉及汽车转向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面中央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杆的正面中央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与第二凹槽之间安设有螺栓,且安装盘的底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有竖杆,但上述专利中的缓冲机构较为单一,单独使用弹簧对转向臂缓冲,转向臂的反冲击力容易造成转轴反复晃动,影响车身的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前桥转向节臂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前桥转向节臂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所述限位筒的右侧面开设有通槽,所述转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向臂,所述转向臂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两个所述缓冲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转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两个所述阻尼器的输出端均与转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阻尼器的输出端均设有缓冲偏移机构,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和连接板的底端均开设有连接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承接板的正面开设有相对称的稳定槽,所述稳定槽呈三角形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承接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筒,所述转轴的上表面开设有减重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右端均与连接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定位板的前后两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阻尼器分别位于两个缓冲弹簧的内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利用缓冲弹簧能够对转向杆进行缓冲,能够有效减轻转向杆的冲击力,延长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阻尼器能够对转向杆施加一定的阻力,进一步减少转向轴的反冲击力,使转向杆快速稳定,避免对车身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通过阻尼器的输出端设有缓冲偏移机构,能够抵消转向杆转动的时的弧度,使阻尼器能够正常竖直运动,通过定位筒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转向节臂进行连接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前桥转向节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桥转向节臂结构中定位板侧视图的剖视图。
图3为前桥转向节臂结构中限位筒侧视图的剖视图。
图4为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承接板;2、限位筒;3、转轴;4、通槽;5、转向杆;6、转向臂;7、连接板;8、连接槽;9、定位块;10、定位板;11、缓冲弹簧;12、阻尼器;13、固定板;14、稳定槽;15、减重槽;16、定位筒;17、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包括承接板1,承接板1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限位筒2,限位筒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3,限位筒2的右侧面开设有通槽4,转轴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向杆5,转向杆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向臂6,转向臂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承接板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块9,两个定位块9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0,两个定位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1,两个缓冲弹簧1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转向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定位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2,两个阻尼器12的输出端均与转向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两个阻尼器12的输出端均设有缓冲偏移机构,连接板7的顶端和连接板7的底端均开设有连接槽8,承接板1的正面开设有相对称的稳定槽14,稳定槽14呈三角形状,承接板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筒16,转轴3的上表面开设有减重槽15,利用连接槽8方便工作人员对该机构进行连接,利用稳定槽14能够增加承接板1的强度,通过定位筒16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转向节臂进行连接安装,通过阻尼器12的输出端设有缓冲偏移机构,能够抵消转向杆5转动的时的弧度,使阻尼器12能够正常竖直运动。
转向臂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杆17,两个固定杆17的右端均与连接板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两个定位板10的前后两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两个阻尼器12分别位于两个缓冲弹簧11的内圈,通过固定杆17达到连接板7加固的效果,提高连接板7的稳定性,通过固定板13达到对定位板10加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首先通过定位筒16和连接槽8的配合,对该前桥转向节臂进行安装定位,然后通过转轴3转动,能够带动转向杆5和转向臂6转动,在转向杆5转动的同时,利用缓冲弹簧11能够对转向杆5进行缓冲,能够有效减轻转向杆5的冲击力,延长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阻尼器12能够对转向杆5施加一定的阻力,进一步减少转向轴的反冲击力,使转向杆5快速稳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板(1),所述承接板(1)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限位筒(2),所述限位筒(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限位筒(2)的右侧面开设有通槽(4),所述转轴(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向杆(5),所述转向杆(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向臂(6),所述转向臂(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承接板(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块(9),两个所述定位块(9)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0),两个所述定位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1),两个所述缓冲弹簧(1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转向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2),两个所述阻尼器(12)的输出端均与转向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阻尼器(12)的输出端均设有缓冲偏移机构,所述连接板(7)的顶端和连接板(7)的底端均开设有连接槽(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1)的正面开设有相对称的稳定槽(14),所述稳定槽(14)呈三角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筒(16),所述转轴(3)的上表面开设有减重槽(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臂(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杆(17),两个所述固定杆(17)的右端均与连接板(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转向节臂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板(10)的前后两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两个所述阻尼器(12)分别位于两个缓冲弹簧(11)的内圈。
CN202321183666.6U 2023-05-17 2023-05-17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Active CN219821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3666.6U CN219821556U (zh) 2023-05-17 2023-05-17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3666.6U CN219821556U (zh) 2023-05-17 2023-05-17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1556U true CN219821556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51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3666.6U Active CN219821556U (zh) 2023-05-17 2023-05-17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1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8673A (zh) 一种全向运动机器人
WO2023050964A1 (zh) 悬架结构、车辆
CN110181999A (zh) 转向桥及车辆
CN219821556U (zh) 前桥转向节臂结构
CN216374098U (zh) 悬架结构、车辆
CN101618667B (zh) 板簧平衡悬架机构、多轴车辆板簧平衡悬架系统及起重机
CN108382459B (zh) 一种前悬架转向节总成系统
CN110667328A (zh) 无横向推力杆非独立悬架的结构
CN202944167U (zh) 驱动桥双横臂独立空气悬架总成
US6598893B2 (en) Multi-linking, rockere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CN202480825U (zh) 重型矿用铰接式自卸车的平衡悬架纵向传力机构
CN102529633B (zh) 重型矿用铰接式自卸车的平衡悬架纵向传力机构
CN114750554A (zh) 一种车用悬挂系统及汽车
CN209833294U (zh) 一种重型卡车用推力杆支架
CN209852083U (zh) 底盘及电动汽车
CN111806559A (zh) 一种车身组件和车辆
CN211493563U (zh) 动平衡叉车悬架机构
CN217294176U (zh) 一种钢板弹簧悬架支撑结构
CN218257603U (zh)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CN218966618U (zh) 一种扭转梁及扭转梁的横梁
CN21938271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叉减震装置
CN217200364U (zh) 半钢性导轨组件悬挂系统连接结构
CN213676302U (zh) 一种叉形连杆结构及矿用自卸车
CN215921805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减震器布置结构
CN213799968U (zh) 一种全向运动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