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9421U - 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9421U
CN219819421U CN202320722120.7U CN202320722120U CN219819421U CN 219819421 U CN219819421 U CN 219819421U CN 202320722120 U CN202320722120 U CN 202320722120U CN 219819421 U CN219819421 U CN 219819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clamping
lifting
cylinder
turn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21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孝华
张龙龙
蒋军
周鑫
付文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ingpower Equipment and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Kingpower Equipment and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Kingpower Equipment and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Kingpower Equipment and Mould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21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9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9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9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涉及夹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相对设置的托架,所述托架上设有压料架,所述托架侧面设有立腿,所述立腿上设有第三升降支架,所述第三升降支架与托架连接,所述立腿上设有驱动第三升降支架移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三升降支架上设有压料架翻转的翻转组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第四气缸和浮动接头;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翻转臂和翻转座。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三升降支架移动,进而对托架上夹持的料片进行高度调节,从而便于料片的下一步加工,且通过翻转组件驱动压料架对料片进行夹持锁紧,压料架和托架的配合增加料片夹持时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料片的稳定夹持。

Description

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防晒膜,汽车握手套,汽车地垫,汽车防滑垫,坐垫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汽车内饰在进行加工时需要进行稳定夹持。
如公开号为CN213053750U,于2021年04月27日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底座和限位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通过伸缩杆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通过导柱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导柱之间的限位板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台,所述限位板一侧的导柱之间通过滑块活动安装有活动台,所述活动台与限位台之间设置有防护垫,所述活动台的一侧贯穿固定板螺纹安装有螺纹杆。上述公开的夹持装置的高度调节通过伸缩杆进行调节,无法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稳定调节,且通过螺纹杆进行夹持锁紧工作,夹持力较小,在生产时容易发生内饰料片的滑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对料片稳定夹持且便于料片高度调节的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和翻转座对料片进行稳定夹持,通过气缸和升降架对夹持在托架上的料片进行稳定高度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托架,所述托架上设有压料架,所述托架侧面设有立腿,所述立腿上设有第三升降支架,所述第三升降支架与托架连接,所述立腿上设有驱动第三升降支架移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三升降支架上设有压料架翻转的翻转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第四气缸和浮动接头,所述第四气缸设置于立腿上,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与浮动接头连接,所述浮动接头与第三升降支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翻转臂和翻转座,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与翻转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与压料架连接,所述翻转座设置于托架上,所述翻转座与翻转臂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架侧端设有气缸固定座,所述第二气缸斜向设置于气缸固定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臂通过旋转轴与翻转座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与翻转臂的铰接处设有第二轴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升降支架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上设有第一升降支架,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与托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内设有接头和连接块,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与接头连接,所述接头与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与第一升降支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架上设有第一压针和第二压针,所述压料架上设有第三压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腿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设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立腿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升降支架、第三升降支架连接,相邻的所述立腿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与立腿连接,所述连接杆和立腿之间设有垫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腿底端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底端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侧端设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三升降支架移动,进而对托架上夹持的料片进行高度调节,从而便于料片的下一步加工,且通过翻转组件驱动压料架对料片进行夹持锁紧,压料架和托架的配合增加料片夹持时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料片的稳定夹持,且托架面积较大,受力均匀,不易发生损坏,通过驱动件进行高度调节,无需人工调节高度,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I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I I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III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IV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V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托架,2-压料架,3-翻转臂,4-翻转座,5-气缸固定座,6-立腿,7-第一升降支架,8-第一连接板,9-第二升降支架,10-第二连接板,11-第三升降支架,12-限位杆,13-第一缓冲垫,14-连接杆,15-限位块,16-第一压针,17-第二压针,18-旋转轴,19-第三连接板,20-第三压针,21-接头,22-连接块,23-拖链支架,24-垫板,25-第二缓冲垫,26-拖链,27-第一气缸,28-第一轴套,29-第二轴套,30-Y接头,31-第二气缸,32-第三气缸,33-第四气缸,34-浮动接头,35-第一导轨,36-第二滑块,37-第二导轨,38-第一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托架1,托架1上设有对料片夹持的压料架2,托架1侧面设有立腿6,立腿6上设有第三升降支架11,第三升降支架11与托架1连接,立腿6上设有驱动第三升降支架11移动的驱动件,第三升降支架11上设有压料架2翻转的翻转组件,本实施例中,托架1的为两个,两个托架1相对设置,每个托架1分别设有压料架2,料片的两侧分别放置于托架1上进行夹持,每个托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立腿6;且参照图8,在两个托架1上均等间距设有四个第一气缸27,第一气缸27的活塞设有第二缓冲垫25,第一气缸27工作,第一气缸27的活塞带动第二缓冲垫25移动,从而第二缓冲垫25挤压料片,在夹持料片前,通过第一气缸27和第二缓冲垫25对放置在托架1上的料片进行位置调节,保证夹持时料片的位置准确,符合料片下一步加工时的位置需要,从而保证加工质量。
使用时,将内饰料片放置于托架1上,翻转组件工作,从而使得压料架2翻转,从而对托架1上的料片进行夹持工作,驱动件工作,从而驱动第三升降支架11移动,第三升降支架11移动从而使得第三支架11上的托架1移动,进而对托架1上夹持的料片进行高度调节,从而便于料片的下一步加工,且通过压料架2和托架1的配合增加料片夹持时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对料片的稳定夹持,托架1面积较大,受力均匀,不易发生损坏,通过驱动件进行高度调节,无需人工调节高度,方便快捷。
具体的,参照图4,驱动件包括第四气缸33和浮动接头34,第四气缸33设置于立腿6上,第四气缸33的活塞与浮动接头34连接,浮动接头34与第三升降支架11连接,第四气缸33工作,第四气缸33的活塞移动,从而实现浮动接头34移动,进而使得第三升降支架11移动,从而使得第三升降支架11上的托架1移动,实现对第三升降支架11上夹持的料片进行高度调节,且通过浮动接头34的设置对第三升降支架11时进行缓冲减震,防止第三升降支架11受冲击发生损坏,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立腿6的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第四气缸33,且第四气缸33倒置于立腿6侧端,参照图6,第四气缸33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板10连接,第二连接板10通过螺栓与立腿6连接。
参照图1-6,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气缸31、翻转臂3和翻转座4,第二气缸31的活塞与翻转臂3的一端铰接,翻转臂3的另一端与压料架2连接,翻转座4设置于托架1上,翻转座4与翻转臂3铰接,第二气缸31工作,第二气缸31的活塞移动,从而实现与活塞铰接的翻转臂3的一端转动,进而翻转臂3转动使得翻转座4转动,从而翻转座4带动压料架2移动,实现对托架1上的料片的夹持工作,具体的,在托架1的两端分布设有第二气缸31,从而保证第二气缸31对压料架2的稳定驱动。
参照图1-4,托架1侧端设有气缸固定座5,第二气缸31斜向设置于气缸固定座5上,通过斜向设置的第二气缸31保证第二气缸31对翻转臂3端部受力方向与托架1表面呈一定角度,从而保证翻转臂3的稳定转动。
具体的,参照图6,翻转臂3通过旋转轴18与翻转座4连接,通过旋转轴18实现翻转臂3与翻转座4的铰接,旋转轴18上设有第一轴套28,第二气缸31的活塞与翻转臂3的铰接处设有第二轴套29,具体的,第二气缸31的移动端与Y接头30连接,Y接头30通过铰接轴与翻转臂3的连接,且该铰接轴的上设有第二轴套29,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套28和第二轴套29均为自润滑轴套,从而保证翻转臂3稳定转动,防止出现卡死现象。
参照图1-5,第三升降支架11设有第三气缸32,第三气缸32的活塞上设有第一升降支架7,第一升降支架7与托架1连接,第一气缸32工作,第三气缸32的活塞移动,从而第三气缸32的活塞32带动第一升降支架7移动,第一升降支架7移动实现托架1的移动,通过第三气缸32实现托架1的进一步的高度调节,通过与第四气缸33的配合,从而实现对托架1上的料片高度调节。
参照图7,第一升降支架7内设有接头21和连接块22,第三气缸32的活塞与接头21连接,接头21与连接块22连接,连接块22与第一升降支架7连接,通过接头21和连接块22的配合实现第三气缸32与第一升降支架7的连接,具体的,连接块22通过螺母与第一升降支架7连接。
参照图1-4,托架1上设有第一压针16和第二压针17,压料架2上设有第三压针20,压料架2上的第三压针20随着压料架2移动,从而对托架1上的第一压针16和第二压针17配合,对料片进行稳定夹持工作。
参照图1-5,立腿6上设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上设有第一缓冲垫13,通过限位杆12实现对托架1的移动进行限位,且通过第一缓冲垫13对托架1进行保护,具体的,每个立腿6的顶端两侧分别通过螺栓与两个限位杆12连接,立腿6上设有第一导轨35,第一导轨35上设有第一滑块38,第一滑块38与第一升降支架7、第三升降支架11连接,具体的,每个立腿6上设有通过螺栓连接有导轨安装座,导轨安装座上通过螺栓与第一导轨35连接,每个第一导轨35上设有三个第一滑块38,其中,上侧的两个第一滑块38与第一升降架7连接,最下侧的第一滑块38与第三升降支架11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导轨35和第一滑块38的配合实现第一升降支架7移动进行导向,相邻的立腿6之间设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通过螺栓与立腿6连接,通过连接杆14实现将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立腿6进行连接,从容保证两个立腿6上的调节装置稳定进行工作,连接杆14和立腿6之间设有垫板24,垫板24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通过垫板24保证适配立腿底端的螺栓稳定进行连接工作,参照图2和3,连接杆14上设有拖链支架23,拖链支架23上设有拖链26,从而实现对夹持锁紧机构的拖链26进行牵引和保护。
具体的,参照图4和5,第一升降支架7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长钢板和短钢板,短钢板与长钢板的顶端焊接,短钢板与第三气缸32连接,长钢板与托架1通过螺栓连接,竖直设置的三个第一滑块38中,上侧的两个第一滑块38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螺栓与短钢板连接,第一升降支架7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8和第三连接板19,具体的,第一连接板8、第三连接板19通过螺栓与长钢板、安装板连接,且第一连接板8和第三连接板19的数量为两个,通过第一连接板8和第三连接板19增加整个第一升降支架7的稳定性,第三升降支架11上设有第二升降支架9,第二升降支架9通过螺栓与第三气缸32底部连接。
在使用时,通过第四气缸33驱动第三升降支架11移动,从而使得第三升降支架11上的第三气缸32、第二升降架9、第一升降架7和托架1移动,移动至指定位置时,第三气缸32工作,从而使得第一升降架7和托架1移动,进而进一步调节托架1上夹持的料片的位置,从而实现托架1上夹持的料片的精准调节。
参照图1,立腿6底端设有第二滑块36,第二滑块36上设有安装板,第二滑块36通过螺栓与安装板连接,安装板与立腿6焊接,且立腿6与安装板之间还是设有三角状的加强板,第二滑块36的底端设有第二导轨37,通过第一导轨37和第二滑块36实现对同一侧的立腿6进行位置调节,从而调节两个相对的托架1之间的间距,适配具体的需加工的料片的大小,第二导轨37侧端设有限位块15,通过限位块15对第二滑块36的滑动进行限位,具体的,限位块15设置于汽车内饰料片的生产线的立柱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托架(1),所述托架(1)上设有压料架(2),所述托架(1)侧面设有立腿(6),所述立腿(6)上设有第三升降支架(11),所述第三升降支架(11)与托架(1)连接,所述立腿(6)上设有驱动第三升降支架(11)移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三升降支架(11)上设有压料架(2)翻转的翻转组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第四气缸(33)和浮动接头(34),所述第四气缸(33)设置于立腿(6)上,所述第四气缸(33)的活塞与浮动接头(34)连接,所述浮动接头(34)与第三升降支架(11)连接;
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气缸(31)、翻转臂(3)和翻转座(4),所述第二气缸(31)的活塞与翻转臂(3)的一端铰接,所述翻转臂(3)的另一端与压料架(2)连接,所述翻转座(4)设置于托架(1)上,所述翻转座(4)与翻转臂(3)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侧端设有气缸固定座(5),所述第二气缸(31)斜向设置于气缸固定座(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臂(3)通过旋转轴(18)与翻转座(4)连接,所述旋转轴(18)上设有第一轴套(28),所述第二气缸(31)的活塞与翻转臂(3)的铰接处设有第二轴套(29)。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支架(11)设有第三气缸(32),所述第三气缸(32)的活塞上设有第一升降支架(7),所述第一升降支架(7)与托架(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7)内设有接头(21)和连接块(22),所述第三气缸(32)的活塞与接头(21)连接,所述接头(21)与连接块(22)连接,所述连接块(22)与第一升降支架(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上设有第一压针(16)和第二压针(17),所述压料架(2)上设有第三压针(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腿(6)上设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上设有第一缓冲垫(13),所述立腿(6)上设有第一导轨(35),所述第一导轨(35)上设有第一滑块(38),所述第一滑块(38)与第一升降支架(7)、第三升降支架(11)连接,相邻的所述立腿(6)之间设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通过螺栓与立腿(6)连接,所述连接杆(14)和立腿(6)之间设有垫板(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腿(6)底端设有第二滑块(36),所述第二滑块(36)的底端设有第二导轨(37),所述第二导轨(37)侧端设有限位块(15)。
CN202320722120.7U 2023-04-04 2023-04-04 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Active CN219819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2120.7U CN219819421U (zh) 2023-04-04 2023-04-04 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2120.7U CN219819421U (zh) 2023-04-04 2023-04-04 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9421U true CN219819421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2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2120.7U Active CN219819421U (zh) 2023-04-04 2023-04-04 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9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96674U (zh) 一种汽车外装饰框翻转设备
US4516423A (en) Vehicle frame clamping and support apparatus
CN219819421U (zh) 汽车内饰料片夹持锁紧装置
CN113618682A (zh) 一种高精度自动翻转加工设备
CN113386104A (zh) 用于高空作业平台的翻转桁架机械手
CN215034910U (zh) 一种汽车车门焊接工装夹具
CN218284325U (zh) 一种板材焊接设备
CN112549514B (zh) 双轴均匀拉伸装置
CN113172137B (zh) 一种制冷配件加工用折边装置
CN213262701U (zh) 一种兼容多种车型的前后风挡玻璃自动对中定位装置
CN220975674U (zh) 大型电视用翻立机
JP4284645B2 (ja) 注湯ラインにおける鋳型のクランプ装置
CN220682008U (zh) 一种图纸放置夹持结构
CN214237143U (zh) 发动机裙架生产夹具
CN211966585U (zh) 一种螺栓拧紧机移行装置
CN21813656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用限位工装治具
CN117228286A (zh) 大型电视用翻立机
CN211418808U (zh) 一种用于铸造件上下料的夹具
JPH0229309A (ja) 射出成形機における金型固定装置
CN218396246U (zh) 一种料坯放置装置
CN217673462U (zh) 一种电池模组贴膜机构
CN213035348U (zh) 一种玩具车用异型板材加工用模具
CN218930869U (zh) 一种翻转机
CN21574797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总成夹具
CN211439693U (zh) 汽车模具夹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